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其实是你想象出来地恐怖地量子力学正彻底颠覆人类地物理世界观
浙江2024年高考作文例文(15篇)
浙江2024年高考作文例文(15篇)浙江2024年高考作文例文精选篇1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计算机――人工智能。
它能和人类“一样”思考。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普通生活中对于人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原本一些都需要人来完成的事,现在全部都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了,人们只要简单的操控它,便能轻松又准确的完成工作。
而现在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更高端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完全代替人来工作,它的思维和人一样,甚至比人的思维能力还要强。
有些人类完成不了的事,它却可以完成。
人工智能虽说很厉害,但机器人就是机器人,它永远都代替不了我们人类。
人工智能是人类费尽心思创造出来的,它有的是全是线路的脑袋,聪明才智也是人类做出来的,它比人类聪明但它没有人类身上的许多东西。
人类可以自己思考,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感情,有价值观……但人工智能不会有,它有的只是在某个方面能够迅速又准确的操作。
虽说人工智能现在比不上人类,但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地更深入。
这既是科技发展的好方法也是令人担忧的一件事。
让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能更好的利用它来为世界做出贡献,是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好处。
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科学家们研究发明了一个能够完全自主思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然后肯定会有大批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被创造出来使用于各个方面,当人工智能有了能独立思考的能力后,它便会不再听命于人类,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变得极度依赖人工智能,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变得跟机器人一样冷漠无情。
那这个世界就变成了机器人的世界了,人类就销声匿迹了。
让科技发展是好的,但也不能不顾后果地大力研发,不然这个世界就太可怕了。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计算机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地是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的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带给人类更舒适的生活,更优越的环境,但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祸。
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使用我们要适可而止,谨慎使用。
如何辩驳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如何辩驳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感觉这句话常常用来规劝发挥极大作用(或自认为发挥极大作用)却得不到应有回报而意图离职的员工,说“地球离了谁一样转”意思是别把自己看太重,虽然你作用大,但你走了,公司照样可以运行如常,谁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并不是在企业里,部分核心人物的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或缺。
由于长期在本单位工作积累起来的与公司运作特点、历史沿革、管理流程、人脉关系相适应相吻合的工作习惯,即便有一个比他能力还要强的外来者接手工作,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适应(如果是技术工种则更长,例如网管,光ip地址段,交换机位置,网络拓扑结构图,地下光缆走向都要熟悉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如果有重大工程/项目,不熟悉的新人肯定会带来损失,至少是工作延误。
何况,比前任能力更强的替代者,也并不是一时半会就那么容易找到的。
有多少公司因为核心技术人员,或高管集体跳槽而走向没落,或垮台了的呢?至少也是产品质量大大降低吧!我们最熟悉的,就有暴雪——那个“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的暴雪,如今因为人事关系的频繁变动,已经不复存在了。
还有更多的例子,不需要一一举出,太平天国离不开杨秀清(处死东王导致大的衰落和动荡),也离不开石达开(率众离开天京远走川贵导致朝中无人可用);即使是《人民的名义》中也可发现,光明峰项目离不开丁义珍,京州市也离不开李达康,否则便会面临重大损失。
所以啊,地球还真不是离开谁都一样转!“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而且转得更好,”这就是说,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好像离了你就不行了。
其实你没什么了不起的,离了你别人一样该干吗干吗!如何辩驳"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企业离了我不一定倒闭,同样,我离了企业也绝不至于饿死。
我跟你-企业之所以保持这种关系,是因为在数年前的某一天,我们双方的某些资源为彼此所互相需要,我需要养家的工资,你需要无数像我这样的人为你完成浩繁的劳动。
2024福建高考语文作文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扫脸支付方便快捷,线上课程多种多样,新能源发展迅速……有这么多高科技的发明,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最让我骄傲的是人工智能。
听爷爷奶奶说,那一辈人,生长于战争年代,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里生活。
我们父母赶上中国改革初期,他们扎于生活压力,都没有安稳的生活。
如今的我们一部手机在手便可做很多事。
手机拿起来,拨通号码便可连线对方,或者直接打开微信留言,语音通话、视频通话样样方便,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伟大。
当今之下,人工智能已经遍布了祖国各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显著了!手机不仅能聊天、拍照,还能足不出户地打开手机淘宝,搜索自己想要的物品,用手机支付一下,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还能用美团、饿了么订餐,在家就能吃遍全天下的美食!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就连我的爷爷奶奶们,也都对手机“精通”,变时尚了呢!我,也学会了用手机照相编辑、剪辑照片、录下视频,留下自己的Vlog。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拿起手机,刷起了抖音,看到了一条关于视频剪辑的内容,分分钟钟让你秒变剪辑高手。
