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名师优质资料
教师小学数学微课10分钟范例
教师小学数学微课10分钟范例小学数学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通过以不同形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文将通过一组中小学数学微课,指导老师们如何制作更有效率的小学数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在10分钟内学习到更多知识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程介绍1、数学算法小学数学课程中,算法一直是重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和熟悉算法,并能够通过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算法:简单加减法、乘除法、立方根以及分数和百分比。
2、数学解题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算法,还要能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程介绍了通过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问题中找出关键信息,根据关键信息计算出最优解,并且使用图表来解释问题的意义。
3、数学思维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算法,还要掌握和开发数学思维,能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程介绍了数学思维的方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从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自主推理。
三、教学模式1、视频教学视频教学是当今最新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传播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在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老师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分为小组,思考和讨论,最后由老师来统一总结,让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3、PPT讲座PPT讲座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师小学数学微课10分钟范例本套10分钟的微课,主要围绕着“数学算法”、“数学解题”和“数学思维”三个方面展开,从而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
本套微课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加减法本部分对小学简单加减法进行了介绍,分别讲解了计算加减法算式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图表表达加减法算式的意义。
第二部分:乘除法本部分对小学乘除法进行了介绍,分别讲解了正确计算乘除法算式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图表更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
位置,半径决定圆 的大小。
我们来做个实验,分别量出你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和 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 看看有什么发现。
物体名称
周长
一元硬币
d=2厘米的 圆 d=3厘米的圆
7.5cm
6.3c m9.5cm
直径
2.4cm 2cm 3cm
周长与直径 的比值 (保留两位 小数)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倍的认识
猜谜语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大山, 鼻子像小山,帮人把活干。
( )大象
探究新知 大象之家。
看图说一说图中有几头大象、几头小象。
探究新知 大象之家。
4头大象和2头小象 4里面有( 2)个2 大象有4头,小象有2头。 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探究新知 拔萝卜。
探究新知 兔妈妈的萝卜和小兔的萝卜的关系 小兔:
巩固应用 5.
2
4
8
2
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微课教学
》
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就是它的周长
1、学什么 2、有什么用 3、怎么学
准备材料: 1、圆形物体若干(如: 瓶盖、硬币、自己剪的圆 形纸片等) 2、直尺、软尺 3、绳子
(20+30)×2 =50×2 =100(厘米)
3.25
3.15
3.17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 一些。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我们 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5…….。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只取它的近似 数π≈3.14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C÷ d
=π
C C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年级:二年级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 通过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乘法口诀表、图片、动画等。
2. 教学工具:实物教具(如卡片、玩具等)。
3.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乘法口诀,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乘法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乘法口诀的含义,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乘法口诀的应用。
2. 展示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记忆。
(三)课堂活动1. 游戏环节:设计“猜数字”游戏,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操作环节:分发实物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乘法计算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成果,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操作,了解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第1篇:小学数学微课教案小学数学微课教案1、通过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不用测量如何求第三个内角2、从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让学生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用量角器量一量、计算得出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4、用撕拼的方法得出各种三角形的内角。
5、用拼折的方法得出各三角形的内角和6、预习自测7、小结预习成果符宁舟20xx-10-2第2篇: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分钟)出示本节课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展示出本节课3个复习目标,并提出要求。
(二)复习(5分钟)1、复习除法的性质:2、复习乘法交换律:3、复习乘法结合律: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5、课堂练习= 3900 = 900(三)、及时训练、学生口答。
(1分钟)根据运算律,在里填适当的数。
42= 67(四)、老师小结简便运算的方法。
(1分钟)1、解题四步骤:(一看)看数据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想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三算)巧算、妙算;(四查)检计算是否正确。
2、养成自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习惯。
(五)开放与探究(2分钟)(六)想一想(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堂总结:(七)、拓展延伸。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八)、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植物园里有松树和柏树,每行松树有43棵,柏树每行37棵,两种树都是125行。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优质ppt]
——青塘小学朱文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熟知的 金箍棒!
•
大家好,此时我的长度是1.8米
•
此时的金箍棒可以看做是一条线段: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能度量长度。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直线,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
1
2
3
4
5
6
7
1
6
直线
345
射线
2
7
线段
是非审判庭
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
1、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 )
2、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长。
(Hale Waihona Puke )3、一条射线长5000米。
( ×)
4、直线比射线长。
(× )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优秀微课课件 王利君 实验小学校
生活中的有些问题也可以用 求线段数的方法来解决。
同端点的几条射线组成角
灵活运用
星期天,小红与5位好朋友相约一起去书店, 如果每两人之间都要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多少 次电话?
