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3月26日《战争与和平》导读 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3月26日《战争与和平》导读 作业答案

《战争与和平》作业参考答案
1.分析尼古拉·罗斯托夫和玛丽亚·博尔孔斯卡娅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
⑴①尼古拉善良、天真、单纯,一心想成为军人,报效祖国。

参军后,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奋勇杀敌,直至负伤,是《战争与和平》中尚武性民族性格的典型代表。

②最后的尼古拉稳重大气、有责任感而且充满耐心,与昔日在钢琴边上同娜塔莎低声浅唱的他完全不同。

在尼古拉身上,我们看见了男孩到男人的蜕变。

⑵①玛丽亚温柔,但不漂亮,逆来顺受,内心极其坚强。

她性格纯真,非常善良,胸怀如圣母般高尚,正是因为如此,她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

②玛丽亚的心中充满希望,并且非常慈爱。

她有着基督徒式的自我奉献精神,并且这种精神贯穿到她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思想当中,塑造了她的人生态度。

2.仿照章回小说的形式,为《战争与和平》第六部至第十五部拟定标题。

【参考答案】
第六部重获新生安德烈再谈婚嫁破镜重圆皮埃尔重回首都
第七部初冬狩猎喜逢知己圣诞晚宴暗定心意
第八部巧算计终迎富家女苦深情错付风流郎
第九部波拿马奇袭奥都地皮埃尔巧获石斛心
第十部解重围军官逢孤女动干戈公爵负重伤
第十一部库图佐夫决定撤军别祖霍夫被诬纵火
第十二部皮埃尔狱中获新生安德烈濒死悟真谛
第十三部拿破仑议和遭拒莫斯科重现曙光
第十四部率奇兵杰尼索夫胜敌历艰辛别祖霍夫获救
第十五部娜塔莎解得心结获新生皮埃尔悟得真谛坠爱河。

《战争与和平》精选试题及答案

《战争与和平》精选试题及答案

《战争与和平》精选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4年,朝鲜南部爆发农民起义,日本政府认为这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好时机,它先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然后对中国不宣而战,悍然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屈辱和约《马关条约》。

根据条约,朝鲜变成所谓“独立自主国家”,实际上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还命令第七舰队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妄图一举占领朝鲜、控制中国、遏制苏联……——吴本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2007年3月,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达成含四个要素的框架共识,并制定了三步骤的实施“路径”,会谈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俄罗斯外长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谈东道主中国发挥的积极而又关键的作用。

5月9日晚,胡锦涛主席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就朝核问题交换意见。

6月25日,朝鲜宣布被冻结在澳门汇业银行的资金已经到账,朝鲜将开始履行六方会谈所达成的《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文件。

至此,各方对朝核问题的解决又产生了希望。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日、美发动侵朝战争的相同战略目的。

(2)两次战争的结局截然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促使朝核问题取得进展的若干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一百多年来中国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的不同作用,并简要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出,“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

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战争与和平安德烈之死阅读答案

战争与和平安德烈之死阅读答案

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

可是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丽亚之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了,他希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刚刚留学归来的好友皮埃尔·别祖霍夫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是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儿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

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

安德烈历尽种种艰难后回到秃山。

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

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皮埃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暖昧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

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皮埃尔即与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

不久,皮埃尔加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

他又怀着宽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1807年2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

6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访托罗斯托夫公爵。

在公爵家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的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

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小而加以反对。

最后双方相约一年后成婚。

不久,安德烈出国了。

娜塔莎伤心地答应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

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阿纳托尔。

在他的诱惑下,两人决定私奔。

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

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

然而由于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忘了。

1812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术失误和其他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

战争与和平阅读答案

战争与和平阅读答案

战争与和平阅读答案战争与和平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他会教会你许多东西。

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

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安德烈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

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

④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

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

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

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是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⑤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

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战争与和平》节选[俄]托尔斯泰战场上尸横遍野、伤员累累的惨象,自己头脑里沉重的感觉,二十名熟识将军伤亡的消息,以及自己原来强有力的手臂变得软弱无力的意识,这一切对拿破仑起了意料不到的作用。

