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6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变化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
易只发生相应的数量变化或 规模的变动,国际相对价格 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人均 收入也不会变动;
这样,恩格尔定律将不起作用,
社会需求不会从常用品向奢侈品, 消费结构保持稳定,由于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形式和各个国家的消 费结构不变,国际贸易的格局则 不会改变,但贸易的数量增加了。
经济增长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外扩,变成A’B’,新的相对价 格线为M’N’,且M’N’//MN,即x,y产 品相对价格在经济增长前、后不 变; M’N’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 与Q’( x+∆x,y+∆y )点,Q’点为 新的生产产品组合点,它随生产 可能性曲线A’B’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经
横坐标轴表示一国具有出口能
力的X产品的产量,纵轴表示可 能进口产品Y的产量; 从供给方面来考虑,一国努力 生产并供给那些可能进口的产 品,就是生产进口替代品,所 以Y产品也称为进口替代品。
原来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B,
x、y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线为 MN,它与AB线相切于Q(x,y) 点,Q点为该国生产产品的组 合点;
相反,等产量曲线Y离N点更
远,ON>MP,这表明可能进口 的商品Y的产量增加了; 因此,在劳动要素不变,单 方面增加资本要素时,资本 密集型的产业将扩大,劳动 密集型的产业将缩小;
这时,如果出口产业是劳动
密集型的,就会出现超逆贸 易型增长;反之,如果出口 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就会 出现超顺贸易型增长。
这样,在Q点,X商品的等产
量线变为X1 ,Y商品的等产量 线变Y1,这两条曲线的切线与 P点上的切线相互平行,其斜 率相同(资本增长后要素价格 比率相同)。
图6-5显示Q点是容易确定的,

国际商务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商务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 新重商主义将政治力量等同于经济力量,而将经 济力量等同于贸易顺差。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
6.4 绝对优势
❖ 一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任何国家效率都 高时,该国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中就拥有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
▪ 按照斯密的说法,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然后用它们交换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 然而,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超 出了这些常识观念,还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 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可以生产的产品仍能 使其获益。
• 美国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
6.2.1 贸易利益
❖ 但是,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告 诉我们,如果一国公民购买某些别国生产的产 品,即使这些产品本国能生产,该国经济仍可获 益。
6.5.3 李嘉图模型的简单扩大
❖ 报酬递减
▪ 在固定的规模报酬率(constant 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下,生产单位商品(可可或大米)所 需的资源数量是固定的,不管生产发生在该国生产 可能性边界线上的何处。
▪ 这样,我们假设加纳生产一吨可可总是需要10单位 资源。但是,假设规模报酬率递减更加符合现实。 当每增加1单位产出的生产需要投入更多单位的资 源时,分工的递减报酬就发生了。加纳可可产量从 12吨增加到13吨时,可能10单位资源就足够了,而从 13吨增加到14吨时却需要11单位资源,从14吨增加 到15吨时需要12单位资源,等等。报酬递减意味着 加纳有一条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而不是直线。
❖ 再次假设无贸易时,每个国家以一半资源生产大米,另一 半资源生产可可。此时,加纳将生产10吨可可和7.5吨大 米(图中的点A),而韩国将生产2.5吨可可和5吨大米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政策:是从世界范围考察的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取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货物自由进出口,服务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货物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是指为了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特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等保护措施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增多给予的影响,即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的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进口配额:是一国(或地位)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季度)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超过配额的商品不许进口,或者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际贸易通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传递,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将按照步骤逐一阐述这种关系。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最有利可图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

比如,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两国通过石油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样的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满足各国不同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传递。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是技术和知识的传递。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开放之前相对落后,但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也随之实现了持续增长。

另外,国际贸易还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使得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会刺激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角色,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最后,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进行资源的专业化配置,使得产业链更加完善和高效。

这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分工合作,形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制造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国际贸易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递、市场的扩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6.1 复习笔记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论1.西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西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主要有: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贸易的动态利益思想、亚当•斯密的“剩余出路”论、因尼斯的“大宗商品”理论、马克斯•科登的“供给启动”论及罗伯特逊和纳克斯的“增长引擎”论。

