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登的身份分析——《致命魔术》(涉及严重剧透,未看慎点)
主体:幻象领域与存在落陷——《致命魔术》的拉康式解读
主体:幻象领域与存在落陷——《致命魔术》的拉康式解读栾鑫
【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27)006
【摘要】《致命魔术》中两位魔术师的斗争揭示了主体确认自身的艰难过程.主体在镜像阶段被他者侵凌奴役,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起源让位于他人,而在成为被能指所代理的痕迹后,主体的存在与意义成为了无法共存的两个平面.主体为了填补被消去的存在,必须寻找某种替代物,于是,欲望由此催生,但欲望永远是与缺失相联系的,主体之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最终只能在不断追逐中走向灭亡.
【总页数】6页(P107-112)
【作者】栾鑫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5
【相关文献】
1.意识形态幻象:填补真实空位的致命诱惑--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社会历史化重释 [J], 赵伟;刘世衡
2.破除“自我”的幻象——简论拉康精神分析学对主体概念的解构 [J], 黄在忠;楼巍
3.他者视域下的自我认同幻象——以拉康"镜像理论"解读电影《塔洛》 [J], 王晓婷
4.自恋幻象与不伦之恋r——《书袋》的拉康式解读 [J], 李岱
5.想象之欺象征之囿实在之伤
——对《长日留痕》主体建构的拉康式解读 [J], 柯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致命魔术》的电影剧作
声屏世界2021/2传媒新思维视听广角浅析《致命魔术》的电影剧作阴季毅摘要:影片《致命魔术》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于2006年指导的一部悬疑惊悚片。
该片通过130分钟的时长向观者展现了一场魔术师的王者对决。
影片的主人公是安吉尔和博登两位魔术师,因二人之间的嫉妒和猜疑,导致他俩形成为敌人。
两人通过各自对魔术的执着与手法,来证明谁才是维多利亚时代最为出色的魔术师。
文章通过对该片进行精细解读,进而分析该片的剧作特点。
关键词:诺兰情节剧作主线支线主线、支线双重叙事在诺兰导演的电影里,很少有线性叙事的影片,《致命魔术》也不例外。
该片借用两位主人公破译两本日记的模式,向观者讲述了整个故事情节。
在影片的情节安排中,两本日记成为了两条重要的线索。
两本日记代表了两种窥视,其一是安吉尔对博登的窥视,其二则是博登对安吉尔的窥视,这两种窥视分别满足了观者整部影片的窥视欲。
无论是博登窥视安吉尔,或安吉尔窥视博登,其所见所闻正是对方想让他看到的。
这两种窥视促进了主线情节的发展,也为支线的铺陈做了最好的设计。
一条主线进行叙事。
该片的主线是安吉尔和博登二人的博弈,博弈的目的则是打败对方,完成伟大的魔术记录史册。
按照席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来讲,影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端,讲述了安吉尔和博登这两个极具天赋的年轻魔术师一同学习、一同长大。
安吉尔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艺术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完美地表现给观众;而博登则与他相反,他是极具创造力的魔术天才,他不修边幅和对魔术的痴迷导致他不懂得如何使用华丽的表现手法去获取观众的喜爱。
二人本相安无事,却因一次逃脱魔术中博登导致安吉尔妻子意外死亡,两个人开始相互仇恨。
第二部分是安吉尔与博登相互竞争,也是整个影片的对抗部分。
二人因为相互之间的妒忌猜疑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关系,他们为了报复彼此不择手段。
二人在博弈的过程中,各有胜负,然后都因博弈而名声大噪。
直到安吉尔无法破解博登的瞬移魔术,之后去寻找特斯拉,这就进入到了影片的第三部分。
致命魔术 剧情
致命魔术——孪生蝙蝠侠大战克隆金刚狼之所以副标题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剧中的两大男主角一个扮演过《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中的蝙蝠侠,另一个扮演过《X战警》中的金刚狼,在本片中,这两位将展开究其一生的明争暗斗。
看了三遍《致命魔术》,就是想把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完全理解、揣摩透。
其实它比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另一经典之作《记忆碎片》要好理解得多,《记忆碎片》采用那种双线交错式的叙述技巧,看得我无比纠结,脑袋都大了,懒得思考,就没看第二遍。
本片之中有几处情节非常吸引我,遂决定写篇影评。
以下部分严重透剧,建议没看过影片的先看完电影再看下文,不然就糟蹋了一部好电影。
当你欣赏完电影,看过影评,再回过头仔细思考并看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导演对影片剧情把握的精准和对细节处理的用心。
这是一部值得你看第二遍的电影。
影片这种迷宫式的相互叠加式的叙事,和魔术师很般配。
这些非常规叙事可以被称为“针尖叙事”,就像针尖上的芭蕾,很好看,很危险,观众很过瘾,导演很嚣张。
叙事的终极目的不是让观众明白剧情,而是让观众明白导演想让观众明白的那部分剧情,所以我们“一头雾水,要想想才知道”的这种效果,它可谓完美呈现。
看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点晕,我试着按故事发展顺序做如下简述:故事发生在在魔术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Borden和Angier,两个刚出道的魔术师刚刚相识,在一次表演中,Borden失手给Angier的妻子绑错绳结,导致她意外溺水死亡,从此Borden和Angier开始了他们的恩怨纠葛,Angier打断了Borden的两根手指,Borden在Angier的演出中搞破坏夹伤女观众的手指,之后在科技展上他俩见到Tesla的交流电发明,后来Angier偷看了Borden表演的“移形遁影”,便不顾一切要知道他的做法,他派他的女助手Olivia去给Borden当助手以打探他的秘密,在拿到Borden的日记后,为了破解他的字谜,Angier擒住Borden的机械师Fallon,以他为要挟换取Borden日记的keyword,Borden写下“Tesla”,Angier以为是Tesla给Borden造的机关,于是奔赴美国科罗拉多去找Tesla,在这期间,Borden的生活也在继续,主要讲了他和妻子Sarah以及情人Olivia之间的情况,Borden的妻子在一次争吵后自杀。
波登的身份分析——《致命魔术》(涉及严重剧透,未看慎点)
波登的身份剖析——《致命魔术》(涉及严重剧透,未看慎点)之公保含烟创作(说起《致命魔术》,不能不说我就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完全成为诺兰的脑残粉了,虽然之前看过《盗梦空间》,然则事先对导演什么的完全无感,直到看到这么诡异的叙事手法惊觉这么居然存在这么有才的导演然后才注意到诺兰的存在,然后才注意到《黑暗骑士》,才注意到蝙蝠侠系列经翻拍后已不再是我印象中剧情让人发呕的电影了,而是蜕酿成神作的电影......废话不再多说)《致命魔术》的剧情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直接进入正题:看过电影后我们都知道片中Borden的瞬间移动魔术的真相是:Borden 其实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而且为了掩藏真相这对兄弟以一团体的身份共享着生活(即两人轮流“饰演”Borden“和”Fallon“),然则影片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在影片中每个时刻的Borden终究是哪个Borden,也有很多人疑惑最后Angier遭陷害而死的Borden是不是现在无意”害死“Angier妻子的那个Borden,现在要讨论的也正是以上两个问题.(或许有人会吐槽说编剧如果随便编剧情那不是无从推起,然则这是诺兰啊,纵观诺兰执导和编剧的电影根本上每一部剧情的逻辑都十分严密,而且有很多细节信息不是看一遍能看出来的.)为了区分两个Borden,我们这里给其辨别命名...事实上影片中疑似道出两个Borden的真名了:在Borden第一次向Sarah自我介绍时他自称Alfred,后来Olivia与Borden兄弟及Sarah一起晚餐时,Olivia又称Borden为Freddie,也就是说Borden 是两兄弟的姓氏,而其真名辨别为Alfred和Freddie.