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代中国,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平台。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为了构建和谐校园、社会和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12个词语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道德准则。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模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公民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建设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
2.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团结、进取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3.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
学校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和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4.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关心集体、服务社会,培养爱国情怀、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管窥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管窥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作者:张明雷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8期摘 ; ;要: 2014年4月起,光明日报陆续刊载了“校训的故事”系列文章,展现了27所大学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与联系,强调了利用校训作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与意义。
我们对这27所大学从地域、发展变化、学校特征、校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与归纳总结,从各个角度说明我国大学的校训确实具备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性与作用,各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校训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校训的故事为更好地在大学生群体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创新路径、提高实效,从2014年4月起,全国各高校纷纷立足本校校训,深入挖掘内涵,从校训的酝酿、创立到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总结、凝练、概括出具有本校特色且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阐释出各自校训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与意义。
尔后,从4月25日起,“校训的故事”系列文章在光明日报上陆续刊载。
陆续刊载的27所高校的校训,从不同侧面诠释我国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与联系,打通了利用校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这27所高校,从地域角度而言,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普遍的地理代表性;从办学层次、类型、历史等特征而言,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型的高校,具有极强的范围代表性;从内容上而言,基本都可归纳概括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具有很强的意义代表性。
从这兼具多种代表性的27所高校的校训里,我们窥见大学校训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进而诱惑笔者从这27所高校出发,探讨我国大学校训的魅力与他们超前的时代意义。
一、地域分布广泛本次选取的27所高校,分布于全国各地。
从行政区划而言,一共包括14个省、3个直辖市和一个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区划而言,一共包括6个地理区位,其中,华东9所;华中3所;华北8所;西北2所;西南1所;东北4所。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校训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下,我们将探讨校训文化的内涵、意义、价值体现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与挑战。
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纲领,对于引导学校发展方向、塑造校园精神氛围以及培育学生品格特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校训的定义。
校训是学校为了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而确立的一种精神标志。
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校训文化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而校训文化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训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它倡导传承优秀传统、倡导创新精神和强调人文关怀。
一方面,校训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校训文化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师生敢于探索、追求卓越,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校训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校训文化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校训文化引导学校发展方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
其次,校训文化塑造了校园精神氛围,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校训文化培育了学生品格特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校训文化在现实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例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学校可能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校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不同学校之间的校训文化可能存在雷同现象,缺乏独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校训文化的重视,紧密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创新,确保校训文化在实际中得到有效应用。
总之,校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的品格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民族院校校训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校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民族院校校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价值不容忽视。
笔者从以下层面进行阐述:国家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文明”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社会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平等”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个人层面――民族院校校训在“爱国”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民族院校校训;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55-02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诚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院校的创办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民族问题、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而且是为了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院校校训具有育人功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国家认同感”,争做文明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明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平等原则;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使“小我归于大我”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一、民族院校校训民族院校校训是其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其在校师生一起奋斗的目标和精神内驱力;是其大学文化精神之核心内容。
北方民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国家民委直属民族类高等院校,其校训是:“团结进取,砥砺成才。
”学校多次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二、民族院校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北方民族大学于1984年创办至今,一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积极贯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借着“西部大开发的顺风”一路前行、“团结进取、砥砺成才”。
