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物候(三)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唐宋诗中的物候》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唐宋诗中的物候》学习要点

《唐宋诗中的物候》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旨。

2、学习课文,了解什么是物候现象,理解唐宋诗中所能反映物候现象的原因。

3、认识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规律,体会换一个角度解读古诗的兴味。

4、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物候变化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1929年起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1936年4月7日国民政府行政会议任命竺可桢为浙江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6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名忠诚战士。

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学识渊博,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许多研究都有重大创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36年—1949年,竺可桢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是竺可桢校长率领浙大师生员工西迁,坚持办学,不仅保全和培植了数量极为可观的教育和科技人才,而且使浙江大学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崛起并成为全国的著名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他的卓越的教育思想、执着的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办学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指引浙大人奋发进取的旗帜。

"一代楷模,风范永存"。

竺可桢先生为我国科教事业、特别是为浙江大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永垂史册,他的崇高精神和感人品格将激励我们为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为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努力拼搏!宛敏渭(1910-)又名竹村,城关镇东门人。

民国20年毕业于中央研究院气象专科。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古人观察自然环境的方式多以诗词创作表达,其中不乏对物候现象的描绘。

物候现象指的是大自然中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花开花落、鸟儿迁徙、虫豸出没等。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关于物候现象的描写: 1.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如梦令》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花开的景象,花瓣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飘落,水流也随着花瓣一起流动。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鸟儿唱歌的景象,表示春天来了。

3. '暮春之初,群芳妍媚,阴晴不定'——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句话描绘了春季的气候,时而阴天,时而晴天,花儿们也繁盛美丽。

4. '黄鹂声里斜阳暮,绿水青山人未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句话描绘了夏季傍晚的景象,黄鹂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夏天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乐府《秋风辞》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风吹起,白云飘荡,草木逐渐变黄,雁儿开始往南方迁徙。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句话描绘了冬季的景象,人们思乡想家,不得不在异地守岁。

通过古诗词中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十分细致,也将这些现象融入到了诗词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诗词赏析——古诗词里的二十四番花信风

诗词赏析——古诗词里的二十四番花信风

诗词赏析——古诗词里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展开全文☀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四候,每候应一种花。

顺序为: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王逵《蠡海集·气候类》。

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

见明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

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 (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

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

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

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

俗话说的好:“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1。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1。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冬)(有雪啊!)2。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早秋)(萤火虫是夏天的,残萤就是夏末,早雁自然是秋初。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初夏)(黄梅时节就是春末夏初。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荷花不是夏天开的吗?)5。

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晚秋)(菊都残了还不是晚秋?)6。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杨柳风是春风)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早春,草刚刚长出来,所以近却无。

)2。

关于物候现象的诗句名言词语节气,物候与谚语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

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它包括三个方面: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第05期物候是自然界中生物或非生物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出现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农民根据物候变化来耕种收割,文人也于游山玩水中留下了许多反映物候现象的诗词名句。

例如:1.因地而异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写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了“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2.因时而异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等曲子。

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哪儿有杨柳可折。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但在今日的西北地区,随处可见杨柳。

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趣味练习1.以下诗句都描写了物候现象,请推断它们反映的时节,然后按时间前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④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正確的排序为:2.对于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因为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当地实景,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诗风格相协调。

