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分析,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理念。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尤为深入。
他认为,传统教育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批评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争先”,而忽视了人的本质和真正的发展。
他主张要推翻这种教育体制,呼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倡导真正的教育改革。
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角色的生活遭遇,揭示了中国教育中的种种问题。
孔乙己是一个文化水平低下的人,他被社会所边缘化,无法融入到主流文化中。
这使得鲁迅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他主张要重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使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摆脱贫困和无知的困扰。
鲁迅对于女性教育问题的关注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在《呐喊》中通过描写女性命运的悲惨和无助,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他提倡女性的平等教育,主张女性能够独立思考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坚信,只有给予女性充分的教育机会,才能真正使女性摆脱传统的束缚,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反思,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关注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关注。
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思想家,他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的观点和思想。
就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鲁迅在其作品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缺失和问题。
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经典和
礼仪,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对实际生活的教育。
在《故乡》中,鲁迅描绘了一个
封建地主家庭的子弟学堂,表现了封建教育的苦闷与病态,以及对人性的扭曲。
他批评了
这种教育的僵化和虚伪,主张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人的实际能力和才华,使教育与社会
生活相结合。
鲁迅在其作品中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本性。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狂人的
思考和行为,揭示了教育体制对个体的摧残和异化。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特点。
只有真正关注人的内心和需求,才能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
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鲁迅还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对于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
创新,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不是一刀切地统一教育。
在《无声告白》中,鲁迅通过描写一个政府学校的故事,暗示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和所应该
进行的改革。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解决社会问题,要求教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并
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必须承认,作家作品是文学史中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最显著的文学现象。
就目前的世界性文学评价体系来说,是否具有伟大的作家和经典性的作品,一直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或时代的文学成绩的最重要标准。
客观公正地说,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批评、文学教育以及文学体制、文学传媒等,其结果最终都要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作家和作品上。
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传媒、文学教育、文学批评的发达与繁荣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文学的发达与繁荣。
同样,文学体制的合理性也不能直接作为衡量文学成就的尺度,文学成就最终要归结为作家和作品,要以作家的作品说话。
但是,文学史不是文学成就史、文学结果史,文学史同时更是文学发展史、文学过程史。
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写成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和作品史,虽然突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并且非常有利于文学教育,但从文学的历史过程来说,这是有明显的缺陷和弊端的。
它强调了“文学”但却淡化了“史”。
据黄修己先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论型”模式是从1956年《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开始确立的,“《大纲》则创立了以作家为基本单位所构搭的体例,不妨称之为‘作家论型’,即以文艺运动分割出文学阶段后,将各阶段作家依其地位分成大小队列,依次排列。
”(注: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作家论”的深层根据是“作品论”。
也就是说,作家的地位和成就是根据相应的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来决定的。
这样,可以说,1956年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的编写模式。
但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推而广之的中国文学史的“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确立和迅速地获得广泛的认同,其理论背景和知识基础是非常复杂的。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西方“文学史”概念作为话语方式的权力、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文学史的本土建构积淀等,从深层上规定的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建立。
胡适 思想 总结
胡适思想总结胡适(1891-1962)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化评论家、作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在教育与文化领域的改革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胡适强调科学、民主和自由。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他主张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认为只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达到国家治理的最佳状态。
他也非常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全面的个人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专制主义。
第二,胡适提倡现代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社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他主张推崇科学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空洞的传统教育。
他提出了“立志志学学”、“东西学结合”等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第三,胡适倡导文化独立。
他认为,中国必须摆脱对外文化的依赖,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他的“革命三人组”理论,即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日本文化进行对照,寻找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文化支持。
第四,胡适强调实践和行动。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社会。
他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只纸上谈兵、不实践的空谈主义。
他在教育和文化改革方面,不仅提出了理论,还亲自实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文化事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胡适是一位思想开明、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他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自由、人权和民主的追求。
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思路。
他的文化独立思想,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他的实践与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重温“语文武器”——读《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
好母 语 , 连沟 通交 流都 成 问题 , 那就 不能 很好 地生 活工 作, 遑论为 国家为社会作贡 献 了。语 文武器是 国人 生活
工作 的重要装 备 , 之 不得 。可见 , 缺 冰心 提 出语 文是 武 器这 一论断 是完 全正 确 的。“ 这就 相 当准 确 、 清楚 地 道
一
想 。人的生存发 展和 为 国家 、 社会作 贡 献 , 为 需要 掌 握 许多本领 。在冰 心看 来 , 文能 力是最 起 码 的本领 , 语 而
且是最重要 、 最有力 的, 因为 “ 文 又是一 切装 备 中 , 语 最 锐利 的武器 ” 国人 在生 活 、 产 中时时都 要用 到祖 国 。 生 的语言文字 , 如果话说不利 索 、 字写不通顺 , 影响可 就大 了。语文是国人安身立命 的根基 。语文 武器不重要 吗?