那么我们已知Alfred和Freddie这两人平时轮流饰演者魔术师Borden和机关师Fallon,要想知道电影中每个片段的Borden是哪一个,我们得先理解?理睬两人的特征.看完影片,我们首先知道的是这对兄弟所爱之人分歧,最先是Alfred向Sarah道出自己名字,所以爱Sarah的是Alfred,然后我们知道Olivia称谓了Freddie的真名,也就是说Freddie在私下让Olivia这样称谓自己,所以爱Olivia的是Freddie,所以在Borden与其爱人相处的场景中,我们可以依据其对Sarah和Olivia的分歧态度看出其身份,比如Borden在向Sarah演示接子弹时Sarah感受到此时的Borden其实不真心爱她(这里不能不佩服女性的直觉),所以此时的Borden是Freddie;又如电影前面Olivia与Borden接吻时Borden表现出抵触,这时的Borden是Alfred.其次在电影开头局部我们知道爱Sarah的Borden没死并最终与女儿相聚,爱Olivia的Borden最后被执行绞刑而死,所以影片中法庭、监狱场景以及观看Angier最后一次魔术饰演的Borden都是Freddie.接着,如果有重复观看《致命魔术》,年夜家应该很容易注意到,电影中的Borden在一些分歧场景中的性格表现不太一样,这实际上就是Alfred和Freddie性格的分歧,Angier也曾在阅读Borden的日记时发现,他如下表述:“前一刻他盼望家庭生活,下一刻他就想对立、追求自由.”因为电影中是Alfred先组建了家庭,因此可以认为“盼望家庭生活”的是Alfred,这也代表了他安于现状、冷静明智的温和性格;与之对应的“想对立、追求自由”的即是Freddie,代表了他喜欢冒险、追求安慰和立异的性格.(性格剖析是团体臆测,能够不太严谨)不外两者都十分热爱魔术,为此他们确实简直牺牲了所有,不外论热爱的水平,Freddie会强于Alfred,所以他不允许Angier剽窃他们的魔术,而且在最后没能忍受诱惑而去偷看Angier新式瞬移术的秘诀(招致自己被陷害).而依据性格的分歧,我们可以年夜致猜出首次退场的Borden(按正常时间顺序的首次退场)的身份:首次退场的Borden 在介入魔术饰演后批评主持的魔术师太怯弱不敢检验考试新的魔术,也表达了水箱逃脱魔术可以用蓝氏结替换普通绳结的观念,表现了其保守冒险的思想,所以应该是Freddie.但在Cutter派Angier和Borden去观看中国魔术师的饰演时,我们发现这时的Borden虽然表达了魔术需要牺牲的观念,但言辞不那么剧烈,而且和Angier有说有笑(别忘了之前他们在后台因为绳结的事起了一点小摩擦),可以猜想这是另一个Borden,即Alfred. 那么,依据上面所诉,我们已经根本上可以判断是哪个Borden “害死”了Angier的妻子.不外在做接下来的剖析之前,我们还要依据电影中的情节默认两件事:没”害死“Julia (Angier之妻)的Borden确实不知道Julia死时手上打的是什么结;当Borden说他”不知道他给Julia打的是什么结“时,他一定是没”害死“Julia的Borden(没法子,通过这样的强制限制才华做接下来的判断,而且电影看起来就是这样表达的).接着,我们都知道Borden的断指分先后两次:一次是在饰演接子弹的时候被Angier弄断,另一次是已经断指的Borden将还没断指的Borden 的相同部位的手指凿断.依据影片开头Alfred的回想,影片前半段中Sarah帮Borden伤口换药场景中的Borden是第二次断指的Borden,而第一次断指的Borden在面对拿枪指着自己的Angier时(真诚地)说过他不知道自己给Julia打的是什么结,所以第二次断指的Borden是“害死”Julia的Borden.然后,依据Sarah给Borden换药时Borden的态度:毫无自制力的发怒、对Sarah关心的漠视以及满脑子对变魔术的盼望等,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不爱Sarah的Borden,即Freddie.也就是说,是Freddie “害死”了Julia.(然则说Freddie“害死”Julia其实是不太公道的,虽然我们都知道Julia是因为没能解开Freddie给她打的蓝氏结而溺死在水箱里,然则电影有体现这样一个细节:在Freddie给Julia打结时,Freddie 有用眼神向Julia询问是否可以检验考试蓝氏结,而Julia 也摇头允许.所以实际上是Julia的冒险害死了自己,而Freddie也不成能和他人说真相,因为一来这种无法证实的话只会被当借口;二来即是被证实是真的,心胸狭隘的Angier一样不会放过Borden.)而因为当事情况分歧,两人看待Angier的态度也就纷歧样.对Freddie来说,他心里清楚自己虽然有过失,但实际上其实不能算害死Julia 的罪人,却又有苦说不出,只能欺骗Alfred说是打了复杂的绳结,心里有愧疚但也有恼怒,而Angier在这时采用了极端手段报复,躺枪的还是自己的兄弟,自己也直接断指,因而对Angier存在痛恨心理,加上处于对魔术的热爱,秉承“精彩魔术的价值是自我牺牲”的理念,他也不能原谅Angier轻易剽窃他们兄弟牺牲一半生活换来的瞬移魔术,因而与Angier作对的动机比拟强烈;而站在Alfred角度,他所知道的就是Freddie介入了一场招致Julia死亡的魔术,而Freddie负责的还是最关键的手部绳结局部,即使Freddie赌咒说他打了普通绳结,他也会觉得Freddie能够在说谎(Borden的笔记里有一句话:一半的我赌咒打了复杂的绳结,一半的我记得打了蓝氏结),并认为Freddie不说真相是因为他害死了Angier 的妻子,而且自己事先正与Sarah热恋中(也能够已经结婚了),所以能够了解Angier的痛苦,不外Angier开枪打断了自己的手指,这有能够使其发作报复的动机. 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开端判断与Angier正面抵触的Borden的身份了.先从复杂的开端:破坏Angier瞬移魔术的Borden 是Freddie,因为Borden的笔记写过:明天,我的情人(Olivia)证明了她的真心,不是向我证明,她带我去找Root(Angier瞬移魔术的替身)时我就相信她了.然则破坏Angier鸟笼魔术的Borden身份就很难确认,因为Alfred和Freddie都有动机,不外注意到Freddie和Alfred诀别时说过:“你是对的,我不应去招惹他.”这句话似乎暗示了和Angier作对的都是Freddie,我一开端也这么想,然而喜剧的是后来注意到这句话底下的英文字幕是“You were right,I should have left him to his damn trick.”原意应该是“我不应去追究他用了什么戏法”,然后把时间轴往前稍微推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在Freddie最后一次去看Angier饰演前,Borden(已经可以确认这是Alfred)说过:”好吧,我们没辙了.让他变他的,我不要他的秘诀,所以别去了,离他远点,我们俩都离他远点.“也就是说,Freddie诀别语所指的只是他最后一次去观看Angier饰演的事,并不是Angier所有的魔术饰演,而且我们能确认Alfred保持与Angier对立的最早时间也只在这时候,此前的鸟笼魔术事件他是有能够介入的,而且思索到Angier的枪打错了对象,Alfred还更有能够出于报复去破坏Angier的鸟笼魔术.不外在这之后他就真的没什么动机了.(然则,然则!这里还有另一个我的观念.Freddie的诀别语有点问题——你是对的?Alfred确实建议过兄弟俩都离Angier远点,然则他没有说明为了什么要离Angier远点,只是纯真表述了一个行为而已,也就是说Alfred说的话并没有可以让Freddie判断正确与否的成分,所以Freddie的”I should have left him to his damn trick.”应该是针对Angier的全部魔术,团体猜想在比拟早(刚刚断指)的时候Alfred应该劝说Freddie不与Angier妥协,以免两全其美,终究Alfred已有妻女,不想她们卷入其中,这样思索破坏鸟笼魔术的就是Freddie了)其实除了鸟笼魔术,仅凭性格、所爱之人的分歧,还是有很多场景的Borden身份难以确定:一个是在Borden的任务室被Angier翻箱倒柜后Borden和Fallon离开现场的场景;另一个就是争议十分年夜的“谁被埋”问题(Angier为了失掉Borden的秘诀一度绑架Fallon并将其关在棺材埋在土里);还有一个是Borden 第一次在Angier面前饰演瞬移术时,消失和呈现的Borden的身份.前两个问题很难用以上所说的区分点来判断Borden的身份,但电影中一样有线索. 关于第一个问题,在这个场景,Borden和Fallon站在一片狼藉的任务室里,Borden只有两句台词:“他偷了笔记?”和“他不会就此干休”,Fallon只有一个举措:摇头.能够判断的线索很少,然则Borden的一句”他偷了笔记?“就已经有很重要的区分意义.我们知道Angier在阅读到Borden笔记的最后Borden写过这么一句话:没错,Angier,是我要她(Olivia)把笔记交给你,”泰斯拉“只是关键词,不是秘诀等等等等.