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指将发动机的活塞液压油输送到方向机的活塞,
使方向机的活塞产生前进力,从而轻松产生转向力,从而减轻转向系统的
负荷。

这种转向系统具有转向力矩可调性、反应力灵敏度高、转向反应快、转弯半径小等特点。

当驾驶员在转向轮上施加力,活塞压力会增加,这将
产生液压力上升,助力器的活塞就会推动转向装置产生前进力,从而产生
快速而均匀的转向力矩,使转弯半径得到大大缩小。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助力器、液压泵、液压马达、
阀门以及液压油箱。

助力器的功能是将液压油从驾驶室的转向轮上进行调节,从而送入液压泵,液压泵将液压油进行压缩,即将液压油泵向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产生张紧的力矩,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油箱,从而推动转向
装置的活塞产生前进力,从而产生快速而均匀的转向力矩,从而使转弯半
径得到大大缩小。

阀门的作用是控制液压助力活塞的运动,从而实现转向
力矩的调节。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目录前言 (1)1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2)1.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2)1.1.1 轴距L (2)1.1.2 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3)1.1.3 外廓尺寸 (4)1.1.4 前悬LF和后悬LR (4)1.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1.2.1 整车整备质量m0 (5)1.2.2 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6)1.2.3 质量系数 (6)1.2.4 汽车总质量 (7)1.2.5 轴荷分配 (7)2 转向系的概述及主要性能参数 (9)2.1 转向系的概述 (9)2.1.1 转向操纵机构 (9)2.1.2 转向传动机构 (10)2.1.3 转向器 (10)2.1.4 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11)2.1.5 对转向系的要求 (13)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3)2.2.1 转向系的效率 (13)2.2.2 转向器的正效率η+ (14)2.2.3 转向器的逆效率η- (15)2.2.4 角传动比 (15)2.2.5 力传动比 (16)2.2.6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17)2.2.7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17)3 转向器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19)3.1 转向器的结构形式选择 (19)3.2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20)3.3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20)3.4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22)4 动力转向系的设计计算 (23)4.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23)4.2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的选择 (23)4.2.1 动力转向形式与结构方案 (23)4.2.2 传能介质的选择 (24)4.2.3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的选择 (25)4.2.4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转向控制阀的选择 (26)4.3 动力缸的设计计算 (27)4.3.1 刚径尺寸Dc的计算 (27)4.3.2 活塞行程s的计算 (29)4.3.3 动力缸缸筒壁厚t的计算 (30)4.4 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 (30)4.4.1 预开隙e (30)14.4.2 滑阀总移动量e (31)4.4.3 局部压力降p∆ (31)4.4.4 油液流速的允许值[v] (32)4.4.5 滑阀直径d (32)4.4.6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油液流速v (32)4.4.7 分配阀的泄漏量Q∆ (33)4.5 回位弹簧的预紧力和反作用阀直径的确定 (33)4.6 油泵排量与油罐容积的确定 (34)4.7 液压动力转向的工作特性 (35)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37)5.1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8)5.2 转向操纵机构的防伤安全措施 (39)6 经济技术路线分析 (42)7 结论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前言100多年前,汽车刚刚诞生后不久,其转向操作是模仿马车和自行车的转向方式,用一个操纵杆或手柄来使前轮偏转实现转向的。

《2024年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范文

《2024年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范文

《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凹式半挂车在运输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液压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凹式半挂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凹式半挂车的液压系统设计和转向机构优化进行研究,对于提高车辆性能、降低故障率、增强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1. 设计要求凹式半挂车的液压系统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1)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2)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以降低能耗,提高运输效率。

(3)系统应具备较好的维护性,方便维修和保养。

2. 设计原理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泵、油缸、液压阀、油管等部件组成。

设计时,需根据车辆的运行需求,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确定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等参数。

同时,需考虑系统的散热、防泄漏等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车辆的运行需求,确定液压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参数。

(2)元件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

(3)系统设计:根据选定的元件,设计液压系统的原理图和结构图。

(4)参数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计算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等参数。

(5)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好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6)优化改进: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三、转向机构优化研究1. 优化目标转向机构的优化主要针对以下目标进行:(1)提高转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降低转向机构的磨损和故障率。

(3)优化转向机构的布局和结构,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2. 优化方法(1)结构优化:通过改进转向机构的部件结构和连接方式,提高其灵活性和稳定性。

例如,采用更合理的轴承和轴套布局,减小转向时的摩擦阻力。

(2)材料优化:选用更耐磨、抗腐蚀的材料制作转向机构的部件,降低其磨损和故障率。

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材或合金材料制作转向臂和连接件。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液压原理和转向装置原理。

液压转向系统通过液压流体来产生转向力,并将这个力传递到每一个转向轮上,从而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液压流体是由液压泵提供的,液压泵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并将液压能转移到液压油缸中,最终产生转向力。

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液压泵提供压力油,压力油通过阀门系统进入液压缸中,从而产生一个转向力。

液压油缸中有一个活塞,当车辆需要转向时,活塞会随着转向角度的变化而移动。

同时,液压泵也会受到转向力的反馈,从而调节液压泵的输出压力。

液压转向系统还通过流体传动来将转向力传递给每个转向轮,从而实现转向。

液压转向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油箱、液压油管、液压油缸、阀门系统和转向装置等组成。

