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筑书籍

合集下载

南宋建筑史pdf电子版下载

南宋建筑史pdf电子版下载

南宋建筑史pdf电⼦版下载本书下载地址:/?p=453《南宋建筑史》,郭黛姮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0⽉出版,定价158.00元 城市、宫殿、皇陵、宗教、园林、桥梁……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柱、⽹、梁、⽃栱、椽⼦、门窗、⽡件、吻兽……别现精微,个性独具。

⼋⼗余⾼龄的郭黛姮先⽣近⽇出版了⾃⼰的第⼗四部专著——《南宋建筑史》。

说起郭黛姮先⽣,中国建筑学界⼏乎⽆⼈不知。

她是中国建筑史学⼤师梁思成先⽣的关门弟⼦,清华⼤学建筑学院教授。

承继师业,她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志业,在清华⼤学建筑学院的讲台上,⼀站就是五⼗余年。

作为当代著名的古建筑学专家,她还是国家⼀级注册建筑师,她主持的“圆明园数字复原”项⽬蜚声海内外。

在建筑史研究⽅⾯,她的《乾隆御品圆明园》《中国古代建筑史·第3卷·宋辽⾦西夏建筑》《东来第⼀⼭——保国寺》等⼗余部著作,每⼀部都堪称精品。

这部《南宋建筑史》也不例外。

郭先⽣与南宋建筑的结缘,始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第3卷·宋辽⾦西夏建筑》的写作。

在这部皇皇巨著中,郭先⽣对两宋并辽、⾦、西夏的建筑有了全局性的认识,搭建起了这⼀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建筑发展特点的基本理论架构,这也为《南宋建筑史》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之后郭先⽣主持维修杭州六和塔、雷峰塔重建⼯程中,对南宋时期的建筑形态及建筑特点有了更细微更近距离的观察,从⽽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进⼀步结合并验证。

郭黛姮先⽣的《南宋建筑史》正是这样⼀部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专著。

因为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对峙的地理历史环境,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化呈现出相当的独特性,由于⼤量北⼈南迁,南宋的经济获得了长⾜的发展,⼈⼝的增多也引起了城市与建筑的巨⼤变⾰,⽂化发展使建筑⽂化的审美趣向也引起了连锁反映,创新、与两宋理学哲理新思潮呼应、追求细腻柔美等都成为时代的建筑风格,战乱频仍也为佛教建筑发展带来契机。

⽆论是平⾯布局的丰富多彩还是环境的塑造,都被纳⼊建筑的整体视野,个体建筑的宏伟、壮观进⼀步被强调。

建筑文摘——精选推荐

建筑文摘——精选推荐

中国建筑历史学习参考书籍大全(欢迎大家补充)《中国建筑史》学习参考书目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3.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买不起)4.李允(和)《华夏意匠》(天大曾出售过翻印本)第二章城市建设1.贺业(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2.郭湖生《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小史(专栏)》(《建筑师》连载)3.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找不到)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考天大的经典必读书目)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1.于倬云《紫禁城宫殿》(是香港出版的,找不到,列了也白列)2.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曲阜孔庙建筑》(据说天大也测过了,为什么自己不出一本?)3.刘敦桢《易县清西陵》(《刘敦桢文集》有)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第2次出现)第四章宗教建筑1.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文集》有)2.天津大学建筑系《承德古建筑》3.罗哲文《中国古塔》(其实类似的很多,这本真不好找)4.白化文《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虽然不太好找,但今年还真是派上用场了!)第五章住宅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各地民居专著(没法看了)3.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第3次出现,足见其重要性所在)第六章园林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3.天津大学建筑系《清代御苑撷英》4.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很难找)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买不起,如果熟读了也就不用考研了) 2.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同上)3.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不好找,也太难)4.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太专业了)第八章清式建筑做法1.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经典中的经典)2.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同样是太专业了)3.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据说天大学生人手一册,不知风水大师是否也拿回扣?) 4.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高技派建筑初探摘要:开放与交流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带来了更多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计的发展。

