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定位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发展机遇、问题与策略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发展机遇、问题与策略

现代经济信息478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发展机遇、问题与策略岳克锦 甘肃省金昌市排水管理处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极大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此,对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问题和策略做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会给西部带来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产业融合和改变民众思想的角度出发,推断出了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经济增长不协调、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良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部发展;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478-0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2013年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将亚欧非地区与中国西部连接起来,加强西部地区与沿路国家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使沿线各国实现多元、平衡、自主、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会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西部来说也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而来也会有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解决。

一、发展机遇(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东部地区相对落后。

“一带一路”战略则为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开辟了快速车道,西部地区可借此机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走产业化路线,实现自身发展。

(二)有利于产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为西部地区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使之发展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文化产业,以促使西部地区在政策的引导下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还将提升自身的科教文卫水平,并促使西部地区变得更加现代化。

(三)改变民众思想“一带一路”战略将使西部地区与国外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国外先进的思想观念传入国内,这样可以促使西部民众“走出去”,打破其长期存在的“唯本省论”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具有开放性。

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及发展定位

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及发展定位

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及发展定位作者:付颖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作者概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意义,阐述了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人文教育优势,工业体系完备,能源资源优势。

认为应把握好陕西在此战略中的定位:打造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工业体系基地,建设文化教育中心,建设能源金融中心。

【关键词】陕西;优势;发展定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互联互通”达到共赢。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细化。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积极应对世界外部环境变化的新举措。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1、我国外交战略上的一次创新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社会舆论频频抛出“中国威胁论”的论调。

近几年我国与周边诸多国家的关系逐渐呈现出紧张事态。

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外交战略,不仅要考虑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更重要的是有大国担当意识,还要考虑能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周边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战略秉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友好理念,强调“三不”思想,[1]通过打通陆路、海路通道,加强与中亚、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联系。

一方面缓解与周边诸国家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和平愿望,中国将竭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友好,最终实现“五通”的目标。

[2]2、构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长期以来,促进我国高速发展“三驾马车”当中的投资与出口逐渐失去了增长动力,传统发展模式带来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人口红利减弱;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等。

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作者: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4年第05期陕西——丝绸之路新起点作为承接丝绸之路各国面向中国开放的新起点,陕西特别是西安有着西部其他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无法比拟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全面掌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先机。

陕西省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该省经济总体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045.21亿元,比2012年增长11%。

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342亿元,比2012年增长24.1%。

民间投资6965.12亿元,增长2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7%。

打造“苹果之路”陕西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均有良好的通达性,在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上都是连接中国东西的重要枢纽。

目前,丝绸之路通而不畅,陕西西安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最重要的省份和城市,肩负着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重任,也面临着成为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的重要机遇期。

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谈及西安自贸区这一平台时指出,把陕西建设成向西开放的新起点,通过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来达成这一目标。

高铁建设为西安成为连接三大经济带的第一枢纽创造了条件。

从国内看,西安至乌鲁木齐、成都、重庆、武汉的高铁建设至关重要;从国际看,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输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开通西安至哈萨克斯坦、伊朗、至罗马、阿姆斯特丹的高铁线路势在必行。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以高铁为连接方式,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为广阔腹地,可以建设成为连接东部和中部、辐射西北、对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枢纽,成为亚欧大陆新的弓箭型经济带发力点。

目前,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经向东与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天津港,向西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开展了合作,长安号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加上西安成阳国际机场和正在建设中的西成新区空港新城,“西安港”已成为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转站,为陕西产品走向中亚及欧洲打开了向西通道。

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课题组来源:《新西部》2017年第12期“一带一路”发展对于大西安建设而言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加快大西安建设,确保大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必须大胆创新,找准突破口,着力打造“内陆新高地”,实现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大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同国际大都市相比,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处在“定位超一线,经济是二线”的尴尬境地。

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需要解决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一带一路”发展大背景下大西安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思想观念保守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西安有夜郎自大,盲目乐观的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市场化的脚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但地处西北内陆的西安人却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不能自拔,因循守旧,保持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工厂设备更新缓慢,管理制度落后,无法冲破“城墙思维”的壁垒。

缺乏宏观视野,没有跟上市场化的脚步,丧失了经济发展的绝佳机遇,经济总量排位逐年下滑。

(二)传统地缘优势减弱当今社会,城市的优势注重区域合作与发展,单纯的传统地缘优势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

