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__波谱解析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波谱技术在中药学的应用

波谱技术在中药学的应用

波谱技术在中药学的应用波谱技术是一种分析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在中药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波谱技术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1.鉴别中药的真伪:通过波谱技术,可以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而确定
中药的真伪。

例如,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用于中药材的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

2.探讨中药的药效物质:波谱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构分析
和定量分析等,从而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

例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技术可以用于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

3.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间的相互作用:波谱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
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并探究不同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核磁共振技术和色谱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4.辅助其他分析方法:波谱技术可以与其他分析方法如色谱、电泳等进行结合,
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中药材的含量测定中,波谱技术可以辅助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总之,波谱技术在中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中药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其中四大波谱技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在中药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首先,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来研究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在中药化学中,红外光谱常被用于分析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各种有机分子的化学键、官能团和官能团的化学环境,进而确定中药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结构。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鉴定中药的真伪,鉴定中药的含量和质量。

其次,紫外光谱是一种研究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和发射的方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化学中,紫外光谱常被用于鉴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并用于定量分析中药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此外,紫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中药中的光敏物质和激发态动力学过程,进一步揭示中药的化学特性和功效。

第三,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结构来研究其化学性质的方法。

在中药化学研究中,质谱常被用于鉴定中药中的特定成分,并用于分析中药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结构。

质谱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得它能够发现和分析中药中的微量化合物,这对中药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最后,核磁共振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强度来研究其化学结构和化学环境的方法。

在中药化学中,核磁共振谱常被用于鉴定复杂的化合物结构,确定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和相对含量。

核磁共振谱的高分辨率和非破坏性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中药中复杂混合物的理想工具。

综上所述,四大波谱技术在中药化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鉴定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确定中药的质量和纯度以及研究中药的化学结构和功能,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药用高分子材料方向;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制剂方向;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制药工程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药用高分子材料方向、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制剂方向;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

根据其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将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以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且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

波谱分析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重现在有机药物结构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药研究和药物结构分析和鉴定常用的分析工具和重要的分析方法,是上述专业及及方向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学习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各类化合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识谱、解谱的能力,最终达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的目的。

教材:姚新生.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习题:以本教研室陈熔、吕华冲老师编写的《波谱解析习题集》为主,教科书里的习题为辅,在讲授完每章内容后布置习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1、本课程应结合目前有机化合物和天然药物结构研究的方法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意识到:(1)UV、IR、NMR、MS是目前研究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化物结构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的光谱特征和规律是解析图谱、推测结构的基础。

2、讲授UV、IR、NMR、MS的基本原理、知识和理论;介绍它们的测定方法、图谱的特征以及基本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四大光谱中的特征及规律;介绍综合解析图谱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做到:(1)掌握UV、IR、NMR、MS的基本原理、知识,了解它们的测定方法;(2)熟悉基本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UV、IR、NMR、MS光谱中的特征及规律;(3)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初步推测它们的波谱学主要特征(UV、IR、NMR、MS);(4)掌握图谱解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5)了解标准图谱的应用。

波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波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波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为从中药的鉴定分析方法中挖掘、筛选、评价和研发更加有效的鉴定方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

方法对近年来关于波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结果随着现代仪器和技术的发展,利用波谱及色谱技术进行鉴定研究,使中药的分析鉴定更加准确、有效。

结论利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别分析中药的真伪,已成为保证中药安全、有效、可控关键及重点。

【关键词】鉴定波谱法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99-011 波谱法根据中药成分结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特征吸收峰进行中药鉴别。

波谱法以其快速简便、准确、样品用量少、重现性好、提供信息多等长处,补充了传统鉴别方法的不足,已成为中药鉴定的有效手段。

常见的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核磁共振、X线分析法等。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其原理是根据不同药材的紫外吸收光谱互异这一特征性进行鉴别,一般用于总提取物或部分提取物中某类成分的含量分析,也可通过导数光谱法进行混合物中单一组分的测定,或通过指纹图谱进行定性分析。

白前为常用中药,在中药材市场常出现误用、混用现象。

柳叶白前、白薇、老瓜头、竹灵消、徐长卿为同科属植物来源药材,龙须菜为白前常见的伪品。

它们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非常相近,不易区别,在中药材市场较为混乱。

刘兰生[1]采用紫外导数光谱法进行鉴别,结果显示其吸收峰谷位置、个数均有明显差异,并且方法简便,用样量小,是鉴别上述药材的有效方法之一。

崔红彬等[2]分析了花椒与吴茱萸、苦杏仁与桃仁、菟丝子与大菟丝子几组易混药材的紫外吸收光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紫外峰光光度法用于中药的鉴别是一种较好的参考方法。

