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30T10:52:45.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伊文杰[导读] 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伊文杰(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性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关键词】血栓性浅静脉炎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继发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严重时可并发脓毒性静脉炎,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一、病因

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化学性、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

1.损伤反复的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导管作持续性输液,直接导致静脉壁创伤,形成血栓性炎症;静脉注射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时,血管内膜因药物的理化性刺激而受损伤及其周围组织可有渗出液,往往累及整条输液的静脉。 2.感染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血的淤滞,踝部局部营养障碍,慢性感染,都可使静脉遭受缺氧及炎症作用而发生血栓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淤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可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手术后、注射治疗后、损伤或放疗时,以及静脉曲张的隐匿性感染,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另一种特殊类型是脓毒性静脉炎,多发生在长期应用静脉内置管输液后,以静脉内化脓为其特点,常与脓毒败血症有关,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征为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最常见在下肢。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有压痛,全身反应不明显。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反应。其特征为局部体检发现触痛、条索状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

三、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能发现浅静脉中的血凝块,并了解是否蔓延到深静脉。

2.顺行性静脉造影术能使静脉直接显像,直观地了解血栓的部位、形态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X线片上可显示为:静脉内恒定的充盈缺损;造影剂在正常充盈的静脉内截然中断,在血栓近侧再显影;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

四、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发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物。结合有输血、输液、外伤,牵拉伤病史,即可确诊。 2.辅助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病人。

2.手术治疗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行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待炎症消退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六、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病人有无外伤、感染史、长期输液史;有无出血性疾病。

2.身体状况

(1)局部:下肢发生胀痛的时间、部位;下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小腿皮肤温度和色泽有无改变。

(2)全身:非手术治疗期问有无出血倾向及治疗效果。

(3)辅助检查: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形态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慢性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有无引起病人的焦虑与恐惧;病人及家属对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

2.患肢血液循环包括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有无异常。

3.康复情况局部切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能否早期离床活动及正常行走。

七、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流不畅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本病发生的知识。

3.潜在并发症小腿慢性溃疡。

八、护理目标

1.病人下肢胀痛程度减轻。

2.病人能正确描述本病的预防知识。

3.病人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

九、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体位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弹性绷带。 3.静脉治疗护理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性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4.皮肤护理患处给予热敷或理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蛋白酶类药等。

(二)术后护理

1.执行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去枕平卧4~6小时,患肢抬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促进静脉回流。 3.病情观察观察伤口情况,绷带加压包扎,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局部伤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及时处理。有小腿慢性溃疡者,继续换药,并使用弹性绷带护腿。弹性绷带自下而上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适宜。弹性绷带一般需维持两周方可拆除。 4.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进普食。

5.功能锻炼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十、护理评价

1.病人疼痛有无减轻。

2.病人能否正确描述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

3.病人的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十一、健康教育

1.行为指导指导病人继续使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护腿3个月,休息时抬高患肢,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坚持踝关节伸屈活动。避免久站、久坐、长期负重,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带和紧身衣物。

2.饮食指导进食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3.复查指导出院后3~6个月到医院复查,患肢有溃疡者遵医嘱继续换药,不适随诊。参考文献

[1]秦桂珍,傅广花;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