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解答相关题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2.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运动分析2.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推导速度公式的应用:速度时间图线和速度位移图线2.3 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推导和图形展示来讲解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线分析来展示速度公式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解答相关题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利用位移公式进行运动分析3.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推导位移公式的应用:位移时间图线和位移速度图线3.3 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推导和图形展示来讲解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线分析来展示位移公式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解答相关题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第四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4.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学会利用计算方法进行运动分析4.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线分析来讲解计算方法的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解答相关题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第五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5.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汽车运动、电梯运动等5.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线分析来讲解实际应用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加深学生对实际应用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解答相关题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第六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6.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6.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的选择与使用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6.3 教学方法实验室演示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和报告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介绍6.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实验讨论: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七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安全与防护7.1 学习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学会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7.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高速运动带来的撞击风险、失速等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遵守运动规则、使用安全装置紧急处理方法:如事故发生时的自救和他救技巧7.3 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分析视频演示和模拟演练学生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7.4 教学评估安全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紧急处理演练:评估学生的安全防护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第八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值计算方法8.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值计算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运动模拟和数值分析8.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值计算原理计算机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如MATLAB、Python等运动模拟和数值分析的实例演示8.3 教学方法软件操作演示和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和实践数据分析案例的讨论和解析8.4 教学评估上机报告:评估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第九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掌握相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9.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如火箭发射、卫星轨道调整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如汽车加速、高铁运行控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如运动控制、虚拟现实技术9.3 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和实例分析视频演示和现场参观学生项目研究和展示9.4 教学评估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的理解项目展示: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展示技巧10.1 学习目标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方法和应用技巧10.2 教学内容重点公式的复习和运用练习实验操作的复习和技巧提升应用场景的复习和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复习资料发放学生自主复习和小组讨论课堂测试和复习提问10.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的掌握复习报告: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区分它与其他运动类型的不同。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推导,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公式推导法,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公式。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4. 实例分析:运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设备的原理和操作。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2.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2. 实验法: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强调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实验器材与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刻度尺、小车等;2. 实验准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前布置实验场地。
八、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调整滑轮组,使小车在释放时具有适当的初速度;b. 让小车从滑轮组下滑,用计时器记录滑行时间;c. 测量小车滑行的距离,记录数据;d. 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e. 分析数据,验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1.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定义及计算公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的绘制及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活动引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进行分析讨论1.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2.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初速度、末速度、平均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公式利用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4 教学活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运用例题,进行公式计算及分析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2.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3.1 学习目标学会绘制及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掌握图线与物理量的关系3.2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图线与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利用图线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4 教学活动讲解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图线,进行分析讨论引入实际例子,进行图线分析,引导学生思考3.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四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动物体的速度、位移、时间的计算实例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利用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4.4 教学活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例题计算及分析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4.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五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5.