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核原子物理
南华大学 核原子物理 第五章

由虚线知:A≥150时,Ed >0,而且Ed 随A的增加而增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主要 是重核才观察到α 放射性。 由实线看到,在A = 145和213附近出现 了两个峰值;同时曲线与Ed = 0线的交点在 A = 140附近。这表明,对于A≥140的核都 有可能产生α 衰变。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
可见,衰变能等于整个系统衰变前后静止能 量的变化量。也等于衰变前后结合能的改变量。 由于α 衰变是一个自发过程,其必要条件是 Ed > 0 。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
根据式(5.2-4)和结合能半经验公式(2.9-4), 可以求得衰变能Ed 的表达式。
假定结合能B随Z,A连续变化,则可以将 (BY-BX)近似地表示为Z,A的微分,即
BY − B X ≈ ∆B = ∂B ∂B ∆Z + ∆A ∂Z ∂A
则
Ed ≈ ∆B + Bα ∂B ∂B ≈ ∆Z + ∆A + Bα ∂Z ∂A
式中△Z = -2,△A = -4,Bα = 28.3MeV。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
将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代入,其中对能在α 衰变时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故有: 8 Z Z 2Z 2 −1 / 3 Ed = Bα − 4av + a s A − aa (1 − ) + 4ac 1/ 3 (1 − ) A 3 3A A 将各系数值代入,得
核2008级核物理 教案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8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2020年901原子核物理学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知识:约60分
基本理论:约9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45分)简答题(约45分);计算题(约60分)
学位点意见:招生单位意见: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招生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核科学技术学院
082700
085800
核科学与技术
能源动力
901原子核物理学
一、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部分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质量、半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同位旋;
2.原子核的结合能;
3.核力的主要性质;
4.α、β、γ衰变的特征及本质;
5.核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
6.原子核反应:反应能、坐标系、反应截面、三阶段描述。
(二)基本理论部分
1.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液滴模型;
2.核力:氘核基态、核子—核子散射、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3.α、β、γ衰变理论及计算;
4.核结构模型理论:费米气体模型、液滴模型、壳模型
南华大学专业排

2019南华大学专业排名
南华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预防医学、矿物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国防紧缺专业: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国家管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过控装备与控制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国防重点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湖南省重点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给水排水工程、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矿物资源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预防医学
湖南省特色专业:会计学、生物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护理学、卫生检验、核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药学
湖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内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华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
以下南华大学专业排名是根据各专业最近一年录取平均分排名而来,招生地区为湖南,分为理科版和文科版。
南华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理科】。
核反应堆-南华大学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 28 号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邮编:421001
南华大学
《反应堆物理》 精品课程
电子教材
是用能量单位表示的激基态的衰变常数。 。 这样,复合核的能级宽度的 Γ 的激发态,其平均寿命 t 便等于:
t=
1
λ
=
h Γ
(1-4)
由此可见,复合核的激发态的寿命与能级宽度成反比。现在已经测出了许多核的激发 态的能级宽度。例如,铀-239 在第一个虚能级处的俘获共振宽度 Γ 为 0.027 电子伏,因而 由(1-4)式可以算出这一状态的平均寿命 t 为 2.4 × 10 −14 秒。 因为一个复合核常常能通过几个方式发生衰变,就是说,可能放出中子、质子或 γ 射 线等等。 单位时间内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的某种衰变方式的几率, 可以用该过程的能级分宽 度来表示。例如,发射 γ 射线的分宽度 Γr 通常叫做辐射宽度,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复合核发 射 γ 射线而衰变的几率, Γn 叫做中子宽度,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复合核散射出中子而衰变的 几率,等等。因为总衰变几率是所有可能衰变方式的几率的总和,所以与之对应的能级总宽 度Γ有
C O 23 Na 27 Al 56 Fe 238U
12 16
表 1-1 列出几种堆内常用元素核的前两个激发能级的能量。从表中可以看出。轻核 激发态的能量高,重核激发态的能量低。但即使对于铀-238 核,中子至少必须具有 45 千 电子伏以上的能量才能发生非弹性散射。因此,只有在快中子反应堆中,非弹性散射过程才 是重要的。 由于裂变中子的能量在兆电子伏范围内,因此在热中子反应堆内高能区仍会发生一些 非弹性散射现象。但是,在中子能量降低到非弹性散射阈能以下之后,便需藉助弹性散射来 使中子慢化。 (2)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还可以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前者经过复合核的形成过程,后者不经 过复合核的形成过程,因此共振弹性散射只对特定能量的中子才能发生。 弹性散射的一般反应式为
《原子核物理》(辐照方向)课程大纲

《原子核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化工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54学时 3学分编写单位: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编写人:杜纪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1年5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原子物理学课程的姊妹篇,它以阐述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特性为中心。