液压泵负责泵送液压油,液压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液压油管将液压油从液压泵传递到液压缸中,液压油缸用于产生转向力,阀门系统用于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和流量,转向装置将转向力传递给转向轮。

液压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有液压泵失效、液压油泄漏、阀门系统故障、转向装置损坏等。

当液压泵失效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产生足够的转向力,驾驶员感受到转向困难;当液压油泄漏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保持压力,造成转向不稳定;当阀门系统故障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控制液压油的流动,造成转向失控;当转向装置损坏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将转向力传递给转向轮,造成转向无效。

对于液压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首先需要检查液压泵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液压泵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更换;其次需要检查液压油管和液压油缸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果有泄漏需要修复或更换相应的零部件;还需要检查阀门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阀门故障,需要修复或更换阀门;最后需要检查转向装置的损坏情况,如果有损坏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总之,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对于理解和应用液压转向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了解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修液压转向系统,从而提高驾驶员的操控性能和驾驶安全性。

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型载货汽车的发展,新的问题及要求不断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不断提高大型载货汽车的性能水平是摆在汽车产品研究与开发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2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例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转向系统性能和整车及其它总成、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整车及其它总成的性能。首先,转向系统必须能够实现整车所要求的车轮转角,这为转向机构的设计及动力转向器匹配提出了基本要求。其次,转向机构和悬架系统必须有协调的运动学关系,这就对转向机构设计提出了附加的要求。这两项要求基本可以在系统设计层面进行分析解决,而和转向系统相关的行驶稳定性及行驶路感则必须在整车层面进行计算分析。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机械式转向器由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按照转向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循环球式、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等转向器。不同的转向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汽车上。其中小轿车上常用的是齿轮齿条式的转向器。在本文的后面分析中,就是以这种转向器来做分析的。动力式按照加力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助力式、气压助力式和电动助力式三种。气压助力式主要应用于一部分其前轴最大轴载质量为3一7t并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货车和客车上。由于气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一般不高于0.7MPa),使得其部件的尺寸比较庞大;同时压缩空气工作时的噪声和滞后性使得这种助力方式的转向器只配置在极少一部分车辆上。相比之下,液压助力式的转向器成了当今汽车助力转向器的主流。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开题报告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指导教师院(系、部) 机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教务处印制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装置具有操作轻便、转向灵活、随动精度高、能吸收路面冲击波等优点,并且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在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依靠机械转向器实现应急转向。

由于本次设计对象为重型载货汽车,所以将采用液压助力方式对其转向系统进行结构设计。

2.选题的意义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

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研究现状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个基本发展阶段。

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在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EPS 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而得到青睐,它代表着未来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EPS将作为标准配置装备到汽车上,未来一段时间在动力转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更新一代的线控转向系统由于有利于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有利于汽车设计制造、有利于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汽车操控稳定性等原因,将成为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助力转向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日趋完善。

今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将进一步成熟,线控转向系统将成为我们研究的努力方向。

1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1. 主要研究内容本设计针对重型载货汽车,采用液压助力进行转向系统的设计,机械转向器部分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进行设计,分配阀采用滑阀式分配阀,并对动力缸及转向机构的臂、杆进行设计及转向梯形的优化。

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的一种重要类型,由多个关键部分组成,包括转向器、动力转向机构、分配阀以及液压系统等。这些部分协同工作,通过液压原理实现转向助力功能。转向器作为系统的核心,其方案选择和结构形式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动力转向机构布活性和稳定性。分配阀则负责合理调控液压油的流向和压力,保障转向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响应速度。液压系统作为动力源,其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通过油泵产生压力,驱动液压油在管路中循环,从而为转向器提供助力。整个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驾驶员的操纵力度,使转向更为轻便、灵活。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实现转向的操作。

而液压助力系统则是为了提高车辆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而设计的,在汽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汽车转向的力度和灵活性,进而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转向力度不均匀、转向过度敏感等。

因此,设计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以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升汽车的转向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优化液压助力系统的结构,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2.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使转向器对驾驶者的操控更加灵活、精确;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和研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存在的问题;(2)优化液压助力系统的结构设计,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3)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提升转向器对驾驶者操控的灵活性和精确度;(4)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2.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的原理和参数进行研究;(2)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建立液压助力系统的模型,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情况;(3)实验测试: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优化后的液压助力系统进行实际测试,并对转向力度和灵活性进行评估。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1.预期结果:(1)优化后的液压助力系统能够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2)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使转向器对驾驶者的操控更加灵活、精确;(3)改进后的系统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2.创新点:(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改进控制算法等方式提高液压助力系统的转向性能;(2)提出一种新的转向力度传感器和控制策略,使转向操控更加符合驾驶者的感知。

