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讲义
农业农村知识
二、设置与职责 (二)村党组织 1.村党组织的设置 (3)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人数 100 人以上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县级地方党委批 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下设若干党支部;村党的委员会受乡镇党委领导。
特殊性情况
委员会组成
村党支部
X≥3
1. 不足 3 人的, 可以与邻近村 联合成立党支部 2. 正式党员不足 7 人的支部,不 设支部委员会
(书记
委员 3 至 5 名 1 名,必要时可以设副
书记 1 名)
村党总支
50<X<100
人数虽不足 50 人的,因工作需 要,可以设立
委员 5 至 7 名 (书记 1 名、副书记 1 名、
2.(单选)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列不属于村民委员会的基本任务的 是( )。 A.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B.提高本村村民生活水平 C.调解民间纠纷和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D.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单选)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支持和 帮助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民委员会(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A.领导支持 B.指导协助 C.引导帮助 D.引领协调
五、村民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乡镇人民政府的关系
五、村民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乡镇人民政府的关系 记忆关键词:党领导、政府指导、村委协助政府
1.(单选·2015 安徽三支一扶)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 的性质是( )。 A.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B.基层人民政府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讲义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讲义汇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前言一、学习方法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二、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主要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第一节现代农业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例题:1.现代农业基本特点是()。
A.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B.技术高度密集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D.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正确答案』D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例题:1.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农业生态工程讲义
然食品、有机食品等。
• 目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 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 • 资源匮乏,能源消耗日益严重 • 不少地区出现资源破坏,水土流失,耕地 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 农业环境污染加重
生态农业
• 我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为:“运用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 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 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 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 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 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
时间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
生长发育进程与环境资源节律变化的吻合状态。
• 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 联结起来的联系方式称营养结构。主要是指食物 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1.2 农业生态工程概念及原理
1.2.1 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建设,即形成农业 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 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 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 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 系统。
和能量的转换与平衡出发,建立起生物种群互惠
共生,食物链结构健全,能量流、物质流良性循
环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以农代牧、以牧促沼、以
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被称为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程模式。
• “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干旱地
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 重要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户建一个沼气池、一
以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第一节农业的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理论知识一、概况(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二)我国的农业的范围我国的《农业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2、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3、牧业:畜禽饲养4、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二、农业的特征(一)农业生产过程的概念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共同作用的过程。
(二)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木质特征。
(三)农业的-•般特征1、农业的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2、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3、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4、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5、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产品具有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7、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8、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的特点三、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作用1、产品贡献2、要素贡献3、市场贡献4、外汇贡献5、增长贡献6、生态贡献例1:农业除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功能,其他功能还有(ABCD)A就业增收B生态保护C观光休闲D文化传承例2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ABCD)A.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C.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D.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重要的出曰产品例3国家把(A )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商业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第二节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理论知识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时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农村土地流转知识讲座讲义
农村土地流转知识讲座讲义一、农村土地流转概述1、什么是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全称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是指农民可以将自己承包的村〔组〕集体土地局部或全部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转移给第三方经营,原承包方或第三方向村〔组〕集体履行原承包合同的行为。
通俗点讲,就是承包农户对自己家庭所承包的土地,如果自己不愿意直接经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与他人协商答成协议,将所承包的土地局部或全部再次转交给其他人耕种,自己可以从中取得一定的利益。
2、土地流转的意义农村土地的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开展,同时土地流转还为二、三产业的开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是有利于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开展好,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开展;三是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3、土地流转的根本原那么〔1〕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
依法是前提,自愿是核心,有偿是关健。
所谓依法,就是要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始终坚持土地所有权性质不能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能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能变。
要坚持标准的流转程序,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所谓有偿,就是流转的收益归拥有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
〔2〕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与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相适应”的原那么。
农业土地流转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要有合理的农地流转制度,二是要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空间。
在一定意义上说,即使具备了合理的农地流转的制度,但没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也无法完成土地的流转;即使以强制方式实现了流转,也会以农民流离失所和社会动乱为代价。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考点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考点一、农业生产基础知识1.1 农作物生长与发育1.2 土壤肥力与施肥技术1.3 农业灌溉与排水技术1.4 农业机械化与农机维修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知识2.1 农产品加工技术2.2 农产品贮藏技术三、畜牧养殖知识3.1 畜禽饲养管理技术3.2 畜禽疾病防治技术四、农村经济发展知识4.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4.2 农村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五、乡村旅游开发知识5.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设计5.2 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与推广方法一、农业生产基础知识1.1 农作物生长与发育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收获的整个过程。
其中,种子萌发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在种子处理方面,应注意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种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浸种、涂覆等。
同时,还应注意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
1.2 土壤肥力与施肥技术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有效性水平。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应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
一般来说,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而化学肥料则可以快速补充植物所需养分。
在施肥技术方面,应注意合理配比和适时施用,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1.3 农业灌溉与排水技术农业灌溉是指为农作物提供水分的过程。
在灌溉技术方面,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水量来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并注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排水技术则是指将土地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去的过程。
在排水方面,应注意保持沟渠畅通、排水坑清淤等措施。
1.4 农业机械化与农机维修农业机械化是指用机器代替人力完成农业生产的过程。
在机械化方面,应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机具,并保持其正常运转和维护。