宋代私家园林专著——洛阳名园记

宋代私家园林专著——洛阳名园记
水北胡氏二园,相距十余步,在邙山之麓,瀍水经其旁,因岸穿二土室,深百余尺,坚完如埏埴,开轩窓其前,以临水上。水清浅则鸣漱,湍瀑则奔驶,皆可喜也。有亭榭花朩,率在二室之东。凡登览徜徉,俯瞰而峭絶,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耳。但其亭台之名,皆不足载。载之,且乱实。如其台四望,尽百余里,而萦伊缭洛乎其间。林朩荟蔚,烟云掩映,髙楼曲榭,时隠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圗,而名之曰“玩站台”。有庵在松桧藤葛之中,辟旁牖则台之所见,亦毕陈于前。避松桧,骞藤葛,的然与人目相会,而名之曰“学古庵”。其实皆此类。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以一巳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洛阳名公卿园林,为天下第一。靖康后,祝融回禄尽取以去矣。
董氏西园
董氏西园,亭台花朩,不为行列区处,周旋景物,岁増月葺所成,自南门入,有堂相望者,三。稍西一堂,在大地间。逾小桥有髙台一。又西一堂,竹环之中有石芙蓉,水自其花间涌出,开轩窓,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景,而洛阳城中,遂得之于此。小路抵池,池南有堂,面髙亭堂,虽不宏大,而屈曲深邃游者,至此往往相失,岂前世所谓“迷楼者”类也。元佑中有留守,喜宴集于此。
大字寺园
大字寺园,唐白乐天旧园也。乐天云“吾有第,在履道坊。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今张氏得其半,为会隠园,水竹尚甲洛阳,但以其图考之,则某堂有某水。某亭有某朩。其水,其朩至今犹存,而曰堂曰亭者,无复彷佛矣。岂因于天理者,可久而成于人力者,不可恃耶?寺中,乐天石刻存者尚多。
独乐园
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曰“见山台”者,髙不过寻丈。曰“钓鱼庵”、曰“采药圃”者,又特结竹杪,落蕃蔓草为之尔。温公自为之序,诸亭台诗,颇行于世。所以为人欣慕者,不在于园耳。

北宋的建筑

北宋的建筑

4.1.2 祠 庙
封 建 社 会 的 建 筑
– 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堂结构为单槽形式, 即有一排内柱。
4.1.2 祠 庙
– 为了形成一个深二 间(四椽)宽阔前 廊,其构架作了特 殊处理:将殿下檐 前廊当中三间的四 道梁架加长到深二 间(四椽),梁尾 插到殿身单槽缝的 内柱上,使殿身前 檐当中三间的四柱 不落地面而立在上 述梁上,并把殿身 正面的门窗槛墙后 推到内柱之间。殿 内部分深三间(六 椽),上架通梁, 空间完整高敞。
封 建 社 会 的 建 筑
• 《千里江山图卷》
4.1.3 住 宅
封 建 社 封 会 建 的 社 建 会 筑 的 概 建 况 筑
• 《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画家王希梦所画,画面上有大中小型村 舍数十幢。
4.1.4 园 林
• 艮岳
封 建 社 会 的 建 筑
• 北宋沐梁,大抵都城附近皆为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初 春时节芳草如茵,杏花似绣,按当时风俗,各园相继开放, 城中居民争相前往踏青揽胜,呈现出“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 ,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的盛况。
封 建筑
–殿柱侧脚和生起显著;檐口线从次间上翘,形成富有 弹性的檐口曲线。
4.1.2 祠 庙
封 建 社 会 的 建 筑
–大殿正面八根下檐柱上有木制雕龙缠绕,即 《营造法 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这种柱的孤例。
4.1.3 住 宅
• 《清明上河图》
4.1.7 佛教建筑
封 建 社 会 的 建 筑 – 隆兴寺山门与天王殿共用
4.1.7 佛教建筑
封 建 社 会 的 建 筑
– 摩尼殿为重檐九脊殿顶。
4.1.7 佛教建筑
封 建 社 封 会 建 的 社 建 会 筑 的 概 建 况 筑

关于《鲁般营造正式》和《鲁班经》

关于《鲁般营造正式》和《鲁班经》

关于《鲁般营造正式》和《鲁班经》《鲁班经》是一部古代民间匠师业务用书。

该书现存的最早版本,是国家文物局收藏的明万历本,不过,这一本缺失前面二十多页。

其次,是崇祯本,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都有收藏,比较完整。

往后,清代刻本种类很多,直到近代仍广泛流传,还有石印本、铅字排印本等。

《鲁般营造正式》现仅存宁波天一阁收藏的一本,其年代,据天一阁工作同研究志意见,当是明中叶成化、弘治间(公元1465,1505年)刊印。

这也就是1931年赵万里先生在天一阁整理藏书时所发现而向中国营造学社介绍的刻本。

当年,刘敦桢教授对此书进行校订,认为即是《鲁班经》的更早版本,这是因为《鲁班经》包纳了《鲁般营造正式》的基本内容,因此,1)认为前者由后者增编而成。

敦桢师曾指出:“此书总结江南民间建筑经验”,应“调查江南一带实物,访问匠工,推求书中所述各种做法和术语,进而校订文字图样,加以注释,使这部古代匠师苦心努力的著作与2)民间建筑艺术不致沉埋湮没”。

他的愿望,没有来得及亲自去实现。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鲁班经》,他无疑见到这本书,但没有作专节论述。

近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所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也列有《鲁班经》一项,所加解说为:“总结我国南方民间建筑经验”。