我心想:心动不如行动。
便打开了剪映APP,按着视频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看视频挺简单的,你可别小瞧它,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有点难的。
要先选10张照片,再添加音乐等等,在剪辑的过程中有点复杂,不过,“慢工出细活”,整个作品还是非常成功的!当看到自己亲手剪辑好的成品时,成就感满满的!在我家还有一个陪我聊天,放音乐给我听,提醒我做事的“小伙伴”,它就是——天猫精灵智能音箱。
只要随叫一声“天猫精灵”,它都会听从你的`吩咐,为你服务哦!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的智能童年,变得更丰富有趣!我们知道,时代的步伐在加快,中国的发展日益增强,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新步伐,发扬祖国的新精神,不断自我激励,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024福建高考语文参考作文(篇2)近来,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研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然成为当下热点。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
量⼦⼒学哥本哈根解释物质的实在性存在于观察中---量⼦⼒学的哲学意义不存在⼀个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的客观独⽴的物质世界,我们所描述的物质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存在的,量⼦之间显现的超距同谋是个体⽣命意识活动的综合反映。
世界的实在性扎根与个体⽣命的感受和理解中。
传统物理学把原⼦、电⼦等看成是实在的粒⼦,它们有固定的体积,占有⼀定⼤⼩的空间,有⾃⼰的性质和规律。
⽆论⼈是否观察它们,由微观粒⼦构成的物质世界总是⼀如既往的存在着,并按⾃⾝的规律周⽽复始地运转。
理论上,如果我们彻底掌握了物质世界的定律,并且完全知道宇宙在某⼀时刻的状态,便能依此语⾔宇宙中将要发⽣的每件事。
这种科学宿命论的观点在研究物体热辐射时受到了挑战。
按照传统的定律,⼀个热物体必须在所有的频率等同地发出电磁波(诸如⽆线电波、可见光或X射线)。
⽽这意味着辐射的总能量也必须是⽆限的。
这荒谬的结论显然与事实不符,我们知道,当加热铁块时,开始看不出它发光。
随着温度不断升⾼,铁块变得暗红、⾚红⽽最后成为黄⽩⾊。
其他物体加热时发出的光的颜⾊也有类似的随温度⽽改变的现象。
这似乎说明在不同温度下物体发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实际上,实验证明,在任何温度下,物体都向外发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
只是在不同温度下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按频率有不同的分布,所以才表现为不同的颜⾊。
为了解释热物体辐射的能量在不同频率上分布的这种特征,1900年,科学家普朗克提出,只有假设物体以离散包或离散⽅式发射电磁辐射,才能对这些特征⽅式作出说明。
这离散的包就是最后被称为量⼦的波包,每个量⼦具有确定的能量,波的频率越⾼,其能量越⼤。
这样,在⾜够⾼的频率下,辐射单个量⼦所须要的能量⽐所得到的还要多。
因此在⾼频下辐射被减少了,物体辐射能量的速率也变成有限了。
1905年,量⼦假说受到了爱因斯坦的⽀持,它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
在这种效应中,光束能从⾦属表⾯置换出电⼦。
为了解释这个过程,爱因斯坦被迫将光束看成是后来称为光⼦的离散的粒⼦流。
刘慈欣经典语录盘点
刘慈欣经典语录盘点1、喂,你走错纤维了!2、你的工作,远远看一眼就足够了。
3、中国SF的社会内核已经启动,但经济内核尚未启动,它的经济规模还不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在今天的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内核的东西其命运是飘忽不定的。
中国SF在纸质媒体内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小说之类的文字叙事艺术已处于迅速衰落之中,我们是在一艘正在沉没的大船上扬起风帆。
4、按需分配,我就满足了。
5、当年,古罗马人在宏伟华丽的浴宫中吹着口哨,认为帝国就像身下的浴池一样,建在整块花岗岩上,将永世延续。
现在人们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有个尽头。
6、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那是墓碑的黑色: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那是殓布的白色。
7、当我翻开那本书时,却发现那梦想中的东西已被人创造出来。
8、上岸的鱼不再是鱼,真正进入太空的人也不再是人。
9、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10、其实正如有评论指出,忠于心中道德的人其实是最自私的,他为了自己良心可以什么都不顾。
11、维德抬头看着程心,目光中又露出了那种罕见的无助和乞求,他一字一顿地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12、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13、科幻小说的灵魂,第一是思想,第二是思想,第三还是思想。
14、轻飘洒脱的思想和性格不一定就是缺点。
这是一个令父亲这一代人恼火的时代,现在的成功需要的是逼人的思想灵气,经验、毅力和使命感之类的不起决定作用,凝重和沉重更是显得傻乎乎的。
15、我很不幸地不麻木,所以难以生存下去。
16、在文学上,缺陷发扬到极致就是优势,只要能用有美感的方式把这种缺陷表现出来。
17、电脑下棋赢了人类不是AI,它下棋输了后恼羞成怒,把鼠标通电杀死对弈的人类棋手,这才是AI.18、城市在下面扩展开来,像一片被剖开的集成电路,我不过是那密密麻麻的纳米线路中奔跑的一个电子。
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读书笔记
《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读书笔记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E.F.舒马赫写的,他认为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围的这些事物,包括看待我们自己都应该从整体思维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我们应该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看作割裂的原子和分子。
史蒂芬·柯维说,他所创立的七个好习惯里面,最重要的那件事就是人具有选择的空间。
这个观点就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而且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真的帮我们解决了特别多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我问大家,你们觉得我们对待孩子是应该宽松一点好,还是应该严格一点好?你说严格一点好。
