《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10页文档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时间范围和主要特点,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时间范围,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二、第二章:1949-197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三、第三章:1979-199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四、第四章:21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21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五、第五章:中国当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风格,掌握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六、第六章: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主题与思想,掌握各种主题与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篇一:现当代文学教案】《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
掌握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学生需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2.重点难点: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及其演变的规律,以文学发展史的眼光和角度分析现当代作家作品,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重点分析经典作家及其作品。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16周,共计32学时。
在课程整体安排上,预计实际上课15.5周,复习考试0.5周,具体学时分配和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主要特点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重要特色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初期新文学创作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第三章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第一节一出现就是高峰第二节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第三节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第四节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第五节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 浩瀚的杂文创作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第一节“青春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第二节开创和奠定一代诗风的《女神》第三节独具慧识与大胆创新的《屈原》第五章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第一节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二节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第四节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第六章革命文学的兴起与20世纪30年代文学思潮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繁荣与多种风格流派的交映第二节从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到“左联”的成立第三节左翼作家群的创作第四节“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第五节“海派”的文学创作第七章现代小说五大家的创作第一节《子夜》及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第二节《家》及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三节《骆驼祥子》及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四节《边城》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第五节《死水微澜》及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第八章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第一节《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第二节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第九章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初期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第二节戴望舒及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第三节臧克家、田间的诗歌创作第四节艾青:现代新诗的又一个高峰第十章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第一节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二节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十一章解放区的文学创作第一节赵树理、孙犁的短篇小说创作第二节丁玲、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创作第三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戏剧和诗歌创作第十二章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创作第一节国统区与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概观第二节钱锺书和他的《围城》第三节张爱玲和她的《传奇》、《流言》第四节《马凡陀的山歌》、《升官图》等讽刺文学创作【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历史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也是这样,它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有它内在的历史渊源。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 掌握阅读、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 阅读、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段等方式进行。
2.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15分钟)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义勇军进行曲》,茅盾的《子夜》,余华的《活着》等。
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式进行。
3. 阅读、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3.1 阅读方法和技巧介绍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先整体把握文本,然后逐段读、逐句读、逐字读,注意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等。
3.2 分析方法和技巧介绍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3 评价方法和技巧介绍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4. 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选择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可以选择一篇短篇小说或散文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5.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写一篇作品评论。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1. 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质量和水平。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二章新时期小说3
• c其关于文学观念与文本形式的 革命、反叛、探索、创新,极 大地解放了中国作家的文学想 象力与主体创造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身矛盾:
• a、反叛与这反叛对他们的制约。形式和技巧的 极端化,构成对其自身写作自由的限制。 • b小说观念上对个性的张扬,实际创作中陷入一 定的模式化。 • c形式与语言的创新与实验,负面是文本的游戏 中语言的膨胀和消解。 • d以“历史”为保护伞巧妙隔开意识形态而获得 一个相对自由的审美空间,但另一方面,又多少 回避了当下的生存真实,造成对当下的“失语”。
• 余华主要的作品: • 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死亡叙述》 《爱情故事》《鲜血梅花》 • 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世 事如烟》等 • 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 卖血记》《兄弟》
•
•
• • • •
余华的先锋小说特点
暴力《现实一种》
苦难《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恐惧《在细雨中呼喊》 尤其是死亡《一九八六年》《往事 与惩罚》《活着》《现实一种》
• 代表作家有刘索拉、残雪、马原、苏童、余华、
洪峰、格非、孙甘露等。
• 作品《你别无选择》、《苍老的浮云》、《黄泥
街》、《冈底斯的诱惑》、《褐色鸟群》、《在
细雨中呼喊》等等。
二、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及发展阶段
• (一)主要特点:
•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 式的反叛与消解,放弃了对生活 的象征、转喻,以及本质的抽象 和形而上的把握,作品不再具有 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消解深度。
第一节
•
先锋小说