(1)贸易的动态利益思想①亚当·斯密的贸易的动态利益思想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约束。

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

在斯密看来,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并无本质区别。

②大卫·李嘉图的贸易的动态利益思想大卫·李嘉图认为,英国通过废除《谷物法》转向谷物的自由贸易,不仅可以获得静态比较利益,而且通过降低食品价格,制造部门可吸收更廉价的劳动力,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转移更多的利润,增加资本家的利润和投资,加快制造部门的扩展和整个经济的增长,从而获得动态贸易利益。

③约翰·穆勒的贸易的动态利益思想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对于一个资源未能开发的国家来说,可以起到工业革命的作用。

他还认为,对外贸易不仅能够取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间接的效果。

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关于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的思想,反映了他们已从某些角度联系经济发展来研究贸易问题。

这些思想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奠定了基础。

(2)“剩余出路”论“剩余出路”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其论点是:通过对外贸易来扩大本国市场,刺激需求,以产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亚当·斯密假定,一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之前处于不均衡状态,存在闲置的资源或剩余产品。

当该国由封闭转向开放后,便可出口其剩余产品或由闲置资源生产的产品,即对外贸易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

第6章 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6章 贸易与经济增长

平衡经济增长和非平衡经济增长
五、发生福利恶化性增长的条件 福利恶化性增长较有可能发生的情形 必须是一个可以影响国际价格的大国 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行业 国际市场对该大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并不 是很大 该大国很大程度依赖于少量的出口产品
◆发展中国家避免福利恶化性增长的政策选择
——进口替代政策
案例:福利恶化性增长和哥伦比亚的咖啡出口 案例:
*为支付赔款需征税,人民收入减少;德国收入减少,会减 为支付赔款需征税,人民收入减少;德国收入减少,
少进口需求;外国得到赔款,会增加从德国进口; 少进口需求;外国得到赔款,会增加从德国进口;即使贸易条 件无变化,收入效应会导致德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件无变化,收入效应会导致德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期待的结论: 期待的结论:
*国际相对价格如何变化? 国际相对价格如何变化? 相关国家福利受何影响? *相关国家福利受何影响?
历史上的一场名家论战——关于一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 历史上的一场名家论战 凯恩斯: 凯恩斯: 直接损失:赔款本身。 *直接损失:赔款本身。 间接损失:为支付赔款必须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间接损失:为支付赔款必须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为此必 须降低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须降低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结论:总福利损失大于赔款本身。 ◆结论:总福利损失大于赔款本身。 俄林: 俄林假设: 两国:中国、 *两国:中国、日本 三种产品:小麦、布料、房产(不可贸易品) *三种产品:小麦、布料、房产(不可贸易品) 中国生产小麦和房产, *中国生产小麦和房产,日本生产布料和房产
*各国在三种产品上等额消费
分析: 分析:
*中国转移支付
房产) 房产) 对增加
降低对所有产品需求( 收入减少 降低对所有产品需求(包括 房产释放出部分要素被小麦利用 小麦供给相 房产消费增加, 房产消费增加,房产要素需求增加 布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够刺激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益处。

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更加廉价和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进口商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提升和升级。

国际贸易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比较优势原理,国家可以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产业,而将其他产业交给其他国家来经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产出。

出口贸易可以带来就业机会,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额,有助于拓宽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

同时,出口贸易还可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

研究表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带来更高的增长率和更为稳定的增长。

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国家可以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自身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贸易还可以刺激企业的竞争意识,激发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可能导致贸易限制和贸易壁垒的增加,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也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提供更多选择、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产出、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以开放、公平和包容的态度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共享。

06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

06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

第六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一、贸易政策措施限制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关税、配额、禁运、外汇管制、自愿出口限制、国产化规定和行政管理政策以及反倾销政策等。

近几十年来,关税壁垒下降,非关税壁垒如补贴、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和反倾销政策呈现上升趋势。

1. 关税◆关税是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分两类:从量关税是按进口商品每单位征收一个固定的税额;从价关税是按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额。

