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第三版-夏百根-黄乾明-主编-课后答案(四川农业大学)
![有机化学第三版-夏百根-黄乾明-主编-课后答案(四川农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780b62d5bbfd0a78567365.png)
(1) (2) (3) (4) (5)
(6)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1)1,4-丁二醇〉 正辛醇>3-己醇〉2-甲基-2-戊醇>正己烷
(2)
1碳酸〉邻甲苯酚〉水〉苯甲醇〉苯甲醚
22,4—二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苯酚>邻甲苯酚
(3)④>②〉③>①
5、
(3)具有多电子得p—共轭体系;(1)、(4)具有—共轭体系;
10、
11、
12、
13、
14、
15、
第四章芳香烃作业参考答案
1、
(1)邻硝基甲苯(2)3-羟基苯磺酸(3)3-甲基-4—氯苯甲酸(4)1,4-二甲基萘
(5)4—甲基-3-苯基-1—戊烯(6)6-氯—2—萘酚
2、
(1)(2)(3)(4)(5)
(5)Z(顺)—3-甲基—2—氯—2-戊烯(乙烯型)(6)3—甲基-4-溴-1-丁烯(隔离型卤代烃)
(7)对-氯甲苯(乙烯型) (8)1-苯基-1-溴丙烷(烯丙基型)
2、(1)(2)(3)(4)
(5)(6)(7)(8)
3、(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5)
(3)3-噻吩磺酸(4)3-吡啶甲酰胺
第十三章碳水化合物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氨基酸、蛋白质习题参考答案
(6)
3、(1)
(2)
(3)
(4)
(5)
(6)
(7)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和参考答案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00a0015727a5e9856a618f.png)
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二节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强化2.正强化3.负强化4.强化的依随性强5.普雷马克原理6.固定时间间隔强化7.变化时间间隔强化8.固定比率强化9.变化比率强化10.认知好奇心11.成就动机12.归因13.习得性无力感14.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对学习的外部控制,认为 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在特制的实验箱内研究了白鼠的学习。
3.强化程序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4.根据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关系,可将部分强化分为 和 。
5.人类在婴幼儿时期通常以三种方式的探究活动来表现他们的好奇心,这三种方式是:感官探究、 和 。
6.认知的好奇心分为 和 。
7.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 ,一类是。
8.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另一类为。
9.海德在其提出的归因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 和 。
10.罗特根据“控制的位置”把人划分成“ ”和“ ”。
11.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 ,该现象最初由 通过实验发现。
三、判断下列各陈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降低的效果。
2.外部强化能提高动机水平,所以是万能的,应在实践中极力推崇。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求知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
4.维纳(Weiner,B)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的研究影响最大,具有代表性。
5.根据无力感的归因理论。
外部归因会产生个人的无力感。
四、简答题1.根据实验说明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简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和类型4.简单介绍“感觉剥夺实验”5.简述维纳的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6.简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2.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
习题班-第六章-第七章2022
![习题班-第六章-第七章2022](https://img.taocdn.com/s3/m/1bd8092633d4b14e84246840.png)
注意:1.作业上交时间不定,临时通知,进行抽查!2.将答案以“姓名”(群里的姓名)的方式发给我,发到我的QQ邮箱,2404599051@,不要给我发离线文件。
有时会收不到。
3.答案大家写的答题模版上,按照我在群里发的模板做4.自己可以先看一遍第一章在做题,做题时不要看书,要不没效果。
第六章利润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营业利润计算正确的是()。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B.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C.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D.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以下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B.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D.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3.2013年5月1日,W企业开始研究开发一项微波新技术,当月共发生研发支出350万元,其中,费用化的金额15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金额200万元。
5月末,研发活动尚未完成。
该项目在2013年5月计入利润表的金额是()万元。
A.0B.150C.200D.3504.企业在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B.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C.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D.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5.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环保设备的龙头企业,按照规定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享受地方财政贴息补助,2015年6月底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第二季度贴息款30万元,7月初又收到第三季度的贴息款30万元,则截止到2015年7月底,甲公司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贴为()万元。
九下六、七课练习题答案与课后作业
![九下六、七课练习题答案与课后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f444185cc1755270622083e.png)
⑦要珍惜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 善终;
⑧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在 奉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2)请你为即将初中毕业的自己和同学们撰写两条青春励 志语。(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语言流畅。4分)
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单项选择
3.【洛阳一模】今年湖北潜江首批“小龙虾学院” 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一抢而空”,潜 江不仅有“小龙虾学院”,还基本形成了从养殖、 生产、加工,再到科研、生态种养、冷链物流的 完整产业链,并致力于向国家标准、产业品牌进
军,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C
A.我国的职业教育优势明显,领先世界 B.选择正确的专业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C.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方能激发市场活力 D.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就能创造幸福生活
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我国法律的要求。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实现人生价值。
二、请你辨析(10分)(仿照2019中招·改编题)
终身学习,自主创业,就能成就出彩人生。
爱岗敬业,肩负使命,才能成就出彩人生。
④“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青年 。我们要努力学习,树立
,把自己培养成为 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无论是自主创业 ,还是爱岗敬业,只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都能实现人生价值,都能成就出彩人生。