但未加论证。

以上,是过去关于《鲁班营造正式》和《鲁班经》的研究和评价的大致情况。

可以说,工作还处在开始阶段。

本文不是全面的研究论述,而只是对两书的性质、源流、学术价值,发表一些粗浅见解,以为引玉之砖而已。

一、《鲁班经》的编集情况实际上,《鲁班经》不是对《鲁般营造正式》的“增编”,也不是“改编”,而是名符其实的“新编”,它从性质和要求上完全不同于《鲁般营造正式》。

看一下《鲁班经》的组成情况是很有趣的。

如果拿它和现存的明代其他一些书籍作一比较,就会发现,这本书确是“汇编”而成,换句话说,是从其他书籍摘抄而成,《鲁般营造正式》不过是这些供摘抄的底本之一。

《营造法式》札记六题

《营造法式》札记六题

《营造法式》札记六题《营造法式》研读的6则札记,分别是针对新旧两版《营造法式》的编撰过程与北宋末叶新旧党争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比较《木经》与《营造法式》这两部营造专著的差异;推测耍头3种别名的由来;以实物印证《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椽头盘子"这一特殊构件;分析石作流杯渠的制作方式,并与宋代相关文献和实物相对照;考证"壁隐假山"的性质。

《营造法式》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一部官方颁布的建筑典籍,详细记载了当时官式建筑的技术做法、规范、用料与功限定额,达到了极高的科学水准。

《营造法式》为宋代建筑设计资料集与建筑规范丛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作者李诫,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印刷,关于古代建筑设计、建造制度的书籍。

《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编成,没有确定的模数,无法确定用工用料,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规定也比较不明确。

《营造法式》全书一共分三十四卷,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卷一、二,总释和总例,名词解释。

对文中所出现的各种建筑物及构件的名称、条例、术语做一个规范的诠释。

第二部分从卷三卷至卷十五,各作制度,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十三个工种。

最重要的是大木作和小木作。

卷三壕寨制度、石作;包括场地平整、基础、柱础、台阶、长堤排水等建筑基础各项制度。

卷四、五大木作制度;包括建筑模数、梁架结构、屋顶各构件、斗栱等各结构构件制度。

卷六至十一小木作制度;包括门、窗、屏、地棚、壁板、平棊、帐、壁藏等制度。

卷十二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卷十三瓦作制度、泥作制度;卷十四彩画作制度;卷十五砖做制度、窑作制度其中第三部分卷十六至卷二十五,功限,相对于劳动定额的计算。

第四部分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料例,相当于用料计算。

第五部分卷二十九至三十四,图样,非常真实地表现保存了当时的一批建筑的图。

木构建筑体系作为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结构体系,自汉代起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到北宋初年渐趋成熟。

关于宋朝民俗的书

关于宋朝民俗的书

关于宋朝民俗的书
1、《东京梦华录》
该著作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

2、《武林旧事》
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以前,为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全书共十卷。

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

3、《都城纪胜》
该著作内分市井、诸行、酒肆、食店、茶坊、四司六局、瓦舍众伎、社会、园苑、舟船、铺席、坊院、闲人、三教外
地、共十四门,记载临安的街坊、店铺、塌坊、学校、寺观、名园、教坊、杂戏等。

此书虽然卷帙不大,但对当时南宋都城临安的市民阶层的生活与工商盛况的叙述,较一般志书记载还具体,因而《四库提要》称其“可以见南渡以后土俗民风之大略”,为研究这一时期杭州的时俗民风提供了重要资料。

与《梦粱录》《武林旧事》同为研究临安以及南宋社会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文献。

基于宋《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

基于宋《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
• 墙体砌筑:墙体砌筑应遵循“平、齐、直”的原则,保证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和水平度。砖缝应饱满、密实 ,灰浆应均匀涂抹,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 屋顶施工:屋顶施工应采用传统的举折和举架技术,确保屋顶的排水顺畅和造型美观。同时,应注意屋顶与墙 体的连接处理,防止雨水渗漏和破坏建筑结构。
• 总的来说,《营造法式》为城楼建筑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设计施工原则与规范,确保了城楼建筑的质量、 稳定性和美观性。这些原则和规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01
宋《营造法式》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文献,为研究城楼建
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参考。
建筑技术特点
02
基于《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在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技术特点,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传承与保护
03
通过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古代建筑文化
,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吸收与保护。
THANKS。
案例三
01
融合现代技术
将《营造法式》中的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如运用现代
材料进行斗拱结构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良设计,以满足现代建筑的抗震、节能等需求。
02
创新空间布局
借鉴《营造法式》中的空间布局理念,打破现代建筑的常规布局模式,
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楼建筑。
03
古今融合的美学价值
通过对《营造法式》的挖掘和研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机融
尊重自然原则
城楼选址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水文、气候等,建筑 布局和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史宋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宋代建筑
宋 代 建 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简介 建筑背景 艺术价值 建筑装饰 文化内涵 科技含量 城市建设
简述 平江府建筑 宋朝的都市规划
宫殿建筑 园林建筑 书院建筑 桥梁建筑 王陵建筑 宗教建筑 建筑文献 简述 《木经》 《营造法式》 影响意义 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史
简介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最 为强盛的朝代一, 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都有发展,科学技 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 到了新的高度。这 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 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 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 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 桥梁等建筑都 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完全呈现出一座商 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 再兴建规模巨大的 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 的空间层次,以衬 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 筑。 宋代砖 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 要是佛塔和桥梁。 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 县的永通桥等均是 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史
建筑装饰 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 都和唐 宋代建筑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 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 要着力细致处理。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 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 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 一些宗教建筑中,室内作神灵居住的“天宫楼阁”,把虚幻中的佛国 净土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墓葬建筑中,望想将生活中美的感受 永远保存下来,于是出现了墓主观戏、墓主夫妻饮宴、墓主出行和回归 之类题材的壁画或雕刻。工匠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刀功绘笔掌握熟练。 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上,力图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理想。这些壁画和雕 刻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有关写汴京城的书

