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之女性文学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论文摘要: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
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论文关键词: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生存体验;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写作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在发展中也确立了新的主题,那就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对个体重要性的挖掘。
女性作家更多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问题,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
她们回避宏大叙事,遁入内心世界,转向个人生活的琐碎叙事和内心情绪的宣泄释放,以女性绵密细致的情感抒写自我的生存状态,以赤裸的情感向读者传递强烈的感性冲击力。
在社会文化转型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下,女性作家开始用一种与传统叙事视角相区别的眼光重新审视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采取极端的文学形式对传统、现实、父权秩序进行颠覆,她们从性别角度出发,以纯粹的女性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她们宣称要用体现女人差别的创作方法来写作,通过女性经验的开掘来解构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
基于这种女性意识的整体自觉,出现了对被遮蔽的女性经验的自我解读和对身体、性的大胆表述,企图破解男性神话、颠覆男性中心社会建构的政治、历史、道德等方面的私人化的女性写作。
1990年代的女性写作对男性话语、主流叙事进行批判、颠覆与解构,遵循了“恋父一惧父一弑父”这一叙事程序。
徐小斌的《羽蛇》中为羽梦打开生命之门的是她的父亲:“父亲的手在烫着我的头皮,撞击着我埋在最深处的渴望,但我知道那是一个深渊,一个永远填不满的伤口,那是永远也碰不得的伤啊”;而陈染、林白笔下的女性始终对“父亲”存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对“父亲”的排斥与依恋,惧父与恋父情结交织在一起,表现了男性中心主义文化规范对女性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遮蔽,无论是《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林多米,还是《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家庭的破裂、父亲的缺席使一个女孩未能顺利地完成人生的成长。
关于90年代女性文学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
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
繁荣后为什么会有些停滞不前?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90年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思考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0)01-0091-03纵观上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如池莉、方方、毕淑敏、张欣、迟子建等中青年女作家,在文坛上登台亮相频繁出击,她们以出众的才华、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对社会多方面进行表现,尤其是对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各式各样的心理历程进行了大胆的审视和思考,并在各自的作品中试图设计出有异于传统的结局,从而掀起了一股面目全新的女性文学浪潮,为90年代文坛平添一道秀丽风景。
客观地说,90年代女性文学得到了惊人发展,作品数量之多,达到了历史之最,随之而来的女性文学批评对这一阶段的文学事实的分类、描述和阐释也各不相同。
但是尽管90年代女性文学成就骄人,但在形态上呈现出的是不成熟性、未完成性和全方位的开放性,生机勃勃而又矛盾、疑义丛生,需要不断修正、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
本文试图通过对90年代部分女作家女性题材小说和女性文学批评倾向的分析,来思考与探讨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几个话题。
一、女性意识的分析“但愿人人都能冷静下来,认真地从女性文学中读出她们那一份不同于男性的、深长而痛楚的生命体验,她们对于爱与善与美的呼唤的焦灼。
惟其如此,才能让男性与女性同时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光是男性一人的世界,不光有男性那粗砺、坚硬、喉结上下窜动翻滚的声音,还有女性那纤柔、细腻、充满弹性与充满质感的声音于无声处坚忍不拔地响着。
”(徐坤《因为沉默太久》)这种鲜明、自觉的女性意识,在突破了以男权中心文化传统为核心的历史岩层后,浮出历史地表。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境遇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境遇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聚焦在女性的生存与女性声音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这种特征的形成有赖于它的生长境遇。