1+2+想的3想点+4:数+此应5题是=1中多5(次)
少?
答:一共要通15次电话。
3
4
5
1+2+3=6 1+2+3+4=10 1+2+3+4+5=15
总结归纳
点数
1、每个算式2都是从13开始的几4 个连续5自然数的6 和。
2增、加最线后段数一个加数比点2 数少1.3
4
5
3、线段加总数数的个1数与最1+后2=一3 个3加+3数=6相同6+。4=10 10+5=15
点数
线段总数
3 4
太乱了,我 都数昏了!
别着急,8从个2个点点 一共能连 开找始找,规多逐律渐。少增加条点数线, 段呢?
反思总结
复杂问题 化难为易 寻找规律 解决问题
思考
333……3 × 333……3 =
9个3
9个3
3×3=9 33×33=1089 333×333=110889 ......
录制 :蓬安县实验小学校王利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 数学思考------找规律
蓬安县实验小学校王利君
任意两点之间都要连线
AB
A
B
C
8个点一共能连多少条线段呢?
别着急,从2个点 开始,逐渐增加点数, 找找规律。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4)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正方体的体积》设计主题:本节课是在学生把握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计算方法,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等基础上学习的。
在微课的设计上,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迁移到正方体体积公式方法总结,教学环节内容明确,环环相扣。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公式的“异”,到公式的“同”,也是为今后探究圆柱体积公式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经历由长方体公式计算并总结正方体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把握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字母表达式;二是理解并把握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高;三是会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问题。
设计主题鲜亮,学问点突出。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以及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为统一公式的过程。
2.把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字母表达式,理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用已有的体积计算公式探究、总结新公式的过程中,感受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对象:五年级的学生教学流程:1.出示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图形,提出问题: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吗?为什么?2.学生尝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总结正方体体积公式。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内容设计:同学们,你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并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正方体的体积。
瞧!这是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大头蛙提出一个问题: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吗?为什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学问,集合图清楚的说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列示为3X3X3=27(立方厘米)。
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再计算3个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2X2X2=8 (立方厘米),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4X4X4=64 (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 X 1X1=1 (立方分米)。
小学数学微课程培训PPT课件
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要出现“前面我们已学过……”等引言,片尾以 讲解的最后画面定格结束,统一用一句话概括讲解内容作为结束语,不要出现 “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谢谢收看”等。
-
34
形象要求: 课件美 课件有视觉美感,多角度地运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
-
36
如何设计微课课件
片头 为微课内容标题,标题居中显示,字体为黑体,大小36—44, 时
长3-5秒。幻灯片正文字体大小为22—36。
内容 背景简洁,不要花哨 颜色文字搭配 每页文字不宜太多,一般不超100个字
片尾 作者更详细的信息
-
37
微课实例
-
38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Βιβλιοθήκη 研讨,相互 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 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 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 、美术等)。
•起源 2007年春天,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
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
-
12
翻转课堂的定义: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 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制作小学数学B2微课程,以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研究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项目的背景信息:目的和意义:该微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研究体验。
相关背景知识和前提条件:在设计和制作该微课程之前,需要了解小学数学B2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需要熟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技术工具,以确保微课程的制作质量和可交付性。
该微课程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的教学设计和制作流程,创建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B2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要求。
该微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知识目标:通过本微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字、计算、几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技能目标:学生将通过本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培养和提升一些数学技能,如观察、分析、推理、计算等,以便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微课程,学生将培养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增强数学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上是该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该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不同单元或主题的内容安排以及所选取的教材、教具和资源。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单元1: 加减法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教具和资源: 数学研究机、数字卡片等单元2: 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优质课大赛小学数学2022年度微课《轴对称图形》宋健(全国一等奖)
课程名称: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来源: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1.学习目标设计: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轴对称图形
2、在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空间观念,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2.任务(问题)设计:
1、观察课件中的图形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欣赏图片,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2、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举例说一说。
3、找对称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3、学生汇报。
4、小结: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大家想动手画一画吗?
2、这些图形对折后会怎样呢?