这句话显然是Freddie写的,也就是说Freddie在没进入任务室之前就已经知道笔记不在这里了,而任务室里的Borden显然是才知道笔记”失窃“,所以此时的Borden是Alfred.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没法子做出一定的判断,因为围绕”活埋”事件,电影能提供应我们的线索不止一条,但分歧线索指向的后果却也分歧,不外能过标明被埋者是Alfred的线索居多,因而年夜致上还是可以判断这个事件中年夜难不死的Fallon是Alfred.下面我先说明一条最为明显的线索,即Fallon被救出的当天晚上,魔术饰演完毕后Borden、Fallon、Sarah 和Olivia的聚餐上,Borden的两句话:“我每天晚上都要把自己活埋,然后找人把自己挖出来.”“我明天真的很不顺,差点失去一件很宝贵的东西.”(在剖析这两句话之前我们可以先依据Borden看待Sarah的态度及Olivia对Borden的称谓明确此时的Borden是Freddie)Freddie 在说第一句话时,他看了看Fallon,如果被埋的是Alfred,这样说可以是调侃,如果被埋的是Freddie,这样说也能是自嘲,所以这句适用于两种后果;而第二句话,关于那个“很宝贵”的东西,我们既可以了解为“自己的生命”,也可以了解为“兄弟”,严格来说没法子用来判断,不外团体觉得结合语境此时Freddie想表达的更像是“差点失去至亲”的觉得,但总之这两句话还缺乏以确定被埋的是谁.另一个线索是,在Fallon被捉之前Borden兄弟饰演了瞬移魔术,从魔术装置出来的Borden 比拟让人在意的两个举动:一个是谢幕前吻了身为魔术师女助手的Olivia的手,另一个是在发现Angier时保持坐马车回家而是选择了不服安的步行,任其跟踪自己,算是一种挑衅行为.关于第一个举动,简直可以说是Freddie才会有的举动,虽然在电影布景中的时代男士吻女士的手也可以是出于一种礼貌,然则在这种场所下其实不是十分有需要,而且Alfred是重视家庭的人,从前面Olivia与其接吻时他不自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虽然也想守旧秘密,但还是会有意无意的避免与Olivia的接触;关于第二个举动,如前面所述,Freddie是一个比拟爱冒险的人,Alfred是一个比拟冷静明智的人,显然放由对手来跟踪自己并选择不服安的交通方式更像是Freddie的做法.所以依据这条线索我们可以认为被跟踪的是Freddie,而为了呵护Freddie的Alfred后来则中了陷阱被抓并被活埋.然而再一个线索却又一定水平上坚定了这种说法,电影开头Angier在死前问Alfred是在舞台上消失的Borden还是现身的Borden时,Alfred答复说他们会轮流,也就是说如果明天晚上最后现身的Borden是Freddie,那么昨天晚上最后现身的Borden就是Alfred,从这点来看被埋又应该是Freddie,然则因为次第这种东西不是硬性的,而且轮流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两次一轮或三次一轮等,所以这条线索缺乏以完全否认被埋者是Alfred.不外我也还是没法子百分百一定被埋者是Alfred,终究饰演完魔术后的Borden选择步行的原因严格来说有很多种,纷歧定是挑衅Angier,也能够是出于呵护家人的思索,从这点来思考后果又纷歧样了.关于第三个场景,那真的是不知道了.这里提一下这个场景里的Borden有如下台词:我需要志愿者……你,先生(扔给他一个小皮球)这只是个小皮球对吧(对方摇头并扔回)谢谢……只是个皮球,但它一点也不普通,它有魔力(然后开端饰演瞬移术)(这里不得吐槽Borden的饰演时真的很没作风)有想法的欢送讨论.关于这部电影我想它还隐藏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虽然年夜局部是我团体的猜想:Borden兄弟从小就是孤儿;Borden兄弟都是天生的魔术师,但两人天赋各不相同,一个善于立异戏法,另一个善于看穿戏法;Freddie虽然不爱Sarah,然则他很爱Jess(Alfred的女儿),至少前面表现是这样子的……不外年夜家也别想太多;兄弟两人在钱这方面都很节省,有点吝啬,然则对所爱之人他们都很年夜气;这场对决在前期其实已经脱离了私人恩怨,酿成了专业范畴内的相互攻击,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是最好的;Sarah只差一步就知道真相了,惋惜在此之前她已经无法忍受怪异的生活选择了自杀;影片中其实没有坏人,要说品行最差的应该就是Root了;小男孩之所以觉得小鸟死了是因为他看到了笼子变扁的一瞬间.其实还有很多东西,这里纷歧一赘述.最后,我知道一定有一些没看过《致命魔术》的手贱点了这篇日志,不外能够因为篇幅略长跟年夜局部人一样看不到这里.所以对看完整篇文章的人,我想说谢谢观阅,也建议你们再看看诺兰的其他电影.而关于没看过《致命魔术》却又看完整篇文章的人,虽然在你们面前这部电影已经被剧透得体无完肤,然则有时间还是去观看下,领略诺兰式的黑暗作风.。
电影《致命魔术》
从心理学角度看电影《致命魔术》
电影《致命魔术》是一部涉及欺骗、竞争和自我牺牲的心理悬疑片。
以下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电影主人公的行为的几个方面:
1.竞争和嫉妒
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Alfred Borden和Robert Angier 是竞争对手,他们都是魔术师,同时也是对方的影子。
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嫉妒在整个电影中始终存在,使得两人的关系日益恶劣。
嫉妒可能是竞争的一种后果,它可能导致人们采取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欺骗、诈骗等。
2.自我牺牲
在电影的结局,Robert Angier实现了自己的终极魔术,但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他在这场魔术中将自己的身体分裂成两个,一个是真正的他,另一个是一具同样的身体。
这种自我牺牲是出于对事业和成功的执着,但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满。
3.患有心理疾病
在电影的剧情发展中,Alfred Borden和Robert Angier的竞争不断升级,使得他们的心理状况逐渐恶化。
他们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如妄想、多重人格障碍、强迫症等,这些病症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4.感知和记忆的影响
在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魔术和欺骗行为都涉及到感知和记忆的影响。
比如,一位主人公用了另一位主人公的妻子来制造一个魔术效果,这需要他对受害者的感知和记忆进行干预。
这种感知和记忆的影响可能导致主人公们的自我认同和道德观念的扭曲。
《致命魔术》涉及到竞争、嫉妒、自我牺牲、心理疾病、感知和记忆的影响等多个心理学问题。
电影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危害性,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保持理性和道德的行为准则,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致命魔术影评
致命魔术影评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致命魔术影评(一)魔术对每个不知情的观众来说无疑是神秘的,魔术师诡异的手法,优雅的微笑以及他们华丽的道具让人们越发地爱上了这种娱乐方式,而魔术师也愈加成为人们的新宠。
请不要以“人们难道甘愿被别人像傻子一样耍吗”来反对以上言论,因为人们观看魔术表演是为了享受一种惊奇或者说是惊喜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渴望参透魔术的秘密。
所以由此便依法了魔术师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们都想证明自己才是最强的魔术师。
影片《致命魔术》就是这样一部详细描绘魔术师间斗争的故事片。
主题深刻,耐人寻味严格来讲,《致命魔术》并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虽然它包含了科幻电影中的一些元素。
影片讲述了两位顶尖魔术师对同一魔术《真人大挪移》的不同理解,从而互相为了得到对方秘密而作出的一切不择手段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两个人为从技巧上压倒对方而对《真人大挪移》进行的不同角度的探索。
然而魔术师之一也就是发明《真人大挪移》的阿尔布莱德一直在势力方面处于弱势,同时他也不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
