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6页word资料
《宏观经济学》word版
《宏观经济学》word版绪论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是希腊⽂“Uakpo”的意译,原意是“⼤”。
⼀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法学家,第⼀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之⼀R·弗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的。
经济学家们给宏观经济学下了多种⼤同⼩异的定义。
例如,R·多恩布什与S·费希尔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为的——⾼潮与衰退,经济中产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产量的增长,通胀与失业率,国际收⽀以及汇率。
为了研究经济的⼀般状况,宏观经济学集中在影响经济状况的经济⾏为与政策上——消费与投资,⼯资与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存量,联邦预算,利率、公债。
简⾔之,宏观经济学研究当今的主要经济争论与问题。
”T ·德恩伯格(T ·Dernbwrg)给宏观经济学下的定义是:“‘宏观’⼀词的意思是⼤,⽽宏观经济学的意思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诸如总产量、总就业与失业,价格的总⽔平与变动率、经济增长率等总体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泛的总量——与单个居民户⽀出决策的决定因素相对的所有消费者⽀出的决定;什么是决定了所有⼚商共同的资本⽀出,⽽不是单个⼚商建⽴⼀个新⼚的决定;与某个⼈为什么失业相对,决定经济中总失业⽔平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衡量整个经济活动;它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所运⽤的这些活动的决定;它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且⼒图提出旨在使预测与⽣产、就业与价格的⽬标值相⼀致的政策反应。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平、均衡、稳定、运⾏、增长与调控的⼀门经济学科。
国民经济是⼀个统⼀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不同的经济学科分别研究其中的⼀个部分、⼀个环节或⼀个⽅⾯,⽽宏观经济学则⾼层建瓴、总揽全局,描绘国民经济的整体图像,并要对达到社会经济最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中间产品:指生产出来后,被国内其他生产者采用为原材
料(即中间投入),继续用于生产的产品。
*最终产品:指生产出来后,不再用于本国的中间投入,而
被直接用来供私人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及出口等最终用途的 产品。
表:面包生产过程的附加值
生产者
中间投入
产品市价
附加价值
2019/9/3
例:
1982年名义GDP 1992年名义GDP
香蕉 上衣
15万单位×1美元 =15万美元
5万单位×40美元 =200万美元
合计 215万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 =30万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 =300万美元
330万美元
1992年实际GDP
20万单位×1美元 =20万美元
6万单位×40美元 =240万美元
生产中的贡献,增值又转化为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单位:美元)
收入
工资和薪金 20,000
利息
15,000
地租
5,000
利润
10,000
产出
生产出成品
200,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总计收入 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2019/9/3
2、产出总是等于支出 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定义: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 出来的供最终用途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最 基本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2019/9/3
规则1: 规则2: 规则3:
规则4: 规则5: 规则6:
2019/9/3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企业收入=折旧金+未分配利润
=企业储蓄(S
)
F
(3)政府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 =政府净税收(TA)
=> GDP C SH SF TA
C S TA
3. 总产出的其他衡量指标
定义: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内居民在一定时期所 获收入的总价值。
注:(i)GDP核算一国边境内要素总收入,而不管收入 归哪国居民。
=>价格粘性的原因: 企业和顾客之间鉴定了长期契约。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基于名义工资粘性假设)
不妨设实际工资初始处于劳动市场出清的位置,其大小为
W0 P0
则
P0 P1
W0 W0 P0 P1
=>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 =>劳动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水平
Q
Qf
Q1
W P
W0 P1
W0 P0
Q(L)
157
2. 隐式GDP价格平减指数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真实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格计算的t期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2: t期隐式GDP价格平减指数:
P
名 义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t期 ) 实 际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t期 )
即
P GDP
Q
计算方法:
...
