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内河航道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内河航道管理的现状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0b9fe37a5e9856a56126092.png)
内河航道管理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我国的河运历史悠久,江河、湖泊等资源丰富,而且从古代起我们就重视河流的治理和运河的开通。
在近代史上,我们对内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也是空前绝后的。
自1992年召开了全国内河航道管理和养护工作以后,我国更是加强了对内河资源的治理和养护,努力实现内河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内河航道,开发,管理,养护一、我国内河管理现状我国内河总里程13多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内河港口一千多个,2010年内河运货量达到17亿吨,为我国经济创造了可观的价值,然而我国内河航运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内河航运运输量大,运输成本相对低廉,污染小,经营成本低,较安全等等有利因素是我国内河航运快速发展的关键。
技术陈旧,东部船舶运输密度大,各地内河航运建设不平衡,通航条件差等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不足,充分认识航运的优劣才能更好的对内河航运实施开发和管理。
对内河的开发建设自建国以来我国对内河航运的开发建设都不够重视,解放初期,技术水平发展有限,致使内河的开发、治理相对于欧美国家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内河开发、利用得到很大改善,其经济价值也日益明显,特别是我国东部的内河河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发展至今,内河河运的重大作用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每年近20亿吨的运输量为地方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我国内河的开发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
第一,我国的内河缺少专门的大规模建设。
首先我国内河航运的东、西部差距较大,导致内河的开发建设投资差异大。
东部经济起步早,较西部发达。
而且我国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主要内河水域集中在东部。
东部的内河航运繁荣,航运密度大,航道建设需求度高,东部的内河开发投入就较大,由经济催发的航道建设开发较大。
其次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制约了我国内河航道建设的规模。
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导致城市用地的紧缺,住宅、经济区开发等用地压缩了内河河道的拓宽,特别是流经城区的河道其开发和建设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二,我国内河航运存在明显的差异。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fb77a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5.png)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摘要: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源远流长,为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和推动社会进步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当中,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的显著优势。
下文就简要分析了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内河航运;发展现状;建议一、新时代内河航运的重要性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内河船舶是航行于我国内河水域以及河海交界区的船舶,主要包括客船、货船、工程船等,相较于公路、铁路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内河航运不仅能耗更低,内河水网河流水域分布也更为广阔。
内河航运作为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绿色化、低耗能是其显著特点。
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
发展内河航运,优化交通货运格局,将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
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近年来,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航运网络,但仍存在运输装备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充分、运输组织和服务效率效益低、市场集约化水平不足、航运安全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与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以及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目标要求相比,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成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短板”。
二、当前我国内河航运建设现状我国内河航运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级航道网初具规模,骨干通道作用突出,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沿江(河)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
二是内河港口发展规模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7bf37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f.png)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1. 引言1.1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背景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指连接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和东南亚的海上通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加快区域互联互通的战略需求。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开始筹建,并逐步开展建设工作。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对西江内河港口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通道的建成将极大提升西江内河港口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在连接内陆与海上国际航运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新通道的开通将促进西江内河港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内河港口的货运量和业务规模的提升。
新通道的建设将带动西江内河港口周边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将为西江内河港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促进内河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西江内河港口现状西江内河港口是广东省内部重要的水域港口,主要分布在西江干流及支流上。
目前,西江内河港口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等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货运运输提供了重要支持。
西江内河港口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包括码头、仓库、货物装卸设施等配套设施比较齐全;二是内河港口运力较大,能够满足一定规模的货运需求;三是内河港口航运业务较为繁荣,船舶多样化,运输航线较为密集;四是内河港口与相关产业的互动紧密,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不少良好效益。
