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之矛”行动对我军特种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海神之矛”行动对我军特种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美军新版《联合作战纲要》研究-联合信息作战和特种作战

2006年9月17日,美国参联会主席佩斯批准颁布了新版《联合作战纲要》。新纲要吸收了“网络中心战”和“基于效果作战”等新作战理论的精华,详尽阐述了美军实施联合作战的战略环境、指导原则、指挥控制,计划和实施大规模作战行动和战役、危机反应和有限应急行动,以及军事接触、安全合作和威慑等方面的内容,是今后5~10年从战役高度指导美军实施联合作战行动的指南。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陆续颁发了112本联合出版物,共分为7个系列,即JP“拱顶石”系列、JP1系列(人事)、JP2系列(情报)、JP3系列(作战)、JP4系列(后勤)、JP5系列(计划)和JP6系列(C4系统)。这些联合出版物是美军不断发展的联合作战理论的主要载体,也是计划、组织和实施联合作战行动的理论依据。在上述7个系列中,作战系列虽只是其中之一,却是全部联合出版物的核心内容。在112本联合出版物中,作战系列就占了68本。JP3-0《联合作战纲要》是作战系列中最重要的出版物。新版《联合作战纲要》在前言中指出:“本出版物是联合作战系列出版物的纲领性文件,它提供了指导美国武装部队在军事行动的范畴内实施联合作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993年,美军颁布的第一版《联合作战纲要》,总结了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联合作战的特点和规律。2001年,美军颁布的第二版《联合作战纲要》,主要提供了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联合理论指导。 2006年的新版《联合作战纲要》吸收了“网络中心战”和“基于效果作战”等新作战理论的精华,详尽阐述了美军实施联合作战的战略环境、指导原则、指挥控制,计划和实施大规模作战行动和战役、危机反应和有限应急行动,以及军事接触、安全合作和威慑等方面的内容,是今后5~10年从战役高度指导美军实施联合作战行动的指南。 一、调整情况 新版《联合作战纲要》共分七章,较之2001年版多出一章,且作了29处重大修改,具体可归结为以下7个方面: (一)确立了新的联合作战原则 上一版《联合作战纲要》中规定的美军联合作战原则基本上沿用传统的9项军事原则,即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机动、统一指挥、安全、突然和简明。新版《联合作战纲要》在9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3项,即“约束”、“持久”、“合法”,将联合作战原则扩展为12项。“约束要求行动慎重,并保持安全需要、军事行动实施和国家战略最终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第8卷第2期2017年4月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Vol.8 No.2 Apr.2017 ?发展综述?doi:doi:10. 15908/https://www.360docs.net/doc/5f15175141.html,ki.cist.2017. 02. 002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 李国华陆挺金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210007) 摘要:联合后勤保障已成为联合作战的焦点。首先,阐述了美军联合后勤保障组织体系,研究了 美军联合后勤保障组织实施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及G CSS系统族,描 述了全球运输网(GTN)和联合全资产可视化(JTAV)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最后,给出了对 我军联合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后勤保障;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全球运输网;联合全资产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09X(2017)02-0005-10 U. S. Mi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s LI Guohua LU Ting JIN Xin (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becomes the focus of joint operation.Firstly,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5175141.htm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expounded,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5175141.htm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are studied.Then,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 (GCSS)and GCSS family are presented.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G TN)and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 (JT A V)are described.Fi-nally,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is given. Key words:joint logistics support;global combat support system (GCSS);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G TN);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 (JT A V) 〇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军事革命快速 深人推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军队着眼于联合作战、联合后勤保障的要求,大力深化完善联合后勤保障 机制和加速推进联合后勤保障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和增强后勤整体保障效益,如以美军为首发动 的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了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后 勤保障效率的成倍提升。尽管美军在海湾战争以后 的历次联合作战中后勤保障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均 有共性规律可循。深人研究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情况,对于指导我军联合后 勤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及联合后勤相关信息系统建 设、制定联合后勤保障相关规定、应对未来美军的军 事威胁,以及提升我军未来联合后勤保障能力具有 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 近年来,美军后勤着眼于基于网络的远程异域 和立体联合作战保障要求,着力提高军事和经济效 益,边打仗边改革,边运用边改进,不断深化完善联 合后勤保障体制。 收稿日期=2017-03-06 引用格式:李国华,陆挺,金鑫.美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及其信息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7,8(2):5-14. LI Guohua, LU Ting, JIN Xin. U. S. military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 s[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2017,8(2) : 5-14.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本文分析了外军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装备保障特点,以及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发展变化,并探讨了其对我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启示 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联合作战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态。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将是多个军兵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多维空间广泛实施的非线性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对参战诸军兵种部队及其他作战力量实施的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是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生成、保持、增强及再生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作战的进程与结局。 1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的装备保障对其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以超前预置为要求,保障准备快速周密 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战争准备阶段,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美军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到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陆军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预置了5个旅的装备,空军储备了多达67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三是快速实施物资投送,增强保障的时效性。由于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区资源匮乏,为解决装备物资供不应求的状况,美军除了依托其在海外的大型基地实施就近保障外,充分协调海空运输力量,加快装备物资和保障力量的输送。 1.2 以平战结合为重点,注重装备保障建设 一是注重装备研制的保障性研究。美军装备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同时,其模块化、通用化和一体化的设计,也为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奠定了非常便利的基础。二是注重对现有装备的现代化的改进。海湾战争后,美陆军为适应数字化部队建设要求,对其装备的M1Al系列主战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先后发展了M1A2和MlA2 SEP型,这些措施增强了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三是注重保障力量实战化训练。在伊拉克战争前,美军针对伊拉克的地理环境,在科威特和卡塔尔美军基地建立了实地战场仿真环境(阿拉伯堡垒),

