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合集下载

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2

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2
20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的论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A. 有关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打破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 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B. 区位因素的重视和区位平衡概念的引入,使得新古典主义更具实际应 用价值。 C. 新古典主义对土地市场的分析趋于成熟。其中,有关土地平衡价格的 理论及有关土地市场作为一个“非完善市场”的阐述有其独到之处。 D. 新古典主义解决了城市地租测算的理论方法,建立了有关地租模型。 E. 由于新古典主义更注重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因而使得它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7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原因是:①低于工业资本有 机构成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②土地 所有权的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使得农产品能够按照高于 生产成本的产品价值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并获取相应的 超额利润,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 因此,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
13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配第在地租地价理论中作出的主要贡献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他明确回答了土地地租是从哪里来的,能提供多少的问题。 他说“我认为,这个从他人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并 扣除了自己食用及为换取衣服和其他必需品而给与别人的部分之 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自然真正的地租”,即地租 是劳动产品扣除土地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后的余额。这说 明地租的本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其次,配第提出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第三,指出土地的价值不过是一定年数的地租总额。
3.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情况不同具有两种形式,即: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 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追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 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在社会中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西方经济学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经济学体系,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兴经济学派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自由竞争可以有效分配资源。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对经济增长和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经济学派别,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主张市场均衡和效率。

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为后来的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

杰文斯则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概念。

三、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学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

凯恩斯的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危机的处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新兴经济学派新兴经济学派是指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兴起的一些经济学派别,如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经济制度的效率和稳定性。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考察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理性经济学的假设。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的不对称对市场效果的影响,探讨信息对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兴经济学派等。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地租的概念:广义地租:即租金,是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资源)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狭义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是所获得的利润的超额部分。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1)威廉·配第是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

他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出发研究地租:①地租的数量受工资数量制约。

②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

③从土地位置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以及土地丰度的差别方面阐述了级差地租。

弊:没有利润这一范畴,而是把地租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

他的地租论实际上是以地租形式表示的剩余价值论。

(2)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

①地租是对工人劳动产品的直接扣除,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

②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价格。

③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关于地租的定义。

第二,关于地租的来源。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斯密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他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在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之上的一种余额。

第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斯密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弊:损害了把地租归结为工人剩余劳动的宝贵思想。

颠倒了地租和利润的关系,也不了解它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分不清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在他那里,价值与生产价格是等同的。

在他看来,地租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然力的大小。

这样就掩盖了地租的来源。

(3)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①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

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②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

西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观点一、古典经济学(18世纪――19 世纪30年代)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中,威廉·配第为极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亚当·斯密已在实际上肯定绝对地租的存在,只是未明确提出绝对地租的概念;大卫·李嘉图运用劳动价值论研究地租,对极差地租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他错误的否定绝对地租的存在。

1威廉•配第1.1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他对地租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2主要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等.1.3威廉·配第的地租地价观点概括而言:《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威廉·配第的地租地价理论具体而言:1.认为地租是使用农地生产农作物的一种剩余或净报酬,即收获的产品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剩余部分,以公式表示即:地租=市场价格—生产成本. 2.配第首先提出了地价可由土地获得的地租资本化后得出的观点,这一理论经历三百多年,从本质上未被动摇过。

3.关于级差地租,配第论述了其基本原理:即由于土地肥沃程度、距市场的距离以及耕作技术水平的差异,而造成了地租的差异。

马克思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级差地租Ⅰ(包括两种形式)及级差地租Ⅱ的概念。

2 弗朗斯瓦·魁奈2.1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 )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2.2主要经济著作有:《明证论》、《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等。

2.3弗朗斯瓦·魁奈的地租地价观点概括而言: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地租理论重点问题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理论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古典经济学时期流行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

该时期的地租论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地租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者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口粮及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即所得到的剩余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

靠近人口稠密地方的土地,相对于土质相同而距离较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品运输费用的节约,能产生较多的地租。

如果用更多的劳动改良土地,使土地丰收,地租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使用劳动的增加而上涨。