毕业论文-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35831

毕业论文-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35831

毕业论文-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3583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前言 ................................................. 1 1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 2 1.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2 1.1.1 轴距L .......................................... 2 1.1.2 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 3 1.1.3 外廓尺寸 ........................................ 4 1.1.4 前悬LF和后悬LR ................................. 4 1.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m01.2.1 整车整备质量 .................................. 5 1.2.2 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6 1.2.3 质量系数 ........................................ 6 1.2.4 汽车总质量 ...................................... 7 1.2.5 轴荷分配 ........................................ 7 2 转向系的概述及主要性能参数 ........................... 9 2.1 转向系的概述 ...................................... 9 2.1.1 转向操纵机构 .................................... 9 2.1.2 转向传动机构 ................................... 10 2.1.3 转向器 ......................................... 10 2.1.4 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 11 2.1.5 对转向系的要求 (13)1杨露露: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3 2.2.1 转向系的效率 .. (13),,2.2.2 转向器的正效率 (14),,2.2.3 转向器的逆效率................................ 15 2.2.4 角传动比 ....................................... 15 2.2.5 力传动比 ....................................... 16 2.2.6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 17 2.2.7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 17 3 转向器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 19 3.1 转向器的结构形式选择 .............................. 19 3.2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 20 3.3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 20 3.4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 22 4 动力转向系的设计计算................................ 23 4.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 23 4.2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的选择 ........................ 23 4.2.1 动力转向形式与结构方案 .......................... 23 4.2.2 传能介质的选择 ................................. 24 4.2.3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的选择 .......................... 25 4.2.4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转向控制阀的选择................. 26 4.3 动力缸的设计计算 ................................. 27 4.3.1 刚径尺寸Dc的计算. (27)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4.3.2 活塞行程s的计算................................ 29 4.3.3 动力缸缸筒壁厚t的计算 .......................... 30 4.4 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 ........................ 30 4.4.1 预开隙 ....................................... 30 e14.4.2 滑阀总移动量 .................................. 31 e4.4.3 局部压力降 ................................... 31 ,p4.4.4 油液流速的允许值[v] ............................. 32 4.4.5 滑阀直径d...................................... 32 4.4.6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油液流速v ..................... 32 4.4.7 分配阀的泄漏量 ............................... 33 ,Q4.5 回位弹簧的预紧力和反作用阀直径的确定 (33)4.6 油泵排量与油罐容积的确定 .......................... 34 4.7 液压动力转向的工作特性 ............................ 35 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 37 5.1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8 5.2 转向操纵机构的防伤安全措施 (39)6 经济技术路线分析 (42)7 结论 .............................................. 43 致谢 ................................................ 44 参考文献 (45)3杨露露: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前言100多年前,汽车刚刚诞生后不久,其转向操作是模仿马车和自行车的转向方式,用一个操纵杆或手柄来使前轮偏转实现转向的。

液压助力转向课程设计

液压助力转向课程设计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摘要】现代工程车辆技术追求高效节能、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等目标。

前一项目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是当代全球性热门话题,后两项目标是车辆朝着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转向系统的高性能化是指其能够根据车辆的运行状况和驾驶员的要求实行多目标控制,以获得良好的转向轻便性、较好的路感和较快的响应性。

汽车转向系统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的关键部分。

在追求高效节能、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的今天,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汽车动力转向系统,以其节能、环保、更佳的操纵特性和转向路感,成为动力转向技术研究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电液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工作原理。

在分析了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液压转向器的结构后,建立了液压转向器的流体动力模型、数学模型。

接着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对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组成各元件进行特性分析,了解了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些参数。

并通过系统仿真,分析其性能是否满足实际工作中的要求。

为了实现系统的转向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最后根据电液动力转向系统结构原理图,搭建了相应的试验装置,同时通过检测系统,完成了性能的检测。

本文的研究为电液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改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电控液压助力转向转向器扭距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Abstract: Modern engineering vehicle technology pursue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high comfort and high safety goals. Former a targe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hot topic, after two objectives are vehicles performance-based direction toward a high development must study and solve important issue. Steering system of high performance is to show its can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vehicles and drivers for the control of multi-objective to obtain good steering portability, better lk feeling and quicker response sex.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 is to influenc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driving safety and driving comfort key part. In the pursui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high comfort and high security today,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as a new car power steering system, with its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tter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eering lk feeling, become the focus of power st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omposition structureare analyzed, explains its working principl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of hydraulic steer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stablished hydraulic steering gear, the hydrodynamic model,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n use the model of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composition for each element analysis,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parameters affect system performance. And through the system simulation, analyzes its performanc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tual work.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ystem to performance,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built the corresponding test dev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esting system, completed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This research for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design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vides certain basis.Key words: Electric hydraulic steering redirectorAnd long distance sensor Speed sensor ECU目录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1助力转向系统 (4)1.1助力转向系统简介 (4)1.2液压回路设计工作原理 (4)2 动力转向器的机构 (6)2.1动力转向器的机构简介 (6)2.2转向器的材料 (6)2.3转向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3 传感器 (8)3.1扭距传感器 (8)3.1.1 电位计式扭距传感器 (8)3.1.2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扭矩传感器 (8)3.1.3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 (8)3.2车速传感器 (9)3.2.1 接触式 (10)3.2.2 非接触式 (10)4 电子控制单元 (11)4.1电子控制单元简介 (11)4.2基本结构 (11)4.3主要功能 (11)4.4ECU的工作环境 (12)4.5ECU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检测 (12)4.6设计原则 (12)5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13)结束语 (15)谢辞 (15)文献 (16)1助力转向系统1.1助力转向系统简介助力转向系统,也就是动力转向,目前已成为绝大多数轿车的一项标准配置,顾名思义,助力转向就是协助驾驶员做汽车方向调整,为驾驶员减轻打方向盘强度的装置。