上述材料来自《院士的中学时代》一书,你校拟组织 “走近院士中学时代,展示青春靓丽风采”主题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课堂练习题
• (1)了解了院士的中学时代,请谈谈你的感悟。(三个方 面即可。6分)
①中学生应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自身价值奠定 基础;②要把“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奋 斗目标;③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应 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起来;
国防科大高等数学教材答案
![国防科大高等数学教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1652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a.png)
国防科大高等数学教材答案为了方便学生对国防科大高等数学教材的学习,以下给出一些答案供参考。
这些答案将涵盖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关数学概念和技巧的理解。
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作业题答案
1.2 难题解答
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2.1 作业题答案
2.2 难题解答
3. 第三章:不定积分
3.1 作业题答案
3.2 难题解答
4. 第四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4.1 作业题答案
4.2 难题解答
5. 第五章:微分方程
5.1 作业题答案
5.2 难题解答
6. 第六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6.1 作业题答案
6.2 难题解答
7. 第七章:多重积分
7.1 作业题答案
7.2 难题解答
8. 第八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8.1 作业题答案
8.2 难题解答
9. 第九章:级数与幂级数
9.1 作业题答案
9.2 难题解答
10. 第十章:常微分方程
10.1 作业题答案
10.2 难题解答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仅仅是一些答案供参考,在学习时应当注重理解思路和方法,而非仅仅背诵答案。
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我思考和思维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巧。
希望以上答案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在国防科大高等数学课程中取得好成绩!。
第六七章 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七章 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0aee9db52acfc788ebc96e.png)
第七章 LR分析法第1题已知文法A→aAd|aAb|ε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若是构造相应分析表,并对输入串ab#给出分析过程。
文法:A→aAd|aAb|ε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A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A1 A →aAd2 A →aAb3 A →ε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ε,a}First (A ) = {ε,a}Follow(S' ) = {#}Follow(A ) = {d,b,#}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0中:A →.aAd和A →.aAb为移进项目,A →.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0、I2中:Follow(A) ∩{a}= {d,b,#} ∩{a}=所以在I0、I2中的移进-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1的SLR(1)分析表的分析过程题目1对输入串ab#第2题若有定义二进制数的文法如下:S→L.L|LL→LB|BB→0|1(1) 试为该文法构造LR分析表,并说明属哪类LR分析表。
(2) 给出输入串101.110的分析过程。
解:文法:S→L.L|LL→LB|BB→0|1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S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S1 S →L.L2 S →L3 L →LB4 L →B5 B →06 B →1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0,1}First (S ) = {0,1}First (L ) = {0,1}First (B ) = {0,1}Follow(S' ) = {#}Follow(S ) = {#}Follow(L ) = {.,0,1,#}Follow(B ) = {.,0,1,#}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2中:B →.0和B →.1为移进项目,S →L.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华科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六七章_
![华科机械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六七章_](https://img.taocdn.com/s3/m/158ec573192e45361066f5fe.png)
第五、六、七章作业5-2. 在下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28, z2=15, z2’=15, z3=35, z5’=1, z6=100,被切蜗轮的齿数为60,滚刀为单头.试确定齿数比z3’/z5和滚刀的旋向.(说明:用滚刀切制蜗轮相当于蜗杆蜗轮传动.)解: 以1轮为主动轮,方向如图所示,可得蜗轮6的旋向,进而得滚刀的旋向.依题意可得, i4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4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应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之,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5. 在下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60, z2=z2’=30, z3=z3’=40, z4=120, 轮1的转速n1=30r/min(转向如图所示).试求转臂H的转速n h.解:图中的周转齿轮系,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i H1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此可解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负号表示与n1反向) ;5-8. 在下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20, z2=40, z3=20, z4=80, z4’=60, z5=50,z5’=55, z6=65, z6’=1, z7=60, 轮1、3的转速n1=n3=3000r/min(转向如图所示). 试求转速n7.解依题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 3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于周围齿轮系4’-5-5’-6; 此转化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为:i H 3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此解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负号表示与n 2反向);进而n 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12 在如图所示齿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1z =20,2z =40,3z =35,'3z =30,''3z =1,4z =20,5z =75,'5z =80,6z =30,7z =90,8z =30,9z =20,10z =50,轮1的转速1n =100r/min,试求轮10的转速10n 。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有大题)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有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f087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4.png)
11题:参考例题1-4。
9题:1、系统;2、系统;3、系统;4、系统;5、系统+随机; 6、系统;7、随机;8、系统;9、系统+随机;10、随机。
10题: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偏差特别大 弹着点接近正态分布 弹着点均偏向右上侧 10题:下图是射击弹着点示意图,请你分别说出图a、b、c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克服?
判定数字仪表位数的两条原则
能显示0~9所有数字的“位”是“整位”;
分数位的判定:在最大显示值中,以最高位所能显示的数值作为分子,用满量程的最高位作为分母。 例如:当某一数字表最大显示值为±1999(不考虑小数点),满量程计数值为±2000时,则它共有3个整位。最高位只能显示1,满量程最高位为2,所以它是3½位表。
8.汽车、自行车速度及里程的测量
出租车计价器外形 电动助动车仪表盘外形 工业或汽车中经常需要测量运动部件的转速、直线速度及累计行程等参数。现以大家都较熟悉的自行车的车速及累计公里数测量为例…… 与车轮联动 可参考汽车速度的测量原理