美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纲要

美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纲要 概述美军后勤保障的若干方面 ?涵盖后勤作业的权力和职责 ?提供后勤原则和设想 ?讨论后勤计划 ?提出战区级的后勤建议 总体后勤概述 后勤是在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计划与执行工程、运输与持续保障、以及作战部队的重组和重新部署的过程。 后勤学在安排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的动员和部署,支持地区作战司令官雇用概念的同时,还与战区内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持续保障有关。军队对敌人施加的相对战斗力受到一个国家在军事行动范围内计划、获得以及运输部队和物资到需要的请领点的能力限制。 后勤职能包括:补给、维修、运输、土木工程、卫生勤务和其它勤务。 补给是指采购、管理、接收、储存和发放部队需要的物资。维修是指保持物资处于可用状态或者升级它的能力的各种行动。运输是指部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最终目的地。土木工程提供设施、公路、公用设施和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业、维修、损坏修理以及重组。卫生勤务包括医疗后送、住院治疗、卫勤保障、卫生检验勤务、血液管理、矢量控制、医疗预防勤务、兽医勤务和牙医勤务。其它勤务是由勤务人员和后勤界提供的对于部队保障非常重要的非物资保障活动。作战司令官应该仔细考虑以上每个职能领域在联合战区后勤过程的四个元素:采购与承包、配送、持续保障、以及配置和处理。 联合战区后勤的职责 作战司令官行使对后勤的指导权。 作战司令官对后勤指导权的行使是指对下级指挥官发放命令。作战司令官对指定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指挥权限)。指挥权限包括对后勤的指导权、作战司令官独有的在战区内转移后勤资源的权力。指导权保证批准的作战计划有效执行、行动效果与节约以及对不必要设施的重复和重叠职能的阻止和消除。它还提高了行动的同步性,在保障作战司令官的各(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创造了凝聚力。 军种和(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执行。 后勤职能的贯彻和执行仍然是军种和(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的职责。 军种提供自身的后勤保障。 每个军种负责自身部队的后勤保障,除非后勤保障是与国家机构或联军之间的协议提供,或者由军种间无偿的相互支援,联勤或跨军种服务提供。 作战司令官确定保障顺序。 作战司令官将检查(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的需求,通过核定的预有准备的和危机行动计划程序来确定保障顺序,以便有效地使用补给品、设施、机动物资和人员。 下级联合部队通常利用单一军种后勤保障渠道。 作战司令部下级部队的后勤职责将利用单一军种指挥渠道,除非是指定作战司令部下级部队的当局或国防部长特别指示;或者军种间无偿的相互支援,联勤或跨军种服务,或军种间的协议和程序提供其它职责;或者地区作战司令官给予一个下级联合部队司令官在他的联合作战区域内对通用保障能力的指导权。 作战司令官协调(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的补给保障。 作战司令官负责分配重要物资,在(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之间协调补给保障,确定建立储备率以及核定战区储存标准。 (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负责他们自身部队的后勤保障。 (联合部队)军种司令部司令官通过作战司令官的职责和权力,负责他们部队的后勤保障和与有关司令部直接交涉所有关于补给的事宜。 多国(盟军或联军)部队经常需要一些高于他们建制能力的补给。 虽然国家最终也要为他们自身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但是国家参与保障自身部队的能力在多国(盟军或联军)行动中会有很大的变化。大量的非建制保障可能由承包商、东道国、或其他参与国家提供,但是那样的后勤需求必须在计划阶段就确认。一定要考虑到盟军或联军伙伴后勤保障多国行动的能力,因为他们可能既是后勤保障的来源,也会带来相互冲突的后勤保障需求。作战司令官必须适应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协商、达成和综合采购与跨军种服务协议,以及危机时执行联合执行规划。

