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10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10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其书,弄清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理解前五章内容。

2、了解本文特点,熟读并背诵前五章,积累前五章成语、格言、警句。

3、积累前五章中的学习方法、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修养名句,并付诸实际,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1、积累前五章文言实词及虚词;2、了解前五章每章内容,熟读并背诵前五章。

3、积累前五章有关学习方法、态度及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论语中的常见的格言、警句、俗语导入课文(可引起学生兴趣)二、简介孔子其人其书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先由学生介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三、学习前五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一)通读前五章1、请学生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前五章两遍。

要求:(1)读准字音(不会的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解决)(2)了解句意。

(不会的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解决)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读音、字音中难懂之处,不懂的做好标记。

准备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解决字音、字义难点(教师点播)(二)熟读前五章,了解每章内容。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文章,直到熟读成诵。

2、小组展示诵读成果,全班评议,指出优劣。

3、全班诵读课文。

(三)讨论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问题:在诵读基础上,分别同学概括概括前五章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那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谈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2、在小组讨论并在全班展示,教师总结板书: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3)吾十有五有志于学……不逾矩(四)集体诵读全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共同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前五章,积累了常见实词及虚词,了解了学习方法及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名言,希望我们时刻以这些名言警示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含试卷)

论语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不逾(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

【拓展延伸完成校本作业。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C.英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会赢得最后的胜利的道理。

D.《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采用时间顺序,运用对比手法,向我们展示了牧羊人的坚持之美,无私之美。

2.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B.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C.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小房间里巡逻。

D.为了我们几个学生,吴老师工作更加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 祷.告(dǎo) 并蒂.(dì)B.姊妹.(zǐ) 菡萏.(dàn) 徘徊.(huí)C.攲.斜(jī) 应.答(yìng) 荷花梗.(gěng)D.负荷.(.hé) 荫.蔽(yīn) 莲蓬.(peng)4.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A.拉撒支牵系罩 B.系放牵拉支罩C.支撤牵拉支罩 D.支撒系牵拉罩5.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A.曹操《观沧海》中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虽然能够积极参与,但有时候讨论的主题偏离了《论语》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聚焦主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的方向,并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以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但在表演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关注表演本身,而忽略了《论语》中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强调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不是单纯的表演。
-将《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君子务本”的原则。
举例解释:
-在讲解“君子不器”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器”不仅仅是指不拘泥于一种技能,而是要全面发展,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时,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弘毅”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仁爱”和“礼仪”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君子不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其含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学而时习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会其中的道理。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2、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 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看法、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爱!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一 1.了解古代宏大教化家孔子的有关状况及《论语》。

2.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及背诵。

3.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领悟《论语》深刻的内涵。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详细的语录,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日,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看法、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读儒家经典 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闻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3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高校》、《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老师指导学生朗读,依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留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三省愠说罔殆信 传 矩 十有五 堪 饭疏食饮水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 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 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诵读《论语》十二章,准确背诵。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

3.领悟孔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智慧和人文精神。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掌握“说”“愠”“罔”“殆”等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o理解各章的主旨,把握孔子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2.教学难点o体会孔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 分钟)o展示孔子的画像,讲述孔子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论语》。

2.作者简介(5 分钟)o介绍孔子的生平、地位、思想核心以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 分钟)o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词的读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吾日三省(xǐng)吾身”。

o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o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愠(yùn)”“君子”等,学生做笔记。

o学生概括每章的主要内容。

4.课堂小结(5 分钟)o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和对各章的初步理解,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一章。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 分钟)o抽查学生对第一章的背诵,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字词。

2.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 分钟)o学生分组研读第二章至第四章。

o小组讨论:这几章中孔子强调了哪些学习方法和态度?o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等语句。

3.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0 分钟)o学生带着理解再次朗读这几章,体会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和热爱之情。

o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

4.课堂小结(5 分钟)o总结这几章的主要内容和孔子的学习观,布置作业:背诵这三章,理解其含义。

第三课时1.作业检查与交流(10 分钟)o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邀请学生分享对第二章至第四章的理解。

《论语十二章》-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论语十二章》-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其次,关于儒家思想核心观念的传授,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讲述得还不够生动形象。比如在讲解“仁”的概念时,我应该多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用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
此外,我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引导还有待改进。有时候问题设置可能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论语第三章:《八佾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4.论语第四章:《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论语第五章:《公冶长篇》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6.论语第六章:《雍也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论语》中的学习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7.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论语第八章:《泰伯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第九章:《子罕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论语第十章:《乡党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案 > :《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_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2. 分析和理解《论语》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中第十二章的意义和内涵。

