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第三章 审计组织形式.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与委托单位之间必 须没有利害关系。 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必须在第三者面前 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
客观原则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 是,不为他人所左右,也不得因个人好恶影 响其分析、判断和客观性。
法律
合法、合规性
法规 制度 历史数据
审计依据的分类
效益性
计划、预算 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3.3.3 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准确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辩证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财务报表 审阅
内部控制 鉴证
预测性财务信 息审核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法定业务)
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 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的非法定业务
如资产评估、税务代理企业财务咨询等。
公正原则
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时,应当正直、 诚实、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
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规范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 技能和经验,能够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 的业务。专业胜任能力可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 即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应有的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按照 有关工作要求,认真、全面、及时地完成工作 任务。
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保密原则; 按规定收费
保密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因职业 关系和商业关系而获知的信息予以保密,避 免出现下列行为:
经济效益审计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准则和标准
A+ 优 90.41 A+ 优 A A B B B C 优 优 良 良 良 平均
732.2 1,117.8 1,573.0 1,591.7 1,898.8 2,058.8 2,646.1 1,864.3 3,931.8 186.6
B+ 良
B- 良
10 中核建设
90.8 83.9 87.9 70.1 80.6 75.5 80.3 74.5 74.3 71.3
企业效绩评价方法
综合绩效评价计分
综合评价分数=财务绩效评价分数×0.7+管理绩效评价分 数×0.3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数,将评价结果划分五个档次 : 85分(含)以上为优 70-85分为良 50-70分为中 40-50分为低 40分以下为差
企业效绩改进 • 在得出评价分数之后,应当计算年度之间 的绩效改进度,以反映企业年度之间经营 绩效的变化状况。计算公式为:
• 又可称为全面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进行多 方位多层次的评价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标准 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 • 如有宏观、中观和微观标准;又有财务指标 、经营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等;
第二节
可控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 对被审经济活动可以控制的因素(或指 • 标)进行评价,对控制不了的因素是无法 评价的。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这一指标的高低,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外,还受企业利 润分配政策和投入资本的影响
企业效绩评价方法
•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战略管理、经营决策、 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 业影响、社会贡献。 • 一般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形式完成,聘请的专家应 不少于7名。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二)以美国为例,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 展
1.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到到20世纪中叶以前, 并无独立审计准则
认为自由创造的职业,准则会扼杀创造精神 审计程序、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报告没有统一
标准 这种无序不能保证审计质量。
•
2.麦克森•罗宾斯(Mckesson&Robbins)药材 公司案例改变了这一观点,导致了美国独立审计 准则出台
1954年修订发布了《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其 意义和范围》,增补一条,形成了影响至今的10 条基本审计准则。此后多次被修订,但基本内容 包括:一般准则(3条)、外勤工作准则(3条)、报 告准则(4条)。
•
一般准则(general standards)
(1)审计工作应由一位或多位经过技术培训 ,并精通业务的审计人员执行
(1)报告应指出会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 (2)报告应指出本期采用的会计原则和上期不一致的 各种情况
(3)除非在审计报告中另有说明,否则会计报表中信 息的披露均应被认为是合理和充分
(4)报告应就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者声明不能 发表意见。若不能发表总体意见,则应说明理由。在 任何情况 下,审计人员的姓名一旦与会计报表相关联 ,他就应说明其审计工作的性质及其所负责的程度。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目的: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审计依 据的构成
重点: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审计依据难 点:无
方法:讲授 工具:多媒体 学时:2大节时
•
第1节 审计准则 第2节 审计依据
•
第1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及理解
1.含义
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 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 性判断标准。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审计学-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 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㈢内部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1875年,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制定的《内部审计手册》,可认为是最早的内 部审计准则。
?1941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后制定的《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是 正规的内部审计准则,并得到人们广泛重视。
?197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职业准则和责任委员会,负责制定内部 审计准则。该委员会认为,内部审计准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的职 责说明;二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三是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其中内部 审计实务准则是核心和主要内容。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由国家审计署制定并颁布。 ?1992年,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初稿)》。 ?1994年,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1996年,制定并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 38项审 计规范。 ?2000年,审计署对已发布的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进行修订、补充和完 善,初步形成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即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 准则与专业审计准则、国家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证。
4-1审计 准则
CONTENTS
01 审计准则的作用
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4-1审计准则
美国的民间审计准 则。它主要用于民 间审计所从事的财 务会计报表审计。 分为一般准则、工 作准则和报告准则
4-2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的种类
01
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 依据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 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03
02
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 审计依据
4-2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的特点
层次性
相关性
时效性
地域性
4-2审计依据
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04
真实可靠原则
03
利益兼顾原则
02
辩证分析问题的
原则
01
具体问题具体分
三部分。
审计准则 的结构内 容
国际审计准则。分 为一般准则、工作 准则和报告准则三 部分。
4-1审计准则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
01
02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与独立审计实务公 告
03
执业规范指南
4-2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的含义
所谓审计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 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 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202X
4 审计准则和审 计依据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4-1审计准则