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方法及技巧学会运用实验数据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数据采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5.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及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5.4 教学活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学会使用实验仪器,采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5 作业与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六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因素6.1 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掌握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6.2 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质量、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式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动力学因素的概念利用示例,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6.4 教学活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动力学因素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6.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七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外力作用7.1 学习目标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外力的作用理解重力、摩擦力等外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7.2 教学内容重力、摩擦力等外力的性质及作用外力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影响规律外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外力作用的概念及特点利用示例,展示外力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影响7.4 教学活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外力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外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7.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八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8.1 学习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学会运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8.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合成与分解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运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合成与分解原理及应用利用示例,展示合成与分解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8.4 教学活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8.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九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求解策略9.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学会运用图解法、公式法等解决实际问题9.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图解法、公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求解策略的选取与运用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求解方法及策略利用示例,展示图解法、公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4 教学活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运用图解法、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求解策略的选取与应用9.5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掌握情况第十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训练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10.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训练题目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10.3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供综合训练题目及解题思路10.4 教学活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训练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解题方法10.5 作业与评估完成综合训练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成果进行评估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图像分析、应用、动力学因素、外力作用、合成与分解、问题求解策略以及综合训练等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习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对于涉及几段直线运动的问题,比较复杂,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变成两段简单问题来解。
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提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着重物理情景的过程,从而得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5)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学生动手实验相互结合,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的方法和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均有差距。
有些学生仅仅对公式的表面理解会做套公式的题,对物理公式的内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已学过的两个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与时间公式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初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优秀教案设计
初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优秀教案设计。
而优秀的教案设计,则成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通过对一个初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的教案进行分析,来看一下优秀教案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初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教案的目标一般包括数学、物理、思维三个方面,其中,数学目标主要围绕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定义和计算公式,例如:匀加速和不匀加速运动的分析方法;物理目标则包括了初步认识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例如:学习如何利用影象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思维目标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上,例如:学习如何推测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置变化趋势。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原理需要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义和计算公式,让他们明确实验原理,明白影象和文字记录的意义。
2.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并展示器材如何设置和使用。
同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碰到的问题。
3.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接下来,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步骤,用影象或残影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置变化趋势,同时记录关键数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加深难度,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计算分析则需要让学生利用计算公式,将实验数据转换为图像,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提高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板书、演示、展示、探究和讨论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应以疏导思路、引导发现为主,增强实验的实际性和操作性。
对于学习较深的学生,则可要求其自主探究问题,利用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针对这样一个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如笔试、口试、小组讨论等。
其中,笔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口试则可以更直接地反映学生掌握物理思想和实验能力的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题。
三、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利用一个实验现象引入课题。
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现台上面,有一个小球,静止不动。