美军战斗勤务支援装备项目完全手册

美军战斗勤务支援装备项目完全手册 中国网知远/啸云发布时间:2009-05-10 14:49:40 1、联合精确空投系统 联合精确空投系统 联合精确空投系统(JPADS)能够在高纬度、自动执行空投,并大大增加了地面落点的精确度。该系统由一族不同大小、高度的滑翔天蓬组成,能够空投不同重量类别的装备。目前,正在进行能够投送2000磅和10000磅的空投系统的项目。轻型重量类别主要由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部队,陆军技术目标(ATO)也论证了能够投送30000磅空投系统的项目。联合精确空投系统并不完全依靠风的作用,能够在高达25000英尺海拔高度进行空投。 基于风和投送高度,25公里的安全距离也是可能的。在飞行器任务规划能力引导下,自动制导装置(AGU)和空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提供整个下降过程中的空中导航和操作,有可能也将借助风的作用精确地降落到地面。JPADS是关键的后勤转型装备,它极大方便了空中支援,也有助于获得全分布式的后勤,同时也为投送飞行器、地面接收者提供了部队防护措施,还可有效地防止地面运输过程中简易爆炸装置的威胁。 项目状态 能够投送2000磅的投送系统项目正在准备进行发展测试,并受到了全额资助,以达到陆军的采办目标。快速部署计划(RFI)已经将其原型能力部署到了责任区域。当有可能的话,将会检查并通过紧急装备发布证书(UMR)来满足军种和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需求。能够投送10000磅的变形投送系统是先期概念技术演示(ACTD)的主要科目,ACTD在2007年11

月成功地将其转变为项目,并将接续在2000磅空投系统项目之后开始着手,该项目也受到了资助。能够投送30000磅的变种空投系统是陆军的技术目标(ATO),目前还未受到资助,对这种重量的需求正在进行论证中。 2、M100A1型高级飞机前方区域燃料补给系统 M100A1型高级飞机前方区域燃料补给系统(AAFARS)是一种模块化的、四点式燃料补给系统,其主要的部件有发动机、油泵、过滤器和调节模块,配以软管、喷嘴、耦合器材、去油泵、燃油吊运囊(fuel blivets)、灭火装备、油料溢出围堵隔离带、喷嘴和油料测试工具箱等。AAFARS由三辆专用装运容器在战区内运输。 项目状态 该系统已经部署了244套,目前的生产和部署计划是到2009年8月每月4套。 3、石油质量分析系统 石油质量分析系统(PQAS)是一个完整的石油质量监视“实验室”,能够根据美军军用标准MIL-STD-304进行以煤油为基础油的燃料的B级测试,如喷气发动机燃料、柴油机军用机动燃油。 项目状态 石油质量分析系统正在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全装甲的解决方案要求,并能与悍马上基于方舱的实验室(Shelter Based Laboratory,SBL)进行系统集成。首套系统将于2009财年装备部队,配置于中型战术卡车家族国际标准化组织基于方舱的实验室中。在新设计中选定的用途是由“装置、成套工具、用具与工具”项目主管(PM-SKOT)使用的标准机车工具箱(SATS)方舱。 4、战术电源 战术电源(TEP)是整体机动的、柴油为燃料的电力产生源,能产生不大于840千瓦的电力,可以用货盘装载,也可以用拖车装载,还可以便携。当使用JP-8军用柴油或其它燃料时,战术电源能独立发电。与之相关的电源包括燃料电池、混合电力系统、可复用能源系统,备选能源系统和温差电敏器件。这种移动式的战术发电机能提供高质量电力,以供国防系统(装备)在远离固定电网时使用,它装备了陆军几乎所有的各级组织。它们能直接保障所有的野战电气系统,如C4ISR、医疗、维修、射击指挥与控制、目标获取、生活保障、保障和照明。 项目状态 战术电源静音发电机(TQG)目前正在生产和部署中。下一代的战术电源发电机,即先进中型移动电源(AMMPS),在2003年11月达到了里程碑B,将于2010财年开始生产。至今为止,75%的老式军用标准发电机已经由战术电源静音发电机替换,余下的15000台将由