那你严到这个孩子完全没有个性,可以吗?那你说宽松一点好。
宽松到完全没有教养,可以吗?很难吧?我们做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应该追求效率,还是应该追求公平?是公平最重要,还是效率最重要?这些问题在我们过去的思维方式当中,你发现它都无解,都没办法。
最后孔子只好提出了一个方法,叫作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是合适就行,至于这个合适的度怎么把握呢?孔子也不知道,柏拉图也不知道。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在最后一章给了我们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解决方案,我们讲到最后的时候,可以逐渐把它揭晓出来。
首先我们要了解作者的出发点,他认为我们的思想当中需要有一张更加完备的、更加健康的思维地图。
有一次他去列宁格勒旅游,到了以后他就想去找几个很著名的教堂,结果发现地图上根本就没有。
然后他就问当地人,他说我要去找那几个教堂,为什么这儿没有呢?那个当地人就说地图上就不印教堂。
所以他当时就感受到:如果你手上拿的这张地图是错的,你要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你能找到哪个地方,取决于别人想在这个地图上印些什么。
他就反思,在年轻人的教育当中,你会发现我们总是习惯于学校教育给出的地图。
就像我们所有的人从小到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么学完,我们对于自然界的了解、对于人生的了解,我们学的都是学校教育给到我们的这张地图。
2024物理学奖诺贝尔奖量子力学
2024物理学奖诺贝尔奖量子力学示例文章篇一:《假如我能拿下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量子力学》哇塞!一想到“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量子力学”这几个词,我的小心脏就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你知道吗?量子力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充满了让人惊叹不已的奇妙现象。
如果我能在这个领域做出超级厉害的发现,拿下202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那该有多酷啊!我想象着自己站在那个大大的领奖台上,台下的人们都用充满敬佩和羡慕的眼神看着我。
那时候的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是激动得说不出话,还是兴奋地想大声欢呼?为了实现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我每天都沉浸在量子力学的知识海洋里。
我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在这片神秘的领域里不断摸索前行。
有时候遇到难题,我急得抓耳挠腮,心想:“这咋就这么难呢?”但我可不会轻易放弃,咬咬牙继续钻研。
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有一次,我和同桌小李一起讨论一个关于量子纠缠的问题。
我皱着眉头说:“这量子纠缠到底是咋回事啊?感觉脑袋都要炸了!”小李眨眨眼睛,笑着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想想。
”就这样,我们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还有我的老师,那可真是个知识渊博的大神!有一回我去请教老师一个超级复杂的量子力学公式,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就像在黑暗中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
如果我真的能因为在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获奖,那我的家人该多骄傲啊!我仿佛能看到爸爸妈妈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他们会逢人就说:“看,这是我的孩子!”你说,量子力学这么神奇的东西,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吗?它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藏的神秘岛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揭开量子力学更多的神秘面纱,说不定还真能把202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捧回家呢!这就是我的梦想,一个大大的、美美的梦想!示例文章篇二:《假如我能拿下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量子力学》嘿,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假如有一天,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小学生,居然能拿下202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是因为量子力学!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咱先来说说量子力学这玩意儿,那可真是个神秘又奇妙的世界!就好像是一个充满魔法的宝藏盒子,一旦打开,里面全是让人惊叹不已的秘密。
一句话概括量子力学
一句话概括量子力学
1. 量子力学啊,就像是一个神秘莫测的魔法世界,那里的粒子有时像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在那里!比如说电子在原子里的运动,不就是这样神奇吗?
2. 量子力学呀,简直是打开微观世界奇妙大门的钥匙!就像你不知道盒子里的猫是死是活,直到打开那一刻,神奇吧!比如双缝干涉实验不就是这样让人惊叹吗?
3. 嘿,量子力学不就是那个告诉我们微观粒子行为超诡异的学问嘛!就好比说它们能同时处于不同状态,这多不可思议啊!像量子纠缠,不就是这么神秘的存在嘛!
4. 哇哦,量子力学就是那个让我们对世界有全新认识的家伙呀!好比粒子能瞬间“穿越”,这多牛啊!就像量子隧道效应,是不是很震撼?
5. 量子力学呀,那可是充满惊喜和意外的领域啊!就像微观粒子在跳舞一样,变幻无穷!比如量子涨落现象,不就是这么让人意想不到吗?
6. 哎呀,量子力学不就是让我们知道微观世界有多疯狂的东西嘛!好比粒子能无视常规,超厉害的!像量子跳跃,不就是这么特别吗?
7. 量子力学啊,简直是探索未知的超级利器!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比如对量子波函数的研究,不就是在挖掘无尽的秘密吗?
8. 嘿呀,量子力学就是那个颠覆我们认知的存在呀!就好像告诉你世界不只是你看到的那样简单!像对量子不确定性的理解,不就是这么让人脑洞大开吗?
9. 哇塞,量子力学不就是那个神秘又迷人的领域嘛!好比粒子们在玩一场我们看不懂的游戏!比如量子隐形传态,这不是很神奇吗?
10. 量子力学呀,绝对是科学中的奇妙乐园!就像有无数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比如研究量子比特的时候,不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吗?