虽然西江内河港口现状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运力不足、航运效率需提升等。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西江内河港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内河港口航运业务,为西江内河港口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2. 正文2.1 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的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成将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谈发展内河水运的几点建议
![谈发展内河水运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ed5655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2.png)
谈发展内河水运的几点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了,今天就来分享点发展内河水运的经验。
我觉得吧,首要的一点就是基础设施得跟上。
就像咱们出去旅游,路要是坑坑洼洼的,那车肯定不好走对吧。
内河水运的基础设施就是那些河道的整治和码头的建设。
我之前参与过一个项目,那河道根本就没怎么清理过,淤泥一堆,船行得特别慢,还容易搁浅。
所以河道的清淤、拓宽和加深这些工作很重要。
还有码头,有的码头设施陈旧,设备老化,货物装卸效率极低。
这怎么能行呢?这时候政府或者相关企业就得加大投入啊。
不过呢,这投入可不小,我也明白资金是个大问题,但是想长远发展,就得咬咬牙。
哦对了,还有船舶的更新换代。
我感觉现在有些在内河运行的船舶那都是好些年前的老设备了。
比如说有些运货的船,不仅载货量小,而且还特别耗油。
这就像开一个老破车去和跑车赛车一样,肯定干不过啊。
可以鼓励船企打造一些新型的节能环保又能增大载货量的船舶。
可是更新船舶需要钱啊,这时候政府能不能给些政策补贴啥的,毕竟环保节能也是为大家好嘛。
另外安全管理这方面不能含糊。
我就见过有的内河航道,没有健全的安全标识,船在里面航行就像盲人摸象,全凭经验。
一旦出点什么事儿,那可就是大事儿。
我觉得要在航道设置足够的安全标识,紧急避险区域啥的。
还有船员的培训也不能少,不能光有本本就上船操作,要有实际的安全演练。
不过呢,有的小公司可能觉得这又费钱又费时间,不太愿意配合。
这就得监管部门硬起来,加大检查力度。
人才方面也很头疼啊。
内河水运这行感觉人才的吸引力不大。
就像大家都想去互联网大厂,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来钻研这个。
可以跟高校合作,搞一些关于内河水运专业的培养计划,给毕业生一些特殊的福利待遇啥的,留住人才。
不过这方案可能也得慢慢摸索,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儿。
但不走这一步,以后谁来发展内河水运呢?再说说内河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吧。
我觉得这就像齿轮一样,得严丝合缝才行。
有时候货物从内河运到港口了,但由于公路或者铁路连接不畅,货物就堵在那里了。
2024年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099e5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1.png)
2024年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内河货物运输是指在国内河流、湖泊等内陆水域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方式。
由于内河运输具有运输距离短、成本低、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截至目前,内河货物运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内河货物运输的货物吞吐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这得益于国家河流整治和改善内河航道等举措的推动,以及内河运输的优势在物流行业的日益认可。
产业结构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过去,内河货物运输主要以散货运输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推动,集装箱和液体货物运输逐渐增加。
这也促使内河货物运输市场日趋多元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品类。
发展动力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扩大,货物运输需求逐渐增加,内河运输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受到了更多企业和个人的青睐。
2.政策支持:国家对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减免税收和提供补贴等,以促进内河运输市场的繁荣。
3.环保要求:内河运输相对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而言,排放的污染物较少,因此在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内河货物运输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挑战与机遇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1.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2.行业标准化: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标准化程度还较低,行业规范和标准亟待完善。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推行,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3.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机遇。
内河货物运输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提升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
发展趋势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在未来有望呈现以下趋势:1.增长持续: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49665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2.png)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地区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交通通道,其建成将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影响分析1. 促进西江内河港口贸易增长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将中国西部地区的货物快速便捷地运往海外,同时也可以将国外货物快速运往内陆地区。
这无疑将刺激西江内河港口的贸易增长,特别是有利于推动西江内河港口与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加速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的增长。
2. 促进西江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贸易增长,西江内河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需要加大投资,扩建港口码头和堆场,更新和升级装卸设备,以提高吞吐效率,同时建设更加完善的物流设施,以满足更大规模的贸易和物流需求。
3. 加剧港口竞争随着新通道的开通,西江内河港口将面临新的市场竞争。
不仅面临来自其他内河港口的竞争,还需与海港进行激烈的竞争。
这将促使西江内河港口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货物和船舶运营商选择其作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枢纽。
4. 对中小型港口的挑战随着新通道的开通,许多中小型港口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由于大型港口在货物吞吐量和服务水平上拥有明显优势,中小型港口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与国际航运公司合作西江内河港口应加强与国际航运公司的合作,通过与国际航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争取更多的航线资源和运输优惠,以增加港口的吞吐量和市场份额。
2. 提升物流水平西江内河港口应大力提升物流水平,加强货物集散中心、仓储设施、公路和铁路接驳等配套设施建设,以提升整体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
3. 多元化经营西江内河港口应积极开发多元化经营业务,包括港口经济园区开发、货物仓储、物流配送、港口客运等,以降低对某一行业的依赖,并拓宽盈利渠道。
2024年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4ce9e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2.png)
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内河货物运输是一个重要的物流环节,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格局、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情况。