4-2审计依据
4-1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的含义
➢ 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 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 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制定中国审计体系准则的必要性
制度独立审计准则是贯彻实施《注册会计 师法》的需要
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 发展的客观需要
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 同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和目标
1、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中国独立审计准则 的性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核心,是规范 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专业标准,既是注册 会计师独立审计行为的规范,又为其提供具体指导。
2、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 (1)建立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权威标准, 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2)促进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 一的职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 平。 (3)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 众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与国际独立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 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使中国注册会计师按照国际通行 的职业标准执行独立审计业务。
第二节 国际独立审计准则
一般准则 工作准则 报告准则
第三节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
• 独立审计准则 •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 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 • 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准则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 制定中国审计体系准则的必要性 •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和目标 •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框架与结构 •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
序体现出来的。 (四)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 (一)实施独立审计准则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
作规范化,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二)实施独立审计准则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 (三)实施独立审计准则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
4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4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师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
审计准则是制定审计工作的基本框架,而审计依据则是进行审计工作所依赖的信息和数据。
下面将对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规则和指导原则,它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审计目的和责任:确定审计的目的和范围,明确审计师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合理性进行审计,以及对内部控制的评估等。
2.独立性和诚实信用: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诚实、客观地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及时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意见。
3.审计程序:审计师应该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计划,包括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
4.专业谨慎原则:审计师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准则的要求,以及审计师的道德规范。
5.审计报告:审计师应当根据审计结果,编制真实、客观的审计报告,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他们了解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二、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指进行审计工作所依赖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了财务报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等。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审计依据,进行审计工作。
1.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审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包括核实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定它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能够提供合理的保证。
3.企业管理制度:审计师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包括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授权审批程序等,以评估企业的管理者在财务报表编制中的角色和职责。
审计学(第8版)课件: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1947年在美国最早出现民间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试行方案—公认的重要性和范围》后改为《一般 公认审计准则》 麦克森.罗宾斯案件 (Mekesson & Robbins) ------普华 永道 1938年债权人米利安.汤普森拒认购买300万美元债券 (1937年报表:资产:8700万美元中有1907.5万美元虚 构
4.1.3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 1.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年) ❖ 2.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年) ❖ 3.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趋同阶段(2006—2010年) ❖ 4.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12年开始)
4.1.4 中国政府审计准则
政府审计准则
4.2.1 审计依据的含义
所谓审计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 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 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概念。
4.2.2 审计依据的种类
❖ 1.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 ❖ (1)国家颁布的宪法、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 ❖ (2)地方颁布的财经法规和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财经法规。 ❖ (3)规章制度。
度。
❖ (2)工作准则。
❖ 1)审计工作必须妥善地进行计划安排,如有助理人员, 必须加以监督和指导。
❖ 2)应适当地研究和评价现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以确定 可资信赖的程度,并以此作为决定审计程序和测试范 围的依据。
❖ 3)运用检查、观察、查询、函证等方法,以获取充分 而确切的证据,作为对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的 合理根据。
基本准则
通用审计 准则
专业审计 准则
审计指南
政府审计基本准则的内容框架
审计基础(第四版)参考答案
审计基础(第四版)参考答案第一章审计总论1.单项选择题(1)B(2)C(3)B(4)D(5)C(6)A(7)B(8)C (9)A(10)B(11)A(12)D2.多项选择题(1)ACD(2)ACE(3)ACE(4)ADE(5)BCD(6)ABCDE(7)BD(8)AC(9)BD(10)ABD(11)ABCD(12)ABCD3.判断题(1)√(2)某(3)某(4)√(5)√(6)某(7)某(8)√(9)√(10)√(11)√(12)某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①审计的主体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即“专门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可以称之为审计。
②审计的客体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是指接受审查、监督与评价的被审计单位。
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
③审计对象④审计的依据审计的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评价和判断,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⑤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审计的目的取决于审计的职能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本教材是以内部审计为例证线索,其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⑥审计特征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秉公、按原则办事。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不受外力的干扰和影响。
权威性审计的权威性来自两个方面:法律赋予的权威和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公正性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国家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新中国振兴阶段。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l 1.2010年修订准则的背景
