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最新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篇一一、明确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一样的负责。
这种精神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还有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每个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组。
每个小组中差生和优生应该分布均衡,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
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分配职责,这样让学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职责带来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活动中去。
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讨论之前选出一个人作为导演。
在全班讨论之后,分组表演时,提醒其他小组和导演,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和语言。
通过这样安排,教师就能给每个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的角色,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进行学习,合作的前提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和学习,甚至学生的思维还没有交流,教师就结束了合作学习活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在进行讨论、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让学生从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在平时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的去学习,感受课本课内和课外的知识。
这也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一个前提。
小学生是一个刚刚接触知识以及认知的时候,对于很多的事物不了解,或者很片面,对于交流学习有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一定知道,怎样进行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定一个打的基调,这样使得学生的讨论目的更明确,这样锻炼几次,就会使得学生找到技巧,对于之后的学习任务能够非常好的完成。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一、模式结构(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三)交流表达,点拨提升(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五)拓展链接,迁移应用二、模式解读(一)、整体回顾,导入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二)、深入感知,提出问题此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读书、勾画、体验、寻求答案体悟文章。
2、组内合学,交流观点解答疑难。
(四)、交流表达,点拨提升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哪些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语文主题学习”的“模式”与“变式”教研方向是:把握内容和能力的“双主题”,选准学点,精读精学。
把握主题学习理念,依据语文课程特点,重新规划语文课程的基本课型。
制定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鼓励创新,突破模式,生成多种变式。
变式,是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读课——2课时,品读课——2-3课时,自读课——1课时,阅读课——2-3课时,拓展课——5-6课时通读课模式:集中学习单元生字新词,通读单元课文,理清顺序,了解大意,练习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圈画词语(二)集中识字,归类指导(三)逐课学词,重点释义(四)练习书写,检测达标第二课时(一)课前听写,巩固基础(二)精读导语,明确主题(三)通读课文,梳理文序(四)熟读课文,概括思考以上是通读课的基本模式。
是单元整体学习课,目的是集中识字,集中读文,节约课时,为课外阅读让路通读课的变式:(1)两课识字,分散难点(2)全册集中,识字过关集中识字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相当于学习了生字或词语两遍以上,他们在通读课时识完字后,课文中还会再次接触,重新唤起印象,加之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有的放矢,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通读课主要完成读文,识字和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的任务。
注重实效,日清日结。
品读课:品读课,也可以称之为精读课。
品读课是对本单元中的2-3篇精读课文,分别进行重点品读。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感悟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回顾,自主感悟(三)精读重点,学习运用(四)丛书拓展,归一反三对于这种课型我们的教研理念是找准学点,精教精学,突出一课一得精读课各种变式课内文本与丛书选文的比较阅读把握段式,进行段落的拓展阅读丛书与教材的知识性链接依据主题拓展课外文本横向拓展与纵向拓展一课一得,关键是得什么?一节课可以得的东西很多,但是不能贪多,选准一个点,精教精学可以是读法,写法,情感点等我们倡导的是内容和能力的双主题:语文教学主题是习得语言普罗米修斯在四下的“故事单元”:加入了四个,希腊神话的故事,用的故事都是与普罗米修斯相关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儿童精读作文教案模板
儿童精读作文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篇儿童读物的文章,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遍,然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包括标题、段落大意、主题等方面的预习。
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文章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3. 精读。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精读,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4. 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内容。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阅
读技巧的运用。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进行精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儿童读物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理解文章的
主旨和要点,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内容。
同时,通过讨论和作业,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增强,对儿童读物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因而,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树立形象→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极拓展”的基本模式。
一、树立形象。
阅读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生按课文顺序进行朗读或默读,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及其表达顺序,对课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触动。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示学习方法,并提出恰当的自读要求,帮助学生整合问题,使问题准确、有价值。
教师要注意加强个别指导,给学困生一些帮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沉浸在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二、自主感悟。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阅读体会,加以感悟。
教师也可以提出宽泛的话题,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个别学习,独立思考,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好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准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机会,小组内确定中心发言人,每次合作学习轮流担当此任。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一)基本模式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二)主要特征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方法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拓宽学生知识的纽带、桥梁。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提示,自主阅读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例如,《找骆驼》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进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悟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