中国侦察兵特种作战[战例]十二例

中国特种兵特种作战[战例]十二例 第7侦察大队由空军空降兵第15军侦察兵组成,1985年3月末至1986年5月末参战,是两山轮战期间第2批上战场的侦察大队,下辖3个侦察中队。同时期参战的有来自济南军区的第6侦察大队。 作战方向:1462高地——2段1号界碑,正面约63公里【猛硐】 爱头西南地区伏击捕俘战斗 1985年11月3日,原成都军区第七侦察大队131人,在爱头西南地区组织了一次伏击捕俘战斗。俘敌1名(押至我境后因失血过多死亡),毙敌19名,伤敌3名,摧毁敌营房3栋,我无一伤亡。 爱头位于我小坝子区江寨当面,距国境线1.5公里。爱头以北3公里为发隆,以南3.5公里为大丫口,分别驻有越军一个排(约20人)和公安屯(约120人)。997高地、发隆东南无名高地各驻有一个班的兵力,且工事完备。爱头有武装民兵30余人,其东侧无名高地为民兵哨所。大丫口

公安屯之敌常沿路去发隆联络事宜、购买物品,每次1至8人不等且比较麻痹。针对这一情况,我侦察队决心在爱头地区选择有利地形、设伏捕捉俘虏。 爱头地区山高坡陡,坡度50~70度,高差1200余米。中越两国以大梁子河为界,大梁子河河宽约20米,水深1~1.4米,河谷植被茂密,其余地区植被稀疏。 确实查明情况。侦察队于7月2日向小坝子、江寨派出了侦察组。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培养了数名群众情报员、并分别组织了16次国境线附近的观察,4次低近侦察。掌握了大丫口、发隆地区越军兵力部署、主要装备及爱头、空龙武装民兵情况,特别是对大丫口至发隆运动之敌途经的路线、人数、武器携带、警惕程度等主要情况做到了了如指掌。9月28日、侦察组化装成边民渗入爱头西南1117高地东北侧进行了潜伏观察和照相,查明了伏击地区地形。 拟定战斗方案。根据爱头地区的敌情、地形,侦察队制定了伏击捕俘方案:参谋赵文富带14人组成伏击组,其中王忠良带9人组织设伏,捕捉运动之敌,赵文富带4人向大丫口方向警戒,负责左翼安全。副分队长王会显带8人组成掩护组,配置在1188高地,保障伏击组右翼安全。分队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复杂电磁环境分析 【关键词】电磁环境武器装备指挥体系作战效能后勤保障 【引言】 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战场环境是敌对双方作战的共同基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与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就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历史上既有郑成功利用大海的潮汐规律在台湾成功登陆的经典战例,也有忽必烈两次派舰队东征日本都因为遭遇台风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核、化学武器的出现,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武器装备系统,使得武器装备更加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战争形态也由机械化逐步转向信息化、联合化。战场环境由平面式转向由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不断向外太空和网络扩展。 随着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电磁空间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磁环境成为战场环境新的构成要素。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无疑电磁环境已经成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此处,我就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 【正文】 一、电磁环境的概述 ㈠、电磁环境的组成及产生原因 电磁环境由空间、时间和频谱三要素组成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干扰现象。在现代多维一体信息化战争中,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由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现象和中立方电磁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再加上高能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带宽、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 1、人工电磁辐射 指由于人类对电磁频谱或电子设备的利用而产生的各种电磁活动,这是影响导弹安全的主要电磁辐射源。包括附带电磁辐射、应用电磁辐射、恶意电磁辐射(指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电磁辐射,如电磁武器等)等。 2、自然电磁辐射 指自然界产生的、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电磁活动。包括太阳及星际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地球和大气层的电磁场、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静电电磁辐射等。 (二)、电磁环境的特征 1、广泛性 在空天战场环境中,交战双方为消弱对方电子战能力、降低或破坏对方电子

