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在“并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来,必须项伯。

必须,通在“邀请”,应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胡项王蚤,通在“晚”,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终了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存有卻。

卻,通在“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盼其气……成五改采。

改采,通在“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挤,通在“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屦挤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飨土卒(飨;犒赏)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挑:所字结构,劫掠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走;义:合乎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等(游等:相处)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进出(进出:偏义夏词,步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预祝身心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全胜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类(回去,距离)复置车骑(复置;退出)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胡:推辞)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存有故(恩: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存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存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领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屦挤(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并作动词,驻守。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溃秦进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并作状语,在夜晚。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距:通“拒”,意为把守,如“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意为接纳、进入,如“距关,毋内诸侯”和“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要:通“邀”,意为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意为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坐:通“座”,意为座位,如“置之坐上”和“因击沛公于坐”。

不:通“否”,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如“头发上指,冠上”,意为向上。

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意为使……活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意为使……跟随。

形容词作名词:如“此其志不在小”,意为小的地方;“今事有急”,意为危急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意为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意为接近、接触。

三、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容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劳辛苦,功劳很大。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文言虚词若:你;你们;你(们)的。

如“~入前为寿”。

者: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如“客何为~?”。

所: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如“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也可以表示就;于是,如“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语气词。

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如“壮士,能复饮~?”。

也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动词,以为;认为。

如“窃~大王不取也”。

五、句式特点省略句:如“为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主语“我”。

判断句:如“此天子气也”和“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倒装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是状语后置句,“大王来何操”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于公元前 206 年,秦末楚汉相争时期。

刘邦率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当时刘邦兵力远逊于项羽,项羽谋士范增主张趁机除掉刘邦,于是便有了这场充满权谋与惊险的宴会。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表现出了随机应变、能屈能伸的特点。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他目光敏锐,主张杀刘邦以绝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善于谋划。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被范增指使舞剑,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在关键时刻闯入宴会,保护刘邦。

三、情节梳理1、无伤告密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这使得项羽大怒,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2、项伯夜访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张良有旧,连夜前往刘邦军中告知张良此事,并劝其离开。

张良则将此事告知刘邦,并为刘邦出谋划策。

3、刘邦谢罪刘邦得知项羽大怒后,决定亲自前往鸿门向项羽谢罪。

在宴会上,刘邦卑辞言好,称自己无意称王,项羽信以为真。

4、范增举玦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让其下令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无奈,只好召项庄舞剑,欲借机刺杀刘邦。

5、项伯翼蔽项伯看出范增的意图,也起身舞剑,常以身体遮挡刘邦,使项庄无法得手。

6、樊哙闯帐在危急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闯入营帐,义正言辞地斥责项羽,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为刘邦辩解。

7、刘邦脱身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下逃离鸿门,留下张良向项羽辞谢并献上礼物。

四、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言:动词,说,告诉。

3、“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有:动词,占有。

4、“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秦末楚汉相争初期。

刘邦和项羽两支起义军先后攻入关中,刘邦兵力较弱,却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在谋士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亲自到项羽的营帐鸿门谢罪,于是有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二、主要人物1、刘邦:为人圆滑,善于应变,能屈能伸。

2、项羽:勇猛善战,但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张良:足智多谋,是刘邦的重要谋士。

4、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眼光敏锐,老谋深算。

5、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故事情节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惊恐万分,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来到项羽营帐,态度谦卑,言辞恳切。

2、项羽设宴项羽在营帐中设宴招待刘邦,宴席上气氛紧张。

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3、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让项庄在宴席上舞剑,企图趁机刺杀刘邦。

张良察觉不妙,赶紧出去叫樊哙进来。

4、樊哙闯帐樊哙勇猛无畏地闯入营帐,面对项羽毫不畏惧,一番慷慨陈词,让项羽对刘邦的杀心有所动摇。

5、刘邦逃走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自己的营地。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刘邦的小心谨慎、能屈能伸与项羽的自大轻敌、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

