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一带一路的两大核心区
一带一路的两大核心区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同时,规定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在文件公布后,引起了各方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新疆和福建成为“一带一路”的最大赢家,以为两省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恐怕连两省区的干部群众也会在内心中这么认为。
然而,如果以常规思维考虑设立两大核心区的问题,就完全误读了“一带一路”构想的初衷。
“一带一路”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世纪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不仅超出了福建和新疆两省区的能力,而且也超出了整个中国的能力。
之所以在国际上称作“愿景”、“倡议”,其中的意思就是这一倡议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努力,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汇集沿线国家共同智慧、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因此,如果就可能的优惠政策和投资建设项目来说,中央也没有多少好给,一切还立足于两省区自己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广泛吸纳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凝聚智慧,凝聚资源,凝聚力量。
因此,在新常态下,如何正确理解两大核心区,准确定位两大核心区,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设立核心区的战略初衷,这也成为摆在中央和两省区领导案头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为什么设立核心区?最初,核心区是一个城市规划学的概念,指在一个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上,划分为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和带动辐射区三大部分。
其中,核心区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发挥代表城市形象、承载城市功能(比如行政、商务、宗教、景观等功能),并具有一定集聚效应(比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等)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带动辐射效果。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货物运输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货物运输的影响作者:毛莉敏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9期一、“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 年9 月和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5 年3 月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7 年5 月14 至15 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正式拉开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的序幕。
二、我国国际货运的现状1. 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近几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型物流企业也开始初见端倪。
但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了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
其次,仓储设施较落后;我国的仓库很大部分是遗留下来的老旧建筑,防火、防盗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最后,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物流系统的现代化程度低,造成了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行业之间衔接障碍,使得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2. 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效率较低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我国该指标从 1991 年的 23.79% 下降至 2014年的 16.90%,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3. 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国家之间交往的增加,国际竞争已经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过渡到高端的物流和信息流的竞争;因此,国际物流行业对于懂专业、有技能的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03月28日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全文如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2015年3月目录前言一、时代背景二、共建原则三、框架思路四、合作重点五、合作机制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七、中国积极行动八、共创美好未来前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分析
热点专题 | 海洋战略与问题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将对中国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文化上开放包容互鉴,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这一伟大战略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我国南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门户海域,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澳洲和欧洲的桥梁与纽带,区位优势不言自明。
南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国在新时期建立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亟待开发与保护。
与此同时,与我国环南海相邻的国家众多,目前这一海域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会对这一海域产生广泛影响。
强化南海地区“桥梁与枢纽”作用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海洋运输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全球贸易货物运输中居于核心地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这一伟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明确的空间内涵。
大战略需要大通道,如此才能带来大经济,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沿线各国之间设施的互联互通,尤其建设以海上运输为连接桥梁的大通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海上运输大通道具有具体的空间指向和空间范围,海洋的互联互通将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南海地区作为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扼守两洋海运的要冲,同时也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的海上要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
一带一路总体规划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2015年3月目录前言一、时代背景二、共建原则三、框架思路四、合作重点五、合作机制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七、中国积极行动八、共创美好未来前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贸路线;形成于秦汉时期的海上古丝绸之路,则开拓了古代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谱写出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友好篇章。
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推进,世界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
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全球形势的深刻变化,因时而进,做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我们清晰描绘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路线图,即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园区为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畅通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①“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秉承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融古通今,跨越时空,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
现代物流是融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信息等为一体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复合型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实现我国同沿线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重要纽带。
我国西部地区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域,西部物流产业的发展必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全球形势深刻变化而作出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