出了语 文学科性质 的 真谛 。 ( 思 想论 》 五 十六 页 ) ”《 第 这 语 文学科 性质真谛 的论 断 , 你还 会怀疑 吗?我们应 该 明确 地说 : 语文就是一种武 器 , 语文 也有武 器性 。我 想 ,
的民族 , 将行 之不 远 。中华 民族 之所 以能 延传 几千 年 , 正是汉字 之功 。坚 守母 语就 是保 家卫 国。近年 来 出现 的“ 汉字危机 ” 指 成年 人提 笔忘字 , ( 未成 年人 书写能 力 下降 , 中小学生写不好字等 现象 )令 人担忧 。(语 文建 , 《 设 >0 1 > 1 年第 一期第 八页 , 2 严演 贤《 开设 书法课 , 承汉 传 字文化 》如今 , ) 这个“ 最锐利 的武器 ” 已不再锐利 , 至 , 甚 鲁钝生锈 。长此 以往 ,汉” “ 将不“ 。 汉” 其次 , 体现她热爱 民族母 语 的语 文教育思想 。联合 国早 已把每 年 的 2月 2 t 为“ 界母 语 日” 热爱 民 1 E定 世 , 族母语 已引起各 国政 府 的高度 重视 和关注 。母 语是 祖 先 留给我们 的宝贵遗产 。作 家冰心具有 远见卓识 , 已 早 认识 到 民族 母语 的重要 性 , 醒人们 要热爱 母语 、 好 唤 学 母语 。她说 :要想把文章写好 , “ 首先要热爱 我们祖 国的 语言文字 ( 思想论 》 ”《 第一百六 十三页 )现 代作家 深深 “ 地热爱着祖 国 的语言 文字. ” 《 。 ( 思想论 》 二百 四 十八 第 页) 可见冰心等前辈作家热爱我们 民族母语 的思想 之一 斑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 务和责任热 爱母语 、 好母 学
论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
论 现 代 作 家 的 文 学 教 育 思 想
周 纪 焕
( 衢州学 院 教师教育学 院,浙江 衢 州 3 2 4 0 0 0 )
摘 要 : 现代 作家在语 文教 育实践 中, 深刻地认识到 了文学的教育作用 , 将培养 学生的文学欣 赏能 力作 为语 文
文 学课 , “ 作 为 每 个 预 备 作 中 学 教 员 的 朋 友 必 修课 ” , 以 提 高 未 来 教 师 的 文 学 素 养 和 教 学
能力。
现代 作 家深 知 “ 中学 生 多 数 喜 欢 在 课 外 看 文艺作品” L 8 J , 对 于 其 中 的原 因 , 朱 自清 有 深 入
2 42
以不 必 自谋 衣 食 , 他 们 也 有 闲暇 去 阅 读 和 爱 好 文艺 。 ” ] 4 7 2 可见 , 中小学 生 对文 学 的爱 好 , 既 有 他 们精 神 上 的 内 在 要 求 , 又 有 他 们 在 求 学 期
间衣 食 无 忧 、 有空 闲时 间做 保证 的外部 条 件 。
中把 “ 培植欣 赏文 学 的能 力” 确 立 为 国 文 教 学 三 大 目标 之 一 _ 5 J 6 。朱 自清 指 出 “ 国 文 科 是 语
力 作 为 语 文 教 育 的重 要 目标 。他 们 提 出的 开 展 文 学 教 育 的一 系 列 的 主 张 和 办 法 , 符 合 文 学 教 育 的规 律 , 符 合 语 文 教 育 的规 律 , 具 有 强 大 的 思
文 学 教 育 是 语 文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鲁 迅 、 茅盾 、 胡适 、 朱 自清 等众 多 的现 代 作 家 从 长 期 的 文学创作实践 和语文教 育实践 中 , 深 刻 地 认 识 到 了文 学 的教 育 作 用 , 强 调 要 加 强 学 校 的文 学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作家,诗人,语文教育家。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四中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1925~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迁,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加民主运动,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的教育论著有与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等。
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构成可以概括为: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定为,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鲜明地提出了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技术训练(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才是语文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虽然讲解、分析、辨别、练习,早已普遍地成为语文教育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但朱自清独具一格地极力倡导“读”应当成为整个语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变革的关键之所在。
一、语文教育目的:“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欣赏文学能力”他在《古文学的欣赏》一文中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两项目的:一是选读古书,了解、认识和接受本国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赏作为情感的操练,设身处地地欣赏古文学,弄清古文学的立场,或扬弃或清算,培养欣赏力和批判力。
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
这种观念显然区别于语文教育就是讲授语文知识,使学生语文成绩考试合格,或者语文教育就是一种解析作家作品和语言现象的学术研究的一般观念。
他还认为:中国人虽然需要现代化,但是中国人的现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
这表明朱自清是一位独尊本国固有文化的理论家。
在他看来,本国固有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奔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也是语文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标的。
在这方面,他把语文教育独特地理解为一种继承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的特殊行为,鲜明的体现了他的个人特色。
论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意义
论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为成人写作外,鲁迅也对儿童教育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儿童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他认为儿童天性本善,应该受到无私的关爱和尊重。