谷物需求增加,价格即上涨,因而生产谷物的土地的地租也上涨。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1.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它是在保证租地人取得对所垫付资本的足够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前提下,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价格。

2.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地主改良土地所投入资本的利润或利息。

3.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不同于工资和利润。

4.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不同,也随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5.谷田和牧场的地租支配其余一切耕地的地租。

6.煤矿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它的产出力和位置。

三、詹姆斯·安德森的地租理论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是土地支付或不支付地租,以及支付不同地租的原因。

地租同农业的绝对生产率毫无关系。

2.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具有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提。

3.由土地改良投资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会同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地租。

对一块土地的不断耕种,也能改良土地。

四、李嘉图的地租理论1.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的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2.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质量的差异性,是支付地租的原因。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地的 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 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如何学习地租理论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 下地租的性质
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异仍然存在,土地的垄断 经营也仍然存在。
分配与归属 集体所有制下:
级差Ⅰ主要归集体经济组织;级差Ⅱ主要归土地经 营者;级差地租Ⅰ、Ⅱ的一部分归国家。 国有制下: 级差Ⅰ应全部归国家;级差Ⅱ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 所有者,但国家也应得一部分。
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
土地租金与地租
注意四 个方面 的区别
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原因及来源
每公斤 全部 产品 产品
级差 地租

(元)
最坏 耕地
50
10
50
60
1.2
2.4 120 60
最坏 追加
耕地 50
10
25
60
2.4
2.4
60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分类

对古典地租理论中价格决定理论的扩展及其在房价理论模型中的应用

对古典地租理论中价格决定理论的扩展及其在房价理论模型中的应用

对古典地租理论中价格决定理论的扩展及其在房价理论模型中的应用汪林海摘要:对古典地租理论中的价格决定理论进扩展后,我们会发现,当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时,商品价格可视为由有用性、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并且还存在有用性、生产成本共同决定价格的价格公式。

利用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时的价格决定理论,本文建立了解释城市房价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地租理论;商品价格;房价模型一、引言古典地租理论①令人满意地解决了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②间没有差异时的价格决定理论问题。

例如,古典地租理论认为存在级差地租时,商品价格决定于劣等地上生产商品的成本。

③古典地租理论的这一结论,得到了经济理论研究者们的赞同。

然而,古典地租理论等得出这一结论的默认前提,是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商品间没有差异。

④不过,对于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时的价格决定问题,古典地租理论却没有给出回答。

例如,在优等地、劣等地上生产甘蔗时(设甘蔗仅用于榨取蔗糖),如果优等地生产的甘蔗比劣等地生产的甘蔗蔗糖含量高,那么,优等地生产的甘蔗的价格是①本文中,古典地租理论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②这里的“同一种商品”指满足人相同需要的商品。

本文中,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任何商品能且仅能满足人的一种需要,从而,任商品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就分为两种情形:1)两个商品满足人相同的需要,2)两个商品满足人不同需要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商品所满足的人的需要作为划分商品种类的依据。

如果两个商品所满足的是人的相同需要,则称为两个商品属于同一种商品,如果两个商品所满足的是人的不同需要,则称两个商品是不同种商品。

例如,不同的棉衣都满足人保暖御寒的需要,那么,不同棉衣就是同一种商品;棉衣满足人保暖御寒的需要,而面包却满足人充饥的需要,从而棉衣和面包满足人不同需要,从而,棉衣和面包就是不同种商品。

实际上,在分析地租理论时,经济学史上的研究者没有对商品种类的划分作出深入而严格的分析(例如李嘉图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