主要内容包括核结构模型、原子核的放射性、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核反应及核能和放射性的应用等。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放射性现象及一般规律、原子核反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离子加速器、原子能的利用、核技术及应用、粒子物理的一些简单理论,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能力。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原子核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原子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成为必要的学习内容。
因此本门课程首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使得学生扎实地学好,然后再介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然后在课程中会介绍与核辐射相关的案例以及实验等。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闭卷考试成绩占70%。
6、指定教材杨福家等著,原子核物理(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教学参考书[1] 卢希庭主编,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2] 王炎森、史福庭,原子核物理学,原子能出版社, 1998年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原子核物理(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历史2、理解原子核是由核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
3、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4、了解原子核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的定义。
本章重点1、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以及结合能与质量的关系。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南华大学-研究生处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27二级级学科专业名称:核技术及应用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82703学科专业简介: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始建于1984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教学科研设备2000余万元,以核测控核分析技术、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为特色。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核科学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灵活掌握和应用理论分析方法、实验技术、计算机及数值模拟技术;熟练掌握英语及其它另一门外语,能用外文撰写专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在某个方向上作出创新性或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1.核测控与核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仪器仪表、核分析技术。
2.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性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的剂量学、测量防护和示踪技术,环境污染与探测技术3.核设施安全及人因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设施运行管理的人因工程问题及保障核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
4.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
5.核约束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三、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延长学习年限的报批手续,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
基于放射物理方向的核专业实习教学探讨

精度。然后在模拟机 下确定肿瘤的治疗靶 区或者 c T扫描 , 通过 c T确定肿
T定位的方式。模拟定位是放射治 疗的 通过开设包括《 原子核 物理》《 核辐 射探 测 与测 量方 法》 、 《 辐 射剂 量 瘤靶区。 目前精确放疗都是采用 c 它的质量将 关系到后续治疗计划 的设计 及治疗的重复性摆位 的 学》 《 核电子学》 《 辐射防护》 在 内的核专 业基础理论课程 , 使学 生基本掌握 第一环节 , 在模拟定位 的实习教学 中, 在 了解 模拟机 的各项 性能及基 本 放射物理领域的基础 知识 、 掌 握 核 辐 射 探 测 与 测 量 技 术 的 基 本 原 理 与 方 精度。 因此 , 学生要跟带教老 师学会熟悉不 同肿 瘤的不 同摆位及 固定方 法 。通 过 一 定 的 专 业 基 础 实 验 训 练 , 包括射 线与物质 的相 互作用 、 射 线 探 操作 的前提下 , 在模拟定位室还有一项重 要的工 作 , 就是 患者肿 瘤靶 区的位置 测技术和测量方法 、 核技术应 用、 核 数据 的获取 与处理等 , 培养 了学生实验 法 。同时 ,
3 . 挡 铅 制 作 的 实 习 教 学 挡铅 的 制作 。 一 般 只 在 普 通 放 疗 和 三 维 适 形 放 疗 中 才 使 用 到 。 目前 ,
并且在精确 的调强放射治 疗 比、 离轴比 , 等等 。同时 , 还有部分 数学计 算和公 式推导 , 最基本 的就是 二 由于医用直线加速器都可选配内置多叶光栅 。 多叶光栅是 必不可 少的设备 配置。 因此 , 挡铅 的 维处方剂量的计 算和百分深度剂量与组织最 大剂量 比的推导 , 这些放 射物 为主流治疗技术 的当今 , 理概念都是未来从 事物 理师工作会 涉及到 的。但 由于 学生在理 论学 习阶 制 作 也 很 大 一部 分 被 其 取 代 。 但 是 它 还 是 有 其 一 定 的 应 用价 值 。 在 这 部
教育部核物理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开设核物理专业大学排行榜

教育部核物理专业大学排名,2018年全国
开设核物理专业大学排行榜
核物理专业基本信息
院校名称推荐指数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华大学4.3兰州大学4.7
注:
·推荐专业是由学生根据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进行的实名投票,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
·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
·推荐结果仅反映学生对本校不同专业的推荐差异,不同学校间不宜做直接比较。
·推荐结果会随着学生投票人数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
【教育部核物理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开设核物理专业大学排行榜】
开设核物理专业院校名单如下
专业名称:核物理
专业代码:070203
门类:理学
学科:物理学类
学历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未知)(未知)(未知)
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核技术及应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华大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华大学第一章测试1.最早提出著名的链式反应理论,并于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领导建立了人类第一座可控核反应堆的人是()。
参考答案:费米(Fermi)2.最早发现了铀的放射性,从而奠定了原子核物理基础的人是()。
参考答案:贝可勒尔(Becquerel)3.放射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参考答案:分析放射化学;基础放射化学;核化学;元素放射化学4.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合成超铀元素和锕系理论的建立;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实现人工核反应和发现人工放射性5.1919年,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α粒子去轰击氮,将氮转变为氧,首次发现人工放射性。