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可知,车速及公里数与车轮的直径及转速成正比,因此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行车的前、后轮上。设车轮的直径为D(m),则周长l =πD,车轮转动的圈数即为自行车行驶距离的基本参数。若转动圈数为N,则累计路程L=N l =NπD ;若每分钟转动的圈数为n(n=N/t圈/分钟)则车速v=60nl/1000(km/h) =0.06 n πD(km/h) 。
7题: (课堂讲解)。
8题:1、 可知:P=160mW;输出电压增加。 2、 0~24V 3、 4、 可知:Rx=3000Ω;UO=12V。
10题:(略)。
4题:1、查表知:α=0.00385。 2、Rt=100(1+0.00385×50)=119.25Ω。 3、查表知:Rt(50)=119.40Ω。 4、∆R=0.15 Ω;(0.15/119.40)×100%=0.126%。
《系统工程》作业习题参考答案
![《系统工程》作业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97743e518964bcf847c8c.png)
《系统工程》作业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初步系统分析1、设有5个销售员w 1、w2、w3、w4、w 5,他们的销售业绩由二维变量v 1、v 2描述,如下表所示,使用绝对值距离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用最长距离法来测量类解:第一步:计算样本点与样本点之间的距离,得到距离矩阵:⎥⎥⎥⎥⎥⎥⎦⎤⎢⎢⎢⎢⎢⎢⎣⎡04042055306641054321w w w w w第二步:将距离最近的样本点w 1和w 2合并为类h 6,在新分类情况下计算距离: ⎥⎥⎥⎦⎤⎢⎢⎢⎣⎡06064044206543h w w w 第三步:将距离最近的样本点w 3和w 4合并为类h 7,继续计算距离:⎥⎥⎦⎤⎢⎢⎣⎡060460765h h w 第四步:合并w 5和h 7为类h 8,最后计算h 6与h 8的距离为6。
第五步:123452、设有5个环境区域Ⅰ、Ⅱ、Ⅲ、Ⅳ、Ⅴ,各区域环境污染状况由4个指标衡量,即空气、水、土、作物中污染物含量的超限度。
具体各区域污染物超限度数见下表所示:依次对这5个区进行模糊聚类。
解:(1)建立模糊相容关系和模糊等价关系(2)给定聚类水平,对样本进行聚类 ① λ=0.93时② λ=0.95时③ λ=0.98时(3)结合本问题的背景,第二种分类,即分为三类更为合适,其中Ⅰ、Ⅲ为重度污染区域,Ⅱ为较重污染区域,Ⅳ、Ⅴ为轻度污染区域。
⎥⎥⎥⎥⎥⎦⎤⎢⎢⎢⎢⎢⎣⎡==⇒⎥⎥⎥⎥⎥⎦⎤⎢⎢⎢⎢⎢⎣⎡=195.0193.093.0189.089.089.0193.093.098.089.01~~195.0183.091.0189.086.082.0188.093.098.081.01~84R R R }{{}ⅡⅤⅣⅢⅠ;,,,1110111101111010001011101~4⇒⎥⎥⎥⎥⎥⎦⎤⎢⎢⎢⎢⎢⎣⎡=R }{{}}{ⅤⅣⅡⅢⅠ,;;,1100011000001010001000101~4⇒⎥⎥⎥⎥⎥⎥⎦⎤⎢⎢⎢⎢⎢⎢⎣⎡=R }{{}{}{}ⅤⅣⅡⅢⅠ;;;,1000001000001010001000101~4⇒⎥⎥⎥⎥⎥⎥⎦⎤⎢⎢⎢⎢⎢⎢⎣⎡=R第五章:系统仿真1、一家小邮局的经理认为,由于镇上店铺的增多,邮局提供的一个窗口的服务已经不够用了。
湖南大学材料性能学作业习题答案
![湖南大学材料性能学作业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22e1e53968011ca30091ee.png)
第一章一、解:1.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称为滞弹性。
2. 塑性:在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特性。
3•解理台阶: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交形成解理台阶。
4. 河流状花样: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后,沿裂纹前端滑动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状花样。
5.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二、解:1.E :弹性模量。
2. d 0.2 :屈服强度3. b b :抗拉强度4. £ :条件应变或条件伸长率。
三、解:由d m= ( E Y s/ao)?得:丫s= d m2 • ao/E ①将代入d c= (2E • 丫s/ JI a)?=d m- ( 2*ao/刃*a)=504MPA.四、解:由题中所给式子知:⑴:材料的成分增多,会引起滑移系减少、孪生、位错钉插等,材料越容易断裂;⑵:杂质:聚集在晶界上的杂质越多,材料越容易断裂;⑶:温度:温度降低,位错摩擦阻力越大,所以材料越容易断裂;⑷、晶粒大小:晶粒越小,位错堆积越少,晶界面积越大,材料韧性越好,所以不容易断裂;⑸、应力状态:减小切应力与正应力比值的应力状态都会使材料越容易断裂;⑹、加载速率:加载速率越大,材料越容易断裂五、解:两者相比较,前者为短比例式样,后者为长比例式样,而对于韧性金属材料,比例试样尺寸越短,其断后伸长率越大,所以 d 5大于d 10.第二章作业题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按“最大切应力理论”计算的最大切应力与按“相当最大正应力理论”计算的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2缺口效应:截面的急剧变化产生缺口,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缺口效应,影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布氏硬度:用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做压头,施以一定的试验力,将其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样表面残留压痕。
HBW通过压痕平均直径求得。
第三方物流习题和答案
![第三方物流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cc38390b1c59eef9c7b439.png)
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第三方物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外包物流作业或物流管理的产物B.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初级形态C. 第三方物流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市场竞争优势D. 第三方物流是客户定制化的服务2、与传统物流委托相比,第三方物流的()。
A. 供应链无动态联盟特征B. 增值服务少C. 运营成本高D. 个性化服务功能强3、()是指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A. 第二方物流B. 第三方物流C. 第四方物流D. 第五方物流4、()是指由物资的需求者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
A. 第一方物流B. 第二方物流C. 第三方物流D. 第四方物流5、()是由物资提供者自己承担向物资需求者送货,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的过程。
A. 第一方物流B. 第二方物流C. 第三方物流D. 第四方物流6、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是()。
A. 采购、供应、仓储、配送B. 采购、运输、仓储、配送C. 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D. 生产计划、运输、需求、供应7、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在美国兴起于()。
A. 20世纪60年代B. 20世纪7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1、第三方物流兴起的原因是()。
A. 环境变化B. 管理系统变化C. 用户需求变化D. 贸易政策变化E.信息技术的发展2、下列对第三方物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外包物流作业或物流管理的产物B.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初级形态C. 第三方物流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市场竞争优势D. 第三方物流是客户定制化的服务E.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间的战略联盟3、与传统物流委托相比,第三方物流的()。
A. 供应链是一种动态联盟B. 增值服务多C. 运营成本高D. 专业人才层次低,客户关系零散E. 个性化服务功能强4、第三方物流的特征包括()。
C语言各章作业及练习题
![C语言各章作业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1fa65c19e8b8f67d1cb955.png)
第二章作业题答案1 进制转换(1)7A.3D (或者7A.3DH)(2)01001011.01010111,4B.57 (二进制最前面的“0”可以省去;十六进制也可4B.57H)2 码制转换(1)原码:01010; 真值:+0.1010(2)原码:10110; 真值:-0.01103 设某机器字长为8位:(1)-1(2)-2-7(还可以进一步计算为:-0.0078125)4.浮点数转换为二进制:(A27F)16= (1010001001111111)2阶码补码为:E补=101000,则阶码真值E = -11000 = -24;尾数补码:M补= 1.001111111,尾数真值M = - 0.110000001;则(A27F)16的十进制真值为:- (2-1+2-2+2-9) x 2-24 = -(2-25+2-26+2-33)上面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化简写成分数或小数,只写到这一步也可以。
5将十进制数-7.25转换为IEEE754短浮点格式:(1)转换为二进制:(-7.25)10=(-111.01)2(2)规格化:(-111.01)2 = (-1.1101)2 x22(3)计算阶码(移码表示):E移= 127+2 = (129)10 = (10000001) 2(4)短浮点格式:(11000000111010000000000000000000)2 = (C0E80000)166.(1) 1000H,1006H(2) 1002H,2374H(3) E529H7 设当前堆栈状态如图3所示,按字编址,下列各小题分别执行,写出结果:(1)(SP) = 1003H, (R0) = 32H(2)(SP) = 1001H,(R0)=1000H,存储单元1000H~1002H的值分别是30H、1000H、32H。