安德森:(最早研究级差地租的基本特征)
(1)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提 (2)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形成级差地租Ⅰ (3)努力程度的不同形成了级差地租Ⅱ 局限性:
由于阶级局限性,否定绝对地租的存在
三、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19世纪初以后)
(1)萨伊: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个要素“ 协同创造”的,因此工人得工资、资本家得利润、 土地所有者得地租是天经地义的。 (2)马尔萨斯:否认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断的结果 ,认为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姓名: 学号:
2016
目录
一、地租的概念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 三、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四、小结
呜呼哀哉,房价之高高不可攀!
买房之难难于上青天!
地价 =地租的货币化
一、地租的概念
(一)地租的含义 地租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 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这种代价可以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或者由使用土地的一方交易者提供 等价资产或劳动。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地租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土 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有很大的 差异。
系统研究者
•大卫李嘉图:(充实了级差地租理论)
集大成者
1.地租是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扣除并付给土 地所有者的部分. 地租产生的两个条件:土地的有限性和肥 沃程度及土地位置的差异。 2.把地租和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联系在一起, 提出级差地租I,并对级差地租II做了有益 考察。 局限性: (1)只有级差地租,无绝对地租的解释; (2)把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说成是原因, 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1.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认为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生产品,它同利润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由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付给土地所有者剩余所得的一部分。

而地主在取得这部分产品时,除了由于占有的土地外,丝毫没有耗费过任何代价。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特性,农产品的价值是耕种劣质土地的生产条件,即由最大的劳动耗费量决定的。

因此,优中等地的产品在价格上,除了补偿生产成本和利润外,还有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占有。

这样,李嘉图便得出了差额地租量取决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一正确的结论。

李嘉图把地租的存在,看成是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须不断耕种愈来愈劣的土地的结果就是说,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

李嘉图还考察了在同一块地上追加同量劳动和资本,而劳动生产率不同所生产的差额地租(即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但是,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减少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在一些观点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他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永恒范畴,把他的地租理论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看不到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特点和剥削本质。

例如,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异,说成是形成地租的原因,却忽视了生产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经营的垄断。

他还认为,如果土地没有报酬递减现象,地租就不会上涨,肥力极小的土地决不能产生任何地租,这就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一是他完全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二是他和斯密等一样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如果以高于其价值出售,将会否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

2.屠能的地租论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是继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古典地租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简介地租介绍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不地租理论相关曲线图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际的耕作者是雇佣工人,他们受雇于一个只是把农业作为资本的特殊使用场所,作为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来经营的资本家即农场主。

这个作为租地农场主的资本家,为了得到在这个特殊生产厂所使用自己资本的许可,要在一定期限内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个货币额,这个货币额就是地租。

西方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

地租分类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

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租赁契约支付给物主之租金。

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狭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利用土地所获的超额利润,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

一般所谓地租,是针对狭义地租而言的。

地租历史范畴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租则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农奴)的生产关系。

地租包含了直接生产者(佃农)的全部剩余生产物。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第五节地租理论———新古典地租理论阿隆索(Alonso)是新古典地租理论的开创者。

他的《区位和土地利用》一书是新古典地租理论的奠基之作。

该书将杜能(1826)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型引入城市,阐明了城市内部土地价值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其在严格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方法分别考察了城市家庭和厂商区位选择的市场均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价曲线(bid price curve)。

该书的贡献是将城市土地与农地的土地利用理论和土地价值理论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竞价曲线分析框架下。

该书假定:城市位于均质平原之上,且交通在城市的各个方向均可到达;所有的就业以及商品和服务都集中在市中心;土地自由买卖;买者和卖者对市场非常了解。

对家庭而言,应购买多大面积的地块?应在离市中心多远的地方定居?在上述假定下,家庭就会在其预算约束下使其效用最大化。

假定家庭收入用于土地、通勤和其他所有商品,则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为:式中,z表示其他所有商品;pz表示其他所有商品的价格; P(t)表示位于t处的土地价格;q表示家庭所消费的土地面积; k(t)表示位于t处的交通费用。

分别对上述条件求微分,可以得到: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出z、q和t的最优组合。

实际上,z、q和t的最优组合位于家庭的预算线与无差异的效用曲线相切之处。

对厂商而言,应购买多大面积的地块?应在离市中心多远的地方进行经营? 在上述假定下,厂商则会使其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如下:G=V(t,q)-C(V,t,q)-R式中,G表示利润; V(t,q)表示营业量; C(V,t,q)表示经营成本;R表示土地租金。