2. 市场规模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规模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年运输量超过XXX吨,年货值超过XXX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了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
3. 市场竞争格局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由航运公司、港口以及货主等主体构成。
在航运公司方面,市场上存在着多家大型航运公司,它们拥有强大的船队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航运公司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竞争态势逐渐加剧。
在港口方面,一些重要港口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货物运输。
而货主方面,他们在选择航运公司和港口时,往往会考虑价格、服务质量、时效等因素,对市场竞争产生影响。
4. 市场发展趋势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4.1 技术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升级。
通过实时监控、远程操控等技术手段,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4.2 绿色环保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内河货物运输市场也在积极推动绿色环保。
采用低碳、清洁的运输方式,如电动船舶、LNG动力船等,减少了环境污染。
4.3 多式联运为了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将进一步推动多式联运。
通过与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货物的快速、高效运输。
4.4 合作共赢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内河货物运输市场将趋向于合作共赢。
航运公司、港口和货主等主体通过加强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实现共同发展。
5. 结论内河货物运输市场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格局逐渐加剧。
2023年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064bbe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c.png)
2023年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中国内河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目前,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政策环境、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的现状。
一、市场规模内河货运运输是内河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也是物流运输体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在国内的内河货物运输中,黄河、长江、珠江、淮河和辽河五大主要内河水路以及两岸港口区域是内河货物集散的主要地区。
其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运输总货运量的92%以上,其中长江沿线的内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物运输总量的50%以上。
2017年,我国内河货物运输量近3.5亿吨,同比增长3.8%,内河货物运输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市场竞争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来自三方面,即运输公司之间的竞争、船舶之间的竞争以及港口之间的竞争。
运输公司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运输价格和服务质量方面,船舶之间的竞争则主要表现在船舶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方面,港口之间的竞争则主要是港口的物流设施和服务水平方面。
在竞争中,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取得优势,就能对同行产生竞争优势。
三、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方面,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内河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落实港口与航道维护、与地方财政支持等政策,积极推进内河运输信息化建设,推动内河运输高端、特种、绿色化。
四、发展趋势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推行高端技术和服务,提高内河运输的信息化水平。
(2)大力推进内河运输的绿色化发展,控制污染、节能降耗,采用清洁能源。
(3)促进物流一体化发展,协调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物流协同。
(4)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5)加强航道维护和港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24d84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9.png)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摘要:当今时代,国家对于内河航运方面的发展十分关注,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和战略部署。
2019年,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强调“做好航道网络化、港口现代化、船舶标准化、统筹江海陆发展等工作,使内河航运有机融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循环”。
2020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要求“坚持衔接协调、融合发展”“构建经济高效衔接融合的航运服务体系”。
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对内河航运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内浙江、广东、安徽等典型省份积极推动内河航运融合发展,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建议引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数字经济新环境,我国内河发展主旋律已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快速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追求质量、协同、共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培育内河航运发展的新动能。
1内河航运发展现状对照交通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等新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发展水平,对标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求,省内河航运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内河航运融合转型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①内河航运与沿线产业城市的联动融合不充分,对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综合效能需进一步发挥;②内河港口与航道在建设等级及时序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省干线航道沿线千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占比仅1/5,建设匹配性需进一步提升;③内河航运信息互联共享亟待加强,航运融合转型发展步伐仍需加快。
2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建议2.1基于3D打印的内河航道护岸智慧建养系统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全周期数字化集成,建造过程可分为虚拟建造及实物打印建造两部分。
虚拟建造即为计算机的建造过程设计,形成数字信息流。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be22e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5.png)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指从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经中亚国家到欧洲的陆路和海路交通通道。