我的观点结论:量子力学真的太神奇、太有趣了,值得我们深入去了解和探索!。
流浪地球550w是什么意思
流浪地球550w是什么意思流浪地球550w是什么意思_550w为什么要毁灭人类流浪地球中有一台量子计算机550w,那么流浪地球550w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流浪地球550w是什么意思,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流浪地球550w是什么意思?量子计算机是人类进入量子领域研究后提出的新概念。
在《流浪地球2》中的550A~550W都是量子计算机,而从550C开始,一台计算机就已经能够全自动控制行星发动机的建造和运行了。
到了550W型号甚至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控制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和航行,这是目前我们所有计算机都无法做到的。
为什么量子计算机会这么牛?量子计算机目前已经有了,虽然没有电影里的强大但是性能远远高于传统计算机数亿倍。
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力学的原理进行运算和量子计算的计算机。
原理很深奥,很难懂。
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在的计算机硬件已经进步到了纳米级别,我们买手机时经常会看到对CPU的描述都是以多少纳米的芯片来说明的,虽然不懂但是我们也知道数字越小代表着芯片越先进。
纳米和原子的大小比起来就没法比了,一纳米的长度可以排列10个氢原子,而量子领域的尺寸比质子还要小,如果原子是一个足球场,那质子就只是足球场中的乒乓球。
可见量子领域中的尺寸有多小。
计算机进行运算原理很简单,就是电子通过晶体管时的闭合和开放决定输出的是“0”还是“1”,而量子计算机的运算利用的就是量子力学的原理和规则,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面积上可以放置无数倍的“量子晶体管”,输出的数据可能是传统集成电路的数亿倍。
这就是量子计算机恐怖的运算能力。
人类要进入更高的科技时代,量子计算机不可或缺,但目前的量子计算机技术还并不成熟,甚至与《流浪地球2》中初代550A的能力都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人类的科学进步,在量子领域中有更高技术突破时,量子计算机可能真的可以实现掌控整个地球。
《三体》中叶文洁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人类科学的未来就在量子领域,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人类科学不可能有突破,因为宏观只是宇宙的现象,而微观领域才是宇宙的规则。
《三体》小说经典语录(精选100句)
《三体》小说经典语录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体》小说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体》小说经典语录 11、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2、前进!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3、在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面对生存,任何低熵体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4、这游戏真有趣,是吧?5、世界的最能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不能理解的,世界的最不能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能理解的。
6、把海弄干的鱼在海干前上了陆地,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
鱼上了岸,也就不再是鱼。
7、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8、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
9、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吗?10、三个人沐浴在生命的暴雨之中,感受着地球生命的尊严。
丁仪和江森把手中拎着的两瓶酒徐徐洒到脚下的华北平原上,这是敬虫子的。
11、来了,爱了,给了她一颗星星,走了。
12、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
13、无限长的曲线就是宇宙的抽象,一头连着无限的过去,另一头连着无限的未来,中间只有无规律无生命的随机起伏,一个个高低错落的波峰就像一粒粒大小不等的沙子,整条曲线就像是所有沙粒排成行形成的一维沙漠,荒凉寂寥,长得更令人无法忍受。
你可以沿着它向前向后走无限远,但永远找不到归宿。
14、这这样,罗辑与三体世界对视了五十四年,他由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变成一位面壁五十四年的真正面壁者,一位五十四年执剑待发的地球文明的守护人。
15、她陶醉在这鲜红灿烂的梦幻中,十五岁少女的胸膛是那么柔嫩,那颗子弹穿过后基本上没有减速,在她身后的空中发出一声啾鸣。
年轻的红卫兵同她的旗帜一起从楼顶落下,她那轻盈的身体落得甚至比旗帜还慢,仿佛小鸟眷恋着天空。
16、真正进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所以,人们,当你们打算飞向外太空再也不回头时,请千万慎重,需付出的代价比你们想象的要大的多。
刘慈欣经典语录
刘慈欣经典语录刘慈欣经典语录1、喂,你走错纤维了!2、你的工作,远远看一眼就足够了。
3、中国SF的社会内核已经启动,但经济内核尚未启动,它的经济规模还不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在今天的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内核的东西其命运是飘忽不定的。
中国SF在纸质媒体内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小说之类的文字叙事艺术已处于迅速衰落之中,我们是在一艘正在沉没的大船上扬起风帆。
4、按需分配,我就满足了。
5、当年,古罗马人在宏伟华丽的浴宫中吹着口哨,认为帝国就像身下的浴池一样,建在整块花岗岩上,将永世延续。
现在人们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有个尽头。
6、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那是墓碑的黑色: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那是殓布的白色。
7、当我翻开那本书时,却发现那梦想中的东西已被人创造出来。
8、上岸的鱼不再是鱼,真正进入太空的人也不再是人。
9、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10、其实正如有评论指出,忠于心中道德的人其实是最自私的,他(她)为了自己良心可以什么都不顾。
11、维德抬头看着程心,目光中又露出了那种罕见的无助和乞求,他一字一顿地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12、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13、科幻小说的灵魂,第一是思想,第二是思想,第三还是思想。
14、轻飘洒脱的思想和性格不一定就是缺点。
这是一个令父亲这一代人恼火的时代,现在的成功需要的是逼人的思想灵气,经验、毅力和使命感之类的不起决定作用,凝重和沉重更是显得傻乎乎的。
15、我很不幸地不麻木,所以难以生存下去。
16、在文学上,缺陷发扬到极致就是优势,只要能用有美感的方式把这种缺陷表现出来。
17、电脑下棋赢了人类不是AI,它下棋输了后恼羞成怒,把鼠标通电杀死对弈的人类棋手,这才是AI.18、城市在下面扩展开来,像一片被剖开的集成电路,我不过是那密密麻麻的纳米线路中奔跑的一个电子。
三体童话故事
三体童话故事《三体》三部曲讲故事发言稿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这部作品,是一部很牛的科幻作品。
是一部把中国的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者刘慈欣,是科幻界的领军人物,在科幻界的地位相当于言情小说界的琼瑶,武侠小说界的金庸。
这部作品名叫《三体.黑暗森林》:一二三的三,物体的体。
说的是一个星系,叫三体星系。
这个星系有三颗恒星,那儿的人因为天上有三个太阳,生活得很悲催。
怎么悲催呢?你想想我们中国古代的神话《后羿射日》就明白了,我不细说。
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吧,三体人只好呆在那儿;后来科技发达了,就分分钟想移民,想到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地方去住。
可茫茫宇宙这么大,朝哪儿移民呢?要移民的那个新星球,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存环境要好;二是科技不发达好侵占。
在距离三体星系4.2光年的太阳系的地球上,人类科技也在飞速发展着,特别是在通讯广播这一方面发展得最快。
地球人想到茫茫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宇宙孤独的孩子,有没有同伴。
所以急切地想冲出地球,走向宇宙。
终于,一个叫叶文洁的天才女工程师发现了太阳的引力波放大效应,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呼叫外星文明。
就这样,她成功的与三体星系取得了联系。
这对于三体星系来说简直是瞌睡遇到了热枕头哇!三体星系马上对地球进行了坐标定位,了解到了地球的基本情况:一个适宜居住的星球,关键是人比我傻,只要移民过去我就是老大。
三体人开着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了。