ZL08液压装载机转向系统的设计

ZL08液压装载机转向系统的设计

ZL08液压装载机转向系统的设计摘要此次毕业设计主要对ZL08轮式装载机的转向系统进行设计。

在类比同类型装载机转向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液压转向系统。

设计中首先对铰接式转向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明确了转向过程中的阻力。

然后根据整机特点和转向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液压元件的选取。

整体设计完成后,对系统的压力损失和温升进行了验算和校核。

该设计具有优点是转向流量稳定,不随发动机转速变化而变化;在直线行驶时,转向泵卸载,能量损失小,效率较高;体积小,便于安装等。

关键词:装载机,液压转向,铰接式转向,压力损失THE DESIGN OF THE PRINCIPAL OF THE ZL08 WHEEL LOADER STEERING SYSTEMABSTRACTThis is the design.of the principal of the ZL08 wheel loader steering system In analogy with the same type of loader steering system ,a new type of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has been come up. The design first analysis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rticulated steering,cleared the resistance in process. Th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hin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teering system, then select the components. The all design is completed, checked and verification the system pressure loss and temperature rise.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stable turning flow, not change with changes in engine speed; when it goes along, the pump unload, it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it is easy to install and soon.KEY WORDS: loader,hydraulic steering,articulated steering,the pressure loss前言 (1)第1章ZL08装载机概述 (2)§1.1 ZL08装载机的结构和功能 (2)§1.2 ZL08的主要技术参数 (3)§1.3 ZL08转向系统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4)§1.4 装载机简史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4)§1.4.1装载机简史 (4)§1.4.2 国外装载机目前水平及发展动向 (5)§1.4.3 国内装载机目前发展水平及状况 (6)第2章转向系统的确定 (8)§2.1 典型的转向系统 (8)§2.1.1 机械转向系 (8)§2.1.2 液压动力转向系 (9)§2.1.3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 (11)§2.2 转向系统的确定 (11)§2.2.1 ZL08装载机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 (11)§2.2.2 液压转向系统方案设计 (12)第3章转向系统的分析 (16)§3.1 铰接式转向系统 (16)§3.1.1 铰接式转向系统 (16)§3.1.2 铰接式转向的工作原理 (17)§3.2 铰接转向运动学 (18)§3.3 转向动力学 (19)§3.3.1 转向运动 (19)§3.3.2 转向过程的阻力 (19)§3.3.3原地转向阻力矩 (20)§3.4 小结 (21)第4章液压元件设计及选用 (22)§4.1 转向动力缸 (22)§4.1.1 液压缸的基本参数 (22)§4.1.2 液压缸工作能力的计算 (22)§4.1.3液压缸的运动计算 (23)§4.1.4强度及稳定性校核 (23)§4.2 液压泵的选用 (26)§4.2.1 泵的类型选择 (26)4.2.2 确定泵的压力和流量 (26)第5章辅助装置的选择 (28)§5.1 油箱 (28)§5.1.1 油箱的设计 (28)§5.1.2油箱容量的计算 (29)§5.1.3 液压油箱的外形尺寸 (29)§5.2 油管 (30)§5.2.1 管路设计的要求 (30)§5.2.2 油管类型的选择 (30)§5.2.3 管道的计算 (31)§5.3 液压阀 (33)§5.3.1液压阀选用原则 (33)§5.3.2 恒流阀 (33)§5.4 滤油器 (35)第6章验算液压系统的性能 (36)§6.1 压力损失的验算 (36)§6.2 系统温升的验算 (36)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1)前言装载机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工程机械。

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摘要汽车转向系统分为机械式转向系统和动力力式式转向系。

其中动力式的是在机械转向器基础上发展的。

动力转向系统是一套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能量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

但在转向加力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

本文阐述了针对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方案的确定,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的选择,转向器的设计,转向器壳体设计,在给定前轴满载轴载质量、最高车速、轮胎规格、最小转弯半径等条件下,着重对整体循环球转向器的齿扇轴,转向螺杆,滑阀式常流液压助力转向助力系统的结构设计计算。

关键词:重型货车;整体转向器;传动机构;操纵机构;结构设计ABSTRACT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and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 steering force. The dynamic type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steering gear. Power steering system is a set of compatible driver physical and engine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energy.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automobile steering required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energy provided by the driver, and most of the energy from the engine through the steering device. But in the steering device failure, the general should also can by the driver steering task independentl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eavy truck steering determiner scheme, steering gear, steering mechanism selectio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device casing design, steering, front axle load in agiven quality of axial load, the maximum speed, tire specifications, minimum turning radiu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whole re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 sector shaft, steering screw, valve type constant flow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powerKey words:Heavy goods vehicles; The steering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perating mechanism; Structural design第1章绪论1.1 概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适应各种道路情况和行驶条件,经常需要改变行驶方向或修正行驶方向,如转向、超车和避让等。