在他的著作《孩子们》中,鲁迅通过对儿童天性的观察和感悟,深刻地认识到儿童在童年时期就体现出了他们的特有的善良和纯真,这种善良和纯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鲁迅主张,在儿童教育中要避免对儿童的精神天性和生活习惯的强制改造,尊重儿童的兴趣和个性,给予他们自由的成长空间。
鲁迅强调儿童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儿童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儿童教育不应该仅仅限于学校课堂上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培养。
鲁迅认为,只有让儿童在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他们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鲁迅还提出,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灌输式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鲁迅主张,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质疑和探索,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儿童教育仍然存在着重视学业成绩、忽视身心健康的倾向。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儿童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术成绩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当代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依然较为突出,这导致了许多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贯穿整个社会生活的儿童教育理念,这对于解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秉臣,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这位老先生循循善诱,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与众不同。
叶圣陶长期从事语言文学探究,充沛的经验让他精通擅长教师的教学工作。
叶圣陶的在写作教育中有一条心法,是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
他十分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儿时曾随做账房先生的父亲走街串巷为地主收费。
每次出门他都细细观察,收费的对象,生活状况等等。
小小年纪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了然于胸,这位以后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总结朱自清
总结朱自清一、朱自清的生平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亦舟,号悟云,男。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朱自清的思想深邃,作品充满哲理和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从朱自清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二、朱自清的人生经历朱自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北京大学学习西方文学,深受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之后,他留学美国,赴康奈尔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和翻译专业,开拓了他的国际视野和研究广度。
这段海外留学经历对朱自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到中国后,朱自清先后在教育界和文学界工作,从事研究、教学和文学创作工作。
他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担任《生活》杂志的编辑,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散文和教材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三、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朱自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切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他的散文作品《背影》、《匆匆》以及《春》等,表达了他对生活和亲情的独特感悟。
这些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和人性的奥秘。
他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独特的美感和哲理,并通过文字将其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朱自清还致力于文学批评和翻译工作。
他在文学评论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以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而闻名。
他的翻译作品也广泛流传,将国外经典作品引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朱自清的教育理念朱自清在教育事业中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培养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个别辅导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其特长和兴趣。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冰心儿童文学中的教育思想
冰心儿童文学中的教育思想冰心儿童文学中的教育思想冰心是现代作家中最具童心的一位,她以女性特有的审美气质和母性情怀创作了大量丰姿卓绝的文学作品,为饥渴的小读者输送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这些清新自然、美丽恬淡、新奇幽远,饱蘸着作者丰富情感的佳作,如丝丝春雨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儿童干涸的心灵,像甘美的乳汁一般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冰心也就成了儿童挚爱的作家,成了他们知心的朋友和启蒙老师。