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
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理论实践,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和创造的空间。
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我们看略读课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
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
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
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
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
关于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1)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辨证关系西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即: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
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
三种课文的相互联系及教学定位:“精读课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获悉文本传递的信息。
教学策略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教”字,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批读课文”的课型定位为“精读课文。
它是在“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学生独自边读边做注解地理解课文。
教学策略上是以课文批注语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扶”字,侧重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形成的阅读能力、习得的阅读方法、养成的阅读习惯尝试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既让老师慢慢放手,也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
“略读课文”则是在“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力、方法、习惯等),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或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这样学生阅读经历了一个由“教”到“扶”、由“扶”到“放”的过程,达到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境界。
(3)关于批读课文的教学本册在五册的基础上,批读课文的关注点有扩展和提升。
⑴正确认识批读的侧重点每篇课文的批注内容既有侧重,又把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体现精读课文中的某一个读写知识、学习方法、人文情思,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批准内容,试着自己阅读学习体会,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悟到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分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和识字教学四类。
其中,阅读教学是其中一个基本模式。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种。
其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包括“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这种模式适用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以用一课时完成;对于篇幅较长难懂的课文,需要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包括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和归纳总结等环节。
其中,激趣导课可以通过间接导课和直接导课两种方式进行;初读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通过读课文、找生字、提问题等方式实现。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识字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初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并正确读音和了解意思。
根据课文的长短和生字新词的多少,可以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等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2)读书环节: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仅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3)交流环节:该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4)整体教学环节:可以进行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小学语文“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襄垣县南里信小学一、话题由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本学期我们语文学科结合“有效教学”课堂过关活动,尝试“目标导学”的研究。
提出了初读——精读——深读——活读教学模式。
二、构建小学语文“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阅读教学基本结构设计:初读感知,发现目标→精读领悟,尝试目标→深读积累,解决目标→活读拓展,运用目标。
三、主要结构要素1.教学思想或理论。
2.阅读教学目标。
3.阅读教学条件。
4.阅读教学方法。
四、(结合教学课例介绍)“四读法”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初读感知,发现目标——整体把握找准学段教学目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于学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现象。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
目标不清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凭借个人经验,语文课程内容是零散的、经验性的、随意的,而不是结构性的。
语文课应该教授哪些必要的知识、哪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不明晰。
建构明确的结构性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才能使语文课程更加科学化、结构化。
如果说在课程目标建构方面教师个人力所不能及是客观原因,在主观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起点的把握不够准确也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清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之前,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而事实上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
崔峦认为,“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
因此,准确把握学情是吃准教学目标的基础。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两课时教学任务及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两课时教学任务及教学模式低年段两课时任务(1、2年级)第一课时:识字、写字;了解部分重点词句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是识字(要教给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写字;进一步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重点是朗读,加强复述和背诵。
中高年段两课时任务(3~6年级)第一课时:完成字词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对文章内容层面的把握第一课时必须完成。
)第二课时:直奔重点,学习语言规律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要体现一课一得。