地球上的人类文明面临灭亡的命运。
科技没有人家发达,打是肯定打不过的。
等死吧!4.2光年的距离,等三体舰队开过来估计就只有这一百把年的活头儿了。
一百把年能做个啥呢?一百多年呢!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拼命研究宇宙武器,宇宙战舰;拼命训练各种宇宙战士;同时还选出了四个对宇宙有研究的人作为“面壁人”,思考四套应对三体人入侵,保存人类文明的计划。
四大面壁人有个特权:可以随意使用地球上的资源,各个国家有关部门都得听他们的话。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15篇)《时间简史》读后感1读过霍老的专著之后,却让我思维开阔万千。
霍老的宇宙观从时间开始,辞海中的宇宙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但霍金认为,时间是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关的,相对论早有论述。
时间与宇宙的开始有关,宇宙开始之前的时间对我们的认识没有意义。
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
空间和时间始于大爆炸,其后宇宙一直在持续膨胀。
宇宙膨胀的主要证据来源于哈勃的天体观察,红移现象证明恒星正在离我们远去。
而且,离我们越远的天体,离开我们的`速度也越快。
传统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静态的,牛顿的万有引力是静态宇宙的核心理论,认为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是可以根据物理规律来预测的。
但是万有引力必然导致天体的坍塌。
从万有引力必然得出膨胀宇宙的结论。
但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静态的宇宙观束缚了他们的思想。
无限的世界超出了我们的认识范围。
霍金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并且不能超越我们这个“宇宙”。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出发,在光速的范围内产生了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椎体。
人类的认识不能超越这个椎体,因为不能超越光速。
这个椎体就是我们的宇宙。
从哲学意义上看,霍金的宇宙观也对人们的思想冲击甚大。
为何先进的思想都是从西方传入我国,这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穷文富武”,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开展开学研究是不可能的。
法布尔、达尔文的例子都很好说明。
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产生了富裕阶层。
未来30年内,我国肯定可以产生影响世界的科学家。
《时间简史》读后感2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名为《时间简史》的著作,它的作者就是人们熟知的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残疾科学家史蒂芬·霍金。
这整本书讲的全是关于宇宙的知识,而且还涉及了时间。
它最大的特点在书后,还介绍了几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伽利略和牛顿这些在宇宙学方面有很大贡献的伟人。
整本书告诉我们宇宙的图像、宇宙和时间的关系。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黑洞的奥秘。
黑洞就是由质量大、密度高而且拥有能让光线都逃不出去的`强大引力场。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1最近我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好书,叫《时间简史》,这本书的内容生动有趣,内涵深厚,里面的科学知识多如繁星,让喜爱科学的我爱不释手,恨不得让这本书再多几千页,再多几亿字。
《时间简史》这本书讲述了牛顿的三大定律,时空旅行和虫洞,黑洞等许多我非常想了解的科学知识。
就拿黑洞来说吧,我原本不知道黑洞是什么。
但在看了这本书后我便知道了:黑洞原来是一个大质量恒星死亡并坍缩后的产物,它的引力巨大,达到了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举个例子吧,光的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但是,光也一样不能逃出黑洞,因为即使这么快也无法达到黑洞的逃逸速度。
在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质量黑洞,它的质量比150万个太阳的质量还要大,真可谓是巨型黑洞。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知识一下就增长了许多,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东西。
《时间简史》不仅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知识,还告诉了我们一些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比如《时间简史》上说了一个关于艾萨克·牛顿故事: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展了叫做微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础。
虽然现在我们知道,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兹早若干年,可是他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
随着关于谁是第一个发现者的严重争吵的发生,当争论日趋激烈时,莱布尼兹犯了向皇家学会起诉来解决这一争端的错误。
牛顿作为其主席,指定了一个清一色的由牛顿的朋友组成的“公正的”委员会来审查此案。
更有甚者后来牛顿自己写了一个委员会报告,并让皇家学会将其出版,正式地谴责莱布尼兹剽窃。
牛顿还不满意,他又在皇家学会自己的杂志上写了一篇匿名的、关于该报告的回顾。
据报道,莱布尼兹死后,牛顿扬言他为“伤透了莱布尼兹的心”而洋洋得意。
《时间简史》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它让我的科学知识更上一层楼,《时间简史》真是一本好书。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2《时间简史》是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
无论多么怪异的量子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实在
无论多么怪异的量子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实在无论多么怪异的量子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实在创新科技理念今天自从诞生时的那一刻起,量子力学就以反直觉反常理的怪异烧脑而著称。
有的人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量子论的怪异,歪曲量子力学的本来含义。
近期以来,很多所谓量子论非常雷人,在网络上流传,受到很多人追捧,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真理。
打开手机,你常常会看见这些文章标题:“物理学步入禅境”,“量子力学已经证明了灵魂的存在”,“量子力学证明了人死后进入了高维时空”,“量子力学证明意识才是世界的本源”,等等。
有的人试图将量子力学与宗教的糅合起来,从而否定客观世界。
“观察”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容易产生误解,常常被一些另有目的的人拿来说事。
他们认定量子力学中的“观察”就是指人用眼睛看一下,然后借题发挥。
这可了不得:双缝实验中,“人用眼睛看一下”,电磁波就会坍缩成粒子;“人用眼睛看一下”,关在箱子里的“薛定谔猫”就会从生死叠加的不确定状态,变为非生即死的确定状态;他的女儿处于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态,只要“人用眼睛看一下”,女儿便回到了在客厅或不在客厅的确定状态;天上的月亮处于有和无的叠加态,只要“人用眼睛看一下”,月亮便存在了……为什么?他们的答案是:“人用眼睛看一下”,人的意识便参与其中了。
于是他们便得出一个宏大的结论:意识改变物质,意识才是世界的本源。
实质上,量子物理学中的“观察”绝对不是“人用眼睛看一下”这么简单。
“观察”这个物理学术语,有明确的定义,即:观测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比如说,当一个电子打到了荧光屏上,可以说是荧光屏观察了电子,也可以说是电子观察了荧光屏。
把科学术语中的“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理解的“观察”混为一谈,把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混为一谈,是这些人常用的伎俩。
坚持客观实在论,是科学研究最起码的原则。
如果一切都是人意念所造,那就不存在什么物理定律了。
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那普朗克常量就可以换成我喜欢的0.88888888,8个8,又吉利又好记,哈哈。
有关量子力学的美文美句摘抄经典语录
有关量子力学的美文美句摘抄经典语录量子力学,这个神秘而又迷人的领域,仿佛是宇宙深处的一道微光,引领着我们探索未知的边界。
在这片充满奇迹与困惑的知识海洋中,有许多令人深思的语句,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如果你认为你理解了量子力学,那你就没有理解量子力学。