可是,阿尔布莱德却在影片的最后向自己的对头安吉尔揭秘了魔术的精髓:好魔术的代价就是作出牺牲。
我想这就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成功的代价就是牺牲。
结构清晰,悬念叙事影片一阿尔布莱德发明的《真人大挪移》为导火索,引发安吉尔的嫉妒从而开始了安吉尔对阿尔布莱德魔术秘密的争夺。
影片围绕魔术《真人大挪移》展开,层层剖析又层层设疑。
以“以虚代实”“偷天换日”“化腐朽为神奇”的三个魔术步骤,最后解开《真人大挪移》的真相。
影片的悬念铺设十分频繁,大部分以先出结果再解以后的形式。
虽然在影片中铺设悬念是一种吸引观众的好方法,但是在《致命魔术》中,这种悬念的铺设方式则使影片显得有些凌乱。
可圈可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镜头运用方面,影片对主人公焦急地走路时的拍摄方法掌控的非常好,最真实的扛拍镜头使观众如临其境的感受到主人公焦急的心情,将自己置身情节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对“秘密”那种近乎疯狂的渴望。
《致命魔术》:欺骗与死亡的诱惑:电影魔术效果的制造与解析
《致命魔术》:欺骗与死亡的诱惑:电影魔术效果的制造与解析第一章:引言魔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表演艺术,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魔术师们用巧妙的技巧和精心设计的道具,创造出让观众难以置信的效果。
而在电影中,魔术往往更加引人入胜,通过影像和特效的加持,给人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享受。
本文将以电影《致命魔术》为例,探讨魔术效果的制造与解析。
第二章:电影《致命魔术》的故事梗概电影《致命魔术》由克里斯多夫·诺兰执导,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伦敦。
故事围绕两位魔术师洛克霍特和鲍登展开,他们曾经是拍档,但因一场意外事件而成为敌人。
两人为了争夺最高荣誉和最伟大的魔术,不断陷入一场角力斗法,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欺骗对方和观众。
整个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第三章:魔术效果的制造在电影中,魔术效果的制造是通过一系列的技巧和特效手段来实现的。
首先,剧组需要雇佣专业的魔术师顾问,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其次,电影制作团队需要设计合适的道具和装置,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致命魔术》中,剧组设计了一台非常复杂的水箱逃生魔术,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和障眼法才能实现。
此外,电影制作团队还使用了大量的特效技术来增强魔术效果。
例如,在电影中,当一个角色消失在空中时,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将角色从场景中删除,创造出离奇的效果。
而当一个角色出现在另一个地方时,同样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将角色添加到场景中,营造出神秘的效果。
第四章:魔术效果的解析虽然电影中的魔术效果给人以神秘和不可思议的感觉,但实际上大部分魔术效果都是通过一些常见的魔术技巧实现的。
例如,在《致命魔术》中,有一个场景是一个角色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消失了,然后出现在观众的身后。
这个魔术效果的实现是通过使用复杂的机械装置,隐藏角色并将其转移至观众身后的。
另一个常见的魔术效果是物体的消失和出现。
在电影中,这个效果可以通过使用道具和特效来实现。
例如,当一个角色让一个硬币消失时,实际上是通过手法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将硬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观众看到的是硬币消失了。
致命魔术观后感谎言与欺骗的魔幻演绎
致命魔术观后感谎言与欺骗的魔幻演绎《致命魔术观后感:谎言与欺骗的魔幻演绎》《致命魔术》这部影片,就像一个充满谜题的魔法盒,一旦打开,便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上的魔术盛宴,更是对人性中谎言与欺骗的深刻剖析。
故事的两位主角,安吉尔和波登,从最初的合作伙伴到后来的竞争对手,他们之间的关系演变,是由无数的谎言和欺骗所推动的。
安吉尔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魔术效果,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包括牺牲自己的人性。
他不断地欺骗观众,欺骗自己的助手,只为了在舞台上呈现那令人惊叹的瞬间。
而波登,也同样深陷在谎言的漩涡中,他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双胞胎兄弟的秘密来维持魔术的神秘性。
影片中的每一个魔术,看似神奇,但其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谎言。
比如安吉尔的“瞬间转移”魔术,观众们看到的是一个人在瞬间从一个地方消失,然后出现在另一个地方,感到无比的惊奇和震撼。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背后是安吉尔一次又一次的残忍尝试,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人性的践踏。
而波登的“接子弹”魔术,看似惊险刺激,但其背后却是波登用双胞胎兄弟的身份互换所制造的骗局。
这些谎言和欺骗,不仅仅存在于魔术的舞台上,更渗透到了主角们的生活中。
安吉尔为了保守自己魔术的秘密,与自己的妻子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导致了妻子的自杀。
波登为了维持自己的魔术形象,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与自己心爱的女人也无法坦诚相待。
他们在追求魔术的道路上,渐渐失去了自我,被谎言和欺骗所吞噬。
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充满了谎言与欺骗。
安吉尔和波登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艺切磋,而是一场充满阴谋和算计的较量。
他们互相窥视对方的魔术秘密,试图揭穿对方的谎言,从而将对方置于死地。
而他们身边的人,如助手、情人等,也都被卷入了这场谎言的战争中,无法自拔。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谎言和欺骗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成功和荣耀,但最终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和孤独中。
安吉尔虽然在魔术舞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悔恨。
致命魔术师影评
致命魔术师影评致命魔术师影评致命魔术师影评(一)波顿与安吉尔的恩怨主要都是从波顿为安的妻子打的“死结”而展开的。
从这个“结”,可以看出波顿对魔术是有追求的,他眼中的魔术应该是大胆的、创新的。
(这也可以从他第一次成功表演完密尔顿的魔术,在后台的反应中看出)所以,他在又一次的表演中选择了“死结”,这也是在安的妻子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
很遗憾,他的大胆带来的是一次失败。
但在事后,安吉尔的质问下,波顿选择用记不清打的是哪个结来逃避。
这一点上,我认为他不是想逃避责任,而是不想否定“魔术应该大胆”这个信念。
反观安吉尔,“魔术”对他来说仅是一种表演,这可以从他对波顿的观点不以为然看出。
但是,当那个“结”产生后,一切都变了。
安吉尔的内心充满着仇恨,他对自己丧妻,而波顿却合家幸福这一事实感到不公。
所以他要报复,第一次他选择的是在波顿的“手接子弹”魔术中杀害波顿,但被佛伦阻止,只断了他两根手指。
(真是命运弄人,这竟然成就了后来波顿的移形幻影)。
之后,安吉尔改变了他的报复方式,他知道对波顿最大的报复便是在“魔术”上胜过他。
这时,魔术对安吉尔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种表演,而是一种报仇的工具。
