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发展史案例分析汇报

合集下载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某高校的园林史课程教学中,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主要为园林学专业的本科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园林历史知识的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教师选择了“学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

2. 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对园林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整理,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然后,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案例研究和讨论课,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文献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园林历史知识,掌握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导式教学法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当地著名的古代园林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古代园林的美丽和神秘,加深对园林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效果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们都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对园林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们对园林史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高。

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目的得以实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好地发挥了引导和辅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导式教学法在园林史课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比如教学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跟踪和指导等。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导式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教学效果。

法国-英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法国-英中式园林案例分析
英中式园林
水景处理上,英中式园林则更注重水景的自然形态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常采 用溪流、池塘和瀑布等形式,强调水的流动和自然气息。
PART 05
总结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三种园林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
三种园林都强调自然美、空间层 次和景观的连续性。
差异
法国园林注重几何布局和轴线对 称,英式园林注重景观的起伏和 变化,中式园林则强调意境和人 文情怀。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 结合,通过叠石、理水、植栽等 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
氛围。
苏州园林中常有亭台楼阁、廊桥 水榭等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 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美感。
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 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园中建筑多采用木结构,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 学。
植物配置对比
法国园林
植物配置上,法国园林以修剪整齐的植物为主要特点,常采 用绿篱、花坛和草坪等形式,强调植物的几何美和图案美。
英中式园林
植物配置上,英中式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自然形态和生态习 性,常采用自然生长的树木、花卉和草地等形式,强调植物 的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水景处理对比
法国园林
水景处理上,法国园林以人工化、装饰性的水景为主要特点,常采用水池、喷 泉和雕塑等形式,强调水的静谧和优雅。
详细描述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郊,始建于17世纪初,是法国王室的皇宫。园林以大运河为轴 心,呈对称式布局,两侧分别是花坛和草坪,外围是林荫道。水景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 色,有大喷泉、小喷泉、池塘等水景,尤其是大运河,长达1650米,两岸景色变化丰
富。

_园林史 颐和园案例分析

_园林史 颐和园案例分析
北魏洛阳华林园、隋朝洛阳 西苑、北宋艮岳
首创:汉武帝在长 安建造建章宫
清朝只允许皇家 建造
颐和园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 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 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 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 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 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 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 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 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 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 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 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 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平面图
与清漪园的变化对比
颐和园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修复范围由于经 费拮据而一再缩减,并在昆明湖沿岸加筑宫墙,成为 帝后长期居住兼政治活动的离宫御苑。
重建的四种方式: (一)大多数按原状恢复。如,转轮藏、宝云阁、玉 澜堂。有的保留原有功能,有的另做别用或改变名称; (二) 改建。在原有的基址上改变个体建筑和群体布 置的形式,相应的建筑的使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如, 大报恩延寿寺南半部改建为朝会用的殿堂排云殿。 (三) 扩建。就原基址加以扩大。如,怡春堂扩建为 德和园。 (四) 增建。在原来的空地上另建新的房屋。
佛香阁
佛香阁原为延寿塔/处于主要 景区构图中心,但细而高的比 例与园内其他建筑群体关系不 协调,且与园外借景玉泉山山 顶的玉峰塔重复雷同,乾隆二 十三年(1760)奉旨停修,改 建佛香阁。 佛香阁采用八角形,四层楼 阁,体谅适中,既形成前山 的景观控制点,同时又未超 过山的高度,不会破坏后山 轴线和“山包寺”的总格调, 而且从形态上避免了与西侧 静明园玉峰塔雷同,再如湖 区以南湖岛为参照物,用 “近大远小”的大度对比手 法夸张南湖之宽广。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留园江南园林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还是从它所体现的设计过程和手法上来说,都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苏州园林案例分析范文

苏州园林案例分析范文

苏州园林融入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一.苏州园林简介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 二.苏州园林的特色1、借景的造园手法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2、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3、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其建筑巧妙地结合了南方的水乡特色和北方的山水意境。