90年代的社会转型,个体意识和大众文化为女性叙事文学的生长提供了话语空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催生了它的成长;中国女性自身所经历的启蒙历程和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其成长的内动力。
关键词:社会转型;女权主义;启蒙运动;女性意识文学存在的样态与其依托的社会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文学作为某一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只能发生在某一社会的环境中。
”[1](P114)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文学是一定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个体、性别等观念带给中国人的已由震惊转为内化、践行。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女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性别的存在,知识女性也自觉觉醒于自身的女性意识。
另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翻译、引进与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学的姹紫嫣红,中国的文坛创作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意识形态。
可以说,社会文化转型与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尤其是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共同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外部环境。
而其自身从“五四”和20世纪80年代所历经的启蒙,女性意识的自觉和已有的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构成了这个时期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内部环境。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性叙事文学以鲜明的女性姿态成为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90年代女性叙述声音,涌现出了一系列基于社会历史语境发展起来的女性作品。
一、社会转型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自身也正经历着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济领域,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市场化、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物质供应的极大丰富给经历过物质精神两匮乏的中国人前所未有的精神刺激,个体存在的精神意识鲜明萌动出来。
最新-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女性文学 精品
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女性文学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女性文学金晶林春颖韩国的女性文学深受父权家长制的影响。
从20世纪20年代韩国现代小说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韩国女性文学大多表现女性对父权家长制的从属,这种从属在作品中通过诸多方面得以体现,如女性是男性的性欲工具、女性必须寄生于男性、女性被社会疏离和法律地位严重低下等。
这时期的女性文学虽指出社会上存在女性遭遇不公正对待的问题,但因为作家的创作没有脱离传统的女性观,因此没能为女性指出正确的活动方向,作品的结局大都与现实妥协。
当然,个别小说也主张应该改变不利的社会条件,但这只是特例,没能发展成普遍的社会观念。
20世纪20年代宣传自由恋爱的小说和写实主义小说风靡一时。
这时期的代表作家有20年代的金明顺、金一叶、罗惠锡,30年代的朴花城、白信爱、姜敬爱、崔贞熙、金末峰,50年代的康信哉和朴景利,六七十年代的吴贞姬朴婉绪,以及80年代的金知原、姜石景、金采原和梁贵子等。
这时期产生了一批留学东京的新女性,她们崇尚自由恋爱,挑战父权家长制社会的妻妾制度,提倡女性解放。
因此可以说,传播开化思想是20年代女性文学的主流。
进入30年代,女性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女性文学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中占据了自已的一席之地、要正确理解30年代的女性文学必须联系两个方面,一个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惨淡的社会现实与反抗意识,另一个是女性意识在社会上的普遍推广。
这时期的女性文学在内容上深刻地揭露了这个特殊时代严重的绝对贫困问题。
50年代的朝鲜战争结束后,论文范文美国文化在韩国登陆,与此同时,西欧思潮和现代性也深刻影响了韩国社会。
这时期的小说与以往不同,倡导女性在物质上和心理上的独立,这无疑加速了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六七十年代,吴贞姬的小说表现出非小说特征,旧的小说形式与富于现代性特征的内容有机结合,这成为小说的新鲜看点。
80年代的女性文学重视刻画庸常生活中的女性心理,金知原、姜石景、金采原和梁贵子都在各自的作品里描绘了繁复生活中女性心理上的倦怠和孤独。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后现代特征word精品文档6页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后现代特征一、女性写作与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拉康将语言和整个象征序列追溯到对依赖母亲的基本压制,根据这种分析,语言本身总是男性的。