为此,他也要对魔术精益求精,但是波顿在魔术上的天赋要胜过安吉尔,他的“鸟笼魔术”直接被波顿揭穿。
这一点,在影片中异常重要,安吉尔不相信波顿是通过找替身来完成移形幻影。
一方面是,他没想到波顿会有一个双胞胎兄弟断指来帮他。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他在魔术天赋上觉得自己不如安吉尔,安吉尔不会用这种简单的、行家都能想到的方式来完成这个魔术。
而波顿正是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完成移形幻影。
但他的牺牲也是巨大的,让他做此牺牲的诱因在影片前段已有铺垫:安吉尔和波顿去看过一次中国人的魔术,波顿看后,说了一句“自我牺牲是唯一的方式来摆脱别人的猜测。
”在我看来,波顿对魔术的此种觉悟正是他天赋的体现。
而安吉尔对魔术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技术与手法上。
所以,他为了移形幻影,在波顿的设计下,去了美国,找特斯拉。
波登的身份分析《致命魔术》
波登得身份分析—-《致命魔术》(涉及严重剧透,未瞧慎点)(说起《致命魔术》,不得不说我就就是在瞧完这部电影后彻底成为诺兰得脑残粉了,虽然之前瞧过《盗梦空间》,但就是当时对导演什么得完全无感,直到瞧到这么诡异得叙事手法惊觉这么居然存在这么有才得导演然后才注意到诺兰得存在,然后才注意到《黑暗骑士》,才注意到蝙蝠侠系列经翻拍后已不再就是我印象中剧情让人发呕得电影了,而就是蜕变成神作得电影。
废话不再多说)ﻫ《致命魔术》得剧情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直接进入正题:瞧过电影后我们都知道片中Borden得瞬间移动魔术得真相就是:Borden其实就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而且为了掩藏真相这对兄弟以一个人得身份共享着生活(即两人轮流“扮演"Borden“与"Fallon“),但就是影片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在影片中每个时刻得Borden究竟就是哪个Borden,也有很多人疑惑最后Angier遭陷害而死得Borden就是不就是当初无意”害死“Angier妻子得那个Borden,现在要讨论得也正就是以上两个问题、(或许有人会吐槽说编剧如果随便编剧情那不就是无从推起,但就是这就是诺兰啊,纵观诺兰执导与编剧得电影基本上每一部剧情得逻辑都十分严密,而且有很多细节信息不就是瞧一遍能瞧出来得。
)ﻫ为了区分两个Borden,我们这里给其分别命名。
、。
事实上影片中疑似道出两个Borden得真名了:在Borden第一次向Sarah自我介绍时她自称Alfred,后来Olivia与Borden兄弟及Sarah一起晚餐时,Olivia又称Borden为F reddie,也就就是说Borden就是两兄弟得姓氏,而其真名分别为Alfred与Freddie。
ﻫ那么我们已知Alfred与Freddie这两人平时轮流扮演者魔术师Borden与机关师Fallon,要想知道电影中每个片段得Borden就是哪一个,我们得先明白两人得特征。
ﻫ瞧完影片,我们首先知道得就是这对兄弟所爱之人不同,最先就是Alfred向Sarah道出自己名字,所以爱Sarah得就是Alf red,而后我们知道Olivia称呼了Freddie得真名,也就就是说Freddie在私下让Olivia这样称呼自己,所以爱Olivia得就是Freddie,所以在Borden与其爱人相处得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对Sarah与Olivia得不同态度瞧出其身份,比如Borden在向Sarah演示接子弹时Sarah感受到此时得B orden并不真心爱她(这里不得不佩服女性得直觉),所以此时得Borden就是Freddie;又如电影后面Olivia与Borden接吻时Borden表现出抵触,这时得Borden就是Alfred、其次在电影结尾部分我们知道爱Sarah得Borden没死并最终与女儿相聚,爱Olivia得Borden最后被执行绞刑而死,所以影片中法庭、监狱场景以及观瞧Angier最后一次魔术表演得Borden都就是Freddie。
《致命魔术》魔术与复仇的深度游戏
《致命魔术》魔术与复仇的深度游戏电影《致命魔术》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休·杰克曼、克里斯蒂安·贝尔、迈克尔·凯恩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的一部心理悬疑片。
这部电影以19世纪末的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两位魔术师的生死较量和复仇之路。
影片不仅通过精妙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展现了魔术的神秘魅力,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复仇的无尽循环。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其深度的游戏所吸引,思考着其中的隐喻和哲学意味。
首先,电影中的魔术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魔术是一门神秘的艺术,它迷惑观众的眼睛,挑战人们的逻辑思维。
影片中的两位主角亚历克斯(休·杰克曼饰)和罗伯特(克里斯蒂安·贝尔饰)都是出色的魔术师,他们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展示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魔术表演。
然而,电影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魔术的技巧和效果,而是通过魔术这个载体,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于真相的追求。
电影中的魔术师亚历克斯和罗伯特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较量,他们互相挑战,争夺着魔术界的最高荣誉。
这个较量不仅是技艺上的竞争,更是一场心理上的博弈。
两位主角通过魔术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意图,他们不断追求完美的表演,却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和对真相的执着,让人不禁思考,人们是否应该追求真相,或者说真相是否真的存在。
电影中的复仇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亚历克斯和罗伯特之间的竞争并非只是为了名誉和地位,更多的是为了复仇。
两位主角都曾经受到过伤害和背叛,他们通过魔术来寻求复仇的满足感。
然而,复仇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解脱和满足,相反,它只是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中。
电影通过复仇这一主题,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复仇的无意义性。
复仇只会让人们陷入痛苦和恶性循环之中,最终无法摆脱。
除了魔术和复仇,电影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的主题,如爱情、欺骗、信任等。
这些主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电影的复杂性和深度。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其精心构建的剧情和出色的演技所折服,同时也被其所传递的思考和启示所震撼。
致命魔术剧情解谜
剧情解谜首先要有一个谁是波登,谁是法隆的论证。
关于这个,在本剧情结束的时候,主人公也没说明白我是波登还是法隆。
有人说活下来的是法隆,有人说活下来的是波登,这些说法假如没有加一个条件的话,说法都不准确。
但是有一个最肯定,活下来的是sara的女儿的爸爸,也就是爱sara的人。
那么sara爱的是谁呢。
最合适的名字应该是波登。
a、我们应该可以注意到好几个细节,对新魔术着迷的那个人,每次别人称呼他波登的时候,他都回答一次,叫我艾佛瑞。
这个细节出现在,sara带波登回家,家门口那个不是波登,在sara家里才是波登。
还有一次安吉尔派olivia去后台找波登的时候,也说了波登先生,这时候波登立刻反驳,叫我艾佛瑞。
虽然说他们两个人全名叫艾佛瑞·波登,而法隆是他们另外想出来作为在幕轮流扮演另一个双胞胎兄弟的一个名字。
b、还有一个细节,是sara的直觉,在没有看清楚波登兄弟的秘密之前,她靠对方说“我爱你”就能分辨出哪个爱自己的波登(或者她爱的波登),哪个是爱魔术更多一些的法隆。