”理查德·费曼的这句名言,犹如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量子力学的复杂性和深奥性。
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易被我们的常规思维所捕获的知识,而是需要我们不断打破旧有的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
“上帝不掷骰子。
”爱因斯坦这句著名的话语,反映了他对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的质疑。
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量子世界无尽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它让我们明白,世界并非总是按照我们所期望的确定性规律运行,而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在量子力学中,只要没有人在看,月亮就不在那里。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却深刻地揭示了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效应。
它意味着,在微观世界中,物体的状态在被观测之前,处于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叠加态。
一旦我们进行观测,它才会确定下来。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否只是因为我们的观测而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状态?“量子力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概率和可能性的世界,每一个粒子都像是一个犹豫不决的舞者,在舞台上跳跃、旋转,直到被灯光照亮的那一刻,才决定了它的位置和姿态。
”这样的描述,将量子粒子比作舞者,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不确定性和灵动性。
“量子纠缠,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两个粒子即使相隔万里,也能瞬间相互影响,仿佛它们之间有着无形的纽带。
”这种神奇的现象,打破了我们对传统物理的认知,让我们感受到了宇宙的奇妙和神秘。
“在量子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就像我们不能同时拥有鱼和熊掌。
”这形象地说明了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让我们认识到在微观世界中,存在着无法突破的测量极限。
“量子力学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每当我们以为已经揭开了它的面纱,却发现还有更深层次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小说精读」刘慈欣:《朝闻道》
「小说精读」刘慈欣:《朝闻道》编者寄语刘慈欣经典科幻小说《朝闻道》讲述的是这样一个冷酷的冒险故事:人类建了一个超大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在即将启动它去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毁了加速器,他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但却因为“知识密封准则”不能道出真相。
而科学家们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用生命换取想知道的真理,于是排险者答应并修建“真理祭坛”,即使各国领导人以国家利益、人类命运相劝阻,这些科学家的亲人用生命挽留,这群科学家们都义无反顾,认为“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是文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面对这生命与真理的抉择,面对生死的考验与灵魂的洗礼,鱼与熊掌,孰轻孰重?试问为探寻宇宙奥秘,你愿拿命去换吗?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朝闻道>>>化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早上听到了大道,就算晚上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这彰显的是“大道”的价值。
在此“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暗示科学家的选择——“为真理、为正义事业不惧代价”的主题思想。
刘慈欣前情介绍:男主人公是位未来世界的物理学家,名叫丁仪。
幻笔写作,借助人类已经建立了一台环绕地球一周的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物理学家们将实现上世纪最后的梦想“建立宇宙大统一模型”。
这个模型实际也象征着科学家们对于宇宙终极奥秘的寻求。
后来一位自称“排险者”的宇宙人到来并表示,加速器将做的实验,会给宇宙带来灾难,为了避免宇宙的毁灭,他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
但因为有“知识密封准则”,他并没有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
直到……“你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我,然后毁灭我。
”三天前,当排险者答应了丁仪的要求后,事情的发展令世界恐慌: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有几百人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这些要求用生命来换取真理的人,都是他们所在学科的刀锋,是科学界精英中的精英。
刘慈欣作品名言名句
刘慈欣作品名言名句刘慈欣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科幻小说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科幻故事的呈现,更是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科技发展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和名句,这些语句深入人心,启发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一些刘慈欣作品中的名言名句,带领读者一同感受其中的智慧与深意。
一、《三体》系列1. “宇宙是个巨大的超算,这个超算是在自我修复。
”这句话出自《三体》系列中的《死神永生》,通过宇宙超算的概念,刘慈欣强调了宇宙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思索。
2. “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过客,一类是留下的人。
”这句话出自《三体》系列中的《黑暗森林》,突出了人类在面临未知和挑战时的两种选择,进一步暗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巨大责任。
二、《流浪地球》1. "困难总是正等着你去解决,没有人会替你分担,无论你多无助,困难始终存在。
你赶不走困难,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困难,把困难化为你前进路上的一道阶梯。
"这句话出自《流浪地球》中,充满了对困难和挑战的思考和理解。
刘慈欣通过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决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
2. “地球,这个曾经拥有2500万亿人的坟墓,它的意义远超于个体回忆,远超于历史长河。
”这句话凸显了《流浪地球》中地球的深邃象征意义,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更是承载了人类记忆和文明的基石。
三、其他作品1. “悲剧,不是大雨倾盆,而是阴沉的天气无休无止。
”这句话出自短篇小说《时差》,通过悲剧的特征描绘了一种沉重而无休止的心情,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和遭遇。
2. “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一种方法。
”这句话出自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强调了科学的本质和方法论。
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人们探索真理的一种方式,鼓励读者在面对科学和未知时保持思辨和探索的精神。
刘慈欣作品中的这些名言名句,透露出对人类命运、科技发展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这座行星的尘埃之中》|未知之云
《在这座行星的尘埃之中》|未知之云摘自|《在这座行星的尘埃之中》文|尤金·沙克尔译|蓝江《在这座行星的尘埃之中》序言:未知之云每个人的一生,从整体上看,从总体上看,如果只强调其最重要的特征,其实就是一出悲剧;但从细节上看,它又具有喜剧的特点。
——叔本华......当你在物质上“无处藏身”时,你在精神上却“无处不在”……如果你无法理解这种虚无,也不要介意,因为我爱它,所以我更爱它。
——未知之云这个世界越来越匪夷所思——地球灾难、新出现的疫情、地壳变动、怪异的天气、油污遍布的海景,以及鬼鬼祟祟、始终迫在眉睫的灭绝威胁。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追求和渴望,但却越来越难以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面对这种想法,就等于面对我们充分理解世界的能力的绝对极——这种想法一直以来都是恐怖流派的核心主题。
