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都市整体规划方案
徐州都市整体规划方案简介徐州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由于城市持续的发展,徐州的城市规划已经需要进行新的调整和升级以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
针对这一需求,徐州市政府启动了新的整体城市规划项目,以确保徐州的城市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并令徐州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将介绍该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
城市设计理念徐州的城市规划方案主要围绕着以下设计理念展开:反向导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城市规划都是基于汽车的,以适应每天使用汽车出行的城市居民。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规划者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副作用,导致城市环境的迅速恶化。
因此,徐州的城市规划方案通过反向导向的方式来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
该城市的道路、步行和自行车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都将基于人的需求,而非汽车的需求。
在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中,徐州还将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例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以让城市居民更加便捷地出行。
绿色化城市的绿色化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任务。
通过增加城市内更多的公共绿地、城市花园、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通过城市绿化技术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此外,徐州城市规划将加强对城市减排的限制和防治污染的控制,尽量减少城市环境对人的和环境的危害。
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徐州的城市规划方案将社区建设置于重要位置。
新的规划方案将建立更多的社区中心,来支持社区发展。
建立社区中心将会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便捷的社区医疗和市政设施,从而让城市的居民能够更加舒适地生活。
此外,社区中心还可以促进社区内的文化、艺术和学习等活动,增强城市的活力。
规划实施为了成功实施该城市规划方案,徐州市将启动一系列行动,包括:打造数字化城市在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中,徐州市将构建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旨在提供低延迟、高速、安全和可靠的服务,如智能交通、智能街道和智能公共服务等。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徐州的规划图
徐州的规划图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北部,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徐州的规划图包括城市的布局、交通网络、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内容,主要是为了指导城市的发展和管理。
首先,徐州的规划图将城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生态保护区等。
商业区位于城市的中心,聚集了各种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超市和餐饮场所。
居住区则分布在商业区的周边,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社区公寓。
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为各类企业提供了生产和办公的场所。
生态保护区则位于城市的郊区,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徐州的规划图还包括了城市的交通网络。
规划图中标注了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分布和连接情况。
道路网络贯穿整个城市,将不同的功能区连接在一起。
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徐州与周边城市,方便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
地铁系统提供了城市内部的便捷交通,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
此外,徐州的规划图还标注了市政设施的分布情况。
市政设施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
政府机关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方便市民办理各种事务。
学校和医院则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为市民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
公共设施包括公园、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等,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徐州的规划图也考虑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规划图中标注了绿化带、湖泊和景观区的分布情况。
绿化带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了空气质量。
湖泊和景观区则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丰富了市民的生活。
总的来说,徐州的规划图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和管理需求,在功能区划分、交通网络、市政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
这将为徐州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78号
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78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徐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12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加强与淮海经济区相关城市的联动,服务江苏省域整体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88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16.19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徐州港总体规划精品文档48页
徐州港总体规划(简本)徐州市交通局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二零零七年四月徐州港总体规划组织单位:徐州市交通局单位负责人:谢广居局长编制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单位总负责人:胡平贤院长总工程师:费维军副院长研究员项目负责人:高惠君副主任研究员参加人员:韩京伟助理研究员纪永波助理研究员金文征研究员吴喜德助理研究员贾大山主任研究员参加单位:徐州市交通局单位负责人:谢广居局长王虎副局长主办人员:张保卫处长王燕魁科长曹洪磊张义成李阳目录前言 (3)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 (3)第一节地理位置 (3)第二节港口现状 (3)第二章徐州港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 (6)第一节港口经济腹地 (6)第二节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6)第三节船型发展预测 (7)第三章港口的性质和功能 (8)第一节港口的性质 (8)第二节港口的功能 (9)第四章岸线资源利用规划 (12)第五章徐州港总体布置规划 (31)第一节规划原则 (31)第二节港区划分 (31)第六章配套设施规划 (36)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38)第一节港口环境现状 (38)第二节环境保护规划 (38)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 (40)第八章港口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41)第九章问题与建议 (43)前言一、规划范围及水平年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辖区内,包括丰县、沛县、徐州市区、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新沂市和睢宁县的内河航道岸线及相关水域和陆域,重点为京杭运河国家二级航道的岸线。
2、规划期限现状基础年为201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9年和2020年。
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第一节地理位置徐州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京杭运河苏北徐州段,江苏西北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西部,徐州市域位于东经116°22´——118°4´,北纬33°43´——34°58´之间,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在我国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长三角经济区与京津冀经济区的结合部,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地位。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汇编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徐州都市区规划(2011-2030)本科学位论文
徐州都市区规划(2011-2030)概要说明:本规划非官方正式版。
欢迎板油拍砖及探讨。
一、都市区范围市区(主城区+贾汪区+铜山区)+双沟镇=3126km2二、总体要求——建设大都市区,做强中心城市1、区域协调——承接沿海、联动南北;徐连一体、领衔陇海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的主枢纽,带动与辐射周边的发动机,产业提升的推进器;东陇海城镇群的“一区两中心”,徐连一体下的特色引力点,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2、都市区产业引导——传统支柱、特色产业、现代服务、新型产业装备制造业、物流业、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商务金融、会展等)、光电产业。
构建三大都市工业带,推进新型工业化: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3、中心城市主要职能——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商贸都市、创新基地中心枢纽城市,魅力文化城市,特色旅游城市,低碳产业城市。
三、发展方向及规模容量1、发展方向主要发展方向:向东及东南。
2、规模容量考虑到城市规模扩大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增强和相应行政区划的调整,同时主城区工业外移和对接沿海、东陇海线带动的影响,未来徐州都市区除现有发展基础外,在用地发展条件较好的东、东南方向上应该还有较大发展可能。
都市区2030年总人口规模为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约450人,城市化水平90%。
四、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强核东扩、轴向拓展、特色组团、保育生态五、都市区生态景观结构——一片四楔,多点多廊道一片:微山湖生态空间;四楔:云龙湖、大洞山、吕梁山山水绿楔、西北部生态湿地绿楔;多点:都市区山湖公园;多廊道:水系、交通廊道。
六、都市区空间结构——一湖一核、三带三城、轴向组团一湖:微山湖生态区;一核:都市主城;三带:三大工业带;三城:三个新城;轴向:沿交通廊道发展,以公共交通串联;组团:新镇等。