有关写汴京城的书

有关写汴京城的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宋时期,汴京城(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它是北宋皇帝的京城,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写汴京城的书籍层出不穷,其中有些是历史学家的著作,有些是小说家的笔记,有些是游记,无不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壮丽和繁荣。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本有关写汴京城的书籍。

第一本书是《东京梦华录》,是北宋时期著名官员张仲素所著的一部史书。

这本书以记实的形式展现了汴京城的繁荣和风貌,记录了当时汴京城市的景观、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当时汴京城的繁华,感受北宋时期的风貌和人文气息。

第二本书是《水浒传》,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这部小说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汴京城的市井生活,其中有无数痞子、混混、道士、和尚、商人等,他们在这个城市里游走潜伏,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这本书展现了汴京城的市井风情和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宋代城市。

第三本书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奇幻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汴京城中,描述了城市中各种神怪、鬼魅、鬼怪等传奇故事。

这本书通过描绘这些怪异的故事,展示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神秘的一面,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超自然信仰和幻想。

第四本书是《左传》,这是一部古代史书,记载了周朝左族的历史和风采。

其中有关于汴京城的一些记载,描绘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政治风貌和社会状态。

这本书通过对北宋时期汴京城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貌,使读者更加了解北宋时期汴京城的历史。

总的来说,有关写汴京城的书籍涵盖了历史、小说、奇幻等多个方面,它们都展现了这座城市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这些书籍不仅展示了汴京城的历史和风貌,也为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希望这些书籍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荣和魅力。