依照sara的直觉,当波登(其实是法隆)给sara展示徒手接子弹魔术的时候,也说了我爱你,非常爱你。
但是sara否定了。
说他更爱魔术。
而且这时候,sara 说自己有了baby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们应该告诉法隆。
(言外之意,我不是孩子的父亲)。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
孩子洁丝的父亲是爱sara的那个人的,也就是性格相对沉稳,最后活下来的那个。
但是当时场景中是作为机关师出现在sara面前的。
c、最后在监狱里法隆见到洁丝的时候,情绪很激动,有人根据这一条说,监狱里的人是洁丝的父亲。
这个说法不准确。
原因是,一个将要死亡的人,见到洁丝,出现这样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要分析一下法隆说的这句话,我爱你,法隆叔叔也爱你。
乍一听,以为他说在监狱外边活下来的那个人。
其实不是,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应该是,法隆希望洁丝长大以后还能记住法隆这个名字。
也就是自己的名字。
致命魔术观后感
致命魔术观后感致命魔术观后感篇一:《致命魔术》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两个多小时的影长没有多余的废柴,一直让你保持精神集中(顺便提一下:如果你的智商不够请远离这部电影,应该你看不懂,里面伏笔太多了),《致命魔术》观后感。
《蝙蝠侠前传2》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因此其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而克里斯蒂安贝尔自不用多说。
最近无聊去豆瓣电影找点高分电影去看,无意间看到诺兰和贝尔的片子,8.7分!我擦嘞~你知道在豆瓣上得八分以上是多么的不容易!这电影不看就是自残么。
港片《大魔术师》只是小孩子看的05年《蝙蝠侠前传1》的成功,以至于06年同样的导演同样的演员铸就了同样的经典——《致命魔术》!从此诺兰可算得上好莱坞数一数二的导演了,观后感《《致命魔术》观后感》。
◆分享好文◆08年《蝙蝠侠前传2》的全球票房一举打破由《星球大战》系列保持的二十年记录,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卖座电影(第一名是泰坦尼克号,当时还没有阿凡达)。
依次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
整部影片由倒叙开始,中间穿插细节,但并不显得突兀,反而给人一种很圆滑的感觉。
有些人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很可能跟不上导演的节奏,很多的伏笔如果不能一一看到那结尾你就一定看不懂。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五星力荐!篇二:致命魔术之影评电影《致命魔术》之影评每一个出色的魔术,都有三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叫做“以虚代实”,魔术师会秀出一个真实的东西,第二步叫做“偷天换日”,魔术师会用这些普通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但是你还不会鼓掌,因为有些东西已经消失不见。
于是有了第三步“化腐朽为神奇”,你将会见到从未有过的惊心动魄。
——《致命魔术》影片简介《致命魔术》是一部2006年10月20日上映的美国电影这个故事发生在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
《致命魔术》电影影评及其他解析
运用平行和类比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在库特为波登之 女讲解鸟笼魔术时,穿插在时间线上较为靠前的安杰 的最后一场演出,两组画面共同展示了“魔术三步 骤”——以虚代实、偷天换日、化腐朽为神奇。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 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本片包含了所有三种类型。
从学徒时代,两位魔术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波顿说没有人能演他的魔术, 因为波顿和法伦两兄弟合二为一,将自己奉献给了魔术,两人合饰一角;而 安吉尔反唇相讥你看不到我的伪装,因为他掩盖了自己的贵族身份,潜心学 习魔术,一人分饰两角。影片在这里已经刻画出了波顿和安吉尔性格,就像 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方向相反,拥有的却是同一颗心。
用倒叙和跳跃的叙事结构。将悬念和矛盾在一开始就抛出来,并随着故事进 展将悬疑步步扩大,节奏紧凑充满惊险,将开始显得凌乱的线索逐渐拓展延 伸相互交织,直至最后再推导出令观众恍然大悟的真相。
狱中的波登得到了安杰的日记,由日记引出安杰在成 功表演遁形术之前的科罗拉多之行,片子至此进入了 第二个倒叙部分。巧妙的是,在安杰的这一段日记里, 当时身处科罗拉多的他正在阅读波登的日记,并由波 登的日记展开回忆。也就是说,当波登在看安杰在科 罗拉多的记录时,当时的安杰也在看波登的日记,并 又运用了一次倒叙,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此起彼伏的恩 怨报复。 两位魔术师对魔术的执着到了自我牺牲的程度——波 登和自己的双胞胎兄弟法隆,为了天衣无缝的遁形术 合二为一,交互生活。
一位为了魔术创造生命也牺牲生命;一位大 搞分身也牺牲分身。是金钱还是名利还是嫉 妒,一对好兄弟相互残害了对方。是谁开始 了命运的纠斗?
两个前途大好的天才魔术师,个性迥异选择了同样的 人生道路,却因复仇而用卑劣的手段互相报复伤害。 针锋相对的两人,最后却反被嫉妒和仇恨吞噬,找不 到自己的生活。也许这是因性格的差异而决定,但如 果他们都能本着对魔术最原始的热爱而原谅对方的错, 更加宽容一些,结局也许就不会这么悲剧、苦涩。 痴迷——人性中的另一特点,清晰而直截地反映在两 位主人公对待魔术的态度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上。痴迷 使得Angier和Borden不断的追求提升,达到个人的极 限,虽然两个年轻人性格迥异,但在骨子里都有着一 种对魔术的痴狂和不服输的精神。
致命魔术影片分析
每种魔术都有三步骤 第一步验证 魔术师展示普通的东西 一副牌一只鸟或一个人 还要你去检验这真实性 不变性和普通性 当然那都是假象
第二步转变 但你还不会鼓掌,仅仅消失还是不够 你还要把它变回来 我们称之为隐遁
一场光影转移,波顿的秘密其实就是替身而存在。可是安杰尔就是不相信这么简单的魔术。这就好比生活中的某些人,其实谜底很简单,承受了太多的事故和世俗的纷扰而把一切看的无比复杂。科隆说了谜底,但是安杰尔始终不相信,并且苦苦执着。在后来找到了斯拉特为他创造了机器。能创造出两个人的艺术,以此来陷害波顿。两个人不过都是悲剧的导演者。一个为了魔术而牺牲了妻子。一个为了魔术而牺牲了自己和所有的一切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得不承认作者真的是比我以往看过的悬疑片都要好看的很多。谜底和真相在安吉尔和波顿的手中不断的转换。
两个人都是魔术界的大师。之前还未成为魔术师的时候,他们只是被雇佣当托。一次表演水里挣脱的事故。安杰尔的妻子因为波顿不知道打了什么结而在水里溺死。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刻的怨恨
安杰尔 内心充满矛盾和斗争。嫉妒的心理由他妻子死亡开始不断的延伸。看到了波顿过的快乐的生活而心生不甘。而且追求名利和地位金钱。最终的目的就是打败波顿。
科隆说我曾经在你妻子的葬礼上说过水手在溺水后说过他的感受,他说那像回家了。其实我欺骗你。那感觉很苦
结尾的最后
你想寻找其中的奥秘 你却找不到 因为你没在找 你其实不想知道 你想被愚弄这世界太单调 太痛苦 太现实 一直都很现实 所以如果你能制造幻象 哪怕只有一秒 就会让他们感到惊讶 然后 你就会看到 很特别的东西
电影致命魔术解析
电影没看懂吗?!那接下来你可要看仔细了看清楚了。
Section1以下是电影最后一句话,是老头子卡特说的。
------------------------------------------------------------------------每一个魔术都有三个步骤…略…现在你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再看。
也许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蒙骗。