从先生创造出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一角度来说先生是一个文学家,而从先生影响和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先生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先生一生对儿童的关注从未间断,其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前期和后期,其中期作品主要关注的是青年报效祖国和国家建设的问题,但儿童教育思想也渗透其中。
先生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比如:热爱儿童、赞美儿童的态度;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这些对于我们目前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示,能够使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在充分认识儿童天性的基础上搞好、搞活儿童教育工作,使我们的孩子在更合理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对冰心先生文学作品中教育思想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冰心先生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针砭时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与文学而言,这是对文学的一个充实和拓展,与教育而言,这是对教育思想的完善也是对教育实践的促进。
一、冰心先生文学作品中的教育思想1对儿童的热爱和赞美冰心先生对儿童始终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她尊重孩子的天性,认为孩子是纯真的、是美好的。
她青睐孩子的坦荡、真诚、淘气天性,她塑造了许多善良纯洁、活泼天真的儿童形象,比如《陶奇的日记》中聪明、勤勉的小主人公陶奇,《雨后本文由收集整理》中活泼天真、憨态可掬的小哥哥和小妹妹,《小橘灯》.中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这些被冰心写活了的小孩子形象随着她的作品一起住进了我们的心中,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一股澄澈的甘泉,一方明快的天地,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和轻松。
孩子是可爱的,童年是美好的,感谢冰心先生用她独到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孩子的天真烂漫,留驻了似水飘逝的如梦似幻的童年。
叶 圣陶知识点整理
叶圣陶知识点整理叶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1988 年 2 月 16 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语文教育方面,叶圣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方法。
他主张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听说读写。
他强调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而写作则是阅读的升华,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表达。
叶圣陶非常重视教材的编写。
他认为教材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参与编写的语文教材,注重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范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叶圣陶的文学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的小说多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在童话创作方面,叶圣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想象丰富,寓意深刻,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
叶圣陶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关注教育公平,主张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回顾叶圣陶的一生,他始终致力于教育和文学事业,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1949-1976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十、建国27年文学精神的整体特征
一、文学观念上,属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奉行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美学观。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 内容判断,而忽视审美分析。 二、创作方法上,采用现实主义,具体为革命 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时与革命浪漫 主义相结合。艺术价值标准是真实性与倾向性的 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操作中, 注重思想性与倾向性,忽视真实性与审美性。 三、文学方向上,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 工农兵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
3.文革期间,彻底与“旧文化”决裂, 激进派在空白的地基上创建“真正的 无产阶级文学”。
四、“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中心作家”:新中国 成立以后,由于政权更迭而 使文学出现了重大转折,现 代文学的一批重要作家迅速 边缘化,而继承延安文学传 统的作家和四、五十年代之 交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经 历“中心作家”。 如郭沫若、柳青、粱斌、周 立波、贺敬之、郭小川等。
四、思想内容上,着眼于反映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活以及实现新中国而 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以歌颂为主,实际上 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操作中却 演化为题材决定论。 五、人物表现上,刻画以工农兵为代表的新 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要求尽可能回避英雄 人物的缺点,但在现实中,却被机械的理解为 “三突出”。 六、文学形式上,采用接近中国大众审美趣 味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但在现实 的创作中,却一味的拔高古典形式,反对“五 四”新文学所开创的文学形式和内涵。
