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在多媒体设备逐步普及,利用课件上课已习以为常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并进一步完善的任务。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能借助教材的图表、文字来表现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缺乏生动、直观、形象的表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具有综合处理水平,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更能体现出教学直观性给学生带来知识理解的重要性。例如体积单位教学,教材中表现出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后,接下来是讨论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的感知并不明显。我充分利用多媒的动画效果,把每一幅图实行演绎,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会到从 1 立方分米是如何转化成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转化成 1 百万立方厘米。直观的过程能够体现体积单位的转化由复杂到简便。最早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讲清这个转化的过程,利用黑板画或实物演示总是有一定的弊端,空间立体感较差的学生总是不能快速的明白其中演示过程。这样的教学也为后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打下了基础。
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有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更多是一个听众,教师是一个主讲,借助一个例题的引入,学生实行书本的练习,更多的思维训练提升与拓展没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如果能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参与体验,那么同一例题,不同的变型,学生对媒体的参与水准就能够直接影响数学思维的发展。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转为“数学开放活动室”,概念、公式、应用等通过的教师提前预设活动过程,让学生尽情的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各个面的面积大小,设计时把每个面利用不同颜色闪烁出来,找到 6 个面的特征及和长、宽、高的关系,明白每个面的面积如何计算。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得出结论,在观察画面以后,我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类比、去猜测结论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要求后实行操作,最后实行表面积方法的优化计算。如果没有媒体的协助,学生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实行独立思考结论,仅仅让他们知道计算公式并实行更多的机械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的目标,但事实上在表面积计算中出现很多种不同的计算面的总和。比如求无盖的长方体、粉刷教室墙面、通风管道、火柴盒等问题上,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能充分的去感知每一种情况的变化,通过网络找到相对应的图片后制作出每一种变型的立体图,让学生直观察参与从而得出计算方法,当学生在积极参与时思维水平也在提升。
其实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信息的特点就是使思维“可视”,为协助学生理解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这使计算机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显示出特有的优势。
三 . 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升课堂效率
提倡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从多方面实行判断,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并明显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同时教师也能够灵活调控课堂,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我们知道课堂容量的多少关键是学生的接受水平及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是否充足透彻。那么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感观,因为直观所以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等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减短同一个知识点理解水平的时间,给课堂高容量提供了最优化的协助。回想以往的课堂,有时候因为需要更多的板书知识分析过程,需要表现教材重难点,在相对应的知识点配套量上会明显不足,一堂课下来往往会觉得时间不够,有很多环节没有完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当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能够根据需要,在提前备课过程中对详细知识点实行整理、归纳,将配套练习准备好。比如几何图形题教学中需要较多的画图演示,根据图形题特点实行事先处理,在课堂中能够清晰、直观的协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计算机教学,教师能够提前对教材实行教学过程预设,解题过程、图形表现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实行调控,当然对某些教学资源利用后能够隐去;对教学重点能够标出提示;能够动画形式演示定义推理过程;能够定格重要画面;能够播放优美的音乐,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多样性,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升了课堂效率。
计算机的优越性还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练习、不同层次的习题,能够鲜明地反馈学习效果。对比以往教学效果更多是通过书面练习、口头回答、考试等手段体现,而计算机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满足学生自我评价和表现,带动学生极积性,检验学习效果,也为教师如何更好的实行知识传授、调整步骤提供有力反馈。做到当堂知识当天过关,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例如,《长、正方体体积》一课,我设计三层闯关练习题。第一关:基础题,让学生利用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实行简单解题练习。第二关:变式题,利用长、正方体积计算公式灵活变型,隐藏其中需要的任何条件实行熟练公式应用。第三关:思维训练题,这个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在每一层练习中,计算机都会有相对应的提示和协助出现,这样的分层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自主选择练习题上机操作。学生每做完一层练习题,计算机都会给出相对应的成绩。当学生做完一层练习题之后,还能够根据练习情况,自由选择其他层次的练习题。
四 . 促动师生交流,完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计算机教学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比如通过计算机能够根据设定的知识体系实行不同方式表现让知识点实行自动演绎,充分设计问题,结合有效问题实行师生交流,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计算机能够充分展示某个思维发展过程;开拓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我先出示问题:摆一摆:用 12 个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能够摆几种?把摆出的各种长方体在卡片上记录下来。
在这个幻灯片中底部,我设置了 1-7 个数字做好超链接和返回键。只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每一种情况都能够实行演示交流,这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些长方体所包含的体积单位数与它们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把你们的发现在小小组内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并有效的交流总结。
总来说之,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因为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再加上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