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发展史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1b9c7fc763231126fdb116e.png)
中国物流业30年发展历程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也是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就有了三次飞跃:第一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二次是加入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位确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字,到2007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超过5万2千家。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的教育部中国物流人才的预测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676万。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60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630万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后,全面展开物流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应该讲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开展物流基础工作,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加入WTO。
加入WTO给中国传统物流业以巨大的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
给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国际快递业应该如何进行;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用、新加坡海王等等企业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来运作港口物流,如何来运作进出口物流,如何来运作供应链设计;美国普洛斯等外资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地产;国际采购联盟,美国、日本、欧洲的物流协会,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的行业组织,如何去运作物流知识的普与,如何去运作物流的标准等等。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a626a6f998fcc22bcd10dc0.png)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古代国际物流发展过程:
1,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当时贸易物品涌动强大的文化流。
2,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当时规模非常大的海航运输。
关于中国古代物流装备的记载:
《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
“木牛流马”的出现很好的体现了现代物流装备设计中的“节省人力”的原则。
中国古代和近代快递业的发展:
1,1905年,清朝邮局推出快信制度,并且设计以「飞龙」为造型的绿色邮票。
2,初期快信制度只有天津、上海、北京三地实施,后来推广到长江流域及南方大邮局。
3,快递在中国应用于民间的典型记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5,与国外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中国物流的突出问题:
1,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
2,社会化需求、专业化供给能力不足3,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中国物流业如何做大做强
• 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 物流企业应自立自强
• 注重网络信息化建设
• 国内物流企业要联合
• 尽快与国际同行接轨。
物流发展史
![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b7256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6.png)
CHAPTER 10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
它通过为供应链中的核心
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 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B
供应链金融是物流行业的
A
一个重要领域
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应收
账款融资、库存融资、订
C
单融资等业务,为中小企
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同时,供应链金融还可以
D
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
控性,降低风险
CHAPTER 11
结论
结论
1
物流行业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未来还将 继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物流等新兴领域将成 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3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行业还将 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全球经济和贸易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谢谢聆听
CHAPTER 7
结论
结论
1
回望历史,我们为物流行业的辉煌成 就感到骄傲
从古代的物物交换到现代的全球供应 链,物流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
展
2
3
我们期待着未来物流行业的持续创新 和发展,为全球经济和贸易提供更加
有力的支撑
CHAPTER 8
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物 流成为了物流行业的新趋势
化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如GPS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更
加高效、准确
CHAPTER 6
未来物流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 保需求的提高,物流行业将
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dc18a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1.png)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一、古代物流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存在物流活动。
我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都属于古人的物流活动。
1、产生背景:统治者文化交流、政治交流的需要。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把中华文化介绍到海外,把国外丰富的知识带回了中国。
除了肩负的政治使命来看,实际上也是规模比较大的国际物流过程。
2、发展情况:以大规模的货物和不易腐烂变质的货物为主,对于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出于统治者的考虑,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
二、近代物流
1、产生背景:中国近代物流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与政府束缚下产生的。
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代物流也随之发展。
但是统治者思想陈腐、保守,阻碍了近代物流业的发展。
2、发展情况:中国近代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的迅速增加是物流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大大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三、现代物流
1、产生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快速,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未端行
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
2、发展情况:现代物流业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发展成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9c98263a6c30c2258019e3d.png)
WOIRD格式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
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
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 (physical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称呼物流,替代原来的PD。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根据军事上的需要,首先在军火供应领域采用LogisticsManagement(后勤管理)概念,并对战时的军火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Logistics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946年,为了将物流培训活动纳入正轨,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ST”L)。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物流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了各个国家民族性情和经济模式的差异。
比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专业资料整理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
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2d46a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4.png)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时期:这一阶段以人力运输为主,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港和内陆河流上,主要从事货物的装卸、储存和运输。
2. 工业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物流技术逐渐提高。