()参考答案:对6.1934年,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夫妇在研究α粒子对轻核作用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分离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这也是核反应化学工作的开端。
()参考答案:对7.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放射性长期平衡的条件是()参考答案:母体核素的半衰期比子体核素的半衰期长很多2.γ衰变的特点是既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A也不改变原子序数Z,仅仅只是损失结合能。
()参考答案:对3.α粒子穿过物质是几乎全部通过与原子壳层电子的静电相互作用损失能量,即α粒子与电子在不断碰撞。
()参考答案:对4.关于α衰变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α粒子的动能远大于化学键能;α衰变核素可能发射单一能量的α粒子,也可能发射几种能量不同的α粒子;α衰变的核素其核子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α粒子的能量一般在4-8MeV之间,其可用α能谱仪测定5.中子不足(即缺中子)的核素可能发生()参考答案:轨道电子俘获(EC);β+衰变6.中子过剩(即富中子)的核素发生()参考答案:β-衰变第三章测试1.为了减小和避免玻璃表面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不可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在碱性溶液中保存放射性溶液或进行操作;2.活性炭对氡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因此,温度越低,其对氡的吸附 ( )参考答案:越低3.将玻璃器壁用二氯二甲基硅烷或其它憎水剂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玻璃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
2009届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2009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一览表姓名性别生源地就业单位1.焦丽玲女河北省邢台市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吴立文女甘肃省兰州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3.杨柳女甘肃省兰州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4.肖薇女浙江省嘉兴市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5.赵华立女湖南省湘潭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6.朱美丽女湖南省湘潭市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李宝岩男河北省衡水市国防生8.郎峪清男山西省忻州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9.赵鹏恺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国防生(军事医学科学院)(读研)10.黄旭男辽宁省辽阳市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1.高宗坤男辽宁省锦州市北京康科洛电子有限公司12.安谙男吉林省白城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13.杨威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福清核电有限公司14.李国强男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15.翁肖佳男浙江省嘉兴市浙江亿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6.杨培忠男浙江省湖州市北京核仪器厂17.孙元晓男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市环保局18.高国甫男河南省安阳市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19.王磊男河南省南阳市国防生(新疆大学)(读研)20.王云波男湖北省荆州市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21.苏成杰男湖南省衡阳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22.杨城男湖南省永州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23.赵伟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24.赵超男湖南省衡阳市湖北省环境监测站25.王立浪男湖南省娄底市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26.周雨晴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27.李杨男湖南省衡阳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28.周合林男湖南省株洲市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29.肖虎跃男湖南省衡阳市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30.刘臻男湖南省衡阳市北京核仪器厂31.志毅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公司32.张文琦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33.谢树青男湖南省衡阳市湖北省环境监测站34.何重阳男湖南省衡阳市国防生35.黄卓人男广东省广州市中核清原公司36.吴元兴男海南省海口市北京康科洛电子有限公司37.王鸿雁男重庆市綦江县北京鸿仪四方辐射技术有限公司38.谢代念男四川省德阳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39.杨冬男贵州省遵义市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40.耿飞男甘肃省兰州市福清核电有限公司41.李虎森男甘肃省庆阳市国防生42.徐一帆男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公司43.肖莉女甘肃省兰州市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44.张振东男甘肃省兰州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45.范宗文男浙江省宁波市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46.刘传敏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47.杨凝男河北省衡水市衡水市人民医院48.刘舜男湖南省岳阳市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49.杜星男重庆市潼南县国防生50.王放男湖南省永州市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51.朱建平男江西省赣州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52.靳立强男河北省衡水市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53.安娜女山西省太原市海南核电有限公司54.熊光倩女甘肃省兰州市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55.张阿敏女安徽省阜阳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56.彭丽华女湖南省衡阳市北京核仪器厂57.钟林秀女四川省成都市华北电力大学(读研)58.刘兴斌男河北省廊坊市北京核仪器厂59.刘慧杰男河北省唐山市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60.刘培生男山西省晋城市国防生(南华大学)(读研)61.韩智德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国防生62.旋延德男辽宁省朝阳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63.