• 一、“先锋小说”概念 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
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引言1.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和定义: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今的文学创作,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阶段。
2. 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
3. 激发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现代文学的开端1.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2. 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变革:新文化运动中,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白话文的推广、文学主题的转变等。
3. 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家1. 介绍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现代文学主要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流派。
2. 分析代表作家和作品:介绍几位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四、当代文学的崛起和发展1. 介绍当代文学的背景: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变。
2. 分析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当代文学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3. 介绍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茅盾、巴金、老舍等,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4. 引导学生理解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当代文学的多元化趋势1. 介绍当代文学多元化趋势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 分析当代文学的多元化表现:当代文学涵盖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3. 介绍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莫言、余华、王安忆等,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4. 引导学生理解当代文学多元化趋势的意义和影响。
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解析1. 鲁迅《呐喊》:分析《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短篇小说,理解鲁迅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怀。
《中国文化史教案》word版
《中国文化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特点和成就。
3. 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4.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阶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中国文化史》等相关书籍。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3. 第三课时: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4. 第四课时: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成就。
5. 第五课时: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成就。
六、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
2. 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特点。
3.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
4. 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传统。
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2. 举例法:介绍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具体案例。
3. 文献法:解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的经典文献。
4. 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八、教学准备1. 补充教材或参考资料:收集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宗教和信仰、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教育和学术传统的相关资料。
2. 视频或纪录片:准备相关的视频或纪录片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
2. 第七课时: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课程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2)孔莲莲2015年11月修订中国现当代文学(2)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二)学时学分周2学时,2学分(三)预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1)(2)(四)使用教材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1997)下》(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五)主要教学参考书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吴炫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中阳、赵树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史论结合的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方式。
教学中注意文学史三种模式的结合:1.作为资料的文学史。
从研究的角度着眼,我们要注意搜集一些文学史资料,如文学作品、有关某部作品的评论,文学思潮的资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背景资料。
这些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文学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扎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
2.作为鉴赏的文学史。
这既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理念去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
3.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
文学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研究方法、理念。
不论是文学史的构建、还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考察等,都要体现从自己有特色的思维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十七年戏剧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十七年戏剧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十七年戏剧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其中戏剧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1(2011版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
习惯上将1949年以后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 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称为近代文 学,将五四运动至49年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都 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出现的。 中国社会大变革在本质上从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从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 即通常所说的“现代化”过程。 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
极权主义政体主要的专有特征就是 政治权力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它的 极端类型就是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类 的一切领域,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 权力来达成,个人不再有任何私人 空间或自由。 在此种政体下,国家笼罩于社会各 个层面,包括其公民的日常生活。 极权主义政府不仅要控制所有的经 济、政治事务,还竭力控制人民的 意见、价值和信仰,从而消弥了国 家与社会之间的一切分别。公民对 国家的义务成为共同体首要的关注 所在,而国家的目标则是用一种完 美的理想社会替代现存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文革、 新时期。但内在地看,十七年文学与文革并没有根本 的区别,文革文学是十七年文学极端化的结果。 本课程将当代文学划分为49-76以及77-今两个时 期。 总的来说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是以《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其 最显著的特点。 76 年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学也步 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
新体制的思想建设
新中国文艺的首要任务和长期工作就是要把来自各方面的文
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文艺方向上来。