古长安在周、秦、汉、唐时期,农业文明十分发达,在唐代城市发展到达顶峰,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沧海桑田,时代变换,曾经令人自豪的地缘优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洼地。

西安地处西北内陆,四面环山,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这种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在封建社会是建都立业的首选之地,但在今天来说,秦岭使西安与南方形成天然的屏障,阻碍陆路的发展。

此外,西安虽有“八水绕长安”之说,但辖区内河流的规模太小,黄河又有天险,水运很难施展开来,水陆交通的不便,严重影响了西安的开放程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4年第3期文/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秘书处主任党建伟2013 年9 月7 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对这一战略构想且不深究国家战略层面的内在动因,单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看,从沿海向内陆,东中西经济梯度转型,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而这一路线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囊括的区域。

构想提出后,沿线城市热烈响应,纷纷出台举措,以迎接丝绸之路建设热潮的到来。

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进行了摸底,主要了解各城市发展基本情况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优势、劣势,近期和中远期的发展目标。

通过分析,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国家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考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由习总书记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无论哪个地区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吃透经济带建设的背后用意,从国家的战略考量中把握本地区的使命、优势和劣势,以此来准确定位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策略和路径。

综合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其战略考虑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更多元的战略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仅从经济层面来看是不够的,经济层面甚至不是主要的。

丝路之上核心国家—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五省区2012 年度合计GDP 大约在5 亿万元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山东省一个省的GDP。

习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更重要的应该是国家的能源安全、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国际合作、文化复兴、缩小区域差距等方面战略的综合考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来推动上述战略的整合。

2. 更全面的开放格局。

从国内开放的大局来看,自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以来,陕西、宁夏、重庆、四川、甘肃加快建设内陆型经济开放战略高地,新疆、云南、广西积极设立边境合作区加快沿边对外开放,国家沿海、内陆、沿边三大地理区域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已经成熟。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与思路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与思路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与思路作者:王颂吉范蓉来源:《新西部》2020年第10期基于西安的区位交通优势、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在“一带一路”视域下,西安的城市发展定位是建成面向亚欧大陆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围绕这一思路,西安应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打造古都人文交流中心、先进制造业高地和金融商贸物流枢纽。

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传承历史地位、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央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给予强力支持,西安的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西安距离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建成对世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有不小差距。

目前,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水平不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而且同周边的重庆、成都、武汉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有被郑州超越的可能。

“一带一路”为西安扩大国际交流、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惟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应抓住机遇,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追赶超越,为顺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国际化大都市又称国际城市、世界城市、全球城市,是指能够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的大城市。

国际化大都市往往是区域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文交流中心。

学术界从20世纪中叶开始,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理论基础及等级评价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

西安在古丝绸之路时代有着辉煌的城市历史记忆,作为汉唐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充分发挥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建成对世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有不小差距。

近年来中央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给予强力支持。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受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把西安打造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1]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同时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XX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策建议

XX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策建议

XX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策建议一、路径选择总体思路:以构筑大交通、搭建大平台、做强大产业、建设大都市、发展大物流、促进大交流为重点,以打造高端制造业流转的交通枢纽,承东启西经济对接的“桥头堡”,内连外通产业集散的“内陆港”为目标,着力推进“六个联动”,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1.坚持交通联动,促进空间对接融入。

依托XX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抓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轨道交通的有机衔接和多式联运,形成辐射全省、贯通全国、连接全球的集疏运体系。

铁路建设方面,加快形成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为框架的多层次客货分离铁路网络系统,构建高效便捷大通道。

加快推进商合杭、宁合汉、合郑、XX-连云港等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全面建成直达沿经济带主要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网络。

加快XX-西安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化与新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的接入,提升运能,增强XX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水运方面,谋划江淮运河、合裕线二级航道及支线航道网络建设,加快形成铁水联运等综合运输体系,打造“四线一网”高等级水运格局,建成江淮流域XX内河航运中心。

航空方面,实施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拓展XX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强化新桥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地位,构建XX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空中丝绸之路。

2.坚持开放联动,促进贸易对接融入。

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大平台、畅通大通道、实施大通关,稳步扩大对中亚、欧洲地区贸易规模。

大平台方面,高水平建设“四港”(XX航空港、XX港、XX国际内陆港、XX电子港)、“三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一中心”(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开放平台。

申报XX自贸区,争取纳入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扩大试点范围。

大通道方面,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互动,加密、延伸和拓展“合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功能,参与重庆、武汉国际班列合作,实现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