当老师斜向上方轻轻抬起房间时候,小球就朝斜向下方滚动,逐渐加速。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1)小球在哪些情况下会运动?(2)小球是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3)小球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速度不是始终保持不变的,而是在增加或减小的过程中。
"2.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三)公式推导1.运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位移公式。
"现台上面,有一个小球,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下图,现在小球的速度为v0,开始的时间t0,速度的增加量为a,时间的增量为t。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位移量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带着发现问题的目的,就会帮助学生具体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再由具体问题引入位移公式。
2.运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公式。
"现台上面有一个小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教案
v/ms -1 1 2 3 4F 1 F 2匀变速直线运动辅导教案一、 查补验 【查:试题测验】1、 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D 、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2、 已知两个力F 1与F 2的大小分别为10N 和30N ,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 、15N B 、20N C 、35N D 、40N3、 如图1所示,运动员站在水平跳板上,图中F 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 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A 、F 1和F 2是一对平衡力 B 、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先有力F 1,后有力F 2D 、F 1和F 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20 t/s-2图1 图2 图34、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2所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第1s 内和第2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s 内和第2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第3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D 、第2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零5、 如图3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A 、匀速上升B 、加速上升C 、减速上升D 、减速下降 6、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 、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7、 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s 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最后1s 内位移的 1/4,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取g=10m/s 2)A 、5mB 、11.25mC 、20mD 、31.25 二、 填空与实验:每小题4分,共16分。
8、 重为100N 的货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以25N 的水平推力推货箱时,货箱没有动,此时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当水平推力增至35N 时,货箱刚好被推动,货箱被推动后,只需32N 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货箱做匀速运动,则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运用公开课教案(五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运用公开课教案(五篇)第一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运用公开课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运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用。
2、技能目标:通过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感受物理的规律性和可塑性,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旧知识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记忆。
速度规律:vt=v0+at位移规律:s=v0t+12at 22vt2-v0=2as平均速度:v=v0+vt 22、新课引入:教师:以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固然重要,但由以上规律而得到的一些潜在的规律也很重要,而且在运用它解题时常常会轻松快捷得多,比如我们要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二)新课教学:1、推论内容及其推导过程推论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即∆s=at推导:设开始的速度是v0经过第一个时间t后的速度为v1=v0+at,这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1=v0t+212at 23222经过第二个时间t后的速度为v2=v0+2at,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2=v1t+at=v0t+at1222经过第三个时间t后的速度为v2=v0+3at,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3=v2t+at=v0t+at1252 则∆s=s2-s1=s3-s2=at2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得到∆S=S2-S1=S3-S2=……=Sn-Sn-1=at2∆S,只要t2教师点拨:只要是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相邻的连续的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与加速度a与时间“有关的恒量”.这也提供了一种加速度的测量的方法:即a=测出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和t,就容易测出加速度a。
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教案
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3、能够通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基本问题;4、能够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基本公式;3、实例掌握。
三、教学难点1、把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能够应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的现象。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由速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其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呈现出匀增加或匀减少的特点。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由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v0 + at其中,v0表示物体在t=0时的速度,v表示物体在当前时刻的速度,a表示物体的匀加速度,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用到以下的公式:s = v0t + 1/2at²v² = v0² + 2as其中,s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v0表示物体在t=0时的速度,v表示物体在当前时刻的速度,a表示物体的匀加速度,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3、实例掌握通过实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实例1:一个投掷物以10m/s的速度从表面水平射出,过了2s后落地,求它落地时的速度和落地时的位移。
解:由题意可知,v0 = 10m/s,t = 2s,a = 9.8m/s²。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 v0 + at,可得:v = 10 + 9.8×2 = 29.6(m/s)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 v0t + 1/2at²,可得:s = 10×2 + 1/2×9.8×2² = 29.6(m)因此,投掷物落地时的速度为29.6m/s,位移为29.6m。
实例2:一个汽车从静止开始行驶,经过10s的时间加速到了30m/s,求它在这段时间内的行驶路程。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对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综合性问题。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加速直线运动,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助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整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运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拓展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以下事项:
1.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2.计算题要列出详细的步骤,方便教师了解你的解题思路。
3.对于实际问题,尽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小组合作时,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3.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F《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
第一章F 匀加快直线运动一、教课任务剖析本节内容是继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一些更复杂运动的研究确立了基础。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平时生活密切联系,有着宽泛的现实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位移、刹时速度、加快度、位移图像、速度图像等观点为基础。
