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知识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急救护理学(3)

急救护理学(3)
标题:急救护理学(3)
引言概述: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涉及到急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和实践。
在紧急情况下,急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匡助拯救生命和减轻病患的痛苦。
本文将从急救护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常见的急救护理技能和应对方法。
一、心肺复苏技能
1.1 掌握正确的CPR手法
1.2 熟练使用AED设备
1.3 熟悉心肺复苏的步骤和频率
二、止血技能
2.1 快速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
2.2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2.3 使用压迫止血法和包扎止血法
三、窒息急救技能
3.1 识别窒息症状
3.2 采取迅速有效的窒息急救措施
3.3 学会清除气道阻塞物
四、烧伤急救技能
4.1 区分烧伤程度
4.2 采取正确的烧伤急救措施
4.3 预防烧伤感染和后遗症
五、骨折急救技能
5.1 判断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
5.2 采取正确的固定和转运方法
5.3 预防骨折并发症和复发
结语: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惟独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技能和方法,才干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匡助病患。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急救护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需要时能够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急救情况。
急救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八章 休克

第八章休克第一节概述学习目标掌握:休克概念理解: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代谢变化和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简单应用:休克时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变化的观察综合应用:休克的急救和救护原则一、休克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和机体真毛细血管网类严重灌注衰竭为特征,并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按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和神经源性休克;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暖休克和冷休克二、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内脏继发性损害。
(一)微循环的变化:1.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循环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组织灌注减少,导致细胞缺氧,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收缩微静脉,小静脉,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律,收缩皮肤,肾脏和心血管括约肌。
2.休克抑制期:(微循环扩张期),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导致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堆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此耐受性差,引起括约肌舒张而毛细血管后括约肌耐受性强,仍处于收缩状态。
微循环的血流只进不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减少,导致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时期的特点是微循环广泛扩张。
3.不可逆休克期(DIC):广泛淤滞在微循环中的粘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
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细胞溶酶体破裂,多种酸性水解酶溢出,最终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的其他细胞组织,组织器官功能受损。
(二)代谢变化1.能量代谢障碍2.酸中毒3.各种细胞膜的功能下降(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损害:肺、肾、心、脑、胃肠道、肝三、休克的病情评估(一)临床表现:1.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能够反映脑组织灌注情况,病人神情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从卧位改为座位时出现晕厥,常提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护理学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

护理学心肺复苏知识点总结
1.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是在没有脉搏和呼吸的情况下立即开始急救,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和供氧。
急救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心肺复苏的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突发性心脏骤停和其他导致无脉搏和呼吸的情况。
3.心肺复苏的步骤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检查-报警-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要
确认患者无反应,然后立即报警通知急救人员。
接着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
人员到达并使用除颤器进行除颤。
4.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注意要清晰地观察和听到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的力度和频率。
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确保自己的安全。
5.心肺复苏的后续处理
在心肺复苏之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定病因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需要进行监护观察,以避免继续发生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
6.心肺复苏的风险和并发症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救护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肋骨骨折、涨气胃、肺气肿等。
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谨慎地操作,以减少患者的不良
反应。
7.心肺复苏的相关法律和道德问题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护士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如尊重患者的意愿,尽力救护等。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学知识点,护士需要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步骤、
注意事项、后续处理以及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保证对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患者的及
时救护和护理。
护士资格考试急救护理知识点

护士资格考试急救护理知识点1.心肺复苏(CPR):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救状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复苏的步骤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开始按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频率,以及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出血控制:急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出血。
护士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出血,如静脉出血、动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并可以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止血,如压迫、提升患者的伤肢、包扎等。
3.烧伤处理:对烧伤患者的处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护士需要了解烧伤的程度和分类,使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保持患者体温和液体平衡,以及进行疼痛管理和伤口护理。
4.骨折处理:护士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骨折,如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并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止痛措施和伤口处理。
对于开放性骨折,还需要进行伤口清洁和包扎。
6.恶心和呕吐的处理:恶心和呕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确定引起症状的原因,并提供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措施进行缓解。
7.窒息处理: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护士应该了解窒息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如背部拍打、腹部挤压、人工呼吸等。
8.中暑和低体温处理:中暑和低体温是两种相对极端的温度状况,护士需要了解它们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如给予合适的液体和药物、保持体温等。
9.急性心脏事件处理:急性心脏事件可能包括心脏病发作、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
护士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症状,并提供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措施进行处理。
10.意外伤害处理:护士应该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如跌倒、摔伤、溺水等,并能够进行初步的紧急处理,如减轻疼痛、使用冷敷、清洁伤口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急救护理的知识点,希望对您的护士资格考试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您查阅相关教材和参加培训课程,以获取更多详细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急救的知识点总结