例如,铁路、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以及仓库管理、装卸设备等技术的应用。
3. 现代物流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业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专业的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UPS等开始出现。
4. 智能化物流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物流业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物流系统逐渐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各个地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例如,欧洲是国际物流的发源地,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也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物流中转站,如新加坡和泰国等。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其国际物流业也在快速发展。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66b2c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7.png)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1.传统计划储运阶段(建国后—80年代以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即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之前,实际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但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物流活动都属于传统的物质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局限于有计划的物质调存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属于计划物流阶段,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
2.物流概念引入阶段(80年代—9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部分学者的重视,但按照现代物流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物流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3.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初—现在)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但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物流发展史概况
![物流发展史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62d71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a.png)
物流发展史概况物流是指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为了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货物流通的活动。
物流发展史概况可以追溯至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但本文将主要关注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以时间为顺序,概述物流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阶段一:人工物流时代在农耕社会开始出现之前,人们的物流是以人工搬运为主,这时主要的物流工具为人力和家畜。
农耕社会的出现,使物流的规模和复杂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开始使用劳动工具如手推车、牛车等,以提高物流效率。
阶段二: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物流的面貌。
180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交通运输的速度和能力大幅提升,铁路、航运和邮政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时期物流管理的基础也逐渐形成,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减少库存等问题。
同时,物流也开始出现专业化和分工。
阶段三:信息技术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物流管理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物流信息化成为可能,物流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掌握货物的位置、数量和状态等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的可视性和管理效率。
此外,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物流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阶段四:全球化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物流网络的建设与完善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
此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也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企业开始强调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性和效率。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对物流产生了巨大影响,快递物流成为人们重要的购物选择。
阶段五:智能物流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正逐渐进入智能时代。
智能物流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优化路线,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配送速度和准确性。
物流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物流发展史经历了从人工物流到机械物流再到信息物流的演进,现在正向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近代物流的发展史
![中国近代物流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d37f5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a.png)
中国近代物流的发展史
中国近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化的时期,物流业也逐渐被引进。
在清朝末年,国内经济逐渐开放,大量的外资进入,同时邮政、运输、仓储等物流
业开始得到发展。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工商业的兴起,物流业发展迅速。
当时的物流以人力为主,大量人力搬运和运输物品,是极为低效的。
而黄埔、
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类似仓储中心的装卸工场,成为物流中转站,逐
渐改善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随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国内的战乱和政治动荡也影响了物流业的运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物流业得到了恢复和改良。
邮政、水运等行业,大幅度扩张,铁路的改造和修建也大大缩短了物
品的运输时间和距离。
1980年代,中国新的一轮改革开放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多项政策的推动下,现代化的仓储和物流设施逐渐建立,同时也
逐渐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中
国物流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巨大,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物流逐渐向着
全新的方向发展。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ecb33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1.png)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话说物流这玩意儿,它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咱们老祖宗智慧加上时代进步的结晶。
想当年,古人们要搬个石头、运个粮食,那都得靠肩扛手提,累死累活的。
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伙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这物流啊,就慢慢从简单的搬运活儿,变成了个大学问。
一开始,物流就像是村里的大嗓门儿,谁家有个啥要送的,喊一嗓子,邻里乡亲就帮忙给捎带了。
那时候,没有啥高科技,全靠人情味儿和一双勤劳的手。
但慢慢的,这物流啊,就像是个小孩子,越长越大,越跑越快。
到了近代,火车轰隆隆地开进了咱们的生活,轮船也呜呜地驶向了远方。
物流啊,就像是被插上了翅膀,一下子飞得老高老远了。
以前要走上几个月的路,现在几天几夜就能到。
那时候的人们,看着这些铁疙瘩在路上跑,在水上漂,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大年夜看到了烟花一样绚烂。
再往后,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了,经济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往上涨。
物流啊,也搭上了这趟快车,嗖嗖地往前冲。
你看现在,满大街的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穿着统一的制服,就像是城市里的风景线。
他们手里拿的不只是包裹,更是咱们生活的便利和快捷。
而且啊,这物流现在可是越来越智能了。
什么无人机送货、无人驾驶的货车,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可你瞅瞅,这不就是咱们身边的事儿吗?这些高科技玩意儿,让物流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环保,也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不过啊,话说回来,这物流虽然变得越来越高级了,但那份人情味儿却一直没变。
每次收到快递的时候,咱们还是会想起那个风里雨里给咱们送包裹的小哥;每次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咱们还是会期待那份来自远方的惊喜。