故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

根据上述分析,请你给下面这首诗挑一下错误吧。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在 另 一首 《 春 呈 水部 张 十八 员 外 》 , 早 里 以准确 的语 言进 一 步 描 写早 春 的物 候 特点 :天街 小雨 润 如酥 , 色遥 看 近却 无 。” “ 草 春雨蒙 蒙 , 细雨 霏 霏 , 润 万 滋
物 , 草 探 出小 脑 袋 , 小 远看 如 茵 , 看却 稀 稀疏 疏 。仲 春 时节 ,春 色满 园 关 近 “
古人 习俗 , 年 中有 两社 : 一 春社 和 秋社 。“ 春社 ” I立 春过 后 第五 天 ) I( E 春光 正 好, 春意 正 浓 , 农人 脱 衣下 地 , 耕农 事 正 忙 。这 时 , 子 翩然 归 来 , 鹂 清 春 燕 黄 音 啼 啭 , 地芳 草 萋 萋 , 畔苔 藓 翠 绿 , 大 池 少女 野 外 斗 草 ( 种 游 戏 ) . 派勃 一 ,二
从 古 诗 词 中看 物 候
叠 刘 玉莉
打 开 语 文课 本 , 读 古人 诗 词 , 面 而来 的萋 萋 芳 草 诵 扑 蝴蝶 , 啾 虫鸣 , 种 物候 现 象 扩大 了古 诗 词 的题 材 , 啾 种 创造 境 , 展 了人 们 的精 神视 野 。 拓 “ 竹 声 中一 岁 除 , 爆 春风 送 暖人 屠 苏 。 ” 春天 来 了 , 地 回暖 , 大 气温 开 始 上升 。“ 年 都未 有芳 华 , 月初 惊见 草 芽 。白雪 却嫌 春 色 晚 , 穿庭 树作 飞 新 二 故 花 。 ( 愈《 ”韩 春雪 》 白雪虽 作 飞花 , 寒仍 旧料峭 , 草芽 已依 稀可 见 。 ) 春 但 韩愈
时 的节令 特点 。莺儿 、 儿 、 蛙 蝉儿 , 方 唱罢 我登 台 :牧 童骑 黄牛 , 你 “ 歌声 振林
樾 。意欲 捕 鸣蝉 , 忽然 闭 口立 。”袁枚 《 见 》 。 ( 所 )

物候的诗句唐宋

物候的诗句唐宋

关于物候的诗句唐宋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物候的诗句唐宋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关于物候的唐宋古诗宋词“竹外桃花3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玩耍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10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1齐飞。

”(秦观《还自广陵》)晚冬季节,水鸟相依,1声冰响,群鸟惊飞。

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消失的3种物象,表明白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1“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1个世界:“5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5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照旧积雪掩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4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

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发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

如范成大的《4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劳碌。

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1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

”上联描绘了1幅远山高林、野鸟飞行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劳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

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3)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逐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竹枝年月::体裁:类别: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如梦令年月::体裁:类别: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精选优质课件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精选优质课件
的,要么以为买了新的,拿回来仔细一读看过了的。 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 我想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包含好处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这本书让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瀼( 懂得互相帮忙 ràng )涪(fú ) 这本书里的每个主人公都是那么的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津津有味的看时,就觉得书里面的一 切人物都在我的身旁,仿佛身临其境。 书又似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期望!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 答案1: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 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 答案2: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 答案3: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因之一:分布区
域广。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 分 类别、打比方等。
课堂小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书中,我和小鸟一齐飞上蓝天,和小精灵一齐唱歌跳舞,和蝴蝶们一齐玩捉迷藏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更是 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
请你根据文中的介绍,给物候下一个定义
我读过一本叫《想变成人的猴子》的书,作者是杨红樱,这本书里内含两层好处:第一层,这只猴子异想天开,一心想变成人。 在我们的身边,破坏地球母亲的实际随处可见,到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砍乱伐树木、工业污染,每当这些人一活动,我们的地 球母亲便会受到一次严厉的打击。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Biblioteka 春夏秋冬
十岁前所读之书,几乎都是一些革命样板戏的剧本,偶尔看到过几本前苏联作家的小说,如获至宝。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思考:
以上语段和本文内容上有什么 相同点? 都是讲的“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 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 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 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 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并 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在 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 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 《竺可桢日记》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 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 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 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 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 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小结: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唐宋 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诗人的 优美语句让我们陶醉,作者丰富 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更 让我们敬佩,希望大家多思考, 多积累,做一个爱学习的有心人。
拓展练习: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
的季节或物候特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物候现象、大雁和时间相关的古诗词名句