校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校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者:魏景荣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11期摘要:校训体现一所大学的个性与特征,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
在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当下,校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大学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校训文化,既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又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1-0010-03一所大学的校训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逐渐沉淀和凝练的,它体现了大学独特的理念内涵、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已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大学这片继承、传播和创新先进文化的土壤中,校训已根植于此。
寥寥数语,指引立身治世;口口相传,道出学问与为人之道。
比较二者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校训文化的弘扬融合互通。
一、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
精神为大学最高之境界。
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体现。
校训,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
中国大学的校训虽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且存有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但它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变迁的生动写照,透射出来的大学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1.校训与核心价值观皆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纵观中国数百所大学的校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校训大都取材于传统文化,撷取儒家经典或其他古籍中的名言警句。
如:“止于至善”是东南大学的校训,取自于《礼记·大学篇》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中山大学的校训,取自于《中庸》里的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于《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规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相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创新育人理念和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落到实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主渠道育人。
学校要组织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材、班队会的教育因素,积极参与“精彩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活动,有效实施课程德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引导。
二、强化社会大课堂。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规范管理,增强实效。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干部、教师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要加强德育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爱三节实现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寻找身边道德榜样”、“学雷锋志愿服务”、“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美德少年评选”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提升综合素养。
校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校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一所大学的校训,往往是这所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是师生的“价值尺度”与“精神导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大学校训中蕴含精神的解读与丰富,是培育高校青年学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108年历史的高校,其“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多维阐释。
“信”“义”“勤”“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诚信、崇正义、尚敬业、讲仁爱的思想精华,也是学校师生对“信崇真理、义重仁厚、勤学实干、爱国敬业”的精神传承。
“思”与“学”为立校之本,体现了学校教育本质的回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恪守。
“志”与“远”则意在立志、崇远,重在培育青年学子的学识抱负。
校训从“为人”的角度倡导“信义勤爱”,是要让师生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要勇于担负起各方面的社会责任。
进而从“为学”的角度倡导“思学志远”,是希望师生唯有思学相成、志存高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学术理想和社会价值。
八个字的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学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通共融。
上海理工大学在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按照落实、落细、落小的原则,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纲。
坚持理论自信,以校训为基点,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结合习近平“五四”讲话精神的学习,在学校掀起“校训校风大家谈”“上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的热潮,把百年老校的文化渊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
加强校史资源开发,打造文化品牌。
成立“沪江文化研究所”,出版了系列文化丛书,系统展示了学校的文化渊源和学术理想。
把学校特有的办学传统、精神追求、理念制度和人文典故等编撰成生动的校本文化“教材”,利用大学生德育研究平台、领导力训练平台,将校本文化课纳入大学生德育课程体系。
坚持实践养成,以校训为载体,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杨娜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11期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1.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相同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和核心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的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直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校训注入生命与活力,大学校训则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财富。
2.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一致“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它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
“以人为本”是高校的核心教育理念,高校必须以教师为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为本,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人民利益来规范和约束办学行为,使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同地区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幸福与进步融为一体,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民主体性,而大学校训广义的主体指人民,狭义的主体指学校师生。
学校师生是人民中的一部分,即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3.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相通校训中传递的价值信念,包含“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自觉要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都能形成内在的契合和效果的共振[4]。
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
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多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振兴中华民族之举的高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承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的体系。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祖国复兴的火炬交到了大学生的手上。
伟大祖国需要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真正地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在高校学习深造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