读写训练点明确,可以做读写结合;如果读写训练点不明确,可以以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进行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精读课两课时教学模式(仅供参考)第一课时一、自主读课文,完成如下初步任务1、标自然段,画生字词。
2、了解主要写了什么。
3、初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纠正字音,指导书写较难生字。
2、检查朗读,纠正错误,指导朗读正确、流利。
3、读重点句段,教给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逐渐运用方法尝试独立概括主要内容。
4、边读课文边读体会,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安排文章的格式。
三、理解内容,体会情感1、理解文章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处理非重点段落。
适当教给方法。
四、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铺垫1、复习与新知相关的旧知识,如,提问词语,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铺垫导入。
2、激情导入。
二、品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提出一个贯穿主线的大问题,并给出学法提示。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批注,感悟,交流等。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在其中教给品读方法。
以重点段为例子,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作品的人文内涵,同时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总结写作方法或学习方法,深入理解内容。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环八步”教学模式实施指南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基本模式
“三环八步”教学模式流程
一环 二环 三环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反馈交流,梳理问题 细读文本,释疑解惑 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指导朗读,升华情感 综合练习,积累语言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五步: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操作要领: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那些重点词句、关 键词句、文章的中心词句、优美词句、特色词句、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比 较细腻而又容易忽略的词句等等,驻足在这些地方 ,勾画圈点、写写批注、咬文嚼字、潜心会文,重 锤敲打关键词句。
第二,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要紧紧抓住文 本语言,努力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学 其法。
第三步:反馈交流,梳理问题
操作要领:
第一,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 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充 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及主要内容。
第二,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 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大胆质疑 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积极地问,教师要对学 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和遴选,分清பைடு நூலகம்次。
“三环八步”教学模式实施指南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基本模式
十直镇中心校
“三环八步”教学模式概况
第一环节:初读感知,畅谈收获 第一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第二步: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第三步:反馈交流,梳理问题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第四步:细读文本,释疑解惑 第五步: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第六步:指导朗读,升华情感
第七步:综合练习,积累语言
操作要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
小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一、营造讲文明,守纪律,敬老师,爱同学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而且对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
举例来说,一个在家教严谨的书香门第里长大的小孩与一个在单亲、贫苦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想法以及生活习惯肯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以及对事物的是非善恶辨别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
所以除了家长就是老师对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是最大的。
不但如此,让小学生执行讲文明,树学风这一行为是很容易得到实现的。
他们有着不足的自主思考还有从众的心理趋向,一旦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讲文明,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于助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一个个的朝着这个方向改变。
有些同学或许并不想遵循这些,但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不讲文明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可以说营造文明,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课堂畅所欲言与题目练习相互结合六年级的学生都是处于天真活泼,积极好动的孩子们,如果一堂课下来都是强调练习题目的重要性,并强逼学生们不断的做练习,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语文学习厌恶的情绪,小学语文正是语文学习的伊始阶段,如果没有为语文的学习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不但对学生现有的成绩产生消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下阴影。
所以一味的题海战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毫无作用的。
相反的单纯地对学生的要求放低,只注重兴趣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这样也是不可为的。
小学毕业考试后毕竟要为自己的六年学习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也是学习生涯一个有一定分量的转折点,它是六年学习的节点,同时也是初中生活开始的起点。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个人素养、实现不断进步的一个主要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
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
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
”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
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
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总模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精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de)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1、学生用自己喜欢(de)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de)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第二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de)问题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de)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de)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de)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de)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de)有效性,不可走形式.2、在学生个体自读(de)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de)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de)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对于课文中(de)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de)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de)有效性.