物候现象、大雁和时间相关的古诗词名句

物候现象、大雁和时间相关的古诗词名句《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并分析推理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并分析推理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并分析推理
物候现象是指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准周期的自然现象,如树木花草的发芽、展叶、开花、秋季的叶变色和落叶;候鸟(燕子、布谷鸟、大雁等)和昆虫(蝉、蟋蟀等)的南飞、北迁、始鸣、终鸣、始见、绝见等;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湖泊河流的封冻、流凌、冰(完全消)融,以及初雪、终雪、初霜、终霜日期等。

“物候现象”在古诗词中被广泛应用,除了上面的两首还有哪些诗运用了这一现象?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包含了物侯知识: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宋代赵师秀《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就出现了三种物候——黄梅、雨、蛙鸣,表明了春末夏初的特点。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展现了山上气温比山下要低,因而桃花也开得晚的物候特点。

涉及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古人的农事活动。

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就表现蝴蝶飞入菜花的时节,农人忙于农事。

韦应物的《观田家》中“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也用“微雨”“一雷”“惊蛰”等物侯描写了农人的耕种时节。

现在,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气候有了更准确的认知,大部分人也脱离了农业生产,物候等相关概念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的文化价值依然很高。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的发现和感悟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的发现和感悟

古诗中的物候现象的发现和感悟打开语文课本,诵读古人诗词,扑面而来的萋萋芳草,萧萧落木,翩翩蝴蝶,啾啾虫鸣,种种物候现象扩大了古诗词的题材,创造了丰富的诗歌意境,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天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白雪虽作飞花,春寒仍旧料峭,但草芽已依稀可见。

韩愈在另-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以准确的语言进一步描写早春的物候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蒙蒙,细雨霏霏,滋润万物,小草探出小脑袋,远看如茵,近看却稀稀疏疏。

仲春时节,“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东风拂面,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蝶飞蜂闹,满眼都是明丽的景象与蓬勃的生机。

春意阑珊时,“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曹豳《暮春》)。

柳树也由早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万条垂下绿丝绦”,而飘飞生命之絮:“杨花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夏天如约而至,“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香。

”(高骈《山亭田》)。

天果实开始结子、成熟:“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榴花》);”梅子流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秋天来临,“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霜草苍苍虫切切”(白居易《村夜》),但大自然并不吝啬,百草衰落的季节,菊花却独自绽放,元稹忍不住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黄巢则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题菊花》),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个“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迎面扑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北师大版七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4篇

北师大版七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4篇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读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着重放在引起学生兴趣上。

特设置两组竞争回答问题以及男女生合作回答问题等环节,让学生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地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

2.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二)教学难点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素材准备关于物候的知识素材以及一些诗人描写物候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学到知识。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别的特点或者知识?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好,现在大家先不用急着回答,打开课本99页《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看看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啊?(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上节课让大家预习课文,并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现在有那位同学想和大家一块分享劳动成果?(找2-3人)教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

1910年赴美,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

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主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优质】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优质】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3、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从而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及读故事的趣味,积累一些古诗4、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抓住唐宋大诗人诗中描写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

教学难点:1、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2、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出《大自然的语言》的片段,根据内容请学生说说什么是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竺可桢和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再次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古诗中物候现象及规律。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文体知识简介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说明的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5.说明顺序:间顺序时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四检查预习情况1 检查本课字词,请同学读准字音卉(huì)勰(xié)瀛(yíng)滹沱(hūtuó)蕃(fān)瀼(ràng)涪(fú)2 解释下列词语:相得益彰:至理名言:3,通过预习课文说说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友共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4,第二部分中作者又从那两个方面来关注物候的?(3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的关注;(6至7)自然段说明唐宋诗中对动物的关注。

含有物候的古诗词

含有物候的古诗词

含有物候的古诗词
哎呀呀,说起含有物候的古诗词,那可真是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数都数不过来呀!就好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瞧,这不是通过桃花开了和鸭子感知水暖,就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春天来
了嘛。

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哇,看到那刚刚露出水
面的小荷叶,还有那早早立在上头的蜻蜓,夏天的感觉一下子就扑面
而来了呀!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哇塞,那经霜的枫叶,竟然
比二月的花还要艳丽,这不是在告诉我们秋天已经到来,枫叶红得那
般热烈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那寒冷的冬天,墙角的几枝梅花不
畏严寒独自开放,这不就是冬天独有的景致嘛!
古诗词里的物候可真是神奇呀!它就像是大自然的使者,通过诗人
的笔,把四季的变化、万物的生长都那么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好像我们也跟着诗人一起经历了春夏秋冬,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