这一通道的建成将对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影响分析1. 增加货物运输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成使得中国西部地区的商品可以更快捷地运输到欧洲市场,这将大大增加西江内河港口的货物运输量。
由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与西江内河港口形成了衔接,货物可以经由这一通道从内陆地区直接进入西江内河港口,因此西江内河港口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的重要出口渠道,货物运输量将大幅增加。
2. 提升港口地位随着货物运输量的增加,西江内河港口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出口渠道,西江内河港口将成为内陆货物进出口的主要节点,其地位将在国内港口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这将带动港口周边的产业发展,提升地区经济水平。
3. 加强与国际港口的联系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后,西江内河港口将成为连接中国内陆地区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这将大大加强西江内河港口与国际港口的联系,促进贸易往来,提升港口的国际影响力。
西江内河港口经济将与国际港口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加快了本地区和国际市场的物流速度。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港口设施建设随着货物运输量的大幅增加,西江内河港口必须加强港口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运输效率。
应进一步完善港口码头、仓储、物流及相关设施设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货物运输,西江内河港口应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对接新通道,以更加便捷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货物运输。
提高港口的智能化水平,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综合效益。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港口形成联系,西江内河港口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寻求与国际港口合作,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扩大国际港口合作范围,加强对外联系,在国际港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4年内河运输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内河运输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bb2c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9.png)
2024年内河运输市场环境分析1. 简介本文旨在对内河运输市场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相关从业人员和决策者对市场的全面了解和决策支持。
内河运输作为重要的物流运输方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因此,了解内河运输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特点对于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内河运输市场特点内河运输市场具有以下特点:2.1 地理条件优势内河运输可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域资源,具有运输距离短、运力大、成本低的特点。
相对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来说,内河运输具有明显的地理条件优势。
2.2 运输成本低内河运输由于不受道路拥堵和铁路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内河运输采用集装箱化、规模化操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利用,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2.3 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推动内河运输市场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对内河运输企业提供财税支持、疏浚河道、建设港口码头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内河运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2024年内河运输市场环境分析3.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内河运输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年均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近年来,内河运输市场的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3.2 竞争格局内河运输市场存在较强的竞争。
一方面,各大内河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在运价、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内河运输市场还需要面对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竞争,这需要内河运输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
3.3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内河运输市场需面对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
由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内河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渐被关注。
因此,内河运输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内河运输的发展。
3.4 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内河运输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1c8e6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a.png)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河航运维持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高船舶安全性能和使用效率。
积极
推进技术装备革新,加强现代化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智慧河航运。
二是要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船舶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修订关于船舶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条例,以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制度的
执行。
三是要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要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
航运服务的全面提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航运服务的整体水平,
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四是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弘扬安全文化,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实现高质
量的船舶安全管理。
五是要提高船舶科学维护能力。
要努力满足客户高效、可靠、安全的
要求,加强船舶设备科学维护,提高船舶生命周期,减少船舶报废,降低
成本,提升船舶使用效率。
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1049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b.png)
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内河轮渡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交通工具,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能够连接沿岸城市和地区,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首先,我们来看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现状。
目前,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在中国广泛应用于大江大河和湖泊地区。
