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一水体的卫生学意义
水体是各类天然水(地面水、地下水)的总成,他们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在国家建设中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地面水可用于航运、发电、供给工农业用水和发展水生产。在卫生上符合一定条件的水体,可选作生活引用水的水源,提供游泳等水上运动和疗养场所、发展旅游事业,并可调节微小气候、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量及其所含污染物的种类也越来也大;农业喷洒农药和大量使用化肥;城镇生活污水和降水径流等都可以污染水体,使天然水体失去原有的价值和作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当人们饮用或接触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或食用这种污染的食物,就用可能引起肠道介水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含有化学毒物的工业废渣、废水和农药排入水体,可使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限量浓度,便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污水排入自然水体内,可使水体水质恶化,改变水的颜色或产生异臭异味,使人感到厌恶而不愿使用。同时,水污染还可以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水生动植物腐烂变质等,严重影响水产资源和食品工业生产。
因此,搞好水体卫生防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1)保障人体健康;(2)保持水质具有良好的感观性状;(3)防止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
二水体循环
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大气对流层中(水蒸气)、地表面及地层中都有水的存在。在太阳能多照射下,地面水(如海洋、江河)、表土及植物茎叶中水的蒸发,化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或凝集成云,随大气环流的推动可扩散到各处。大气中水蒸气和云凝集成雨雪降落到地面,成为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顺着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海,补给地面水;另一部分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水。此外,还有一部分被植物根吸收。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者之间互相转变,互为补充,形成自然界水的循环。
三水体的种内及其卫生学特征
(一)地面水
暴露于地表面。它的水量寿集水区的面积、季节和降水量的影响而有很大变动。一般的江河水以及冬季水量最小,水位最低,称为枯水期;夏末、初秋时水量最大,水位最高,称为丰水期。地面水由于它的形成和各种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质很不稳定,一般含矿物质较少,水质较少,且与空气直接接触,水中溶解氧含量较地下水多,对有机物的自净能力较高。但由于地面水暴露于地表,被污染的机会也多,如降水的地面径流、大量的杂质冲入水中;河水在流动时刻冲刷河床,使河水的浑浊度增加,有机杂质和细菌含量也较多;若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化肥的污染,不尽水的感观性状恶化,化学组成改变,而且往往含有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而危害健康特别是被人、蓄粪便污染,往往成为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原因。这种污染情况随季节而变动,如丰水期比较严重,在北方冬季冰冻后解冻期变化也比较明显。大的江河水量充足,自净能力强,水质比较好。小的江河水质比较差。如果选择江、河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则
一定要经过适当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才能供给生活饮用。
湖泊、水库水因流速较慢,有利于水中悬浮物质自然沉淀、故混浊度较低,但湖泊、水库水中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易于繁殖生长,严重时会发生臭味和色度。小的湖泊和水库水量小,自净能力一般较差。湖水、水库水也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源,但它们同江河水一样易受污染,必须加强卫生防护和水质净化消毒。
水塘水量更少,几乎不流动,受污染后自净能力很差,常带有臭味和色度,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细菌,一般不宜选做生活饮用水源。
海水水量巨大,但含矿物质较多,水质硬度大,且为咸水,须经淡化处理后才能供给生活饮用。
(二)地下水: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由降水和地面水通过土壤、河床、湖底渗入地下逐渐集聚而成。地层根据其透水性能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两种。
(三)降水:
大气中水蒸气受冷凝成雨雪,降落到地面成为降水,缺水地区往往收集降水饮用。降水本来是蒸馏水,质软而洁净,水量较少,但它在大气凝集和降落过程中,往往吸收和溶解了大气中的各类杂质(如降尘、飘尘、铅、微生物和各种可溶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降水中杂质含量的多少与当地大气的清洁程度有关。
四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作用,污染浓度逐渐降低,并部分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一)江、河水的自净
1、混合稀释: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逐渐与水混合稀释,使其污染物浓度降低。江、河
水的混和稀释作用与流速、流量、河床等因素有关。流速越快,湍流愈剧烈,混合稀释过程愈迅速和完全,其中流量的大小与混合稀释的能力关系最大。
2、沉降:废水中的悬浮物进入水中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悬浮物的比重愈大,
颗粒愈粗,则愈容易在水中沉降。同时,水流的速度愈慢,沉降作用愈显著。通过沉降作用还可以使附着悬浮物的一部分细菌和寄生虫卵下沉。沉降虽是水体自净作用的一个因素,但污染物沉降到水底(地层)后,在某些情况下仍是潜在的污染源。
3、挥发逸散:废水中的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如酚类、汞、硫化氢、氢氰酸等进入水体
后,在阳光和水流搅动下,可挥发逸散而进入大气,水体起到一定的自净作用,但对大气造成了污染,并且污染物又可随降水再返回水体,危害实际上没有完全消除。
4、中和:天然水体常含有硅酸盐矿物质和石灰石微粒以及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混悬的
二氧化硅,使少量的酸性废水或性废水排入水体时能被中和,如排入过多仍可影响水质PH的改变。
5、有机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其分解过程可分为需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种。一般厌氧分解过程进行缓慢,最终产物不稳定,具有难闻的臭气。
随着有机物的需氧分解,地面水中的溶解氧不断被消耗,此种过程称为耗氧(耗氧过程)。如此同时,空气中的氧也不断地溶于水中,补充水中的溶解氧,这一过程称复氧(复氧过程)。水生植物(如藻类等)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使水中溶解氧增加;急流和风力引起风浪,可加快水的复氧过程。耗氧与复氧的综合过程决定着水中氧的实际含量,复氧过程是使污染的地面水达到自净的必要条件。
6、微生物与寄生虫卵的死灰:地面水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作用、水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噬菌体的噬菌作用以及微生物不适宜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可使随污染水体的细菌逐渐死亡,寄生虫卵除血吸虫卵、肺吸虫卵、姜片虫卵等能在水中孵化外,一般沉降于水底而逐渐死亡。
(二)湖泊和水库水的自净,湖泊和水库水的自净过程与江河水相似。其特点是水流缓慢,混合稀释能力较差,自净能力不如江、河水。尤其含有大量氮、磷的生活污水和粪便肥料等不断排入时,水体营养化程度增加,藻类(主要是蓝藻)大量繁殖,可使水体外观呈现不同色泽,并使水产生臭味,透明度明显下降,浑浊度增加,这是水体富营养化。
五水体的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某些自然因素、使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使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受到不良的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植物的生长液受到损害。
(一)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