2. 理解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辨。

2. 将《论语》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论语》第十二章的文本资料。

2. 计算机/投影仪。

3. 板书工具。

4. 合适的PPT幻灯片(可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引人入胜的学生可以理解并熟悉的素材引入《论语》第十二章的主题,例如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一幅图片或一段视频。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步骤二:整体感知(10分钟)将《论语》第十二章的文本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时捕捉主要思想和观点。

学生可以独立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以便让他们解决任何理解上的困难。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主要观点。

步骤三:深入理解(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含义和价值观。

例如:- 学生认为孔子在这一章中想要传达什么核心信息?- 是否同意《论语》中所表达的做人原则和价值观?为什么?- 学生可以举出现实生活中与这些价值观相符或相悖的例子?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第十二章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价值观和原则。

步骤五:归纳总结(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总结《论语》第十二章的重要观点和核心信息,并讨论如何将这些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步骤六:巩固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或作业任务,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并扩展对《论语》第十二章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短论文,探讨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或者会议作品展示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精彩开篇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

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2.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2.学会理解《论语》中的典故和成语;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2.60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典故和成语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了解教材及本课内容教师示范学生如何使用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内容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朗读书名,通过教师介绍本课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2.观看视频《论语》十二章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

教师在视频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子对课文进行解析。

3.分组学习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章进行学习;2.通过讨论和解读,小组合作完成共同学习的任务,而后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全班同学;3.教师引导小组进行总结汇报。

4.巩固练习情景演练: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表演稿,进行小剧场表演,以增强对经典语言的自信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5.总结提高教师领导学生反思总结,分两个环节进行: 1. 讨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针对教师提出的更高基础的理解问题,探讨自己的困难和答案。

六、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2.语文阅读材料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家长出示一份读书记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则注重学生对《论语》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针对疑难点,我也让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当中寻找答案,及时反馈,同时以本节课中的语言、文字和手势引导同学认识止,增强记忆效果。

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我在提问时注重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的一般原则,让学生初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3.中招考点中招考试中文言文的考查是每年必出题,有着固定的分值,主要考查字词句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领悟。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不宜深入讲解,尽量引导学生对字词句加强积累理解。

多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培养语感,并增强理解能力,培养兴趣。

二、学习目标1、能简单说出孔子、《论语》的文化常识。

2、通过朗读识记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句,能背诵、默写课文。

3、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前六则语录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X。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能简单说出孔子、《论语》的文化常识。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识记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句,能背诵、默写课文。

3、针对目标3,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前六则语录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X。

四、教学过程五、限时训练:一、给加粗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________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l.lún语___ 2.不亦yuè乎____ 3.吾日三xǐng____ 4. chuán____不习乎三、解释下列加粗字。

1.吾日三省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3.传不习乎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5.思而不学则殆____ 6.人不知而不愠_____7.博学而笃志_____ 8.人不堪其忧______四、下列四项中未出现通假字的两项是。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初一学生学习《论语》的第十二章内容。

该章节包括了孔子所言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五个语句,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理解孔子的言辞;2.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意义;3.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意义,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大班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并结合举例和让学生思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2.问题探究法: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前置导学法:在教学开始前,先鼓励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内容,为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引入、讲解、讨论。

引入(5分钟)学生们拿出教材,老师简单地介绍该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意义。

讲解(30分钟)1.孟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求我们不仅学习有用之知,还要学习无用之知。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追求功利,而应该注重精神修养。

2.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学习。

孔子的言辞告诉我们,在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及时复习,不断强化记忆。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角度地去了解某个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分析,不拘泥于老师讲解的局限。

学习还需要不断地增长知识面,接受新颖的思想和观点。

讨论(20分钟)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思考等活跃表现来评价;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和思考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让学生每周以“记笔记”的形式,记录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供您参考,篇一: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3.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

一般是在姓之后加“子”,以表示尊敬,是敬词。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二)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自己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出
不能理解的词句。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笃
一箪食士不可以不弘毅
知松柏之后凋曲肱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五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
不堪其忧曲肱而枕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翻译课文。

问题1:小组互译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们先作好记录,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断句: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问题2:重点字词积累。

通假字:
词类活用:
—词多义:
古今异义:
本课出现的成语:
三、达标测评
四:小结。

篇二: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熟读课文,试着理解孔子的思想。

(二)预习检测
1.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3.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4.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通过这十二章《论语》,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