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 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徐志摩其诗歌《沙扬娜拉》
1.通过朗读诗文,请大家描述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回答:诗人在短短五行诗句中,表现了对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形态逼真的日本女郎道别时的娇美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第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最是”是什么词?它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沙扬娜拉》是一首柔和多情的抒情曲,它以长短相间的诗句(一、三、五短句;二、四长句),平仄搭配的音节,把一种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的细致入微。一二句节奏轻微起伏;三四句“珍重”一词反复运用,并且对立而有统一地创造出“蜜甜的忧愁”,真是体贴入微,缠绵悱恻;第五句是日本女郎语言的直录,令人如闻其声之感。整首诗以四字的短行结束,余音不绝。
点名学生朗读、师范读、生齐读。(师指导)
七、写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1924年5月陪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这首诗本来有十八节,后来再版时,把前面的十七小节删去了,仅存第十八小节,即这首精炼完整、脍炙人口的断章。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今天翻译为:“撒优那拉”。你认为这两种翻译哪种更好?(生答,师引导)
诗人将日本女郎和花这两个并列意象熨贴的重迭在一起,表达对女郎的依依惜别,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的情感。
4.“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一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回答:反复。写出了情感的力度和深度,情深意浓。
5.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同学们想一想“蜜甜”和“忧愁”这一对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
海 口 经 济 学 院 教 案 纸
二、诗人家世
1.发家之业:徐裕丰酱园。
2.祖父:徐星匏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一、中国现代文学概况1、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中国现代文学”有两个概念:“时间概念”和“历史概念”。
时间概念:指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即中国现代文学跨越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从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到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历史概念:指文学的“现代化”,即“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
2、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现代性(1)精神导向:促进思想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2)艺术形态:现代的文学形态。
现代的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现代的文学样式和现代的话语构型(3)文学发展方式:面向世界的开放式格局。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学,广泛吸收外国文学资源,不断融汇到世界文学潮流之中.3、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两期七段)现代文学的三个十年(1915-1949)第一个十年(1915-1927)五四时期的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30年代文学第三个十年(1938-1949)40年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四个阶段(1949-1999)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新时期文学(80年代)九十年代文学(90年代)二、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
五四文学革命是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发生背景⑴、时代背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极大变化,此后的十几年,整个社会缺乏严密的思想统治,出现了少有的思想比较自由的局面。
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的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抗议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卖国行为。
五四运动象征着“五四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充满思考、希望和激情的全新时代,对当时很多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
教案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4)系(院、部) 中文系教研室(实验室)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授课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主讲教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二○○七年四月教案(一)一、授课时间:6课时二、授课类型:理论课三、授课题目:1949-1966文学思潮四、教学目的:基本了解50年代、60年代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及其经验教训;掌握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及其重要意义、“双百”方针及其重要意义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六、教学重点及难点:第一次文代会、“十七年”前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双百”方针等。
七、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实施过程:第一章1949-1966文学思潮一、回顾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了解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的重要意义。
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的序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全面贯彻,各路文艺队伍的团结之加强,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与下属各协会之成立。
新中国文学艺术社会主义性质之确定。
二、“十七年”前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判了唯心史观与改良主义思想,开了文学批评的粗暴风习,带来了不良后果。
2、1954年文艺界批判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论与形而上学观点。
后来发展成全国性批判胡适学术思想运动。
3、1955年批判胡风文艺思想与政治态度;后发展成全国性的肃反运动。
一九八O年胡风问题已得平反。
三、“十七年”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文艺界被严重地波及,造成的损害是深重的。
“文革”后,这一问题也被比较妥当地解决了。
2、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积极的影响,但后来未彻底贯彻。
1958-1959年“大跃进”文艺运动是不符合文艺发展的规律的,所以弊多利少。
3、1960年7-8月间,在北京举行了第三届全国文代会,此会受左倾思潮严重影响,消极作用较明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当代文学的定义和分期2. 当代文学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4. 当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5. 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期、事件、人物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当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 比较法:比较当代文学与其他时期的文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以及如何鉴赏当代文学作品。
五、教学课时与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
2. 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5课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当代文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期。
b. 介绍当代文学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c. 分析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d. 讨论当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e. 比较当代文学与其他时期的文学。
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4.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测试学生对当代文学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合适的教材,如《中国当代文学史》。
2. 辅助资料:收集相关文章、论文、访谈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如作家作品介绍、文学评论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胡适与其诗歌《蝴蝶》、《鸽子》
3.胡适.白话文学史.长沙:岳麓书社,2010
【教学小结】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胡适的所有言论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对文言文说“不”!