第六章作业题一、选择题1.某字符显示器,分辨率为25x80,则第2行第5列(序号均从0开始)字符的代码,应存放在基本显示缓存的第()单元中(从0号单元开始)。
有机作业答案1-8章
![有机作业答案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bcdbe0d449649b6648d74767.png)
第一章绪论补(一):1、4、5、6、91.甲基橙为一种含氧酸的钠盐,它含碳51.4%,氢4.3%,氮12.8%,硫9.8%,钠7.0%,问甲基橙的实验式是什么?C:51.4%/12=4.28;H:4.3%/1=4.3;N:12.8%/14=0.91;S:9.8%/32=0.31;Na:7.0%/23=0.304。
C:4.28/0.304=14;H:4.3/0.304=14;N:0.91/0.304=3;S:0.31/0.304=1;所以实验式为:C14H14N3O3SNa4.写出下列各反应能量的变化:(只要判断是小于零或大于零就可以)H• + Cl•→ HCl ΔH= -431.8 kJ.mol-1小于零放热Br2 →Br• + Br•ΔH= 192.5 kJ.mol-1大于零吸热CH3-H→CH3• + H•ΔH= 439.3 kJ.mol-1大于零吸热CH3• + H•→CH3Cl ΔH= -355.6 kJ.mol-1小于零放热5.根据电负性数据,用δ+和δ-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C=O O-H CH3CH2-Br N-H6. From the analytical values for each compound, derive its empirical formula.(a) hexanol: 70.4%C, 13.9%H (b) benzene: 92.1%C, 7.9%H(c) pyrrole: 71.6%C, 7.5%H, 20.9%N (d) morphine: 71.6%C, 6.7%H, 4.9%N(e) quinine: 74.1%C, 7.5%H, 8.6%N (f) DDT: 47.4%C, 2.6%H, 50.0%Cl(g) vinyl chloride: 38.3%C, 4.8%H, 56.8%Cl(h) thyroxine: 23.4%C, 1.4%H, 65.3%I, 1.8%N(a) C6H14O (b) CH (c) C4H5N (d) C17H19O3N (e) C10H12NO (f) C3H2Cl (g) C2H3Cl (h) C15H11NO4I49.系统命名法命名。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参考答案6-8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参考答案6-8](https://img.taocdn.com/s3/m/1cbf3af0f524ccbff12184f8.png)
物理化学作业题答案第六章 相平衡 思考题5.在含有氨的容器中氯化铵固体分解达平衡,43NH Cl(s)NH (g)HCl(g)+。
指出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答:反应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限制条件,没有浓度限制条件。
所以独立组分数为2,相数为2,自由度为2。
习题解析3.3CaCO (s)在高温下分解为CaO(s)和2CO (g),根据相律解释下述实验事实。
(1) 在一定压力的2CO (g)中,将3CaCO (s)加热,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CaCO (s)不会分解。
(2) 在3CaCO (s)的分解过程中,若保持2CO (g)的压力恒定,实验证明达分解平衡时,温度有定值。
解:(1) 该系统中有两个物种,2CO (g)和3CaCO (s),所以物种数2S =。
在没有发生反应时,组分数2C =。
现在是一个固相和一个气相两相共存,2P =。
当2CO (g)的压力有定值时,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12121f C P =+-=+-=。
这个自由度就是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两相平衡共存不变,所以3CaCO (s)不会分解。
(2)该系统有三个物种,2CO (g),3CaCO (s)和CaO(s),所以物种数3S =。
有一个化学平衡,1R =。
没有浓度限制条件,因为产物不在同一个相,故2C =。
现在有三相共存(两个固相和一个气相),3P =。
若保持2CO (g)的压力恒定,条件自由度*12130f C P =+-=+-=。
也就是说,在保持2CO (g)的压力恒定时,温度不能发生变化,即3CaCO (s)的分解温度有定值。
5.结霜后的早晨冷而干燥,在-5℃,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降至266.6 Pa 时,霜会升华变为水蒸气吗? 若要使霜不升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要有多大?已知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73.16 K 和611 Pa ,水的摩尔气化焓1vap m 45.05 kJ mol H -∆=⋅,冰的摩尔融化焓1fus m 6.01 kJ mol H -∆=⋅。
C语言PTA平台习题与答案
![C语言PTA平台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24288c49649b6648d747f8.png)
第二章作业1①.本题要求编写程序,输出一个短句“Welcome to You!”#include<stdio.h>int main(){printf("Welcome to You!\n");return 0;}②.本题要求编写程序,计算华氏温度100°F对应的摄氏温度。
计算公式:C=5×(F−32)/9,式中: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输出数据要求为整型。
fahr = 100, celsius = 计算所得摄氏温度的整数值#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fahr = 100;int celsius = 5*(fahr-32)/9;printf("fahr = 100,celsius = %d\n",celsius);return 0;}第二章作业2①求整数均值本题要求编写程序,计算4个整数的和与平均值。
题目保证输入与输出均在整型范围内。
在一行中按照格式“Sum = 和; Average = 平均值”顺序输出和与平均值,其中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b,c,d,Sum;double Average;scanf("%d %d %d %d",&a,&b,&c,&d);Sum = a + b + c + d;Average = (a + b + c + d)/4.0;printf("Sum = %d,Average = %.1f\n",Sum,Average);return 0;}②整数四则运算本题要求编写程序,计算2个正整数的和、差、积、商并输出。
题目保证输入和输出全部在整型范围内输入在一行中给出2个正整数A和B。
在4行中按照格式“A 运算符B = 结果”顺序输出和、差、积、商。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后标准答案内容(全)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后标准答案内容(全)](https://img.taocdn.com/s3/m/f10f44082e3f5727a5e96278.png)
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何谓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之间应满足怎样的配合关系?答:电磁机构使衔铁吸合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吸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复位)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反力特性。
电磁机构欲使衔铁吸合,在整个吸合过程中,吸力都必须大于反力。
反映在特性图上就是要保持吸力特性在反力特性的上方且彼此靠近。
3、单相交流电磁铁的短路环断裂或脱落后,在工作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在工作中会出现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得到现象。
原因是:电磁机构在工作中,衔铁始终受到反力Fr的作用。
由于交流磁通过零时吸力也为零,吸合后的衔铁在反力Fr作用下被拉开。
磁通过零后吸力增大,当吸力大于反力时衔铁又被吸合。
这样,在交流电每周期内衔铁吸力要两次过零,如此周而复始,使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
5、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结构特征如何区分交、直流接触器?答:接触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制动和调速等。
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用硅钢片叠铆而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设有骨架,使铁芯与线圈隔离并将线圈制成短而厚的矮胖型,这样有利于铁芯和线圈的散热。
直流接触器的铁芯通常使用整块钢材或工程纯铁制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制成高而薄的瘦高型,且不设线圈骨架,使线圈与铁芯直接接触,易于散热。
8、热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带断相保护和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各用在什么场合?答:热继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以及发热元件热膨胀原理设计,可以实现三相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必须用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Y形接法的电动机可用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