其主要景点有大荷花池、垂虹桥和太湖石园等。

拙政园的设计精湛地运用了地形地貌、建筑和植物等要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感。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早建成的一座,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留园的设计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该园内有著名的别墅、错角轩和观山台等,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该园内有几十个小亭子,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这种设计风格被誉为“小品园林”。

另一个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采。

颐和园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两个部分,前半山主要是湖泊和建筑群,后半山主要是山体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和宝石山等。

颐和园的设计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充分运用了水、石、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空间。

园内的建筑群也采用了中国古典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品味要求。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运用传统的建筑、园林和艺术技巧,园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的园林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感和氛围经常被现代园林设计师所借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法国园林案例分析

法国园林案例分析


凡尔赛宫苑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 丽的纪念碑。
谢谢观赏
第三段以树木草地为主,增加了自然情趣。
第一段:刺绣花坛、王冠喷泉、长条形水池,形成垂直于中 轴的横轴。东端地势 高,修筑了三个台层。
第二段:花园 中轴路两侧,草坪 花坛围绕的椭圆形 水池
一、二台层向北望,横轴大运河、 洞府雕像
第三段:中轴线焦点,海格力士 雕像
该花园位于巴黎南约 50千米,是法国财政大臣 尼古拉福凯的庄园。 焦点上的宫殿,延伸 数千米的中轴线,都表现 出惟我独尊、王权浩荡的 思想。 园林编织在条理清晰、 秩序严谨、主次分明的几 何网格之中,强调几何构 图感,中央集权的政体得 到合乎理性的体现。
总结:沃-勒-维贡特府
邸花园的独到之处,便是 处处显得宽敞辽阔,并有 非巨大无垠。序列、尺度、 规则,这些伟大时代形成 的特征,经过勒诺特尔的 处理,已经达到不可逾越 的高度。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凡尔赛宫苑简介
凡尔赛花园的总体布局是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府邸的轴线为构图 中心,沿府邸--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而且以林园 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可谓构思精巧。而园林布局则强调有序严谨,规模 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园林,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平展坦荡中,通过尺度、节奏的安排又显得丰富和谐。其宏大规模的功能 是为了宫廷举行各种活动以容纳许多人,而国王路易十四喜欢的一处是瓷瓦 里阿农便殿,装饰材料的应用是仿中国的瓷器建造的,可见中国的文化在那 时就已有深远的影响了
园林特色
全园共有14处小园林,其中两处在 水光林阴道路的两边,其余的布置在 中轴两侧,以方格网园路划分成面积 相等的12块。 园路的4个交点上布置有4座泉池, 池中分别有象征春天的花神、象征夏 天的农神和象征冬天的酒神雕像,代 表四季交替。 每一处小园林都有不同的题材、别 开生面的构思和鲜明的风格。例如迷 园,沼泽园,阿波罗浴场,水剧场, 水镜园,柱廊园

园林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园林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园林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园林设计一直是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与表达的载体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园林设计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则园林创新设计案例来探讨创新设计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案例背景该案例位于一个城市的市中心,原本是一片荒废多年的工业废弃地。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政府决定将这个废弃地改造成一个创新型的园林。

3. 创新设计理念该园林的创新设计理念是将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

设计团队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资源,创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园林空间。

4. 创新设计要点4.1 生态恢复由于废弃地曾是工业用地,土壤和水体质量严重污染。

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设计团队采用了生物修复的方法,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来净化土壤和水体。

4.2 多功能区域设计园林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游乐区、文化展示区、智能科技区等。

不同的区域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学习空间。

4.3 智能科技应用设计团队引入了智能科技,例如自动灯光控制、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提高了园林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5. 成效评估5.1 环境改善废弃地经过生态恢复和植物覆盖,大大改善了周边空气质量,提供了一处绿色的休闲空间,增加了城市的生态价值。

5.2 社会效益改造后的园林成为市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人们前来游玩,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5.3 经济效益园林内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6. 结论以上案例表明,在园林设计中,创新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废弃地的改造和生态恢复,将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提升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创新设计也为园林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园林设计应借鉴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和应用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设计方案,为城市和市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注:本报告内容为虚构,旨在说明创新设计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意义。