这些诗词,不单单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它们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和亲
近自然。

难道不是吗?我们读着这些诗词,就仿佛能闻到春天的花香、感受到夏天的热烈、看到秋天的多彩、体会到冬天的冷峻。

这就是古
诗词的魅力呀,它们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和古人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觉得呀,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去品读这些含有物候的古诗词,让它们带我们走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反映物候知识的古诗词

反映物候知识的古诗词

反映物候知识的古诗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物候知识,即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现象来判断气候、时令变化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 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 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 自然季节的变化。
诗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
探究交流
2、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中“黄河”应作“黄沙”,并且引了王昌 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诗作证,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玉门关在我国今天的什么地方?“春风不度”吗?
在今天的甘肃。
A:我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更合理。《凉州词》是一首诗,一篇文学作品。 B:我认为“黄沙远上白云间”更合理。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玉 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话,就显得太过直白;而“黄河远上白云间”则 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根本看不到“黄河”,何谈“远上白云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画面: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多 间”?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当是当地实 么富有美感!尽管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但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可以虚 景,是事实。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 构、夸张、移用。 与全文风格相协调。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春暖花开 一叶知秋
成语 秋高气爽 春华秋实
秋风扫落叶
课后作业
搜集记忆关于气象物候的诗 词。
探究交流
1、根据《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物候学知识,你认为 形成《塞下曲六首(其一)》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 有寒”的原因是什么?
从物候知识来讲,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 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五月是最热的,而祁连山尚且如此 寒冷,天气如此恶劣,其他季节可想而 知。衬托将士的苦寒生活。
探究交流
3、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也写下了 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 怎得见雁飞?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根据物候特点,北方大雪纷飞时,不 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飞。 从这件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 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 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 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 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 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 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菲尽,而此处 桃花始盛开?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认为这是 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高下的差异)。
诵读欣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首句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次句写 塞上的孤城。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戍边 【大意】 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 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峻岭之间露出了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须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 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衰草,春风从来也吹不到这儿。 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 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 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何须怨”三 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探究交流
4、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 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 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色。
拓展延伸
你还能说出一些诗歌中通过物候反映 时令的诗句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偷偷的溃逃。将军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 正要率领骑兵追击, 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 飞扬的大雪立刻落 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而不发, 引人联想,言尽而意未尽。 满了战士们的弓箭 刀枪。
诵读欣赏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竹 外 桃 惠 花 崇 三 《 两 春 枝 江 , 苏 晚 春 轼 景 江 》 水 ( 暖 其 鸭 一 先 ) 知 。
专题
气象物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诵读欣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
诗歌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 括生活,表现主题。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 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折杨柳》的笛声,却仍旧 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关的酷寒,以 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晚上也 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表现战士们奋勇杀 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诗 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我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 敌及高度警惕的情景。结尾两句“愿将腰下剑, 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 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直为斩楼兰”,诗人代替将士们直抒胸臆,气势 将士的英勇、警惕。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 豪壮,表达了誓死消除边患,为国立功的愿望与 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 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决心。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了 【大意】 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 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 竹林之外,有三两 边景。这些景物都应当是画中 支桃花争相开放, 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首诗却 春江之上,最先感 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 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 知了江水回暖的消 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 息。蒌蒿已经长满 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 了岸边,芦芽还很 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 短,这正是河豚快 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 要上市的季节啊。 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 情趣盎然。
诵读欣赏
欲 将 轻 骑 逐 , 大 雪 满 弓 刀 。 月 黑 雁 飞 高 塞 , 下 单 曲 于 夜 卢 遁 纶 逃 。
【赏析】前两句,“月黑”与 【大意】 “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 趁机出动。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 月黑风高的夜晚, 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 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 大雁被惊得高高飞 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之久, 起,敌军趁着夜色 已无力夜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