积极开展国际货运航班的试运营,争取开通更多的国际客运航线,增强中部枢纽机场的辐射能力。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第一大内陆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第一大内陆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第一大内陆港作者:肖燕仲徳来源:《中国报道》2018年第06期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备受关注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共签约成交项目24个,签约投资额达951.6亿元,自贸区内陆港叠加优势凸显。

作为陕西西安“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要战场,西安国际港务区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目标,“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以“建设东部大轴线开拓国际大通道”为己任,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五资并举,着力发展临港、电商、类金融、自由贸易、文体等核心产业,朝着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高地而奋进。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港口。

依托其完备的港口功能、多样的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了陕西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阵地,也是客商在陕投资的优选区域。

5月11日第三届丝博会首日,在西安市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宝能、国药控股两大项目落户国际港务区,总投资额达110亿元。

宝能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拟建设宝能丝路中心、宝能科技园项目、宝能冷链供应链基地项目。

宝能集团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和企业发展,双方将大力围绕总部经济、冷链物流、科技园区、电子加工、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医药集团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国药控股西北医药健康总部及物流枢纽平台项目。

该项目定位为国药控股西北总部办公及物流枢纽平台类项目,业务配送网络覆盖西北五省及山西等地,项目建成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利税3亿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1500个。

丝博会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参加了包括2018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合作论坛等在内的22场重点活动。

吸引到包括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南非代表团、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丝博会国外媒体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研修班等在内的涉外政商、媒体团前来参观考察,为进一步扩大园区知名度、扩展对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带开发建设目标定位及思路

经济带开发建设目标定位及思路

经济带开发建设目标定位及思路经济带开发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思路1.经济带建设的目标定位。

加紧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经济带是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应当从总体战略上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战略目标需要定量,徐州、连三港两市的远景规划以及省的经济带的规划纲要对此都有所考虑。

但定量要与定性即定位相对接,经济带的总体定性目标要体现其区域化特性,即:在5年或更长时间里推进经济带的整体构造,使之成为一、二。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畅,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在大陆桥中国段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带状经济区,从而具备辐射甫北的区域化带动功能,东西桥头堡双向开放的通道接轨功能,尤其是扩大连云港东桥头堡的开放功能,以及对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的陆桥“龙头“牵动功能。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点--轴--面格局,总体目标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一组“三位一体“的专项目标:--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城市一一一东桥头堡和国际枢纽港,增强港口吞吐能力,包括联合徐州交通枢纽中心,大力增强能保证港口高效作业所需要的集、疏、运能力,使之与新亚欧大陆桥正常运营的要求相适应,并从长远看,与西桥头堡鹿特丹港相对接。

具体说来,一是港口吞吐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例如本世纪末能否上到5000万吨级,然后尽快向亿吨港升级;二是海洋运输四通八达,首先能与太平洋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首先是日本、韩国畅通,更不用说我国沿海各地了;三是成为周围港口群的腹地集散和辐射的充分功能。

换句话说,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更是对内、对外开放的两个“扇面“;不仅是我国沿海的一个大港,也是西太平洋的一个大港;不仅是一个交通港,还是一个贸易港、信息港、旅游港、渔港以及海洋经济开发港。

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码头为主体,煤炭、铁矿石、水泥等散货泊位,木材、粮食、食品、石油、危险品等专业化泊位和客运码头齐备的多功能综合性国际中转大港,并具备与枢纽港配套的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内河、管道运输在内的现代化集散功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联动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联动发展研究

(二 )建 立起 初 步 互通 的物 流通道
经济 带 的通道 优 势 ,对 产 业 布 局 、产 业 发 展 和 产 业 转
从 东 至西 ,沿 线 省 区 以 陇 海 、兰 新 这 条 国家 大 通
型 升级都 进 行 了详 细 规 划 ,并 出 台 了相 关 的政 策 措 道 为依 托 ,共 同组建 物流 产业 合作 联 盟 ,通 过 连 云港 、
于各 省 区进 一 步加快 经 济带建 设将 具有 重要 意义 。 通关 放 行模式 为进 出 口货 物 提 供 了 “高 速 公 路 ”。陕
一 、 沿线省 区所 取得 的成 效
西 积极 实施 港务 区 、保 税 区 以及 自贸 区建 设 ,力 争 建
(一 )沿线 省 区明确 战略 定位
成一 体 化 的区域 交通 枢纽 。甘 肃 提 出加 强铁 路 运输 、
发 挥甘 肃省 的桥 梁 纽带 作 用 。青 海 提 出建 成 新 丝 绸 西亚 国家 的货 运专 线 。新 疆 也 加 快 全 区 的 交 通 建 设
之 路 的战略 基地 和重 要支 点 ,创造 有利 于 经 济带 建 设 步伐 ,为沿线 各城 市 与 内地 以及 中西 亚 国家 的 贸易 提
从 产业体 系 建设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新 产 品 开 发 等角 度 旅 游宣 传 片 和 形 象 广 告 片 ,集 中展 示 青 海 旅 游 新 形
着 手 ,重点发 展 具有 比较 优 势 的 产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 升 关键 产 品 象 。宁夏 以中 阿博 览会 、中美 旅游 年 为契 机 开展 各 种
的人文 社会 环境 ,进 一步 加快 区域 间 的协 助 合作 。宁 供便 利 条件 。

