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二集安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二集安徽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达到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
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你和我们一同飞越。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跨越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长江与淮河两条水系,将安徽分成了皖南、皖中和皖北,黄山傲立在皖南山地之中。省会合肥坐落在全省的中心,皖北平原则孕育出了中国的百亿粮仓。
前往安徽的旅程,从黄山开始。发现黄山松特立独行的秘诀,乘坐小火车登上黄山之巅,跟随山顶气象站的指引,飞入云海一览壮美黄山。
800米半空生存艰难,偏偏有松树,深深扎根石缝中,在山间站的稳稳当当。在中国,这些松树很有名,不止因为他们强大的生存能力,邢更因为他们脚下的这座山,名叫黄山。松树的种子乘风而行,落脚在黄山的各个角落。花岗岩的缝隙,缺水源少养分,看似可以随处生长的黄山松,却自有一套生存法则。清晨,谷底的水汽开始升腾,不久之后,到达山腰,再往上,整个大山都被裹住。水汽没有停住脚步,他们的终点是天空,最终冷却变作云海。即便是秋冬季节,云雾依然在阳光的助力下,湿润大山,98%的山体有植被覆盖,草木享受大山的滋养,也成为水汽的源泉。喝饱水,黄山松还要绝地求生,它们的根不断分泌有机酸,从坚硬的岩石上,溶解出点滴养分形成天然土壤。阳光正好,木已成林。
大雪不期而至,黄山的冬天,平均气温常在0℃上下,这对于本就耐寒的松树来说,并不算冷。冰雪意外增加的重量,对根部缺土的黄山松是一个考验,难免让它头重脚轻。要想活下去,这些松树只能把根扎进更深的石缝中,同时将身体向阳的一面,尽力舒展拥抱阳光,与群山一同塑造成大地的盆景。
从高空欣赏黄山,并不只我们。得益于这些空中穿梭的行者,人们免去了古时雪季登山
的艰险与苦寒。黄山钻进云雾的是缆车,出来的可能是另一位登山高手。45度以上的艰险峭壁,在地轨缆车的脚下稳稳展开。它走的很慢,以效率为准的山外人,想要领略黄山幽谷之美,慢,是千仞峰林间的内心养成。上险峰,下幽谷,最终是为这一刻云上驻足。清冷的晨昏,无边云海在脚下汹涌翻卷,每天都会有人在山风中等待更多的奇观。
但他们不用等太久,这颗云雾中的明珠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从1956年1月1日起,这座气象站便开始积累稳定可靠的气候观测资料,以便研究中国长期的气候演变规律。到了2006年,它新增了一项黄山气候导游的任务,它会告诉登山者在什么时间能等到流云飞瀑,在什么时间会遇见云霞缠身,在什么时间会看到奇异的光。如果你想要知道,可以问它,远处的那座山峰在几点几分会迎来今天的太阳。千百年来,每当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大多会想起那句老话,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趟旅行我们将飞往皖南,用古老的方式收藏四季,寻访中国南方民居的一种经典模样,在绿水青山间铺开久负盛名的宣纸,最后随江水流转,回望记忆中的故乡。
巨石的背后是勇敢者的游戏。他们挑战的花岗岩林峰,历过亿万年的雨水,才冲刷成站立的刀刃。这样极致的地貌并不多见,但安徽南部的确多山,地理学家习惯将这里称作皖南丘陵山地。那么山地人的生活又是怎样呢?
云中的村落是木梨硔村,不足百户人家在这条山脊上生活了四百多年,无意间,满足了人们对于仙境一词的遐想。隐居的村落总是缺不了木匠,世世代代,因为土地稀缺,木匠打造出的立柱,支撑起悬崖边的房屋和村落小小的扩张。皖南竹海中也有一个小小的村落,这片竹海因一部名叫《卧虎藏龙》的电影被人们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大山里种竹子,是人们智慧的选择。在看不见的地下,竹子的根系向四周蔓延,不断冒出新的竹笋,继而长成新的竹子,有时候一片竹海,只是由一根竹子生发而成,一个小小的村落,就能驾驭一座大山。
终于从高山走下到达山间平地,村落之外,漫山遍野的红枫、银杏在暗暗憋着劲儿,它们打算换掉穿了整个夏天的装扮,于是不知不觉中,田间地头的空隙间,一个原本萧瑟的季
节,竟然七彩斑斓,它们似乎也在庆祝村子里的丰收,10月,经过雨季的浸泡,房前屋后窗台楼顶,呈坎人在追逐难得的阳光。盛满各色食物的笸箩迫不及待地被人们搬到屋外,这是皖南人共同的记忆“晒秋”。其实晒秋不只是秋天的风俗,古代汉语中,秋是收获的食物,春晒笋干,夏晒茄干,秋晒辣椒,冬晒腊肉,一年四季都可以“晒秋”。经过晾晒水分蒸发,微生物失去生存的条件,蔬菜粮食总是这样一年一年,以秋的名义,被郑重收藏。
皖南多山,也多水,水中的是鸬鹚,所以脚踩两只船,俗称鸬鹚划子。主人很自信,他的鸬鹚,最听话。用鸬鹚捕鱼,是皖南水畔人家的常态。可这只鸬鹚,就是很有个性,接下来等待收获就可以了。没有收获也没关系,水畔人家早已在岸上,过起富足的生活,今天的捕鱼,不过是闲时消遣。
脚下的青弋江,水位与流量多受雨水的左右,洪水与旱灾常常伴随, 1982年,青弋江被一座大坝拦腰一截,性情多变的大江在这里变出一片太平湖。在皖南村落,人与水的关系更近,进村的路,是水上窄窄的石板路。散步的地方,在围着村子的小河旁。每一条小巷中,几乎都藏着一条独立沟渠。月沼位于村子的中央,它是村中最大的水塘。整个村落就是一张密集的水网,连接村里村外,连通家家户户。这里的人们在粉墙黛瓦间,建宗祠、立族规、续家谱,家族宗法在古村代代相传。
村落聚集的地方,人们总会为防火担心。在徽州,人们认为鱼和水共生,元宵节前后,让鱼游遍全村,象征着用水守卫家园。鱼灯,在汪满田村已经畅游了六百多年。大鱼小鱼,鱼公鱼婆,鱼子鱼孙,翻滚间,古老的祝福涌入千家万户。村落之外,山丘、耕田、森林默契地拼配着颜色。但这些人偏要在这成熟的色系中,堆出一山刺眼的白。因为他们有信心让这一山白,变成全世界最好的纸。从竹篓中倒出的青檀树皮,是制造宣纸最重要的原料。前期处理后,它们将在这山坡上接受为期一年的日晒雨淋,一共要经过108到工序才能做成一张合格的泾县宣纸。最终这些宣纸会摊开在人们的桌案之上,描绘每个人心中的山水。
过去千年,很多个这样雾气未散的清晨,无数皖南人行囊中背起家乡的宣笔、徽墨、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