浅论20世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浅论20世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摘要:自由主义文艺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20世纪30年代掀起这一思潮的自由主义作家们出于对自由的执着,标榜文学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强调文学的个体意识,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倾向,主张文学应与政治保持距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社会生活,注重文学艺术的独立性。
关键词:自由主义文学价值人性独立在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第一次产生了具有真正独立品格的现代知识分子,培养和锻造了“人”的现代独立意识,这对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中的自由主义作家,出于对自由的执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社会生活,关注文学艺术的独立性。
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主流文学起到了补充作用。
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朱光潜和沈从文等人。
首先,在他们的理论宣言中,他们公开表示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梁实秋认为,“文学回避生活,这就取消了文学本身的任务。
”文学在有意义之前需要观念的支撑。
它需要道德描述才能拥有权力。
朱光潜还明确表示,“19世纪流行的‘文艺为文艺’的主张是一种不健全的文艺观。
”沈从文希望他的作品能给那些“关注中国社会变化”的人。
梁实秋认为,“文学而躲避人生,这就取消了文学本身的任务”,“文学里面是要有思想的骨干,然后才有意义。
要有道德性描写,然后才有力量。
”朱光潜也明确表示“十九世纪所盛行的‘为文艺而文艺’的主张是一种不健全的文艺观。
”沈从文则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那些“对中国社会变动有所关心。
首先,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虽然处于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但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却很少受到20世纪末西方文学的负面影响。
它不那么颓废和享乐,并表现出一定的严肃性:认真的反省、认真的表演和对社会生活的认真思考。
朱光潜作了以下总结:在这一时期,自由主义作家对于政治、社会、艺术的思考中带有典型性:“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敬畏大师——《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序
衢州学院教育系周纪焕老 师近 梁 启超先 生 ;0 纪之 初就倾 注 心 客 观 规律 的 张 志公 先 生 。 2世 1来 函, 我为其新 著《 3 邀 现代作家语 力 编制 新 式 学 堂 所 需 小 学 语 文 教 科 二是3 月份我 收到 了福建 师范大 文教 育思 想论 》作 序 。 我不 懂文 书的蒋 维乔先 生 ;坚持用辩证唯 物 学的潘新 和教 授 邮来 的他 今 年 的新 学, 与周老师未 曾谋 过面 , 也从未有 主 义 的观 点 和方 法来 研 究 和 宣 传 科 著《 语文 : 回望与沉思——走 近大师》 过书信 交往 ,但 正是短信 中所言之 学 的教育教学 观念 ,并亲身付诸践 ( 建 人 民出 版社 ,0 8 1 ) 该 书 福 20年 月 。
写上几句心里话 , 并嘱其上传书稿 。 生 ;在长期 从事 中学和师 范国文教 对性 , 满了深刻的学术理性和 时代 充
说实话 , 我的这 一承诺 , 与其说是 为 学 的基 础 上 ,矢 志 不 渝 积 极 探 索语 批判精 神。 它站在 当代语文课 改和学 周老师新著作序 ,还不如说反 映我 文教学规律 ,并 在所编著 的教科 书 科 学术研究 的制高点上 , 为读者提供 对周老师的新著抱有先睹为快 的心 和所作 的教学 演讲 中阐述这些规律 了 一 个 参 照 系 : 他 们 通 过 与 大 师 对 让 态更恰 当些 。
( 】 先生 ;首开用现 代心理学 的科 学方 教 员 达 五 年 之 久 ,根 据 这 五 年 的教 和 评 价 了 2 世 纪 中 国 一 批 现 代 作 家 观点及 法来解剖汉 字 、 汉语 、 汉文的读 写规 学实践 ,写 出了现代语 文教育史上 关于语 文教育 的一系列思想 、
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家及其主要的教育思想
(1868一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补编修。
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移居香港,后病卒于香港。
其主要教育思想为:(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3)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 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还支持“勤工俭学”和“工学互助”活动。
其著作辑有《蔡元培全集》陈独秀【近代】(1879—1942)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1918年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920年12月,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曾试图改革当时的教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创始人之一,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4年著文主张收回教育权,支持教会学校学生的斗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被撤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
1929年被开除出党。
著作辑为《独秀文存》胡适【近代】(1891—1962)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早年在上海梅溪学堂、澄忠学堂和中国公学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先后入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