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对陕西的定位

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对陕西的定位

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对陕西的定位》来源:秘书处日期: 2016-5-16 作者:秘书处摘要:2009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国家发布了涉及陕西的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17项。

我们通过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有关陕西发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规划对陕西的功能定位,明晰了十一个地市(区)的发展定位,明晰了陕西需要发展的主要产业。

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规划,我们就全省重点发展高端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及区域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家规划功能定位产业建议陕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决定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目前,国家涉及我省的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17项。

其中,整体性规划2项:《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经济区规划6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呼包鄂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2-2020)》、《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2025)》、《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生态区规划3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连片特困地区规划4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吕梁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西部重点城市新区规划1项:《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新型城镇体系建设规划1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一、国家规划对陕西的总体定位归纳起来,国家规划对我省的总体定位是: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和文化教育中心、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即开放格局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聚集的地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西部各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其中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也有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和面向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

“一带一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联通国际国内,给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贸模式,即以海洋运输为主发展对外贸易,转而以陆地运输为纽带,这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提供了新契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对外合作两方面。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三条开放路线,一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中亚、欧洲,二是向南连接巴基斯坦、印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向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西安市发展战略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西安市发展战略研究

2016年9月刊第25期当代经济摘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加快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

西安与国外主要国家地区和国内其它地区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并具有独特的合作优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国内资源状况,提出西安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发展重点及路径。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比较;战略定位;发展重点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范围与合作领域1、区域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亚欧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及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国内区域主要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北五省。

2、合作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

可梳理出合作发展的五大主题领域:一是“通路通航”主题领域: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

二是“基建产业链”主题领域: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

三是“能源建设”主题领域: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四是“通商”主题领域:商贸与文化产业,涵盖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活动。

五是“信息产业”主题领域:信息产品和服务。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格局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在陆地共有两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的思考

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的思考

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的思考作者:李大飞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1期【摘要】新疆自古以来就占据中西陆上交往的枢纽地位,新疆直接关系到丝绸之路的通畅与否。

本文作者在从自然环境、社会因素以及战略地位三个角度论证新疆核心地位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在继续加强新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商贸物流中心以及发展新疆特色产业三个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关键词】新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丝绸之路是指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直至16世纪仍然保留使用。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见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一篇著作《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之后便为学界广泛接受。

丝绸之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上的丝绸之路仅指陆上丝绸之路,它的起点是我国的文化名城西安,经过河西走廊,沿着天山脚下,从新疆出境,经过中亚西亚诸国,到达欧洲。

在历史上的汉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在西域地区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使欧亚的商贸文化交流通道得以保持畅通,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张骞凿空”,西域就是今天的新疆。

从自然环境来看,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其北部是西伯利亚地区,南部是青藏高原,两者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们无法承担中西交往通道的重任,而新疆气候适宜,交通便捷,新疆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脱颖而出,成为中西交往的中枢。

从社会环境来看,在历史上,新疆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未出现过一个统一性的国家。

而丝绸之路也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特点,其保持畅通只有三个朝代,分别是汉朝、唐朝和元朝。

分析其共性,我们可以发现,当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保持有效统治时,丝绸之路就畅行无阻。

反之,当中央政府力不能及,新疆陷入混乱时,丝绸之路就会中断,中西无法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因此,新疆凭借着其自然和人文条件,连贯亚欧,荟萃中西,是丝绸之路保持畅通必不可少的要素。