物流啊,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根线,把五湖四海的人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所以说啊,这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啊,就是一部咱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缩影。
它见证了咱们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它也见证了咱们从肩扛手提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转变。
物流啊,就像是一个老朋友一样陪伴着咱们走过了这些年;而咱们呢?也一定会继续支持它、爱护它、让它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5213ab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a.png)
中国物流发展史中国物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物流活动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时期,当时的物流主要是以人力和畜力进行的。
货物由人们肩挑背扛、马驮车载,运输效率较低。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的规模和效率也逐渐提高。
在封建社会时期,物流逐渐由个体运输向专业物流组织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物流业开始有了相对规模的发展。
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物流工具是运河。
在大运河的带动下,大量商品、食品和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得以运输,物流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近代,物流业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是铁路和汽车的发展。
铁路的出现使得远距离货物运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也加快了物流的速度。
汽车的出现使得末端配送更加灵活。
同时,海运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也为中国物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物流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使得物流环节更加高效和透明。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在物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仓储和配送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物流成本较高、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物流业的结构优化和发展。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以出台,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同时,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也得到了实施。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史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8f27e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d.png)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史一、古代物流技术在古代,物流技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物流技术相对简单,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创新。
1.交通运输技术:古代的交通运输技术以陆路运输为主,如马车、驴车等。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水路运输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2.仓储技术:古代的仓储技术主要表现为仓库的建设和保管方法。
仓库多为地下或半地下,以保持湿度和温度,防止物品受潮和霉变。
同时,还发明了一些简单的仓储设备,如木制货架、竹编箩筐等。
3.物流配送技术:古代的物流配送技术主要表现为以人力搬运为主的分拣、装卸、配送等方面。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物流配送范围有限,但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
二、近代物流技术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流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物流技术主要体现在物资储备、运输、装卸搬运等方面。
1.物资储备技术:近代中国开始引入西方先进的物资储备技术,如钢筋混凝土仓库的建设、货架的设计等。
此外,还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如物料库存管理、库存分析等。
2.运输技术:近代中国的运输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得到了大力发展。
同时,还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运输设备,如蒸汽机车、汽车、轮船等。
3.装卸搬运技术:近代中国的装卸搬运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装卸搬运设备,如叉车、吊车等。
三、现代物流技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现代物流技术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1.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这些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情况,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自动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中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化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等。
这些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幅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人工操作失误。
中国物流发展史详解
![中国物流发展史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f608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f.png)
物流技术落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不足,缺乏高 效、智能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业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 展,推动物流业增 长
物流业与制造业、 农业等产业的融合 发展
物流业在国际贸易 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断提升
物流业技术创新和 绿色发展成为未来 趋势
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推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化升级 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物流效率 绿色物流发展:降低物流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流业与新零售融合:提升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跨境物流合作:加强国际物流合作,实现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公路运输: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中国开始建设公路,逐渐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
航空运输: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开始起步,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逐 渐发展成为商业航空运输。
港口建设: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资源,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港 口建设也不断完善。
物流技术的初步应用
1980年代初,中 国开始引进国外物 流技术和管理经验
物流技术初步应用 于物资调配和运效 率和管理水平
物流技术初步应用 为中国物流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 程
物流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背景:计 划经济体制下 物流行业的弊
端和不足
改革措施:引 入市场竞争机 制,推动物流 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流的发展历史
![物流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eedcb86b7360b4c2e3f64b4.png)
物流的发展历史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
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的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
二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上升,但货物的流通效率比较低,于是,在1956年,组团去美国学先进。
从美国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那里,印证了美国30年来国民经济之所以顺利发展的原因就是,既重视生产效率又重视流通效率。
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寻求加快经济发展路径成为那一代人的努力目标。
国家也派出去了很多考察团学先进,一批为我国物流概念引进、“拓荒”的可敬学者,如吴清一、吴润涛、王之泰、丁俊发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开启了认识、认知现代物流的窗口。
B2B模式下的传统物流物流其实是伴随着商流的发展逐渐进行演化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的头两三年,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对企业之前,也就是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消费者买东西基本上是要到实体店(超市或者批发市场)。
因为那时的物流跟消费者本身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对物流还没概念。
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大范围的物流活动了。