------------------------------暗示安杰-------------------------------倘若这句话是暗示安杰的话,可以理解,就是安杰这些年来的所做所为,解释一下就是安杰想要找到波顿的秘密,但是又不相信卡特的话去认为波顿真的是替身,并且某种从意义上讲,虽然安杰觉得自己的魔术更精彩,其实是他不想承认波顿没有他想像的那么“技高一筹”罢了(这里安杰看望"死"波顿有提)。
安杰一开始就认为波顿非常有天赋,自己总不如他,其实是他自己和自己在争斗,想要战胜波顿的他同时又要证明波顿确实比自己厉害,以至于真相摆在面前,他也宁愿撕掉。
因为他根本不在乎波顿真正的秘密,他选择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要证明的是他的魔术是最精彩的,他想要去证明真正的自己。
与此同时,他也一定要除掉那个害死她老婆的混蛋,从第一次开枪打坏法伦(注:本人推测,你也可以觉得是波顿,总之是善良波顿)的手指就知道他一直是有置波顿于死地的决心的。
这样看挺合情理的对吧?(你迷惑了吗?没?没错,其实这是浅的暗示。
)Section 2------------------------------暗示网友---------------------------------其实道理好像显而易见,安杰被善良波顿杀掉了,善良波顿替他的亲兄弟报了仇,与此同时死掉的安杰也死而瞑目了因为知道了正真的真相,他真正看到了也听到了瞬间转移戏法的真相,小女孩回到了父亲的身边,皆大欢喜(其实这样我不欢喜,因为我个人欣赏安杰,他的痴情多难得,妻子到底怎么死的至今不明)但是!!------------------------------剧情回顾--------------------------------------每一个魔术都有三个步骤…略…现在你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再看。
优秀电影致命魔术的观后感
优秀电影致命魔术的观后感优秀电影致命魔术的观后感《致命魔术》这部电影,节奏很快,纷纭复杂,扣人心弦,深刻揭露人性,非常值得观看和深思。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致命魔术观后感,仅供参考。
致命魔术观后感篇一《致命魔术》是一部让小加君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拿出来重温的电影。
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经典大作,除了“金刚狼”休·杰克曼和“蝙蝠侠” 克里斯蒂安·贝尔两大银幕英雄的加盟,这部电影本身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都可圈可点,而诺兰导演切来换去的拍摄手法,也无比契合电影的主题——魔术。
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安吉尔和波登是两个一起长大的魔术师,但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以至于友谊渐渐分裂,开始势不两立。
他们都想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最强的魔术师,甚至使用了各种当时已有的辅助手段来让自己的演出变得更加精彩。
可是一起谋杀案,终结了所有争斗和悲剧。
电影前期多为两位主角的争斗,虽然小意外不断,但是多数都是平铺直叙,直到魔术手法浮出水面,才让电影的意外性达到了高潮。
也许你在最开始时会以为主角之间的争斗只是争强好胜,要定个输赢,但这一刻,你却会发现,或许正是对魔术得深沉,才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牺牲。
电影虽然是在讲述两个魔术师的战斗,但最伟大的魔术师,其实是导演诺兰。
在《致命魔术》中,他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
影片的开始采用类比蒙太奇,将老道具师为少女讲解鸟笼魔术,和时间轴上更为推前的安吉尔的最后一场演出联系到一起,以倒叙开场,将观众引入了电影中的时代和氛围里。
电影的时间轴严谨,多种叙述方式运用自如,虽然剧情复杂,却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只需跟随导演的节奏循序渐进,却又在即将知道谜底的时候,被给予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在重复回忆之前所有剧情的同时,不得不对电影的严谨和细腻叹服。
《致命魔术》处处是细节和伏笔。
由于是倒叙开头,所以不少观众刚开始会觉得一头雾水,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悬念开始揭露,而观众的思路也开始逐渐开阔,主线开始明朗化。
世界青春电影赏析 致命魔术
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位很有天赋的魔术师安杰和波登,因为波登间接害死了安杰的妻子茱莉亚,使两人产生了隔阂,从而渐行渐远,从相互猜忌到势不两立,两人开始了一场魔术大战,都千方百计的想要战胜对方,从而证明自己更强、自己才是第一。
影片一开始,就说到每个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以虚代实、偷天换日和化腐朽为神奇。
整个影片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让观众看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
安杰这个人一开始还是很好的。
茱莉亚死后他去破坏波登的表演是因为他深爱着茱莉亚(这点可以从他后来一直坚持用“丹顿”这个他之前不喜欢却由茱莉亚取的艺名看出),他想知道她的死到底是不是波登的错。
安杰被柯特找来表演魔术时,他说了他不想杀鸽子。
(但是柯特反驳他说干这一行想要成功,就点杀生,其实那个魔术并没有杀生,安杰知道后说“我以为我得杀生”,柯特说“将来或许”,这也给了观众暗示,安杰后来杀生了。
)当他看到波登、莎拉以及他们的女儿是,他觉得波登很幸福,而这幸福本应属于他。
他被仇恨、嫉妒蒙蔽了双眼。
他去刺探波登的表演,波登的“移行遁影遁术”很惊人,他在柯特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替身,进行了与波登的魔术类似的表演,但他每次都只能躲到台下倾听观众的欢呼。
所以他并不满足,他想得到波登的秘诀,于是派奥莉薇雅去波登身边。
而后他的表演完全被波登破坏,他也摔断了腿。
于是他和柯特开始报复,绑架了法隆,波登告诉了他一个名字:泰斯拉。
于是他去美国找泰斯拉,后来发现波登的秘诀不是泰斯拉,但泰斯拉成功的帮助他制造了机器到了最后,我们知道了波登和法隆是一对孪生兄弟,那我们首先应该区分一下波登和法隆分别做了哪些事。
因为波登和法隆总是交换身份,所以我就定义爱莎拉的是波登,爱的是法隆。
奥莉薇雅,一开始实安杰的助手,帮助安杰取得了成功并爱着安杰,但因为安杰不满足,派她到波登身边去偷他的秘诀。
但因为她看到安杰已经被仇恨蒙蔽,开始大胆的去爱波登。
冷酷没有人性自我牺牲煎熬特斯拉与爱迪生柯特为了安慰伤心的安杰,说在快淹死前的感觉像是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登的身份分析——《致命魔术》(涉及严重剧透,未看慎点)(说起《致命魔术》,不得不说我就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彻底成为诺兰的脑残粉了,虽然之前看过《盗梦空间》,但是当时对导演什么的完全无感,直到看到这么诡异的叙事手法惊觉这么居然存在这么有才的导演然后才注意到诺兰的存在,然后才注意到《黑暗骑士》,才注意到蝙蝠侠系列经翻拍后已不再是我印象中剧情让人发呕的电影了,而是蜕变成神作的电影。
废话不再多说)《致命魔术》的剧情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直接进入正题:看过电影后我们都知道片中Borden的瞬间移动魔术的真相是:Borden其实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而且为了掩藏真相这对兄弟以一个人的身份共享着生活(即两人轮流“扮演”Borden“和”Fallon“),但是影片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在影片中每个时刻的Borden 究竟是哪个Borden,也有很多人疑惑最后Angier遭陷害而死的Borden是不是当初无意”害死“Angier妻子的那个Borden,现在要讨论的也正是以上两个问题。
(或许有人会吐槽说编剧如果随便编剧情那不是无从推起,但是这是诺兰啊,纵观诺兰执导和编剧的电影基本上每一部剧情的逻辑都十分严密,而且有很多细节信息不是看一遍能看出来的。
)为了区分两个Borden,我们这里给其分别命名。
事实上影片中疑似道出两个Borden的真名了:在Borden第一次向Sarah自我介绍时他自称Alfred,后来Olivia与Borden兄弟及Sarah一起晚餐时,Olivia又称Borden为Freddie,也就是说Borden是两兄弟的姓氏,而其真名分别为Alfred和Freddie。