四、感知诗文(朗读)
点名学生朗读诗文,师范读、生集体齐声朗读(师指导)。
要求:大家尝试找找这两首诗歌的核心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揣摩其思想意蕴。
五、创作背景
《蝴蝶》创作于1916年8月,原题《朋友》,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新诗尝试之作。
3.比较这两首诗歌,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回答:《蝴蝶》采用现代口语,不用典、不用对仗、不讲平仄,语言平白如话,浅显易懂,押韵自然,但形式上仍留有一些古体五言诗的痕迹。
《鸽子》富有动感,结构紧凑,每句字数不等,用了现代韵,音节自然和谐,通过具体景象表现抽象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新诗理论。
4.质疑:作为现代新诗,这两首诗歌在创作上有没有缺陷,如果有,请找出来并加以说明。
2、《蝴蝶》、《鸽子》这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导入】
请问大家了解诗歌常用的赏析方法吗?(生答,师补充)
【讲授内容】
一、诗歌常用的赏析方法
1.知人论世:知人:了解作者生平;论世:掌握作品写作背景。
2.言外求意:明确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
3.比较鉴别:把同主题、同标题、同一手法的诗歌进行比较;也可以就同一首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比较来鉴赏。
《鸽子》创作于1917年秋冬间,当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北大任教,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致力于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发展。
六、诗文赏析(讲解)
1.请找出《蝴蝶》、《鸽子》这两诗歌的核心意象,并说明其象征意蕴。
现代文学史教案
现代文学史教案一、引言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多元化、个体化和思想性的突出。
本节将介绍现代文学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学的起源和背景a.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文学的影响b. 科技进步对文学表达方式的改变c. 社会变革对文学题材和主题的影响2. 现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品a. 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b. 现实主义文学:包括自然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c. 后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后现代主义小说、诗歌、戏剧等d. 女性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特殊流派3.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a. 法国:马尔克斯、普鲁斯特等b.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c. 英国:乔伊斯、毛姆等d. 中国:鲁迅、郭沫若等4. 现代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a. 文学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作用b. 文学对人类情感的抚慰和启迪作用c. 文学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三、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源和背景,理解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 掌握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熟悉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重要作家,理解其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4. 分析现代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四、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通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2. 讨论研究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探讨现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的意义。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 学生讲解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品,展开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教学互动性。
五、教学评价1. 完成现代文学史相关阅读和作业2. 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撰写文学评论或批评文章,对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4. 参观相关文学展览或演出,扩展学生对现代文学的感受和了解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包括现代文学史教材和相关现代文学作品选读2.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3. 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提供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和作品阅读资源参考文献:- 杨亚非. 现代文学概论[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蔡锦玉. 现代文学史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5.- 金雪梅.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教法探究[J]. 现代教育科技, 2016,6(3):165-166.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第一课: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将为学生们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况,使他们初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文学史的划分1. 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的哲学著作。
2. 隋唐文学:以唐诗和唐代散文为主要代表。
3. 宋元文学:包括宋词、宋诗及元曲等。
4. 明清文学:主要包含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和杂剧等。
二、古代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1. 诗歌流派:乐府、绝句、律诗等。
代表作品有《离骚》、《白日依山尽》等。
2. 散文流派:志、史、笔记等。
代表作品有《孟子》、《左传》、《齐民要术》等。
3. 小说流派:神魔、仙侠、历史题材等。
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4. 戏剧流派:元曲、杂剧等。
代表作品有《长生殿》、《汉宫秋》等。
三、古代文学的特点与意义1. 内容丰富多样:反映社会风俗、人情世态、家国情怀等。