园林案例分析范文

园林案例分析范文

园林案例分析范文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艺术和科学的手段来创造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

园林设计的案例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园林专业知识。

本文将针对一个园林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园林设计的过程和原则。

案例名称:城市公园案例背景:该城市公园位于一个大城市的市中心,面积约为10公顷。

公园原本是一个废弃的工业用地,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需要多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公园的设计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和宜人的休闲场所。

1.分析场地:首先,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个阶段包括研究土壤条件、地形、植被等因素,并且注意是否符合城市公园的要求。

2.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师需要了解公园的目标用户群体以及他们的需求。

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获得市民对公园空间的期望和建议。

3.规划公园功能区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花园、儿童游乐区、体育区等。

每个区域都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场地特点进行设计。

4.设计空间布局:在设计公园的空间布局时,需要考虑人流量、视觉效果和景观特色。

公园需要有良好的通道和连通性,便于人们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流动。

5.植物选择:在公园中引入植物可以增加生态功能和美感。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且考虑植物的色彩、层次和季节性。

6.设计景观元素:景观元素是公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元素可以包括座椅、喷泉、亭子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公园的主题和用户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

7.使用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公园的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性原则,包括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环保材料、增加植被覆盖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8.确定预算和时间表:设计师需要根据项目的预算和时间表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这可以确保设计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符合预算要求。

9.建设和维护:一旦设计方案得到批准,就可以进行建设和维护工作。

建设园林需要考虑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市惠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兵部尚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金殁,园归族侄瀚及其子布政使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梁卒,园改属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燿因座师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园林史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引导等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园林史课程的教学案例来分析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二、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本次园林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史、特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导式教学法,教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演变过程、代表性作品以及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影响等内容。

教师准备了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并通过学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讨论。

3. 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从材料、形式、布局、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教师提供了一些园林作品的图片和资料,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

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园林作品,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们之间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不仅加深了对园林作品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

学生也通过课后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和资料。

4. 教学效果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本次园林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导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报告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报告

4、清漪园的花木工程
花木: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
景手段,将主体建筑烘托的巍峨壮美,是表达景观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施:
针对北方地区寒冷、干旱、风沙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适当种植当地花木 采取树群与树木大面积的配植法,大量种植树木 庭院花木配置以珍贵的四季花木为主,以植物的吉祥寓意烘托宫廷浓郁的
苑园游览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万寿山后山景区 万寿山后湖景区 万寿山东部景区 万寿山西部景区 昆明湖景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水平轴线——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 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 门,西止石丈亭,长廊全长728 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 长的游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 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 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 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垂直中轴线——佛香阁建
筑群 中轴线上自下而上排列云殿, 德辉殿,佛香阁和智慧海,中 央建筑群较大,两侧建筑退晕 般向东西两侧隐去,成为景点 的点景建筑
万寿山后山景区
山势起伏较大,建筑较少,以山林风光为 主,主要建筑西藏庙宇是须弥灵境,与三 孔桥,北宫门构成南北中轴线
万寿山后湖景区
此处山水地貌幽闭,不能构成大幅度的 风景画面,借景条件也远不如前山,故 此处的风景规划主要以构成山水的近观 小品为主,着重创造一个幽静深邃,富 于山林野趣的环境,主要建筑有苏州街, 嘉荫轩,绘芳堂,妙觉寺等。
一、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北方皇家园林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皇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
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 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 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 改称颐和园,做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 “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 复。后来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 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 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2)1.1 历史背景 (2)1.2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4)1.3 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5)2. 典型案例详细分析 (6)2.1 拙政园分析 (8)2.1.1 园林设计理念 (9)2.1.2 园林布局与结构 (10)2.1.3 山水园林的处理手法 (12)2.2 颐和园分析 (13)2.2.1 园林历史沿革 (15)2.2.2 园林的皇家园林特色 (15)2.2.3 建筑与园林的结合 (17)2.3 周庄古镇园林 (18)2.3.1 江南水乡特色 (20)2.3.2 传统的居住与园林融合 (21)2.3.3 水网与园林的关系 (22)3. 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 (23)3.1 园林的规划布局 (25)3.2 园林中的植物运用 (27)3.3 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28)3.4 园林中的山水艺术 (30)4.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 (31)4.1 保护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32)4.2 保护措施与规划 (34)4.3 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35)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一页,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世界园艺的发展。

