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①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②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递增、递减、不变三种情况。具体如P18图1-2所示。

递增:当生产点由A向B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递减:当生产点由B向C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下降,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减少,其机会成本是递减的。

不变: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即处处切线斜率相同时,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此时的机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假定所有个体的偏好都是相同的,那么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性质就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一致。如上图1-4所示。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用途:(1)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在图1-4中,BB’线表示在X和Y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C 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X和Y的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2)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2、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

如上图1-5所示,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的相对价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在E点,生产者利润达到了最大化。

(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假如A国在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价格,则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Y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同样的道理,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X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决于比较优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

3、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也可转化为一国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相等这一条件。

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的一般均衡如上图1-10所示,图中相对价格线P W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决定了生产均衡点Q点。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示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C点。

(2)国际均衡价格

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此时的价格称为国际均衡价格。如上图1-13所示,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相对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从图中可以发现,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即1≤≤2.

4、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交换。总的来说,国际贸易产生有以下四个原因:(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即消费者偏好不同);(4)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是指一国在生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B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则说明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描述的是不同国家同一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而比较优势描述的则是其机会成本。由于要素的稀缺性,在充分就业的情形下,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一部分生产,这种“牺牲”其他产品生产的代价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如果下列条件成立:,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上述条件成立必然意味着下列条件成立:,这就是说,如果A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则B国必然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相区别的是,如果比较优势存在,则意味着两国必定各在一个部门上分别拥有比较优势,不会出现一国在所有部门都拥有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在李嘉图的模型中,机会成本与两个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2、贸易前的均衡解

(1)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下图2-1所示,AA’表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B’表示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于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假设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要比B国更平坦一些。

(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由于两国的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所以A、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在封闭的情况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在图2-1中,A国的均衡点为,B国的均衡点为,通过与AA’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与通过与BB’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但位置不同。

3、贸易均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记为,如上图2-2(b)所示,横坐标代表X的过剩供给,纵坐标代表X的相对价格。在开放条件下,A国面对的国际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这时,与封闭情况下相比,虽然相对价格一样,但生产均衡点可以是AA’线段上的任意一点,而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在这种情况下,当X的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时,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在图2-2(a)中,对应于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在点,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产,即X的过剩供给为负。当A国面对的X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过剩供给为正。基于以上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B国X的过剩需求曲线,如下图2-3所示。把图2-2(b)和2-3合并在一起,即可确定国际均衡价格如下图2-4所示,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际均衡价格。

4、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对应于国际均衡价格,贸易后A国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2-5(a)所示,A国的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在点,比较贸易后的生产点和均衡点,可知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X,即A国出口X,进口Y,图中的△DA’称为贸易三角形。DA’表示X的出口量,D表示Y 的进口量。贸易后B国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2-5(b)所示,由图可知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Y,即B国出口Y,进口X,图中的△FB称为贸易三角形。由此可得,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品。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概念:

(一)、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二)、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三)、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

(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劳动比率却下降,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

(五)、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六)、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