2. 表达技巧独特:运用比喻、意象、对仗等修辞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4. 传承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第二课:中国现代文学概述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变革中产生的文学作品。
本课将为学生们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况,使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全面的认识。
一、文学史的划分1.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鲁迅为代表,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先河。
2. 红色经典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提倡革命文学和宣传文艺。
3.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4. 改革开放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现代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1. 现代诗歌:以雨果、白象、北岛等为代表。
代表作品有《海子诗全集》、《北岛诗选》等。
2. 现代散文:以鲁迅、余秋雨、杨绛等为代表。
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活着》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现代部分)总学时数:105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
该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4课时)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与文化背景19、20世纪之交,中国从社会组织结构上的变革对文化的触动;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文学观念的变革近代文学变革中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业绩该时期出现的“南社”诗歌团体;“戏剧改良”;“新文体”的散文;“政治小说”;翻译的外国小说;民初各种言情通俗小说等等。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6课时)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文学革命兴起的基本状况;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与思潮流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等;五四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
第三节20年代文学论争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第四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人”的文学观念的现代意义;文学语言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型;文体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8课时)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概述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南京水师学堂的学习期间接受了进化论;日本仙台学医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五四时期的“呐喊”,小说和杂文的创作;五四退潮后的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大革命失败时的思想反思,进化论的轰毁;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学运动;生命最后的战斗日子以杂文为武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案“现代文学”部分绪论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当代:1949年后(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
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一)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艾青、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四)主要作品: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
五、学习和研究方法: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为此,要加强:(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
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第七章八十年代文学概述(3课时)具体到中国,特别是30年代民族矛盾加深后,文学渐渐成为政治的仆役;17年中,文学几近毁灭。
但是,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一个总的特征和趋势是政治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
1:原因(1):文革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文革影响,使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步入正轨,就必须推行一种思想解放运动。
使人们思想自由独立,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的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的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2:过程,我们重点看一下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1):政治批判阶段——批四人帮。
即配合全党全国上下的批判四人帮运动,在文学领域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批。
这一批判来自并服从于当时的政治斗争:A: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揭露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图谋和极左政治路线。
“阴谋文艺”指四人帮为夺权而炮制的一些作品:包括《反击》、《欢腾的小河》、《春苗》、《盛大的节日》等,写所谓的革命群众和走资派之间的斗争。
同时还对其中体现出来的创作方法“三突出”、“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等唯心和实用主义进行批判。
B:批判“文艺黑线论”。
文艺黑线论否定17年甚至五四以来的文学成就,造成一种文学空白,为自己炮制阴谋文艺找借口。
1977年《人民文学》开辟了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的专栏。
但文革结束的头两年,对四人帮的批判在形式上是激烈的,在思想理论上并未摆脱左倾。
特别是中央推行的两个凡是方针,压制了对左的错误的批判,因此这一时期的批判仍是在肯定和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进行的。
只是批判四人帮,并不批文革,这说明文学界只是把批判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来看待,用错误观点来批判错误的事件。