1.2 红外分光光度法原理是根据不同药材的红外吸收光谱不同,对中药进行鉴别。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Lambert-Beer定律
• 在单色光和稀溶液的实验条件下,溶液对光线 的吸收遵循Lambert-Beer定律。即吸光度(A) 与溶液的浓度(C)和吸收池的厚度(l)成正 比。 A=alC • 若溶液的浓度用摩尔浓度,吸收池的厚度以厘 米为单位,则Beer定律的吸光系数(a)可表达 为 ,即摩尔吸光系数。 A= lC=-lgI/I0; 即=A/lC • I0: 入射光强度;I: 透射光强度
(二)电子跃迁及类型:


有机分子中的可以发生跃迁的电子有:形成 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及未成键的n 电子。 各类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见下图:
分子中电子跃迁类型: 1.σ→ σ* 跃迁 电子从σ轨道跃迁到σ* 轨道称为σ→ σ* 跃迁 特征:跃迁需要能量最大,吸收波长最 短,最大吸收谱带出现在远紫外区。 化合物类型:饱和烃类
(一) 电子跃迁类型对max的影响
*跃迁峰位:150nm左右
n*跃迁峰位: 200nm左右 *跃迁峰位: 200nm(孤立双键), 强度最强(跃迁 时产生的分子极化强度高) n*跃迁峰位: 200~400nm
(二)发色团与助色团对max的影响
紫外吸收光谱主要由 *及n*跃迁贡献的。
1.基本性质 光是电磁波或叫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波动性 波动性:ν=c/λ λ-波长,长度单位/周 ν-振动频率,Hz或周/秒 微粒性:E= h ν h- 普朗克常数
在讨论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时,可把光看成
是一种从光源射出的能量子流或者高速移动的粒
子,这种能量子也叫光量子或光子。
收带,吸收峰在184nm , lg > 4 ( 约为
的吸收带, E2带的吸收峰出现在204 nm, lg =4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目录
• 引言 • 中药化学成分概述 • 波谱解析技术与方法 •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实例 • 波谱解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重要性
阐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 物质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 助于阐明中药的药效成分及作用
05 波谱解析在中药质量控制 中的应用
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但仍面 临诸多挑战,如化学成分复杂、药效 物质基础不明确等。
挑战
中药质量控制需要更加精准、快速、 有效的方法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波谱解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优势与作用
优势
波谱解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无损检测等优点,能够准确识别中药 中的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多样且 复杂,具有多个手性中心 和官能团。
活性多样
不同的中药化学成分具有 不同的生物活性,如抗菌、 抗炎、抗肿瘤等。
常见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01
02
03
04
生物碱
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如麻黄 碱具有平喘作用,苦参碱具有
抗肿瘤作用等。
黄酮类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中
02
波谱解析是结构鉴定的手段
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可以对中药化学成分
的结构进行解析,确定其官能团、化学键等结构信息。
03
结构鉴定与波谱解析相互促进
结构鉴定为波谱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而波谱解析又可以验证和修正结
构鉴定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发展。
03 波谱解析技术与方法

波谱解析教学大纲(36学时)

波谱解析教学大纲(36学时)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供中药学、药学各专业本科使用)【课程目的】本课程是中药学、药学各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讲授质谱、一维核磁共振氢谱、一维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和波普综合解析的基本理论与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波谱解析技巧。

使学生具备利用谱图对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

能完成一般有机物的结构鉴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深造或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内容包括质谱、一维核磁共振氢谱、一维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和波谱综合解析的基本理论与一般解析方法共五部分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波谱产生的原理,谱图与物质结构间的关系,以及基本的波谱解析技巧与方法,使学生具备利用谱图对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数共36学时。

学分2分。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质谱法【目的与要求】1掌握质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了解质谱仪器的基本构造3了解进样的方式和离子源的种类4掌握质谱中的各种离子类型、离子的断裂机理5初步掌握利用质谱方法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内容】第1节质谱仪与基本原理第2节质谱中离子峰的主要类型第3节有机分子裂解类型与过程第4节分子量与分子式的确定第5节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与特征第6节图谱解析与实例【授课方法与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

第二章一维1H核磁共振波谱法【目的与要求】1.掌握原子核自旋的类型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2.掌握核磁共振的条件,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3.掌握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广义的n + 1律;4.掌握核磁共振氢谱一级偶合谱的解析;5.熟悉自旋系统及其命名原则;6.熟悉常见质子的化学位移及简单二级图谱的解析;【教学内容】第1节核磁共振仪第2节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第3节化学位移第4节自旋偶合与自旋系统第5节一级图谱与图谱解析第6节高级图谱与简化方法第7节图谱解析与实例【授课方法与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

波谱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特性和独特的功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好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断有新的技术被应用来改善中药的研究和使用效果,以实现更加有益的疗效。