9、说明热继电器和熔断器保护功能的不同之处。
答:热继电器在电路中起过载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双金属片的热膨胀原理,并且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延迟性;熔断器在电路中起短路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熔丝的热熔断原理,它的动作具有瞬时性。
【参考】第六七章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第六七章作业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6b4c0b7360b4c2f3f6477.png)
第七章 LR分析法第1题已知文法A→aAd|aAb|ε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若是构造相应分析表,并对输入串ab#给出分析过程。
文法:A→aAd|aAb|ε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A若产生式排序为:0S' →A1 A →aAd2 A →aAb3 A →ε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ε,a}First (A ) = {ε,a}Follow(S' ) = {#}Follow(A ) = {d,b,#}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0中:A →.aAd和A →.aAb为移进项目,A →.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0、I2中:Follow(A) ∩{a}= {d,b,#} ∩{a}=所以在I0、I2中的移进-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1的SLR(1)分析表ab#的分析过程题目1对输入串第2题若有定义二进制数的文法如下:S→L.L|LL→LB|BB→0|1(1) 试为该文法构造LR分析表,并说明属哪类LR分析表。
(2) 给出输入串101.110的分析过程。
解:文法:S→L.L|LL→LB|BB→0|1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S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S1 S →L.L2 S →L3 L →LB4 L →B5 B →06 B →1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0,1}First (S ) = {0,1}First (L ) = {0,1}First (B ) = {0,1}Follow(S' ) = {#}Follow(S ) = {#}Follow(L ) = {.,0,1,#}Follow(B ) = {.,0,1,#}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2中:B →.0和B →.1为移进项目,S →L.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李椿热学答案及部分习题讲解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李椿热学答案及部分习题讲解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ca4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7.png)
李椿热学答案及部分习题讲解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热学”课程第一章作业习题说明:“热学”课程作业习题全部采用教科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编《热学》)里各章内的习题。
第一章习题:1,2,3[1],4,5,6,8,10,11,20,24[2],25[2],26[2],27,28,29,30,31,32,33. 注:[1] 与在水的三相点时[2] 设为等温过程第一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1) –40;(2) 574.5875;(3) 不可能.2.(1) 54.9 mmHg;(2) 371 K.3. 0.99996.4. 400.574.5. 272.9.6. a = [100/(X s–X i)]?(?C/[X]), b = –[100 X i/(X s–X i)]?C, 其中的[X]代表测温性质X的单位.8. (1) –205?C;(2) 1.049 atm.10. 0.8731 cm, 3.7165 cm.11. (1) [略];(2) 273.16?, 273.47?;(3) 不存在0度.20. 13.0 kg?m-3.24. 由教科书137页公式可得p = 3.87?10-3 mmHg.25. 846 kg?m-3.26. 40.3 s (若抽气机每旋转1次可抽气1次) 或40.0 s (若抽气机每旋转1次可抽气2次, 可参阅教科书132页).27. 28.9, 1.29 kg?m-3.28. 氮气的分压强为2.5 atm, 氧气的分压强为1.0 atm, 混合气体的压强为3.5 atm.29. 146.6 cm-3.30. 7.159?10-3 atm, 71.59 atm, 7159 atm; 4.871?10-4 atm, 4.871 atm, 487.1 atm.31. 341.9 K.32. 397.8 K.33. 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得25.39 atm, 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计算得29.35 atm.“热学”课程第二章作业习题第二章习题:1,3,4,5,6,7,8,9[3],10,11,12,13[4],16,17,18,19,20.注:[3] 设为绝热容器[4] 地球和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分别等于11.2 km?s-1和2.38 km?s-1第二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3.22?103 cm-3.3. 1.89?1018.4. 2.33?10-2 Pa.5. (1) 2.45?1025 m-3;(2) 1.30 kg?m-3;(3) 5.32?10-26 kg;(4) 3.44?10-9 m;(5) 6.21?10-21 J.6. 3.88?10-2 eV,7.73?106 K.7. 301 K.8. 5.44?10-21 J.9. 6.42 K, 6.87?104Pa (若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 或6.67?104 Pa (若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计算).10. (1) 10.0 m?s-1;(2) 7.91 m?s-1;(3) 7.07 m?s-111. (1) 1.92?103 m?s-1;(2) 483 m?s-1;(3) 193 m?s-1.12. (1) 485 m?s-1;(2) 28.9, 可能是含有水蒸气的潮湿空气.13. 1.02?104 K, 1.61?105 K; 459 K, 7.27?103 K.16. (1) 1.97?1025 m-3 或2.00?1025 m-3;(2) 由教科书81页公式可得3.26?1027m-2或3.31?1027 m-2;(3) 3.26?1027 m-2或3.31?1027 m-2;(4) 7.72?10-21 J, 6.73?10-20 J.17. 由教科书81页公式可得9.26?10-6 g?cm-2?s-1.18. 2.933?10-10 m.19. 3.913?10-2 L, 4.020?10-10 m, 907.8 atm.20. (1) (V1/3 -d)3;(2) (V1/3 -d)3 - (4π/3)d3;(3) (V1/3 -d)3 - (N A - 1) ?(4π/3)d3;(4)因V1/3>>d,且N A>>1, 故b = V - (N A/2)?{(V1/3 -d)3 +[(V1/3 -d)3 - (N A - 1)?(4π/3)d3]}?(1/N A) ≈ 4N A(4π/3)(d/2)3.“热学”课程第三章作业习题第三章习题:1,2,4,5[5],6,7,9,10,11,12,13,15,16,17,18,19,20[6],22[7],23,24,25[8],26,27,28,29,30.注:[5] 设p0 = 1.00 atm[6] 分子射线中分子的平均速率等于[9πRT/(8μ)]1/2[7] 设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9.0[8] f(ε)dε = 2π-1/2(kT)-3/2ε1/2e-ε/kT dε第三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1) 3.18 m?s-1;(2) 3.37 m?s-1;(3) 4.00 m?s-1.2. 395 m?s-1, 445 m?s-1, 483 m?s-1.4. 3π/8.5. 4.97?1016个.6. 0.9534.7. (1) 0.830 %;(2) 0.208 %;(3) 8.94?10-7 %.9. [2m/(πkT)]1/2.10. (1) 198 m?s-1;(2) 1.36?10-2 g?h-1.11. [略].12. (1) [略];(2) 1/v0;(3) v0/2.13. (1) 2N/(3v0);(2) N/3;(3) 11v0/9.15. [略].16. [略].17. 0.24 %.18. (1) 0.5724N;(2) 0.0460N.19. n[kT/(2πm)]1/2?[1 + (mv2/2kT)]?exp[ –(mv2/2kT)]或[nv p /(2π1/2)] ?[1 + (v2/v p2)]?exp[ –(v2/v p2)].20. 0.922 cm, 1.30 cm.22. 2.30 km.23. 1955 m.24. kT/2.25. f(ε)dε = 2(π)-1/2(kT)-3/2ε1/2exp[ -ε/(kT)]dε, kT/2.26. 3.74?103 J?mol-1, 2.49?103 J?mol-1.27. 6.23?103 J?mol-1, 6.23?103 J?mol-1; 3.09?103 J?g-1, 223 J?g-1.28. 5.83 J?g-1?K-1.29. 6.61?10-26 kg和39.8.30. (1) 3, 3, 6;(2) 74.8 J?mol-1?K-1.“热学”课程第四章作业习题第四章习题:1,2,4,6[7],7,8,10,11,13[2],14,15,17,18[9],19,21.注:[2] 设为等温过程[7] 设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9.0[9] CO2分子的有效直径等于4.63×10-10 m第四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2.74?10-10 m.2. 