分别对上述条件求微分,可得:dG= dV(t,q)- dC(V,t,q)- dRdV(t,q)=Vtdt + VqdqdC(V,t,q)=CVdV + Ctdt + CqdqdR=P(t)dq + q(dP/dt)dt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出V、q和t的最优组合: 0=Vq -CVVq –Cq -P(t)。

精华版:地租地价理论

精华版:地租地价理论
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由于土地的异质性和耕作技术水平 的差异,以及产地距市场的远近程度的不同,地租、地价因而也不同。
——此论述也为级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杜尔阁——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在《关于财富的形成 和分配的考察》中指出:
由于农业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生产力,所以能使劳动者所生产出来
指出;地租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地主阶级的代价,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 者创造的价值的一种扣除。 ——此论述肯定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 大卫.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 论完成者。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地租,其地租理论的基本观 点有以下三点:
➢ 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由劳动创造的,是由农业经 营者从利润中扣除并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部分。
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地租理论,但对地租问题较
早开始进行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可学编辑家ppt 。
5
(一)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体系
⑴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 威廉.配弟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的余额,其实质是
地租地价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中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是分析和研究城市土 地价格的基础。
可编辑ppt
1
一、地租理论
1、地租的含义: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 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社会生产 关系的反映。
2、地租产生的经济基础 土地所有者
不占有土地的直接生产者
➢ 地租的产生有2个条件: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肥沃程度及 位置,这实际上是级差地租1。
➢ 随着对产品需要的增加,要不断的扩种劣等土地,而新投

土地经济学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土地经济学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
的条件与原因
这样,农业产品的产量就不能满足社会需 求,价格就要上涨。当价格上涨到使劣等 地的经营者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劣等地 重新投入农业生产。可见,为了满足社会 对农产品的需求,必须以劣等地条件决定 的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这样, 经营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个别生产 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能获得一定的 超额利润。
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 立与发展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 地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 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 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 点,阐明了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明确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 权的垄断。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也是级差 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即使土地肥力相 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 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 市场较近地块的运费较少,因而可以获得 超额利润。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从表16-2可见,甲乙丙三块土地,面积和 肥沃程度相同,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 运输费用分别为5元、7.5元、10元。按 20%平均利润率计算,个别生产价格分别 为126元、129元、132元。在市场上按社 会生产价格(距市场最远地块丙的个别生 产价格)132元出售,则甲、乙两块土地分 别获级差地租6元和3元。
型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 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 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 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 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

土地经济学第四章 1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土地经济学第四章 1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二)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程度。 2.资本有机构成水平。
3.绝对地租还取决于农业投资总量。
(三)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资本有机构成已发生变化,主要来源于产品的垄断 价格。
三、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成的地 租。
四、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把资本主义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不同,分
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资产阶级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本质,把地租定义为 “土 地在生产利用中自然产生的或应该产生的经济报酬”。并按照定义把地租 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
2、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 3、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在两者并存的条 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然是由劣等地的农 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级差地
租Ⅱ的形成是以同一块土地连续的生产率高于劣等
地的生产率为前提的。
(五)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1.由于在较好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
(一)矿山地租
经营矿山同农业一样,也要缴纳绝对地租,形成矿山绝对地租的条 件同农业一样,也是产品的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
(二)建筑地段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是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建造工厂、 商店和居民住宅等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
第三节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在两者并存的条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的出发点在两者并存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然是由劣等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级差地租的形成是以同一块土地连续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为前提的

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的基本理论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1)级差地租的概念。