第二篇示例:汴京城,古称大宋国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1、《营造法式》.jpg陶本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7、《营造法式》图样.jpg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28、《园冶》【有原书】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55、《古文物称谓图典》 .pdf56、《华严寺》.pdf【有原书】57、《绘图鲁班经》.pdf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69、《园综》—陈从周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76、《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墙—尹文 .pdf77、《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台—韦明铧.pdf78、《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亭—覃力 .pdf79、《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园—陈从周.pdf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雨露洪涌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 (一北方)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文物1973.7)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博物馆中国古建筑精粹电子书中国古建筑图谱中国全史《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二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四卷第三、四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三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四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第二期【有原书】1《文物建筑》第一辑河南古建【有原书】2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有原书】3 东方建筑研究(上册)(超星)4 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超星)5 敦煌家具资料6 佛像艺术造型7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有原书】(超星)8 建筑历史研究第一辑【有原书】(超星)9 江南园林志(第二版)【有原书】(超星)10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有原书】(超星)11 刘敦桢文集(一)(超星)12 刘敦桢文集(二)(超星)13 刘敦桢文集(三)【有原书】(超星)14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超星)15 曲阜孔朝建筑【有原书】(超星)16 园冶注释(第二版)【有原书】(超星)17 中国古代高建筑(超星)1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彩画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刻2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21 中国古建探微(超星)22 中国古建筑(超星)23 中国古建筑百问(超星)24 中国古建筑全览(超星)25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超星)26 中国民族建筑第一卷(超星)27 中国民族建筑第二卷(超星)28 中国民族建筑第三卷(超星)29 中国民族建筑第四卷(超星)30 中国民族建筑第五卷(超星)31 佛教寺院考古.pdf32 城记.pdf 【有原书】33 佛教石窟考古.pdf34 宫殿考古通论.pdf35 故宫辞典.pdf36 汉代画像石_吴曾德_文物出版社1984.pdf37 汉字古音手册.PDF38 建筑历史与理论39 建筑书籍-中国古建筑小品.pdf40 林徽因文存+建筑41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pdf42 明清室内陈设.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2004.pdf43 秦汉瓦当.pdf44 四川汉代画象砖艺术.pdf45 唐代长安辞典.pdf46 隋唐两京丛考47 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48 天一阁藏本:明鲁般营造正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pdf49 闲情偶寄.pdf50 正在消失的建筑.pdf51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5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有原书】53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pdf54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选.pdf55 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pdf56 梓室余墨_陈从周随笔.pdf57 长城.djvu58 明十三陵.djvu59 颐和园.djvu60 老宅第.djvu61 老牌坊.djvu62 老书院.djvu63 老门楼.djvu64 老戏台.djvu65 老楼阁.djvu66 宋陵石雕纹饰.djvu67 山西.djvu68 中国民居.djvu69 中国园林.djvu70 避暑山庄.djvu71 晋祠揽胜.djvu72 日本传统艺术第四卷浮世绘.djvu73 园林史.djvu74 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djvu75 圆明园.djvu76 阳光下的雕花门楼:武夷古民居的记忆.djvu77 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纪行.djvu78 徽州.djvu79 走遍中国南京.djvu80 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djvu81 古城记:失落文明的兴与衰.djvu82 江南六镇.djvu83 大壮·适形中国建筑·匠意(超星)84 建筑十书【有原书】(超星)85 中国古建筑百问86 洛阳伽蓝记87 长物志校注88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第一集建筑部分(超星)89 中国古建筑艺术(第1~4册)【不全】(超星)90 梁思成建筑画91 隋唐宫廷建筑考92 中国文物考古辞典《考古》杂志1955年1~6期及1991、1993~1998全年《文物》杂志1959~2000共152期文物五○○期总目索引1950.1-1998.1.pdf1 繁峙岩山寺.pdf(不全)2 中国古亭.pdf3 中国古亭.pdf4 佛宫寺释迦塔和崇福寺辽金壁画.djvu5 中国古建筑定额与预算.pdf6 中国建筑史图录(梁思成).pdg7 中国江南古建筑装修装饰图典.pdg8 《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pdf【有原书】9 平遥古城与民居.pdf【有原书】10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有原书】11 怎样鉴定古建筑.pdf【有原书】12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pdg13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14 明式家具珍赏15 盛京宫殿建筑16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17 中国建筑彩画图集(何俊寿)【有原书】18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THE ART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pdf19 永诀的建筑.pdf 20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pdf21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pdf 22 紫禁城宫殿.pdf23 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集.pdf 24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25 红木小件.pdf 26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27 苏州香山帮建筑.pdf 28 永诀的建筑.pdf29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林洙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djvu 另:《建筑史论文集》【有原书】、《古建园林技术》【有原书】、《建筑历史研究》等相关散篇论文目录如下1、_材分八等_在建筑史上的意义.pdf2、_礼制建筑_求解.pdf3、_应县木塔_读后札记.pdf4、_营造法式_版本及其流布述略.pdf5、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pdf6、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下.pdf7、_营造法式_殿阁地盘分槽图新探.pdf8、_营造法式_瓦作制度初探.pdf9、_营造法式_中厦两头造出际制度释疑.pdf10、_营造法式_中翼角檐细部处理及起翘探讨.pdf11、_营造法式小木作_几种门制度初探.PDF12、《“礼制建筑”求解》——方晓风.pdf13、《北京故宫修复测绘研究》.pdf14、《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徐伯安.pdf15、《营造法式》变选用材制度探析.pdf16、《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Ⅱ).pdf17、《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PDF18、《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简介.pdf19、2006年_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_议梁思成_省略_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pdf20、宝山灵泉寺大住圣窟浮雕艺术初探.pdf21、保存完好的“样式雷”古建筑群——清西陵.pdf22、北宋《营造法式》中的木雕艺术.PDF23、边靖楼修缮设计上.PDF24、崇福寺小召牌楼构制初探.PDF25、春秋至六朝麒麟的演变研究.pdf26、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上_.pdf27、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下_.pdf28、从驼峰与墓股的比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关系.pdf29、从帐形龛饰到帐形龛_北朝石窟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pdf30、定兴慈云阁修缮记.PDF31、定州开元寺塔塔刹发现一批文物.PDF32、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_铺作_与_跳铺之作_辨析.PDF33、斗栱——李学武.PDF34、枓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铺作”与“跳,铺之作”辨析.pdf35、独具魅力的古建珍品——榆次城隍庙.PDF36、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上_.pdf37、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下_.pdf38、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PDF39、独乐寺辽代建筑结构分析及计算模型简化.pdf40、对清东陵裕陵地宫棺位问题的探讨.PDF4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应只把注意力投放到建筑_物_的研究上.pdf42、敦煌北朝石窟形制诸问题.pdf43、敦煌壁画中的胡床家具_一_.pdf44、敦煌雕塑.pdf45、敦煌火珠图像探微.pdf46、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pdf47、抚宁境内明长城敌台的建筑形制.PDF48、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