3、下面这些平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3.学习支架设计:
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出示三个轴对称图形,利用动画演示左右两边重合的现象,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剪纸图形,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不同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4.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设计:
5.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提出自学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进行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最后在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小组成员的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再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用于班内汇报交流,教师随时巡视指导。
6.学生如何使用任务单的指导
微课资料
湖北省天门市多祥镇仙北中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微课资料天门市多祥仙北中学马依娜“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一、学习指南设计意图1.课题名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可能性有大有小/2.达成目标: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
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通过统计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不必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学习方法建议: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推理一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感知可能性大小规律。
2,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逐步丰富对可能性事件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注意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动脑思考,经历“假设--假设--猜想--验证--推理--解释--应用”的过程,感知可能性大小的规律。
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
二、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或阅读教材,或分析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通过复习回顾,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按一定方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自己总结可能性大小规律。
和判断,感知总结可能性大小规律,所以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系列微课名师优质资料
〔3,4,6〕=12
2
3
1
4
2 2
6
3 1
3 3
12+1 =13
答 : 10月13日
2×3×2=12
林東昱 製 許育瑋
例2、有一张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色纸,将它剪成 最大的正方形而不浪费纸,此正方形边长为几分米?
解:
(6,4) =2 6÷2 =3(长可剪成3个) 4÷2 =2(宽可剪成2 个) 答 : 此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
已知每份数,求总数,应用公倍数的知 识。 求最大或最多的问题,多数是求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 求至少或最少的问题,多数是求它们的 最小公倍数。
谢谢
宁都县黄陂中心小学黄荆花数学工作室
/gzndzsy/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 公倍数,一般都用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 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 数1为止。 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 个商连乘起来,就得到这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 用:
已知总数、求每份数,应用最大公 因数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系列微课
李其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暑假期间,贝贝和明明去敬老院照顾老人。
7月7日她们都去了敬老院,并约定以后贝贝每
隔2天去一次,明明每隔3天去一次。
(1)两人下一次在敬老院相遇是几月几日?
(2)从7月7日到8月底,她们一起去敬老院的 日子有几次?
〖3、4〗=12 7+12=19 答:两人下一次在敬老院相遇是7月 19日。 A、可以用列举法解答 B、24+31=55(天) 55÷12=4 (次)……7(天) 4+1=5(次)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小学数学微课制作:分数加减法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中的通分、化简和约分等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摄像机、麦克风等。
2. 教学资源:分数加减法相关图片、动画、习题等。
3. 教学时间:45分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现象,如水果分配、蛋糕切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为微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微课制作1. 分数加减法基本概念- 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 通过动画演示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2. 通分与化简- 介绍通分和化简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其必要性。
- 演示通分和化简的具体操作方法。
3. 约分- 介绍约分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其作用。
- 演示约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4. 综合应用- 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 通过动画或板书形式,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
三、微课展示1. 教师播放微课,让学生观看并跟随操作。
2. 学生观看微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反馈。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看微课,复习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微课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微课制作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刘莉芸)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一、设计意图: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学,对今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数学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对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目前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的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根据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容,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出发,我制作了一年级数学系列微视频。
二、设计内容:三、微视频资源介绍(一)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1、数一数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材是学生进入小学正式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
从学前教育进入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很重要的。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生的“学习准备”阶段,所以我制作了《指着数》(指着图中的物品有序的数数。
)、《看着数》这两个微视频,指导学生有序的数数,帮助学生解决从小到大的数数问题;解决具体的实际物体与抽象的数一一对应的问题。
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2、说一说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环境的影响,词汇缺乏,知识面不广,他们大都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自己所看、所听、所想。
《看一看,说一说》和《听一听,说一说》这两个微视频,用学生平时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卡通小动物模拟上课的情景,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情境图的数学信息以及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3、写一写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描一描》拍摄了教师书写0—9数字的笔顺和规格要求。
视频中教师边书写边逐字讲解,在日字格里从哪里起笔,从哪里转弯,在哪里收笔字。
清晰的画面,规范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写0—9的笔顺,学会正确、规范书写0~9。
4、做一做(1)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来到一年级的孩子们象一张白纸,他们的小脑袋里还没有规则这个概念,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还等着老师去教给他们。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在当今数字化教育的时代,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制作一节优质的小学数学微课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制作微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微课的核心,它决定了微课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微课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操作。
