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生物必修三高二课时同步练习《4.2种群的数量变化》(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3: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3.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4.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5.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7.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如图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如图曲线。
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pdf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种群数量的变化1.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的方法来治理,此种治理方法主要目的是()A.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 降低昆虫的出生率C. 增加昆虫的死亡率D. 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答案】B【考点】种群的特征【解析】【解答】解: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信息素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达到防治农林害虫目的.所以它不是改变昆虫性别比例而是降低昆虫出生率.故选:B.【分析】性引诱剂能吸引同种的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施放性引诱剂则引诱来大量的雄性害虫,通过性引诱剂的干扰,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的交尾,从而降低昆虫的出生率.2.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葡萄糖大量消耗有关B. 曲线AB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D. 曲线AC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答案】D【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解析】【分析】C点酵母菌数量下降较快主要是葡萄糖的消耗减少,故A正确。
AB段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B正确。
BC段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经过有氧呼吸繁殖后酵母菌数量增多,故C正确。
AB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C段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故D错误。
高中生物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
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答案:D2.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答案:D3.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从甲图可知,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所以为增长型,而乙图的t1时期增长率>0,t1后种群数量继续增大,所以从年龄组成上来看也属于增长型;而t2时期增长率为0,所以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
答案:C4.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解析:合理利用资源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之一。
实行“伏季休渔”就是把鱼的数量控制在K/2左右,使得鱼群有较高的增长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A5.下列选项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平方千米粮食产量〕。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得最长久?( )解析:在四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中,只有B国每平方千米产量上升情况与人口增长相适应,基本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B国生存得最长久。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人教版三同步训练:2种群数量的变化(附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原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________,无最大值。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资源和空间是________,种群密度增大→________加剧,天敌增加→种群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最后达到平衡。
(2)特点: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后,停止增长。
思考讨论:“J”型“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如何变化?二、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
答案:一、1.(1)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持续增长2.(1)有限的种内斗争降低增高(2)环境容纳量(即K值)思考讨论:“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一直升高;而“S”型曲线中,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K/2时增长速率最大,K/2→K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K 时,增长速率为零。
二、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1.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2.据媒体报道,“食人鱼”是一种有极强生存能力的肉食鱼类,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假如该物种进入某湖泊生态系统,下面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3.下图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和死亡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减少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在一个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定量的适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并将其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如图1所示。
图2中能够正确表示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图1图25.如下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6.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生物课后练习卷: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
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2.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速率相同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Ⅰ=Ⅰ>Ⅰ=ⅠC.试管Ⅰ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Ⅰ不同D.试管Ⅰ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Ⅰ开始下降7.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4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1.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 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B. 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 不正确的是A.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不需要做重复实验C.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D. 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3.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为有效防治蝗灾, 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 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 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 将适量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 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 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 盖上盖玻片, 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 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5.下图是某种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B. 该种群的K值为100C.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b点D. 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 又要使动物资源更新不受破坏, 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保持在d点时6.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 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C. 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是营养物缺乏D. 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A.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B.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 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在1937~1942年期间, 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 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8. 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在某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 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 种群增长速率为0B. 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 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 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9.(2019·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 正确的是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 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值约为120 000个10.下图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对某种群的值(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后绘制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从开始研究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先不变后下降B. 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率木变, 呈“J”型增长C. 第10年的λ值是0.5, 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D. 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到第13年达到K值11.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 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14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种群增长模型的比较和应用1.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 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该种群的K值为200。
2.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答案] D[解析]要注意题中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所以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S”型曲线的K/2的水平,所以环境容纳量为2×200=400(只)。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答案] C[解析]在自然情况下,种群都是按“S”型曲线增长的。
在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
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 D[解析]在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并不等同于种群的增长速率;种群的K值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优越环境中,K值将增大;在鱼类养殖中,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最后为0,故处于不同的种群密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高中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非标准1.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D.设置对照实验解析: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答案:D2.我国海关对所有入境的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防止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是为了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防止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因为它流入境内后数量会快速增加,使境内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C3.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解析:“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是理想的,不会出现K值。
答案:D4.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可知自然状态与理想状态存在差别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K值可以通过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提高或降低。
相同时间个体数的差异体现出自然状态和理想状态的差别。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4.2种群数量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W i 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 ,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 •只是没有捕食者 D.在理想条件下 答案 D• 2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 ,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 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 B •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 •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 L 3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水域及长江干流。
中华鲟在海中长大,即将成熟的中华鲟每年 7~8月进入长江口,逆江而上,于次年10~11月到达金沙 江下游、长江上游产卵繁殖。