R i
2.预期 •经验法则一:静态预期
Ye1 Y
=>某些农户的预期
•经验法则二: 适应性预期
定义: 经济行为人根据上期对现期所做的预期被证实的误差程 度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
Ye1 Y e (Y Y e ) (1)Y e Y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旨在通过分析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分配,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国民收入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会导致资源错配。
2.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和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3.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维持价格稳定。
4.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配置效率。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降低政府干预等手段,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现经济增长。
5.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认为市场经济在长期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把握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规律(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包括个量总和与平均量二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P i Q i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当年)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变化原因:实际产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以不变(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变化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排除了不同时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10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一国国民(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地域原则进行统计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适用于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物品、劳务;GDP指标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适用于计划经济,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价值;核心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学科,它关注整个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对宏观经济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价值总和。
生产总值不仅包括消费者支出、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包括净出口。
2.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就业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通常与经济衰退和低增长相关。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4.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使用货币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以达到稳定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等手段,央行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货膨胀。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处于通胀状态;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2. 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实际生产总值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创新和增加投资来实现。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
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波动等问题的学科,通过对经济总量、总体价格水平和总产出等因素的分析,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是评价经济健康与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1. 总量关系原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产出、总需求、总供给等。
总量关系原理认为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是由独立个体的行为决定的,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2. 供需关系原理:供求关系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原理之一。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产品供应量的平衡。
供给方面包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需求方面包括个人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3. 存量与流量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经济的存量和流量。
存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经济量,如货币供应、人口总量等;流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经济量,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等。
存量和流量互相关联,共同决定了经济的运行状态。
4. 回归原理:回归原理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原理认为,当某一经济指标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时,会通过内外部因素的调节而回归到均衡水平。
回归原理揭示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制定经济政策、经营战略和个人理财规划时都需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包括经济预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等。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Part
02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计算方法
有三种方法计算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作用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 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依据。
国民收入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在长期中是稳定的,但在短期中会出现非竞争性和非充分就业的情况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率。
代表人物
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
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GDP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净额计算得 出。
作用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 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
定义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能。
基础设施投资 3 建设和完善交通、通讯、
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交 易成本。
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 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僵化、腐败等问题可能阻碍 经济发展和创新。
收入分配不均
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经济冲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对 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宏观经济学复习:基本概念、原理共11页文档
宏观经济学概念与原理1、国民收入核算本单元习题主要体现下列概念和原理。
1.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1)、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时期作为基础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4.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
5.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区别。
后者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价值,属国民概念。
前者指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一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的价值,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还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
若定义国外支付净额(NFP)为本国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GNP=GDP+NFP。
7.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8.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9.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和两部门的、三部门的和四部门的模型。
在收入的循环流动中,储蓄、税收、进口都属于滑出,而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都是注入。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NI=NNP-企业间接税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 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DPI=PI-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
2020/10/23
三、实际GDP和名义GDP
1、一国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 (1)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 (2)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
1、产出总是等于收入 价值增值是由各种要素共同创造的,要素报酬等于要素
在生产中的贡献,增值又转化为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单位:美元)
收入
工资和薪金 20,000
利息
15,000
地租
5,000
利润
10,000
产出
生产出成品
200,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总计收入 50,000 产出(增值)
2020/10/23
收入
生产要素支付 生产要素市场
宏
私人储蓄 金融市场
观 经
济
税收 家庭
私人储蓄 政府
(
货
企业
币
)
投资
运
政府购买
行
流
消费
物品与劳务市场 企业收益
程
2020/10/23
第二 节
国民收入核算
2020/10/23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GNP、GDP、NNP、NDP、NI、PI、DPI)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指一年内所生产而非所出售 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流量而非存量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DP不包括地下经济
(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
温和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缓慢上涨,对经济影响较小。
恶性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急剧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通常出现在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认为在短期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失 业率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及如何解决。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以 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探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原 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增 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 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减少贫困 、消除不平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 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发展。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转换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 代而引起的长期失业。