例如,是要让学生掌握某个数学概念,还是学会某种计算方法,或者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繁多,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那些重点、难点、易错点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
比如,小数的加减法、乘法运算定律、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既要保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复杂,让学生望而却步。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1、导入要新颖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一个数学小游戏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来验证猜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要清晰在讲解知识点时,要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
可以借助动画、图片、实物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可以通过分蛋糕的动画来展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练习要有效适当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4)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7页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知道数和字母相乘的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培养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知道数和字母相乘的简便写法。
难点:1.数由已知的确定的状态转化成未知的不确定的状态,需要用字母来表示数。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讨论题卡。
【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Array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个小信封,这个信封里有一张纸条写着你们的年龄,能猜猜是几吗?生:10岁、11岁。
师:大家都很笃定说出了数字10或11,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我们班的同学年龄不是10岁就是11岁,所以很确定。
师:这个信封里的纸条写着老师的年龄,大家猜猜是几呢?学生答案各不相同,让大家各抒己见猜测的道理。
师:怎么两张纸条都写着数字,都代表年龄,为什么你们的年龄能猜到确定的数10或11,而我的年龄大家猜想不同了呢?生:因为我们不知道老师的年龄,这个数不确定了。
师:那对大家而言,我的年龄是未知的不确定的,才会乱猜。
但你们所说的任何一个数目前都不能算是正确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示这样一种不确定未知的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并且明白数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已知的确定的”向“未知的不确定的”转变。
同时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立即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此为基础揭示出本课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猜年龄游戏,探究新知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师:有谁知道可以怎么表示吗?生:老师的年龄是x岁,a岁,b岁,n岁....... 师:是的,以往学习的数都是像你们自己的年龄一样已知的确定的,而对于未知的不确定的数,在数学上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a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就是教师把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在10分钟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排队问题”为例,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确定微课学习内容
微课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优化。
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开发出相应的微课,微课的选题应放在重点、难点、易错点上,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过“数一数”“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明明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解答,大部分学生都会思考:明明前面的人数加上明明,再加上明明后面的人数,就是总人数。
但往往在这题的后面,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前往后数,明明是第4个,从后往前数,明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思维受到了限制,其中的数量关系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借用微课的形式,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一年级学生相对抽象的排队问题,通过直观示意图表现出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快速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策略,从而对于排队人数问题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2、设计微课内容结构
微课教学设计是报告内容结构,如何在10分钟内清晰完整地讲解一个知识点,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如果仅是照本宣科,不会有吸引力,也很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排队问题》微课内容结构设计:
这种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我们通常会这样想:把一队人可以看成三个部分,明明前面的人数加上明明再加上明明后面的人数,就是总人数。
用算式表示是:3+1+5=9(人)
2、但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小丽排在第4,从后往前数,小丽排在第7。
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从前往后数,小丽排在第4”,可以知道小丽前面有3人;根据“从后往前数,小丽排在第7”,可以知道小丽后面有6人。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表示这一队人的排列情况。
把小丽画作○,把其他小朋友画作△。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画成如下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我们可以很快列出算式:3+1+6=10人
这里我们用到了“转化”的思想——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还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画示意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根据题意,示意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
把小丽画作○,把其他小朋友画作△。
从前往后数,小丽排在第4,从后往前数,小丽排在第7,小丽被数了2次,也就是多数了1次,多数的1次要去掉。
用算式表示是:4+7-1=10(人)
4、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6页的思考题:从前往后数,第5只是小鹿;从后往前数,第8只是小鹿。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小提示:先画图表示这一队小动物的排列情况,再列式计算。
(提示:思考开始,请按暂停键。
)
小朋友,你做对了吗?
5、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自我检测”吧!(特别提示:思考时,请按暂停键。
)(1)人们排队上公交车,小强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
一共有多少人?(2)小朋友站成一行,从左往右数,小亮站在第7个,从右往左数,小亮站在
第4个。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小动物们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第4只是小白兔,从后往前数,第3只是小白兔。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小朋友,你做对了吗?
除讲解内容外,微课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练习内容供学生巩固选择使用。
微课教学设计为微课视频的制作提供的脚本,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3、制作微课件、录制微视频
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根据微课设计内容的需要,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将板书的内容、操作的过程、讲解的声音等直接用摄像机、手机等录制下来就可以了。
设计较复杂的需要先制作微课课件,再用专业录屏工具软件录制。
例如先用PPT制作《排队问题》课件,如图所示:
再用录屏工具软件将课件演示画面和教师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
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camstudio等,根据应用说明和相应教程即可操作使用。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讲解的语言要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在“作品创作说明”中还应提供“作品简介”“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文字内容,以便于学生正确使用该微视频。
例如:
【学习指导】
1、使用本微课之前应具备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等相关知
识。
2、观看“《排队问题》微视频”,可以拿出练习本,边看边学,不明白、需要长
时间思考的地方应将视频“暂停”。
【配套学习资料】
三、微课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