特种作战与游击战跨越世纪的“非正规”对决

特种作战与游击战跨越世纪的“非正规”对决 特种作战与游击战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战法其实 有着极深的渊源。特种作战与游击战都属于“非正规作战”,同样强调机动灵活与隐蔽突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种作战因为其灵活性与可控性,成为军事强国对付弱小国家游击战的“有效工具”,特种作战与游击战之间随即开始了跨越世纪的激烈对决。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种作战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之下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特种作战与游击战之间的对抗并没有因为特种部队的“技术优势”而终结,在“高技术”特种作战的压迫之下,游击战仍然顽强生存,并继续深刻影响着世界安全局势。 特种作战的游击战“基因” 现代特种作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诞生的,而英国军队是现代特种作战的先驱。英国之所以会首先建立并使用特种部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布尔战争的影响。1899年至1902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英国自恃军力强大,企图迅速扑灭布尔人的反抗,但残酷的现实却让英国人始料不及。面对英国军队的强大攻势,骁勇剽悍的布尔族人以小

规模的游击队进行灵活而广泛的袭击,使英帝国25万正规军有力使不出,并最终以损失近10万人的代价输掉战争。英国人对游击战的深刻印象促使英军在敦克尔克大撤退后,建立了一支类似布尔人游击队的突击部队――“哥德曼”(“哥德曼”其实是英国人对布尔人游击队的称呼)。英国这支特殊的突击队很快就给纳粹军队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使希特勒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夭折。 美国和苏联的特种部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则是本 国的游击战。早在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内战期间,美国南方部队就首先建立了由德克萨斯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志愿 军组成的游击队,广泛用于袭击北方的交通线。南方军队中的莫斯比中校率领的一个特种游击营,仅在1864年就以损失20人的微小代价歼敌1200人,俘获数百匹马和其他牲畜。很快,由于看到了游击作战的威力,北方也开始组建与使用敌后游击队。南北双方进行的游击作战,就是美国现代特种作战的前身。美军特种部队的建立还与二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游击战有着密切的联系。抗战初期,美国海军军官埃文斯?卡尔逊以美国海军情报官的身份来到中国,并通过老朋友斯诺了解了八路军独特的游击战术。随即卡尔逊便跟随八路军一起生活学习,并参加八路军的战斗行动以学习游击战。1942年2月,太平洋战争处于最艰难时刻,卡尔逊奉美国海军之命,在参考八路军游击战的基础上组建了一

联合作战空军物资持续保障探析

联合作战空军物资持续保障探析 提要:现代联合作战空军参战的各种高新技术装备多,对抗激烈,对物资的依赖性大,空军物资持续保障对夺取空军作战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提高联合作战空军物资持续保障的途径,为如何对空军部队提供持续、充足、有效的物资保障,使其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联合作战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联合作战;空军;物资;持续保障。 联合作战空军后勤物资持续保障,是联合作战空军指挥员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对空军作战部队实施物资保障,以达到支持空军部队保持持续作战能力的活动。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联合作战目的保障。现代联合作战空军参战的各种高新技术装备多,对抗激烈,对物资的依赖性大。 一、联合作战空军物资持续保障必须搞好空军物资筹措 联合作战空军物资筹措,是根据上级规定的储备标准和空军消耗计划,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获取空军所需物资的活动,是联合作战空军物资持续保障的首要环节。后方供应是空军物资筹措的主要渠道,现代联合作战空军在主要依靠后方供应的同时,还应通过就地取给和诸兵种间相互支援等多种渠道筹措物资。 一是联合作战空军物资的后方供应,是战略后勤向联合作战空军战区按保障体制所实施的供应。联合作战空军后勤通过建制保障和区域保障可以得到上级双重保障渠道的供应,通用物资由联合作战联勤保障机构统一组织,按照区域保障的关系实施供应;空军专用物资则按照建制关系实施供应。 二是联合作战空军物资筹措靠就地取给,是在联合作战战区及指定的地区内,由上级统一计划或自行向地方筹措物资,是联合作战空军物资筹措的重要渠道。在交通线遭敌破坏或部队机动远离后方基地,不能得到上级供应的情况下,应进行就地取给,主要是给养、油料等军民通用物资和当地可以生产的军用物资。 三是联合作战空军物资筹措靠相互调剂和支援,即联合作战诸兵种之间所进行的物资调剂和支援,是取得空军物资的另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在局部战争中,由于各战区所处的地位不同,资源情况不同,物资的拥有量和消耗量也有差别,有的战区供应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则可能比较缓和,同一战区内各联合作战各兵种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相邻战区和友邻部队之间有必要进行物资调剂和相互支援。 二、联合作战空军持续保障必须搞好物资储备 联合作战空军物资储备,是为保障联合作战空军物资需要而建立的一定数量的物资储存,是联合作战空军物资供应的基础,是空军物资持续保障的重要环节。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臵,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 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