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

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原因和源泉。

(2)级差地租的形式及产生条件。

按形成基础不同,马克思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

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它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租有区别。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二)土地产品与地租
1、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2、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3、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与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的各自价 值的比例变动。
(二)土地产品与地租
1、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人类食物是始终能提供地租的唯一土地产品。 土地生产食物的数量总是大于进入市场所必须的食物 数量,剩余部分总是大于补偿劳动的资本及利润的数量, 所以总能提供地租。 (2)在所有大国,大部分耕地用于生产人类的食物或牲 畜的食物,这些耕地的地租和利润调节所有的其他耕地的 地租和利润。
(二)土地产品与地租
2、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衣服和住宅是否能提供地租: 第一种情况:原料过于丰富,没有价值,则不提供地租 第二种情况:缺少原料,提高了价值,可能提供地租。
(2)矿产资源能否提供地租 煤矿:是否能提供地租部分取决于富饶程度,部分在于地理位置 金属矿:是否能提供地租部分主要取决于富饶程度,较少取决于地 理位置。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一、地租理论及其发展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三、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评价
一、地租理论及其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定义 地租 :作为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佃户在土地实际情 况下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 特点:地租作为为了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一种垄断价 格。不完全与地主为改良土地而投入的资本成比例也不与地主所能 收取的金额成比例,而是与农民所能支付的成比例。
二、亚当· 斯密的地租理论
(一)亚当· 斯密的地租定义

第二章第三节地租理论[1]

第二章第三节地租理论[1]
是直接生产者 在生产中创造的 剩余生产物被土地 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是土地所有权在 经济上实现的形 式,是社会生产 关系的反映
地租
马克思
广义与传统地租的概念

广义 :泛指土地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土 地及与土地相关的房屋或其他附着物租 给他人使用所获取的报酬。

传统 :是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支付的 租金,是其所获利润中超过平均利润的 部分。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
(一)
土地 等级 所耗 资本
(元)
平均 利润
(元)
产量
(kg)
个别生产价格 (元) 全部 产品 每公斤 产品
社会生产价格 (元) 每公斤 产品 全部 产品
级差 地租Ⅰ (元)
劣等
100 100 100
20 20 20
200 250 300
120 120 120
0.6=12 0/200 0.48=1 20/250 0.4=12 0/300
地租的类型
1、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划分 2、按经济学的观点划分 3、按其他方式划分 (1)按土地所有权性质标准划分:私有土地 地租 、公有土地地租 (2)按土地用途不同划分 :农业地租、城 市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渔场 地租来自按物质形态划分地租类型
(1)劳役地租:是对劳动者无酬劳动的直接占有, 其本质是农民或土地租用者的无酬剩余劳动 (2)实物地租: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如粮 食、家禽及其他农副产品作为租用土地的租金, 是在农民过去生产物的自然形态上进行剥削,而 不是对劳动时间的直接占有。 (3)货币地租:是以货币去交纳地租,而不是以 劳动或劳动产品作为使用土地的租金。 明清之际实物地租占统治地位,货币地租居于其次
60

西方古典、通俗和现代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

西方古典、通俗和现代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

西方古典、通俗和现代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一、古典经济学(18世纪――19 世纪30年代)1 威廉·配第: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等。

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代表新兴产业资本的利益。

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

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他指出: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可以看出,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他还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但是他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明确区分开来,他把生产白银的具体劳动当作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懂得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

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他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观点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它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

2 弗朗斯瓦·魁奈主要经济著作有:《明证论》、《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等。

他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他认为,财富就是物质,就是使用价值,工业只能改变财富的形态,不能增加财富的数量,只有农业才能使财富增加。

农业中生产的农产品除去种子(生产资料)和工资(生活资料)剩下的产品是纯产品。

能生产纯产品的农业是生产的,从事农业的人为生产阶级,而工商业不能生产纯产品,因而是不生产的,从事工商业的人是不生产阶级。

农业之所以生产纯产品是因为自然力参加了工作。

他设计了经济表,说明社会资本如何在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地主阶级)间生产和流通,其中还把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开办时的基本投资)和年预付(每年支付的投资)。

第三章 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

第三章 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

第三章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我们要了解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了解住宅区位的主要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地租理论、地租对地价的影响,熟悉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以及土地区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理论、地租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土地区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住宅区位的主要理论第一节地租理论概述第二节城市地租第三节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第四节区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五节土地区位的利用一、地租的基本含义二、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基本含义是由农业或其他产业中的直接生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和反映。

地租产生的基础是存在着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且两者处于分离的状态。

任何社会制度下,只要这一社会形态存在,就必然存在地租。

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公式c+v=c+v+m,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地租反映的是奴隶主、地主对奴隶和农民的全部剩余物甚至必要生产物(指维持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那部分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取地主阶级的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地主阶级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而不再是由农民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地租是国家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地租与租金的区别。