第4章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

第4章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

第4章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
4.1概念
液压转向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它的主要作用
是维持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方向度,减少操纵难度,提高安全性和行驶舒
适性。

液压转向系统由盘式转向器和转向助力器组成,同时还配有液压助
力泵、液压控制阀、液压液位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等部件。

4.2结构特点
液压转向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1)盘式转向器
盘式转向器是液压转向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由联轴器、减速器、液压
马达和液压变矩器等组成,能将车轮受到的转矩和车辆的行驶惯性转换成
驱动方向的动力,实现转向操控的作用。

(2)转向助力器
转向助力器是液压转向系统的辅助部件,它通过液压泵、液压控制阀、液压液位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等部件,在操纵方向盘时,通过液压输出,
将操纵的力矩输出给车轮,通过液压助力的作用,使操纵更加轻松,车辆
行驶的稳定性更好。

4.3工作原理
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操纵方向盘
当司机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助力器液压泵就会被带动转动,从而将司机转动的力矩转换成液压能量,并将其通过液压变矩器传送给车轮。

《2024年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范文

《2024年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范文

《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凹式半挂车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其性能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液压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凹式半挂车的关键部分,其设计与优化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凹式半挂车的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的优化,以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二、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1. 设计要求与原则液压系统设计需满足凹式半挂车的运行需求,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节能性等方面。

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确保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2. 液压系统组成凹式半挂车的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源、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组成。

动力源通常为液压泵,执行元件包括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控制元件有各种液压阀,辅助元件有管道、接头、油箱等。

3. 液压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参数计算、液压原理图设计、元件选型与布局、系统仿真与优化等步骤。

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车辆的承载能力、运行速度、制动性能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转向机构优化研究1. 转向机构现状分析凹式半挂车的转向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桥、转向油缸等部件。

现有转向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转向不灵活、油压波动等问题,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2. 转向机构优化目标转向机构优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转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降低油压波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通过优化转向桥的结构、改进转向油缸的控制方式等手段,实现转向机构的优化。

3. 优化方法与实施优化方法包括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际测试等。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找出转向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其次,利用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验证;最后,通过实际测试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车辆的承载能力、行驶速度、道路条件等因素,确保优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1. 实验方案为验证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

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设计

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当今社会,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每分每秒都在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机械制造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各个行业被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影响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品牌传播到中国已经成为现实。

在新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对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进行改良和优化是当务之急。

有大型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生产设备企业对设备的安全指标的有着一定生产的严格要求。

对于那些做设备生产的企业来说,设备肯定会有存在的问题,这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从而减少噪声污染引起的振动或不当操作设备的现象等。

国内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设备的研发及制造要与全球号召的高效经济、安全稳定主题保持一致。

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水平密切相关。

本次设计是关于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结构的设计,通过对传统的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得此种类型的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结构的使用范围更广泛,更加灵活,而且对以后我们要设计的东西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结构;范围;参考AbstractFor a lot of special places, like the risk is very big, or we are difficult to reach, such as disarm bombs, unknown corresponding domains such as detection, probing deep of more dangerous situation usually need to implement the robot. It’s a main part of robot for micro pedipulator, walking robots and more than six feet, compared to the Eight Legged Robot, because of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good stability, which the meritss is simple construction, So,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start generally attach importan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four bar mechanism as the main execution elements to design of micro walking the whole scheme of the four bar mechanism. Its principle is diagonal synchronization, leg activity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rank rocker, front leg movements around the same, it detailed performance cur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necting rod, when the curve trajectory diagonal straight line segment, the robot is stationary, the motion trajectory when the diagonal curve is slanting line do the walking motion, robot. The miniature walking robot is mainly driven by DC servo motor, so as to drive the leg action driven synchronous belt wheel by a crank and rocker mechanism.so the design of a special press be imperative. Graduation project this time is a tube 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 mach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o design sleeve pressing machine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main parts of the strength check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sleeve, pressing machine is efficient.Key word:pneumatic manipulator;cylinder;pneumatic loop;Fout degrees of freedo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概况 (2)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3)第二章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结构的设计 (4)2.1 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的总体方案图 (7)2.2 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0)3.1全液压货车转向架翻转机液压系统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 (11)3.1.1 液压缸的负载力分析和计算 (11)3.1.2 缸筒设计与计算 (12)3.2翻转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 (14)3.2.1 液压缸的负载力分析和计算 (17)3.2.2缸筒设计与计算 (18)3.3起升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 (20)3.3.1液压缸的负载力分析和计算 (22)第四章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工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迅速壮大,货物的运输需求也随之增加,而轻型载货汽车成为了物流行业中最受欢迎的运输工具之一。

但是,在长时间行驶中,驾驶员需要将方向盘频繁旋转,对于驾驶员而言,这是一项十分繁琐且疲惫的行为。

因此,为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担,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得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设计、制造两方面详细介绍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1.转向系统概述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电机、减速器、齿轮、定位撑杆、液压助力缸等部分组成。