联合作战对后勤的要求

联合作战对后勤的新要求 一个国家的综合军事能力。并不是只看你本国拥有多少战斗人员。或者拥有多少高科技战斗装备。而其中占有一部分决定因素的是你的后勤保障能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凡是稍微懂一点行军打仗的人都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而后勤历史。从某一种程度上也是战争的历史。后勤。从战争的产生之日也就随之而产生。并随着战争的形态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只有一个国家的后勤保障能力真正实现了跨时代的超越,国家的国防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对后勤保障的力量编组、组织指挥、保障行动、安全防护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着眼综合保障,改革编组形式 联合作战战斗力量多元、作战行动样式多样等特点,要求后勤必须具有对所有参战力量和多种样式战斗行动的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战斗编成必须根据战斗任务的需要,打破军兵种界限,采用更加灵活的“积木式”编组形式,将参战诸军兵种建制中职能单一的专业保障力量,重组为以主要保障功能为核心、其他相关功能相配套的一体化保障系统,以供、救、修功能为经,以装、运、卸、防诸勤务为纬,将各军兵种的“条条块块”编织成若干个独立且具有多功能保障能力的新的综合体,使之满足多种需求,且相对稳定、富有弹性。加强统一指挥,突出整体协调 未来联合作战,尽管保障力量和保障对象多元、保障空间多维、保障方式多样,各保障系统之间的多主体性平行关系突出,但为了保

证作战和保障的整体性,必须十分强调统一指挥。具体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为依托,建立由诸军兵种后勤指挥人员联合组成的指挥机构,并使之成为联合作战后勤保障指挥的职能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整个战场内诸军兵种的后勤保障;二是按照作战指挥体系,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衔接的方法,形成横宽纵短的指挥体系,以减少指挥层次,提高后勤保障统一指挥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增大后勤指挥幅度,以对同层次后勤指挥对象实施更加广泛、统一的整体协调,充分发挥各种保障力量的整体优势;三是坚决贯彻后勤指挥与作战相统一的原则,自觉把对后勤保障的组织指挥纳入作战指挥活动之中。 整体协调与统一指挥,共同构成联合作战后勤指挥相辅相成的 两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统一指挥,战斗区域内各保障力量相互不听招呼,保障行动难免混乱,协调起来就特别困难;如果没有适时的整体协调,所控各保障力量相互关系不顺,也会产生保障行动的相互脱节。因此,联合作战后勤指挥机构应围绕整体作战的需要,着重搞好各层次、各领域后勤保障力量之间的相互衔接,各作战方向、各战斗地域之间后勤保障的相互配合,以及联合作战各战斗阶段或时节的后勤保障的转换与衔接,使各保障力量在关系全局的重大支援保障行动中真正融为一体,并能根据作战重点的变化,不断转移保障重心;应以各保障力量行动不违背总战斗意图为原则,尽量在战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富有弹性的适度施调,给各保障力量以较大的行动自主权,充分发挥各保障力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更加复杂的战场变化的需要。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 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 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区,把先期到达海湾的美军部队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运到战区。这些快速船航速达30节,船长288米,可装载122辆M1A1主战坦克、183架直升机和2339辆其他车辆,船上起重机可用于托盘化和集装箱化货物的装卸,可全天候进行码头卸货或在3级海况下岸滩卸货,一天能装卸一个机械化师的坦克、火炮、车辆等大部分装备。此外,在开战前,抵达海湾地区的预备役船有16 艘滚装船,这些滚装船适于运载超大型军事装备和补给品,装载面积为10780平方米,能放置348个集装箱。为弥补军用运输船只的不足,美军还同总部设在美国的丹麦迈斯克船运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租用该公司的8艘商船将M1A1主战坦克和弹药等装备物资运往海湾。 此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42艘预置船中的34艘投入使用,其中13艘依然作为战略预置船,另外21艘则被用于支持海运行动。 2.信息化后勤装备经受实战检验,提高了后勤保障的精确化、可视化和实时化 为满足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近年来美军十分重视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建设,在研制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同时,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骨干后勤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后勤装备在战场上经受了实战检验,提高了战场后勤保障