青岛至烟台、长江上的重庆至夔州,以及杭州至苏州的运输线路都是内河轮渡服务的代表。
这些轮渡服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运输网络,每天都能够运送大量的旅客。
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得益于如今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和市场开放的趋势。
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内河轮渡具有运输能力灵活、运行成本低廉等优势。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内河轮渡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这些因素促使内河轮渡在交通运输领域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交通方式的多元化,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面临竞争压力。
目前,高铁、地铁、长途客车等快速交通方式在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中崭露头角。
其次,内河轮渡运输的舒适度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一些轮渡航线需要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最后,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人口流动的需求。
在一些特定的季节和假期,内河轮渡往往面临超载和排队等问题。
然而,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内河轮渡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其运输能力灵活、费用较低的优势使得内河轮渡在满足人口流动需求方面具有竞争力。
其次,内河轮渡服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行体验,能够满足一些游客的追求舒适、自然风光的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内河地区,内河轮渡成为了旅游的一部分,为旅行者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为了进一步推动内河轮渡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有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2023年内河旅客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内河旅客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c069c5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5.png)
2023年内河旅客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内河旅客运输作为我国水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内河旅客运输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规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发展历程内河旅客运输是我国水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对内河水路运输事业的重视,内河旅客运输逐渐得到发展。
60年代末期,内河旅客运输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1980年代以来,内河旅客运输进入了持续增长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内河旅客运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总体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二、内河旅客运输市场规模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统计,内河旅客运输的市场规模已经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全国内河旅客运输运量达到了40.5亿人次,同比增长了4.3%。
其中,长江干线的旅客运量占比最高,达到52%以上。
除了长江干线外,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河流的旅客运输量也在逐年增加。
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内陆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三、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现状和问题内河旅客运输市场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内河旅客运输的航线和船舶的品质仍然不够丰富,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影响了其市场渗透率。
此外,内河旅客运输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加重视。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运力配置、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了多起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亟需投入的内河旅客运输市场。
四、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内河旅客运输市场未来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内河旅客运输主要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航线网络的优化和扩大,积极拓展市场需求;二是船舶的品质和数量的提高,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三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内河旅客运输行业的安全和信誉度。
同时,在我国加强内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趋势下,内河旅客运输市场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内河水运行业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内河水运行业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61708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d.png)
内河水运行业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内河水运行业是指在内陆河流、湖泊和水道上进行运输活动的行业。
它包括河流、湖泊和水道的航运、码头、航道疏浚、水上交通管理等相关服务。
内河水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内陆城市和农村地区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内河水运行业的运行现状如下:1. 运力潜力巨大:我国拥有丰富的内河水道资源,包括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众多大中型河流,以及诸多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道为内河水运提供了广阔的运输航道,同时也为发展内河水运行业提供了充足的运力潜力。
2. 运输效率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河水运的运输效率还有待提高。
由于船舶技术和设备水平相对滞后,内河水运的运力和装载能力相对较低,运输速度较慢。
同时,航道疏浚和航道维护不完善,也制约了内河水运的发展。
3. 竞争压力不断增加:随着铁路、公路和空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内河水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这些运输方式具有更高的运输速度和更为灵活的服务,对内河水运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冲击。
针对以上现状,内河水运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1. 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内河水运行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船舶的运力和效率,提升航道的通航条件。
从而提高内河水运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
2. 航道建设和维护:加大对内河水道的疏浚和维护力度,确保内河水运畅通无阻。
同时,加大对港口和码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
3. 推进多式联运:内河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是提高内河水运竞争力的关键。