金大芳男辽宁省葫芦岛市珠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64.窦金元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65.孙红亮男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66.胡啸宇男浙江省台州市清华大学(读研)67.张利东男安徽省宿州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68.李锦荣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69.高翔男山东省济宁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70.张宪男山东省枣庄市国防生71.王豪男山东省青岛市国防生72.张洪男湖北省黄冈市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保利分公司73.熊凯男湖北省武汉市国防生74.谭雄健男湖南省郴州市国电漳州核电项目筹建处75.张子健男湖南省郴州市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76.冯东山男湖南省衡阳市西安核仪器厂77.欧阳正松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78.杨玉林男湖南省衡阳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79.周鸣男湖南省益阳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80.陈怡香男湖南省衡阳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81.陈永伟男湖南省衡阳市福建省环境监测站82.陈偲琳男湖南省邵阳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83.黄豫男湖南省常德市南华大学(读研)84.王育威男湖南省邵阳市清华大学(读研)85.毛旺男湖南省益阳市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86.李世强男广西南宁市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87.陶剑锋男重庆市丰都县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88.董国福男四川省广元市国防生(军事医学科学院)(读研)89.李润男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90.吕文川男甘肃省白银市国防生91.李政男甘肃省兰州市秦山核电有限公司92.杨辉男浙江省台州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93.张勇男河北省承德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94.霍达男辽宁省阜新市中核清原公司95.张明锋男江西省上饶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96.唐睿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97.柳彬女甘肃省兰州市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98.刘新女江西省抚州市深圳凯利集团公司99.唐嫘女湖南省衡阳市中核清原公司100.张帅男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防生101.高峰男山西省运城市山东核电有限公司102.罗强男山西省长治市国防生103.刘洋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4.于洪洲男辽宁省朝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105.单思盟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广东核电集团106.陈中男江苏省泰州市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107.周攀男浙江省台州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108.林木营男福建省福州市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109.张志武男江西省上饶市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110.胡聪男江西省南昌市国防生111.李沛达男山东省菏泽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112.颜田玉男湖北省仙桃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13.张鹏男湖北省荆州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114.陈冠彪男湖南省衡阳市国电漳州核电项目筹建处115.李杰男湖南省邵阳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116.唐乐峰男湖南省永州市中铁十一局集团117.张锐男湖南省常德市山东核电有限公司118.周纯开男湖南省郴州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119.刘威宏男湖南省益阳市175医院120.邱辉男湖南省长沙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121.陈书江男湖南省衡阳市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122.周剑男湖南省衡阳市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123.毛飞男湖南省岳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读研)124.陈赞科男湖南省长沙市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公司125.黄俊翔男湖南省衡阳市国防生126.谢锦成男广东省佛山市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127.李志聪男广西贵港市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128.刘光伟男重庆市万州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129.李石全男四川省广安市重庆建安仪器有限责任公司130.王洪剑男四川省德阳市国防生(海军工程大学)(读研)131.刘永鸿男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铁十一局132.杜金洪男云南省昭通市中核清原公司133.王杰男甘肃省张掖市中核清原公司134.张峻玮男甘肃省兰州市国防生135.刘军男新疆米泉市广州市番禺区环保局136.陆顺男内蒙巴彦淖尔市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137.费卫卫男湖南省衡阳市中铁十一局138.李超男新疆克拉玛依市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139.匡凡男湖南省常德市国防生140.朱海浪男湖南省湘潭市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公司141.梁云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142.刘云男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火电建设公司143.许倩女山东省威海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读研)144.胥俊勇男江西省抚州市海南核电有限公司145.何英豪男湖南省常德市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南华大学核专业介绍英文版

…....
1 Nuclear Profession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 1.3 Educating qualified employees: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cultivated more than 2,000 graduates, 200 masters and doctors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All of them work in industries, such as nuclear power plan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al and health,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s .