那么我们已知Alfred和Freddie这两人平时轮流扮演者魔术师Borden和机关师Fallon,要想知道电影中每个片段的Borden是哪一个,我们得先明白两人的特征。
看完影片,我们首先知道的是这对兄弟所爱之人不同,最先是Alfred向Sarah道出自己名字,所以爱Sarah的是Alfred,而后我们知道Olivia称呼了Freddie的真名,也就是说Freddie在私下让Olivia这样称呼自己,所以爱Olivia的是Freddie,所以在Borden与其爱人相处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对Sarah和Olivia的不同态度看出其身份,比如Borden在向Sarah演示接子弹时Sarah感受到此时的Borden并不真心爱她(这里不得不佩服女性的直觉),所以此时的Borden是Freddie;又如电影后面Olivia与Borden接吻时Borden 表现出抵触,这时的Borden是Alfred。
其次在电影结尾部分我们知道爱Sarah的Borden没死并最终与女儿相聚,爱Olivia的Borden最后被执行绞刑而死,所以影片中法庭、监狱场景以及观看Angier最后一次魔术表演的Borden都是Freddie。
接着,如果有反复观看《致命魔术》,大家应该很容易注意到,电影中的Borden在一些不同场景中的性格表现不太一样,这实际上就是Alfred和Freddie性格的不同,Angier也曾在阅读Borden的日记时发现,他如下表述:“前一刻他渴望家庭生活,下一刻他就想反抗、追求自由。
”因为电影中是Alfred 先组建了家庭,因此可以认为“渴望家庭生活”的是Alfred,这也代表了他安于现状、冷静理智的温和性格;与之对应的“想反抗、追求自由”的即是Freddie,代表了他喜欢冒险、追求刺激和创新的性格。
(性格分析是个人臆测,可能不太严谨)不过两者都十分热爱魔术,为此他们确实几乎牺牲了所有,不过论热爱的程度,Freddie会强于Alfred,所以他不允许Angier抄袭他们的魔术,并且在最后没能忍受诱惑而去偷看Angier新式瞬移术的秘诀(导致自己被陷害)。
而根据性格的不同,我们可以大致猜出初次登场的Borden(按正常时间顺序的初次登场)的身份:初次登场的Borden在参与魔术表演后批评主持的魔术师太胆小不敢尝试新的魔术,也表达了水箱逃脱魔术可以用蓝氏结替换普通绳结的观点,表现了其激进冒险的思想,所以应该是Freddie。
但在Cutter派Angier 和Borden去观看中国魔术师的表演时,我们发现这时的Borden虽然表达了魔术需要牺牲的观点,但言辞不那么激烈,而且和Angier有说有笑(别忘了之前他们在后台因为绳结的事起了一点小摩擦),可以猜测这是另一个Borden,即Alfred。
那么,根据上面所诉,我们已经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哪个Borden“害死”了Angier的妻子。
不过在做接下来的分析之前,我们还要根据电影中的情节默认两件事:没”害死“Julia(Angier之妻)的Borden确实不知道Julia死时手上打的是什么结;当Borden说他”不知道他给Julia打的是什么结“时,他一定是没”害死“Julia的Borden(没办法,通过这样的强制限制才能做接下来的判断,而且电影看起来就是这样表达的)。
接着,我们都知道Borden的断指分先后两次:一次是在表演接子弹的时候被Angier弄断,另一次是已经断指的Borden将还没断指的Borden的相同部位的手指凿断。
根据影片结尾Alfred的回忆,影片前半段中Sarah帮Borden伤口换药场景中的Borden是第二次断指的Borden,而第一次断指的Borden在面对拿枪指着自己的Angier时(真诚地)说过他不知道自己给Julia打的是什么结,所以第二次断指的Borden是“害死”Julia的Borden。
然后,根据Sarah给Borden换药时Borden的态度:毫无自制力的发怒、对Sarah关心的漠视以及满脑子对变魔术的渴望等,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不爱Sarah的Borden,即Freddie。
也就是说,是Freddie“害死”了Julia。
(但是说Freddie“害死”Julia其实是不太公平的,虽然我们都知道Julia 是因为没能解开Freddie给她打的蓝氏结而溺死在水箱里,但是电影有体现这样一个细节:在Freddie给Julia打结时,Freddie有用眼神向Julia询问是否可以尝试蓝氏结,而Julia也点头允许。
所以实际上是Julia的冒险害死了自己,而Freddie也不可能和别人说真相,因为一来这种无法证实的话只会被当借口;二来即是被证实是真的,心胸狭隘的Angier一样不会放过Borden。
)而因为当事情况不同,两人对待Angier的态度也就不一样。
对Freddie 来说,他心里清楚自己虽然有过失,但实际上并不能算害死Julia的罪人,却又有苦说不出,只能欺骗Alfred说是打了简单的绳结,心里有愧疚但也有恼怒,而Angier在这时采取了极端手段报复,躺枪的还是自己的兄弟,自己也间接断指,因而对Angier存在仇恨心理,加上处于对魔术的热爱,秉持“精彩魔术的代价是自我牺牲”的理念,他也不能原谅Angier轻易抄袭他们兄弟牺牲一半生活换来的瞬移魔术,因而与Angier作对的动机比较强烈;而站在Alfred角度,他所知道的就是Freddie参与了一场导致Julia死亡的魔术,而Freddie负责的还是最关键的手部绳结部分,即使Freddie发誓说他打了普通绳结,他也会觉得Freddie可能在说谎(Borden的笔记里有一句话:一半的我发誓打了简单的绳结,一半的我记得打了蓝氏结),并认为Freddie不说真相是因为他害死了Angier的妻子,并且自己当时正与Sarah热恋中(也可能已经结婚了),所以能够理解Angier的痛苦,不过Angier开枪打断了自己的手指,这有可能使其产生报复的动机。
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开始判断与Angier正面冲突的Borden的身份了。
先从简单的开始:破坏Angier瞬移魔术的Borden是Freddie,因为Borden的笔记写过:今天,我的情人(Olivia)证明了她的真心,不是向我证明,她带我去找Root(Angier瞬移魔术的替身)时我就相信她了。
但是破坏Angier鸟笼魔术的Borden身份就很难确认,因为Alfred和Freddie都有动机,不过注意到Freddie和Alfred诀别时说过:“你是对的,我不该去招惹他。
”这句话似乎暗示了和Angier作对的都是Freddie,我一开始也这么想,然而悲剧的是后来注意到这句话底下的英文字幕是“You were right,I should have left him to his damn trick.”原意应该是“我不该去追究他用了什么戏法”,然后把时间轴往前稍微推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在Freddie最后一次去看Angier表演前,Borden(已经可以确认这是Alfred)说过:”好吧,我们没辙了。
让他变他的,我不要他的秘诀,所以别去了,离他远点,我们俩都离他远点。
“也就是说,Freddie诀别语所指的只是他最后一次去观看Angier表演的事,并非Angier所有的魔术表演,而且我们能确认Alfred放弃与Angier对抗的最早时间也只在这时候,此前的鸟笼魔术事件他是有可能参与的,而且考虑到Angier的枪打错了对象,Alfred还更有可能出于报复去破坏Angier的鸟笼魔术。
不过在这之后他就真的没什么动机了。
(但是,但是!这里还有另一个我的观点。
Freddie的诀别语有点问题——你是对的?Alfred确实建议过兄弟俩都离Angier远点,但是他没有说明为了什么要离Angier远点,只是单纯表述了一个行为而已,也就是说Alfred说的话并没有可以让Freddie判断正确与否的成分,所以Freddie 的”I should have left him to his damn trick.”应该是针对Angier的全部魔术,个人猜测在比较早(刚刚断指)的时候Alfred应该劝说Freddie不与Angier斗争,以免两败俱伤,毕竟Alfred已有妻女,不想她们卷入其中,这样考虑破坏鸟笼魔术的就是Freddie了)其实除了鸟笼魔术,仅凭性格、所爱之人的不同,还是有很多场景的Borden 身份难以确定:一个是在Borden的工作室被Angier翻箱倒柜后Borden和Fallon 来到现场的场景;另一个就是争议非常大的“谁被埋”问题(Angier为了得到Borden的秘诀一度绑架Fallon并将其关在棺材埋在土里);还有一个是Borden 第一次在Angier面前表演瞬移术时,消失和出现的Borden的身份。
前两个问题很难用以上所说的区分点来判断Borden的身份,但电影中一样有线索。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这个场景,Borden和Fallon站在一片狼藉的工作室里,Borden只有两句台词:“他偷了笔记?”和“他不会就此罢手”,Fallon只有一个动作: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