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烧杯、量筒、品红、酚酞溶液、浓氨水
学生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情境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宋代诗人王安石写过这么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提出问题】1.问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香?
2.生活中我们还接触过这样的现象,放在水中的蔗糖会慢慢消失,其实水、蔗糖等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根据上述现象你猜想这些微观粒子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粒子——分子、原子的基本特性。
【过渡】下面让我们以分子为例,了解一下这些粒子的基本特性。
【提问】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以上说明:分子大还是小?
【板书】分子的基本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下面让我们用一个实验来验证。
【提问】1.为什么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2.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3.空气中氧气能支持燃烧,纯净的氧气也能支持燃烧?
【板书】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确实存在的。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彼此之间存在间隔。这节课以分子为例,原子的基本特性与分子的基本特性是相似的。
试管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氨水能与无色酚酞反应,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静置。
烧杯A中无色酚酞溶液慢慢变红
构成氨水的粒子----氨分子不断运动,由烧杯B中运动到烧杯A中。
结论
分子在不断运动
【板书】2、分子在不断运动。
【演示实验】把少量品红分别加入热水和冷水中。
回归课本,以课本为根本。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的基本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随堂练习】
1、分子很小,它没有质量。 ( )
2、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运动。 ( )
3、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 )
5.一个装有开水的热水瓶有时瓶塞会被顶开的原因是 ( )
A.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小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陈述】这也是为什么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的原因。
【观看视频】毫升水和毫升酒精混合。
【板书】3、分子间存在间隔。
【小结】无论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中,分子之间都存在间隔。气体分子间隔最大;液体分子间隔其次;固体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其实就是物质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的缘故。
【阅读】P48最后一自然段。
【观察与思考】湿衣服能变干,蔗糖能溶解在水中,这说明构成它们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不断运动的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回答】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空气中氧气和纯净的氧气都是有氧分子构成。
【学生】认真解答
利用实验和丰富多彩的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
教学反思
【查阅资料】1.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
2.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
无明显现象
蒸馏水不与无色酚酞反应,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演示】实验3-1取一杯清水,将一滴品红滴入水中。观察现象。
【分析】水和品红中的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分子构成的,水变红,其实就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的缘故。
【小结】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板书】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师
许唐文
课型
公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增多
C.水分子变大了
D.水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体积膨胀
6.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间隙
【学生活动】清水逐渐变红。
【学生活动】P49页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