1 Nuclear Profession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 F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eams of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¾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biotechnology
Ⅱ.Educational program of Nuclear
Profession
2 Educate program of Nuclear Profession
•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Nuclear Technology
Main Cours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atomic nuclear physics,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ion, radiation dose and protection, reactor heap engineering, radiation chemistry, oncology radiation physics, quantum mechanics and electrodynamics, nuclear electronics
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作者:曾斌,陈七三,朱菲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1期曾斌,陈七三,朱菲菲(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本文以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高校新设专业就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新设专业就业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解决新设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高校新设专业大学生能够“能就业、易就业、就好业”,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高校;新设专业;就业工作;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42-02作者简介:曾斌,男,硕士,汉族、中共党员、2004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许多高校根据国家的需求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新设了不少专业,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新设专业的建设,在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就业前景不确定,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鲜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使得新兴专业就业工作的开展更加复杂。
如何根据新设专业的特点提出合理的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学生“能就业、易就业、就好业”,是新设专业的系主任、辅导员和学校各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高校新设专业就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新设专业就业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基本情况介绍核安全工程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专业代码081008S,属于工学大类,环境与安全类。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为国家新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深厚的安全科学及技术、辐射防护基础理论知识及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潜能。
协同创新体系下南华大学核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协同创新体系下南华大学核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作者:宋英明罗文袁微微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协同创新环境下南华大学核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指出要把握规律,树立协同创新培养理念;突出特色,确定协同创新培养目标;整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完善保障,构建协同创新培养体系。
实施“多渠道、大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核专业;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协同创新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体现了系统思想与技术创新模式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深化。
21世纪以来,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之间建立网络联结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国际上涌现出大量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结构目标、组织特征、绩效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1-4]。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5]。
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后,教育部正式推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各高校积极响应,并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社会单位联合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整合资源要素,打造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
南华大学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在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实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湖南省政府共建的管理体制,在“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
目前,学校已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签署协议,由南华大学牵头共建湖南省“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并与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签订了共建南华大学核能产业科技园的协议,将打造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
南华大学核院2013年考研录取情况统计