筑特征.PDF49、高安回澜塔.PDF50、高层古建筑木结构——应县木塔现状结构评价.pdf51、古代的椅和凳.pdf52、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_试论从_营造法式_至_工程做法_建筑设计技术的演变和.pdf53、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_宋_营造法式_与日本_延喜木工寮式_的比较.pdf54、古代营建技术中的_样_造_作_.pdf55、古建瑰宝——千年古刹独乐寺——杨作瑞.pdf56、古建瑰宝永乐宫.PDF57、古建门种种.pdf58、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PDF59、古建筑角梁构造与翼角生起略述.PDF60、古建筑结构研究十八年.pdf61、古太原晋阳建筑文化浅析.PDF62、故城县庆林寺古塔.PDF63、关于_营造法式_的研究.pdf64、关于对山西应县木塔保护工程抬升修缮方案的意见.pdf65、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一_.pdf66、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二_.pdf67、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三_.pdf68、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四_.pdf69、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若干问题的探讨_五_.pdf70、关于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立面比例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pdf71、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PDF72、广东澄海龟山汉代建筑遗址.PDF73、汉代高台建筑技术研究.pdf74、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pdf75、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二_斗栱之分类_柱头铺作_转角铺作_补间铺作.pdf76、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三_柱_础_梁枋_平坐腰檐.pdf77、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一_斗栱.pdf78、何谓《营造法式》之_槽_.PDF79、河北赤城县古塔调查.PDF80、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pdf81、河北辽代古塔建筑艺术初探.PDF82、河北玉田净觉寺调查报告.PDF83、河北赵县西林寺塔.PDF84、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PDF85、黑龙江省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PDF86、胡床杂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pdf87、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承启楼.pdf88、换个方法拍“古建”.pdf89、霍州署元代大堂.PDF90、基于AutoCAD的中国木构古建筑的三维重建.pdf91、基于CAD与GIS 集成的仿唐古建筑景观的三维重建方法.pdf92、济渎庙寝宫建筑研究.PDF93、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94、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95、简述汉画建筑脊饰的文化意象.pdf96、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pdf97、江西樟树临江文物调查.PDF98、金狮床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二.pdf99、晋城青莲寺塔幢建筑分析.PDF100、晋祠圣母殿研究.pdf101、晋祠献殿.PDF102、晋东南歇山建筑的梁架做法综述与统计分析_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一.pdf103、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设计深化与现场实施.pdf104、开元观古建筑初探.PDF105、克孜尔石窟前的木构建筑.PDF106、梁思成建筑画.pdf107、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pdf108、两周礼器制度研究.pdf109、辽金珍品塞外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PDF110、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PDF111、灵岩寺石刻造像考.PDF112、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pdf113、龙在古建器具上的装饰形式.PDF114、隆兴寺宋代木雕立式弥勒像的修复.PDF115、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PDF116、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pdf117、甪直保圣寺大殿复原探讨.PDF118、绿水苍柏话晋祠.PDF119、略论北京的古建牌楼.pdf120、略议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古代木构发展史研究.pdf121、论明代建筑之斗栱用材等级.PDF122、米兰佛寺考.PDF123、明代建筑油饰彩画要点.PDF124、南朝帝王陵寝初探.PDF125、南方上昂与挑斡作法探析.pdf126、南京朝天宫冶城阁设计.PDF127、南京出土六朝兽面纹瓦当再探.pdf128、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初探.pdf129、南京图书馆馆藏清抄本《营造法式》考略.PDF130、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出土南朝瓦当及与南朝上定林寺关系研究.pdf131、宁安兴隆寺建筑概述.PDF132、牌坊建筑文化初探.PDF133、平顺荐福寺遗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及龙门寺部分造像.PDF134、铺作·出跳·枓科及其它.PDF135、普救寺原状考.pdf136、千古一刹佛光寺.PDF137、浅识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PDF138、浅谈电视节目中古建筑与古文物的拍摄技巧.pdf139、浅谈历代的床和席.pdf140、清朝祖陵——永陵.pdf141、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一_.pdf142、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二_.pdf143、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三_九檩歇山转角前后廊单翘单昂斗科斗口三寸大木做法.pdf144、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四_.pdf145、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五_.pdf146、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六_.pdf147、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1.pdf148、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2.pdf149、日本古代寺院建筑瓦屋面及与我国唐代屋面作法的联系.pdf150、山东临淄出土一件汉代人物圆雕石像.PDF151、山西古牌楼浅析.PDF152、山西晋城碧落寺石窟调查记.PDF153、山西陵川西溪真泽二仙庙.PDF154、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PDF155、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上.PDF156、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梁思成.pdf157、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pdf158、山西应县木塔应当怎样修_.pdf159、陕西白水北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PDF160、绳床及相关问题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一.pdf161、试从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162、试从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163、试论_材分八等_的数理渊源.pdf164、试论_营造法式_中的定向_定平技术.pdf165、是比例关系还是模数关系_关于法隆寺建筑尺度规律的再探讨.pdf166、数码摄影技巧:古建筑掠影.pdf167、宋《营造法式》大木作设计模数论.pdf168、宋《营造法式》垒造窑制度初探.PDF169、宋代官方建筑设计考述.pdf170、宋代建筑地面与墙体营造技术.pdf171、宋代建筑基础营造技术(1).pdf172、宋代建筑台基营造技术.pdf173、宋代建筑瓦屋面营造技术.pdf174、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pdf175、宋式彩画设计.pdf176、泰州城隍庙建筑修缮方案设计.pdf177、谈_树_的文化功能_顾恺之_洛神赋_与砖画_竹林七贤_中_树_的比较.pdf178、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pdf179、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上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180、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下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181、唐代彩画及宋_营造法式_彩画制度.pdf182、唐代门窗形制考_以唐诗及相关文献史料为据.pdf183、唐风建筑斗栱初探.pdf184、唐风建筑斗栱初探下.PDF185、唐宋单体建筑之面阔与进深如何确定.pdf186、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pdf187、唐宋园林之瑰宝.PDF188、天津大悲禅院大雄宝殿施工技术.PDF189、伟大创造时代的宋代建筑.pdf190、文水则天圣母庙后殿结构分析.PDF191、文物五○○期总目索引 1950.1-1998.1.pdf192、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pdf193、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PDF194、斜栱演变及普拍枋的作用.PDF195、新发现的一批_斗栱分件图_.pdf196、兴洲行宫考.PDF197、邢台天宁寺前殿始建年代初议.PDF198、衙门建筑源流及规制考略.PDF199、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设计方案.pdf200、阳泉关王庙大殿.PDF201、疑义相与析──读《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PDF202、以管窥豹犹有一得.PDF203 、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pdf204、有关大住圣窟与三阶教的关系问题.pdf205、榆社郝壁村寿圣寺山门时代考.PDF206、云冈石窟建筑特征的镜头诠释.PDF207、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PDF208、正定广惠寺华塔内的二尊唐开元年白石佛造像.PDF209、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pdf210、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pdf211、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pdf21 2、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pdf213、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_续_.pdf214 、中国明代木质古建西安鼓楼彩绘的分析研究.pdf215、中原古刹-河南省香严寺.pdf216、追寻古典的美丽.PDF217、追寻历史足迹——用数码相机拍摄古建筑(2).pdf218、涿州智度寺塔初探.PDF219、作庭记译著与研究张十庆.pdf。