七、都市区发展构想1、至2030年:团块状核心区+独立组团中心城市城市沿陇海线带状发展,核心区以铁路枢纽为中心形成高度集聚的城市区域;贾汪城区、双沟航空城、陇海新城相对独立发展。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商贸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9月8日二〇〇九年四月商贸物流业是徐州市实现"两大中心"建设的生力军,是"三大基地"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千亿产业的意见,实现资源型城市平稳较快转型,促进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培育和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一、产业发展现状〔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市场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和提升,在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零售业聚集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业设施和全国规模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偏散,徐州应有的商贸能力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三是新型商贸物流业态有待发展,批发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物流业态仍占主体地位;四是高效率、低成本、增值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现代物流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较少采用;六是物流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现有物流产出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能力;七是产业互动能力有待加强,商贸物流产业与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八是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有待拓展.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改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产业形象,拓展商贸物流辐射范围.发挥规划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综合作用,加速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格局,为徐州市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使徐州市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主导型城市.〔二〕发展目标1、商贸业〔1〕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到20##,徐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4%.2-3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2〕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务中心和金桥与高铁新站商务中心三大中心商圈基本建成,发挥重要的功能性商贸作用.〔3〕农村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资料可信流通渠道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流通体系初具规模,农产品"卖"难问题初步解决.〔4〕大型专业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专业市场四个平台建设既"国际化采购平台"、"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和"市场创新引导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规划期末,10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发展4家左右,1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达到20家左右.2、物流业〔1〕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全国一级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基地〔园区〕,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物流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到20##,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区物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农村物流配送率达到30%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2〕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级物流体系构架;形成比较完善的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体系,形成服务便捷、配送增值的城市生活性物流体系.〔3〕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物流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第四方物流等新型物流形态逐步形成,规划期末,培育发展2-3家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普与和应用,物流业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物流规范化运作开始和国际标准接轨.四、重点任务〔一〕完善商贸业服务消费功能1、"做大、做强、做美"城市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新城区商业中心、金桥与高铁新站2个市级中心基本建成,铜山商业中心、贾汪商业中心、九里商业中心、鼓楼商业中心、金桥商业中心、云龙商业中心和泉山商业中心等7个区级商业中心形成规模.结合商业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和形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2-3个百强零售企业和2-3条特色商业街〔区〕.通过"127”商业中心建设,树立城市繁荣和商业兴旺的良好形象,形成城市商业发展骨架,起到引领消费、创新消费、扩大消费的作用.2、"做精、做细、做实"社区商业中心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狠抓"20515”社区商业建设工程.在总体规划40-60个社区商业中心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初步建成20个社区商业中心,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便利消费、步行1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费的社区商业服务.规划期末,建成4-6个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二〕推进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1、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1〕加快农村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增强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规划期末,实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展采购联盟和第三方配送.〔2〕全力构架"店、站、中心"服务网点.一是在相对分散居住的农村,健全农家店和其它小型商铺;二是在集中居住的农村,发展农村社区生活服务站;三是依托村或镇级经济组织,发展以流通增值为主线、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完善以农家店为主体的网络服务,推进"一网多用",发挥商品销售、服务代理、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2、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农用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增强农资配送体系的保障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保障和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整合资源,以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据,建立农资消费终端站点,完善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九里综合物流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规划期,整合市域生产资料供销部门和物流资源,建设2-3处农村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发挥徐州市农村生产资料消费主渠道作用.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1〕完善产销对接系统.建立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村、乡〔镇〕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卖难问题预警和产销对接系统,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集约化.在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91家、农村经纪人10万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规划期末,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家、农村经纪人达到12万人.〔2〕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特色鲜、功能强、渠道广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技术能力和流通增值的营销能力.积极支持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各乡镇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充分建设有形和无形市场,做到"一乡一品一市"的产销渠道.大力提升##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规划新建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接贾汪区蔬菜,邳州的银杏、大蒜,新沂的花卉,丰县的果品、蔬菜、林木和畜禽,沛县的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业发展.〔3〕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4〕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把农产品增值加工的某些环节前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甚至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三〕打造专业市场四大"平台"1、国际化商品采购平台充分发挥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和食品与食品加工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重点建设淮海食品城、徐州机械设备与其配件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建成徐州市国际化的商品采购平台.2、淮海经济区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充分利用徐州市"五通汇流"的交通优势,积极保持日用工业品、建材、钢材、五金电料等批发市场的发展优势,重视纺织、文化音像书报杂志、计算机、药材药品、通讯器材等淮海经济区市场发展薄弱行业,积极培育市场新的增长点.3、城市生活类批发市场服务平台积极强化八里家居市场带建设,积极开拓花卉市场等城市生活类市场建设,完善专业市场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4、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构建政府对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促进大型批发市场从交易基础服务功能向物流商务服务功能、信息中心服务功能乃至需求组织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从有形市场向"有形+无形"市场的创新发展,实现批发市场传统收益向创造型收益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呈现"地区--跨地区--全国--国际化"扩展态势.