对于学生提出(de)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de)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de),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de)教师作适当(de)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对于文章(de)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de)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de)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de)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de)语气,表达出人物(de)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de)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de)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de)或感受最深(de)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de)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de)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de)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de)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de)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de)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de)读书收获,交流一下自己(de)感受;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de)课外知识;可以根据自己(de)兴趣爱好画一幅画,作一首诗;可以让学生写广告词、心得;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下拓展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及创新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课文内容(de)美.特别需要指出(de)是,并不是所有(de)课都固定这一模式.由于每篇课文(de)要求不同,在单元里(de)地位不同,课文(de)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de)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有(de)课,可以从学生(de)实际出发,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有(de)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有(de)课可直接从课文(de)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de)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de)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可利用不同形式激情或激趣导入,也可总结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法1、回忆主要内容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第一课时(de)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在这一环节要解决掉第一课时没解决(de)课后问题)3、在理解内容(de)基础上,初步领悟作者主要(de)表达方法,即弄清“为什么这样写”.4、进行读写训练,或课后题,或自己设计(de)读写训练.5、读、背、积累.三、总结四、布置作业略读课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de)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de)预习情况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连接语(de)提示,明确要求从连接语中梳理出学习(de)切入点,让学生抓住此切入点学习课文,独立地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切入点可以是内容方面(de),也可以是表达方面(de),一两个重点问题即可.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de)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de)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de)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体会作者(de)情感.与精读课文(de)主要区别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de)理解不作为主要要求.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de)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也可在品读感悟阶段加入适当(de)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学生学习(de)有效性.五、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六、教师小结七、布置作业“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一、导入新课教师应该谈话(de)形式,归纳引入新课.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de)层次)1、会说基本句子.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2、能按顺序说.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3、完整具体地说.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de)交际能力.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语文园地”教学模式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教学中,无论是“我(de)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有困难(de)学生.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de)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de)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习作”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一、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de)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de)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de)内容先试写下来.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de)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de)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de)数量等.二、谈话导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de)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三、习作指导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de)内容以及学生(de)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de)过程.1、汇报交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de)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4、集体交流.学生可以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de)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de)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de)题目等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de)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5、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de)习作.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de)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de)疑难,帮助有困难(de)学生.6、交流评价.写完(de)同学可以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四、归纳总结根据学生(de)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已经成稿(de),要求认真修改.