2、细节描写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十分精彩。

如樊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生动地展现了樊哙的愤怒和勇猛。

3、烘托渲染通过营造紧张的气氛,烘托出鸿门宴的凶险。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这里的“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于公元前 206 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开端。

刘邦率先入关灭秦,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颇得民心。

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威震诸侯。

项羽入关后,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大怒,欲击刘邦。

此时刘邦兵力远逊于项羽,形势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亲自到项羽军中谢罪,于是便有了“鸿门宴”这场充满危机与变数的宴会。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泗水亭长出身,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能屈能伸,善于应变,最终得以逃脱项羽的杀机。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力能扛鼎,勇猛善战。

但他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错失了除掉刘邦的良机。

3、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他目光敏锐,深知刘邦日后必成大患,极力主张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沉着冷静。

在鸿门宴上,他巧妙周旋,帮助刘邦化险为夷。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奉命舞剑,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勇猛豪爽,忠勇可嘉。

在关键时刻闯入宴会,为刘邦解了围。

三、故事情节1、刘邦谢罪刘邦得知项羽大怒,亲自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在项羽面前卑躬屈膝,说自己入关只是为了替项羽看守关中,绝无称王之心。

项羽轻信了刘邦的话,设宴款待刘邦。

2、范增举玦宴会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自己所佩的玉玦示意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没有回应。

3、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项伯看出了项庄的意图,也起身舞剑,用身体掩护刘邦。

4、樊哙闯帐在危急关头,张良出帐找到樊哙,樊哙得知情况后,带剑拥盾闯入营帐。

樊哙怒视项羽,义正言辞地指责项羽不义。

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震慑,赐酒赐肉。

5、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了自己的营地。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旦日飨士卒旦日:明天飨:犒劳补充: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幸:宠幸补充:故幸来告良幸:幸亏补充:素善留候张良素:一向善:交好、友善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具告以事夜驰:在夜里奔驰之:到具:“具”通“俱”,详细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亡:逃走6.具告以事具:“具”通“俱”,详细(去掉,前面有)7.为之奈何奈何:怎样;如何8.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距”通“拒”内:通“纳”,接纳,使进来9.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故:老交情补充:孰与君少长和你相比,谁年长,谁年少?补充: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10.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1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12.沛公奉卮酒为寿卮酒:乘酒器皿为寿(改):祝其长寿13.籍吏民籍:登记补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之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忘恩负义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并力,合力补充: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自己不曾想到。

意,料想1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隔阂补充:张良西向侍侍:陪坐18.范增数目项王数:屡次补充:目以目示意补充: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坐:通“座”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若属:你们这些人20.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补充:臣请入,与之同命与之同命:同他(项羽)拼命。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与他(刘邦)同生共死补充: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帐21.嗔目视项王,目眦尽裂嗔目:睁大眼睛,怒目而视目眦:眼眶(眦单独出现也是眼眶的意思)补充:则与斗卮酒卮酒:一大杯酒22.赐之彘肩彘肩:大猪的前腿23.而听细说细:小人离间之言补充:亡秦之续已灭亡的秦的后继者24.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个人意见25.因招樊哙出因:趁机2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切肉的砧板鱼肉:鱼和肉27.大王来何操操:携带补充: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28.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留下29.道芷阳间行间行:抄小路走补充:度我至军中度:估计,猜测补充:间至军中由小路到军中补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补充充: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do you get some 知识点?)补充: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补充: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小子二、通假字1.成五采通“彩”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7.不者通“否”8.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9.具告以事通“俱”10.因击沛公于坐通“座”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驻军(2)不可不语告诉(3)籍吏民登记(4)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5)沛公欲王关中称王(6)刑人如恐不胜惩罚(7)道芷阳取道名词用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在夜里,连夜(2)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里,连夜(3)吾得兄事之用对侍兄长的礼节(4)日夜望将军至日日夜夜(5)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向上(7)道芷阳间行抄小路(8)持剑盾步走徒步动词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2)交戟之卫士欲止(改)不内使之止,制止(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4)拔剑撞而破之使…破碎形容词用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2)沛公今事有急危急的事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四、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入今义:不一致;不相符古: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4、沛公已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对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qìng家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五、句式解析判断句①用“……也”表示判断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言文篇目。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胜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刑人如恐不胜(尽)4、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使子婴为相(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皆为龙虎(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出,谋划)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在安)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得复见将军于此(于此得复见将军)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而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表修饰)2、之珍宝尽有之(代珍宝)项伯杀人,臣活之(代项伯)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七、文章理解《鸿门宴》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的一次激烈交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学问点总结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通“彩”,颜色2.距关,毋内诸侯/毋从俱死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5.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些6.令将军及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否则,不这样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骖”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及特别也/备他盗出入及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出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陪衬,此处偏在“入”。