一项针对本科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对主导性的公德规范大多数也是认同的,但是同时也不否认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边缘化价值观倾向。
以校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理论研究以校训培育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张伟(三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12)摘要:近年来,中央主流媒体通过新闻联播和光明网,相继推出《校训是什么》《校训故事》等系列报道,在学界和民间引起强\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该系列f录片,通过人性化、有温度的报道,持续唤醒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共鸣。
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形塑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丰富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新载体。
学校应该借此契机,充分发挥校训的影响力,践行和培育校园核心价值观。
校训形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符合时代特点,要解开校训推行中存在的“心结”,即解决“雷同化”“认同度低”“感召力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校训价值观影响力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曾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宣传路径。
从校训形式而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缩;从校训内容而言,蕴含的中华传、精神、价值理念、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联系校训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当中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先刻意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训”可造价值%1.校训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历年的岁月积,个学校形的人传校,校训个学校学的和学的重要别标%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年来,在的上,形的人民精神求的精%从个说,校训是国精神和价值的缩,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着中国历史的因,着历久的和,还承载着每一个民的中国%校训表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是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一,的是全体民而是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体上的%2.校训是学校形塑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校训不仅反学校学、人的价值,社会认同的一价值,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标一致、一,核心价值观应学生中的主流价值%校训以固字的形式将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表达出来,简明扼要、发人深省,校精神的灵魂%校训具有无形的向心力和感召力,指导着标、学方向,弘扬着学精神,寓着学校%青少年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必须将校训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起来%宣传、论引导、熏陶,做到“明校训、崇”%青少年认同校训精神并把其中的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才是形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3.校训是丰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
6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林 宏高等教育已经告别了以往意义上的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提倡大学精神,是提倡大学影响社会而不是简单地适应社会,是要培养整个社会未来的栋梁,从而引导青年价值观,进而引导社会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高校校训的价值内涵校训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反映着时代、地域文化积蕴和精神;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应牢记心头、时刻遵守厉行的。
从大学校训的内容看,它所表征的是大学的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从大学校训的确立依据看,它是以办学实践为基础,根据社会要求和大学本质逻辑,在广泛收集和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大学校训的功能看,大学校训对大学师生的学术行为(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它遵循的是高校的风格特色和历史文化,凝练的是学校的人文传统和文化精神,表达的是学校的精神气质和理想愿景。
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在高校语境的具体展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精神支柱,是贯通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代表国家层面,主张国家的自强与独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代表社会层面,主张社会的公平与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代表公民个人层面,主张个人的道德修养。
它肯定了国家的价值根本,描绘了社会的理想蓝图,确立了公民的行为规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指南。
各个高校校训,从字面上看体现了各自的特色。
从校训的提出、讨论、研究到最终确立,各高校或从学校筚路蓝缕、建校的艰辛提炼校训,或从学校学科特色出发总结校训,或通过对时代要求的考虑不断创新、调整校训的内容。
这些无不体现出大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作风与独立思考、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
因此,高校校训所承载的高校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是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结合高校语境的具体展开。
对于学校校训的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八个字,凝聚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应该秉承的信念和追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强不息”的含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作为人类,更应该追求自我完善,永不止步。
自强不息,就是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永不放弃,不断超越自我。
在校园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同学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努力拼搏。
他们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厚德载物”的含义。
厚德,即要有深厚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载物,就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为人民、为家庭、为朋友付出自己的力量。
厚德载物,就是要我们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厚德载物的典范。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
在校园里,我们也应该传承这种精神,相互关爱,共同进步。
那么,作为学校,如何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再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校训精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校训精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者:莫利来源:《中小学德育》2016年第10期摘要: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根植于传统文化。
学校以校训为载体,通过校训解读、氛围营造、活动创设、理性反思等方式,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训;价值作为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表述,校训不仅是对自身历史文化的高度凝练,亦是民族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缩影。
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都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
鉴于此,学校尝试挖掘校训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学生生活全域。
一.解读校训内涵,凝聚师生价值共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侨外师生对校训“爱、诚、笃、美”价值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侨外校训的产生和孕育与侨外的历史沿革、人文环境及精神气质密不可分。
1955年,侨外校董、华侨领袖王源兴、黄洁先生等秉承华侨爱国爱乡传统,放弃海外优厚的待遇,变卖家产回国投资建厂、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王源兴、黄洁先生率先捐出大量现款,率两千多位华侨慷慨解囊,在一片荒地上一砖一瓦建立起了华侨小学,即侨外的前身。