护理急救的知识点总结一、急救基本原理1. 急救的基本原理:现场急救、及时送医、综合处理、巩固预防;2. 急救要特别强调“快”、“稳”、“准”,必须紧急、迅速进行急救处理;3. 快速识别病情、稳定患者病情、准确处理急救问题;4. 采取综合处理手段,积极协调,确保及时、严密、全面和有效的急救措施;5. 巩固预防,不断提高应急医疗救护队伍和急救医勤人员的综合急救处理水平。
二、生命体征的评估1. 呼吸:急救人员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评估,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和规律性;2. 循环:急救人员对患者的心率进行评估、心律等情况,观察患者的脉搏是否稳定;3. 意识:急救人员对患者的神志状态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
三、常见的急救处理方法1. 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情况,急救人员可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处理;2. 对于触电、烧伤等特殊情况,如何进行快速的处理并送医院就诊;3. 对于中暑、中毒等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4. 对于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外伤情况,如何进行紧急处理;5. 对于窒息、溺水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方法。
四、常见疾病急救处理1. 对于心脏病急症的处理方法: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的处理;2. 对于脑血管疾病急症的处理方法: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情况的处理;3. 对于呼吸系统急症的处理方法:哮喘、吸入异物、溺水等情况的处理;4. 对于糖尿病、低血糖等内分泌系统急症的处理方法;5. 对于肠胃疾病急症的处理方法:胃出血、急性腹痛等情况的处理。
五、急救常见的医疗器械使用1. AED(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心脏除颤仪:用于突发性室颤或心室纤颤的患者;2. 三角巾和绷带:用于包扎外伤、止血的急救物品;3. 人工呼吸器:用于突发性呼吸站的患者;4. 气管插管和吸痰器:用于窒息、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患者;5. 各种药品和注射器械:用于各种急救用药的患者。
六、急救卫生常识1. 家庭急救常识:教育居民了解家庭常见的急救处理方法;2. 汽车急救常识:教育司机了解在驾车时突发情况的急救处理方法;3. 企业急救常识:教育企业员工了解在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方法;4. 学校急救常识:教育学校师生了解在校园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方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 复习 知识点汇总1234

一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一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3.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4.淹溺:又成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的一种急危状态。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其恶化的结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二简答题1.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①颈静脉搏动:停止按压,触摸劲动脉有搏动,说明患者自主循环已恢复②自主呼吸出现:如果复苏有效,自主呼吸亦可能恢复③瞳孔:复苏有效时瞳孔有散大开始回缩④面色及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⑤神志:复苏有效: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
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机,张力增加。
阿托品化:①瞳孔较前扩大②颜面潮红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无汗,口干④肺部湿啰音消失⑤心率增快3.ICU感染的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种复杂;➢各种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重耐药菌在ICU常驻4.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5~12㎝H2O◆临床意义:小于2~5㎝H2O 表示右心房充盈不良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CVP检测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汇总-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一、名解1、P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2、P5-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和途中监护等环节。
3、P9-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4、P10-心肺复苏(CPR):指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最终恢复心脏自主搏动,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最终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使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坏、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
完整的CPCR包括三个环节: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血管支持(ACLS)和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PLS)。
5、P28-淹溺: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或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
6、P3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
7、P32-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以高热(直肠温度≥41℃)、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
8、P61-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功能,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9、P88-ICU(重症监护室):专门收治危重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单位了解:P88-综合ICU:是一个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医务部直接管辖,收治来自各科室的危重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知识点
1、绪论
EMSS组成、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6大功能、
2、院前急救
拣伤分类颜色、面对大量伤员时首要措施
3、急诊室
分诊的处置时间要求、
4、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最常见原因、心搏骤停类型、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限、复苏体位、如何判断意识、颈动脉搏动检查时限、胸外按压作用、按压位置、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开放气道首选方法、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人工呼吸有效标志、高级气道建立前后人工呼吸频率、按压-通气比值、婴儿胸外按压方法的选择、按压中断时限、除颤适应证、进一步生命支持内容、心肺复苏首选用药和首选给药途径、低温治疗作用、脑复苏温度、生存链、
5、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时限、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6、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颞动脉/颈总动脉/面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的按压点、最常用止血方法、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卷轴带包扎方法的选择、骨折固定目的、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特殊伤情搬运注意事项、最常用搬运工具、脊柱骨折搬运方法、7、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对象、气道梗阻特殊表现、冲击位置、冲击方向、婴儿抢救时体位、婴儿抢救方法、
8、中毒
皮肤接触毒物冲洗注意事项、促进胃肠道毒物排出的方法、催吐适应证、首选洗胃液、导泻禁忌、血透时限、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关键、敌百虫洗胃禁忌、反跳的原因、阿托品中毒表现、一氧化碳中毒典型表现、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受累器官、一氧化碳中毒病情判断、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首要措施、安眠药中毒洗胃时限、酒精中毒三期特点、酒精中毒洗胃禁忌、酒精中毒镇静药禁忌、
9、中暑
先兆中暑特点、最常见类型、三种重症中暑判断、中暑三联征、降温措施、降温要求、室温要求、
10、淹溺
倒水的前提、海水淹溺用药禁忌、淡水淹溺禁忌、
问答
院前(现场)急救原则、基础生命支持步骤、高质量CPR要点、止血带止
血注意事项、包扎注意事项、担架搬运注意事项、实施海姆立克的注意事项、中毒急救原则、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阿托品化表现、洗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