5.80?10-8 m, 1.28?10-10 s.4. (1)5.21?104 Pa; (2) 3.80?106 m-1.6. (1) 3.22?1017 m-3;(2) 7.77 m (此数据无实际意义);(3) 60.2 s-1 (此数据无实际意义).7. (1) 1.40;(2) 若分子有效直径与温度无关, 则得3.45?10-7 m;(3) 1.08?10-7 m.8. (1) πd2/4;(2) [略].10. (1) 3679段;(2) 67段;(3) 2387段;(4) 37段;(5) 不能这样问.11. 3.11?10-5 s.13. (1) 10.1 cm;(2) 60.8 μA.14. 3.09?10-10 m.15. 2.23?10-10 m.17. (1) 2.83;(2) 0.112;(3) 0.112.18. (1) –1.03 kg?m-4;(2) 1.19?1023 s-1;(3) 1.19?1023 s-1;(4) 4.74?10-10 kg?s-1.19. [略].21. 提示:稳定态下通过两筒间任一同轴柱面的热流量相同.“热学”课程第五章作业习题第五章习题:1,2,3,5,7,8,10,12,13,15,16,17,18,19,21,22[10],23,24[11],25,26,27,28,29,31,33[12],34,35.注:[10] 使压强略高于大气压(设当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其压强为p1)[11] γp0A2L2/(2V)[12] 设为实现了理想回热的循环第五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1) 623 J, 623 J, 0;(2) 623 J, 1.04?103 J, –416 J;(3) 623 J, 0, 623 J.2.(1) 0, –786 J, 786 J;(2) 906 J, 0, 906 J;(3) –1.42?103 J, –1.99?103 J, 567 J.3.(1) 1.50?10-2 m3;(2) 1.13?105 Pa;(3) 239 J.4.(1) 1.20;(2) –63.3 J;(3) 63.3 J;(4) 127 J.7. (1) 265 K;(2) 0.905 atm;(3) 12.0 L.8. (1) –938 J;(2) –1.44?103 J.10. (1) 702 J;(2) 507 J.12. [略].13. [略].15. 2.47?107 J?mol-1.16. (1) h = CT + v0p + bp2;(2) C p = C, C V= C + (a2T/b)–ap.17. –46190 J?mol-1.18. 82.97 %.19. [略].21. 6.70 K, 33.3 cal, 6.70 K, 46.7 cal; 11.5 K, 80.0 cal, 0, 0.22. γ = ln(p1/p0)/ln(p1/p2).23. (1) [略];(2) [略];24. (1) [略];(2) [略].25. (1) p0V0;(2) 1.50 T0;(3) 5.25 T0;(4) 9.5 p0V0.26. (1) [略];(2) [略];(3) [略].27. 13.4 %.28. (1) A→B为吸热过程, B→C为放热过程;(2) T C = T(V1/V2)γ– 1, V C = V2;(3) 不是;(4) 1 – {[1 – (V1/V2)γ– 1]/[(γ– 1)ln(V2/V1)]}.29. [略].31. 15.4 %.33. [略].34. [略].35. [略].“热学”课程第六章作业习题第六章习题:2,3,5,9,10,11,12[13],13,15,16,19. 注:[13] 设为一摩尔第六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2. 1.49?104 kcal.3. (1) 473 K;(2) 42.3 %.5. 93.3 K.9. (1) [略];(2) [略];10. [略].11. [略].12. [略].13. [略].15. ?T = a (v2-1–v1-1)/C V = –3.24 K.16. [略].19. –a(n A–n B)2/[2C V V(n A+ n B)].“热学”课程第七章作业习题第七章习题:8.第七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8. 提示:在小位移的情况下, exp[ -(cx2-gx3-fx4)/(kT)]≈ exp[ -cx2/(kT)]?{1 + [gx3/(kT)]}?{1 + [fx4/(kT)]}≈ exp[ -cx2/(kT)]?{1 + [gx3/(kT)] + [fx4/(kT)]}.“热学”课程第八章作业习题第八章习题:1,2,3,4,6,7[14],8,10.注:[14] 设θ= 0第八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2.19?108 J.2. 7.24?10-2 N?m-1.3. 1.29?105 Pa.4. 1.27?104 Pa.6. f = S[α(R1-1 + R2-1) –(ρgh/2)]= {Sα?[2cos(π–θ)]/[2(S/π)1/2 ?cos(π–θ) + h–h sin(π–θ)]} + {Sα?[2cos(π–θ)]/h} –(Sρgh/2)≈Sα?[2cos(π–θ)/h]= 25.5 N.7. 0.223 m.8. 2.98?10-2 m.10. (1) 0.712 m; (2) 9.60?104 Pa; (3) 2.04?10-2 m.“热学”课程第九章作业习题第九章习题:1,2,4[15],6[5],7,8,9[16],11,12,13[17].注:[5] 设p0 = 1.00 atm[15] 水蒸气比体积为1.671 m3/kg[16] 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013×105Pa,而汽化热为2.38×106 J?kg -1,由题8中的[17] 23.03 - 3754/T第九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3.21?103 J.2. (1) 6.75?10-3 m3;(2) 1.50?10-5 m3;(3) 液体体积为1.28?10-5 m3, 气体体积为9.87?10-4 m3.4. 373.52 K.6. 1.36?107 Pa.7. [略].8. [略].9. 1.71?103 Pa.11. 4.40?104 J?mol-1.12. (1) 52.0 atm;(2) 157 K.13. (1) 44.6 mmHg, 195 K;(2) 3.121?104 J?mol-1, 2.547?104 J?mol-1, 5.75?103 J?mol-1.。
秋国开学习网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作业
![秋国开学习网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75432072b160b4e767fcf53.png)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P2P网络中,节点的功能不包括(C)。
A.下载 B.生成 C.加密 D.信息追踪2.关于WWW服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可显示多媒体信息 B.使用超链接技术 C.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D.用于提供高速文件传输服务3.(B)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四要素。
A.计算机系统 B.用户 C.传输介质 D.网络协议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C)。
A.数据处理、信号分析 B.数据存储、资源管理 C.数据传输、资源共享D.任务调度、设备管理5.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D)来划分的。
A.信息交换方式 B.传输控制方法 C.网络使用习惯 D.网络覆盖范围6.(A)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性好,传输速率高,响应速度快。
A.总线型 B.星型 C.树型 D.环型 7.(C)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
A.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B.报文大小不一 C.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D.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8.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A)。
A.语法、语义和同步 B.语法、语义和规程 C.语法、功能和同步 D.语法、同步和规程9.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最底层是(A)。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10.在TCP/IP协议体系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1)应用层;(2)传输层;(3)网际层;(4)网络接口层。
工作时,(C)。
A.发送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B.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C.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D.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11.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网际层协议的是(D)。
A.FTP B.HTTP C.DNS D.ICMP12.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应用层协议的是(C)。
A.ARP B.RARP C.SMTP D.ICMP二.填空题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包含(计算机系统)、(共享的资源)、(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等4个要素。
第6章作业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作业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9bedfb9f3f90f76c61b26.png)