古建筑室内陈设的书

古建筑室内陈设的书

古建筑室内陈设的书
1. 《中国传统古建筑》(李敦白著)-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室内陈设、家具摆设和装饰品等。

2. 《古建筑的室内陈设与艺术》(胡一民著)- 本书通过对中
国古代建筑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室内陈设和装饰品,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3. 《中国古建筑室内装饰研究》(李景旺等著)- 这本书主要
围绕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陈设和装饰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存建筑的分析,展现了古建筑室内装饰的特点和演变。

4. 《古代中国室内陈设》(萧义著)- 这本书通过对古代中国
室内陈设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当时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是了解古代室内装饰的重要参考书籍。

5. 《古代建筑的室内陈设与居住生活》(程鸣著)- 本书系统
地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陈设和居住生活,包括家具、饰品、照明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提供了实用的设计和装饰建议。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五章宋、辽、西夏、金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五章宋、辽、西夏、金时期的建筑设计
由此可见,随着长期以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西夏建筑同时 受到了西域和中原建筑的影响,别具地方特色。
第三节 小结
宋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全盛期,辽承唐制,金随宋风,西夏别具 一格,多种民族风格的建筑共存,是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特点。
宋朝的建筑学、地学等都发展到了更高程度,建筑制度更为完善,礼制有 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并著作了专门书籍以严格规定建筑等级、结构做法及规范 要领。
——梁思成
图5.1.3 河北正定隆兴寺,宋朝
宋朝砖石建筑的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 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仿多层木构的砖石塔,石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 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建筑装饰设计方面,宋朝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 隋唐有着显著不同。宋朝建筑在技巧娴熟的基础上,更注 重细部的设计,不仅对梁柱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局部 装修和色彩装饰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处理。如将格子门的一 条门框设计出多种断面形式,在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加上 凸起的线脚,用由浅到深、四层晕染的手法绘制彩画,雕 饰更为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图案等。
佛塔在现存西夏佛教建筑中种类最多,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和花塔 等,造型挺拔高耸,在佛寺整体建筑中处于中心或重要位置,是西夏组合建筑 群体的标志。
西夏石窟寺建筑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己开凿的洞窟较少, 主要是重新修饰前代石窟,如甘肃敦煌莫高窟、肃北五个庙石窟和内蒙古鄂托 克旗百眼窑等都留有西夏修造的石窟遗迹。
辽金的建筑以汉唐以来逐步发展的中原木构体系为基础,广泛吸收其他民 族的建筑设计手法,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完成了上承唐朝下启元朝的历史过渡。
思考题:
1、社会发展状态对宋朝建筑设计的影响。 2、宋、辽、金及西夏建筑的设计异同。

中国古建筑宝典《营造法式》:古代第一部建筑工程官方著作

中国古建筑宝典《营造法式》:古代第一部建筑工程官方著作

中国古建筑宝典《营造法式》:古代第一部建筑工程官方著作核心提示: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营造法式》作为我国第一部详细论述建筑工程技术及规范的官方著作,有着深远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营造法式》作为我国第一部详细论述建筑工程技术及规范的官方著作,有着深远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官方规范北宋元符三年(1100),将作监少监李诫编成《营造法式》,是为中国第一部详细论述建筑工程技术及规范的官方著作,于崇宁二年(1103)正式颁行。

此书集宋代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之大成,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对于唐宋建筑的发展,以及考察宋代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技术、施工组织管理等,此书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书36卷,357篇,凡3555条。