据调查 ,中华鲟幼鱼近乎灭绝,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一般不包括( )A. 非法捕捞导致亲鱼数量大量减少B. 某些大型水电站的建立破坏了亲鱼的产卵洄游路线C. 长江水体环境恶化,幼鱼的环境适应性降低D. 迁出率大于迁入率解析亲鱼数量的减少是中华鲟幼鱼近乎灭绝的主要原因 ,非法捕捞等原因导致亲鱼数量大量减少。
某些大型水电站的建立截断了亲鱼逆江而上产卵的天然路线和天然产卵场,幼鱼出生率下降。
长江水体污染加剧,使得中华鲟非正常死亡增多。
4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 只 B.200 只 C.300 只 D.400 只解析]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因此J 5 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 t=N0;(。
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 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 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D. 入表示第二年与第一年比较,增加的个体数量解析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必修三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答案】A【解析】理解种群增长规律的应用;c点后出现环境阻力,害虫数量控制在b点;渔业捕捞剩余量控制在c点;所以BCD错误。
【例2】下图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C.图②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若图④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d点时进行捕捞的最大捕捞量应大于K/2【答案】D【解析】当改善种群生活环境时,环境的容纳量会增大即K值变大;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被破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当种群数量维持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例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时间/天酵母菌数/个•mL-1 温度/℃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5 28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2: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因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保持恒定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
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A.400a·0.8m B.0.8a·400m C.a·320m D.320a m4.某地三年前办了一个养兔厂,由原来不到50只兔,繁殖到现在的上万只。
在这三年内,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J”型曲线B.“S”型曲线C.直线上升D.抛物线5.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6.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7.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生存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B.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C.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D.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8.下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4.2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答案] B[解析]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并且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和特点,提出问题;其次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并确定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合理假设;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2.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B.DE段C.CD段D.BC段[答案] A[解析]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初期,由于生活空间大,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天敌少,竞争者少,种群将呈“J”型曲线增长。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种群密度上升,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减少,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增长减缓,并趋于停止,表明在此段内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子。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会出现波动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答案] C[解析]种群的“J”型增长,只有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一个种群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定时间内会出现“J”型增长,但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将停止增长,此时就会出现“S”型曲线。
【巩固提升】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血球计数板的规格如下,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是()。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种群增长的曲线模型及变化曲线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
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A.m·2t B.m·220C.m·22t D.m·23t答案 D2.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答案 D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 D解析种群数量可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附近上下波动;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会迅速降低;环境容纳量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4.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某地一个岛屿。
1937年~1942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所示。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该地环颈雉种群密度B.该时间段环颈雉没有因病死亡个体C.该岛屿上没有生物与环颈雉竞争D.该时间段环颈雉的食物比较充足答案 D解析环颈雉活动能力强,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图示五年期间种群数量增长呈现“Z”字形变化可能是环颈雉因病死亡个体较多所致,B错误;岛屿上应该存在吃植物的生物,与环颈雉竞争,只是环颈雉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且缺乏天敌而出现“J”型增长,C错误;在这五年期间,环颈雉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食物充足,使环颈雉种群数量按“J”型增长方式增长,D正确。
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2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练习题集4-2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接受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
主要目的是达到()A.转变昆虫的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诞生率C.增加昆虫死亡率D.转变昆虫年龄组成2.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确定能不断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猛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呈现“S”型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4.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是()A.调查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全部生态因素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5.2003年1月8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方案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人,顺当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把握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养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结婚可削减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6.下图表示诞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把握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把握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7.下图种群在抱负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毁灭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把握剩余量在b点8.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不行能毁灭()A.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的影响B.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C.该种群威逼到新环境内物种多样性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9.有关“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试验,正确的叙述是() A.转变培育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育液滴于一般载玻片后对酵母菌精确计数D.养分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诞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11.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准时把握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转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毁灭D.在d~e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12.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缘由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
【考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出规律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即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②观察研究对像,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考点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关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等形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C.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达为1年后种群数量: N t=N0λt
D. 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率
3.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0~t1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考点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4.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
5.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人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
6.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7.如图为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 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丁”型曲线有天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8.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
如图乙表示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对应的兔种群在新环境中的K值约为400只
B.图乙中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该岛屿上A种群的K值
C.若图乙表示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则在b点对应的时间进行防治最好
D.图甲中第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9.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
B.可以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酵母菌的数量
C.为方便计数,每次的样液都需要稀释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
10..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11.(2018.全国I . T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 ×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在资源和空间充裕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
假设盖玻片下培养液厚度为0.1m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
(5)试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中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______趋势(填上升或下降),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对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害的原则是___________。
14.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甲所示)。
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图甲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乙),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问的差异属于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
所示(单位:株/m)。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
参考答案
1-5ADBDB 6-10DDACB 11D
12.(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2)需要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增加菌种培养液的稀释倍数(4)1.3×108个(5)酵母菌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 或溶解氧等)的变化关系。
13.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资源和空间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S上升N/2老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降低环境容纳量
14.(1)样方法S0
(2)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
(3)C新环境中缺少其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