按照拉康的这种说法,语言总是以父亲的名义(In-the-Name-of-the-Father)讲话。
西方“女性写作”的思想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露西·依利格瑞还有埃莱娜·西克苏三人有关,她们跨越各种文艺类型——从哲学和女性主义理论到文学和社会批评再到诗歌、戏剧和小说,在大量书籍甚至更多的文章中,探索了“女性写作”的可能性。
所谓女性写作,大家普遍接受这样一个简单的界定“以女性视角来表现女性世界的女性作家的作品”。
这包含三层涵义:1、创作主体为女性作家。
2、主体采用女性视角来挖掘生活或者内心世界。
3、创作客体必须展现或主要展现女性世界,并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新时期的女性写作,充分吸收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种种特点,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将各种矛盾冲突交接融合,致力于展现新时期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以一种冷静的叙述者或者旁观者的视角,关注社会以及女性的命运和未来。
总体说来,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分为这样三种类型:第一,社会复合型,以张抗抗、铁凝、王安忆为主要代表。
《情爱画廊》、《长恨歌》、《大浴女》在强化女性性别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在小说中综合了诸多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这使得她们的作品有了较为厚实的历史内涵和人性内涵,在打动读者的同时也呈现出某个时代特有的特征和气质。
第二,私人密语型,以陈染、林白为主要代表。
从小说叙述的内容来看,私人化写作所要表达的是作家个人的私人经验、意识和某种特殊的行为活动。
从写作方式来看,私人化写作大多采用传记式的叙述方式,“意识流”式的娓娓道来,不是长篇长篇的宏大叙事,不时穿插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依据思维的跳跃式流动,用零散的状态和情节指向终点,这个终点往往是精神的解放、心路历程的开阔和理想的实现等等。
0590年代女性文学选讲
性特质的美外化为语言的美,即以女性美构筑语言美。而 陈染并不满足于用女性美来构筑语言美,在表达女性体验 的时候,陈染还尝试着将其提升到生命体验的层面上。而 这种女性体验的展示通常是跟躯体语言一起出现的,所以 提到女性体验,就不能不提躯体语言了。
躯体写作是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女性躯体是女性写作的
独特的未开垦的资源,也是女性写作的优势所在。躯体语 言的引入填补了中国女性写作历史中女性躯体表达的空白。
学者型作家 1965年生于辽宁沈阳,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在辽宁省实
验中学读书,1982年9月至1989年7月在辽宁大学中文系读 本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 月在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获文学博士学位。1990 年至1996年,中国社科院亚太所,1996年至2003年,中国 社科院文学所。2003年至今,北京作家协会。 她同时是一位文学评论家,著有《双调夜行船——90年代 的女性写作》为90年代的女性写作而呐喊。 个人生活不顺 2003年离婚,对她打击很大。
《无处告别》
黛二小姐
一个“边缘”的人物,叛逆、孤傲、晦涩,“像 头发般纷乱”,是一个漂泊的、内心矛盾、批判性很 强的女性形象。 冲出母爱的樊篱 我的母亲就在隔壁,目光盯住我火一样灼热焦虑 沉郁的寡妇情结 “我的心从没有家乡” 寻求精神出路
《私人生活》
倪拗拗生活在充满火药味的家庭里,在她的眼里,父
普陀区教育学院
王艳峰
主要内容
一、了解90年代女性文学概况。
二、了解徐坤、陈染、林白三位女作家作家的生平创
作以及“70年代女作家”群体的创作。 三、21世纪女性文学发展概况。
90年代女性文学发展概况
一、对真善美的追寻
论析我国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
论析我国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坛上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
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在多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价值,本文将就其主要特点和贡献进行论析。
一、主题突出,关注女性命运90年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也反映在了女性文学创作中。
女性作家们把目光放在了女性身上,关注女性的命运。
她们用自己的笔,阐述着女性的世界、女性的内心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文学作品中,常常都充满了对女性的关怀、关注和呼吁。
比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女主角柳薇为了有源源不断的钱,竟然选择了投身妓业。
而张抗抗的《一朝春尽》所描写的则是孤女芹子在封建家庭中的苦难,她们描写的是女性现实世界中的痛苦和无奈。
二、形式策略多样,多用、多元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形式策略非常多样,很多作家们也在作品中尝试多种写作方式和手法,以达到更好的娱乐效果。
比如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他在这部作品中采取了“通俗而不俗”的写作风格,用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故事玩味颇深,使读者对其中大多数女性都拥有多个姘妇的震惊和感叹兼具。
而韩素音的《玩手机》则采用了叙事诗的形式,在其融合了诗、散文和传说的叙事风格中,令人耳目一新。