2013年考研录取情况学号姓名考入学校分数20094160101李文学中国科技大学345 20094160116黎欢南华大学331 20094160112李洋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327 20094160119付鑫近代物理研究所20094160140肖盾南华大学290 20094160149刘璐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20094160153陶玥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20094160139吴广皓华北电力大学304 20094160114段林昊华北电力大学330 20094180101樊龙西南科大307 20094180106张晓安西交大366 20094180114赵焱北京四零一353 20094180126王昊南航350 20094180137舒迪昀南航保研20094180142曹瑛南华保研20094180146王佳南华345 20094180157石夏青中科大378 20094530150朱国雄四川大学321 20094530133邓国忠等离子所372 20094530142汤雨诗北京大学保研20094530145邓维平中科大332 20094530149唐蓉西北师范大学321 20094530146唐娟北京师范大学372 20094530148郭昕华北电力大学297 20094530138南帅兰州大学321 20094530153尹頔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306 20094530127倪柏初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337 20094530226胡明东华理工308 20094530210谭桢干南华大学30120094530219周科哈工程大学328 20094530209颜彬哈工程大学340 20094530243钟翊君南华大学390 20094530241郭晓娴401320 20094530227黄悦南华大学360 20094530230胡昊华北电力290 20094530215张枫南华大学315 20094530223唐赛湖南大学378 20094530247李佳玉中科大保送20094530232许梦轩西交345 20094530237梁博宁西交360 20094530231姜朝华南华大学312 20094530346王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20094530327谭军文南华大学291 20094530354孙学鹏北京师范大学338 20094530343陈旎东华理工大学保研20094530321陈车重庆大学322 20094530313赵伟林北京师范大学326 20094530330张校铭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342 20094530358张能南华大学320 20094530410蒋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315 20094530425霍万里中国科技大学355 20094530405苏晓炜华北电力大学280 20094530430肖高平南华大学推免20094530443熊绮丽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350 20094530445曹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68 20094530431李少英南华大学305 20094530419宋辉海军工程大学32520094530417肖敏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推免20094530413梁翰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7420094530449张玮婷东华理工大学推免323 20094530401张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94530415李延庭南华大学282 20094530446周芳南华大学推免20094530418唐唯众南华大学323 20094530545龙慧佳南华322 20094530551祝小慧中科院344 20094530557杨雄宇上海大学356 20094530519华连发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354 20094530512蒋昂松深圳大学335 20094530550李越南华大学313 20094530523罗文南华大学294 20094530513邱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22 20094530544余子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7 20094530540谢丽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0 20094530556潘景辉南华大学288 20094530528汪资森中科大342 20094150109赵志伟中科大335 20094150139赵晶原子能研究院383 20094150213彭伟广东工业大学343 20094150241申丛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20094150239李瑞瑞南华大学286 20094150240李冰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309 20094150242苑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25 20094150219李自强苏州大学283 20094150249魏松华南理工大学336 20094150203谢岚厦门大学283 20094170102崔爽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094170106颜未上海大学324 20094170110王续琨南华大学31020094170114吕志鹏西安交通大学363 20094170117杨君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保研20094170123刘传友深圳大学359 20094170135贺丹南华大学319 20094170137肖玉梅深圳大学334 20094170138王玲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369 20094170139曾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68 20094170156李明南华大学333 20094170217刘逸群中山大学359355 20094170246吴安东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94170236丁敏霞深圳大学340 20094170252谢明亮海军工程大学339326 20094170227李亚东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94170254何龙璋哈尔滨工程大学320 20094170226李杨上海大学309 20094170234莫小眯南华大学307 20094170247刘晨光兰州大学297 20094170235陈晓菲北京大学保研20094380108康梦霄原子能科学院341 20094380109周楠南华大学311 20094380110李卓鹏北京大学371 20094380112叶润中科大319 20094380114李映映川大334 20094380115谢宝艺南华大学364 20094380119孙宇科学院近物所313 20094380120刘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10 20094380124戴责己科学院应物所368 20094380125曾犟中科大393 20094380130孙小东南华大学30820094380137杨雄科学院应物所311 20094380138罗凤娇科学院高能所保送20094380153赵天琦北京师范大学333 20094380155兰恒中科大保送20094380156杨华斌中科大348共录取123人,录取率取情况(5.6)方向或专业核能工程环安辐射防护反应堆工程未定未定核安全与核环境生物芯片待定辐射防护及环境工程待定待定待定待定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不定光学辐射技术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应用核电子核技术及应用核辐射探测核辐射探测核辐射探测辐射防护核聚变待定核辐射探测核科学工程核辐射探测电气工程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反应堆物理放射化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核反应堆系统安全核技术及应用加速器应用理论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核科学与技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待定核技术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环境安全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尚未分方向