同时,还应注重培训农民使用和维修农机具的技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知识2.1 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是指将原始的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制成更加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成品。
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电商基础知识培训 课件 教案 讲义
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案讲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学员手册课题: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培训主办单位:xxxxxxx承办单位:xxxxxxx2017年10月目录一、电子商务概述1、电子商务定义:指利用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的特点(优势):快速、便捷、低成本、全球化、信息化。
3、电子商务分类:B2B、B2C、C2C等。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1、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1.1、遂昌模式:通过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方式,实现了农产品的销售增值。
1.2、通榆模式: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1.3、“货通天下XXX”模式:通过联盟的方式,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和规模化。
1.4、沙集模式: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集市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
1.5、清河模式: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农产品展示中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
1.6 武功模式武功模式是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居民中,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销售的B2C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下实体店进行销售。
该模式的优点是销售渠道广泛,能够较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1.7 成县模式成县模式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电商服务站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销售的B2B2C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1.8 赶街模式赶街模式是指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中心的商业区,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销售的B2C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快递等物流方式将农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
1.9 相思岭模式相思岭模式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电商服务站点,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居民中,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销售的B2C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
2006年起,国家先在西部地区实行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要求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
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1)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2)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
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
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农业农村知识讲义
农业农村知识(讲义)一、农业基础知识(―)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农耕时期,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也是一国实力强大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1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等。
2.农业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9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目标任务:(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形势与政策——讲义
第六组讲义主题:农村形势与关注问题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刻认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稳增长、控物价、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就要引导学生充分看到: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
1、夏粮总产、单产均再创历史新高,冬小麦实现“九连增”。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郭晓萍)】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7月10日消息,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比2011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其中冬小麦产量11430万吨,比上年增加334万吨,增长3%。
夏粮总产量超过1997年12768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并在年初提前预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高产创建等补助资金。
这些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夏粮播种面积在高位上稳定,对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科学种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发挥的作用明显。
去冬以来,全国大批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包村包户,指导农户进行生产管理,为夏粮增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小麦高产示范区的带动下,小麦生产良种良法面积进一步扩大,配方施肥、深耕整地、播后镇压等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使得各主产区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常年,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中国要闻2011年中国粮食再丰收连续第五年1万亿斤以上】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亿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
连续增产意义不凡回顾国内,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严重干旱,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面临一系列自然灾害。
此前,粮食已连续7年增产,持续增产压力加大。
土地复垦方案培训讲义
土地复垦的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对土地复垦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是保障复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地复垦的进度、效果和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应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科学地评估土地复垦的效果,为后续的土地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土地复垦的监测与评估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政策引导
强化监管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复垦工作。
加强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管,确保复垦质量和效果。
03
02
01
土地复垦政策的发展方向
土地复垦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土地复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土地复垦项目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土地复垦方案培训讲义
目录
contents
土地复垦方案概述 土地复垦方案设计 土地复垦的实践案例 土地复垦的未来发展 土地复垦的挑战与对策
01
土地复垦方案概述
土地复垦是指将因采矿、挖沙等工程活动破坏的土地,通过整治、改造和恢复,使之重新变为可供利用的土地或达到预定用途的过程。土地复垦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土地复垦的法规与政策
土地复垦的流程与标准
总结词:土地复垦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包括前期调查与评估、制定复垦方案、实施复垦工程、监测与验收等环节。同时,还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复垦后的土地达到预定的用途和生态环境要求。
02
土地复垦方案设计
有机农业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学内容
3. 对有机生产发展的支持和鼓励,主要在省
级层面上不同机制并存 国家层面未向有机农业提供任何专门补助
或支持,但是它仍得到了各个省份不同程度 的支持,或是在某些国家级广域发展项目上 得到资助。
如国家项目为中小企业支付认证费用以协 助其打入国际市场,又譬如上海政府为其偿 还专门投资而提供的大力支持等。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 3、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 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管理和技术集
约的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有助 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42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 4、提供优质、美味、营养、安全的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重 视,消费高质量的安全食品是一种必然趋势。 而科学、完善的有机生产体系则能有效地保证 其产品的营养、安全卫生等优良品质。
34
1.2 出口:初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1999 年前为中国有机生产发展初期,95%以上的中国有 机产品都通过有机贸易商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及北美。
• 主要出口作物为大豆、蔬菜、水稻和茶叶。出口量最大 的有机蔬菜中,80%出口至日本;出口量第二的有机大 田作物主要出口至日本和欧盟,而出口量第三的有机茶 则主要出口至欧盟。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 5、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国外政府设置的非关税壁垒,开
展有机产品的认证、生产将大大提高我 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将 有利于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
44
谢谢观看!
结束
• 有机农业强调土壤的可扎根性、通透性,和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生命活力。
23
3、保护自然资源
• 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包括化肥、 农药等。从而减少了生产化肥和农药所消耗的 大量石化能源和矿物资源,起到了保护这些不 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2、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4、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6、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
(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4)奖励对发展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7、“三农”问题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_。
8、今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或“十一五”)实施的第四年。
9、我国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位.10、1984 年10 月1 日,参加国庆游行的一群北大学生打着写有“小平您好”字样的横幅走过天安门广场,成为26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衷心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象征。
济宁文化课基础知识、“三农”工作基本政策和村级事务基本知识。
济宁文化课基础知识、“三农”工作基本政策和村级事务基本知识。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1.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
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
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
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工技能培训。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
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4.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5.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6.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7.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
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