其中,波谱分析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药领域。

一、波谱分析技术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波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光谱来测量特定物质的技术,它可以对物质的结构和物性进行详细的研究。

它可以精确分析出物质的组成成分,提供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

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食品检测、材料科学等领域。

波谱分析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中药的研究中。

由于中药具有复杂的成分组成和丰富的种类,使得对其进行研究和质量控制变得十分困难。

波谱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全面快速地测定中药中的成分,并准确定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中药质量。

二、波谱分析在中药中的作用(1)用于中药鉴定通过波谱分析技术,可以准确的定量分析出中药的组成成分,并可以提取出特定的波谱,这有助于中药的准确鉴定。

此外,根据鉴定结果可进一步研究各种中药的功能、性状和组成成分,从而有效地整体评价中药的质量。

(2)用于疗效分析通过波谱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研究中药组成成分对治疗疾病的疗效,以及中药各成分如何在病患体内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功效。

同时,可以根据波谱的不同结果,发现不同的经验疗法,有效改善治病效果,用以确保更加有效的治疗。

三、波谱分析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波谱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未来,波谱分析技术将更加全面,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准确度,将更好地支持中药研究,提高中药功效。

此外,将更多地应用到中药药事管理,推进中药质量控制和发展,从而保证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波谱分析技术正在全面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它不仅能显著提高中药研究的质量,而且还有助于中药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更加有效的治病效果。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ppt课件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ppt课件

磁辐射能而产生的振动、转动吸收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
分子能级图
(二) 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相互作用 形成的。
分子成键轨道; 分子反键轨道
分子轨道的种类
n轨道也叫未成键轨道,在构成分子轨 道时,该原子轨道不参与分子轨道的形成, 可按在原子中的能量画出。
四 、紫外光谱与电子跃迁
第一节 基础知识
当物质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后,从低 能级跃迁至高能级。通过测量被吸收的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强度,可得到 被测物质的特征波谱,其中特征波谱的 波长反映了物质的结构,可用作定性分 析,波谱的强度与物质含量有关,可用 于定量分析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与分类 • 电磁波: 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 磁场、无线电波、光线、X射线、射线 等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又称电波, 电磁辐射。 • 光是电磁波或叫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 及波动性的双重特性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 是利用波谱学知识解析化合物结 构的一门课程。涉及紫外、红外 、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是当 今中药化学领域必不可缺少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 第二章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 第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 (Spectra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确定未知不饱和化合物的结构骨架
(一) 将max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二) 与同类型的已知化合物UV光谱进行比较
同类化合物在紫外光谱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可用于化合 物类型的鉴定,个性可用于具体化合物具体结构的判断。 黄酮类化合物:300~400nm(谱带I);220~280nm(谱带II)

波谱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

## 内容
波谱分析是物理学和化学的重要分支,是指通过分析物质的波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一类实验方法。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波谱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环境、刑事实验。

从技术上来讲,波谱分析能够较快准确地检测物质的组成及其性质,同时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于物质测定和鉴定有重要作用。

在中药学领域,波谱分析主要是分析中药中药物的原料和成分,也可以解析与中药配方有关的疾病的病理改变。

通过波谱分析,中药中的药用成份可以定量分析,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提高其质量和功能,以及帮助中国传统药物开发新的药品。

首先,使用波谱分析可以对中药中的成份组成进行精确测定,从而辨认其药效物质,确定其类型和含量,推断其药理作用。

同时,可以进一步就不同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判断。

波谱分析也可以检测中药中有毒物质的含量,避免使用有毒物质的中药,以防止医疗舱中的不良反应。

另外,由于中药中的成份组成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受温度、湿度、pH值及特定化学反应改变,波谱分析可以实时监测中药中的不同成份,准确识别其改变,从而保障中药质量的合乎规范。

总而言之,波谱分析在中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中药药物的成份及其作用和提高其质量和功能,是中药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可以应用更先进的技术,结合临床实验,充分发挥波谱分析在中药学中的
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药药物的治疗功效,为研究和使用中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波谱大纲(药本)

波谱大纲(药本)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编2006年1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依照药学专业的培育目标的要求,本课程将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教学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的大体原理、特点、规律,和图谱解析技术,而且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培育学生把握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波谱图的能力,为学习天然药物化学中有效成份结构鉴定打基础。

教材:姚新生.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习题:以本教研室陈熔、吕华冲教师编写的《波谱解析习题集》为主,教科书里的习题为辅,在教学完每章内容后布置习题。

二、课程大体要求一、本课程应结合目前有机化合物和天然药物结构研究的方式和进展趋势使学生意识到:(1)UV、IR、NMR、MS是目前研究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化物结构不可缺少的要紧工具和方式。