新形势下加强消防装备保障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消防装备保障几点思考 消防装备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基础条件,也是消防战斗力充分体现。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和新技术企业投产,火灾、灾害事故处置也面临许多新要求,只有依靠精良、可靠先进装备与熟练、高效消防人才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消防部队必须树立数量规模型向实际需求转变的理念,实施装备“硬实力”建设与人才“软实力”培养同步推进,切实打造坚强有力的装备保障力量,以最小的投入保证消防部队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增强消防装备保障水平,提出以下四点粗浅建议: 一、紧贴实战需要,优化装备配置结构当前,随着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高,地下空间更深拓展,大型城市综合体一座座拔起,新材料、新功能、新工艺企业持续增加,消防部队面对的火灾类型、灾害种类日趋复杂,对消防装备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消防部队应对复杂场所攻坚救援装备配备普遍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与复杂要求相适应的功能先进装备配备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一是在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场、隧道等较多区域组织事故救援、集中灭火的通讯、排烟、照明等预估不足;二是在一些石化企业、新材料企业较多加工区,扑救石化类等灾害事故的消防装备缺乏。另一方面,装备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一是超期服役、功能单一的传统装备经常使用与

一些高精尖装备使用频率较低现象并存;二是不顾辖区灭火特点实际与一味购置高科技消防装备现象并存;三是对消防技术发展趋势把握不准、预测不清与购置装备缺乏充分可研分析并存,致使大量新装备、新技术得不到充分而有效应用。 针对上述消防装备增量不足与存量结构不合理问题,必须坚持增量与存量互补、调整与优化结合,打破区域结构限制,实现设备优化组合。工作中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消防部队应该根据所在城市建筑特点、地域特点、产业特点、各行业火灾危险性和发展几率,认真分析预测,提出极具针对性的消防装备配置中长期规划,从而增强消防部队扑救火灾、抢险救援能力可持续发展。 二是对症施药原则。根据中长期规划,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火灾扑救、灾害救援规律,对存量装备进行充分摸底,分别按快速反应、特种救援、训练装备三个类别,急需先配,避免随意性,使装备的种类、数量、质量三者更实际,更科学,结构更合理。 三是取长补短原则。充分兼顾周边地区消防救援实力,打破区域分割,立足于装备共享、功能性能用途互补,避免重复购置、闲置浪费,以科学、合理、有效思想,来总体规划增量配置和结构调整,切实走出一味追求技术先进、设备唯一的误区。 四是量力而行原则。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消防部队在装备配备经常要受到财政拨款限制,这就需要各地消防部队掌握

核生化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问题和对策

核生化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范围进一步扩展,对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行动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消防部队配备了一些核生化装备,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加强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现实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各种抢险救援任务装备保障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面临核生化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安全发展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外形势和国内形势安全威胁相互并存。核生化威胁、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事件相互交织,出现复杂变化。 (一)重大活动增多,潜在威胁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组织大型国际活动日趋频繁,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敏感时期接连不断。国内外恐怖势力一直寻找核生化恐怖袭击破坏,造成轰动效应,增大社会影响,损坏国家形象,破坏社会稳定,以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二)涉危单位多,突发事故加大 目前危险化学品单位逐年上升,每天涉及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范围广泛、环节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增多,安全生产事故难以预测和控制。如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吉林石化爆炸事故,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们深刻警示。