加强与铁路、公路和空运等的衔接,通过多式联运实现运输网络的无缝衔接,提供一揽子的综合运输解决方案。
4. 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内河水运行业要推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船舶和先进的船舶技术,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综上所述,内河水运行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航道建设和维护、多式联运以及绿色环保等措施的推进,内河水运行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2024年内河旅客运输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内河旅客运输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d0ce0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8.png)
内河旅客运输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内河旅客运输市场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分析,探讨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市场规模内河旅客运输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
3. 市场竞争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运力供给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船只运力供给较为充足,同时还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大型客运船舶数量不断增加,优质船舶的引入提高了市场的运力水平。
然而,一些小型企业在船舶运力的扩张方面相对落后,导致整体市场竞争格局不平衡。
3.2 资金压力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些大型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压力较大,难以持续投入和更新船只设备,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3.3 价格竞争内河旅客运输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票价的差异化竞争上。
一些企业通过降低票价来吸引客户,但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这种价格竞争对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 市场问题与对策内河旅客运输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4.1 资金支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型企业进行船只设备的更新升级,提升市场整体运力水平。
4.2 优质服务提升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4.3 创新营销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内河旅客运输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5. 结论内河旅客运输市场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
但市场竞争激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现状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a617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b.png)
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成为了一种热门的交通方式。
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不仅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还能让乘客欣赏到美丽的沿途风景。
然而,尽管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可靠性需要提高。
当前的定期客轮运输服务普遍存在船舶维护不到位、运营时间不准确以及船舶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不少定期客轮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延误的情况,给乘客带来了不便和不安全的感觉。
因此,加强对定期客轮的维护保养、优化运行时间表以及提升船舶安全设施的建设都是必要的举措。
其次,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在服务质量方面,部分定期客轮运输企业还存在着服务态度不友好、服务效率低下以及设施设备陈旧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让乘客感到不满意,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因此,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流程,并更新船舶设施设备,可以提升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服务质量。
第三,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价格体系需要合理化。
在目前的定期客轮运输市场中,价格波动大,存在缺乏透明性和竞争性不足的问题。
一些乘客感觉不清楚定期客轮的票价是如何确定的,不同航线和航班之间的票价差异大,乘客很难做出准确的选择。
因此,建立合理、透明、竞争的价格体系,可以增加乘客对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信任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
尽管定期客轮运输服务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但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展示不全面以及网络预订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乘客难以获取准确和实时的运输信息,增加了他们购票和使用定期客轮的不便。
因此,加强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发布渠道,完善网络预订功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可以提升内河定期客轮运输服务的整体体验。
2023年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1af7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c.png)
2023年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中国内陆地区的快速发展,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已成为中国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河货物运输是指通过内陆河流(如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进行的运输。
由于内陆河道资源丰富、优质便捷、成本低廉,因此内河货物运输已逐渐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那么,内河货物运输行业的市场前景如何呢?本文将进行分析。
一、政策支持为内河货物运输行业提供动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例如,国家出台了促进内河货物运输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内河航道建设和改造、鼓励金融机构对内河货物运输企业进行支持等。
这些政策动力将促进内河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空间巨大中国内陆河网总长约13.7万公里,其中有很多河流可供内河货物运输使用。
同时,内陆地区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内河货物运输的市场空间巨大。
内河货物运输行业不仅可以满足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将内陆地区的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
因此,内河货物运输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三、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将迎来技术革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内河货物运输行业也将迎来技术革新。