我们以一瓶洗发水为例,沿着整个供应链给大家简单地解读下其中的物流活动:原料及包材。
一瓶洗发水,其包装材料包括:瓶坯、泵头(瓶子最上面摁压的那个部分),洗发水原材料、水、香波等,这些原材料从材料供应商的工厂运送至洗发水的生产工厂,就属于物流活动中的运输环节。
物流发展史
![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ed9591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4.png)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1.中国古代物流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物流业的雏形—古代国家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主要起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礼记-中庸中记载“书同文,车同轨”道路制定统一的标准,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物资在各地的周转和运输;中国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发展道路从丝绸之路开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2. 中国近代物流发展史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政府束缚下产生并艰难发展的;物流的发展是随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二十世纪前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受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军阀轮番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体制依然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本国经济畸形发展;国家贫困,民生凋敝,国民经济相较西方十分落后,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导致了我国此间的物流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一条吴淞铁路,架设电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化、实施现代物流是应对这种危机的有效办法;90年代末,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和东南亚存在密切的经济交往关系,我们对这次危机有了切身的感受;尤其是以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抗御危机能力,使过去将近20年的现代物流的理论准备迅速被经济界和管理层所接受;那个时期世界银行公布的一组对比性数据,使经济界震惊于我国物流的潜力;这些外在的因素迅速触发了我国经济领域潜在的现代物流需求,现代物流在我国迅速启动;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始实质性的物流运作,重要标志是:学术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推介现代物流;一些率先进行现代物流运作的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对经济界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有影响的与物流相关的传统大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明确要向现代物流转型;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一批与现代物流运作有关的外国企业,已经对谷内企业有了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物流规划,而且破天荒地明确现代物流是深圳市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我国现代物流进入发展期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的、普遍的现代物流的建设,在全国迅速普及;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进展:物流政策环境的建设2001年国家经贸等六部委出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是我国物流政策环境建设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经济界和物流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在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必需的;2.物流规划工作物流规划工作是这个时期极具特点的现代物流建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50多个省、直辖市、中心城市开始或者已经制定了物流规划,数不清的产业和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切实地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如此集中在同一时间、如此广泛、如此大规模的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划,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是很少有的事情,也是国际上的一项创举;在这些规划中,仅物流基础和园区就规划了200多个;3.物流平台建设作为现代物流基础的物流平台建设,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并且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物流平台不仅是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多年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已经发挥了基础的作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开始之后,物流平台建设不仅加速在“做大”而且注重完善平台的结构;进展最为理想的是物流信息平台;受惠于国家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支付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需求:远程、即时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货物静止和动态的识别;精确和便捷的定位;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操作管理等;铁路、公路线路的网络,在我国的东部和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平台的建设迅速向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推进,覆盖全国有效的物流平台远景已十分明朗;例如,就高速公路网络平台而言,今后30年将形成总量为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横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并且能够实现和台北的高速公路对接;2010年,西部地区公路网总里程将超过9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2020年,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会覆盖西部地区;2020年,新建的西部铁路业将达到1.6万公里;4.全社会都感知和开始重视物流最近几年,物流已明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几大“热点”之一,几年前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物流行业,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行业,物流业成为媒体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向物流这个热点的明显倾斜:新建和翻牌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许多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登陆我国;10年前国内名牌大学还不愿涉及物流,仅有少数几个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现在已经达到两百多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进入物流人才培养领域,标志着物流人才和物流学术的心发展局面;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运作系统化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门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有效运行,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2、物流服务网络化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地区性物流网络、全国性物流网络、全球性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资源;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3、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现代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收集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GPS、GIS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4、物流活动全球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商品的流通,商品的流通必然产生物流;面对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这决定我们重视物流的重要性;现代物流行业已经实现无国界时代了;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式的形成随之而来就是国际物流的产生;假如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也是难以实现;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物流国际化战略的研发,中国更应顺应趋势,开拓完善物流市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对于已形成规模的物流企业,不仅要加大开发力度,而且要帮助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除技术上的先进性外,更重要的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对已有规划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应该提前介入,帮助制定企业物流运作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步骤,帮助建立融资方案和信用结构,把融智和融资结合起来,尽早培育,跟踪开发;3背景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十分丰富,近年来网络购物的流行和快速发展,都已表明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虽然在一定时间内物流行业取得了一些的发展,但就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目前的核心竞争力而言,与我国的市场需求还不相称;我国有很多仓储、运输、储运等传统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飞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精细化的今天,怎样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使之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落后,员工素质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例如,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能力不足、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路径和对策,包括确立现代物流理念、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定位问题、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整合战略等对策;。