西南四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西南四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 18 个铁路集装箱中心
站之一,已获批铁路一类口岸试点。“渝新欧” 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成功实践对“两带”战 略建设起到了先行先试作用。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航运中心。西部
地区唯有重庆拥有长江一级航道、5000 吨级
深 水 码 头, 水 运 集 装 箱 年 通 过 能 力 300 万 标
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的云南, 向东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相连 ;向南可 通过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直达河 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 ;向北可通向四川和 中国内陆腹地 ;向西可经缅甸直达孟加拉吉 大港沟通印度洋,进入南亚次大陆,连接中东,
重庆还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工业总产
值达到 1.8 万亿元,深入实施“6+1”支柱产业 规 划 , 电 子 信 息、汽 车、装 备 制 造、综 合 化 工、
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均成为千亿级产业, 多业支撑格局基本形成。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丝绸之 路经济带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的重要举措。两者实现合作共建,以开放促发
作为我国西部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
战略地位突出的省份,四川已经与 216 个国家 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已有 10 个国家
在省会成都设立了领事机构,外商投资额实际 到位持续保持中西部第一的领先水平,国家大 力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 四川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地区 对外开放合作最大的窗口和最重要的平台,提 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箱。去年周边地区经由重庆港口转口的集装
箱占比达 5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_鞠华莹_李光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_鞠华莹_李光辉
2003 年 10 月 8 日, 中国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 与 东 盟 10 国 领 导 人 签 署 《 中 国—东 盟 战 略 伙 伴 关 系 联 合 宣 言》, 双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
· 56 ·
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标志 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新 的阶段,是双方关系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 以港口建设及互联互通为重点, 促进海上航道的安全畅通
加强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互联 互通的建设,加大对节点口岸、港 口的支持力度。 中国现有的海上 合作资金主要用在少数几个国 家, 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 中,要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特别是 非洲一些国家的铁路、公路、航空 等。加强联检部门的合作,促进信 息共享, 推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 建设, 构筑沿线国家海上互联互 通网络。
双多边合作
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
鞠华莹 李光辉
21 世 纪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是 201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 东盟国家时提出的。 习近平总书 记站在时代的前沿, 统揽历史与 未来,着眼全球格局,审时度势, 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 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它与“丝绸之 路经济带” 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大 战略,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深邃, 更有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
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过十年 发展,已经基本建成,经济关系更 加密切, 战略伙伴关系也得到全 面发展。 在推进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 东盟各国 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发 展红利促进了东盟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标。 为了进 一步深化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 济、 政治关系, 共同应对新的形 势,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习近平总 书记着眼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 站在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 的历史起点上, 为进一步深化中 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 构建 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促进双 方的经济发展、 提高双方乃至本 地区人民的福祉, 提出了海上丝 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西安城市定位及其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西安城市定位及其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西安城市定位及其发展战略作者:侯学华来源:《生活文摘》2018年第04期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国际共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不过,“一带一路”绝非古丝绸之路的简单重现,而是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前提下,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构建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发挥大国作用的战略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诉求是在海洋霸权国家的强力围堵下,中国实现“以陆权平衡海权”的战略突破,从而化解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危机,通过“以境外投资消化境内过剩”“以合作共赢代替竞争对抗”“以美元储备换取人民币国际化”这三驾马车,最终实现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战略安全优化。

基于此,“一带一路”建设赋予西部地区、陕西省和西安市特殊的战略价值。

也正因如此,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乃至公共政策,必须契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一、“高铁时代”的现代陆权价值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即引起欧美大国的敌视,遭到各国围截。

基于地缘政治安全考虑,美国和日本的极力抵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不断强化亚太地区的联合军事防务,美日同盟依靠“第一岛链”对中国面向海洋的战略实现有效围堵。

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则以“陆权为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联通欧亚,通过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陆权联盟,分享美日缔造的以海权为代表的国际霸权秩序。

同时,中国在制海权方面积极“追赶超越”,加强以国产航母为主的造舰计划,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巧妙绕开了美日同盟的海上封锁,而且另辟蹊径,直达欧洲——“世界岛”。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沿海城市出发,路经印尼、印度、斯里兰卡、伊朗、肯尼亚到达希腊,最终两线相交。

“中国需要经略海洋,需要通过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上新秩序和新规则,制定新的国际自由航行和合作规则。

中国_一带一路_战略布局思考_于立新

中国_一带一路_战略布局思考_于立新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思考于立新(研究员)①裘莹②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开启了对接现有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新模式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谋篇布局,以体现未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姿态与大国责任感。