拿破仑一向爱看伤亡的景象,以为这可以考验自己的意志。

这天战场上的可怕景象却压倒了他的精神力量,他自以为具有这种力量,因而高人一等。

他匆匆骑马离开战场,回到舍瓦尔季诺土岗。

他脸色枯黄、浮肿、阴郁,眼睛模糊,鼻子发红,声音嘶哑,坐在折椅上,情不自禁地听着炮轰,没有抬起眼睛。

他怀着病态的忧郁指望结束这场由他挑起而无法制止的战争。

人类感情刹那间胜过了他长期追求的生活幻象。

他亲身体验到他在战场上看到的苦难和死亡。

他头脑沉重,精神压抑,想到他也可能遭到这样的痛苦和死亡。

在这一刹那,他既不要莫斯科,也不再要胜利和荣誉。

他还需要什么荣誉呢?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休息、安静和自由。

不过,当他来到谢苗诺夫高地时,炮兵指挥官要求他再调几个炮兵连到高地,以加强火力对付聚集在克尼亚兹科伏的俄军。

他同意了,并命令向他报告这些炮兵连发挥了什么作用。

副官骑马跑来说,奉皇帝圣旨,调来两百门炮轰击俄军,但俄军仍坚守阵地。

“我们向他们开排炮,但他们仍没有动。

”副官说。

“他们还嫌不够!……”拿破仑哑着嗓子说。

“陛下,您是说?……”副官没有听清楚,问道。

“他们还嫌不够,”拿破仑皱起眉头,声嘶力竭地说,“那就再给他们一些。

”这个人应负的责任比谁都多。

他的理智和良心不仅在这一天、这一小时变得暗淡无光,直到生命的末日,他永远无法理解真、善、美,无法理解自己倒行逆施、灭绝人性的行为的意义。

他不能放弃自己受半个世界歌功颂德的行为,因此他也就不得不放弃真和善,放弃一切合乎人性的东西。

不仅这一天,他骑马巡视尸横遍野、伤员成堆的战场,他知道这是由他的意志造成的。

他瞧着这些伤亡的官兵,计算着几个俄国人抵一个法国人。

他自欺欺人,认为一个法国人要抵五个俄国人,并因此而陶醉。

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探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探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探诊答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5、人类渴望和平。

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就是真理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世界名著试题及答案

世界名著试题及答案

世界名著试题及答案1.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谁?A. 列夫·托尔斯泰B.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C. 马克·吐温D. 简·奥斯汀答案:A2. 在《悲惨世界》中,主人公让·瓦尔让因偷窃面包被判刑多少年?A. 5年B. 10年C. 19年D. 21年答案:C3.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父亲是如何被谋杀的?A. 被毒药毒死B. 被剑刺死C. 被毒蛇咬死D. 被枪杀答案:A4. 《简·爱》的作者是谁?A. 夏洛蒂·勃朗特B. 艾米莉·勃朗特C. 安妮·勃朗特D. 乔治·艾略特答案:A5.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小说属于哪种文学流派?A. 魔幻现实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后现代主义答案:A6.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她的儿子谢尔盖的关系如何?A. 非常亲密B. 疏远C. 没有关系D. 复杂答案:D7. 《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坐骑是什么?A. 罗西尼奥B. 桑丘·潘萨C. 罗西纳特D. 阿兰布拉答案:C8. 《飘》中的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来自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财富来源是什么?A. 继承B. 非法交易C. 投资D. 赌博答案:B10. 《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特威斯特是如何被卷入犯罪团伙的?A. 被绑架B. 被欺骗C. 被强迫D. 自愿加入答案:B。

《精品》【5年高考3年模拟】2020年历史课件(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精粹版,含答案)

《精品》【5年高考3年模拟】2020年历史课件(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精粹版,含答案)
11
3.走向世界大战 (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a.含义: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自保和将祸水东引,对法西斯侵略的姑 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b.表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后,对日本侵略 行径不予任何制裁。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听任意大利通过苏伊 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 立”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 c.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高考历史(课标专用)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考点清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3)导火线:1914年① 萨拉热窝 事件。 2.过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8
d.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4.维护和平的尝试 (1)苏俄的和平外交: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提出《和平法令》;1922年,苏 俄代表团出席热那亚会议,同德国缔结《拉巴洛条约》,实现了不同社 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2)⑥《 洛迦诺公约 》的签署:1925年,德、法、比、英等国在洛迦 诺会议上缔结维护欧洲和平的条约,德国取得了与别国平等的地位,有 利于稳定欧洲局势。随后,德国逐步打破各种限制。 (3)1928年,美、德、法、英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 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但条约对 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4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和会性质: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瓜分战败国的分 赃会议。 (2)体系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 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中最 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③《 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领土问 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影响 a.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 序。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的分赃体系,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战争与和平一、二单元题及答案

