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古诗词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B. 第一句诗中,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白,自然奇妙;月只“半 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诗中的 “入”“流”,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第四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中,“思”“下”均为动词,“渝州” 是名词。
D. 诗中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 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日 、 登高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
一二
6. 有人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的“怜”字用得 好,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怜是怜惜的意思。“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园的 菊花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的菊花开在战场上的长长 叹息,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 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4.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表现 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

夜征人尽望乡 。 ⁠
一二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题目。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湖南外出闯荡时创作的一首赞美家乡山水 的诗。全诗以“山”“月”等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 图”。
一二
点拨:李白的故乡是四川而非湖南,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依 恋家乡、思念友人。
一二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 流”的画面。 答案: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 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 着江水前行。
一二
(二) 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题目。 3. 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一二
(四)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答问题。 7. 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篇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篇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课件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课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
诗词解读
夜雨寄北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 长安,所以说“寄北”。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 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 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诗词解读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
潼关 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 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 军事重地。
诗词解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村不自哀,
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守卫。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阑(lán),夜深,夜色将尽。
铁马冰河入梦来。
披着铁甲的战马。
诗词翻译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 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 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 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中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泛指东川一带的山。东川 一带古属巴国。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词翻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 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 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 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 雨,我痛苦的情思。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 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全)

一、七年级全册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谭嗣同·清)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3.【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3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3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上阅读课外古诗词,回答问题(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世称为“”,又与被称为“李杜”。

2、此诗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诗的韵脚是。

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⑵闻道龙标过五溪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6、“月亮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尤其喜爱月亮,借月抒情;其中又以李白最为典型,他是以月入诗最多的诗人。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写出一联李白的含有“月”字的诗句。

7、王昌龄之所以是李白的好朋友,是因为王昌龄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尤其擅长七绝,号称“七绝圣手”。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试写出一联王昌龄的诗句。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现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都是从古代诗歌中借用或化用而来的。

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就是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化用或至少受到启发而写出的。

这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是《》。

9、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10、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二)《夜雨寄北》1、李商隐是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⑵却话巴山夜雨时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 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 课件ppt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②干:求见。③宋元:这 里指宋元君。④属:联结。⑤庸:用。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答案】这个人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才请求觐见,又希望得到我的 奖赏。 2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赞同。宋元君作为一国之君喜怒无常,高兴时赏 赐艺人金帛,不高兴时就随便关押百姓,处以极刑。由此可见,他并不 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六)[17株洲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3.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忧国伤时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 度作答) 14.诗歌第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 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 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案】你现在当权掌管政务,不能不学习。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对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开多日,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个人各自的形象特征。 (1)孙权:__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近人,有幽默感的一位明 君。__ (2)吕蒙:__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__ (3)鲁肃:__忠厚的长者。__
16.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 【答案】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此句运用了反衬手 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 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运用夸张手法,将 “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八)[17金华中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语下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 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 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11.,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箫鼓追随春社近,。

13.,化作春泥更护花。

14.深林人不知,。

15.,何人不起故园情。

16.马上相逢无纸笔,。

17.杨花榆荚无才思,。

18.,夜泊秦淮近酒家。

19.可怜夜半虚前席,。

20.政入万山围子里,21.黄梅时节家家雨,。

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

,。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3.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

4.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

,。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

6.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

,。

7.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8.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古诗词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B.第二句写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但也不乏与世无争的“自得之乐”。

C.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巴山夜雨涨秋池”意为: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又逢秋雨缠绵,心中因为思乡而生发的愁苦自然就又浓了几分,更感孤独与凄凉。

本项中的“自得其乐”属无中生有。

故选B。

2.赏析古诗文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3.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秋词(其一)》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 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 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解析】诗歌的后两句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反衬的 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答案】C

(2)《江南逢李龟年》中,交代诗人和李龟年重逢的时间与
地点的诗句是: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_逢__君__。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故园菊表现惜花和思乡之 情,更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的诗句是:__遥__怜__故__园__菊_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__。
(2)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 在哪里?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全诗仅用五个地名。 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旅图。
连用五个地名,地名巧妙嵌入诗句中,但并不破坏 全诗清朗秀美的意境。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 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 画面,看所描述的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另外 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相关文学常识。 (1)李白,字___太__白___,号____青__莲__居__士____,又被称为“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____诗__仙____”。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__杜__甫____,字___子__美_____。李 龟年是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作者是___岑__参___,___唐___代诗 人。“九日”指__重__阳__节__(节日)。

七年级语文 下册 21课:七下古诗五首专题复习(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21课:七下古诗五首专题复习(人教版)

一、(2020·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答案】1.画面想象合理,语言优美生动3分(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3.答案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二、(2016·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七、(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汇总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簌簌衣襟落枣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20XX级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顺序由后往前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人教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八篇(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八篇(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八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一)古诗词阅读(5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诗中描写“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描绘诗的三、四两句展现出的秋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7分)【甲】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说说【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诗写景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

课外古诗词诵读诗文对照翻译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①,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冷清萧条,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推开云层,一飞而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冷清萧条。

②春朝(zhāo):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蓝天。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当②共剪西窗烛,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你我何时将要聚首,共剪西窗烛花,追述今晚在巴山夜雨中对你的思念。

注释:①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②何当:何时将要。

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①孤村不自哀②,躺卧在床,在孤寂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哀伤,尚③思为国戍轮台。

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关。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⑤,夜将尽,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铁马⑥冰河⑦入梦来。

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踏过冰河奔赴前线。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②不自哀:没有为自己(的处境)哀伤。

③尚:副词,还,仍然。

④夜阑:夜将尽。

⑤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⑥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⑦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潼关谭嗣同终古①高云簇②此城,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③,奔腾的黄河流入大平原仍嫌拘束,山入潼关④不解平。

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注释:①终古:久远。

②簇:簇拥。

③束:拘束。

④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解析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诗句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诗人情怀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B.河流大野犹言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案】D【详解】A.句意为: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觉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B.句意为: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犹嫌束”“不解平”运用拟人修辞,赋予黄河、秦岭以人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C.句意为: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D.句意为: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落花时节”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A、B、C三项都表现诗人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表现出的是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悲叹和感慨。

故选D。

2.请选出下列对刘禹锡《秋词》赏析有误..的一项()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诗人开篇两句便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诗情。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歌赏析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 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 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 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 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 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 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诗 人在此选择“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应了题 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切时切地, 紧扣诗题,也使整首诗渲染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诗歌大意
课件PPT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 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 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 老相熟。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 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
2.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
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是李白年轻 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 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以前。
词语注释
课件PPT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 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课件PPT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 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题【山东德州】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7.这首词词牌名是,与的民间传说有关。

(3分)8.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分)9.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3分)答案7.鹊桥仙(1分)牛郎织女(2分)8.“我”是一名渔父。

(1分)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2分)9.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3分)【浙江金华】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14.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诗作以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四川成都】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分)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雪花B.梅花C.菊花答案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B。

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山东青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 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峨眉山月半轮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发清溪向三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8.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7.C8.D【四川达州】【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①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答: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3.“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关键词:化用,1分)。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1分),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分)。

14.B【浙江杭州】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答案22.(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江苏扬州】赠别【唐】赵嘏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9.(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3分)(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2)9(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浙江绍兴】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0题。

【诗以见性】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明]张元忭②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

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

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16.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答案16.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江苏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

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

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

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5.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6.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7.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3分)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②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案5.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6.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7.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

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湖北黄冈】(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①骆宾王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26.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3分)27.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25.D(2分)26.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

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3分)27.都是直抒胸臆。

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

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3分)【河北】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