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九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九专题
专题一:读一本传记感受伟人风采专题六:读一篇经典原著,聆听智者声音
(因为都是读书笔记所以专题一和六就放在一起了。)
关于专题一最近看了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很有收获,我是很喜欢看名人传记的,特别是一些政治军事人物,还有就是一些知名富豪的传记,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跟我以前看的传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写的传记,一般带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强调其运气,比如像武侠小说里的掉落悬崖下面不仅没死,还学到了绝世武功,还有极大的突出其个人能力,如何力挽狂澜,如何具有杰出的领导能力等,再者就是造就一种传奇性,神秘感,比如某某人出生之前,其母亲梦见有龙钻进她肚子里或者出生时漫天彩霞,有祥瑞出现等等之类的,我以前看的传记多是这种类型的,这其实很不好,会误导年轻人,让年轻人误以为成功靠走捷径,靠运气等等。
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相对于中国的这些名人传记,是一个新的类型,他很客观,非常客观的描述一些事情的发生,以人为本,从这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的价值观性格等方面影响进行描述,去解析一个人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判断,他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出自怎样的初衷,不再神化,跟多的是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
我们大致能从这本书看到毛泽东的脉络,他是个很有反叛精神的人,从小时候与他父亲的争斗,到后来与王明等人的争斗,到老与刘少奇林彪的争斗,他一生都在与人斗,他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主动求学求知,在这个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而他的作为也正好赶上了时代的潮流,遇到了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并确立了信仰和梦想,再依靠他个人的才华和坚韧精神取得了中共和他个人的巨大成功。
我认为毛泽东的成功源自于他的知行合一,大量求知,对其深信不疑,并付出了大量行动,坚韧,不拍困难,浪漫乐观的情怀。
本书174页,有一段罗斯·特里尔对毛泽东的评价,我非常欣赏——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中共领袖,并不单纯是依靠其组织技巧,也绝不是由于莫斯科的保佑,更不是因为发展出对马克思主义新的应用。他的崛起,是由于他专心致志和坚忍不拔,因为他把某些简单的心理和社会真理付诸行动。
关于专题六,我阅读了《守望的距离》,虽然和毛概这门课的关系比较浅,但是我还是能在作者周国平的语言中得出些感悟。
《守望的距离》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在这段时间内,作者经历了一连串的人生变故,因而对人生的许多难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些难题包括生与死,、爱与孤独、幸福与苦难等。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每个人也都会因此对人生的感到困惑、迷茫,而作者的思考恰到好处给困顿中的读者提供了些指引和精神的力量。《守望的距离》,“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由于是散文集,我不好全面概括这本书的整体思想,所以选其中一篇散文写自己的感想。
在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中《习惯于失去》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从自己丢自行车这一事来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哲人的世界我不懂),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下决心要重新得到,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
--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地面对死亡。另一方面,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
专题四:记忆红色经典,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爱国主义的电影大都是纪录片看之无畏,虽然看过诸如《三大战役》《台儿庄》战役的电影,但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当然比较新的电影《建国大业》还是比较不错的。
在小组拍摄毛概视频时我们采用的是翻拍电影,创意指数几乎为零,不过我们也是借用这个契机观看完《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进一步了解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的演变。当然演员阵容的强大吸引了不少眼球,不过最令我震骇的是在仅仅2个多小时的电影中浓缩十几年的历程,拼接毫无遐疵,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的镇定从容,面临敌军的空袭他毫不畏惧,“不是还没扔炸弹吗”,对此我只能佩服。而且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内心,不变的目标,不畏惧敌人的威胁,毛泽东勇赴重庆为天下人展示共产带渴望和平的决心,原谅任公任其为副主席,为天下展示其气度,本人认为这部片子最能展示共产党风采,没有之一。
专题七:时政热点我关注专题八: 时事热点之我见
关于最近的国际大事,我感觉卡斯特罗的去世是比较热点的新闻。菲德尔·卡斯特罗出生于1926年8月13日,古巴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前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共和国前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和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
20世纪50年代,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2005年6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因病住院;2008年2月19日,公开表示不会再寻求担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11年4月16至19日,正式引退;2014年,获孔子和平奖。
2016年11月25日,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
他的离去,带给人们一种苍凉的感觉。曾记否,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数百年的国际共运,吒咤风云、各领风骚百十载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铁托……相继走进历史,而今,卡斯特罗亦追随而去。这,是否寓示着一个时代的悄然远去?
中国人印象中的卡斯特罗,总戴着顶军帽,一身戎装,身材高大魁梧,满脸络腮胡子,一双深凹的透亮的眼睛。
哲人赞曰:“小国家,大领袖”。大在哪?在理想远大,在气势宏大,在英勇胆大。君不闻,与之毗邻者,全球超强帝国,入狱、爆炸、遇刺、搏杀,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刀架于脖而心不惊。这才是大而豪迈、大而无畏、大而不倒;这才叫真男人、真豪杰、真英雄!
于我们而言,这位世纪老人形如一本书,一本有关主义、信仰、理想的神圣经典。听说过吗,正是这位博览群书、伟岸雄辩的政治家,行云流水八小时不用半张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