战争与和平一、二单元题及答案

《战争与和平》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

”此话表明( )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3.《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

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

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4.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

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选自英国《星期六评论》1887年)为此,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大陆均势政策B.采取绥靖政策C.形成三国同盟集团D.放弃光荣孤立政策5.“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材料最能说明( )A.真正的民族主义形成B.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利己主义C.极端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D.极端民族主义以本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值得肯定6.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战争与和平考试题及答案

战争与和平考试题及答案

战争与和平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战争与和平》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列夫·托尔斯泰B.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C. 安东·契诃夫D. 亚历山大·普希金答案:A2. 《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罗斯托娃最初爱慕的人是谁?A. 皮埃尔·贝祖霍夫B. 安德烈·博尔科斯基C. 尼古拉·罗斯托夫D. 阿纳托利·库拉金答案:B3. 《战争与和平》的背景是在哪场历史事件?A. 拿破仑战争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第二次世界大战D. 冷战答案:A二、填空题4. 《战争与和平》通过_______家族、_______家族和_______家族的故事,展现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答案:罗斯托夫、博尔科斯基、别祖霍夫5. 在《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贝祖霍夫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的转变。

答案:贵族到寻求精神救赎三、简答题6. 简述《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贝祖霍夫的性格特点。

答案:皮埃尔·贝祖霍夫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善良、富有同情心,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缺乏坚定的意志。

他对哲学和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寻求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救赎。

7. 描述《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罗斯托娃的成长过程。

答案:娜塔莎·罗斯托娃在小说中经历了从天真无邪的少女到成熟稳重的女性的转变。

她最初对爱情充满幻想,但经历了与安德烈·博尔科斯基的订婚和解除婚约后,她开始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

娜塔莎的成长过程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以及个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成熟。

四、论述题8. 论述《战争与和平》中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如何体现。

答案:《战争与和平》通过描绘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国社会,展现了战争与和平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

战争不仅是军事行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它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根据《战争与和平》阅读题及答案

根据《战争与和平》阅读题及答案

根据《战争与和平》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题1. 《战争与和平》是谁写的?答:《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写的。

2.《战争与和平》的故事背景是什么时期?答:《战争与和平》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初的俄罗斯。

3. 《战争与和平》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答:《战争与和平》的主要人物包括皮埃尔·别尔斯基、安德烈·博尔季洛夫、娜塔莎·罗斯托娃、奥尔洛夫公爵等。

4.《战争与和平》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答:《战争与和平》主要描写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罗斯社会,以及主人公们在战争和和平时期的爱情、友情和家庭生活。

5. 《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有什么特点?答:《战争与和平》以其宏大的叙事气势、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和思想深度著称。

二、答案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谁?答: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对俄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的主要主题是什么?答:《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的主要主题是对战争和爱情的反思,以及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入探讨。

3. 皮埃尔·别尔斯基是《战争与和平》中的哪一位人物?答:皮埃尔·别尔斯基是《战争与和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懵懂无知但内心有追求的青年,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和内心变化。

4. 《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有哪些主要的文学手法?答:《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采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包括详细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安排、对战争的真实描写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研究等。

5. 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答:《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因为它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更因为它的深刻洞察力和文学艺术的卓越表现。

岳麓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参考答案

岳麓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参考答案

岳麓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参考答案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中思考题】1.比较一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提示:早期殖民扩张活动的目的是掠夺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进行资本输出,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变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完全附庸。

2.读表,从中能够发现什么现象?提示: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德国、日本经济实力大为膨胀,但在殖民地占有份额方面明显有限;英国、俄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低于前述各国,但是殖民地面积均远远大于前述各国。

3.你知道法、德两国在近代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争吗?提示:近代史上法德(普鲁士)之间的战争主要有:17世纪前期的“三十年战争”、路易十四时期对外战争中的法德纠纷、拿破仑帝国时期德国参加的多次反法同盟与法国之间的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

【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想一想:上述材料宣扬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怎样反驳这些言论?提示:军国主义、崇尚战争。

战争虽满足了殖民主义者争夺世界市场的要求,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解析与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争夺会导致世界大战吗?为什么?提示:(1)原因:抢夺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2)会。