我国西部地区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域,西部物流产业的发展必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西部地区物流业应借力“一带一路”东风,加强域内外物流合作、完善法律服务、科学布局基础设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体系、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增强国际化物流人才储备,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加速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步伐
“一带一路”加速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步伐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5年第10期EPORTER/ 作者: 史燕君 Shi Yan jun/ 吴婧 Wu Jin“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是沿线合奏,是世界机遇。
自中国提出合作倡议以来,沿线50 多个国家早已响应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始起步,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亦在启动,随着六大经济走廊规划的出台,“一带一路”将进入了全面推进实施阶段。
“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重庆出席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时,向与会者透露了这个消息。
数百公里之外的昆明,云南省民航发展管理局、云南省商务厅等单位当日发布一条消息,“昆明—达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开通,该航线将成功打通云南面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货运大通道。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的态度,且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规划的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定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主要‘骨架’。
”多位专家和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猜测,“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有望获得优先推进。
”事实上,2015 年以来,在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等经济走廊里,相关企业动作频频,合作协议一个接一个;中国—中亚—西亚这条走廊上早已车来车往;国开行也已为六大经济走廊建立了项目储备库,涉及投资资金超过8900 亿美元。
经济走廊构想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互联互通是时代潮流,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需要。
”在重庆,张高丽再次强调了“一带一路”的意义,也代表官方首次明确“六大走廊”的概念,“当前,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山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问题与路径
山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问题与路径作者:胡文秀,刘振霞来源:《前进》 2019年第3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山西省开始积极对接。
2015年7月,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扩大开放的意见》,11月通过了《山西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山西开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几年来,山西“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严峻挑战。
一、山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与战略优势2015年通过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山西是4个未被点名的省份之一,但是作为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山西不可能缺席,而且,历史上山西与“一带一路”有密切的渊源,今天山西参与“一带一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历史渊源1、山西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承接带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联接带,是东西文明与物资交流的战略通道,与陆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山西是重要的丝绸产地。
汉魏隋唐之际山西气候湿润,农业水利灌溉发达,生产丝绸,是中国纺织业的发源地之一。
夏县西阴村的嫘祖庙,就是为了纪念发明养蚕和纺织的黄帝之妻嫘祖;该村发现的蚕茧化石,有力地证明了晋南是丝绸的重要发源地。
时至今日,山西吉利尔潞绸依然是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其次,山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多认为起源于长安或洛阳,但这里并非丝绸产地,陆上丝绸之路实际上与陕、豫邻省的山西有很大关系。
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近百年,平城成为该时期唯一的丝绸之路东端。
北魏时期,政府制定了“不设科禁、买卖任情”的政策鼓励民间往来,整个西域及远自波斯、粟特、天竺的使臣商人,纷纷来到平城。
在平城遗址和晋阳城遗址及其周围,至今遗存着大量有关丝路或者西方文明的遗迹和遗物,最著名的当属云冈石窟,是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直通平城的最大物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摘选)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摘选)作者:来源:《地理教育》2016年第05期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框架思路“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中国各地开放态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
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2020高考热点:一带一路政治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2020高考热点:一带一路政治知识点及例题分析一、高考政治一带一路知识点梳理【背景材料】2015年3月28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命题角度】1、文化生活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1)文化具有多样性。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经济生活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打造“信息丝绸之路”
如何打造“信息丝绸之路”刘铁志2015 年3 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并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下称“五通” )等五大合作重点,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合作领域之一。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构建畅通“信息丝绸之路”,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商品流和人的交流,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战略优先方向。
信息丝绸之路的内涵及意义一)内涵信息丝绸之路是指在“一带一路”上,以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核心,同时涉及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网络传播、网络治理等合作内容,有利于国家间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交流,以跨国通信、网络等信息通道为主要载体的国际信息基础设施。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与处理服务,进而提升人类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具有基础性、公共性、持续性的硬件、软件与工程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以通信网络、互联网基础设施为核心,其外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演进不断发生着变化。
信息基础设施的可研究范围,从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从陆上、海底到空间、平流层,从基础通信、网络业务到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业务平台,从光纤、无线通信到量子通信等,逐步拓展。
在“带一路”上,信息基础设施的国际互联互通则是构建信息丝绸之路的必要条件。
建设信息丝绸之路,信息基础设施的国内外互联互通,需实现以下两个层面任务:一是硬件互联。
通信线缆及配套硬件设施跨越国境的规划建设、落地与互联;二是业务互通或软件互通。
区域间不同技术、运营标准体系的衔接,业务平台的联通与协同。
在更高层次上,则能实现基于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信息通信市场及产业、相关融合应用市场以及产业的跨境交流合作或一体化。
二)重大意义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
第三次报告——2015 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3、TPP 协议
TPP 基本协议达成,重塑未来国际贸易投资新格局 • 2015 年 10 月 5 日, 美国等 12 国经贸部长在美国亚特兰大发表 联合声明, 宣布历时5 年多的 TPP 谈判结束并达成基本协议, 以支持亚太地区的就业、 可持续增长、 包容性发展和创新。 • TPP 规则的特点是 “全覆盖” 和 “高标准”。TPP 谈判覆盖 FTA谈 判全部领域, 不仅包括货物贸易, 还包括服务贸易、投资及科 技等领域; 不仅涉及关税削减等边界措施,还涉及非关税壁垒、 国内规制等边界内措施; TPP 谈判纳入非传统 FTA 条款,例如 劳工条 款、 环境条款以及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透明度等敏 感议题。 TPP 还提高了对投资者的待遇和保 护,建立投资者-国 家争端解决机制 (ISDS),投资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可以不 通过东道国的法律 程序,而是通过国际司法程序来对东道国政 府提起诉讼。
1、“一带一路”倡议发布,掀起沿线经济金 融合作热潮