2003年,华侨小学抓住政府倡导创办特色学校的“东风”,加挂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牌子,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创新;2004年增办初中,师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以晋升广州市一级学校。
如今,侨外成为广州市唯一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外语特色学校,并一跃成为广州市教育强区——越秀区的先锋队。
61年筚路蓝缕,师生从学校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感悟良多,对校训所承载的内涵有了深刻的领悟。
校训“爱、诚、笃、美”既是华侨艰难打拼、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今天,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多维阐释。
它昭示着华侨在海外拼搏创业、守望相助的民族属性,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坚守、尚美德”之思想精华,承载着侨外人对“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坚定求学、润泽美德”精神的传承。
校训凝练办学价值观 彰显育人生命力
校训凝练办学价值观彰显育人生命力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
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
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现代汉语词典》把校训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校训本义就具有“悬之而注意”的标识鉴别功能,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标志,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育人功能。
校训呈现了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气质,可以说是了解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显性指标。
校训在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中,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办学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是学校文化最简约的表达。
校训规范着育人标准,承载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股“精气神”。
2.追溯校训生成路径,挖掘校训育人价值北京市中小学校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大多非常重视校训的传承与发展,每个校训的背后总有着特定的底蕴,有着属于自己发展历程的故事,学校努力诠释校训内涵,使校训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校训生成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校训表述体现了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主要着眼于如何为未来培育人才,并且试图回答培育具有什么标准的人,这样的价值定位就形成了校训生成的三种路径: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寄语未来。
“继承传统”的校训,以北京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为主,校训形成大多有历史的积淀,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关键事件,或是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
“立足当下”的校训,大多基于学生品行培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生成。
这部分校训关注个人的行为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美德要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学习发言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学习发言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学习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感谢你们愿意听我的不成熟之见。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价值观的渗透和实践问题。
价值观,顾名思义,它应该就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是引领我们行动的灵魂。
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主席对价值观的解读是: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他以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由此看出,拥有价值观就太重要了。
我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班主任,我在思索,如何将这些大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与孩子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甚至是相对较为空洞的观点、理论转化为孩子们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状况。
作为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环节的薄弱,和文化氛围的不浓,加之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从小对孩子功利思想的渗透,比如:所以,很多孩子利己思想严重,拜金意识浓,价值观更是淡薄。
虽然,也有很多积极上进、认真勤奋、自信阳光的孩子。
但我们特长班的学生,主流还是后进生。
对于他们,有人用九个字来概括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那就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
“无兴趣”,就是很多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热情。
“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
“无意义”,有些学生小小年纪似乎就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每天上上网、聊聊天、看看小说,得过且过。
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更有甚者,践踏校园文明,蔑视传统文化,叫板法律法规。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况,所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及时和必要了。
还有就是他们将来将是国家的顶梁柱,他们的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现阶段又是他们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最佳时期,所以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尤为重要。
谈一谈对校训的体会和感悟
谈一谈对校训的体会和感悟每一所学校都会有一句校训,它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传承着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学子,我也有了对校训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校训是学生的精神指南。
学生时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个性的塑造。
校训就如同一盏灯塔,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指引前行的方向。
例如,“求实创新、追求卓越”这句校训,它传达的是学校倡导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意识,是我们潜移默化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南。
作为学生,我们要不断地遵循着校训的指引,坚定信念前进。
其次,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精神文化,而校训就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例如,我以前所在学校的校训是“知行合一、无为而治”,它凝聚了学校的治学之道和为人处世之道,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
这个校训让我们更加注重实践和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这个校训,会让我们更加自觉地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校训是学校和学生永恒的纽带。
不管是离校后多年,还是回校看望老师,校训都是我们与学校紧密联系的象征。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难以替代的阶段,而校训则是这个阶段最珍贵的纪念物。
它代表着我们与学校之间的深厚感情,是我们和这个学校之间的永恒情缘。
总之,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生成长教育的精髓。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谨记校训,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社会,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具有激励人们团结奋斗,增强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任务,自然也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只有让这些价值观在校园中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如何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
学校作为教育的殿堂,更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到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