联合加快度的观点,经过演绎推理获得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最后,经过实质问题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公式的应用思路。
二、教课目的(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和特色。
( 2)初步学会利用图像剖析、概括匀加快直线运动的特色及推导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
( 3)在经过研究发现匀加快直线运动的特色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
三、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初速度为零匀加快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v t at , s 1 at 2 。
2难点:如何由图像推出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有关公式v at , s1at 2, v1v t , v t 2 2as 。
t22四、教课思路本设计包含匀变速运动的观点和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规律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复习上节内容——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快度。
经过复习加快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配合图形)联合数学知识(斜率一准时均匀变化)来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及特征,再依据 v-t 图引出匀加快直线运动推导出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本设计要突出的要点是:初速度为零匀加快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v tat , s 1 at 2 ,经过2对 v- t 图像认识的议论、沟通,理解匀加快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色,概括出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本设计要打破的难点是:由速度图像研究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方法是: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经过剖析、议论,得出可用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而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案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Ⅰ、教材分析一、设计思想: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课程中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除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外,本节课教学过程还应重视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认识匀变直线运动的特点,用数学方法探究并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即加速度保持不变)。
2.能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从数值运算中的算术平均值运算条件出发,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4.能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5.会运用公式和图象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
6.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领略运动的艺术美,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变化规律;2.难点: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1环节:让学生初步知道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实例):一辆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前方50米处正好有一个行人以1.5m/s的速度横穿道路,设路宽6m,问行人会不会有危险?学生分析结果:汽车到达行人位置处只需2.5s,而行人穿越道路需4 s时间,存在相遇的危险。
[师生对话]教师:为了安全,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让汽车减速。
教师:对,让汽车做减速运动,汽车减速后对行人是否还构成危险,我们能否做出预测?我们如何预测?学生:必需知道物体作减速运动的公式。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较多的是作变速(加速、减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运动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为了降低研究的难度,我们先从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研究。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教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导;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及推导方法;2.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相关公式及推导过程;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位移和加速度,并用公式计算;4. 讨论:让学生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引导他们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6.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公式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 速度随时间变化;2. 加速度恒定;3. 位移随时间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 速度公式:v = v0 + at;2.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3.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题思维,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教学设计】《匀加速直线运动》(物理沪科高一上册)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 -t 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后利用描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 大小,△v△t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 0 + at ,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匀加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at,s=12at 2,并进行计算; 2.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会用v-t 图象推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2.v-t 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a=△v△t新课导入一、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观察用DIS 测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v-t 图像,讨论图像的特点。
老师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⑴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匹配加速直线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掌握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掌握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重点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三、教学难点1.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2.如何应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法: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数学公式;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动态过程;3.交互式教学法:与学生交流探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公式,为后续知识点的讲解做铺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重要性。
2.理论学习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数学公式、规律和应用。
包括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解析匀加速运动中的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3.实验安排实验观察匀加速运动物体的过程。
实验分组,针对垂直方向进行实验,分别记录不同重物下落的时间,计算加速度值。
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4.交互式教学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开发和逻辑思维升级。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六、总结匀加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了解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
将来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打好基础,更好地完成物理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习的成果。
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
第一章 F 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一些更复杂运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位移、瞬时速度、加速度、位移图像、速度图像等概念为基础。
从“重物竖直下落”入手,通过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讨论,发现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通过对“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的DIS实验研究,得到v—t图像。