如“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在“亡”。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具体说来。

6.从今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称王3.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恪守信义4.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5.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6.若入前为寿上前7.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二)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晚2.吾得兄事之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在白天在黑夜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头发上指向上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三)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2.沛公今事有急紧急的事3.君安及项伯有故交情(四)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毫毛不敢有所近靠近,接触,沾染(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六)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5.拔剑撞而破之使……裂开四、重点实词1.飨:用酒食款待,犒劳。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著名且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一、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率领大军入关。

此时,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而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小心谨慎,善于应变。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主张杀刘邦以除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宴前形势刘邦入关后,派兵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听后更加愤怒,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四、宴会经过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非常惊恐,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项羽的军营。

2、项羽设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会上,项羽的态度比较傲慢,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

3、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4、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张良见情况危急,便出去找樊哙。

5、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拥盾闯入营帐,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陈说刘邦的功劳,指责项羽听信谗言。

项羽无言以对。

6、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霸上。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大全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进行的一次宴会。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学问点归纳大全,盼望大家喜爱!《鸿门宴》学问点归纳大全一一、把握下列重点词语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看法的谦词)二、通假字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5、旦日不行不蚤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2、如:①万事如意(服从)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到)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进行)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⑤杀人如不能举(尽)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大王(赔礼)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四、词类活用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五、句式1、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推断句)2、此亡秦之续耳(推断句)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六、难句翻译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事件背景1.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措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 秦二世嬴胡亥继位秦始皇去世后,他的长子扶苏被废黜,次子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政治腐败,暴政横行,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二、宴会策划1. 陷害目标秦二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决定对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人进行清洗。

蔺相如作为当时的秦国宰相,深得人民的敬重和支持,成为了秦二世眼中的威胁。

2. 授权侯忌策划秦二世授权侯忌策划对付蔺相如,他通过精心的策划和布局,安排了一个看似隆重的国宴,实则是要对蔺相如进行陷害。

三、宴会过程1. 蔺相如的危机蔺相如接到秦国的邀请,心知不妙。

侯忌曾经与蔺相如有过交情,特意邀请他参加国宴。

蔺相如深知险情,但为了国家利益,还是决定前往。

2. 蔺相如的聪明蔺相如在听说鸿门宴的时候就很快意识到可能是陷害之举,但他深知国家的大义和自己的使命,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他决定以身试险,前往鸿门。

3. 鸿门宴上的阴谋在鸿门宴上,侯忌设下陷害蔺相如的局。

他在宴席上安排了密探,准备诬陷蔺相如反叛的罪名。

四、蔺相如的机智1. 机智应对蔺相如在鸿门宴上,通过聪明的应对和机智的对策,化解了侯忌的陷害阴谋。

他用自己的机智和智慧,让侯忌的阴谋没有得逞。

2. 忠诚国家在关键时刻,蔺相如表现出了忠诚国家的大义,他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了自己的名誉和国家的利益,成为了历史上的忠臣良相。