纵观漫长的历史,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园林便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经历了纵横布局的皇家园林、以山水为本的私人园林、以及文人雅士的隐逸园林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园林艺术,并最终演变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赏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以“借景”和“虚实相生”为核心概念,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将自然景物和人工建造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和空间体验。

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山川池塘,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符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秩序和精神境界的独特追求。

从广阔遼闊的圆明园到精致秀美的拙政园,每一个中国古典园林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析。

1.1 历史背景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有王室与贵族营建私家园林的做法。

岭南园林案例分析

岭南园林案例分析

可园
• 可园三解: • ①“咫尺山林、可
人适意” • ②无可无不可,模
棱两可 • ③可以的园子
可园
• “擘红小榭” • “擘红”是剥荔枝
的意思,擘红小榭 就是昔日园主邀请 友人品 尝荔枝的 地方。
可园
• “双清室” • 是园主人吟风弄月之
处。室前湛明桥”和 曲池有“湛明桥翠”、 “曲池映月”等美景, 可谓人境双清,因而 得名“双清室”。 • 堂中的建筑、地面、 天花、窗扇皆用“亚” 字为图,相传亚字是 吉祥之字
清晖园
• 红蕖书屋 • 是一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 • 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
写画,所以以“书屋”名 之。 • “蕖”指“芙蕖”,是莲 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
雁山园
• 红豆小馆、相思洞、相思崖、 相思江:红豆、相思为主题的 全盘构思
• 不扫径:山边小径,深秋时节, 落叶覆盖,意境深远,主人不 忍扫落叶
清晖园
• “归寄庐” • 意为“辞官归里,寄迹
庭院”,纪念龙廷槐当 年建园的来由。 • “小蓬瀛” • 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 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 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 脱俗的心迹
清晖园
• 读云轩 • 是园主接待客人的客厅 • 读云轩景区内布满各种
形态的石头 • 看横批“读云”二字,
对联上写着:“过桥分 野色,移云动云根”。 • 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 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 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 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
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 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 • 原有一座高大道观围护,颇为壮观,后 道观被焚毁,老君岩露天屹立,与大自 然浑为一体。 • 证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 在宋代道教文化发达兴盛。
虎乳泉
《海录碎事》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 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有吕道人"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护妙