除前面的“看详”和目录各一卷外,正文34卷,主要内容如下:“看详”:主要说明以前的各种数据、做法及来由,如屋顶曲线的做法等。

卷一、二:《总释》和《总例》,《总释》对书中所出现的各种建筑物及构件名称、条例、术语做规范诠释。

指出所用词汇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演变,统一术语。

《总例》是全书通用的定例,并包括测定方向、水平、垂直的法则,求方、圆及各种正多边形的实用数据,广、厚、长等常用词的涵义,有关计算工料的原则等。

卷三:壕寨制度、石作制度。

卷四、五:大木作制度。

规定了“材”的用法。

大木作的比例和尺寸,均以“材”为基本模数。

卷六至十一:小木作制度。

卷十二: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

卷十三:瓦作制度、泥作制度。

卷十四:彩画作制度。

卷十五:砖作、窑作制度。

以上共计13个“作”,即工种的制度,并说明如何按照建筑物的等级来选用材料,确定各种构件之间的比例、位置、相互关系。

详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设计规范、各种构件的比例标准数据、施工方法和工序、用料规格和配合成分,以及砖、瓦、琉璃的烧制方法。

卷十六至二十五:规定各工种在各种制度下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

营造法式的研究·序(上)

营造法式的研究·序(上)

1Pioneer ·Theory 先锋·理论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1)11-0001-04 收稿日期 2020-06-27摘 要 《营造法式的研究》是日本学者竹岛卓一对我国北宋建筑技术古籍《营造法式》的研究,该专著前有竹岛卓一的序言。

序言包含四方面内容:首先介绍了《营造法式》的编修经过;再对《营造法式》的传承流变进行了整理;之后介绍了《营造法式》这本书的内容和构成;最后作者介绍了自己研究《营造法式》的方针和原则。

其中有关《法式》的编修经过和传承流变反映了日本方面的研究情况,和我国的相关研究相互辉映,而第四部分所涉及的研究方针和原则有助于了解竹岛卓一《法式》研究的角度和侧重。

这篇《序》是了解日本学界,特别是竹岛卓一的相关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文献,此次翻译整理出来就正于方家,并期望能为中日学术交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的研究》 竹岛卓一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Ying Tsao Fa Shih is a study by a Japanese researcher named Takuichi Takeshihima on the Chinese historic docu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s of North Song Dynasty Yingtsao Fashih . In the beginning of this study there is an introduction.Yingtsao Fashih and there is an introduction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ks. The introduction recommends four aspects: the editing process of the document of Yingtsao Fashih , the circulation of the different versions, the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 of Yingtsao Fashih and his researching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on the documents. The contents on the editing process and version circulation of the documents is a Keywords The study of the Ying Tsao Fa Shih , Takuichi Takeshima作者:竹岛卓一 | Takeshima Takuichi 译者:戴 明 珠 | Dai Mingzhu 乔 娇 娇 | Qiao Jiaojiao 张 毅 捷 | Zhang Yijie·序(上)Ying Tsao Fa Shih: Part I《营造法式的研究》是竹岛卓一根据其博士论文改编的专著。

宋代建筑空间书籍

宋代建筑空间书籍

宋代建筑空间书籍
宋代建筑空间可真是个超有趣的话题呢!那咱就来好好唠唠和它有关的书籍。

这可是宋代建筑界的“大神级”书籍。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详细的建筑秘籍。

里面对于建筑空间的描述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从大的建筑布局到小的构件尺寸,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建筑的平面布局,它会告诉你怎么根据功能来划分不同的空间,像宫殿、寺庙、民居这些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规划可都有讲究呢。

这里面还能看到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关系。

街道不是很宽,但也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得难受,两旁的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有着一种很和谐的比例。

而且建筑的功能空间在画里也能体现,比如说有些建筑前面是营业的空间,后面可能就是住家或者仓库的空间了。

通过研究这些书籍,我们就像穿越到了宋代的街市,感受着当时人们在建筑空间里的生活百态。

三、其他一些历史笔记类书籍。

在宋代一些文人或者官员的笔记里,也会偶尔提到建筑空间。

这些就像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一样。

可能会记录自己家的园子是怎么布局空间的,哪里种了花,哪里有个小亭子,小亭子周围的空间怎么设计才能更好地欣赏风景。

总之呢,这些宋代建筑空间相关的书籍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宋代建筑空间奇妙世界的大门。

它们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也让我们对建筑空间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建筑书籍
建筑专业书籍的出现是宋代对传统建筑的突出贡献。

喻皓(?—989)是今杭州人,五代和北宋初期的著名工匠。

北宋初年,喻皓著有《木经》,〖JP2〗可惜这部建筑专著现已失传,幸好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引述了《木经》的部分内容,使我们对《木经》略知一二。

北宋最重要的建筑书籍当然是《营造法式》。

其作者为任职于北宋将作监的李诫(?—1110)。

他是河南郑州人,主持建造了多个大型工程。

1097年,李诫受皇帝委派开始编修《营造法式》,于1100年完成。

该书所阐述的建筑形制对宋以后的中国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影响中国的100本书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