三、关注社会现实,受之影响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都夹杂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中部分作品聚焦于中国当下社会的变革和审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分析,让读者更深切地了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
比如席绢的小说《候鸟离奇谋杀案》,她通过对瑞安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县城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90年代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城市的生活态度和变革,并用新的表达方式对人物、情节和风格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展开。
此外,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巫绣友的《十三妹》则是以历史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命运和人格解析。
在尊重和理解传统的基础上,两位女性作家为读者呈现了两幅不同的历史画卷。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论文摘要: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
1990年代女性作家在文本创作中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对自我的理想化和自恋倾向。
这里的自恋,不是心理学或病理概念的重复,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把自己理想化并追求这个被自己理想化了的自我镜影。
透过理想化的自我镜像,这些女性作家不仅通过躯体触摸获得了某种自我肯定,而且在精神上和心理层面上也建立了充分的信心。
陈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是充满智慧、灵气、敏感的年轻知识女性,它们虽外表脆弱,但内心却孤傲卓绝,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如《与往事干杯》里的中年男子对少女蒙蒙的爱怜和近乎膜拜的”爱情”,《私人生活》里的老师以荒诞的方式来表达对纯真敏感独特的倪拗拗压抑的爱慕。
这些女性生活在男性爱的围护里,处于被敬仰、被崇拜的地位。
陈染对此直言不讳:“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单纯。
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因为她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私人生活》)可见,无法找到合适伙伴而引起的自恋,是因为“单纯与美丽”,是由于“孤独”。
所以,在陈染、林白的文本中,自恋是心理空间和生存空间幽闭的产物。
在陈染、林白的小说中,我们经常看见“房间”这两个字。
这里的“房间”是女性特有的“活动居所”,也是男人无法进入的“禁地”。
它成了一个特定的称谓,意味着区别于男性主流世界的边缘与“个人”之地,它以其幽闭性与隐秘性构成了女性世界隐喻与隐语的空间,成为女性自立与自闭的同在,给女性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
《私人生活》中,倪拗拗说:“我一直渴望单独住宅,这是一个人可以进行内心生活的前提。
”外部世界带来的挫折与伤痛最终使她们日益退缩于自己独处的幽室,甚至是那个小小的浴缸。
在这样一个更小更封闭的空间里,倪拗拗才能得到水样的温暖,浴缸成为一种女性话语的孤独的表达方式。
九十年代文学思潮之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九十年代文学思潮之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女性主义”是当前研究界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但作为一个引起广泛争议和巨大影响的理论范畴,第一次出现在1984——1988年间,另一个出现在1995——1998年间。
两次争议的共同之处在于人们都希望对“女性文学”的内涵有一个确切的表述。
在90年代以后,批评界开始自觉地接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并以此为参照,重新规范本土的女性文学批评。
那么,“女性主义”到底是什么呢?女性主义在西方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化运动,它的准确含义应该是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在欧美则是60年代激进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民权运动和反越战的副产品。
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出现,以及声势逐渐浩大。
20世纪早期的那些妇女写作,都被“重新发现”,它们被称为女性主义写作。
尽管80年代后期就有一些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被引入中国,但关于性别身份的观念知道90年代上半期才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被重视,理论与创作的互动则一直若即若离,只是在某些作家那里形成比较鲜明的呼应。
但女性写作的历史却在现代以来的文学史中就存在清晰的脉络。
就新时期的女性写作而言,也可以看到女性作家一直处在时代的前列,以她们特殊的敏感表达了这个时期最迫切的历史愿望。
在当代思想和情感解放的历程中,女性也以其敏感提供了崭新的意义。
新时期的历史叙事以人性论为美学出发点,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出极左路线的历史阴影,急切抚平精神创伤,肯定人的存在价值。