〔四〕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1、建立三级物流发展体系建立、完善三级层次物流结构建设.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以与徐州市物流需求源特点,确定徐州市物流结构布局为:围绕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既要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园区,又要发展由单一物流企业经营的物流中心、配送,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2、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依托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围绕为工程机械、光伏产业、钢铁冶金、食品加工等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三级物流结构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互动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3、大力发展枢纽型物流业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作用,积极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业集聚区;打造新型临港产业,构建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集聚区.4、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粮食、煤炭、重要矿产品、钢材与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物流体系,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医药、食品、烟草、出版物等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依托商品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服务于大型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推动汽车、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专业化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5、积极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大对宏康物流、丸全外运、香山物流等已具现代物流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以与##宝通物流、新长江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一批在建大型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淮海经济区的龙头物流企业.〔五〕推进物流基础平台建设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重点是对物流园区未来物流网络的整体布局,对物流业发展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整合.2、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涵盖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等三级物流体系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和相应的硬件平台.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3、物流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物流政策平台着重于政府政策导向方面的配套建设以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保证.〔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徐州市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等重点产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快徐州市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业为产业上下游生产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物流业与产业有机的融合,促进徐州市产业专业化发展进度,构筑徐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适时逐步建设第四方物流.〔七〕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积极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鼓励制造和商贸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流程,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大力倡导绿色物流理念,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大力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八〕打造品牌物流战略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鼓励原有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鼓励一批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发展重点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九〕关注物流联动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物流联动,建设与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保障体系,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形成现代的物流市场体系;推动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搭建产业和物流企业联合互动的交流平台;支持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互动发展;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五、政策措施〔一〕支持政策1、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重点支持重大商贸物流工程建设、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引导商贸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扶持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发展.2、土地政策对符合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重点项目,其用地可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农用地转用指标的分配上给予支持,供地方式按工业项目以协议方式出让.对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建设符合徐州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涉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3、税收政策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交纳所得税,物流企业在徐州市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不编制财务报表和帐簿,并与总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4、收费和价格政策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和罚款项目.积极推动道路、桥梁收费制度改革,整顿收费站点,凡违规设置站点,擅立收费项目,向货运车辆与物流企业乱收费的,依法予以严处.5、融资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6、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商贸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二〕保障措施1、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2、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与核算表式的通知,由市统计局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抓紧研究确定徐州市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单独统计和发布.3、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4、优化商贸物流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商贸物流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商贸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制定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加强商贸物流市场监管,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对徐州市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等级评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规范管理,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积极发展绿色商贸物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六、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级负责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统一组织规划的实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引导商贸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既体现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布局合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防止乱圈乱占耕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落实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围绕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工作分工要求,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徐州市商业联合会、物流采购等行业协会在商贸物流规划、政策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信息调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支持协会自觉履行行业服务、指导、自律、协调、监督职能,服务广大商贸物流企业,维护广大会员企业的权益.近日,记者从徐州市规划局获悉,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要求,目前徐州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除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基地外,其他均已开工建设.据徐州市规划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徐州市物流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概念类物流业4万余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物流设施装备水平的仅20余家.20##全市物流企业营业收入258.18亿元,占全市GDP的12%,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35%.全市实现货运总量29753万吨,货物中转量达1150万吨.但是,物流园遍。