物流行业发展史
![物流行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59c2d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b.png)
物流行业发展史一、起源阶段物流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人力、畜力和船只来进行物资的运输。
例如,古代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一个重要的运输通道,将南方的丰产区与北方的商业中心相连,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二、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蒸汽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铁路、轮船和汽车逐渐成为主要的物流运输工具。
同时,工业生产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导致了物流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现代物流管理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逐渐崭露头角。
泰勒科学管理学的理念被引入物流管理中,通过对物流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优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运作质量。
同时,货物标准化和包装技术的进步也为物流行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物流信息的传递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订单的在线跟踪和管理,提高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度。
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
五、绿色物流的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物流成为了物流行业的新趋势。
绿色物流强调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物流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
例如,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推广电动车辆和使用环保包装材料等措施都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实践。
绿色物流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六、物流科技的创新当前,物流科技的创新正在推动物流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得物流操作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快递、配送和仓储等环节的自动化,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为物流行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99c23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1.png)
物流的发展史物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业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实践主要源于20世纪。
以下是物流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1.20世纪初:现代物流的起源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物流活动开始受到关注。
这个时期的物流主要是指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和仓储。
物流的概念和实践开始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兴起。
2.20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引入20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引入改变了物流的发展方向。
营销专家开始将物流视为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流不再仅仅是货物的运输和仓储,而是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过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
3.20世纪6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化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将物流活动扩展到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活动,包括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集装箱、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EDI)等。
4.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三方物流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三方物流开始兴起。
随着企业分工的细化,一些企业开始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市场。
这个时期的物流活动更加注重效率和成本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5.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活动越来越注重跨国界、跨地区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全球供应链网络逐渐形成,物流服务开始向全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6.未来展望:绿色物流和数字供应链未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物流和数字供应链将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68056ca5ef7ba0d4a733b3d.png)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
“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
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
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
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
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
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
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
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理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aa214a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4.png)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一、中国物流历史概述中国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商周时期,商人就开始使用马车和船只进行商品运输。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业逐渐发展壮大。
在古代,中国的物流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例如人力搬运和马车运输。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近代物流业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中国工业的兴起,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
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建设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大量的商品需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物流业成为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
此时期,物流业主要以货运公司、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为主体,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三、物流业的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物流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了物流业的改革力度。
这一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化改革:中国物流市场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物流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
同时,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信息化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业开始推行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物流企业的重要任务,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