对人的肯定推演出一系列命题:人性、人道主义、个性解放、主体论、自我实现等等。
女性作家、诗人则在这一历史实践展开过程中与男性作家并行不悖,而且是有惊人之举。
像舒婷、张辛欣、残雪、林子、伊蕾、铁凝等等都是很杰出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但我最喜欢的是王安忆,我认为她是90年代在女性主义文学最为突出的一位作家。
王安忆出生于1954年,江苏南京人。
她在诸多的女作家中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进入90年代,她的事业显得更为开阔。
第六章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
• 游戏与狂欢化的文本策略
运用反讽、调侃、戏拟、黑色 幽默、荒诞等语言工具,造成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语言膨 胀的效果,是作家刻意为之的 表意策略。 • “游戏的极致是狂欢,狂欢是 游戏的最大盛典。徐坤的小说, 游戏是方式,狂欢是效果。”
三、都市经验是物化潮流中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 铁凝的《无雨之城》、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 《我爱比尔》、《米尼》,张抗抗的《情爱画 廊》、张欣的作品序列(《爱又如何》、《伴你 到黎明》、《仅有情爱是不能结婚的》、《首 席》)、张梅的作品序列(《老城记事》、《这 里的天空》、《蛛丝马迹》、《蝴蝶和蜜蜂的舞 会》)
• “70年代后”作家 :卫慧《上海宝贝》、棉棉 《糖》、戴来、魏微、金仁顺、朱文颖、赵波、 周洁茹,安妮宝贝等 。
金 仁 顺
朱文颖 卫慧 棉棉 戴 来 魏 微
左起:金仁顺、朱 文颖、周洁茹、戴 来
安 妮 宝 贝
赵波
周洁茹
二、多声部的女性话语
• 王安忆的“历史/家族叙事”(《长恨歌》),蒋 子丹的“寓言诡计”(《贞操游戏》、《桑烟为 谁而起》),残雪超现实的“梦幻叙事”和反寓 言写作,徐坤戏拟、反讽的先锋叙事(“新儒林 喜剧”《先锋》序列),王安忆(《叔叔的故 事》)和池莉(《绿水长流》)的“元小说”, 陈染、林白、卫慧、棉棉等利用自传体进行的 “青春/成长叙事”……多元化的叙事策略与叙事 话语同时存在于女性文本之中,已经彻底改变了 新时期初的爱情伦理叙事的单一局面。
• 以“文化批判”为主旨的后现代叙事 :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徐小斌的 《敦煌遗梦》、蒋子丹的《炊烟为谁升 起》、林白的《沙街女人故事》、海男 的《小镇故事》 ;徐坤的《先锋》、 《呓语》、《鸟粪》、《热狗》 。 • 对精英文化的戏仿与调侃,对男性知识 分子形象的解构,是对八十年代文化英 雄的冒犯,也是为长久“失语”的女性 “争得一份说话的权利” 。
从女性意识看90年代女性文学
从女性意识看90年代女性文学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陈娜娜 / 文在90年代中国文坛,“女性文学”及相关讨论是最为醒目的文化现象之一。
由于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化的转型中,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主的文学形式,对男性文化的强烈冲击是中国文坛上有史以来的文学飞跃。
从女性意识的觉醒,我们可以看到90年代的女性文学发展变化。
90年代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女性作家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量出现,并且在作品数量和艺术质量达到的水准,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特别是在90年代中后期掀起一场女性文学热潮,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女作家,她们才华横溢,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艺术创作,更注重自我的感触,展现女性生活的深刻体验,揭露、批判现实,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把女性内心世界刻画得更加细腻、丰满。
一改往日的温情和浪漫,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自审意识,尤其是在女性对社会形态和生存生活上的心路历程方面,进行了非比寻常的体现和审视,并通过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形态。
这些变化显示了女性意识的深化,女性文学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着。
女性意识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相对于男性意识而言,在文学作品中主要: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女性生活以及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把握,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流露和表现。
90年代女性文学的特征在人类的历史文明中,女性一直被界定为“他者”而存在,总是处于一种被控制的客体地位,她们只能作为男性的审美对象和性欲对象,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和被异化。
因此,女性只有建立起属于女性自身的意识形态和女性形象,才能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摆脱被控制、被塑造的命运和地位。
第七讲 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
• 在《上海宝贝》、《糖》中,性爱欲望的书写 不再作为反抗男权性意识的手段,而是直接构 成一种不需要意义、仅仅是单纯的肉体欢乐。 • “我的写作是在寻欢作乐之后,欲望已有了不 可言喻的合法性,在写作中畅行无阻,那一刻 除了快乐就是快乐,所谓的幸福不就是对痛苦 烦恼的遗忘?趁我还年少时的激情,我愿意!”