(三)自然灾害突发,次生危害加大 地震、海啸、洪水、台风、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事发突然波及面广,可能诱发次生灾害都会给国家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群众恐慌,给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也波及了世界各地,给日本乃至世界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当前消防部队核生化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防部队核生化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是一个新事物,由于都是高新技术装备,从保障机制、保障标准及技术保障方面都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消防部队核生化应急救援装备特殊、维修器材、消耗器材筹措环节多,周期长,需求突发性强,对时效性要求高,给装备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总队装备保障部门(支队保障部门)与特勤队伍使用单位之间联动机制不够紧密,造成装备保障被动滞后,装备保障部门与供应商、生产厂家尚未建立联动机制,造成保障周期过长,时效性不强,消防部队核生化装备保障经费标准尚未确立,部分器材筹措职能区分不够明确,制约了保障的整体效能。 (二)装备器材保障面临实际困难 1、装备编配有待增加 消防部队特勤中队目前有的装备仅配一套,通过平时训练、参加各种演习演练、各种事故现场的实践,发现如遇装备故障,一时难以修复,容易造成无法完成任务,影响战斗行动。如要适应不同规模应急救援行动需要,需

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

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 王西欣 ■“垂直保障”让天堑变通途 当今世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其危害及影响不亚于战争。特别是近年来军队抢险救灾的完成,尤其是今年初的南方雪灾和这次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面对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新态势,军队必须具备遂行传统和非传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打赢现代战争的先进武器,而且还要具备遂行反恐处突、维稳救援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优良装备,即多维安全威胁催生了多样化军事任务,多样化军事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 ■指控装备中枢神经 军事行动,须臾离不开决策与指挥。无论是信息化战争中灵活作战精确用兵,还是非战争行动反恐处突抢险救灾,检验一支部队有无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正确快速的指挥决策及其高效可靠的“多样化”指控手段保障是重要一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化装备,解决了作战中传统通信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指挥控制范围扩大;采用准确的定位与导航系统,摆脱了传统指挥控制手段的限制,实现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增强;运用卫星、预警机、雷达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实时掌控战场时空、精确驾驭战场环境、高效实施决策指挥。所以,未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地力量协同行动,都亟需多维一体的“指控装备”,以确保作战信息精确集成、作战力量精确使用、综合保障精确投入、关键环节精确把握。 ■工程装备生命之舟 现代工程装备以其军民融合、军民通用的多功能特征,不仅在战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且在和平时期的”抢险救灾、反恐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屡建奇功。2006年9月,俄军在黎巴嫩维和工兵利用制式桥梁装备和军用工程机械迅速建成6座公路桥以及1500米长的碎石路,使局面大为改观;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某工兵团利用冲锋舟等装备成功地开辟出水上“生命通道”。面向未来,各国军队均愈来愈重视快速灵活机动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支援、爆炸物探测和处理、空/地交通线修复与构筑、基础设施防护、快速土工作业、沟壑跨越、净水供电等工程支援装备建设,以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全面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支援能力。 ■防化装备降魔盾牌 防化装备战时作为军队应对核、生、化武器袭击的重要手段,平时作为应急救援、反恐排险、生物疫情防护的有力盾牌,如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恐怖组织使用的生物化学毒剂种类已达上百种,使世界各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日趋严峻。为适应未来作战特点和面临核生化威胁的战略环境,世界各国均制定了不同的防化装备发展战略,防化装备呈现出向轻便化、小型化、系列化、通用化、遥测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如德军研制的单兵综合防护系统,集核生化防护于一体;美军的M21型遥感式毒剂报警器,可探测5000米以外的神经性和糜烂性毒剂。目前,各国为减煞核生化武器的杀伤破坏效应,最大限度地侦破制止恐怖活动,均呼唤先进的防化装备,以全面提高整体防护和处置核生化袭击的能力。 ■陆航装备垂直保障 直升机以其灵活机动、快速反应和便捷自如等优势,被誉为“低空旋风”,自诞生之日起就冲锋于陆战场,显威在反恐处突、维稳救援和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在多样化军事行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灾情严重的核心区域,可以突破交通瓶颈和种种屏障,灵活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