徐州城总体规划模板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戈I」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概要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 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开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开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至,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21〕»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开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根底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铺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根底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根底. 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开展方向及开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开展的技术经济根底和开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开展方案的指导下 , 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开展目标和城市开展的战略目标.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开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开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开展的城镇开展结构.增强以徐州中央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央城区的整合和优化 ,提升中央城市的聚集功能, 增强辐射水平,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开展目标打好根底.3.突出城市性质,表达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开展和以人为本的原那么.按市域根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根底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4.确定城市开展规模,优化城市开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开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开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央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开展.6.弘扬历史文化,表达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开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8.大力增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根底设施建设, 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根底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根底设施的适应水平和现代化水平.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表达抓住机遇、加快开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那么.重视和突出对城市根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正确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开展.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开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的根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近期方案、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二卜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远期规划:-2021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三卜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央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四卜城市开展目标根据中国城市开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1年,根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央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开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达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根底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根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央.〔五卜城市性质和城市开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央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2021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主城区城市人口为156万,2021年为200万.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 2021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六卜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 2021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以中央城市、重点中央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开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 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开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金州布城市总体规超王城区城市总体规(2007-2025=臨琲粗■-felXVM ■ =RIX44 tff―、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3三・"=事费:“U■ IkflEJIi*|BBi n-HHri.■ ■■HF 罩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发表日期:2010-11-17一、区位徐州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对应图:00区位.psd)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优势;从周边国际大区域看,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带和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切点上,是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
在国家沿海、沿江、沿线的“π”型开发、开放格局中,徐州位于东部沿海开放和沿陇海兰新开发的交汇处,是依托交通主干线连接沿江、沟通沿边的经济枢纽城市,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双向开放和南北对接、梯度推移的战略区位特征。
徐州市是我国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上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过程中,是独特而便捷的中介区和转化带。
徐州是江苏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工程机械、建材、重化工基地,是面向淮海经济区和“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实施“东出西进”不可替代的前沿阵地。
因此,徐州具有上东岸、走西口、下江南、进“三北”的全方位辐射的区位优势和大开放、大发展的优越条件,既可以接受东部地区的辐射,参与国际分工,又可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传递,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
二、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即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徐州都市圈规划
❖ 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相 对统一的自然--人文区域 ❖ 具备很好的组织基础
第27张
社会经济联系
• 东西向联系强 • 南北向联系较强 • 服务功能辐射圈域
区域流量联系已达到一定规模
THE PLANNING OF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第28张
核心城市
区位优势 规模优势 功能优势
徐州都市圈第一产业比重比江苏省高了13.2%,第二、三产 业的比重比江苏省分别低了9.8%和3.4%
三大都市圈及江苏省三产结构比较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南京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
一产 二产 三产
江苏省
第9张
THE PLANNING OF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圈规划思路
都 市 圈
成长初期
重在培育 政府主导
培育
不
同
发
壮大、成熟期
重在发展、协调
展
阶
市场主导
段
政府推动
劳动力发展能力、农
发展
业、政策环境、城市 化及重点城镇空间
都 市 圈
制造业、服务业、 旅游业
市场为主、政府推动
不 同
协调
建
跨界矛盾、产业发展
设 领 域
、基础设施建设、环 政府主导、市场调节 境保护、旅游等
THE PLANNING OF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徐州都市圈规划
(2001—2020)
纲要
第1张
汇报内容