3. 多元化服务:物流企业开始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还包括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
这些服务的提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
4. 环保可持续发展:物流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行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减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四、现代物流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物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反映。
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 (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
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 Logistics 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
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1)美国物流发展——追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
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应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
拓了企业生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
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
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
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
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
美国的物流包装,也十分强调适用性,尤其对作战物资的包装,着重从强化包装质量入手,改进包装方法,方便物资的储存与运输。
纵观美国物流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①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1949 年):在这一时期物流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被看做流通的附属机能,关于“实物分配”这一概念也是在研究流通问题时提出。
如1915年,阿奇.萧(Arch W.Shaw)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 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克拉克(Fred E.Clark)在研究市场营销问题时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泛指一切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实物配送活动。
美国当时还着重于实体配送(销售物流)的研究,而对供应物流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制造业内部的实体配送管理被认为是一个分离的组织功能或领域;第二,实体配送只是作为运输部门的附加职能;第三,最初建立实体配送部门的目标也仅仅是降低实体配送成本。
②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物流实践推广阶段(1950—1978 年):这一期间有很多有关物流的论文、著作、杂志开始出现,有关物流管理研讨的会议也开始频繁召开,这些都推动了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广。
如在1954年美国第2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发表了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时指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应该提高认识,研究市场营销中的物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发展物流。
1956年,霍华德.T.莱维斯、吉姆斯.W .克里顿和杰克.D.斯蒂勒三人撰写的《航空货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一书中首次引入总成本的分析概念,提出应当从物流费用总体的角度评价运输手段的优劣,深化了物流活动分析的内容。
1962年美国著名专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1963年,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组织——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协会的目的是通过年会、地区会议、学术会议和出版物,
为跨行业的企业提供交流、培训渠道。
③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现代化阶段(1979—1985年):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法规,如《航空规制缓和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理论上随着MRP、MRPⅡ、DRP、DRPⅡ以及JIT 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看待物流,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
特别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
④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深化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这一时期,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生产、营销紧密相连,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
实践上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不断加快,如EDI和专家系统的运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奠定了物流纵深发展的技术基础;POS系统、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使用,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
《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的出台,为美国物流的现代化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在1997 -2002这5年里,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的挑战,跨越国界的安全威胁和通信与信息革命等环境要素的变化,通过规划的实施,美国已重建一个全世界最安全、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运输系统,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
(2)日本物流发展
日本物流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规模、效率及整体现代化程度令人赞叹,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日本物流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物流概念的引进阶段(1956—1964年):1956年10月至11月,为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出一个由12名专家组成的“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引
入“PD”这一概念,即Physical Distribution,1963年,被称为物流之父的著名学者平原直先生将其译为“物的流通”简称“物流”,并被产业界普遍接受。
同时日本学者又创造性地提出物流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是一种综合活动。
②物流实践阶段(1965—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重视工业发展,对物流提出了较高要求。
同时引入“物流”概念,大力加强物流设施建设,修建铁路新干线、高速公路和集装箱码头,实现汽车大型化,火车高速化,仓库自动化,物流系统化,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内部也广泛采用如铲车、自动仓库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仓储设备,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同时物流联网系统、配送系统等物流软件的开发、推广使用,又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4—198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企业的传统盈利方式面临挑战,人们开始关注物流对企业盈利的贡献,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上。
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日本积极推进物流合理化,旨在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快速化,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成本。
日本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得到蓬勃发展,一些新的物流服务项目,如市内送货、路线配送、集中配送等物流业务被物流公司开发出来。
④物流纵深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多品种、少批量成为日本生产经营的主流,减少库存成本的观念越来越强,物流也相应地从集货物流向多频率、少量化、进货短的方向发展,外贸的快速增长也使物流面向国际化。
这一时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JIT物流,使物流服务呈现多样化,但也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上升。
因此,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
1997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日本物流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指出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是:信息化的
推进;物流技术的开发;物流人才的培育;新物流服务的开展;国际化的对应;包装机械化、在库管理数码化的推进;整体系统化的加强;社会资本的充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共同化、协作化的推进。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