在大多数情况下,向进口品收取关税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国外的竞争;同时,关税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征收关税:政府得益,因为税收增加了政府收入;国内生产者得益:因为关税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给他们以某种保护,使其免遭来自外国的竞争;消费者受损:因为他们必须为某些进口品支付高价。

政府和生产者获得的利益是否超过消费者的损失取决于各种因素。

◆从经济角度分析进口关税的影响可以得到两个结论:①关税无疑地是保护生产者而损害消费者的,当它们保护生产者免遭外国竞争时,对供给的限制也提高了国内价格。

②关税降低了世界经济的总体效率。

这是由于保护性的关税鼓励国内企业把理论上在国外生产效率更高的那些产品放在国内生产,其结果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有时关税是向出口到别国的商品征收的,总的来说,出口关税有两个目的:第一,提高政府收入;第二,通常是因为政治原因限制一个部门的出口。

2. 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进口配额是对进入一个国家某种商品数量的直接控制,这种限制通常是通过对个人组成的团体或企业发放进口许可证强制实行的。

关税和配额的结合产生了关税配额,在关税配额下,向超过配额的进口品征收的关税超过配额内的。

◆自愿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国政府——通常是在进口国政府的要求下——对贸易强制采取的一种配额。

外国生产商同意自愿出口限制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不这么做,可能遭到更具破坏性的惩罚关税或进口配额。

同意自愿出口限制被看成是缓解一国保护主义者的压力,扭转不利形势的最好方式。

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6.章

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6.章

9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
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 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 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 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 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如图2,D代表某种产品的世界需求,该产 品可以有A国或B国来供给,平均成本分别 为AC1和AC2。假定两国在该产品生产上 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均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并且由于厂商内部不存在规模经济,两国 的产业都是由许多完全竞争的小厂商构成, 竞争的结果使得产品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 成本。
5

在贸易中,A国可以在点B完全分工生 产商品X,B国可以在点B′完全生产商 品Y。通过彼此间用60X和60Y相互交换, 两国最终消费组合均为无差异曲线Ⅱ上 的点E,在贸易中都获得了20X和20Y。 只有各国都在一种商品上面临规模经济 时贸易获利才会发生。 A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A点右侧 移动,则商品X的相对价格(生产可能 性曲线的斜率)就会不断下降直到A国 在X上实现完全分工为止。
新产品创新总是在美国,然后再传递和扩散到 西欧各国,最后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同时,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地发生
变化。
26
解释贸易发生的机制时,传统的是从供给的
角度来分析的;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明要素禀赋相似的条件下 工业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发生的原因。 1.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条件。出口是 国内市场超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2.创造发明新产品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 密切关系。 3.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对商品需求的 重叠部分就越大,相互的贸易量就越大。 4.平均收入水平是偏好相似的指标。不同收入 的消费者将需求不同质量和档次的产品。
23
(2)两国的收入水平和市场范围差距越

(NEW)薛荣久《国际贸易》(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薛荣久《国际贸易》(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导 论第2章 国际贸易的作用第3章 国际分工第4章 世界市场第5章 世界市场价格第6章 国际贸易政策第7章 国际贸易促进、救济与管制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9章 世界贸易组织第10章 关 税第11章 非关税壁垒第12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13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14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第15章 世界贸易中的中国第1章 导 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答: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变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出现了政治实体。

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国际贸易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对外货物贸易可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等。

其中,海运贸易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4如何区分狭义与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答:(1)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其中,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2)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Standard-Trade-Model

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Standard-Trade-Model

相关问题
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 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 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 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a.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b.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c.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d. 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三、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麦之勒悖论(The Metzler Paradox)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2)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关税对本国的进口产品竞争部门
有利,对出口部门不利;而出口补贴则对进口 产品竞争部门不利,对出口部门有利。
相关问题
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 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 响,从而使另一国家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 化,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福利有 何变化? 另一方面,假定另一国针锋相对地对自己的出 口产品进行补贴,其结果与上述情况有什么不 同?请对比分析。
对于任何给定的棉布的相对价格,偏向棉布的 经济增长导致棉布的相对供给增加;偏向粮食 的经济增长导致棉布的相对供给减少。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2、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假设本国出现了偏向于棉布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2、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假设本国出现了偏向于粮食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一种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其相对供给量 的增加。
PC / PF
RS
QC / QF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2、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
PC * DC + PF * DF = PC * QC + PF * QF = V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李嘉图模型是2个国家2种产品1种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是2个国家,2种产品,2个要素。