其中,电机作为核心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便于驱动轮胎。

减速器和齿轮是减小电机转速,提高扭矩的关键部件。

定位撑杆的作用是支撑助力缸。

液压助力缸则是将转向的力传输到车轮上。

2.主要设计参数在设计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参数:电机参数:包括电机类型、功率和转速等;减速器和齿轮参数:包括减速比、齿轮模数和齿数等;定位撑杆参数:包括长度和材料等;液压助力缸参数:包括有效面积和力矩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和匹配,可以确保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3.系统工作原理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驾驶员操作方向盘;2)方向盘转动后,通过定位撑杆将力量传输到液压助力缸;3)液压助力缸将力量传输到齿轮和轮胎上;4)齿轮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轮胎运动。

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便确保系统的流程和有效性。

二、制造1.生产流程制造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流程如下:1)选型并采购电机、减速器和齿轮等核心零件;2)通过加工中心机床完成机械工艺加工;3)装配液压助力缸,采用焊接技术进行连接;4)进行液压漏水试验,确保系统的耐用性和完整性。

2.零件加工在制造轻型载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需要进行以下主要零件加工:1)电机轴芯加工,以便确保机件装配的精度;2)减速器轴芯加工,确保减速比和转速;3)齿轮加工,以便确保传递电能和机械能时的匹配和精度;4)定位撑杆加工,以便确保定位撑杆的强度和精度。

液压助力转向器的设计

液压助力转向器的设计

摘要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的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用。

本文选择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作为研究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汽车转向器的组成分类;转向器性能方案分析及其数据确定和转向器的设计过程。

这种转向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成本低,转向灵敏度高,结构简单。

缺点是一旦转向器发生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使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但随着动力转向的应用,现在电控动力转向器(EPS)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转向器齿轮齿条操纵稳定性设计计算目录1绪论 (1)1.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 (1)1.1.1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1)1.1.2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 (1)1.1.3汽车对转向装置的基本要求 (3)1.2齿轮齿条转向器的介绍 (3)1.3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3)2液压助力转向器及其主要部件工作分析 (4)2.1液压助力转向器总体性能分析 (4)2.2转向控制阀工作分析 (4)2.3转向油泵工作工作分析 (5)3设计方案的说明 (5)3.1转向器设计输入信息 (5)3.2传动比的计算 (5)3.2.1方向盘的选择 (5)3.2.2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6)3.2.3角传动比的计算 (6)4齿轮的计算 (7)4.1齿轮轴参数的选取 (7)4.2齿轮轴结构设计 (7)4.3齿轮齿条参数表 (7)5主要零件的理论计算 (8)5.1齿轮齿轮精度等级、材料及参数的选择 (8)5.2齿轮轴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8)5.3齿轮轴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9)5.4齿轮轴设计计算 (10)6其它零件的选择及润滑方式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Abstract (15)致谢 (16)液压助力转向器的设计作者:老衲指导老师:陈老师(安徽XX大学 08车辆工程合肥 230036)1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行业迅猛发展,作为汽车关键部件之一的转向系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基本已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的局面。

EQ9450T运输车的液压悬挂和转向设计

EQ9450T运输车的液压悬挂和转向设计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重型多轴全挂车EQ9450T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

其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悬架、三点支承、液压全轮助力转向、悬挂油管防爆破安全阀、动力机组等结构组成。

对满载时的液压悬挂进行受力分析和工作压力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对液压泵进行选型和确定柴油机输出给动力机组的功率。

关键词:液压悬架,三点支承,液压全轮助力转向,动力机组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in details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in hydraulic system of heavy multi-axis full trailer of EQ9450T. the hydraulic system composed from hydraulic suspension, three point supporting, hydraulic full-wheel power steering, hanging oil pipe prevent blasting safety valve,power set and so on. Analyzes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calculates the pressure of hydraulic suspension system with full loa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model of hydraulic pump and the power given by diesel engine were chosen.Keywords: hydraulic suspension, three point supporting, hydraulic full-wheel power steering, power set目录摘要.................................................................................................................................. I Abstract ........................................................................................................................... II 1 概述. (1)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概况 (1)1.3 课题研究内容 (2)2 EQ9450T转向和悬挂系统结构分析与选型 (3)2.1 由EQ9450T组成的汽车列车概述 (3)2.1.1 超重型牵引车 (3)2.1.2 EQ9450T全挂车 (3)2.2 EQ9450T牵引联接装置的选择 (3)2.2.1 EQ9450T牵引联接装置的功用 (3)2.2.2 挂车牵引联接装置的分类 (4)2.2.3 EQ9450T牵引连接装置的基本要求和选型 (4)2.3 EQ9450T转向装置结构 (4)2.3.1 EQ9450T转向装置结构的方案 (5)2.3.2 EQ9450T转向装置结构的方案对比 (7)2.3.3 EQ9450T转向装置的执行元件型式分析与选型 (8)2.4 EQ9450T液压悬挂分析与选型 (9)2.5 EQ9450T三点支承结构的分析 (10)2.6 EQ9450T全挂车概述 (12)3 EQ9450T全挂车液压系统设计 (14)3.1 EQ9450T全挂车液压系统 (14)3.1.1 重型多轴全挂车的结构 (14)3.1.2 EQ9450T全挂车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5)3.2 液压传动概述 (16)3.2.1 液压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6)3.2.2 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16)3.3 EQ9450T的液压控制需要实现的功能 (17)3.4.1 换向阀工作状态机能 (17)3.4.2 换向阀控制、定位和复位方式 (18)3.5 用液压控制实现载货台升降 (19)3.6 用液压控制实现转向功能 (20)3.6.1 用液压控制实现强制转向 (21)3.6.2 用液压控制实现自动转向 (22)3.7 用液压回路实现三点支承 (24)3.8 实现液压悬挂和转向的联合控制 (25)3.8.1 多路换向阀 (25)3.8.2 实现联合控制 (26)3.9 实现多个转向执行元件的同步控制 (28)3.9.1 分流集流阀 (28)3.9.2 转向执行机构运动的同步 (31)3.10 转向系统管路的过载保护和悬挂系统悬挂缸的卸载保护 (32)3.11 液压系统的维修性 (34)3.11 EQ9450T液压系统原理图 (35)4 EQ9450T的动力机组的计算 (36)4.1 EQ9450T液压动力机组概述 (36)4.2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计算 (37)4.2.1 液压悬挂结构特点 (37)4.2.2 液压悬挂受力分析 (38)4.2.3 确定液压悬挂工作压力 (39)4.2.4 液压泵的选用 (40)4.2.5 驱动液压泵的功率计算 (41)5 结论及展望 (42)总结 (4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2标准对车辆转弯能力的要求,给转向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于长轴距的汽车,必须通过增加转向轮转角才能提高其转弯能力。