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
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1.1.
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其中的扇面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2015年12月20日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皇家园林西安华清池私家园林拙政园寺庙园林南普陀寺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 严爽 1416100085 蔡诗佳 1420600020 林佩娜 1416600022 指导老师:徐瑾
更 喜 东 风 迎 暖 日
满 园 娇 媚 逞 光 辉
北京园林
• 北京从元代建元大都以来,一直都是以后历代的 都城,其政治、文化地位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因此它的城市建设与园林建设也积累了相当深厚 的文化历史遗产。特别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多 次出现营建皇家园林的高潮,至今给后人留下大 批的、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这些遗产有着无比 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承光门
平面图
御花园钦安殿北边有承光门, 门两侧有鎏金铜象。
千秋亭
平面图
千秋亭与万春亭同时修 建,形式也与万春亭相 仿,也是三间四柱、四 面出抱厦的方亭,亭顶 是上圆下方的重檐形式, 宝顶都带有伞状宝盖, 顶部有宝瓶状琉璃宝顶。 千秋亭内为盘龙穿花围 凤纹圆形藻井。千秋亭 与万春亭略有差别之处 是千秋亭宝顶上没有宝 瓶外面的火焰纹。
御景亭 浮碧亭
钦安殿
千秋亭 天一门
万春亭
养性殿 坤宁门
绛雪轩
平面图
*古园话沧桑
•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 后方。 • 御花园为宫殿的后苑,据《明宫史》记载:“坤 宁宫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供玄天上 帝之所也。”可见在明代,此苑内的钦安殿还是 供奉玄天上帝的地方。 • 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有增修,现仍 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 都是15世纪明代遗物。 • 明代称为后宫苑,清代称为御花园。
• 北京的皇家园林中,有一座建造年代较早、 并且屡经社会变迁和战乱却破坏较少的园林, 这位就是故宫中的御花园。 • 御花园的功能是供帝王在办公窒欲休憩之用, 规模虽然不大,但其建筑形制与质量却是一 流的。
东 西 对 称 是 帝 苑
---御 花 园
故 宫 轴 线
御花园地理位置
延晖阁 澄瑞亭
承光门
位育斋 澄瑞亭
平面图
御花园澄瑞亭 澄瑞亭与浮碧亭相对,建在故宫御花园西路的北部, 亭子的造型、安排与浮碧亭几乎相同,也是四角攒 尖顶的抱厦,亭建池上,临水映照,别具风情。水 中有锦鲤游戏,还植有睡莲,有鱼儿歇息、躲藏之 处。让人不由想起那首《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南,鱼戏莲叶北。”
养性斋
平面图
御花园养性斋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的西南角。养性斋上下两层皆带走廊、 设栏杆,帝王读书之余可以凭栏观景,略作休息。养性 斋的平面比较特殊,是凹字形,前部开口,正对着斋前 假山。因为有了假山的屏蔽,所以环境也幽静起来。凹 字形的平面正与御花园东南角降雪轩凸字形的平面相对。
绛雪轩
平面图
御花园降雪轩 降雪轩是一座五开间的轩室,单檐硬山顶,覆盖黄色 琉璃瓦。正轩前部带有三间歇山卷顶棚的抱厦,整体 形成凸字形的平面,与凹字形的养性斋在题型上也相 对。降雪轩后部依着东墙而立以稳其势,开敞前部则 置有琉璃花坛,植海棠、叠湖石,景观奇美。
御花园千秋亭
万春亭
平面图
御花园万春亭 万春亭在园内东路的中心位置,是东路最重要的一座 亭式建筑。万春亭的平面为四方形,三开间,四面明 间各突出歇山抱厦一间。亭子上为重檐,上檐是圆形, 下檐方形,象征天圆地方,顶为攒尖式。亭体四面装 红色隔扇门窗,隔心都是最高等级的菱花图案,具有 明显的皇家建筑特点。
东西对称是帝苑