要彻底拨乱反正,必须建立正确的思想路线。
(2):思想层面:思想反思阶段——批文革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展开讨论,目的是破除两个凡是,寻求思想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总说明大纲编写依据:参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编著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有关中文教育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中文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编纂。
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讲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使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总学时:64学时。
上编 50-70年代文学绪论(2课时)一教学目的:了解当代文学的定义、分期及其所继承的现代文学的两个传统,和由战争文化传统衍生出的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从而熟悉现代文学如何转变为当代文学,及由此决定的当代文学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重点:掌握当代文学继承的两个传统及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三教学难点:了解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
四教学方法:讲授五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唐弢、施蛰存在八十年代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
理由是:许多事情不够稳定,而历史需要稳定,一切还在发展的政治、社会及个人的行为都没有成为史。
但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应该说其历史轨迹还是比较稳定地显现出来了,因此,针对唐施二人的看法,一些学者还是认为当代文学有做史的必要,但这个史是有别于以往文学史写作的、需要重写的文学史。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以说是诸多重写文学史的教材中的代表性的两本。
它们也是我们讲述当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当代文学定义1:当代文学在传统上的定义是特指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大陆文学。
2:定义的局限性:a:时间局限:以四九年为界划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文学的发展状况。
B:空间局限:以大陆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台港文学排除在外,同样不能准确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
总之,传统关于当代文学的定义将中国文学窄化了。
3:20世纪中国文学:目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说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当代文学的分法,这一概念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整合起来,较准确地反映了文学的发展面貌,具有科学性。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写道:“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短暂的瞬间,不可能积累太多的精神成果,所以,人为的断代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从1949年算起的当代文学史,也仅仅是20世纪文学的某一阶段,这个概念也会随着“20世纪文学”或者广义的“现代文学”的普遍应用而逐渐淡出学术舞台。
(三)当代文学分期(习惯上有三种分法):1:三分法:a:1949——1978为第一阶段,以工农兵文学思潮为主。
B:1978——1989:第二阶段,文学摆脱了政治的束缚,但仍带有强烈的共名化特征。
C:90年代——至今:第三阶段,文学进入无名化时期。
2:三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
B:1966——1976:文革文学。
C: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3:四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
B:1966——1976:文革文学。
C:1978——1989:80年代文学。
D:90年代——至今:文学的无名化阶段(四)当代文学继承的传统当代文学继承了现代文学中的两个传统。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启蒙文化传统是知识分子的传统。
它反映了知识分子在脱离了传统士大夫的庙堂价值取向后,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仍然沿着救国救民的思路在发展,他们把目标转向民众,企图通过启蒙的道路唤起民众和教育民众,用民众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为此,他们一方面不断地抗争来自国家权力所支撑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对长期受封建意识侵蚀的民间大众采取启蒙教育和精神批判的态度。
因此,由这一传统催生出来的启蒙文学是知识分子独立参与社会改造的运动。
无论对国家权力阶层还是对中国大众,都具有双刃剑的主导功能。
例如鲁迅、老舍的文学创作都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民大众作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最主要的承担者,成了知识分子服务和歌颂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抗战而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也使国家和党派的权力正面渗透进文学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文学受到了质疑,为战争服务的战争文化传统形成并逐渐取代了启蒙文化传统的主导位置。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战争文化传统正式取代启蒙文化传统成为主导文学发展的规则。
战争文化传统对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属性和欧化的文学表现形式逐一进行批判,否定了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准-西方文化模式,树立了另一个标准-中国大众的需要:即知识分子应该无条件地向工农兵大众学习,为工农兵服务,以大众的思想要求和审美爱好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知识分子还要无条件地投入战争,一切为战争服务,也就是一切围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在文学创作上要求注意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功利性,自觉运用两军对阵的二元思维模式构思创作,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例如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就反映了这一文化传统的影响。