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日益激烈,最终只能用世界大战的方式解决。

【自我测评】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老牌殖民国家英、法等国的矛盾日益激化。

欧洲列强之间,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突出,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与以英、法为核心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提示:20世纪的世界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特别是世界市场的确立和扩大,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单项选择题(共46题)1、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一战前,巴尔干地区出现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A.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B.民族纷争不断,文化差异明显C.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带来深重灾难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争夺激烈3、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4、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

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战争的爆发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5、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C.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6、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A.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世界决大部分领土已瓜分完毕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8、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

历史作业本(战争与和平)答案

历史作业本(战争与和平)答案
有理即可)
第2 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1. A 2. C 3. A 4. B 5. D 6. B 7. A
8. 由机枪、重炮等现代化武器大量装备部队,加之深壕沟、铁丝网等构建的防御工事,使防御
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传统的进攻方式很难在现代化防御设施面前奏效;当时军队机动性
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战场通讯困难,加之受装备和战略战术的局限,双方都无法迅速战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A 2. B 3. C 4. D 5. D 6. B 7. A 8. B
9. (1) 现象:主要列强的经济实力与其所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人口不相称,形成倒挂现象。
(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 海外殖民
扩张势头对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构成最大威胁,英、德矛盾激化。 妥协:英法互相承认
对方在非洲的殖民利益。 (4) 都是帝国主义矛盾的产物,都是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都是
帝国主义国家间妥协的产物,都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15. (1) 残酷性(或毁灭性)。 (2) 科技新成果和社会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武器
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
单元复习
1. B 2. B 3. C 4. B 5. C 6. D 7. B 8. A 9. D 10. D 11. C 12. D
13. (1) 主张: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反对肢解德
3






《战争与和平》答辩问题及解析

《战争与和平》答辩问题及解析

《战争与和平》答辩问题及解析一、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称为“最伟大的小说”?【参考答案】在整个俄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

俄国文学史家米尔斯基曾说:“这部作品同等程度地既属于俄国也属于欧洲,这在俄国文学中独一无二。

”一方面,这是一部由俄国人创作的反映俄国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刚一面世,便令欧洲和全世界的读者感到新奇、震撼。

人们既津津乐道于小说中的人与事,也为小说所体现出的巨大艺术表现力所倾倒,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部小说竟然出自此前在欧洲似乎并非主流的俄国作家之手。

《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另一方面,这部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之高峰的俄国小说,却又最具有全人类性。

就内容而言,它不仅是一首宏伟的俄国贵族的“英雄田园诗”,同时它也在抒写整个人类的爱与恨,生与死,战与和;就形式而言,它综合性地继承了之前欧洲小说的丰厚传统,将长篇史诗这一艺术体裁发展到极致。

正是《战争与和平》在世界文学史中所具有的这样的地位和这样的意义,才使得有人称它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

二、《战争与和平》是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其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类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特点:(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强调冷静地观察现实和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

他们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广阔,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2)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强烈的批判精神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

作家们不遗余力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生活原则,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贵族资产阶级罪恶的代表人物,因而不少作家受到统治者各种形式的迫害。

(3)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创作中重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这种坚持典型化原则的创作态度,使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4)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人道主义思想是他们借以批判资产阶级罪恶的封建暴政的思想武器。

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答案

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答案

关于中国和平与战争的战略思考81分• 1.以下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国家安全环境是国家战略决策与谋划的基础和背景o B.国内安全环境是我国要面临的最严峻的最紧迫的问题o C.针对目前的国际安全环境,我国的对外方针是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o D.国家安全环境包括国内安全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 2.以下对于目前中美之间面临的战略困局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新兴崛起大国与老牌霸主大国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矛盾o B.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水火不容o C.受制于美方冷战思维,中美之间应有的经济互补性未能充分体现,经贸摩擦不断o D.中国谋求的“东亚安全弧”与美国构筑的“岛链包围圈”之对抗不可避免• 3.以下国家中,海洋地缘环境最好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美国o B.俄罗斯o C.中国o D.澳大利亚• 4.随着1982年()的生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海洋问题摆上国家战略议程。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公海公约》o B.《联合国海洋法公约》o C.《领海与临接海域公约》o D.《公海生物资源与渔业公约》• 5.近代国际体系形成以来, 以下对于国际社会的战争与和平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自近代国际体系形成以来战争不断,和平只不过是战争的“中场休息”o B.世界各地几乎年年都有战争或冲突o C.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死伤在万人以上)几乎每2年一次o D.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战争武器的日益现代化,战争的后果更加惨烈• 6.以下对于战争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战争是国际社会冲突的最高体现o B.战争是国际政治的集中体现o C.战争可以防止民族国家退化,可使国家保持健康和警惕o D.战争的利大于弊•7.以下对于中国与大国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中美关系:地缘政治结构性矛盾突出o B.中欧关系:边界问题复杂o C.中印关系:经济互动热络,意识形态之争o D.中俄关系:现实战略互需,历史阴影犹存•8.()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体系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洲衰落与“欧洲联邦”设想的提出【解析】(1)据材料,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可得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由“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可得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由“192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依据材料,由“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由“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得出,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由材料时间“1929年”结合所学得出,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最后得出结论:设想脱离现实。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2、【考点】威尔逊“十四点”计划【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美国和苏俄等角度来分析。