l 2006年2月15日,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 系正式发布,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国际趋同的历史性 突破。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 2.2006年准 则的特点
l (1)完整构建 了准则框架 体系 ¡ ①执业准 则体系与 注册会计 师职业道 德守则的 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l ②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 2.国际审计准则
l 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全球统一的会计和审计准则 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l 国际审计准则(ISA,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Auditing) 是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 IFAC)下 属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nternational Auditing Practices Committee,IAPC)(2002年3月改名为国际审 计与可信性保证准则理事会 (International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Board,IAASB))发布的。
l 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 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 业规则。这些执业规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二)制定准则、体系建立阶段阶段 (1994~2005年)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7
审计准则的基本类型
审计准则有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和内 部审计准则。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也称独立审计准则,它是规
范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行为准则,是注 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国家审计准则是国家审计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 性质、范围及特点制定的对其所属审计人员及其审 计行为所作出的规范。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6
审计准则的意义
1、审计准则的概念 审计准则,又称执业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
过程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 的权威性准绳。 (学生守则)
2、意义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维护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有
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信任;促进国际间审计经 验的交流。
7/13/2021
从审计理论意义上讲,对审计方法体系的完善及审 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审计实践上讲, 证明了没有明确、严格的审计规范及审计理论作为指导, 审计实践必然出现盲目性,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7/13/2021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5
本章内容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我国审计准则 审计依据
7/13/2021
并解释、修订。
7/13/2021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16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体系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 则、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是制定其他审计准则和审计指 南的依据,是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审计机关 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草独立审计准则 ,到2003年年中,中注协先后制定了6批独立 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
简述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对比
简述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对比《简述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对比》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是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用来指导审计师进行判断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虽然它们都与审计相关,但在其性质和作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审计依据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依据的所有信息和数据。
它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各种凭证和记录、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管理信息。
审计依据对于审计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它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有关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和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从而为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其次,审计准则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和规则。
审计准则从整体上规定了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和方式,旨在保证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
审计准则通常由相关的监管机构或专业组织制定,并通常以法律或规章的形式存在。
在对比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审计依据是事实性的、具体的信息和数据,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和财务状况。
而审计准则则是抽象的、普遍适用的原则和规则,旨在指导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具体行为和决策。
其次,审计依据是多样的,来源于不同的财务和管理记录,以及内外部的信息。
审计人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验证,以形成审计意见。
而审计准则则是统一的,基于通用的审计原则和规则,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方法论。
最后,审计依据是具体的、实际可操作的,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而审计准则通常是一般性的,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综上所述,《简述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对比》指出了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在性质和作用上的差异。
审计依据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基础和参考,而审计准则则为审计人员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审计依据和审计准则,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新《国家审计准则》全文
新《国家审计准则》全⽂新《国家审计准则》全⽂ 新审计准则正⽂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计200条,下⾯是详细内容。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录 第⼀章总则 第⼆章审计机关和审计⼈员 第三章审计计划 第四章审计实施 第⼀节审计实施⽅案 第⼆节审计证据 第三节审计记录 第四节重⼤违法⾏为检查 第五章审计报告 第⼀节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第⼆节审计报告的编审 第三节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 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布 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 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章总则 第⼀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的⾏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履⾏法定审计职责的⾏为规范,是执⾏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应当适⽤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员执⾏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在财政收⽀、财务收⽀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财务收⽀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作⽬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财务收⽀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
✓ 执业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 务的专业标准。
✓ 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 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两类。
✓ 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其中 鉴证业务准则按其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 ,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准则。
⒉百位数代表某一类别准则中的大类。例如 “3” —代表审计证据(1301—1341); “4”—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1401— 1421)。
⒊十位数代表大类中的小类。 ⒋个位数代表小类中的顺序号。 (P41)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第二节 鉴证业务准则
本节讲述以下五个大问题: 鉴证业务准则体系 鉴证业务涵义 鉴证业务要素 鉴证业务分类 鉴证业务承接