而且,其中有一种要素是固定的,是不能够自由流动的。

HO模型则是K 和L,两种要素可以在自己本国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够跨国流动。

李嘉图模型的机会成本来自于技术生产率的不同,由于生产率的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

特定要素模型是因为要素的充裕程度不同。

HO模型是因为资源的相对丰裕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里由于只有一种要素,所以机会成本不变, 比较优势产生于技术差别;HO模型里有两种要素,各自适合于不同的部门,所以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比较优势产生于要素禀赋差异。

特定要素模型里机会成本也是递增的,因为流动要素只有一种,而其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此,当不断释放生产X的劳动力去生产Y时,随着Y产量增加而X产量减少,Y的边际产品减少而X边际产品增加,使得生产Y的机会成本逐渐增加,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外凸的,至于比较优势应该跟HO模型一样吧。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一、国际贸易政策类型和历史演变二、关税措施三、非关税措施四、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国际贸易政策类型和历史演变■(一)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 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 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保护贸易政策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 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 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 要素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all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三)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贸易保护政■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和德国——保护贸易政策;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19世纪9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保护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出现了管理贸易政策。

八关税措施■(一)关税的概念和特点关税——是进出口商品或物品等经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具有三个特点:强制性■无偿性(二)关税的分类■ 1、按照征收对象和商品流向分:(1)进口税一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 关税。

① 普通税率一适用于和中国没有任何协定,也没有参加WTO 的国 家或地区。

② 最惠国税率一适用于原产于与中国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 WTO 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或原产于与中国签订有关税互惠协 ■固定性(由税则规定) 返回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③协定税率一适用于原产于中国参加的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区域性贸易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资料:2010年适用协定税率的国家和地区■【一是对原产于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老挝五国的商品实施《亚太贸易协定》协定税率,这些税目的平均税率为8.9%,相对于最惠国税率,平均优惠幅度为23.3%;二是对原产于智利的商品实施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平均税率为1.3%,平均优惠幅度为87.7%;■三是对原产于巴基斯坦的商品实施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平均税率为5.3%,平均优惠幅度为43%;■四是对原产于新西兰的商品实施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平均税率为 4.0%,平均优惠幅度为61.6%;五是对原产于新加坡的商品实施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税率,税率均为零,平均优惠幅度为100%o】④特惠税率一适用于原产于与中国签订有特殊优惠关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国际经济学 第六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六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18
三、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规模经济是引起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
假定两个国家( 和 )生产两种商品( 假定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商品(X 和Y)具有完全相同的生产技术(两国生产 )具有完全相同的生产技术( 可能性曲线相同),两个国家对两种商品的 可能性曲线相同),两个国家对两种商品的 ), 消费具有完全相同的偏好( 消费具有完全相同的偏好(两国社会无差异 曲线相同),但两国分别在X和Y两种商品 ),但两国分别在 曲线相同),但两国分别在X和Y两种商品 生产中具有规模经济。在这种条件下, 生产中具有规模经济。在这种条件下,由于 价格的差异,两国有可能发生互利贸易。 价格的差异,两国有可能发生互利贸易。 规模经济理论虽然解释了为什么规模经济的 存在是引起互利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 存在是引起互利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但我 们无法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来预测贸易模式。 们无法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来预测贸易模式。
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美国)被开发和生产 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美国) 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 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并且首先在来自与 美国收入相近的发达国家的需求中得到满足。然而, 美国收入相近的发达国家的需求中得到满足。然而, 由于国外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 由于国外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在 国外进行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随后, 国外进行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随后,产 品进入它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 品进入它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熟练劳动力 密集型转入资本和( 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 密集型转入资本和(或)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结 它的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 果,它的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贸易方 向逆转。 向逆转。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

