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教学心得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教学心得论述
作者:金晓东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中医与西医的不同点,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配合临床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及典型病案讨论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1中西医对比讲,突出中医特色
对于中医外科的某一种疾病而言,中医特色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所提出的具体、独到的见解及诊治方法。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笔者常把中西医对比讲授作为每堂课的导入点,在简短、精要的中西医对比介绍中,强调中医对此病的独特认识。以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突出疾病的中医特点,提高学生认识该病和对学习中医诊治该病的兴趣,而且还为后面重点讲授该病的中医特色铺平了道路,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能了解到西医对本病的认识。例如在讲授“疖”时,首先指出西医对疖的认识“是单个毛囊及附属脂肪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它不单包括了中医的“疖”,而且包括了中医的“颜面疔疮”,也就是中医将西医的“疖”分为病位浅、病性轻的“疖”和病位深、病性重、易出现“走黄”的“颜面疔疮”两种病,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医对“疖”的认识“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这样讲授既突出了“疖”的中医特色,也有利于学生对中、西医“疖”的全面了解。在
教学中,采用中西医对比讲授法,是否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西医,从而影响对中医的学习呢?答案是有这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重点是对内容与时间、主与次两个方面的掌握。西医的内容只是对此病的一般认识,讲授时间必须少,主要内容是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处理,西医内容始终是处于衬托中医特色的次要地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把每节课的重点和绝大多数时间放在中医教学上就能保证突出中医特色,圆满完成中医外科的教学。
2抓住中医特色,重点讲清讲透
在某一疾病的开头,以中西医对比讲,引出中医特点,接着就应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运用中医理论重点讲解。首先是抓准每个病症的关键,例如疮疡的病因有多种,但以热毒、火毒居多,而火毒为痈疽、疔疖等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疖”一节的讲述中,一要强调“疖”为热毒而致,以此为切入点向发病、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展开;二要抓住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疾病中的“浅表”二字。在讲述中以病因乃“热毒”、病位是“浅表”作为主线,结合发病、症状、诊断、治疗进行讲解:因为皮肤损伤,伤口易感热(火)毒,热毒搏结于皮肤“浅表”,引出“疖”起病后皮肤易红、易肿痛、根脚表浅、范围局限的临床症状特点;因为“浅表”,引出“疖”易脓、易溃、易愈,且全身症状不重的病证特点。而在治疗中,抓住“热毒”搏结于皮肤,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病位“浅表”,外治疗效好,引出注重外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中医治疗特色。这样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能使学生听懂、学好。
又如中医对肛瘘治疗的挂线疗法非常有特色,但又是课堂的讲授
难点,故在课堂讲授时突出以线(压力)代刀、边切边长、移深至浅的治疗机理的讲解,使学生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体会到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综上所述,在突出中医特点重点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抓住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又要抓住每个病的特点,并将这些共性和个性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中医特点,重点讲清讲透的目的。
3结合中医验案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结合教学内容选用一些较典型且临床疗效好的病例进行讲解。一个好的病例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充分体现中医外科理、法、方、药的临床特色,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和中医特色的理解。如在烧烫伤一课的讲解中,笔者即结合班上一名学生烫伤的病例,讲解创面的面积、烧伤深度的诊断,并让学生参予局部中药湿敷的治疗。良好的疗效加深了学生对中医治疗烧烫伤特色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也巩固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