Accounting Office ,简称 GAO)制定并颁布 。 1972年 GAO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审计准则《政府机构、计 划项目、活动和职能的审计准则》,即《黄皮书》。 ➢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INTOSAI审计准则》 由该组织下设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该准则在1989 年柏林召开的第十三届大会上通过,1992年第十四届 大会签署,1995年第十五届大会修订。 ➢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由国家审计署制定并颁布。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 依据
2020/12/7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 鉴证业务准则 ➢第三节 相关服务准则 ➢第四节 质量控制准则 ➢第五节 审计依据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相关服务准 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仲裁标准;还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为审计 专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确定了努力目标。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 191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公布 了一份称为“统一会计”的文件,其主要内 容就是对会计报表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做出规 定。
✓ 1938年,正当会计报表审计盛行之时,美国 发生了麦克逊·罗宾斯公司事件,使审计界 开始意识到,需要一套完整的审计准则,作 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遵守的规范。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2006年2月15日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发布 了48项执业准则其中拟定22项,修订26项 ,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独立审 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届时废止。
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在对外宣传时,有时 将“执业准则”简称为“审计准则”。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 息执行商定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 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 制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编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编号由4位数组成 ,其中:
⒈千位数代表不同类别的准则。“1”—代表审 计准则;“2”—代表审阅准则;“3”—代表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代表相关服务准 则;“5”—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及作用
㈠审计准则的涵义 审计准则,是审计主体执行审计工作,获
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 报告的专业标准。 从审计主体看,审计准则可划分为三类: 民间审计准则 国家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一、审计准则的涵义及作用
㈡审计准则的作用 ⒈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⒉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⒊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中介。 ⒋审计准则是完善内部管理的基础。 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 194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审计 准则试行方案——公认的重要性和范围”, 这份准则中的九条和1954年增加的第十条一 直适用到现在,成为《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的主体,标志着审计准则正式产生,具有划 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 1992年,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初稿)》 。
✓ 1994年,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征求意见 稿)》。
✓ 1996年,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 本准则》等38项审计规范。
✓ 2000年,审计署对已发布的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 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初步形成了我国国家审计准 则体系,即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与专 业审计准则、国家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 2005年至今国际趋同阶段。2006年2月15日发布(修订 )了48项执业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届时废止,实现了国 际趋同的历史性突破。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㈡ 美 国 国 家 审 计 准 则 由 美 国 会 计 总 署 (General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一、鉴证业务准则体系(P42)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全文9章60条,主要内容 包括:
第一章 总则(第1——第4条,共四条); 第二章 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第5——第8
条,共四条); 第三章 业务承接(第9——第13条,共五条
); 第四章 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第14——第20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 我国民间审计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报经 财政部批准发布,其建设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1991年——1993年起步阶段。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 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
✓ 1994年——2004年制定准则阶段。1994年5月开始起草 独立审计准则。2004年,中注协先后分6批制定了独立 审计准则,共计发布41个项目,初步建立独立审计准 则体系框架。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
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
计师的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 表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 的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 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 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 审计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㈢ 1875年,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制定的《内部审计
手册》,可认为是最早的内部审计准则。 1941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后制定的《
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是正规的内部审计准 则,并得到人们广泛重视。 197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职业准则和 责任委员会,负责制定内部审计准则。
✓ 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
相关服务 鉴证业务 图3-1: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图3-2:注册会计 师业务范围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图3-3: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第准三章则审计体准则系与审计依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51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 报表审计的影响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 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 性财务信息审的审核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2006 年 2 月 15 日 经 财 政 部 批 准 , 中 注 协 发 布 的 , 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51项执业准则分别是:
➢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
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 务约定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 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二、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㈠ 美国民间审计准则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制定并发布,准则体系包括一般公认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说明书、审计指南和审 计解释。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审计准则由该组织下设的 审计实务委员会制定,包括国际审计准则(简 称ISA)、相关业务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 实务公告。
第三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项目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 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 露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2. 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构成 3. 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和五要素;鉴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