然后通过对v—t图像的分析、讨论,建立匀变速运动的概念,认识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点。
结合加速度的概念,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利用flash 课件交互,演示“无限逼近”的情景,然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公式的应用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学会应用DIS实验研究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3)初步学会利用图像分析、归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推导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研究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认识猜测假设、分析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用图像推导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过程,感受转化、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在通过探索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和分析。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a.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包括速度的变化和位移的变化。
b. 介绍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并解释图形的含义。
c. 引导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3. 实例分析:a. 给出一个具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让学生通过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分析运动过程。
b.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表达式计算出相关的物理量,如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等。
4. 拓展应用:a. 提供更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总结归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6.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小测或讨论,检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科书中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章节。
2.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图像和动画。
3. 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等,用于进行实验和测量。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 练习与作业评估:批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检查他们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测试评估:设计一份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教案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教学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线下围成的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象中四边形面积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3.教学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2.微元法的特点与技巧4.教学设计(1)在速度那一节,我们学了v-t图象。
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画出一个物体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从这个图中大家可以熟练的获得速度、时间的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知道时间和该时间内的速度,就可以得到该时间内物体经过的位移大小。
请同学们从你们画出的v-t图象中找出,位移大小是如何表示的?(启发学生思考,将公式s=vt与v-t图象联系起来,得出v和t 所围成的面积大小就是位移大小)。
那反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及位移大小又该如何表示呢(2)展示PPT ,给学生看看P37(人教版)思考与讨论中的数据。
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标出表格中的信息。
我们发现,这些个小车做的是一个近似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里,我们也获得了时间和速度,请同学们估算下这个小车0.5s 内经过的位移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估算方法:x=0.38×0.1+0.63×0.1+0.88×0.1+1.11×0.1+…)这个公式所表示的位移大小在v-t 图中又是怎么表示的?(3)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估算值精确吗?(不够精确)。
如果我们取的t ∆从0.1s 缩小到0.05s ,用同样的方法是否可以得到与位移大小更加接近的值。
那如果t ∆继续小下去呢?(随着所得数值逐渐趋近于真实的位移,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也逐渐趋近于斜线下的面积)。
因此,我们说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类似,其位移的大小在v-t 图中均可用初末时刻与直线下方所围成面积的数值来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
其v-t 图象应为图中的______图,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 运动叫做___________ ,图象应为图中的_____图。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___________,其中,若v0=0,则公式变为________,若a=0,则公式变为_____,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s 时间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则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多大?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又是多大?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甲乙 v=v 0+at,v=at,v=v0 匀速直线运动4汽车以v=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紧急情况,司机紧急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
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从发现情况开始,汽车在7S末的速度。
例1 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2)前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3)前4 s内通过的路程.解析:(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x m =12v 1t 1=12×4×3 m =6 m.(2)前4 s 内的位移x =x m -x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2×2×1 m =5 m. (3)前4 s 内通过的路程s =x m +x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2×2×1 m =7 m.(1)从v -t 图像中读出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2) v -t 图像在v 轴负半轴一侧,表示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反,位移为负值. (3)如果一个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t 轴围成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x 1和x 2,此时x 1<0,x 2>0,则0~t 2时间内的总位移x =|x 2|-|x 1|.若x >0,位移为正;若x <0,位移为负.总路程s =|x 2|+|x 1|.针对训练1-1:如图所示是直升机由地面起飞的速度图像,试计算直升机能到达的最大高度.25 s 时直升机所在的高度是多少米?解析:0~5 s 直升机匀加速上升,5 s ~15 s 直升机匀速上升,15 s ~20 s 直升机匀减速上升,20 s 末直升机达到最大高度.图像中梯形OABC 的面积大小表示直升机的最大高度h 1=12(AB +OC )×40 m =12(10+20)×40 m =600 m .20 s ~25 s 直升机匀加速下降,25 s 时直升机所在的高度为h 2=h 1-12CD ·DE =600 m -12×5×40 m =500 m.对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1.公式x =v 0t +12at 2反映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位移公式是一个矢量式,其中x 、v 0、a 都是矢量.在使用公式计算质点的位移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选取质点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一致,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a 取负值. 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质点的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质点的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3.对于初速度为零(v 0=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为x =12at 2,即位移x 与时间t的二次方成正比.4.公式x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适用.【例2】 (2010年保定高一检测)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5 m/s ,加速度为a =0.5 m/s2,求:(1)物体在3 s 内的位移大小; (2)物体在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 s 内物体的位移x 3=v 0t 3+12at 32=(5×3+12×0.5×32) m =17.25 m.(2)2 s 内物体的位移 x 2=v 0t 2+12at 22=(5×2+12×0.5×22) m =11 m.第3 s 内的位移x =x 3-x 2=(17.25-11) m =6.25 m.针对训练2-1:摩托车在做匀加速运动时,第2 s 末的速度是3 m/s ,第5 s 末的速度是6 m/s.