没有成稿(de),课后完成草稿.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一、导入新课1、总结本次习作情况.教师将本次习作中(de)优点以及存在(de)问题向学生做汇报.2、进入情境.在汇报(de)基础上,选择适当(de)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环节.二、欣赏、讲评(一)出示本次习作(de)内容与要求.1、指名读.2、再次明确本次习作(de)重点.结合本次习作(de)优缺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讲评要点.(二)优秀佳作欣赏1、出示优秀(de)习作题目进行赏析,让学生说说自己(de)观点.2、欣赏优秀佳作或优秀片段.出示优秀习作或片段,依据本次习作(de)要求和重点,从词语(de)运用、语句(de)通顺、表现手法(de)运用、情感(de)流露以及重点是否突出,经过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新颖等各方面进行点评.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谈.(三)问题习作评析1、出示不成功习作.教师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评改.2、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修改问题习作.(四)互动交流评改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展示自己(de)习作.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动笔记录自己认为写(de)精彩之处或者不足(de)地方,做到在互评互议(de)过程中有理有据.(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自己(de)习作(六)再次展示自己(de)习作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立奖项活动,鼓励学生改出好文章.三、归纳总结,布置准备下一次习作内容.“识字”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de)方式来激发学生(de)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de)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de)字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等,争取把课文(de)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三、多种形式,自主识字1、小组交流.(或自学生字词)在这一环节中,有预习习惯(de)班级,可以直接在小组内或同座俩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没有预习习惯(de)班级,可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如: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反复认读等.2、全班交流.(或多种形式认读)此环节中,预习充分(de)班级,教师在掌握预习情况后,可抓重点强化.即抓住学生没学会(de)生字反复认读,说说好(de)记字方法,组组词,造造句,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等.预习不充分或没有预习(de)班级,可按以下程序操作:①出示带音节(de)词语多种形式认读.②出示去掉音节(de)词语多种形式认读.③出示单独(de)生字,多种形式认读.④交流与生字相关(de)内容.如:提醒同学注意(de)地方,交流好(de)记字方法,组词,造句等.四、朗读课文,感悟内容这一环节(de)重点是读好课文,教师要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文,并结合理解,相机抓好朗读指导.争取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自读思考,了解大意.3、细读理解,感悟内容.(具体做法可参考阅读教学步骤)4、重点品读,体会感情.教师要抓住有特点(de)句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受,读出韵味.五、交流体会,加深感受六、质疑释难,拓展延伸在学生理解内容(de)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de)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de)相关内容,或布置课后收集资料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内容可以是读字、扩词、说句子,说课文(de)主要内容等.二、阅读理解把第一课时余下(de)内容完成.(参考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步骤进行)三、仿说仿写(此环节时有时无,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抓住文中有特点(de)句子或段落,也可以是文中(de)插图等,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或进行小练笔活动.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书写(de)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及主笔(de)位置.(2)学生交流字形特点,教师抓难写(de)字范写.(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4)作品展评.教师把书写特别好(de)作品给大家看一看,互相学习.五、自主选学写完生字后,如果还有时间,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可选喜欢(de)词语练习说话.可以读新阅读和课外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内容.六、课堂总结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一、确定专题,明确要求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de)问题情境,确定专题,弄清专题研究(de)内容,范围等,即让学生理解专题,知道此专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研究,去探索.二、自由分组,确定子专题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在大专题(de)基础上确定子专题,即要研究大专题中(de)哪一小方面.三、制定计划,商讨内容和方法学生在组内制定研究计划,即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法研究子专题,明确组内(de)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de)任务.四、教师总结,布置下一步学习内容第二课时(课外部分)一、分组活动二、整理资料三、商讨如何展示▲分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起到调控作用,对学生遇到(de)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展示形式: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de)特长,选择最擅长(de)形式.▲展示准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de)准备中,对学生准备过程(de)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第三课时一、激情导入二、总结各组活动情况,提出展示要求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活动成果成果展示应形式多样,一般有调查报告,情境剧表演,图片、幻灯片展示,制作小报,实物演示,交流互动式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de)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要求应适中,且学生易理解,方便操作,目标达成应较为顺利,应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de)兴趣和积极性,为今后学习做好心理铺垫.四、教师小结当然,这只是一般(de)操作范式,针对不同(de)教学内容,以及本校实际,教师也可作适当(de)调整.数学教学模式总结◆总模式※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合作探究,实践方案三、汇报交流,获得结论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研究(de)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de)起点,良好情境(de)创设是问题产生(de)良好源泉.教师要有目(de)、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de)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de)创新性学习动机.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在问题(de)产生过程中(de)主体作用.另外,应当注意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和有选择(de)进行情境(de)设计,不必强求情境设计(de)绝对化.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创新性(de)课堂教学要积极设计和实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de)互动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让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经历成长过程.教师在课上应有意识(de)进行引导,努力将某个学生(de)财富变为更多人(de)财富,加强高效(de)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de)方案.