(2)把握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的光谱特点和规律是解析图谱、推测结构的基础。

二、教学UV、IR、NMR、MS的大体原理、知识和理论;介绍它们的测定方式、图谱的特点和大体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四大光谱中的特点及规律;介绍综合解析图谱的一样方式和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做到:(1)把握UV、IR、NMR、MS的大体原理、知识,了解它们的测定方式;(2)熟悉大体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UV、IR、NMR、MS光谱中的特点及规律;(3)能够依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初步推测它们的波谱学要紧特点(UV、IR、NMR、MS);(4)把握图谱解析的一样程序和方式;(5)了解标准图谱的应用。

3、在大体有机化合物波谱学的基础上适当的介词天然药物结构研究的波谱知识和解析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天然药物波谱分析的复杂性和它们和经典化学方式的关系。

三、课程大体内容及学时分派波谱解析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其中理论为45学时,实验为0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谱分析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Spectrometric Analysis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A0901
2.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3. 总学时数:36学时
4. 开课部门:中药学院
5. 授课对象:硕士生,博士生
6.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80%,平时成绩20%
7. 预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
8. 主讲教师:李医明,王瑞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唐恢同.《有机化合物的光谱鉴定》.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资料:
常建华.《波谱学原理及解析》.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姚新生.《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药工程、药物分析等专业研究生。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基本掌握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综合应用谱学技术来推断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中引用大量实际光谱图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适量的课后习题和课堂练习相结合。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波谱学的理论以及解谱的思想方法,并能初步用于科研实践。

第一章紫外光谱与可见光谱(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a)
1. 主要内容
1.1 紫外光谱产生的原理:有机分子价电子的跃迁类型和UV吸引带;Beer-Lambert 定律和UV表示法;影响紫外光谱与可见光谱的因素。

1.2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含杂原子的饱和烃,烯类化合物,共轭多烯,羰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芳香化合物。

1.3 紫外光谱在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λmax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相应的经验公式。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2. 教学要求
掌握紫外光谱在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熟悉有机分子价电子的跃迁类型,了解紫外光谱的原理。

第二章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
1. 主要内容
1.1 红外光谱产生的原理:化学键的振动与频率,分子振动能级与峰位,分子振动自由能和峰数,分子的偶极矩与峰强,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1.2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和酚,醚,酮,醛,羧酸,酯,酸酐,酰卤,酰胺,胺,硝基化合物,含卤素的化合物。

1.3 红外光谱解析:特征谱带区,指纹区,相关峰,红外光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1.4 红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鉴定某样品是否为某已知化合物,化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立体构象的研究,推测未知物的分子结构。

2. 教学要求
掌握红外光谱在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熟悉各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及影响因素,了解红外光谱产生的原理。

第三章质谱(Mass Spectra)
1. 主要内容
1.1 质谱仪及质谱图:质谱测定及分辨率,质谱图。

1.2 分子离子峰:分子离子峰的形成,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1.3 碎片离子峰:开裂方式,开裂类型及开裂规律。

1.4 质谱图中其它类型的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多电荷离子峰。

1.5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烷烃,烯烃,芳烃,醇类,酚类,卤化物类,醚类,醛酮类,羧酸类,羧酸酯类,胺类,酰胺类,硝基化合物。

1.6 质谱解析及应用:质谱解析程序,应用举例。

2. 教学要求
掌握质谱在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熟悉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了解质谱产生的原理和分子裂开规律。

第四章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1. 主要内容
1.1 核磁共振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原子的自旋,磁场中核的自旋取向数,核的回旋,核磁共振,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及核磁共振仪。

1.2 核磁共振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峰面积与氢核数目,峰的裂分,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3 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甲基、亚甲基及次甲基的化学位移,烯烃的化学位移,苯氢的化学位移,炔氢的化学位移,活泼氢的化学位移,酯环氢的化学位移,芳杂环上氢的化学位移,酰基氢的化学位移。

1.4 偶合常数:同碳偶合,邻碳偶合,远程偶和,自旋偶和与核磁共振谱。

1.5 核磁共振碳谱简介:化学位移,1H NMR、13C NMR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1.6 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COSY,TOCSY,HMQC,HMBC,NOESY,ROESY。

1.7 核磁共振谱的解析:解析程序,解析举例。

2. 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与解析技巧,熟悉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了解二维核磁共振谱。

第五章综合解析
1. 主要内容
1.1 波谱解析的一般程序:确定样品的纯度,确定分子量、分子式,确定分子中的不饱和度,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图确定可能存在的结构单元,确定剩余结构单元,给出可能结构式并进行核定。

1.2 波谱综合解析举例:给出4-5个化合物的波谱图,根据波谱图解析,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2. 教学要求
掌握综合波谱图解析方法和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