THE PLANNING OF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徐州城市规划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最新推荐】徐州规划公示-范文模板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徐州规划公示篇一: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X-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X)》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1X]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1X年至201X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1X-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1X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得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得《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就是徐州市规划建设得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得实施、市行政区划得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与新机遇得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得意见与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函》得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得《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与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得《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得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得《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得研究》,对徐州得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得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得范围来研究徐州得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得角度论证城市发展得技术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得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得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得发展形态、布局与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得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得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得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就是对中心城区得整合与优化,提高中心城市得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17•【字号】苏政复〔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0号徐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徐政报〔2023〕5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徐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徐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35.12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40.2368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0.236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794.898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246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全面提升徐州中心城市能级,增强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协同共建陆桥东部联动带、大运河文化魅力带和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促进形成“两带三区多基地”的农业空间格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州发展规划
徐州发展规划
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枢纽和火电基地之一。
徐州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徐州将深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徐州将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交系统,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徐州将加大对交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徐州将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徐州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冶金产业基础,可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徐州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再次,徐州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徐州将加大对城市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徐州还将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器材和休闲广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徐州还将加大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徐州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徐州还将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环境。
总之,徐州将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
通过这些发展规划,相信徐州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含总体规划).doc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含总体规划)恐怕我做不到。
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江苏的绿军厌倦了攻击钒,这将需要很多钱来抢劫茎。
这取决于阀杆的热状态。
它还将依赖于一个狭小口袋的帮助。
这也将取决于韩国球衣的力量。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这将花费很多钱。
他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并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
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
他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并将继续执行“一国两制”政策。
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新形式、新问题、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的规定,[从XXXX到xxxx],我市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省建设厅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XXXX年初,我市成立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略-保护和利用规划。
对风景名胜区和规划区内的重要风景、文物和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和鉴定。
4.近期城市边缘群体建设将重点加强对城市边缘群体发展的引导。
特别是,贾汪最近以老矿井为主要中心,以夏乔和新工区为副中心。
它由东向南发展,形成了连接南北、东西的贾汪城区,三者融为一体。
着力调整贾汪产业结构,新建工业园区、海景工业区,扩建贾汪电厂,推动贾汪由资源型经济向加工型经济发展,增强贾汪综合开发的经济活力,改善城镇生活和设施条件。
(17)、规划实施对策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现代大都市的管理水平,发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或调整分区规划、区(县)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重要区域和重要路段的城市设计。
3.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加强规划法制建设,提高规划法律地位,强调依法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体系。
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17(0)19
【摘要】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总页数】3页(P20-22)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淮海经济区;原则同意;城市规模;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区域统筹;建设用地范围;综合城市;新增建设用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国务院批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J], ;
2.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J],
3.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J], 本刊记者;
4.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国务院批复重庆和郑州两市城市总体规划 [J], 曹继林;
5.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
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
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
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
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
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
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七)、徐州都市区规划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
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发展方向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
2、功能结构主城区采取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五个片区。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翟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
3、公共设施规划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
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
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
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
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
4、住宅建设规划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
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住区建设标准:以中档住宅为主,兼顾各种不同标准的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规划期末实现每户家庭拥有一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6.80平方米以上。
5、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
金山桥工业区: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城北工业园:以现状九里区和鼓楼区工业为依托,形成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城东工业园区: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以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
6、绿地系统规划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