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应用核物理辐射防护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核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放化辐射防护化学工程与技术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方向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无机化学(放射化学核技术及应用(废水处理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化学电源核工程系凝聚态物理安全工程核技术核技术应用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纳米技术与单分子生物物理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核探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核技术应用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安全工程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录取率为19.13%。
在创新中建设好理科核物理本科专业

一、我国核物理本科专业现状 核物理学是 20 世纪新建立的一个物理学分 支。我国的核物理本科专业最早开办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当时的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南 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等几所全国著名的 高校相继成立了核物理专业 ( 核类专业 ) , 并均 有多名国内知名物理学家执教。但在接下来的几
*
收稿日期 2010 - 06 - 21 资助项目 南华大学教改课题 ( 项目编号: 2008JGY 15 ) . 作者简介 李新霞 ( 1973 - ) 男,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核物理教学和应用研究 .
· 79·
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
2011 年第 5 期 ( 总第 99 期)
Constructing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uclear Physics in Science with Innovation
LI Xin - xia,GONG Xue - yu,WANG Zhen - hua (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42100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the training scale of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uclear physics lags behind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To give powerful support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uclear physics in science to the nuclear of engineering and to promote a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uclea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o construct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uclear physics in science with innovation. In the paper,from the aspects of updating the training program,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ways, etc. it explores the reforming research and assumption on constructing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of nuclear physics in science with innovation, and training mor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majoring in nuclear physics of scienc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nuclear physic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27二级级学科专业名称:核技术及应用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82703学科、专业简介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始建于1984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教学科研设备2000余万元,以核测控核分析技术、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为特色。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核科学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灵活掌握和应用理论分析方法、实验技术、计算机及数值模拟技术;熟练掌握英语及其它另一门外语,能用外文撰写专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在某个方向上作出创新性或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1.测控与核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仪器仪表、核分析新方法、核分析新技术。
2.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性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的计量学及其防护和示踪技术。
3.核设施安全与人因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设施运行管理的人因工程问题及保障核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
4.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
5.磁约束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三、培养方式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mPcR
2
≈
4 ×10−3
λM (L) ≈ λE (L + 1)
7.3 选择定则
从上述三条规律,可以得到由原子核的始态
(I i ,π i)至终态(I f ,π f),γ 跃迁的选择定则:
7.3 选择定则
二、γ 跃迁选择定则的应用
1、确定跃迁的类型
7.3 选择定则
2、确定始态,终态的自旋和宇称
γ 光子能量一般为:10 keV --- 5 MeV (10 −8 cm ≥ λγ ≥10 −11 cm)
第七章 γ 跃迁
由于 γ 跃迁的性质与激发态的性质相联系,因而 通过它的研究,可以获得激发态能级特性的知识, 这是研究核能级特性的重要手段。γ 能谱学构成了核 能谱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γ 能谱不能给出核能级结构的全部知识,因 为:核从激发态退激时,电磁辐射并不是唯一的方 式,还可能发射内转换电子、α、β以及中子、质 子,甚至会发生裂变。
表7-1对某些γ 跃迁半衰期的理论值与实验值 进行了比较。
7.2 γ 跃迁概率
由表7-1可见: 1)实验观察到的跃迁概率一般都比单质子模型
公式所估计的要小一些。这是因为理论公式 (7.2-7)和(7.2-8)给出的跃迁概率是上限。
2)奇怪的是,许多偶偶核(如186Os和198Hg) 的E 2跃迁概率的实验值大大超过由理论公式给出 的上限,甚至比理论值高达100倍。这是壳模型无 法解释的,它需要由核结构的集体模型来说明。
返回上级菜单
7.2 γ 跃迁概率
γ 跃迁亦服从指数衰减 N (t ) = N 0e −λt
λ 为跃迁概率
λ = 1 = ln 2 τ T1/ 2