• 御花园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 的宫廷式花园。占地有18亩, 南北长90米,东西长130米, 占地面积约为11700㎡,呈 横长形,是现今最古老的宫 内苑囿,其特点有以下三方 面: • 第一,布局对称严格。此园 有明确的中轴线,主要建筑 与园林小品都相对布置,如 花园的西北一带与园东北一 带都采用一左一右的对称布 局,连建筑的命名也采用对 仗形式,如金香对玉翠。 第二,建筑密度高。因受条件 所限,同时也为了故宫肃穆威 严的整体风格一致,御花园不 可能布置太多山水风光,因此 各种殿、堂、亭、比较密集, 形成一种特殊的园林风貌。
木石盆景景观
园 内 的 观 景 制 高 点 御 景 亭
御景亭高踞假 山顶部,可观 景之处。假山 下有石洞,人 工引水至高处, 由山下石雕龙 头口中喷出, 水流不断,成 为园中一景。
END
• 第三,多古树名 木,内有古树160 多棵,多数在三 百年以上,其中 以古柏“遮荫侯” 的名气最大。因 建造的年代久远, 并且很少遭到破 坏,园内有许多 古松古柏,一般 都有几百年的树 龄。这使得园林 更为古朴,具有 文物般厚重。
连理树
延晖阁 澄瑞亭
御景亭 浮碧亭
钦安殿
千秋亭 天一门
万春亭
养性殿
绛雪轩
平花园,这里便是供帝王 家眷休憩游览的场所,一些节庆活动在这举行。不难看 出,京城的中轴线从花园的正中穿过。
钦安殿
天一门
平面图
天一门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门前 有一青铜香炉。 天一门前两侧,有一对鎏金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神物, 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 神的坐骑,主太平、长寿。
造园手法
• 皇家园林造园形式多样,博采众长,将北方,南方,皇 家和民间造园艺术手法融汇在一起。在引进江南造园技 艺,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模拟江南水乡园林风格 特色的同时,亦展现北方在建筑装饰色彩,绿化种植诸 方面的特殊风格。
御花园长约1km的石子甬路
除中路中央的路面 仍用石板铺砌外, 其余道路都用碎石 与砖瓦砌造,利用 这些砖石材料不同 的形状、色彩、质 感拼嵌出动物、花 卉、器具和人物形 象,五色小石子铺 成720幅生动的图 画和300多步长的 连续图案。一幅接 着一幅,组成了连 片的地上彩画,随 时随地带给游人美 感和惊喜。
站在澄瑞亭的前 檐抱厦浏览御花 园西路景色,也 是古树成林。林 中有四神祠,是 供奉道教四神的 地方。其建筑造 型仿似道教八卦, 装饰色彩绚丽。
浮碧亭
平面图
御花园浮碧亭 浮碧亭的大小为三开间,方形,顶为攒尖式。顶覆盖绿 琉璃瓦黄剪边,亭内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主体方亭的 前方还建有一座抱厦,单檐卷棚悬山顶,覆瓦与主体方 亭相同。
进得天一门,门内正对 钦安殿前的那株连理柏, 数百年来,此树苍劲古 朴,依然枝繁叶茂。
钦安殿
平面图
钦安殿是御花园 内最重要的殿堂, 居于花园中轴线 偏北位置,它是 一座明代留存的 殿堂,历史悠久。
坐落全园中心的是供奉镇火玄武神的钦安殿,殿的中心 围以矮墙,反衬殿堂的巍峨高大,四周的玉台拦板为明 代雕刻艺术,左右两侧有几座亭台楼阁,前后映衬。
在保持北方风格的基 础上大量采用游廊, 水廊,爬山廊,拱桥, 亭,平桥,舫,榭, 粉墙,漏窗,漏洞等 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 形式。
南拱 园桥 林, 元游 素廊 等 江
应用植物花草的配置营造园林环境,应用堆石、盆景的 点缀增添园林的气氛。花卉用移栽和盆栽的方式,春夏 季有迎春、芍药、牡丹、黄刺梅等,秋季以菊花为主, 水池中种有睡莲。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卉,鲜艳的色 彩点缀在御花园里,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园中的堆石假 山有的集中布置,与建筑配套;有的散置于建筑一角, 作为独立的石景供人观赏。园中的盆景除少量盆栽的名 贵花木外,多数都属各地进贡来的石景。
延晖阁
平面图
御花园延晖阁 延晖阁是一座三开间的 楼阁,上下两层,上层 宽度略窄,四面带回廊, 下层不设回廊,顶为卷 棚歇山式。延晖阁依北 宫而建,建筑体量高大。 上下层之间有突出的平 座,其表面装饰有金色 如意头纹。加上朱红隔 扇、朱红圆柱,及柱头 额枋的精美彩画,装饰 典雅精致又华丽。在苍 松翠柏的掩映之下,楼 阁显得壮丽辉煌。
堆秀山
平面图
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 御花园堆秀山的主体为湖 石堆砌而成,而湖石上间 还立置有高低不同的石笋。 山体内又有洞穴,洞穴穹 顶还雕刻有精美蟠龙藻井。 山腰有铜缸储水,水由高 而下,从山前左右侧狮背 上承托的翘首蟠龙口内喷 出,是宫中现存唯一设有 水法的地方。为了便于赏 月观景 ,又特别在山顶 建亭一座。亭借山威,山 借亭势,高耸峻拔,宛如 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