例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加快了信息化、数字化进程。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提高内河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内河货物运输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内河货物运输行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内陆河流的运力不足,河流的通航条件需要改善,内河货物运输行业依赖于内地水运的发展。
其次,内河货物运输行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等。
最后,内河货物运输行业缺乏一些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例如内河码头和船舶等方面,增加了行业的成本和风险。
综上所述,内河货物运输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光明,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技术支持,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内河航运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内河航运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571ad7a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d.png)
内河航运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近年来,东滩智库参与了多个内河港口区域相关规划咨询项目,对内河航运和内河港口区域发展有了真实感受。
相对我国海港资源迈入整合升级阶段,内河航运还存在较大的建设缺口,航道等级、通达性以及港口区域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内河航运和港口区域正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一、内河航运助推国内大循环内河航运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通道,是国内大宗货物长途运输的主力。
2020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到2035年中国千吨级航道倍增达到2.5万公里,相对2019年的1.38万公里增长近一倍,这预示着未来一段时期将是内河港口大发展的机遇期。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我国将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干流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份都在加快推进新的运河工程,以连接或打通干线航道,提升内河航运的运输能力。
新的运河工程包括安徽的江淮运河、广西的平陆运河、湖北的荆汉运河、湖南的湘桂运河、江西的浙赣粤运河等。
随着新的运河工程建设的推进,东西南北大连通、中部沿海化将成为趋势,内陆地区将有机会利用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优势,背靠强大的内河航运网络,承接沿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对于区域发展而言,这些航运主干道不仅是一条条流动的黄金水道,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二、内河港口区域加速规划建设与内河航运发展相伴生的,是内河港口和临港区域的加快建设。
内河港口建设基本沿着海港发展的轨迹,强化港口枢纽辐射功能,推进资源整合完善港口布局,促进港产城协同发展。
在港产城联动方面,内河港口区域发展相对滞后,除了沿长江、珠江等大港外,大部分港口区域并没有形成临港产业新城。
随着内河航运的发展和功能产业的集聚,这一局面正在有所改观,许多非大河大港的港口区域正在谋划功能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一、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发展优势分析1.内河航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沿江、沿河经济带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西部地区具有能源、资源优势。
随着西部的开发以及经济发展向西推进,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然向西辐射。
加快内河航运的发展必将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促进我国经济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
2.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优势。
内河航运占地少、能耗低、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尤其是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山岭纵横,生态环境脆弱,铁路、公路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因而内河航运具有开发的潜在优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的条件已经具备。
长江、珠江干线自西向东,其上游及主要支流深入西部地区的云、贵、川、渝、陕、桂等省(市、区),下游与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相连,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物资交流的水路运输大通道。
目前,长江干线宜宾以下、珠江南宁至广州均已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
其为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条件已具备。
4.西部地区江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发展内河航运创造了条件。
内河航运是一种节能、省地、环保的运输方式。
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内河航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交通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现状分析1.西部地区航道现状分析航道是内河航运发展的基础,是振兴内河航运的重要条件。
截至2001年底,西部地区航道里程为2.28万千米,占全国的18.6%。
但是航道多数处于自然状态,通航能力低,水系之间不能沟通,干支不能直达。
内河航运的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造成航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国家仅对长江、西江等干线航道工程进行投资,一般的内河及支流航道的开发建设基本上靠地方政府。
由于运输市场的竞争、地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内河航运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内河航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的积极性不高。
为改善西部地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巩固西部地区内河运输的优势,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河航运尤其是航道建设进行了巨大的投入。
主要整治工程有西江二期、嘉陵江四级航道渠化工程16个梯级中的马回和东西关两座枢纽工程、乌江河段大乌江至龚滩264千米五级航道整治、岷江河段宜宾至乐山162千米航道整治、澜沧江景洪至中缅243号界桩71千米航道续建和曼厅大沙坝浅滩9千米航道整治、黄河兰州市河38千米航道整治工程等。
2.西部地区港口现状分析西部地区现有内河港口泊位3 350多个,占全国的11.1%,年综合通过能力1.5亿吨,占全国的10.3%。
西部地区内河港口的状况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港口规模较小,吞吐量不足。
西部地区港口现有万吨级泊位少,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小,根本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货运量的需求。
(2)港口码头基础技术状况较差,装卸设备和工艺陈旧落后。
西部港口很多处于自然状态,四无现象(无泊位、无货场、无仓库、无机械)普遍存在。
很多港口仍采用原始的人力装卸方式,20%的吞吐量仍是利用自然岸坡且靠人力完成。
后方集疏运条件差,压港现象严重。
(3)港口功能不齐全。
西部地区各港口目前已基本具备装卸、仓储、中转、联运等多种功能,基本走出一条港、运、贸一体化的路子。
但各港口目前所具有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最突出的问题是集装箱泊位不足,航班少,业务量比重小。
从整体功能来看,港口企业业务比较单一,经营范围较窄,港口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条龙服务不能全面到位。
(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港口几乎没有应用信息技术来为港口作业服务,普遍存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不能进行信息及时采集、处理和传递等现象。
(5)港口运营机制不够完善,运行效率低。