本书旨在通过“难以想象的世界”这一主题,探讨哲学与恐怖之间的关系。
更具体地说,我们将探讨哲学与一些相邻领域(恶魔学、神秘学和神秘主义)的重叠关系,以及超自然恐怖流派在小说、电影、漫画、音乐和其他媒体中的表现。
然而,不应将哲学与恐怖之间的这种关系理解为“恐怖哲学”,即把恐怖作为一种文学或电影体裁,作为一种严格的形式系统来展示。
如果有的话,它的含义恰恰相反,即哲学的恐怖:哲学揭示自身局限性和有限性的孤独时刻,思想则神秘地直面自身可能性的视阈的时刻——哲学只能通过非哲学语言来表达的不可思之思。
超自然恐怖流派是发生这种悖论式的不可思议之思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场所。
前人用黑暗神秘主义或否定神学的语言来描述的东西,我们当代人却用超自然恐怖的语言来思考。
在本书中,“世界”这一概念是哲学与恐怖相互关联的手段。
但“世界”可以有多种含义,它既是从生活在世界上的主观体验,也是对地质条件的客观、科学研究。
世界既是人类的也是非人类的,既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也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有时甚至是厌世的“世界”。
可以说,当今哲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既是人类世界又是非人类世界的世界,以及如何从政治上理解这个世界。
奥斯卡·玻尔语录
奥斯卡·玻尔语录
“预言未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未来并不是确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这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奥斯卡·玻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更是对人类探索知识的态度的一种诠释。
奥斯卡·玻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和成就不仅仅是物理学领域的,更是对整个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必须记住,知识是无穷尽的。
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挑战已有的观念。
”玻尔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激励,更是对每个人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的一种鼓舞。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可以轻易地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简单地获取就可以的。
我们需要有勇气去质疑,去挑战,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正如玻尔所说,“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挑战已有的观念。
”。
而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谨记,“预言未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未来并不是确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预测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更好地创造未来。
奥斯卡·玻尔的语录,不仅仅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启示,更是对人类探索知识的一种引导。
在这个无穷尽的知识之海中,我们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创造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世界其实是你想象出来的——恐怖的量子力学正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世界观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绿色化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
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
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 1 - 态叠加与坍缩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叠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
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
【女儿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厅里吗?】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
量子力学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
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
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实验,就是干涉实验证实。
【电子同时在两处】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
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
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 2 -单体的叠加态:薛定谔的猫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
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提出的,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猫】现在我来说薛定谔的实验是什么: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接到一个装置上,这个装置包含一个原子核和一个毒气设施。
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的时候就会发射出一个粒子来,这个粒子一发出来就会触发毒气设施,毒气一触发就会杀死这只猫,就是说猫也处于这种既死又活的迭加状态。
这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实验。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物理学家一个个都惊呆了,原来以为只有微观世界才有这种态叠加,就是状态不确定,既处于这个状态,又不处于这个状态。
现在宏观世界也一样了,猫不就是这样吗?有一只既死又活的猫。
这与我们的经验严重违背。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女儿在客厅里,女儿不在客厅里”变了个样子说出来。
这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既死又活是同时存在的,量子力学认为两者同时存在。
那么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同时存在呢?人不能想象这种状态,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实验进一步讨论下去。
【从不确定到确定可避免意识参与吗?】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维格纳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他说:我让个朋友戴着防毒面具也和猫一起呆在那个盒子里面去,我躲在门外,对我来说,这猫是死是活我不知道,猫是既死又活。
事后我问在毒气室里戴防毒面具的朋友,猫是死是活?朋友肯定会回答,猫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不会说是半死不活的。
他这个说法一出来大家就发现,问题在哪儿呢?一个人和猫一起呆在盒子里,人有意识,意识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学的系统中去,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猫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
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识参与,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状态了。
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不适用了。
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维格纳认为,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是不足为奇的。
确实只能这样认为。
因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引起我们意识的改变。
大家想过没有,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