从世界看,一战接近尾声,恢复世界和平、重建战后秩序成为焦点;从苏俄看,发生了十月革命,颁布的《和平法令》反响很大;从美国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突破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等等。

(2)根据“民族自决”、“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等内容来看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具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根据“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可知美国的实力同英法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战后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并且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分)(2)原因: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7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解析】(1)德国的诉求,材料中“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反映出德国还是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约的制定;“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公正调查战争责任”,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修改和约”实际上希望减轻对德国的处罚。

(2)《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材料中“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并号召准备复仇”,当时看,和约对德国的过度惩罚招致德国上下一致反对,埋下了复仇情绪;长远看,和约加深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也为希特勒利用民族仇恨情绪上台和发动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答案】(1)诉求: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约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8分)(2)影响: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7分)2、【考点】国际联盟;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解析】(1)据材料中国际联盟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和联合国的宗旨分析得出两者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

(2)第一小问从组织方面看,据材料中“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而行政院“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得出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不利于解决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苏联长期没有加入国联,这不利于国联在国际上的影响,而联合国一开始就是由大国参加,有自己的军队“联合国军”,国及联盟没有自己的军队,不利于其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

第二小问从程序方面看,据材料中国际联盟“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加大了决策和执行的难度。

故导致国联的宗旨难以实现。

【答案】(1)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

(3分)(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护行动。

(5分)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

(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1、【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开罗会议中美政府首脑会晤【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并结合《开罗宣言》的内容得出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第二小问意义,结合《开罗宣言》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得出,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据材料,由“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得出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由“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得出中美合作;由“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等得出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由两国首脑会晤中涉及到的香港、朝鲜和印度支那、美国对华经济援助、中美军事合作等问题,可以得出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2、【考点】(2)战争的爆发与过程——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3)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解析】(2)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四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得出,在改订新约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跻身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得出时间长,依据材料三“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得出牺牲人数多,依据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得出贡献大。

(3)依据材料一中国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劳务输出、国内华商、外国华侨赞助)和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仅获两个席位,国际地位较低)得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的贡献及二战结束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得出,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正义事业做贡献,仍然能够凭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答案】(2)表现:在改订新约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跻身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原因:参战时间长;牺牲人数多;贡献大;(3)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虽然,弱国无外交,但是,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正义事业做贡献,仍然能够凭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一般层面: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相关。

3、【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析】(1)从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间1942年,梳理相关的史实加以分析归纳即可。

(2)远征军的军事意义可从材料中远征军的战果总结;政治意义应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中国的政治影响来总结。

【答案】(1)态势: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6分)(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9分)4、【考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希特勒打破凡尔赛体系的行动(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英法绥靖政策(4)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进行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当英法没有作出反应后,“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变得肆无忌惮;第三小问希特勒的行动在于摆脱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种种束缚。

(3)第一小问材料三“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第二小问材料二中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是受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希望维持现状,更重要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祸水东引”,将矛头引向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第三小问这一政策导致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最终二战爆发。

(4)综上所述,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绥靖政策等姑息纵容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答案】(1)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

(2分)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

(1分)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分)(3)政策:绥靖政策。

(2分)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分)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分)(4)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4分)5、【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本题选取和教材相关的历史论述,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题可结合一战之后巴黎和会中《凡尔赛条约》等对战败国的处置等史实,比较得出,与一战的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相比,二战增加了对战犯个人以及组织的惩罚;第(2)题可从国际法的完善、处理战后事物、清算法西斯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等角度概括《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