间接法:利用各种价格指 数,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 成现价或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
工资收入
指居民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 贴等。
利润收入
指企业通过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企业所得税后的净 利润、企业留存收益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一编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稳定持续增长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思维实验第三节 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恒等式GDP ——市场价格、最终产品。
一般物价水平——GDP 缩减指数、CPI 、PPI 。
失业率——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一般利率。
汇率。
第四节 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GDP 与失业率的关系——奥肯定律失业率与一般价格水平——菲利普斯曲线GDP 与一般价格水平——根据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GDP 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但超过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相反。
利率和汇率——利息平价说。
第二章 国民收入账户和国民收入恒等式第一节 GDP 的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会计恒等式 GDP=NI 非意愿的存货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第二节 GDP 的分解NDP=GDP-折旧NDP-间接税=NI GDP-折旧-间接税=NIDI=NI-直接税+转移支付 DI = GDP-NT第三节 国民收入循环理论恒等式 总需求=总供给在封闭的两部门 S=I在封闭的三部门 S+NT=I+G在开放下 S-I=Gd+NX第四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初步接触第三章 消费和投资第一节 消费和储蓄预算约束 收入=消费+储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说——消费倾向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说——棘轮效应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说——P t t C a bY cY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说——1t t C aW cAY -=+第二节 投资预期收益贴现值 R/r>1 =1 <1第四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第一节 商业周期特性 定义商业周期理论预测商业周期第二节 总需求基础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货币供给效应第五章 乘数模型第一节 基本的乘数模型假设——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一、AD 决定模型二、乘数第二节 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一、政府购买 Mult=1/(1-b)二、政府税收(一个绝对值) Mult(tax)=b/(1-b)三、考虑税收用于政府支出 ()1M u l t t a x G =∆= 四、考虑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1))0M u l t t a x G b t a x S I =∆-=∆=∆= 只有实行赤字性的财政政策才能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表现、结构、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单个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被视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以物价指数的上涨速度来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通胀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
1.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求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因此减少失业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1.4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征2.1 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情况,而不是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它研究的是总产出、总就业、总投资、总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
2.2 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众多,涉及到众多个体和因素的相互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
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预测都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3 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来调控经济活动。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4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对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从物价的涨跌到就业机会的多寡,从国家的财政政策到国际贸易的波动,这些看似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在起作用。
而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这些总体经济现象和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状况,它试图解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一系列重大经济问题,并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其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简单来说,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比如说,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了 100 万辆汽车、建造了 50 万栋房屋,以及提供了各种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就是当年的 GDP。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 GDP 数值,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经济是在增长还是衰退。
与 GDP 密切相关的是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是指 GDP 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百分比。
如果一个国家去年的 GDP 是 100 亿元,今年增长到了 110 亿元,那么经济增长率就是 10%。
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强的国家实力。
但经济增长并不是越快越好,如果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想象一下,过去 10 元能买一袋大米,现在需要 15 元才能买到同样的一袋大米,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一个简单例子。
适度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就会给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决策、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等。
与通货膨胀相对的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
虽然物价下降听起来好像是好事,但实际上,通货紧缩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因为人们会预期物价继续下降而推迟消费,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下降,进而减少投资和生产,导致失业增加。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整体经济活动,包括国家的产出、就业、物价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个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水平。
GDP的计算可以采用支出法、收入法或产出法。
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的开支来计算GDP。
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生产活动而获得的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收入来计算GDP。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的产出总值来计算GDP。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正常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正常通货膨胀是指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恶性通货膨胀是指高速度和高水平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生产成本的上升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货币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导致通货膨胀。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整体经济就业状况的指标,表示劳动力中失业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会受到经济周期和各种政策的影响。
失业率的下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而失业率的上升则会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失业率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个体在找工作或转换工作中的时间差造成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因季节性的需求变化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关系。
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政府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后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的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的时候,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在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在上升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区域:LM当水平状区域为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膨,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即怎样把各种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资源闲置在宏观经济学中意味着工人失业、机器停产,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萧条。
因此“资源利用”是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2.两部门经济:是指仅有工商与居民户的经济体系,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图3.有效需求:是尅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系,指与供给相均衡的市场系需求,按凯恩斯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等三个基本心理定理,市场有效需求会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并进而导致非自愿失业,对此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干预来解决。
4.边际消费倾向:时至最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条定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递减。
5.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按凯恩斯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按这一贴现率,资本资方在其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观值等于该资本资方的供给价格,换句话讲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定的资本预期在未来寿命期间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效率。