租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租金除了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地租外,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上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利息;2.租金中有时还包含着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3.租金中有时还包含着一部分农业工人的工资。

二、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

西方古典、通俗和现代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

西方古典、通俗和现代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

西方古典、通俗和现代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一、古典经济学(18世纪――19 世纪30年代)1 威廉·配第: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等。

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代表新兴产业资本的利益。

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

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他指出: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可以看出,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他还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但是他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明确区分开来,他把生产白银的具体劳动当作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懂得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

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他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观点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它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

2 弗朗斯瓦·魁奈主要经济著作有:《明证论》、《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等。

他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他认为,财富就是物质,就是使用价值,工业只能改变财富的形态,不能增加财富的数量,只有农业才能使财富增加。

农业中生产的农产品除去种子(生产资料)和工资(生活资料)剩下的产品是纯产品。

能生产纯产品的农业是生产的,从事农业的人为生产阶级,而工商业不能生产纯产品,因而是不生产的,从事工商业的人是不生产阶级。

农业之所以生产纯产品是因为自然力参加了工作。

他设计了经济表,说明社会资本如何在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地主阶级)间生产和流通,其中还把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开办时的基本投资)和年预付(每年支付的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地租理论———新古典地租理论
阿隆索(Alonso)是新古典地租理论的开创者。

他的《区位和土地利用》一书是新古典地租理论的奠基之作。

该书将杜能(1826)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型引入城市,阐明了城市内部土地价值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其在严格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方法分别考察了城市家庭和厂商区位选择的市场均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价曲线(bid price curve)。

该书的贡献是将城市土地与农地的土地利用理论和土地价值理论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竞价曲线分析框架下。

该书假定:城市位于均质平原之上,且交通在城市的各个方向均可到达;所有的就业以及商品和服务都集中在市中心;土地自由买卖;买者和卖者对市场非常了解。

对家庭而言,应购买多大面积的地块?应在离市中心多远的地方定居?在上述假定下,家庭就会在其预算约束下使其效用最大化。

假定家庭收入用于土地、通勤和其他所有商品,则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为:
式中,z表示其他所有商品;pz表示其他所有商品的价格; P(t)表示位于t处的土地价格;q表示家庭所消费的土地面积; k(t)表示位于t处的交通费用。

分别对上述条件求微分,可以得到:
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出z、q和t的最优组合。

实际上,z、q和t的最优组合位于家庭的预算线与无差异的效用曲线相切之处。

对厂商而言,应购买多大面积的地块?应在离市中心多远的地方进行经营? 在上述假定下,厂商则会使其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如下:
G=V(t,q)-C(V,t,q)-R
式中,G表示利润; V(t,q)表示营业量; C(V,t,q)表示经营成本;R表示土地租金。

分别对上述条件求微分,可得:
dG= dV(t,q)- dC(V,t,q)- dR
dV(t,q)=Vtdt + Vqdq
dC(V,t,q)=CVdV + Ctdt + Cqdq
dR=P(t)dq + q(dP/dt)dt
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出V、q和t的最优组合: 0=Vq -CVVq –Cq -P(t)。

根据杜能农地竞租函数,该书同样也可推出城市厂商的竞价函数。

竞价函数使厂商面对这些价格时,在区位间是无差异的。

换言之,若土地价格随着距离变化,则厂商在任何区位所赚取的利润均将相同。

同样,根据杜能农地竞租函数,该书也推出了家庭的竞价函数。

换言之,在一定效用水平下,家庭的竞价函数表示家庭在不同区位的满足度是无差异的。

阿隆索(1964)提出的竞价函数将杜能的农地竞租函数延伸到城市土地,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地租的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对城市地价与土地利用的分析仅仅局限于土地需求的分析,忽视了土地供给对土地利用和地价的影响。

换言之,阿隆索仅仅考虑的是土地需求者(家庭和厂商)如何通过竞争获得土地,如何在城市中进行区位选择,而土地供给者被动地接受土地需求者的选择。

另外,该书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土地需求是重要的,哪些原因导致了竞价函数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