在学校的校训、校风、校风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志愿活动等,让学生深入参与从而在活动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力量。
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注重实践,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在引领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止步于理论宣传,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中,要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让学生自觉遵守这些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我成才成长2014220104008 孔维杰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就要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畏艰苦的精神,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自我警醒,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目标,发展自己的理想。
此外,我们更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拒绝不良思想上的侵蚀,坚定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而奋斗。
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源泉。
每个人的梦立于未来之上,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理想信念作为价值观的精髓。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培育和弘扬。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让校训精神滋养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校训精神滋养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王廷卓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5期(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摘要:通过对镇原中学校训精神的解读和镇原中学七十五年既坎坷崎岖又灿烂辉煌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校训文化精髓新时代的光彩,国家兴旺,社会安定,则教育发达;岁月动荡,时局不稳,则教育遭殃。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相照应,提出并简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我校的校训精神和内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好校训的文化传承功能,使中国华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校训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一、学校校训阐释的内涵及意义校训比较全面、鲜明地体现了本校办学的原则与目标,是全体师生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
校训与国家确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步调一致的,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办学中的体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内在演化。
必须用校训滋养青年学生的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校训成为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原动力。
二、校训与核心价值观的区别1.校训与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学校的使命是:文以载道,文以育人。
校训所体现的学科精神和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同性、递补性和层次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精神的契合和效果的共振关系。
党的十八届会议精神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地位、巩固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向前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似乎也是每个国家都想要做到的。
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单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一开始我也不太懂,可我看到那十二个词语时,我渐渐的明白了。
它不是演讲稿,也不仅仅是十二个词语,它是我们21世纪小学生打小就要明白的教育制度。
富强,祖国富强;民主,遵循人民主义;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文明,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言语行为都是展现文明的舞台;自由,拒绝一切封建制裁;平等,人人都是一样的,无贵贱之分,不要因为富贵而骄傲,贫贱而嫌弃,人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爱国,这一点最最重要,无论身在哪里,都应牢记自己是个中国人,要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什么是中国梦?这两点都已化成行动在我们身边。
我们应该做到文明与诚信,你的行为都被人们看在了眼里,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学校、家庭以及自己的国家,而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不可缺少的双面胶,没有了诚信,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有了裂缝;敬业,每一个人职位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劳动工人决不会看低自己,国家领导也不会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当所有的人都做到这些的时候,国家才会真正富强起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稚嫩的,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很多。
因此,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
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争做最美的小学生,从现在起更应该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作者:左刚王咏梅段俊杰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07期摘要:校训是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
校训与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是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是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的统一。
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色,是学校立德树人理念的凝结和升华,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切入点、契合点和肥沃土壤。
在大学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校训文化,既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又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校训;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7-0145-03一、大学校训阐释的内涵及意义校训比较全面、鲜明地体现了大学办学原则与目标,是全体师生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
校训与国家确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办学中的具体化,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内在强化。
必须用校训滋养青年学生的心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校训成为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1]。
校训,是体现一所高校历史人文价值底蕴之深厚的思想。
无论是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还是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的校训“忠诚崇法励学守正”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领悟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人才的重要举措。
用系统化的方法、工程化的方式抓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问题、增强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品读这样的校训,如同接受精神和灵魂的洗礼。
对许多学子而言,他们正是从解码校训开始认识学校、认知学问、认清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发掘校训的文化内涵,以校训为警示,涵养求真求实的精气神,应该成为必修的功课。
校训的历史悠久。
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堂大书“忠孝廉节”四个字,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实体校训。
近代以来,“校训”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这一般被当作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名副其实的校训[2]。
一所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