五、事件后果1. 秦二世的暴政鸿门宴后,秦二世暴政更甚,不仅惩办了侯忌,还对其他宗室三族进行了残忍的清洗,导致秦国政局更加混乱。

2. 秦国的覆灭此次鸿门宴的事件,也是秦国政局动荡的标志。

不久之后,秦国即因内乱外患,导致了秦朝的覆灭,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综上所述,鸿门宴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政治陷害事件,它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二世嬴胡亥在鸿门宴上陷害秦国宰相蔺相如的事件。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故听之所以3、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4、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出,谋划(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亚父者,范增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毋从(之)俱死也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4、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六、重点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 ,……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读后感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一.字音桮bēi(同杯) 飨xiǎng(犒劳)瞋chēn(瞪,怒生气)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猪)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哙kuài(咽下去)鲰zōu(短小、浅陋)郤xì(同隙) 俎zǔ(砧板)二.成语成语含义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复词与称谓1.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3.称谓①足下:您②竖子:小子③亚父:对人的敬称④季父:叔父四.实词实词含义倍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辞①动词,辞别:未辞也何辞为不能辞②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③动词,争、计较:大礼不辞小让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道①取道(名作动):道芷阳间行②道路:从此道至吾军斗①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希望(对项王)详细地说
倍德也。”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
倍通“背”,背 叛

不可不蚤
明天
自 来 谢 (于)项王。”
通“早”,早些 亲自 道歉
鸿门宴 21
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 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 曰:“沛公不先破

趁机劝说
攻占
通“邀”,邀请
词作状语
鸿门宴 19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奉上一杯酒给项伯祝福
儿女亲 家
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古府今库异,而义待
通“毫”,丝毫 登记, 名作动
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的原因
进入,偏义 复词
意外的变故, 古今异义
鸿门宴 20
请允许我
背叛
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交情
鸿门宴 18
(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交往
使……活,使动用法
故 幸 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所以 幸亏
和您比,哪一个更年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呼入,


吾得 兄 事 之。” 。张良出,要项伯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
当:介词,在
十万,在霸上。范增 说 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
劝告
古今异义,函 谷关以东地区
鸿门宴 10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妇
喜爱美女
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
宠幸
形作名,小的方面

虎, 成五采,
通“彩”, 五彩颜色
此天子气也。 急 击 勿 失!”
判断句
鸿门宴 11
鸿门宴 2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 三十篇,包括 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
括 七十列传
、 十表 、 八书 ,共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
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
。 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鸿门宴 6
听朗诵,注意字词注音
欲王wàng关中 沛公军
崤xiáo山 zōu生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 jì
戮lù力而攻秦 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chēn目视项王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
好hào美姬jī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
交戟jǐ之卫士

鸿门宴 7
讲解翻译课文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军事力量
的对比,表明 项羽一方 占有绝对优
势,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此时双方
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告密

拉开了刘、项斗争的序幕。
鸿门宴 12
曹 无 伤 告 密
鸿门宴 13
亚 父 劝 羽
鸿门宴 14
讲解翻译课文
第2-—5 段
鸿门宴 15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3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鸿门宴 4
《鸿门宴》背景介绍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 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 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 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 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 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 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 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 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 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 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 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 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第1 段
鸿门宴 8
沛公 军(于)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驻军 名作动 没有能跟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 言于项羽曰:“沛公
派 向……报告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称王 名作动

占有它
鸿门宴 9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 为(吾)击破沛公军!”
犒劳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动词,告诉
“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 为此计者?”
动词,对付
介词, 给
动词,出
鸿门宴 17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
通“拒”,把 通“纳”,接纳 守
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称王,名作动
抵挡
项王乎?”沛公默然, 曰:“固不如 也。 且为之
本来
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 有大功而 击 之,
不义也。不如因 善 遇 之。”项却王许诺。 趁机 友善对待
鸿门宴 22
这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项伯夜访 2、刘邦定策 3、项王许诺
鸿门宴 23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 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 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 5
《鸿门宴》背景介绍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 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 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 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 “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 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 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判断
与……交好

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 夜 驰 之沛公军,
跟随
名作状,连夜 到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具通“俱”,全部பைடு நூலகம்
省略句,状语后置
句)
鸿门宴 16
省略句
曰:“毋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跟随 省略句
介词,替
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
逃亡 离开
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鸿门宴 1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 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 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 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