求它在前5 s 内通过的路程.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 =6-35-2m/s 2=1 m/s 2,根据匀加速运动公式:v t =v 0+at ,得v 0=v t -at =(3-1×2) m/s =1 m/s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得,摩托车在前5 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x =(1×5+12×1×52) m =17.5m.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1.x -t 图像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属抛物线方程,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在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正值,二次项的系数为正,抛物线开口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负值,二次项的系数为负,抛物线开口向下.如图(甲)、(乙)所示.(1) v -t 图像和x -t 图像的形状相同时,表示的运动规律并不相同.(2)v -t 图像和x -t 图像都不代表质点的运动轨迹.【例3】 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 .在0~10 s 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C .在10 s ~25 s 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 .两物体在10 s 时相距最远,在25 s 时相遇解析:由图像可知,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 s ,此时两者相距大于20 m ,故A 错,在0~10 s 内,由于甲匀速运动,乙静止,两者距离变大,B 错,10 s ~25 s 内,由于v 乙>v 甲,所以两者相距变小,在10 s 时相距最远,在25 s 时,两者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C 、D 均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推导: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t 秒末的速度为v t .由x =v 0t +12at 2①得平均速度v =x t =v 0+12at ②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知,当t =t2时v t 2=v 0+a t2③由②③得v =v t 2④又v t =v t 2+a t2⑤由③⑤解得v t 2=v 0+v t2所以v =v t 2=v 0+v t2.2.逐差相等: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Δx =x Ⅱ-x Ⅰ=aT2此推论常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用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是用以求加速度.【例4】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 和64 m ,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 ,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加速度大小.解析:法一:基本公式法.如图所示,由位移公式得,x 1=v A T +12aT 2,x 2=v A ·2T +12a (2T )2-(v A T +12aT 2),v C =v A +a ·2T .将x 1=24 m ,x 2=64 m ,T =4 s 代入以上三式,解得a =2.5 m/s 2,v A =1 m/s ,v C =21 m/s. 法二:平均速度公式法.连续两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 1=x 1T =244 m/s =6 m/s ,v 2=x 2T =644 m/s =16 m/s.且v 1=v A +v B 2,v 2=v B +v C2,由于B 对应全过程的中间时刻,则v B =v A +v C 2=v 1+v 22=6+162 m/s =11 m/s.解得v A =1 m/s ,v C =21 m/s.其加速度为:a =v C -v A 2T =21-12×4 m/s 2=2.5 m/s 2.法三:逐差法.由Δx =aT 2可得a =Δx T 2=64-2442m/s 2=2.5 m/s 2① 又x 1=v A T +12aT 2②v C =v A +a ·2T ③由①②③解得:v A =1 m/s ,v C =21 m/s.针对训练4-1: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为4 m/s.求:(1)第6 s 末的速度大小; (2)前6 s 内的位移大小;(3)第6 s 内的位移大小.解析:由v 1=at 1得,a =v 1t 1=4 m/s4 s =1 m/s 2所以第1 s 内的位移x 1=12×1×12 m =0.5 m(1)由于第4 s 末与第6 s 末的速度之比 v 1∶v 2=4∶6=2∶3故第6 s 末的速度v 2=32v 1=6 m/s2)第1 s 内与前6 s 内的位移之比x1∶x6=12∶62 故前6 s 内小球的位移x6=36x1=18 m (3)第1 s 内与第6 s 内的位移之比 x1∶x Ⅵ=1∶(2×6-1)故第6 s 内的位移x Ⅵ=11x1=5.5 m. 11.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求:(1)汽车在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a1、a2.(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 是多大?解析:(1)由表中提供的数据并结合题意可知:前4 s 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Δv 1Δt 1=3 m/s 2.从第5 s 以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Δv 2Δt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汽车前进的方向相反. (2)由表中数据可知匀加速阶段的最大速度是 v m =12.0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等,都为v =v m2=6 m/s ,所以汽车的总位移x =v t =60 m.10.(2010年潍坊期中考试)某实验装置将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像.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图像可知( )A .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 .小车的最大位移在数值上等于图像中曲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D .小车做曲线运动解析: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选项C 正确;因为图线是一段曲线,选项A 错误;据图像知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 ,选项B 正确;据图像知速度方向不变,说明小车做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9.(2010年绍兴高一检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了时间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的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B .它的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C .它的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D .它的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解析:由x =v 0t +12at 2知,位移取决于v 0,a ,t 三个因素,在给定的时间内,位移除跟加速度有关外,还跟初速度有关,故A 、B 均不对.由x =v t =v 0+v t2t 知,位移不仅跟末速度有关,还跟初速度有关,故C 错误.由x =v t 知,在给定的时间里,位移只与平均速度有关,所以平均速度大,其位移一定大,故D 正确. 8.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 A .0~2 s 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 .0~5 s 内的位移为10 mC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 s 末与第5 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由v -t 图像看出,在0~2 s 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Δv Δt =22m/s 2=1 m/s 2,A 选项正确;0~5 s 时间内的位移,等于v -t 图像中梯形的面积,x =12×(2+5)×2 m=7 m ,B 选项错误;第1 s 末的速度v 1>0,第3 s 末的速度v 3>0,所以两者方向相同,C 选项正确;由图像可以看出,0~2 s 图线的斜率为正,加速度为正,4 s ~5 s 图线的斜率为负,加速度为负,即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D 选项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AC.2.(2010年保定高一检测)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 0,末速度的大小为v t ,则在时间t 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A .等于12(v 0+v t )B .小于12(v 0+v t )C .大于12(v 0+v t )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解析: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等于梯形面积,小于此v -t 图像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 =x t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导式v =v 0+v t 2,可知C 选项正确.解题步骤:(1)分析运动过程,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2)设定正方向,确定各物理量的正负号:“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已知V0=?, a=?”(3)列方程求解:先写出原始公式,再写出导出公式:“由公式…得…”注意事项:(1)单位 (2)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即公式中的正负号例题2、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F 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一些更复杂运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位移、瞬时速度、加速度、位移图像、速度图像等概念为基础。
从“重物竖直下落”入手,通过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讨论,发现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通过对“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的DIS实验研究,得到v—t图像。
然后通过对v—t图像的分析、讨论,建立匀变速运动的概念,认识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点。