• 挑战了同性爱、边缘人的主题。
• 陈染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出发,为人类的
一些基本关系:诸如爱情、友情与亲情,
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个体与整体, 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揭秘。
(二)林
• 原名林白薇,原籍广西博
白,生于广西北流县。
白:
•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 起先创作诗歌,后从事小
说写作。
• 女性对个人生活体验的直接书写,可能构成对 男权社会的权威话语、男性规范和男性渴望的 女性形象的颠覆,从而构成对男性社会、道德 话语的攻击,取得惊世骇俗的效果。
• 同时,女性大胆的自传性写作,会被强有力的
商业运作所包装、改写。
• 女性个人化写作的繁荣,可能反而成为女性重
新失陷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 参考书目: •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山东文艺 出版社,1999年。 • 2.戴锦华:《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知 识出版社,1999年。 • 3.徐坤:《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 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 4.苏冰:《允诺与恐吓——20世纪中国性主题 文学的文化透视》,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年。
• 私人化写作是在回避主流话语的情景下,
创作主体专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私人生活
和边缘性体验,用一种纤巧、细腻的笔触
创作出来的、带有某种自传性质的文学文
90年代之女性文学
《我爱比尔》
人物:阿三、比尔、法国人 情节:一个现代都市女子的 “现代”思想与“现代”生活 主题:反思批判90年代的现代 化 思考:现代化=西化?
池莉
湖北人,曾做过知青、乡 村小学教师,从事医务工 作多年,毕业于湖北武汉 大学中文系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代 表作有《烦恼人生》《太 阳出世》《不谈爱情》 《你是一条河》《来来往 往》等 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 代表作家,现为武汉文联 主席
一个现代都市女子的现代思想与现代生活湖北人曾做过知青乡村小学教师从事医务工作多年毕业于湖北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你是一条河来来往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为武汉文联主席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女性文学及女性作家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女性文学有广狭义 之分; 广义的女性文学是指女作 家的一切创作; 狭义的女性文学则指女作 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的 文学文本,可以称之为 “女性主义文学”。
陈染(1962~
)
文学学士,曾做过大学中 文老师,后任作家出版社 文学编辑,现为作家协会 会员。 小说集《纸片儿》《嘴唇 里的阳光》《无处告别》 《与往事干杯》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是当代最典型的女性主义 作家之一。
陈染以及她的《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主人公:倪拗拗 情节:女性自我的个人成 长经历 主题:暴虐的父亲、温柔 的母亲、可怜的祖母、寂 寞的何寡妇、猥琐的历史 老师、阳光男孩构成了我 的生活,以及成长的象征。
《云破处》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
• 3、卫慧:1995年毕业 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宝贝》、《蝴 蝶的尖叫》、《像卫 慧那样疯狂》等。
• 卫慧:叛逆或媚俗? • 身体写作,也是法国女权主义者提出的, 他们认为女性的写作就如同子宫一样在创 造一种新的生命,因此女性文学必须写出 自身的特点,用身体去书写。 • 身体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暴露自身的性经 验。本来这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行为,之 前这是属于男性的表述范围,从女性的立 场和视角表达的经验必然带有不同。 • 男性的窥视和商业社会的炒作
• “这本书,是一些曾经流不出的眼泪,一些 笑容里的恐惧。这本书,是因为某个黎明, 我告诉自己必须把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吃下 去,必须让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在我这里变 成糖,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们会爱 我。”——棉棉
90年代的女性写作
一、女性意识与中国女性文学的 发展
• 1、女性意识怎样理解? •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包括两个 层面: • 1)、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 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 2)、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 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2、女性文学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变 迁
• 5)、90年代,女性的私人经验、躯体秘密 被带入了写作之中,立足女性性别角色体 验世界,探索女性内宇宙与两性关系中灵 与肉的存在。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作家 都是立足于将为人与女性的自觉结合起来, 达到女性的全面实现的美好愿望。 • 陈染 林白 卫慧
翟永明《独白》
二、90年代的女性创作
• 1、女作家的不同创作取向:
• 3)、二十年代末期以后至文革,在阶级斗 争、民族斗争日趋尖锐的形势下,女作家 参与社会的姿态各异,对女性自觉和为人、 为女之间关系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讲稿
第七章 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讲稿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在世纪末文坛上众声喧哗的多元化格局中成为显学。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消化吸收,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所引发的对女性问题的普遍关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文学研究和批评领域的一个有效的理论武器,它和现代性、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文化批评等作为一个理论术语,在沸沸扬扬的争议中开始确立了自己不容忽视的地位。