自称“受杜威先生实验主义哲学的绝大影响”,实用主义是他“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
他一生参加学术活动的领域较广泛,在哲学、文学、历史和教育等方面,均有专门论著。
老舍主张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老舍主张自由主义文学思想老舍1949年以前的创作是以文化、文化改造为特色,这使其有别于以社会斗争为主旨的左翼文学。
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革命、救亡三大主题演变中,是“救亡”贯穿于老舍的全部创作。
老舍和巴金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带着来自“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继出国,而分赴英、法,并且都是在国外真正开始第一期创作的。
不过,体现在两位作家创作中的“启蒙”主题却相去甚远。
巴金接受的是法国激进革命的思想,以强烈的“个人主义”抨击儒家文化、东方伦理。
这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潮实现了合流,成为业已落潮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尚存的支流。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是“革命”姿态,亦即施行“思想革命”或“文化革命”,其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传统文化的“根本”。
“新文化运动”体现在文学上的“启蒙”主题,影响最为长远的要算是“国民性批判”。
《阿Q正传》作为“国民性批判”的范本,不是只在写国人性格中的负面,也不是只在具体的揭示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病态心理。
《阿Q正传》暴露的是“国民的魂灵”——鲁迅及其同时代的留日学生惯借日语“国民性”来称呼它。
它本是一国或一民族全体所共有的文化心理。
在鲁迅笔下,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是“阿Q精神”,中国的国民相就是“阿Q相”。
鲁迅揭示中国“国民性”,笔端指向的是传统文化。
他认为儒学经典是国民性病根之所在。
老舍的《二马》(1929)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批判“国民性”的旨向。
落后的“国民性”代表老马,身上也集中了阿Q的几乎所有的弱点:愚昧、迷信、懒散、卑躬屈膝而又一味地讲究“体面”……老舍将其置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这样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去,“比较中英两国国民性的不同”1,批判体现在“一点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老马身上的落后的“国民性”。
与“新文化运动”所不同的是,老舍批判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弱点时并不数典忘祖,不将其写成来自民族祖先的遗传基因。
《二马》描写缺乏现代人观点是老马最严重的弱点。
体现文学思潮的现代文学论文【论文】
体现文学思潮的现代文学论文一、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特点自反性,是一种涉及现代化领域研究范围的社会学知识,超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束缚,对现代工业社会形态进行抽离,并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中国的五四文化思想启蒙属于正统现代化的范畴领域,自反性主要是针对在运动之后萌发的另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进行描述。
通过对五四思想启蒙运动里收获的文化形式和文学手法,进行科学总结和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写作形式和特征,展开了另一个新兴思想领域的论述。
其中包含对美学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也包括解放美学现代性的限制,开拓另一片现代性的浩瀚星河。
这些行为都是以自反性、现代性为基础,力图彻底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
在质疑和否定五四思想文学的现代性的同时,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现代性诉求,多个文学巨匠的不同个性的彰显,共同构成了现代新文学的反传统意识的自反性系统。
1.在文学革命热潮中寻找思想启蒙的手段五四新文化倡导者对写实主义、文学的抒情手法也比较看重,主张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性,不过,由于强大的启蒙现代性话语的强势压迫,使得这种审美现代性诉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也正是这个原因,造就了五四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通过具体考察五四文学革命所处的历史情境,深刻探究当时思潮的主要倾向,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的性质的确定,意义重大。
当时的文学中心以文化批判为主要行文途径和思路,通过文化批判者的立场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的出发点,都来自新旧文化的冲突,以反封建为主。
五四文学革命的这一主题思想,是贯穿整个启蒙运动的基本依据,这主要是由于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唤起文学革新。
那个时候的新文化人主张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启蒙手段,表达文艺和思想不可分割的联系作用,一方面有效地记录了欧洲文化思想的进步,另一方面强调文学对时代思想的影响作用。
因此,文学家通过发布文学作品,试图总结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各个文学爱好者的认识,巩固这一革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
现代作家参与文学教育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现代作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一个目标。
他们提倡,坚持阅读主体性和综合性的感受,并处理好这之间的各种关系。
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签:现代作家;文学教育;方法