“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对接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实施积极大国外交战略和周边睦邻战略的长远战略,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面深化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上的路径自信。

“一带一路”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包容、共赢,从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强烈意愿出发,范围覆盖欧亚大陆,辐射非洲与大洋洲的战略格局,将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紧密联系起来。

这一战略的全面铺开必将重塑我国对外贸易空间布局。

“一带一路”沿线不仅包括与我国休戚相关的周边邻国,也有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陆上交通枢纽与海上咽喉;不仅有与我国保持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贸易伙伴国,也有市场资源潜力巨大的待开发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横跨多个与我国有密切经济往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东盟、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与欧盟区域,途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贯穿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与非洲联盟(非盟)区域,覆盖面之大前所未有。

这一宏大战略要变成可实施和操作的行动方案,不但需要搭建全新机制,而且还应当全面对接现有自由贸易区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同沿线国家依托现有平台、双边或多边机制展开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渐推进,扩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实施,中国能否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继续与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深化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性经济体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关键着力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对接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潜力与基础(一)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区位意义“一带一路”的宏大框架全面对接东盟、欧亚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欧盟、非盟与阿盟等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占据重要的战略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定位的思考
2013-12-09 09:59 来源:西安日报作者:李传顺
10月29日,省委赵正永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的署名文章,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的目标定位,并对我省加快推进经济带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

深刻领会赵正永书记署名文章精神,加快明确西安在经济带中的目标定位,对我市推动经济带建设,争当排头兵,至关重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
首先,从西安在古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作用看,古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品贸易枢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

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既是西安对在古丝绸之路地位与作用的传承,也是重振汉唐雄风的重要推手。

在古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国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通过西安经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转运到沿线国家,沿线各国先进的农产品、工艺品等也经丝绸之路汇集长安后扩散至国内其他城市。

在推进商品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的长安,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交,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使臣和客商往来于长安,在长安的100万原住民中,就有5万是来自国外。

仅当时重要的贸易集散地西市,占地面积就达1600 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涉及酒肆、铁铺、衣行在内的220 多个行业,有固定商铺4 万多家,每日的客流量高达15万人。

其次,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定位看,对西安的要求期盼更高、更新。

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既是西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目标定位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西安主动推进经济带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省委、省政府立足陕西,着眼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确定了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目标定位。

新起点,就是要把陕西建设成为我国推进向西开放的新起点、深化区域合作的新起点、加速中西文化交流的新起点;桥头堡,就是要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枢纽和金融信息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农业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提升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在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建设中责无旁贷。

因此,西安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努力为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定位多作贡献,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行区、示范区。

再次,从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看,区位、产业和人文等优势突出,西安完全有条件和能力,成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

西安地处我国两大经济区域接合部,是全国重要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枢纽。

其中开通的国际航线,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为位居我国第四位的航空枢纽城市。

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建设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重要承载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安是丝绸之路中国段上最大的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优势突出,2012年生产总值为4369.37亿元,分别是兰州(1564.41亿元)的2.79倍、西宁(851.09亿元)的5.13倍、银川(1140.83亿元)的3.83倍、乌鲁木齐(2060亿元)的2.12倍,突出的产业优势,为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提供了强力支撑。

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与中亚五国在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城市和民间交往频繁。

欧亚经济论坛期间,由西安发起,与中亚13个城市召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城市圆桌会议,签署了《西安宣言》,我市一些大学近年来也先后开办了面向中亚国家的青年教育培训基地。

城市和民间的友好往来,为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西安围绕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深化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我市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进出口总值就达3.17亿美元,同比增长35.39%。

这些都为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一定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将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提供重要支撑;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将有力地推动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这一定位内涵丰富,外延广阔。

可以概括为“两枢纽,五中心”。

——“两枢纽”。

一是充分利用西安的区位优势,打造连接国内,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枢纽。

二是构建覆盖全国、联通欧亚的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商贸物流枢纽。

——“五中心”。

一是建立以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为基础,以保险、产权、期货、债券和股权交易市场为重点,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中心。

二是建立以欧亚经济论坛为平台,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性会展中心。

三是建立以科技文化交流、教育培训、民间往来为主要内容,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教文化交流中心。

四是建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信息汇集和传播为主要内容,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信息中心。

五是建设以高新区、经开区、渭北工业区为主要载体,以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为主要合作点,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作者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
依据西安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对西安的要求和西安的比较优势,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目标定位应确定为: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