特别强调应切实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de)过程,使课堂变为“活”(de)课堂、学生自己(de)课堂.三、汇报交流,自主获得结论自由(de)环境才是真正利于创新成果(de)出现,教师应给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de)限制,赋予学生一些机动(de)自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de)方式汇报自己探究(de)思路和成果,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宽松(de)氛围中交流、碰撞思维(de)火花,并进一步反思自己(de)探究过程,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升华认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de)意见和意愿,珍惜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de)灵感.在学生非漫无边际(de)情况下,可以打破原有(de)备课顺序,按照学生(de)思路来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汇报中自主“做”结论.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不是最后(de)结果,利用新知识对生活中或其他方面(de)现象作出新(de)解释,并在解释过程中对已得(de)结论做进一步验证,或提出新(de)问题进行新(de)研究,在其中仍有很大(de)创新空间.教师应该给予更多(de)学生自我创造和展示(de)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创造(de)成功,享受创造(de)快乐,在创造性思维(de)碰撞中进一步激发探索和创新(de)欲望,同时引发更加深入(de)思考.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给他们成功(de)机会,并允许他们任意选择学生回答自己所设计(de)问题.这样,问题(de)设计与学生(de)实际生活联系会更加紧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已经完成(de)题目结合自己生活(de)实际进行改编,以在练习中也充分发挥学生(de)主体作用.在课外,开放性作业(de)设计与实践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de)创新空间,使能力(de)培养真正成为课内外、校内外(de)中心.可以尝试实践如:做一做、画一画、查一查、说一说、制表、搜集资料等新(de)数学作业方式.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检测能够让师生对当堂知识(de)学习有一个明晰(de)、清醒(de)认识,帮助师生明确努力方向.当堂检测题目(de)设置可以整合利用教材中(de)题目,也可以自行设计合适(de)题目,一般以学生(de)中等掌握水平为基本要求,以不增加不必要(de)学习负担为宜.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作业(de)设置要遵循巩固知识,发现学习疑难,拓展学习视野(de)原则.可以将教材中(de)习题按照不同(de)要求进行适当(de)分类、补充、删减,以保证对学生学习状况(de)及时调整.拓展内容一般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个角度.纵向拓展一般以对本知识(de)巩固提高,变式练习为主;横向拓展一般以相近知识点(de)类比学习为主.不论是哪一种拓展,都在学生(de)最近发展区内实施,以提高学生(de)学习质量和思维质量.★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1. 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de)一种方式.该情境应贴近学生(de)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de)重要源泉.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情境创设等同于情境(de)生活化,一味地追求数学与生活(de)联系,可能会导致学生(de)生活被人为地拓展和提升,甚至被成人化,从而阻碍情境内在数学信息(de)功能发挥.2. 趣味化情境.根据学生(de)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de)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de)趣味性与其内在数学特征(de)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de)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de).趣味化(de)情境创设还可以采用讲故事(de)形式呈现出来.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de)是,不要把情境(de)趣味化一味(de)表现在视觉上(de)强刺激、活动(de)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de)动物情境(de)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3. 活动化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de)心理,恰当地安排活动,并且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有效(de)操作中发现、感悟,迸发出学习(de)热情.4. 知识迁移情境.这样(de)情境并不需要华丽(de)语言、生动(de)画面、活泼(de)形式、课件(de)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de)朴素(de)语言.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de)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de)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具有(de),它(de)呈现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de),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学生(de)年龄特点而定,不要单纯(de)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研究中,为学生提供研究背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引发认识(de)不平衡并帮助学生生成新(de)认识,换言之,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de)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协调发展为目(de)(de)设计过程.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一)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de)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de)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de)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探索一般用在计算课或利用知识迁移比较明显(de)课.教学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交代任务,提供自主努力目标.2. 唤起学生已有(de)知识经验.3. 利用正迁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尝试.4. 反馈交流.反馈交流一般分三步:(1)交流——“说出你所知道(de).”(2)提问——“讲出你还不明白(de)”.(3)解疑——“解释你所疑惑(de)”.(二)合作学习1. 合作学习小组机制(de)建立.2. 合作学习小组(de)操作建议.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de)主动建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de)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de)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de)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de)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种形式:1. 小组展示.2. 组际切磋.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设计练习(de)内容时,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一般来说,在新授课上,练习层次有以下几种:1. 专项练习.2. 跟踪练习.3. 变式练习.4. 拓展练习.★小学数学练习课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中段精读课文教学操作流程
课时
环节
目标
基本步骤
基本要求、方法
时控
第一课时
一读
读对读懂,弄清写什么。
1.导入
谈话、情景、复习等。
0.3分
2.读文勾画生字词
也可作预习。
4.5分
3.自学生字词
生借工具书自学,小组中互查互助,师通过检查认读,相机点拨疑难、强调重点。
10分
4.逐段读,说段意
3分
2.小练笔。
先说后写,或写后展示。或仿写、改写、续写、读后感,或广告词、导游词、说明书等的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后选文,再读课本外的文章――或作者简介、作者的其它作品,或同题材、同体裁,或表达方式相同的短文。
10分
(注:时控仅供参考)
主要策略: 1.面向全体、强调自主。2.突出方法、强化训练。
基本说清多数段落谁干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10分
5.整体读,说大意
大体说清何人、事、时、地、景、物等要素。
5分
6.书写生字新词(全部要求写的字、三年级词语表中的词、四年级词语盘点中的第一类词)
师点拨难写易错的字词。
10分
第二课时
二读
读顺读熟,了解为何写。
1.听写部分词语
即时(小组或同桌)订正巩固。