同时,市场经济对传统意识形态的一元性规范的消解,为女性写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致使女性写作在1990年代达到了创作、评论与商业出版的巅峰。
众多的女性文学丛书,像“红辣椒”、“红罂粟”、“她们”、“风头正健”、“蓝袜子”、“金蜘蛛”等陆续出版,女性小说创作呈现了一种“爆发式”的繁荣景观。
这充分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作家们在多元开放的文化语境中,鲜明地亮出了女性话语欲望的旗帜,这一切使得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面貌和叙事空间。
第一节女性自我的多元化呈现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在对女性自我的追问和女性生存景况的书写中,女作家首先开始了对男权文化的批判,瓦解了一个又一个父权神话。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以反传统叙事、反男性经验的女性叙事,拆除了既成的文化经验模式,并对社会历史的巨型话语提出了挑战;蒋子丹的《绝响》、《桑烟为谁升起》描写女性在婚姻、爱情中的真实处境,打破女性试图依靠男性力量而获得自我拯救的幻想;池莉的《云破处》、《小姐,你早》则击破了物质现代化进程对女性救赎的浪漫想象;其次,在犀利地抨击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与扭曲之时,女性写作者返观女性自身,深入女性心理内部,探讨女性主体构成机制与欲望、性身份和潜意识的关系。
王安忆的《我爱比尔》、方方的《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等,在对女性悲剧性命运的描述中严厉地拷问女性的灵魂,指出在现代化社会中,束缚女性自我的“心狱”是女性悲剧命运最大的制造者。
从女性意识看90年代女性文学
从女性意识看90年代女性文学作者:陈娜娜来源:《财讯》2016年第15期在90年代中国文坛,“女性文学”及相关讨论是最为醒目的文化现象之一。
由于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化的转型中,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主的文学形式,对男性文化的强烈冲击是中国文坛上有史以来的文学飞跃。
从女性意识的觉醒,我们可以看到90年代的女性文学发展变化。
90年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女性作家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量出现,并且在作品数量和艺术质量达到的水准,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特别是在90年代中后期掀起一场女性文学热潮,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女作家,她们才华横溢,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艺术创作,更注重自我的感触,展现女性生活的深刻体验,揭露、批判现实,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把女性内心世界刻画得更加细腻、丰满。
一改往日的温情和浪漫,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自审意识,尤其是在女性对社会形态和生存生活上的心路历程方面,进行了非比寻常的体现和审视,并通过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形态。
这些变化显示了女性意识的深化,女性文学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着。
女性意识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相对于男性意识而言,在文学作品中主要: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女性生活以及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把握,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流露和表现。
90年代女性文学的特征在人类的历史文明中,女性一直被界定为“他者”而存在,总是处于一种被控制的客体地位,她们只能作为男性的审美对象和性欲对象,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和被异化。
因此,女性只有建立起属于女性自身的意识形态和女性形象,才能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摆脱被控制、被塑造的命运和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女性文学及女性作家群
定义:女性文学有广狭义 之分; 广义的女性文学是指女作 家的一切创作; 狭义的女性文学则指女作 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的 文学文本,可以称之为 “女性主义文学”。
王安忆、铁凝、方方、 池莉、虹影、严歌苓、 迟子建、陈染、林白、 海男、张抗抗、张辛欣、 周洁茹、王芫、朱文颖、 须兰、蒋子丹、卫慧、 棉棉等。
卫慧(1973~
)
被称为“晚生代”、“新 新人类”女作家,1995年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过《像卫慧那样疯狂》 《水中的处女》《欲望手 枪》《上海宝贝》《我的 禅》等书,部分作品译成 31种文字。现居纽约与上 海,专职写作。
《上海宝贝》
主人公:coco 情节:女主人公与男友 天天以及德国人马克之 间的恋情 主题:展现了现代都市 生活的奢靡和堕落,以 及其中女性对爱情的失 落,对欲望的认同以及 精神领域的迷惘与苍白。
方方于武汉大学 中文系,同年开始发表 作品,八十年代以“新 写实小说”著称。 近年来女性文学代表作: 《奔跑的火光》《有爱 无爱都铭心刻骨》《树 树皆秋色》《出门寻死》 《水随天去》等。
《奔跑的火光》
主人公:英芝、贵清 主题: 1、关注农村妇女的命运与 遭遇; 2、批判封建礼法对于妇女 的迫害与凌辱,赞扬英芝 的觉醒与反抗精神,并在 更深层的意义上反思,以 英芝为代表的女性她们自 身的弊病以及生活的悲哀。
林白
原名林白薇,广西人,毕 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系, 曾从事图书、电影、新闻 等工作,现为自由作家。 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 《说吧,房间》《玻璃虫》 《万物花开》 是与陈染齐名的“女性写 作”的代表人物。
冷傲的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 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 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 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 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我爱比尔》
人物:阿三、比尔、法国人 情节:一个现代都市女子的 “现代”思想与“现代”生活 主题:反思批判90年代的现代 化 思考:现代化=西化?