国内许多高校把“求实、求是、求真、创新”等融入自己的校训中,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诚心向学的校园文化;另外一些大学的校训则体现了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背景,比如西北政法大学的校训“严谨求实文明公正”;新疆警察学院的校训“忠诚敏锐、博学强健”。
二、校训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1校训与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大学的使命是:文以载道,文以育人。
校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构性、互补性和层次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精神的契合和效果的共振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
2校训是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开辟文化和实践上的活水源头和多样化渠道。
通过校训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是很有意义的。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文化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发挥校训精神的思想引领功能,就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因地制宜的思想土壤。
发挥校训精神的文化认同功能,就是要弘扬校训精神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发挥校训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有助于坚守高校的学术品质,彰显高校的责任担当与经世致用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陕西省高等教育出现了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的倾向,这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三个陕西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任务不相适应。
坚守和传播校训的背后是信仰,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校训教育,挖掘校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蕴,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让校训为青年学生自觉遵守,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育人的良性机制,使校训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4]。
3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统一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的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直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训注入了生命与活力,校训则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财富。
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也是高校教育的价值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主要由价值取向的确立、价值行为的发生、个体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四个环节构成[5]。
一是价值取向的确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而校训是高校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内涵。
二是价值行为的发生。
高校教育者制定科学、实用的教育内容,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评价与自我评价等教育方法,保证价值行为的发生。
三是个体价值的实现。
四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影响从意识形态层、社会功能层逐渐上升到文化意蕴层的过程。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1阐释好校训的内涵作为一所警察类高职院校,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忠诚崇法励学守正”的校训富含了深邃的办学理念和崇高的育人追求,“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忠诚,可分为“忠”和“诚”两个字去理解。
《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
”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诚,信也。
”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忠诚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对国家、事业、理想、真理的忠实状态或程度,就是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管理二系刑事执行专业优秀毕业生杨小卫同学,2013年2月23日20时许,在宝鸡市陈仓区麟留线执行任务时以身殉职。
杨小卫在生死面前的奋力一推,诠释了对事业的忠诚,对职业的担当,对人间的大爱,体现了勇于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不明危险的存在?可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公安民警义应无反顾,冲锋在前,把生死置之度外。
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些为了祖国和人民英勇捐躯的公安烈士将永远彪炳史册。
“崇法”——崇仰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法律规范职业行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法律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唯有历史积淀而成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石。
”[6]崇法,是人们对法治表现出的忠诚意识、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它包含着社会对法治的推崇,寄托着公民对法治的虔诚,并且形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定力。
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励学”——发奋学习,勤于实践,在学习、实践中认知真理、捍卫真理。
“励学”,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励学”就是勉励师生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
作为大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
学以致用才有学习的动力,知识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价值。
将校训培育目标有机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专业教育中培育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识,传承警察职业精神、职业文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技能,为培养法治人才、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守正”——修身律己,恪守正道。
“守正”是遵守常规,胸怀正气,是对传统精神的恪守。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
前后两部分“忠诚崇法”表明学院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使命,“励学守正”表明学院教育的要求、方式和途径,两部分互相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整体。
“忠诚崇法励学守正”的校训和爱党爱国、公平正义、为民执法、建功立业的优秀品德已经融入了每个警院人的血液中,要始终发挥先进典型,特别是人民警察队伍中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注意挖掘学院、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涌现出的为追击犯罪嫌疑人壮烈牺牲的曹攀攀;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灭火的安格尔;浴血勇斗歹徒,制服犯罪嫌疑人的金保星等同学,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树立了典型。
作为一所警察类院校的校训,它倡导“忠诚崇法”,强调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从做人治学、干事创业的角度倡导“励学守正”,强调要发奋学习,勤于实践,修身律己,恪守正道。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适应公安司法工作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校训包含着知与行、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有效载体。
2领悟施行校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校训的精神和内涵是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传播校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对于警院学子,如何履行好“心中有爱,因爱成长,为爱奋斗”这份约定,答案就蕴含在校训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
对校训的宣传和教育应该是全天候的。
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是塑造纯洁的思想道德。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校训精神,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打下终生立身做人的坚实基础。
三是涵养扎实的人文底蕴[7]。
了解中外文化历史,传承人民警察精神文化。
培养高雅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四是形成严明的纪律作风。
从警容风纪、一日生活制度、举止礼节、宿舍内务等方面严格行为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