习题六6-1 气体在平衡态时有何特征?气体的平衡态与力学中的平衡态有何不同?答:气体在平衡态时,系统与外界在宏观上无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力学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态不同.当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组成系统的大量粒子仍在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着,大量粒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变,这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个别粒子所受合外力可以不为零.而力学平衡态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 6-2 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理想气体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各如何? 答: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运动论出发,运用力学规律,通过统计平均的办法,求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再由实验确认的方法.从宏观看,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大时,实际气体都可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压强越低,温度越高,这种近似的准确度越高.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把分子看成弹性的自由运动的质点.6-3 何谓微观量?何谓宏观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用来描述个别微观粒子特征的物理量称为微观量.如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的大小、质量、速度、能量等.描述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叫宏观量,如实验中观测得到的气体体积、压强、温度、热容量等都是宏观量.气体宏观量是微观量统计平均的结果. 6-5 速率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n 为分子数密度,N 为系统总分子数).(1)v v f d )( (2)v v nf d )( (3)v v Nf d )( (4)⎰vv v f 0d )( (5)⎰∞d )(v v f (6)⎰21d )(v v v v Nf解:)(v f :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分布在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1) v v 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v d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2)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密度. (3)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 (4)⎰vv v f 0d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5)⎰∞d )(v v f :表示分布在∞~0的速率区间内所有分子,其与总分子数的比值是1.(6)⎰21d )(v v v v Nf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6-6 最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和平均速率,它们各有何用 处? 答: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个极大值,与这个极大值对应的速率叫做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物理意义是:对所有的相等速率区间而言,在含有P v 的那个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分布函数的特征用最概然速率P v 表示;讨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用方均根速率,讨论平均自由程用平均速率.6-7 容器中盛有温度为T 的理想气体,试问该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为什么? 答:该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为0.在平衡态,由于分子不停地与其他分子及容器壁发生碰撞、其速度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分子具有各种可能的速度,而每个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概率是相等的,沿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也相同.从统计看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0.6-8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就氢分子和氧分子比较,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大,对吗? 答:不对,平均平动动能相等是统计平均的结果.分子速率由于不停地发生碰撞而发生变化,分子具有各种可能的速率,因此,一些氢分子的速率比氧分子速率大,也有一些氢分子的速率比氧分子速率小.6-10 题6-10图(a)是氢和氧在同一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代表氢?题6-10图(b)是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的温度较高? 答:图(a)中(1)表示氧,(2)表示氢;图(b)中(2)温度高.题6-10图6-11 温度概念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温度微观本质是什么?答: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一个统计概念,对个别分子无意义.温度微观本质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6-13 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 (1)kT 21 (2)kT 23 (3)kT i2 (4)RT iM Mmol 2(5)RT i2(6)RT 23解:(1)在平衡态下,分子热运动能量平均地分配在分子每一个自由度上的能量均为k 21T .(2)在平衡态下,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为kT 23.(3)在平衡态下,自由度为i 的分子平均总能量均为kT i 2.(4)由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 ol M ,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为RT i M M2mol .(5) 1摩尔自由度为i 的分子组成的系统内能为RT i 2.(6) 1摩尔自由度为3的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RT 23,或者说热力学体系内,1摩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之总和为RT 23.6-14 有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同压、同温而体积不等,试问下述各量是否相同?(1)分子数密度;(2)气体质量密度;(3)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平动动能;(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动能. 解:(1)由kTp n nkT p ==,知分子数密度相同;(2)由RTp M VM m ol ==ρ知气体质量密度不同;(3)由kT n23知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平动动能相同; (4)由kT in 2知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动能不一定相同.6-15 何谓理想气体的内能?为什么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解:在不涉及化学反应,核反应,电磁变化的情况下,内能是指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之总和.对于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能量,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能量称为理想气体的内能.由于理想气体不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仅为热运动能量之总和.即RT iM M E 2mol =是温度的单值函数.6-16 如果氢和氦的摩尔数和温度相同,则下列各量是否相等,为什么?(1)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分子的平动动能;(3)内能. 解:(1)相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都为kT 23.(2)不相等,因为氢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5,氦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3.(3)不相等,因为氢分子的内能RT 25υ,氦分子的内能RT 23υ.6-21 1mol 氢气,在温度为27℃时,它的平动动能、转动动能和内能各是多少? 解:理想气体分子的能量RT i E 2υ=平动动能 3=t 5.373930031.823=⨯⨯=t E J 转动动能 2=r 249330031.822=⨯⨯=r E J内能5=i 5.623230031.825=⨯⨯=i E J6-22 一瓶氧气,一瓶氢气,等压、等温,氧气体积是氢气的2倍,求(1)氧气和氢气分子数密度之比;(2)氧分子和氢分子的平均速率之比. 解:(1)因为 nkT p =则1=HO n n(2)由平均速率公式mol60.1M RT v =41mol mol ==OH HO M M v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LR分析法第1题已知文法A→aAd|aAb|ε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若是构造相应分析表,并对输入串ab#给出分析过程。