对于载货车惯常采用的转向系统结构,大的转角设计很容易造成转向轮与周边部件干涉及转向机构卡死、左右转向不对称等后果。

因此,必须建立转向系统设计计算的辅助分析方法,提高转向系统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转向系统性能和整车及其它总成、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整车及其它总成的性能。

首先,转向系统必须能够实现整车所要求的车轮转角,这为转向机构的设计及动力转向器匹配提出了基本要求。

其次,转向机构和悬架系统必须有协调的运动学关系,这就对转向机构设计提出了附加的要求。

这两项要求基本可以在系统设计层面进行分析解决,而和转向系统相关的行驶稳定性及行驶路感则必须在整车层面进行计算分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型载货汽车的发展,新的问题及要求不断涌现,在车辆设计与开发领域尚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何使基础研究与产品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不断提高大型载货汽车的性能水平是摆在汽车产品研究与开发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2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

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

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例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

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

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

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

机械式转向器由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按照转向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循环球式、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等转向器。

不同的转向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汽车上。

其中小轿车上常用的是齿轮齿条式的转向器。

在本文的后面分析中,就是以这种转向器来做分析的。

动力式按照加力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助力式、气压助力式和电动助力式三种。

气压助力式主要应用于一部分其前轴最大轴载质量为3一7t并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货车和客车上。

由于气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一般不高于 0.7MPa),使得其部件的尺寸比较庞大;同时压缩空气工作时的噪声和滞后性使得这种助力方式的转向器只配置在极少一部分车辆上。

相比之下,液压助力式的转向器成了当今汽车助力转向器的主流。

1.2.1 机械转向系机械转向系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

机械转向系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1 一转向盘;2 一转向轴;3 一转向万向节;4 一转向传动轴;5 一转向器;6-转向摇臂;7 一转向直拉杆;8 一转向节臂;9一左转向节;10、12 一梯形臂;11一转向横拉杆;13 一右转向节图 1-1 机械转向系示意图图 1-1 所示为机械转向系的组成和布置示意图。

当汽车转向时,驾驶员对转向盘 1 施加一个转向力矩。

该力矩通过转向轴2、转向万向节3和转向传动轴 4输入转向器5。

经转向器放大后的力矩和减速后的运动传到转向摇臂 6,再经过转向直拉杆 7 传给固定于左转向节 9 上的转向节臂 8,使左转向节和它所支承的左转向轮偏转。

为使右转向节 13及其支承的右转向轮随之偏转相应角度,还设置7转向梯形。

转向梯形由固定在左、右转向节上的梯形臂10、12和两端与梯形臂作球铰链连接的转向横拉杆n组成。

从转向盘到转向传动轴这一系列部件和零件,均属于转向操纵机构。

由转向摇臂至转向梯形这一系列部件和零件(不含转向节),均属于转向传动机构。

目前,许多国内外生产的新车型在转向操纵机构中采用了万向传动装置(转向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

这有助于转向盘和转向器等部件和组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只要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4当改变转向万向传动装置的几何参数,便可满足各种变型车的总布置要求。

即使在转向盘与转向器同轴线的情况下,其间也可采用万向传动装置,以补偿由于部件在车上的安装误差和安装基体(驾驶室、车架)的变形所造成的二者轴线实际上的不重合。

转向盘在驾驶室安放的位置与各国交通法规规定车辆靠道路左侧还是右侧通行有关。

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规定车辆右侧通行,相应地应将转向盘安置在驾驶室左侧。

这样,驾驶员的左方视野较广阔,有利于两车安全交会。

相反,在一些规定车辆靠左侧通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汽车上,转向盘则应安置在驾驶室右侧。