我们的意识能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对吧?人的意识就是受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改变了,随时都在变化。
那为什么客观世界就能改变意识,意识就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呢?他就说意识是能够改变客观世界的,意识改变客观世界就是通过波函数坍缩,就是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这样来影响的。
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
【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自然科学总是自诩为最客观、最不能容忍主观意识的,现在量子力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居然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了。
因为量子力学是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理论。
刚才说过了,二十世纪人类技术进展都跟量子力学有关,而且量子力学经过了最精确的实验验证。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
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成就。
到这一步,我们对量子力学的诡异已经有所了解了,诡异的基础实际上是: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
这点很像在佛学中,一个念头一下子使物质世界产生出来了,这样的概念。
物质世界产生出来实际上是从不确定一下子变成确定的,这两者很类似。
刚才讲了量子力学两个诡异之点,诡异之点到最后就达到了物质世界离不开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意识才使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发生这样的坍缩,也就是变化。
- 3 -多体的叠加态:量子纠缠现在再来讲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之点,这个和前面讲的状态有关,是它们的直接结论,叫做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与“薛定谔的猫”是类似的,只不过“薛定谔的猫”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量子纠缠讲的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东西它们都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它们彼此之间一定有明确的关系。
这就是量子纠缠。
【纠缠态的手套】比方,我们从北京买了一双手套,把手套中的一只寄到香港,另一只寄到华盛顿,那么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还是右手戴的?谁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开一看,是左手的,那华盛顿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为手套是左右配对的,这是个规则。
一旦寄出去了,寄的过程中不确定,但是一个人只要观测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另一个人不用观测就知道了。
这就是纠缠的一个例子。
大家会认为,你看没看它没关系,它早就确定了。
但量子力学大量实验证明,如果把同一个量子体系分开成几个部分,在未检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部分的准确状态;如果你检测出其中之一的状态,在这瞬间其他部分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
这样的量子体系的状态叫做“纠缠态”。
就好比这个手套在寄出以后,在还没被观测之前,它是不是确定呢?肯定不确定。
只有在你确定了其中某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立刻就变化了,也变得确定起来了。
这种关联就叫作量子纠缠。
大家也许很难理解这个纠缠,说实话,这个已经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能力的范围之外,你只能去试图想他、接受他,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客观经验已经不符了。
【量子隐形传输——瞬间传输的未来】这个例子还说明纠缠的一个重要特点:纠缠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会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传递。
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用到。
这种纠缠的例子大家还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纠缠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一个事物永远都有个确定的状态,但是量子力学发现微观世界的事物,在还没被观察之前没有明确的状态。
大家记住量子纠缠就是对于多个微观物体,在被观察之后,它们的状态会从不确定到确定,作一个有关联的突变。
量子纠缠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可以用来传输东西、传输信息。
我先来说,非量子力学的经典物理学的信息传输。
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书,或者任何信息,她想传输到一位男士手上去,这个男士在纽约,两个人根本看不见。
经典物理学的传输方式是女士拿扫描仪来扫描这本书,扫描之后通过网络系统,把信号传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打印出来,这就是经典信号传输了。
但经典信号传输有个大缺点,就是不完全。
因为一本书在扫描时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这本书的颜色、纸张的厚度、纸张的原子分子结构那就传不过去,传的只是照相的图像,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信号传输。
量子信号传输就完全不同了。
量子信号的传输利用量子纠缠态。
如果这位女士与男士离得很远,一个在火星上,一个在地球上,他们可以用量子纠缠来传输信息。
如果女士在A点,她有光子A;男士在B点,他有光子B。
光子A和B处于纠缠态,对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给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马上得到。
如果把这本书的全部信息作用于A光子,那么B光子也马上得到。
这就是量子隐形传输中,最后的B点得到的是和原来完全一样的信息。
经典物理传输后所复制出来的,只是纸上图像的信息,没有复制任何“实体”本身。
而量子隐形传输却从“实体”得到完整的信息,从而复制出了“实体”本身,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量子态!这个工作现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领先的是欧洲国家,然后就是中国。
中科大有个年轻教授叫潘建伟,他做这个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
这个量子隐性传输能够实现,就使得人类有这种可能:可以把在地球上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传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间就传播了。
现在传播的是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总有一天能实现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传递到火星上去,然后在那个地方用原子组装出来,不就变成传输了一个人了吗?这个超远距离隐性传输,就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幻想。
(注:不是幻想,这就是中国刚发射的量子卫星原理)我讲这个,主要想让大家理解并记住,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从纠缠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传播的。
这是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的地方。
意识是量子物理现象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你面前出现了一朵花,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状态:一个没有任何分别心的人,“对境无心”,看花不是花,此时他的意识处于自由的状态,他没看到花是不是红的,好不好看,他看它并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动念头。
这种境界在唐代张拙的诗中写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未经测试的电子&未生念头的意识】这个自由状态与刚才所说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怎么可以比较起来呢?就是电子这些东西,在你没有测量的时候,它处处都存在,也处处不存在,一旦你测量,电子就有个固定状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