第6章思考题解答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二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国际贸易更是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是二战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的增长。

各国生产的扩大是以提高世界市场份额为导向的,这种世界生产对贸易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改变明显;第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作用突出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跨国流动。

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涵盖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但主要是产品内贸易,即中间产品的贸易。

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了,形成了全球产品价值链的分工。

(四)呈现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的国际贸易新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北美、欧盟和东亚三大板块的新格局。

上述三大板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但也促进了贸易集中度的提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2.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055 60Βιβλιοθήκη 75 802015/12/12
18
• 三、生产可出口商品生产要素增长的情形 • 关于这一点的分析与第二点正好是反过来 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在横轴上没有 变化,变化的是纵轴上的截距。分析过程 请大家结合第二类情况进行。我们这里只 给出结论。
2015/12/12
19
• • • • • • • • • •
2015/12/12 7
第二节 需求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人们生活中需求的变化与收入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温饱和小康是以收入水平来衡量的。 • 前面我们接触到了恩格尔定律,这一节又出现了 一个与此有关的新概念,即恩格尔效应。恩格尔 定律是用ηi来表示的,而恩格尔效应是用ηi-1来表 示的。 • 如果随着收入的增加,某种消费品的需求是增加 的,ηi>1, ηi-1为正值,即恩格尔效应为正。 • 另外几种情况留待我们自己推导。 • 显而易见,恩格尔定律指的是食品的恩格尔效应 是负值。
2015/12/12
11
生产要素的增长
• 通常,一国人口和劳动力(L)的数量会随 时间而增长。同样,通过利用部分资源来 生产资本(K)设备,一国的资本存量将增 加。 • 资本指所有由人制造的生产手段,如机器、 工厂、办公楼、交通和通信工具,还包括 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所有这一切都极大 地提高了一国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
2015/12/12
4
•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说明: • 1、要素禀赋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 2、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 • 3、上述改变与偏好一起如何影响一国的供 给曲线、贸易量和贸易条件、贸易所得。
2015/12/12
5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内涵
• 经济增长:一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 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 •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它是两 个不同时期的GDP的对比。 • 说到底,这里讲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 GDP的增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比如 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象劳动(L)、资本 (K),随着投入增加,产出也会增长。
2015/12/12
24
四、“福利恶化型增长”与“荷 兰病”
•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个好事情,但也有 特殊的情况,即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时候, 经济增长可能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 所以,我们要注意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 展这两个概念 • 这里提到的两个概念都是经济不平衡增长 造成的怪现象。
2015/12/12
2015/12/12
2
• 【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 • 1、难点是理解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别是不同 生产要素的变化影响。 • 2、本章重点:在小国情况下,要素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关 系,理解罗布津斯基定理;在大国情况下,会发生“贫困 化增长”。要理解“贫困化增长”要有严格的假定条件, 现实世界一般不会发生,但经常存在“贫困化增长”的现 象和趋势。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我国劳动力增长对我国产 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 和无序出口可能影响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引导学生思考和 讨论防止“贫困化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 3、教育学生学会全面、动态地理解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5/12/12 32
•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大于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对价格(工 资率/利率)不变的基础上,生产中的一部 分资本被劳动力所替代,K/L随之减少。 • 生产要素减少了,但不是等比例减少。资 本用的更少一些,劳动用的相对多一些, 或者说,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这 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2015/12/12
12
随时间变化的劳动增长和资本积累
• 随时间变化的劳动与资本禀赋的增长导致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外移。外移的形状和程度取决于劳动 和资本增长比率。这里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将生产 要素的增长分成三种情况: • 一、生产要素中性增长(平衡增长)情形 • 如果劳动和资本的增长比率相同,生产可能性曲 线将按两要素的增长比率同时向两个方向外移。 结果新旧两条曲线(要素增长前后)各点的斜率 相等。 • 请看下图。
2015/12/12
29