池莉
湖北人,曾做过知青、乡 村小学教师,从事医务工 作多年,毕业于湖北武汉 大学中文系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代 表作有《烦恼人生》《太 阳出世》《不谈爱情》 《你是一条河》《来来往 往》等 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 代表作家,现为武汉文联 主席
铁凝(1957~ )
河北保定人,高中毕业后 下乡插队,1979年回保定, 曾任小说编辑,现为作协 主席。 早期作品《哦,香雪》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代表作《麦秸垛》《棉花 垛》《青草垛》《永远有 多远》《玫瑰门》《大浴 女》等 作品以表现思考女性命运 为主,是当代“女性文学”
《永远有多远》
陈染(1962~
)
文学学士,曾做过大学中 文老师,后任作家出版社 文学编辑,现为作家协会 会员。 小说集《纸片儿》《嘴唇 里的阳光》《无处告别》 《与往事干杯》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是当代最典型的女性主义 作家之一。
陈染以及她的《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主人公:倪拗拗 情节:女性自我的个人成 长经历 主题:暴虐的父亲、温柔 的母亲、可怜的祖母、寂 寞的何寡妇、猥琐的历史 老师、阳光男孩构成了我 的生活,以及成长的象征。
虹影
作品
《上海王》
人物:筱月桂、常力雄、 黄佩玉、余其扬 主题: 1、描写了一个女人的传奇 一生,以她果敢坚韧的性 情来对比小说中的男性形 象,赞美筱月桂其人。 2、以其命运变迁来隐喻整 个上海的现代化过程,这 个过程就是一个血雨腥风、 不断吞噬又不断新生的历 程。
徐坤(1965~ )
《云破处》
主人公:金祥、曾善美 关键词:男人/女人 夫妻/仇人 历史/现实 农民/知识分子 主题: 1、揭示女性在历史进程中被压迫和奴役的本相 2、凸现历史狰狞残酷的本真面目与无可奈何的历 史轮回
虹影(1962~ )
重庆人,曾在北京鲁迅文 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 代表作《饥饿的女儿》 《阿难》《英国情人》 《孔雀的叫喊》《上海王》 《上海之死》《绿袖子》 等。 曾获得国外多种文学大奖, 被誉为“脂粉阵里的女英 雄”。
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 文系,文学硕士。1992年 开始文学创作。 中短篇《白话》《热狗》 《鸟粪》《呓语》《先锋》 《遭遇爱情》《小青是一 条鱼》 长篇《春天的二十二个夜 晚》《爱你两周半》
《厨房》
主人公:枝子、松泽 主题: 1、厨房的意义:既是女 人的出发点,也是女人 的停泊地 2、在家庭与事业之间, 应该如何选择?
主人公:白大省 主题: 1、肯定并称赞白大省的人 品与奉献精神; 2、通过白大省的三段爱情 经历来反思女性的爱情与 命运。思考在爱情中女性 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奉献、牺牲还是其他?
王安忆(1954~ )
母亲茹志鹃,生于南京, 后随母迁居上海,七十年 代曾下乡插队,后回上海, 曾任杂志编辑,现为上海 作协主席。 中短篇《乌托邦诗篇》 《香港的情与爱》《我爱 比尔》《米尼》《叔叔的 故事》等 长篇《长恨歌》获茅盾文 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