文学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的现代作家在长期的文学研究与创作中,逐渐认识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文学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欣赏与品鉴文化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爱好,这对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作家所倡导的一系列的主张和方法,对于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的指导性作用。
所谓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作品可以提供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情境,使读者通过对这些情境的分析与感受,从而了解到一些社会上的现象,并使自己能够懂得许多生活上的道理。
“文艺增进对于人生的理解,指示人生的道路,教读者渐渐悟得做人的道理。
”“文学不仅是娱乐,他是实现生命的。
”“相信文学能使人心与心相通,能把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
”这些作家的言论,正好说明了文学之于人的重要性,所以文学教育也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现代作家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课下闲余时间都有看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还是非常迫切的。
因此,加强学校的文学教育,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这也势必会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要想有效地开展文学教育,必须要制订良好的策略与方法,通过现代作家的研究发现,文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内心对于文学作品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慢慢地品读与感受,所以就要坚持自主阅读与综合感受。
一、坚持自主阅读
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自主阅读是文学教育的基础,因为文学是展现个性的东西,它有着不确定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文学作品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所以说,只有自主阅读才会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从而使自己能够切身体会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才会对作品的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先给他们有趣味性的作品进行欣赏。
朱自清说过:“先介绍合适的作品给他们阅读。
不妨先介绍那些包含着有趣味的故事的,也不妨先让他们消遣地读着,慢慢再认真起来。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阅读方面的兴趣,渐渐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从而走进文学的世界。
2.阅读文学作品不能急于求成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深意与内涵,有些地方会读不懂,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本着欣赏的态度,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读懂、读透,只有读懂了才会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就表明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深意,才会懂得品味与欣赏。
3.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飞跃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唯一办法就是多注重平时的积累,只有读得多了,才能体会得更加深刻,“厚积而薄发”。
4.读完后要善于反思
自主阅读不是简单地多读书,而是在读完一本书或一部作品后能够产生自己的思考,从而强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坚持综合感受
综合感受,即是调动自己全身所有的感官,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感受。
文学教育需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感受这方面下足功夫,使他们的文学素养得以提高。
1.在阅读中投入情感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与作品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感情的投入,有了感情便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并会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结合自身经历阅读文学作品
读书能够增长人生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同时读书又要结合生活经验,从而细细品味作品中所包含的深意。
所以,文学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书本上的阅读,还要把文学引入生活、引入社会实践,这样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便积累了生活经验,提高了文学素养。
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是通过对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长期的研究而总
结出来的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思想体系,文学教育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艺术性教育,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对于学生的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梅.现代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存在同一性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黄月云.说“写物传情”——小麻雀、杜鹃、黄鹂异曲同工[J].阅读与写作,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