第四节 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已经学习 过的理论有:技术差距原理和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 • 这里要讨论的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生产能 力提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15/12/12
30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及类型
• 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 • 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生产 要素的生产率以相同的比例提高,从而在 相对价格不变(工资率/利率)的基础上, 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 力以相同比例下降,K/L不变。
2015/12/12 26
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
Y (制成品) 增长前: 出口咖啡gb,进口制成品cg 贸易条件:cg/gb U 增长后: 出口咖啡g’b’,进口制成品c’g’ 贸易条件:c’g’/g’b’ 由于: c’g’/g’b’ < cg/gb 结论:贸易条件恶化 出现贫困化增长 g b T’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 易的变化
主讲: 经贸学院 刘继森副教授
2015/12/12
1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变化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增长的内涵,及经济增 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通过此部分学习要 求学生从动态角度理解国际贸易的变化, 理解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5/12/12 6
• 通过技术进步,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可 以提高L、K的效率来提高产出水平。 • 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素投入的增长、科技 进步 • 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X=AKαL1-α •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是从供给 和需求方两方面进行的。下面一节先看需 求方面的影响。
2015/12/12
16
• 结论:用于生产替代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 增长,将会导致进口数量的减少。 • 下面用几何图形来说明这一问题。
2015/12/12
17
小麦
A’ A 80 75 55 40 C B B’ C’
生产要素增长前: 生产点B(20纺织品,80小麦) 消费点C(60纺织品,40小麦) 小麦出口40 纺织品进口40 生产要素增长后: 生产点B’(55纺织品,75小麦) 消费点C‘(75纺织品,55小麦) 小麦出口20 纺织品进口20 结论:小麦相对价格上升 纺织品相对价格下降 1/1 D 1/1 D’ 纺织品
2015/12/12
31
•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生产率的提高 大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对价格(工 资率/利率)不变的基础上,生产中的一部 分劳动力被资本所替代,K/L随之增加。 • 生产要素减少了,但不是等比例减少。劳 动用的更少一些,资本用的相对多一些, 或者说,对于每单位劳动来说,现在使用 更多的资本。这就是节约劳动的本意。
2015/12/12
3
• 除了基于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在本质 上是动态的以外,到现在为止讨论的贸易理论全 部为静态的。 • 也就是说,给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 我们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改进, 偏好也可以变化。 • 所以,一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2015/12/12 15
• 先假设增长的生产要素是用来生产替代进口商品 的。 • 假设美国可生产小麦和纺织品。相对小麦而言, 纺织品的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 • 现在假设美国资本数量增长,而生产小麦的生产 要素没有增长。 • 资本增长以后,由于资本供给增多,所以资本的 价格即利率会降低。由于资本这一要素比原来便 宜,会导致更多的厂商使用资本,因此,美国的 纺织品相对于小麦来说会增加,进口量就会减少。
23
• 重要结论: • 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 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 而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 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 • 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 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贸易条件产生 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
25
• 荷兰病: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业的萎 缩。源自荷兰,因此得名。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相 同的现象。 • 福利恶化型增长,又叫贫困化增长和巴格沃蒂效 应。即出口商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对贸易条件和国 内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 巴格沃蒂效应的主要原因:贸易条件的恶化。如 果经济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社会福利下 降超过了经济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可能出现 贫困化增长。
2015/12/12 13
Y
140
B’ 70 B
0
140
280
X
2015/12/12
14
• 生产要素中性增长,改变的是贸易的数量,生产 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各国的消费结构都没有变, 因此国际贸易的格局也没有变。 • 二、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增长的情形 • 如果生产要素的增长不是同时按相同比例变化, 情况就比第一种要复杂一些。那就要看这个变化 了的要素属于哪个国家,它用来生产什么样的产 品,是用来生产替代进口的商品呢,还是用来生 产出口商品?情况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不 同。
2015/12/12 9
• 因此,发展中国家总是出口初级产品显然 越来越不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和在国际贸 易格局中地位的提高。 • 这也正是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想尽一切办法 完成工业化的原因。
2015/12/12
10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上一节从需求变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一节换一个方向, 从供给的角度讨论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 影响供给条件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 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 下面我们分别予以分析。
2015/12/12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