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风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风效应
主要内容
风对结构作用
风洞试验方法
桥梁抗风研究
建筑结构抗风研究
卢浦大桥抗风研究
1、风对结构作用什么是风——风是空气相对于地球表面的流动为什么有风——地球自转;太阳对地球表面不均匀加温风是一种力——大小;方向风速随时间变化——平均风速;脉动风速(紊流强度)风速随空间变化——风速剖面(指数律)空气流动中的旋涡——紊流尺度、功率谱密度风对结构的作用是一种复杂力的作用
1.1 自然风特性
1、风对结构作用(续)
静力作用(平均风)——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结构变形或破损
外装饰(幕墙)、辅助设施破损、飞落强迫振动(脉动风)——顺风向抖振(疲劳)横风向涡激振动(含扭转振动)人感不适(起居、工作、行走) 1、风对结构作用(续)
自激振动(风与结构相互作用)——自激性涡激共振单自由度自激发散振动弯曲颤振、扭转颤振、驰振
耦合自激发散振动(弯扭耦合颤振)悬索桥、斜拉桥尾流驰振(尾索、输电线等)缆索雨振(斜拉索)
1.2 风的作用现象(续)
1、风对结构作用(续)环境影响——建筑物周围的风环境恶化(风干扰)局部地区的风环境恶化(质量迁移)污染物扩散(汽车尾气、有害工业气体)风噪声(阳台、窗框、桥栏杆等)室内通风换气不良
1.3 风的作用现象(续)
1、风对结构作用(续)科学研究——数理模型、实验室试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只有极少数问题有解析解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风洞试验——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方法
现场实测一一最精确的方法,难于实时捕捉
1.4研究方法
2、风洞试验方法
什么是风洞一一使空气按一定规律流动的管道风洞分类一一按用途、风速、尺寸、结构型式大气边界层风洞
――模拟自然风特性
――试验区良好的流场品质
风洞中的自然风特性模拟
――被动式方法(尖劈加粗糙元;格栅)
——主动式方法(具有可控调节功能)
2.1大气边界层风洞
2.2结构模型风洞试验
相似准则一一基本条件
基于动力平衡方程
结构:惯性力、弹性力、重力、阻尼力
空气:惯性力、粘性力
相似参数基本参数
模型与实际结构间的相似关系
2、风洞试验方法(续)
2.2结构模型风洞试验(续)
2.4结构风洞试验历史
1904年:第一次结构风洞试验,早于航空风洞
1940年:Tacoma海峡桥的风毁事故
1950年:F.B. Farquharson教授的Tacoma桥风洞试验1960年:A.G. Davenport教授提出边界层风洞试验理论
1965年:第一座大气边界层风洞诞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90年代:大型大气边界层风洞建设日本土木研究所(筑波)40m x 4m x 30m 中国同济大学15m x 2m x 14m
---- 丹麦DMI (海洋研究所)13.6m x 1.7m x 15m
3.1静力气动力测量目的:测定作用在桥梁上的静力气动力模型:刚体模型(主梁、塔柱、构件)要点:避免三维效应(端板,辅助模型)测量:应变式测力天平(三分力)
3.2动力气动力测量
目的:测定桥梁的振动响应及动力气动力模型:弹簧悬挂二元刚体节段模型要点:避免流场中的干扰因素(外支架)结构阻尼的模拟
测量:竖向平动与扭转运动
仪器:加速度计
位移计
应变计
3.3三维全桥模型试验
目的:测定架设全过程及成桥状态的三维振动响应模型:三维气动弹性模型
要点:满足结构力学、空气弹性力学相似条件需要大试验尺寸的风洞
自然风场的模拟
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
形态:颤振、涡激共振、抖振
3.4 桥梁抗风主要成就大跨度桥梁设计关键问题——抗风设计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里程碑
1990 年:上海南浦大桥抗风研究(世界第三斜拉桥)1994 年:上海杨浦大桥抗风研究(世界第一斜拉桥)1998 年:江阴长江大桥抗风研究(世界第三斜拉桥)
2003 年:上海卢浦大桥抗风研究(世界第一拱桥)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未来
2008 年:苏通长江大桥抗风研究(世界第一斜拉桥)2008 年:舟山西堠门大桥抗风研究(世界第一悬索桥)
4.1 表面风压测量目的:幕墙设计、结构风荷载(积分得到)模型:刚体模型
周围地貌和环境的模拟测量:压力扫描阀电子式、机械式消除管路腔体谐振影响
4.2 基底反力测量目的:建筑物整体或局部荷载模型:刚性模型脉动风力测量时,轻质刚性测量:六分力应变式天平脉动风力测量时,高频测力天平分段测量时的模型及天平安装
4.3 振动响应测试目的: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舒适度等效风荷载模型:单自由度模型(顺+横风向振动)二自由度模型(顺+横风向振动)多质点系模型(考虑高阶振动)气动弹性模型(三维多振型耦合振动)测量:加速度、位移
4.4 风作用其他问题高层建筑物间的风干扰(群体试验)建筑物的尾流效应(尾流测量)建筑物的风噪声(风噪声试验)质量迁移——堆积荷载(雪、沙)(地形试验)
4.5 高耸结构抗风成就高耸结构设计关键问题——抗风和抗震高耸结构抗风研究里程碑
1988 年:上海广播电视塔(青海路)抗风研究
1995 年:上海东方明珠塔抗风研究(世界第三高塔)
1999 年:上海金贸大厦抗风研究(世界第三高楼)高耸结构抗风研究未来
2008 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抗风研究(世界第一高楼)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抗风研究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场馆抗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