实验上:往往通过测量T1/2 或 τ 来求得λ 。
理论上:λ 是由原子核的结构和它所处的状态决定 的。故可以从一定的假设出发,推导出它 的表达式,将其在具体条件的计算结果与 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获得关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πi πf
并且 π γ (EL) = (−1)L π γ (ML) = (− )1 L+1
7.3 选择定则
(3)不同级次的γ 跃迁几率间有:
λE (L +1) λE (L) ≈ (kR)2 ≈ 2.5×10−3
λM (L + 1) λM (L) ≈ (kR)2 ≈ 2.5 ×10−3
λM
(L)
λE (L) = 10
L 不能取 |Ii − If |,其最小值应取为L= |Ii − If |+1=1。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根据被γ 光子带走的角动量的不同,即 L值的不同,把γ 辐射分成不同的极次:
L=1 偶极辐射 L=2 四极辐射 L=3 八极辐射
…… 角动量为L 2L 极辐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3、原子核有确定的宇称。
7.2 γ 跃迁概率
其中约化概率
7.2 γ 跃迁概率
B(EL)和B(ML) 分别称为EL 跃迁和ML 跃迁 的约化概率。它和跃迁的能量无关,仅与原子核 的结构有关,对核结构作一定的假设后,理论上 可计算。
在核结构的壳模型中,γ 跃迁一般只是少数几 个核子的跃迁。其中最简单的是单质子模型(即γ 跃 迁是由核中的一个质子状态改变所决定的。W.F. Weisskopf 完成)。在此情形,约化概率的计算较 为简单。用这种模型计算出来的γ 跃迁概率的上限为
流回路,角频率为ω,这个回路相当于一个沿
Z方向作简谐振动的磁偶极振子,它所产生的 辐射称为磁偶极辐射。
磁多极子产生的辐射称为磁多极辐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3、多极辐射能量发射率的表达式
1)L 级的电多极辐射功率表达式
其中,QLM 称为电多极矩:
(7.1-2) (7.1-3)
2)L 级磁多极辐射功率
W
=
1
4πε 0
ω4
3c 3
p0 2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由两个电偶极子组成的系统叫做电四极子 ——它产生的辐射叫做电四极辐射。
由两个电四极子组成的系统叫做电八极子 ——电八极子辐射。
…… 电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电八极辐射等
统称为电多极辐射。
2、磁多极辐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磁偶极辐射:在o→xy平面内有一交变电
下面依次讨论γ 辐射的能量、角动量和宇称。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1、核的能量状态是分立的,辐射能量是量子化的。
Eγ = hω = Ei − E f
如果单位时间内发射光子数为n, 则能量发射率为
W = nhω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2、核有确定的角动量,始末状态角动量守恒。
γ 光子带走的u角v 动量uv为Lu,uv 则有 L = Ii − I f
E = hν = hc λ
既然γ 辐射是电磁辐射的一种,下面就从经 典电磁辐射开始讨论: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一、经典的电磁辐射
由经典电动力学,带电体系做周期性运动时 会产生电磁辐射。
1、电多极辐射
由两个等量异种电荷q 和−q 组 成的偶极子作简谐振动(图7-1)。 这两个电荷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为
本章主要讨论:γ 辐射的多极性,跃迁几率,选择定则, 内转换现象,同质异能态,角关联和穆斯堡尔效应等。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γ 射线与 X 射线、可见光有相同的本质,它们 都是电磁波,只是γ 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和X射线短 得多。电磁辐射波长 λ 与光子能量E的一般关系是:
1)电多极辐射:宇称的奇偶性和L的奇偶性相同。
即
π γ (EL) = (−1)L
通常,电2L 极辐射用符号EL 表示。例如:E 1 表示电偶极辐射;E 2 表示电四极辐射; E 3 表示 电八极辐射;……。
电多极辐射的实质主要是由原子核内电荷密度 变化引起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2)磁多极辐射:宇称的奇偶性和L 的奇偶性相反。
原子核进行α,β 衰变以及核反应以后所形成的原 子核往往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不稳定, 常常进行电磁跃迁。
原子核通过发射γ 光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或者 较低的能态,这个过程叫做 γ 跃迁,或称为 γ 衰变。
γ 射线的能量Eγ 等于初始能级能量Ei与终态能级
能量Ef 之差即 Eγ = Ei − Ef 。
7.2 γ 跃迁概率
(7.2-7) (7.2-8)
7.2 γ 跃迁概率
二、跃迁概率数量级的比较
利用(7.2-7)和(7.2-8)式可以对各种跃迁概率的数 量级进行比较。 对于较重的原子核,R≈10−12 cm,若光子 的能量为1 MeV,则k≈5×10 10 cm−1,kR≈5×10 −2,因此
原子核结构的知识。
7.2 γ 跃迁概率
一、γ 跃迁概率公式
γ 跃迁的物理过程是由于处于激发态的核 子与周围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发射光子,回 到低激发态或基态的过程。
γ 跃迁概率公式,可由经典电磁理论得到 的公式(7.1-2)和(7.1-4)过渡到量子力学 的描述而得到。过渡时只需作两点改进:
1、辐射能量量子化
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
7.4 内转换
内转换电子是在早期研究β 能谱时发现的,用磁 谱仪测量β 放射源的能谱时,发现有些放射源除β 连 续谱外,还出现一些单能电子峰。如137Cs。这些线状 谱线就是由内转换电子构成的。
7.4 内转换
应当指出:不能把内转换过程认为是内光 电效应,即认为原子核先放出光子,然后光子 把能量交给核外的壳层电子使之发射出来。但 实验测得的内转换概率远高于可能的内光电效 应概率。更重要的是,0→0跃迁对发射γ 是绝 对禁戒的(由于光子本身的自旋为1,不能放射 γ 光子),却能放出内转换电子。这也提供了 内转换过程不是内光电效应的一个证明。
γ 跃迁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宇称守恒。
设 πi , π f , πγ 分别为原子核跃迁前后的宇称
及γ 辐射的宇称,则
πi = π fπγ
即
πγ
= πi πf
由上式可知,跃迁前后原子核的宇称相同时, γ 辐射具有偶宇称;跃迁前后原子核的宇称相反 时,γ 辐射具有奇宇称。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根据γ 辐射的宇称不同,γ 辐射分为两类:
即
πγ ( ML) = (−1)L+1
通常,磁2L 极辐射用符号ML 表示。例如: M 1 表示磁偶极辐射;M 2 表示磁四极辐射; M 3 表示磁八极辐射;……。
磁多极辐射的实质是由电荷运动引起电流密 度和内在磁矩的变化引起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γ 辐射的多极性指的是辐射的电磁性 质和极次。讨论γ 辐射的多极性,可以确 定跃迁前后能级宇称和角动量的变化, 以获取原子核能级特性的知识。研究γ 跃 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实验定出γ 辐射 的多极性,以便和理论作比较。
7.2 γ 跃迁概率
相同极次的磁辐射与电辐射概率的比较:
λM
(L)
λE (L)
= 10
h mP cR
2
≈
4 ×10−3
即相同极次的磁辐射概率比电辐射概率小二、三个数量级。
结论:
1)电辐射快于磁辐射;
2)辐射极次越高,跃迁概率越小;
3)一般来说, λM (L) ≈ λE (L + 1)
7.2 γ 跃迁概率
7.2 γ 跃迁概率
前面已指出,γ 跃迁时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 的,而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
Eγ = hω = Ei − E f
于是,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光子数即为跃迁概率 λ :
7.2 γ 跃迁概率
2、原子核的电荷和电流密度分布用核态的波
函数表示,即多极矩用跃迁矩阵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