• 2015 年 3 月 28 日, 中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 “一带一路” 的方向和任务。 当前,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 全球贸易和投资 格局正在深刻调整, 新兴经济体 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需要进一 步拓展区域内经济发展与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 是中国首倡的重大 区域合 作战略, 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 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 “一带一 路” 战略有利于为沿线国家提 供广阔的市场和重要的资金来源, 有助于消 除各国经济增长的 “瓶颈”, 实现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中国与相关国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 推动了一批重大建设 项目的落地。 中国与沿线国家可优先合作领域不限于 基础设施, 还可以根据经济互补性 和资源禀赋特点开展深入合作, 包括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方面的合作, 例 如, 与俄罗斯开展航空、 航天领域的合作, 与印度开展服务外包和软件领 域的合作, 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的合作。 •
一带一路”逐步实施中国对外战略全面升级
“一带一路”逐步实施中国对外战略全面升级根据我的最新观察和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新引擎,还将是我们实现外交、国际贸易“大国崛起”的重要杠杆。
2015年3月底,我们的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三个异常重要的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让“一带一路”的身份更加清晰——目标宏大的国家战略。
此后不久,官媒长篇累牍地报道“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落实“一带一路”全面展开的第一步。
几乎在同时,英法德意不顾美国劝阻,加入由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
“一带一路”的核心战略、机制还有哪些?我们能从中分享什么红利?我在2015年推出的全新作品《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中,针对该问题为各位做了详细解读。
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新一届政府继任之后,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正在不断地和世界其他国家形成一种更加紧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其中,“一带一路”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除此之外,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往来还透过APEC会议、亚信峰会、金砖国家会议等机制实现。
在2014年11月举行的北京APEC峰会上,我们可以说是把崛起的步调做了一次集中展示。
总结起来一共两条:第一个是“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第二个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
从这个议题就可以看出,本次APEC会议的主题和中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契合度非常高。
而在APEC会议促成的多项合作,也可以算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辅助工程。
我在这里就讲其中三个最重要的创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2014年10月24日,在APEC召开之前,中国和印度、新加坡在内的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域内意向创始成员国将启动章程谈判和磋商。
21个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
2015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将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人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正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总体上,“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核心理念”和平、合作、发展、共赢)、“五个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来表达.“一带一路”使用的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即和平、友谊、交往、繁荣;这就是《愿景与行动》倡导的核心理念。
当今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各国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发达的贸易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世界格局大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框架。
但是,它也不是简单地延续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融人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但同时中国也对世界经济增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提供的承诺,也是维护经济全球化成果和机制的努力。
如何更好地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得不担负的责任。
但是目前中国在多个国际金融机构中所占份额都很低,共建“一带一路”是改变这种不合理局面的重要途径。
从自身的发展阶段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步人“新常态”。
海上丝绸之路 政策
海上丝绸之路政策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3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宣布了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亚太地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并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首先,政府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和合作,以制定共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框架。
这将有助于各国之间加强经贸往来,推动互联互通的发展,并提升沿线国家的竞争力。
政府还将加强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以推动共同发展。
其次,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互联互通。
这将包括建设海港、运输网络、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并提升沿线国家的物流能力和交通便利度。
通过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将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发展。
此外,政府将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投资,推动产业转移与经济合作。
通过建立和完善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区等机制,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此举将有助于扩大贸易规模,增加区域内国家的经济收入,并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还将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和民间友好。
这将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加深人民之间的友谊。
政府也将鼓励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进一步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海上丝绸之路政策的发布将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产业转移与投资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等方面的发展。
这将为沿线国家创造更多的机遇,推动区域内的共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目录前言一、时代背景二、共建原则三、框架思路四、合作重点五、合作机制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七、中国积极行动八、共创美好未来前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
“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
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
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
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框架思路“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四、合作重点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
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
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
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
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
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
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
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
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
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
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
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
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
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
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
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