6.灵活偏好:是指人们由于偏好货币使用后的灵活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
它促使人们将货币保持在手中而不用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7.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加入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f(y),为简化,又进一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即C=f(y)=C0+Cy,其中,C0 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cY为引致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为一定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8.总需求:指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出口国外需求。
9.货币幻觉:即只看货币工资的名义价值,而不注意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变动。
这时如果物价水平上涨,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厂商会认为有利可图,趁机扩大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10.适应性预期:即会根据以往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做出预期。
这时“货币幻觉”消失,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维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准。
11.理性预期:认为人都是有理性的,能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对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2.价格刚性: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能达到均衡。
是因为价格并不总是灵活的,完全伸缩性的,而是存在将价格黏性,即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随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辅之以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地调控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4.宏观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付手段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的宏观财政政策目标。
一般讲,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15.赤字财政:为了刺激有效需求,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有不能增加税收,这样就出现了赤字财政。
16.宏观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主要是稳定货币,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17.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资产市场上公开销售或购进政府发行的国债。
当中央银行售出债券时,就会相应的收回货币,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当中央银行购进债券时,则会相应的发出货币,是市场上的国币供给量增加。
18.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对市场货币量进行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收取的利息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减少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增加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增加。
19.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出于逐利的目的,通常会有强烈的动机扩大贷款规模,结果很可能导致准备金减少,并引发挤兑风潮,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准备金不能有商业银行自行制定,而要有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因此叫法定准备金。
20.货币乘数:是指市场货币量的增量与基础货币量的增量的比值,数值上等于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21.经济滞涨:即一方面物价上涨,同时另一方面又经济停滞,兼有繁荣与萧条的特征。
22.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在书中指出,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经济周期的一个阶段。
他认为一个经济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繁荣,危机,清算。
平均持续时间为9—10年。
23.基钦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指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两种。
一个主要周期相当于一个朱格拉周期,由2-3个次要周期组成每个次要周期平均长度为40个月,即3-4年时间。
平均长度为40个月的周期。
2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资本主义存在一种长度为50-60年的长期经济周期,又称长波。
25.熊彼得周期:1939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将经济周期化为长,短,中三个周期,这种由熊彼得以创新为标志划分的经济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6.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间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27.自愿失业:指不愿在现行货币工资率下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28.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在现行货币率下工作但找不到职业。
29.摩擦失业:指在职业之间流动而暂时没有工作,即民间所说的“跳槽”,当一个人已经离开原有的职位,而尚未到达新的职位时,就处于摩擦失业状态。
30.周期性失业:指在整个经济周期性下降阶段发生的失业。
31.自然失业率:只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最低失业率,他代表最高的可以被维持著的就业水平并且相当于异国的潜在产出,也就是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32.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较大幅度的上涨,他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衡量,其计算公式:GPI=33.温和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下,效率的损失是有限的,人们的预期心理也是比较稳定的。
34.奔腾是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高于10%甚至达到100%、200%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由于货币贬值太快,人们对未来预期心里感到不安,会大批涌向市场抢购商品,避免持有任何多于最低限度的货币。
35.恶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0%,100万或1万亿以上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都会陷入瘫痪,并伴随有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
36.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只由于货币发行的过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导致物价上涨。
37.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罪魁祸首是工资,由于工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了,价格自然跟着上涨,其次是石油等原材料上涨,因此石油涨价,导致物价上涨,第三是利润推动,一些垄断公司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由此引发通货膨胀。
38.菜单成本:即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厂商由于不断的调整价格而支付的成本,以厂商调整价格时,需要打印新的价格表而得名。
39.皮鞋成本:即当通货膨胀时,人们为竭力避免持有货币而付出的成本,以通货膨胀期间,人们为避免持有货币,会更频繁的促进银行存款或取款,加快了皮鞋的磨损而得名。
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要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学派有: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市场非均衡学派、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其中凯恩斯主义占主导。
其主要观点:1.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认为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经济的结果;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一些新现象核心问题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取代IS-LM模型,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5.各流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进行新的综合。
2.什么是新凯恩斯主义?(1)由于新古典综合派不能令人满意的解释20C60年代以来发生的严重通过膨胀,特别是20C七十年代中期发生的滞涨危机中束手无策进入20C80年代受到许多非凯恩斯主义流派的指责,被指为经济滞胀的罪魁祸首,其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由此催生了后来的新凯恩斯主义。
(2)其主要观点:1.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认为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经济的结果;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一些新现象核心问题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取代IS-LM模型,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5.各流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进行新的综合。
各流派之间的界限模糊起来。
3.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定理如何导致非自愿失业?(1)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在现行货币工资率下工作,但却找不到职业。
这个体系是凯恩斯提出的,以此为改变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2)按凯恩斯观点,第一条定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第二条定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振。
第三条定理灵活偏好,及抑制消费有抑制投资,这样就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并不把增加的全部收入用于增加消费,而是指用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被储蓄起来,厂商就会将生产线指在一定范围内,这是经济便处于未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导致非自愿失业现象。
4.什么是有效需求原理?(1)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均衡的就业量取决于市场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当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理论存在的基本前提,凯恩斯指出:按现行货币工资,即使物价上涨,通常也总可以雇佣到更多的工人。
即一些人工人愿意在现行货币工资率下工作,却找不到工作。
因此,凯恩斯进一步分析了其原因,支出均衡的就业粮食却绝育市场的有效需求,即在急速资源占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军恨得就以粮食却绝育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当二者相反时,及决定与均衡的就业量N*,党总供给函数AS与总需求函数AD襄樊市的总需求AD,极为有效需求。
(3)有效需求原理是在假定技术水平不变,价格水平也不便的条件下提出的,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动态问题。
从长期来看,经济是不均衡的,因此它的存在有其相对的局限性。
5.凯恩斯的基本政策主张什么(1)凯恩斯理论(2)凯恩斯基本政策主张:政府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政府要比私人资本更高明一点6.两部门经济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1)两部门经济是仅有居民和厂商组成的经济体系。
AD=C+I,AS=C+S。
带入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公式AD=AS中可得C=I=C=S。
当国民收入均衡时,总会有消费需求与消费品供给相等,因此,两边消去“C”得I=S。
即为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2)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不考虑政府因素,国民收入就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因此Y=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