1.2.2 动力转向系动力转向系是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

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是由发动机通过动力转向装置提供的。

但在动力转向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

因此,动力转向系是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动力转向装置而形成的。

对最大总质量在12t以上的大型汽车而言,一旦动力转向装置失效,驾驶员通过机械传动系加于转向节的力远不足以使转向轮偏转而实现转向。

故这种汽车的动力转向装置应当特别可靠。

图1-2为一种液压动力转向系的组成和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管路布置示意图。

其中属于动力转向装置的部件是:转向油罐、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

当驾驶员逆时针转动转向盘(左转向)时,转向摇臂带动转向直拉杆前移。

直拉杆的拉力作用于转向节臂,并依次传到梯形臂和转向横拉杆,使之右移。

与此同时,转向直拉杆还带动转向控制阀中的滑阀,使转向动力缸的右腔接通液面压力为零的转向油罐。

转向油泵的高压油进入转向动力缸的左腔,于是转向动力缸的活塞上受到向右的液压作用力便经推杆施加在转向横拉杆上,也使之右移。

这样,驾驶员施于转向盘上很小的转向力矩,便可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

1.3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汽车转向一直存在着“轻”与“灵”的矛盾。

尽管,人们采用了变速比转向器等手段,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在20 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液压动力转向技术,比较好地缓解了“轻”与“灵”的矛盾,符合人们对转向轻便性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其他性能的条件下,能大大降低转向盘上的手力,特别是原地转向时转向盘上的手力。

1.3.1 液压动力转向液压动力转向首先是在大型车辆上得到发展的,随着当时汽车装载质量和整备质量的增加,在转向过程中所需克服的前轮转向阻力矩也随之增加,从而要求加大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向力,使驾驶员感到“转向沉重”。

当前轴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后,靠人力转动转向轮就很吃力。

为使驾驶员操纵轻便和提高车辆的机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汽车转向系中加装转向助力装置,借助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油泵、空气压缩机和发电机等,以液力、气力或电力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矩。

使驾驶员可以轻便灵活地操纵汽车转向,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除了传统的机械转向器以外,尚需增加控制阀、动力缸、油泵、油罐和管路等。

轿车对动力转向的要求与重型车辆不完全相同。

比如大型车辆对动力转向系统噪声的要求较低,轿车则对噪声要求很高,轿车还要求装用的转向器系统结构要更简单、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等。

但是重型车辆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无疑为轿车动力转向技术奠定了基础。

开始阶段液压动力转向的控制阀采用滑阀式,即控制阀中的阀以轴向移动来控制油路。

滑阀式控制阀结构简单,生产工艺性好,操纵方便,宜于布置,使用性能较好。

但是滑阀灵敏度不够高,后来逐渐被转阀代替。

20 世纪 50 年代末沙基诺发明了转阀式液压动力转向,即控制阀中的阀芯以旋转运动来控制油路。

与滑阀相比,转阀的灵敏度高、密封件少、结构比较先进。

虽然由于转阀利用扭杆弹簧来使阀回位,结构较复杂,特别是对扭杆的材质和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

但是其性能相对于滑阀有很大改进,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并且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布置转阀比较容易,目前在轿车及大部分重型汽车上的液压动力转向采用的均是转阀式控制阀。

在大型汽车上装备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有如下优点:(1)减小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动力转向可以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提高转向轻便性。

(2)提高转向灵敏度。

可以比较自由地根据操纵稳定性要求选择转向器传动比,不会受到转向力的制约。

允许转向车轮承受更大的负荷,不会引起转向沉重问题。

(3)衰减道路冲击,提高行驶安全性。

液压系统的阻尼作用可以衰减道路不平度对转向盘的冲击;另一方面,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如果发生爆胎,将导致汽车转向盘难以把握,应用动力转向可以使驾驶员较容易把握转向盘。

同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也有不足:(1)选定参数完成设计之后,助力特性就确定了,不能再进行调节与控制。

因此协调轻便性与路感的关系困难。

低速转向力小时,高速行驶时转向力往往过轻、“路感”差,甚至感觉汽车发“飘”,从而影响操纵稳定性;而按高速性能要求设计转向系统时,低速时转向力往往过大。

(2)(2)即使在不转向时,油泵也一直运转,增加了能量消耗。

(3)(3)存在渗油与维护问题,提高了保修成本,泄漏的液压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低温工作性能较差。

(4)随着人们对汽车经济性、环保、安全性的日益重视以及大型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液压动力转向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开发出一些新型液压动力转向技术。

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主要围绕第(1)、(2)点不足。

对第(1)点不足的主要改进措施是将车速引入动力转向系统,得到车速感应型助力特性,发展了两种车速感应型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一种是机械式,通过与调速器及变速器相连的泵来控制油压阀,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另一种是电子控制式,通过传感器由EUC控制阀操作,现在用得比较多。

对第(2)点不足,主要通过开发节能泵、提高系统的效率以及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来加以改进。

(5) 1.3.2 电动动力转向(6)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7)(8)(9)(10)(11)(12)(13)(14)(15)(16)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

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

正是有了这些优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转向技术,将挑战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已具有 50 多年历史的液压转向系统。

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