主要目标: 1、简化环节、易于操作。2、注重效率,增大效益。
3分
2.理解积累重点句群(重点词句或典型段式),体会人文主题(文本情感或人物特点)
围绕课后练习或泡泡问题,以“你最喜欢什么”或“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心灵一颤”等问题切入或展开,读悟重点句段,体会人文主题,积累优美语言。
14分
三读
读好会读,学习怎么写。
汉语精读课例教案模板范文
汉语精读课例教案模板范文精读课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重点教授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2. 难点。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复杂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
通过逐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文分析。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4. 合作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板书。
通过板书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三读教学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
而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篇篇优美的范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
教师应怎样教学精读课文呢?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三读教学法”,在此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粗读课文——读通文本,了解梗概
粗读,日常生活中是指快速浏览、把握大意地粗略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它是指学生初次接触陌生文本,以读通课文、大致了解内容为目的阅读方式,也称之为“初读”。
初读课文两次较好,主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
1、扫除读音障碍,读通全文
初读课文时,第一遍要求学生边读文边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读不通顺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完课文后通过自我拼读、查找工具书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对不通顺的地方进行多次练习,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遍读文要求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可采用指名读、齐读、轮读等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的正确与
否,纠正错误读音,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两次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简明扼要地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自我概括,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成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课文——读懂文本,理解想象
细读是指全面、仔细地阅读课文,是让学生不加删减,不加选择地读完全文。
细读要求学生认真读文,读懂课文。
细读课文时,主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1、突破难点词句,初步读懂课文
⑴理解难懂词语。
学生细读课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懂的词语,这时提倡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我们主张先运用“猜想法”——根据上下文意思给词语作出最合理的猜想。
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然后是小组讨论。
最后才是求助于工具书解决语词。
这样做能避免学生自己不动脑思考、过份依赖工具书的现象。
⑵突破理解障碍。
在细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读不懂的语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课文内容自我或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又加深了对文
本的理解。
2、理清课文脉落,初步把握课文层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小学生能给课文分段,写段落大意,但它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层次,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中可在学生细读完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及重点写……”的形式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疏理课文内容,能够把课文联系紧密的段落分成几大部分,简要说出大意。
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形式分析课文条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层次及详略的全面把握。
3、调动学生想象,加深课文理解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有些课文单靠对文中字词的揣摩,理解远不够深刻,这时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到阅读中来,边读文边想象。
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月光曲》等课文时,可先让学生调整情绪,闭起眼睛,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让呆板的文字叙述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
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体味情感
品读是指对文本有选择性、重点地深入阅读,也可称之为“精读”,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有选择地、深入地品读感悟,
获得自己独特感受、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阅读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品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引导品读
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品读,一般是老师参考课文后“思考·练习”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有目的地品文酌句,边读边悟,从文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猫》时,我首先出示第一个思考题,打开学生的话匣:“我们经常能见到猫,猫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至两个词语表达你对猫的独特感受。
”学生发言踊跃,纷纷表达了自己见解。
接着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舍爷爷十分喜欢猫,在老舍爷爷的眼里,猫是一种既古怪又淘气的动物,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中看出猫的这些特点?”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到文中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点点滴滴,并能在文中相关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
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记忆,积累运用词语,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效果比“填鸭式”教学大大增强。
2、自主品读
这是指学生自主地感悟课文、领悟文章写作方法的阅读方式。
⑴指导学生学做眉批和旁批。
可让学生在文中自由地找出含义深刻、感悟较深的语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做眉批和旁批的方法,可引导学生根据“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了……我体会
到……”等形式记述感悟。
⑵指导学生赏析词句。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认真评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评语——好在何处、为什么好。
⑶指导学生写收获。
学完一篇课文时,能让学生写写学完课文后的收获,可让学生根据“学完本课后,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以后我该怎么做……”的形式写感受、谈收获、抒情怀,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3、合作品读
这是指学生在小组内有目的地品读交流。
合作品读要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小组成员先围绕一个与范文中心相似的共同话题模仿文本、遣词造句、拟写作文,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看法,最后修改作文,全班汇报。
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