(五)工农兵文学思潮:1:在战争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了以解放区文学为主的工农兵文学思潮。
这种思潮成了建国后30年的文学主潮。
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学。
其时间大约有50年。
工农兵文学思潮是历史、现实等各种因素遇合的产物。
它既是历史上实学思潮与个性之学相互渗透、影响的结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结果;既是传统的发展,也是异域的融合。
2:工农兵文学思潮内部派别工农兵文学思潮要求文学以歌颂为主,为工农兵服务,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人民大众的口语。
这些都使知识分子的话语形式开始衰退。
40年代工农兵文学思潮内部发生分歧,出现了三个派别:(1):赵树理代表的方向派。
这一派别体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是解放区大力提倡的一种文学模式。
赵树理本人的创作也被看作是解放区文学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利,代表了文艺发展的方向。
解放后,方向派继续得到官方支持。
并且在这一派别内不断有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性人物出现——先后有赵树理、柳青、浩然。
(2):胡风代表的主观精神派。
这一派别强调知识分子带着五四的战斗传统进入抗战,在接近大众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大众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和认识生活的方式来更好地引导大众参加抗战并在抗战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
并且仍坚持对大众中的“精神奴役创伤”进行批判。
解放后,胡风派的文艺思想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之间的差异尖锐地表现了出来,最终在1955年,胡风及其追随者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此派从文坛上消失了或者说转入了地下,成为潜在文学。
(3):丁玲代表的揭露派。
这一派别以揭示现实中的黑暗为特点,代表人物是丁玲和40年代的王实味。
在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这一派别就受到批判,解放后这一派别继续受到压抑,并最终随着丁玲、陈企霞被打成右派而消失。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10课时)一教学目的:了解当代文学生成的基本特点,及其如何由现代文学演变而来。
了解当代文学前半期(1949-1976)的总体特征和基本相貌。
掌握当代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并对其有恰当的理性分析。
二教学重点:了解文艺新规范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以及百花时代对文艺新规范的突破。
三教学难点:从文学新规范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当代文学由17年文学走向文革文学的必然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五教学步骤:第一节文学的转折(1948-1949)(3课时)一教学目的:掌握1948年以香港《大众文艺丛刊》为代表的一系列文艺界的批判运动和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的情况,以及它们给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作家本人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冲击。
从而了解解放区文艺规范是如何在政权交替的背景下确立其文学上的统治地位的。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一次文代会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学是如何在1948和1949两年间实现其转变过程的。
四教学方法:讲授五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中国文学由现代文学转入当代文学的关键时间是1948年和1949年。
在这两年中,伴随着共产党在政治上的节节胜利,解放区文艺也通过一系列的批判占据了文学的中心位置。
(二)1948:共和国文学的前奏1:1948年3月香港《大众文艺丛刊》创办,代表了解放后官方文艺观念在解放前的试验。
其中文学评论的话语体系已经开始转换:A:用“我们的模式”代表政党发言,这使文学评论失去了固有色彩,与权力连系起来带有话语霸权色彩。
解放后,这种模式愈演愈烈。
B:评论语调居高临下,失去了文学评论平等交流的基本素质。
C:对作品的分析开了政治定位的先河。
审美批判相对少了。
D:开了一个新的美学原则——阶级论的美学原则:对解放区文艺绝对肯定与颂扬。
E:作家队伍要求从工农兵中培养,改造原有的作家队伍。
F:战时思维模式移植到文艺上——两极对立、非此即彼,出现敌我、革命反动等概念。
2:对文人的政治性批判。
1948年的文坛已经开始了对文人的政治性批判,一些与工农兵文学不同的作家创作风格遭到批判,并且往往上升到对作家本人的政治批判上。
如郭沫若《斥反动文艺》批判了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资产阶级”作家。
邵荃麟、胡绳等对左翼阵营内的胡风的文艺理论和路翎的小说进行了集中清算。
3:作品发表方式转变。
1948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毛泽东本人的许可下得以发表,开创了党干预作家创作的先例。
解放后,所有作家的创作都是权力因素决定的,而非市场因素。
到了文革中,文艺界领导对创作的干预、审查更加严重。
总之,1948年的批判和再评价运动,正是在为文学史的评价作准备,所要争论的也正是文学史以及现实文坛上的主导地位问题。
可以说这场批判的结果和目的就是有明显政治倾向的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三)1949:文学规范的建立1: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949年7月中华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A:周总理《政治报告》:以相同的口吻高度评价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同时强调了文艺斗争原则和文艺队伍建设问题。
B: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解放区文艺实现了文艺与人民与政治的紧密结合,文艺应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引,反映党的政策,写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艺术上强调大众化的追求。
同时要求对文艺加强党的领导。
C:茅盾《在反动派反对和压抑下斗争和发展的文艺》:检讨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的种种错误倾向,尤其是批评了胡风及其周围的一些进步作家。
同时提出用党的政策来衡量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
D: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回顾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从理论高度为现代文学定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号召文艺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展望新中国的文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开展广泛的群众文艺运动,吸收苏联的文学创作经验,排除资产阶级的非革命因素,作家深入生活,改造旧的文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