文法:A→aAd|aAb|ε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A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A1 A →aAd2 A →aAb3 A →ε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ε,a}First (A ) = {ε,a}Follow(S' ) = {#}Follow(A ) = {d,b,#}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0中:A →.aAd和A →.aAb为移进项目,A →.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0、I2中:Follow(A) ∩{a}= {d,b,#} ∩{a}=所以在I0、I2中的移进-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1的SLR(1)分析表题目1对输入串ab#的分析过程分析成功,说明输入串ab是题目1文法的句子第2题若有定义二进制数的文法如下:S→|LL→LB|BB→0|1(1) 试为该文法构造LR分析表,并说明属哪类LR分析表。
(2) 给出输入串的分析过程。
解:文法:S→|LL→LB|BB→0|1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S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S1 S →2 S →L3 L →LB4 L →B5 B →06 B →1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0,1}First (S ) = {0,1}First (L ) = {0,1}First (B ) = {0,1}Follow(S' ) = {#}Follow(S ) = {#}Follow(L ) = {.,0,1,#}Follow(B ) = {.,0,1,#}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2中:B →.0和B →.1为移进项目,S →L.为归约项目,存在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2、I8中:Follow(s) ∩{0,1}= { #} ∩{0,1}=所以在I2、I8中的移进-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2的SLR(1)分析表状态(State)Action Goto· 0 1 #S L B0 1 2 3 4 5 6 7 8S4 S5 acc S6 S4S5 r2 r4 r4 r4 r4 r5 r5 r5r5 r6 r6 r6 r6 S4 S5 r3 r3 r3r3 S4 S5 r11 2 3 .7 ...8 3 .7题目2对输入串#的分析过程状态栈文法符号栈(statestack)0 05 0 3 02 0 24 0 27 0 2 02 5 0 27 0 2 02 6 0 26 5 0 2# #1 #B #L #L0 #LB #L #L1 #LB #L #L. # # # # # # # # #S6 3 0 26 8 0 26 8 5 02 6 87 0 2 68 0 2 68 4 0 26 87 01分析成功,说明输入串是题目2文法的句子。
3.考虑文法:S AS|b A SA|a(1) 列出该文法所有的LR(0)项目。
(2)按(1)列出的项目构造识别这个文法活前缀的NFA,把这个NFA确定化为DFA,说明这个DFA的所有状态全体构成这个文法的LR(0)规范族。
(3)此文法是SLR(1)的吗,若是,构造他的SLR分析表(4)这个文法是LALR或LR(1)的吗解:(1)构造增广文法,S’S文法的LR(0)项目有:1. S’.S2. S’S.3. S.AS4. S5. S AS.6. S.b7. S b.8. A.SA9. A10. A SA. 11. A.a 12. A a.(2)所产生的NFA略。
由规则构造所需的DFA:SSAbaa Aa abb S b A ab AAS S则LR(0)项目集规范族为: C ={I0,I1,I2,I3,I4,I5,I6,I7} (3)可以看到I1,I6,I7存在着移进-归约的冲突。
冲突是不能用SLR(1)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I6: 对于状态S AS. 和S .bFollow(S)={#,a,b}与{b}相交不为空。
所以以上文法不是SLR(1)文法。
(4)为验证该文法是否为LALR 或LR(1)的,构造LR(1)项目集。
对于I5,产生了移进-归约矛盾,所以这个文法不是LR(1)文法。
于是也不是LALR 文法。
第6题 文法: S→UTa|Tb T→S|Sc|d U→US|e拓广文法为G',增加产生式S'→SI0:S’.S S .A S S .b A .SI1:S ’S. A A .S A A .aI2:I3:I4:S S .A S S .b I5:AA .S AA a. S.AI6:S AS. A A .S A A .a I7:A SA. S S .A SS .b若产生式排序为:0 S' →S1 S →UTa2 S →Tb3 T →S4 T →Sc5 T →d6 U →US7 U →e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d,e}First (S ) = {d,e}First (U ) = {e}First (T ) = {d,e}Follow(S' ) = {#}Follow(S ) = {a,b,c,d,e,#}Follow(U ) = {d,e}Follow(T ) = {a,b}G′的LR(0)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1中:S' →S.为接受项目,T →S. 为归约项目,T →为移进项目,存在接受-归约和移进-归约冲突,因此所给文法不是LR(0)文法。
在I1中:Follow(S') ∩ Follow(T)= { #} ∩{a ,b}=Follow(T) ∩{ c}= { a ,b} ∩{c}=在I8中:Follow(U) ∩ Follow(T) ∩{ c}={d,e}∩{ a ,b} ∩{c}=所以在I1中的接受-归约和移进-归约冲突与I8中的移进-归约和归约-归约冲突可以由Follow集解决,所以G是SLR(1)文法。
构造的SLR(1)分析表如下:题目3的SLR(1)分析表状态(State)Action Gotoa b c d e #S U T0 1 2 3 4 5 6 7 8 9 10S5 S4 r3 r3 S6Acc S5 S4 S9..................r7 r7 r5 r5........................r4r4.........................S10S9.........................r3 r3.S6 r6r6......r2 r2.r2 r2 r2 r2 r1r1.r1 r1 r1 r11 2 3 .82 7第8题文法: S A# A→BaBb|DbDa B→εD→ε证明该文法是LR(1)但不是SLR(1)。
解:若产生式排序为:0 S'→A# 1 A →BaBb 2 A →DbDa 3 B →ε 4 D →ε由产生式知:First (S' ) = {a,b}First (A ) = {a,b}First (B ) = {ε}First (D ) = {ε}Follow(S' ) = {#}Follow(A ) = {#}Follow(B ) = {a,b}Follow(D ) = {a,b}G′的LR(1)项目集族及识别活前缀的DFA如下图所示:在I0中:B →.,a和T →.,b为归约项目,但它们的搜索符不同,若当前输入符为a时用产生式B →ε归约,为b 时用产生式D →ε归约,所以该文法是LR(1)文法。
若不看搜索符,在I0中项目B →.和T →.为归约-归约冲突,而Follow(B ) ∩Follow(D ) = {a,b} ∩{a,b}≠,冲突不能用Follow集解决,所以该文法不是SLR(1)文法。
构造的LR(1)分析表如下:题目4的LR(1)分析表State Action Gotoa .b .#A B D0 1 2 3 4 5 6 7 8 9r3 r4......Acc S4............S5 r3 r4............S8 S9............r1 r21 23 (6)710.判断下列各题所示文法是否为LR类文法,若是请说明是LR(0)、SLR(1)、LALR (1)或LR(1)的哪一种,并构造相应分析表(1)S AB A aBa|ε B bAb|ε(3)S aAd|eBd|aBr|eAr A a B a(5) A aB|ε B Ab|a(6) S(SR|a R.SR|)(1)解:对于该文法构造LR(0)项目规范族:I0: S’.S I1: S’S. I3: A I5: B I6: AS.AB I2: S B.bAb A.aBa I7: A aBa.A.aBaB.bAb B. A. I8:BA->. B. I4: S AB. I9:B bAb.可见存在着移进-归约冲突,这个文法不是LR(0)文法。
考虑用SLR(1)来解决问题:构造SLR(1)分析表,发现该文法是SLR(1)文法。
状态ACTION GOTOa b # S A B0 s3 r3 r3 1 21 acc2 r5 S5 r5 43 r5 S5 r5 64 r15 S3 r3 r3 86 S77 r2 r28 S99 r4 r4(3)解:先构造该文法的LR(0)项目集规范族:I0: S’.S I1: S’S. I3: S I5: S I9: S aAd.S.Ad I2: S B.a I6: A a. I10:S aBr.S.eBd S S B a. I11:S eBd.S.aBr A.a A.a I7: S I12:S eAr.S.eAr B.a I4: S I8: S该文法存在着归约-归约冲突,所以不是LR(0)文法。
对于状态I6: A a.B a.Follow(A)={dr} Follow(B)={dr}两个集合相交不为空,所以该文法也不是SLR(1)文法。
构造该文法的LR(1)文法可得该文法是LR(1)的。
I0: S’S,# I2: S,# I4: S,# I10: S aAd.,#S.aAd,# S,# I5: S,# I11: S aBr.,#S.eBd,# A.a,d I6: A a.,d I12: S eBd.,#S.aBr,# B.a,r B b.,r I13: S eAr.,#S.eAr,# I3: S,# I7: S,#I1: S’S.,# S, # I8: S,#B.a,d I9: B a.,dA.a,r A a.,r构造LR(1)分析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