从整体看,西部地区港口改革未完全到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有较大的局限性,未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行效率的提高。
3.西部地区内河船舶现状分析近2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内河船舶的技术状况和船型有了一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随着航道条件的改善。
船舶平均吨位有较大增长;传统的内河长途客船因速度慢,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呈逐步淘汰之势,中高档旅游船和短途高速客船在一些航区呈发展态势;内河货运船舶的机动船比例在明显上升。
但是,内河船舶还是普遍存在船型杂乱、平均吨位小、安全性能差、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船舶的标准化方面,西部内河船舶标准制订与执行的状况与国内外总体船舶标准现状及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西部航运整体的水平。
内河船舶标准制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总量太少;标准制订时间太久,采用国际标准几乎处于空白;标准结构不尽合理,体系不够完善;标准的实用性不强;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三、西部内河航运发展建议1.航道建设方面(1)加快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国家应加大航道建设资金的投入,系统地开发内河航道,改变天然航道那种水深不一、等级不一、通过能力小的自然状况,建设千吨级航道。
应充分认识到为发电而修建的通航闸坝工程有利于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航道等级。
而航道整治工程也有利于恢复和扩大航道泄洪能力,航道整治应该纳入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2)重视西部内河航道网络化建设欧美内河航运发达国家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是,内河运输的经济性取决于内河航运的网络化和渠化。
我国内河航运始终没有摆脱恶性循环的境况,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航道网络作为支撑。
航道等级低,造成内河船舶平均吨位偏低,运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货源流失,内河航运逐渐萎缩。
在西部地区,航道渠化和网络化尚处于规划设想阶段。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西部内河航运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统一规划,以西南出海通道建设为中心,兼顾航道和港口建设,逐步形成干支直达、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相连的内河航运网和出海通道。
(3)多渠道地筹集内河航道建设、维护资金航道的建设必须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从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和保证。
政府应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款用于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
还可以通过航电结合,将交通建设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航道建设,国家实行的"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按比例用于贫困地区航道建设,水电费收入中加收航道建设基金,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优先安排具有效益的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依靠省、地各级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如航道、码头建设征地、拆迁,实行低价征地和补偿,或通过免征土地征用费等渠道来筹集航道建设、维护资金,并且通过立法来保证航道建设投资资金的来源。
2.港口建设方面(1)做好港口规划,扩大枢纽港或重点港港口规模,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无论是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出发,还是从企业自身的生存着想,加快港口建设,扩大港口规模,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是西部港口发展的根本出路。
但是,要避免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要对枢纽港或重点港口建设给予政策扶持。
要扩大这些港口码头泊位的建设,特别是集装箱专业泊位的建设。
(2)完善港口功能,实施港口与物流协调发展战略。
港口是物流网络的结点,是水陆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建设港口物流中心,确保港口物流顺畅有效,提高港口效率,降低港口营运成本,改善服务。
同时,要在原有基础上强化港口的功能,即进一步完善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散货、件杂货、滚装货物、石化产品码头建设,大力拓展联运业务,打破行业界限,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构建海陆联运并举的经营格局,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3)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各港口要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之路。
一是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走投资多元化的道路。
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择优选聘上岗。
四是搞好企业调整和改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开发港铁联运业务,以更实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货主。
五是改变经营思路,积极开辟货主码头、专用码头的建设,推进多元运输市场的发展。
(4)更新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西部各港装卸作业的现代化、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港口装卸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残旧。
因此必须更新那些过时的、老化的设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同时要利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建立统一的集装箱、货物、航线与商务等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与其他港口、代理、货主以及海关、银行、保险、商检等部门之间的横向网络系统,为货主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船舶建设方面(1)在船舶的结构上,实现船舶的大吨位化。
西部地区内河航道建设通过整治或渠化后,通航条件有较大的改善,要逐步提高内河运输船舶的平均吨位。
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将建设成为五级~三级的航道,应该发展300~1 000吨级的船舶,有利于降低内河船舶的单位运输成本,实行干支直达,提高内河运输的竞争力。
(2)采用新型船舶,优化船队结构。
西部地区除三峡枢纽建成后的长江上游干流及少数湖区、库区外,多为内河典型限制航道,即浅水航道和狭窄航道。
西部地区船型的结构受航道特点的限制,除一般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外,还要求有十分良好的限制航道水动力性能,主要是良好的浅水快速性及浅水操纵性。
因此,西部地区船型在主要干线和支流上,发展针对稳定大宗货源的分节驳顶推船队;在水网地区,积极发展适合不同水域和不同货源特点的、多层次的机动驳系列;鼓励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船、散粮运输船、多用途船以及成品油船、化学品运输船、液化气运输船、商品汽车运输船、散装水泥船等特种货物运输船;有条件的应建造系列江海直达船;加速更新常规客船,适度发展内河高(快)速客船和旅游船。
(3)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提高内河运输效率和效益。
随着航道基础设施的改善,船舶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鼓励内河运输采用简统选优和标准化、系列化的优良船舶,加强对我国内河船舶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鼓励开发研制经济、高效的替代船型,促进船队结构优化和升级。
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有条件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内河航运,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