结合加速度的概念,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利用flash 课件交互,演示“无限逼近”的情景,然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公式的应用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学会应用DIS实验研究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3)初步学会利用图像分析、归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推导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研究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认识猜测假设、分析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用图像推导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过程,感受转化、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在通过探索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
难点:由速度图像探究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四、教学资源1、探究模板:学生探究学习工作单。
2、信息平台: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基于视频投影仪的交流平台。
3、DIS实验:力学小车、导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五、教学思路本设计包括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和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真实的运动过程,驱动学生的实验探究,在初步发现的基础上,以新的问题,将研究引向深入。
通过应用DIS 研究小车沿斜面的下滑运动,测出速度图像,然后从图像上归纳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推导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点,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方法是:以DIS实验及由实验得到的v-t图像为基础,运用类比、猜测假设、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无限逼近等科学方法,通过对v-t图像认识的讨论、交流,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点,归纳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由速度图像探究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方法是: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利用flash课件演示“无限逼近”的情景,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可用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多种方法的教育。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2、流程图说明活动Ⅰ交流讨论对课外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结果的交流,重点交流由实验数据画出的位移时间图像,及对位移变化规律的猜想。
活动Ⅱ问题讨论讨论如何确定物体下落运动位移跟时间之间具体函数关系的“化曲为直”的研究方法。
活动Ⅲ化曲为直学生对S-t 图像进行“化曲为直”的猜想进行具体验证,得出物体由静止下落位移与时间之间S = A t2的实验结论。
问题I 设问1重物下落速度究竟怎样随时间变化?规律如何?关系式S =A t2中的A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活动IV DIS实验用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采集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向下运动的位移、时间数据,由计算机画出小车的S-t图像,老师应启发学生根据斜率求速度的思路,再由计算机画出小车的v-t图像。
活动V分析推导学生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的v-t图像,归纳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征,然后根据图像推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问题I 设问2。
能从v-t图像上找出从t = 0s开始,经过任意长时间t小车通过的位移的公式吗?活动VI课件交互应用flash课件对匀加速直线速度图像进行匀速跳变分割和无限逼近的交互与讲解,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面积也可以表示位移的结论。
活动ⅥI公式推导学生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推导得出位移公式。
活动VIII实际应用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让学生感受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如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对课外用打点计时器研究重物下落过程中,得到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进行交流讨论,感受应用图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为本节课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奠定方法论基础。
第二环节,通过用DIS实验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由实验得出的速度时间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特征、建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从图像上推导速度公式。
第三环节,通过教师进行结合课件交互,“点拔”讲解,使学生理解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推导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第四环节,通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的效果。
七、教案示例(一)实验回顾,交流讨论上节课,大家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得到了记录重物由静止开始下落运动的纸带,课后,大家通过测量纸带和处理实验数据,探究了重物下落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那么,探究的情况如何呢?我们请几组同学来作一交流,全班参与讨论。
交流讨论请围绕以下话题进行:1、你们是怎样挑选计数点的?计时单位是多少?测了哪些数据?2、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得到怎样的结果?3、由数据处理结果,能确定重物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吗?(对速度只追问变化趋势,对位移追问函数关系。
)4、探索研究中碰到或产生了什么问题?(二)交流讨论,猜想验证1、学生围绕⑴—⑷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2、教师追问引导,进行猜想验证:(1)从S-t图像上能看出重物下落速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吗?为什么?(2)那么,S-t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能猜猜吗?怎样验证?3、学生画S-t 2图像,验证关于S-t函数关系的猜测或假设是否正确并交流结果。
4、提出新的问题:(1)重物下落速度究竟怎样随时间变化?规律如何?(2)S = A t 2,式中A代表什么?(三)实验演示,讨论探索1、教师对实验演示先作“点拔”指导[课件演示] 要探索重物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前面所学知识,可作S-t图像上各点的切线,求各个时刻切线的斜率,即瞬时速度,然后以v为纵轴,t为横轴,将各个时刻和速度描点画v-t图像,即可找到重物下落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人工进行这项工作比较困难,我们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2、用DIS实验研究小车沿斜面的加速直线运动(1)教师指导:[课件演示] 简介DIS系统测S、t并画S-t图像的原理和过程。
(2)实验演示:应用DIS进行实验,得到小车运动的S-t图像,再由计算机求斜率绘v-t图像。
(3)教师指导:v-t图像不过原点,说明开始计时t = 0s时,小车已有了速度(称为初速度)。
虽然小车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但我们是在小车运动起来后才启动DIS采集数据绘图。
所以v-t 图上t = 0s 时小车速度不为零。
这样,由实验得到的v-t图像代表的是一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变速直线运动。
3、学生分组讨论,由v-t图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1)v-t 图像是直线,代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点?(2)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v-t图像为直线,表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3)请从v-t图像导出小车从t = 0s开始,经任意长时间t后速度v t的公式?(4)能从v-t图像上找从t = 0s开始,经过任意长时间t小车通过的位移吗?请说明你们的理由或依据,并导出位移公式。
4、交流讨论,“点拔”指导,归纳总结(1)强调:①[课件演示] v-t图像是直线,代表速度均匀增加,称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在运动过程中恒定。
③将公式v t = a t、S = 12a t2与匀速直线运动v = 恒量、S =vt对比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但应该是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内容决定形式,内容与形式统一)。
(2)讨论:为什么v-t图像是倾斜直线,面积仍表示位移?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以匀速直线运动为基础,引导学生用替代转化、无限逼近方法论证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3)拓展: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位移又如何变化呢?只要联列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消去时间即可得出v t2 = 2 a S。
(四)实际应用,巩固理解1、请写出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并说明在打点计时器实验S = A t2中,A 表示什么?2、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材P34-示例。
(1)突出公式和图像两种方法。
(2)强调过程分析。
3、作业布置:(1)课外探究:完成教材P35自主活动所要求的探究任务。
(2)巩固应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