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核反应 核能教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核能与核反应技术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核能与核反应技术 第2章 核裂变和核聚变 第3章 核反应的控制与安全 第4章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的教学应用 第5章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的未来展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
03 再利用
开发有效的核废料再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核能的未来发展
可持续性
安全性
发展核能应注重可持续性, 避免资源枯竭 控制核废料的排放,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新型反应堆设计应该更加 安全可靠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经济性
核能发展需要合理的投资 和成本控制 提高核能发电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
不断推动核能技术的创新 和进步 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 全性
介绍核能与核反 应技术
核能是指释放核子内 部能量所带来的能量, 是一种强大的能源。 核反应技术是指利用 核能进行各种技术应 用的方法和技术。核 能与核反应技术在现 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
核能的来源
01 核裂变
重核裂变为轻核,放出大量能量
02 核聚变
轻核聚变形成重核,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03
核反应技术的应用
核能的发展挑战
如何克服核能利用中的种种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问 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推动 核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保障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 04
第4章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的 教学应用
核能教学的重要性
01 提升能源问题认识
理解核能对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02 科学原理解析
学习核反应的物理过程和能量转化
核能与核反应实验备课教案
核能与核反应实验备课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核能的概念、原理以及核反应的产物,并能够理解和应用核能相关知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放射源:选择具有一定半衰期和放射性强度的放射源,如铀。
2. 探测器:选择能够测量放射源辐射强度的计数器,如Geiger-Muller计数器。
3. 实验平台:包括实验器材、文本材料和计算机等。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核能的介绍1. 给学生简要介绍核能的定义、来源和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优点和挑战。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核能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促使他们认识到核能的负责使用的重要性。
步骤二:核能的原理1. 利用示意图和实验仪器展示核能的原理,解释核能是如何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示意图上的实验器材,并请他们思考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
步骤三:核反应实验1. 将放射源放置在实验平台上,并确保安全操作措施已经采取。
2. 让学生使用Geiger-Muller计数器测量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放射源不同位置和距离对辐射强度的影响,以及核反应的相关性。
步骤四:核能知识应用1.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讨论利用核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可能性和挑战,并记录讨论结果。
2. 汇报与总结:请每个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核能的看法和建议。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需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2. 放射源应放置在固定且密闭的容器中,以防止辐射泄漏。
3. 使用放射源时,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接触。
4. 如有任何实验事故发生,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教师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学生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放射源辐射强度受位置和距离的影响,距离越远,辐射强度越弱。
2.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形式,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环境问题。
六、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核能的认识,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拓展:1. 让学生利用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思考如何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
《核反应核能教案》
《核反应与核能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核能的释放过程,认识核能的利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对核能问题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 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特点3. 核能的释放过程4. 核能的利用和影响5. 核能问题探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核反应的基本概念,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特点,核能的释放过程,核能的利用和影响。
2. 难点: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核能的计算,核能利用的技术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核反应、核能释放和利用的图像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核事故和核能利用的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核能问题的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法,进行核能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特点3. 第三课时:核能的释放过程4. 第四课时:核能的利用和影响5. 第五课时:核能问题探讨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评价1. 核反应与核能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核能释放和利用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探讨核能问题解决方案中的表现。
3.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核能相关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核能释放和利用的图像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材料:核事故和核能利用的实例。
3. 实验设备:核能相关实验器材。
八、教学建议1. 注重核反应与核能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2. 结合现实案例,提高学生对核能问题的关注度。
3.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核能领域的最新发展。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核反应与核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现实,激发学生的兴趣。
核反应课程设计
核反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核反应的类型及特点;2. 学生能掌握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原则在核反应中的应用;3. 学生能了解核能的计算方法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反应过程,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式;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核反应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运用核能知识,进行简单的核能计算和能源转换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核反应产生兴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学生能认识到核能的巨大潜力和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3. 学生能了解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物理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核反应的基本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实验式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核反应基本概念:核裂变、核聚变、人工转变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2. 核反应类型及特点:α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3. 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原则在核反应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4. 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5. 核能的计算方法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6. 核反应实验观察与现象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7. 核能安全性和环保问题探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七节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核反应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第二课时: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原则在核反应中的应用;第三课时: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第四课时:核能的计算方法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第五课时:核反应实验观察与现象分析;第六课时:核能安全性和环保问题探讨。
《核反应核能教案》
《核反应与核能教案》第一章:核反应的基本概念1.1 核反应的定义解释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或者原子核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导致原子核的变化。
强调核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核反应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而化学反应只涉及到电子的变化。
1.2 核反应的类型介绍核反应的两种主要类型:裂变和聚变。
解释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能量,例如铀-235的裂变。
解释聚变是指轻核融合成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能量,例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1.3 核反应的平衡介绍核反应的平衡条件,包括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解释质量数守恒是指核反应前后质量数的变化必须相等,电荷数守恒是指核反应前后电荷数的变化必须相等。
第二章:核能的释放与核反应堆2.1 核能的释放解释核能是指原子核内部的能量,通过核反应可以释放出来。
介绍核能的释放过程,包括质能转换和质量亏损。
给出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公式E=mc²,解释核反应中质量亏损导致能量的释放。
2.2 核反应堆介绍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和利用核能的设备,通过链式反应产生热能。
解释核反应堆中的控制棒的作用,通过吸收中子来控制核反应的速率。
介绍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用来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并最终转化为电能。
第三章:核辐射与核防护3.1 核辐射介绍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在核反应过程中发射出的电磁辐射。
解释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并介绍它们的性质和穿透能力。
强调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包括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
3.2 核防护介绍核防护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核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解释核防护的方法,包括屏蔽、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强调核防护的重要性,并介绍核事故应急措施和核废料处理的问题。
第四章:核能的应用4.1 核能发电介绍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涡轮机旋转,最终发电。
解释核能发电的优点,包括高能量密度和少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介绍核能发电的缺点,包括核废料处理问题和核事故的风险。
物理全册《《核能》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核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核能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
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
提出其注意:(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高中物理人教大纲版第三册:22.5 核反应 核能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正确认识质量亏损在谈到结合能和质量亏损时,有的人误认为,当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放出结合能的过程中,是质量变成能量.这是对质能方程的一种误解。
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是与速度有关的量,当物体的速度越大时,物体的质量越大。
物体运动时的运动质量与物体静止时的静止质量间存在一定关系.当物体以远小于光速运动时,质量的这一变化很不明显。
上述所说的质子、中子、原子核的质量都是指静质量.质量亏损,是静质量发生了变化.如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这一过程中,2.22 MeV 的能量是以辐射光子形式放出的.光子的静质量为零,但这个光子的运动质量为:(光子能量) h ν/c 2.由此可见,当计算进光子的质量后,虽说反应前后发生了质量亏损,这部分亏损恰好与光子的运动质量是相同的。
反应前后的质量仍是守恒量,质量亏损并非这部分质量消失.当然,也就不存在质量转变成能量的问题。
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推导按照相对论质量公式m =220/1c v m -.动量可表示为p =mv =220/1c v vm -。
在相对论力学中,f =dt d (mv )(在经典力学中,认为质量是不变量,所以化简为f =m dtdv )。
将上述动量表达式代入,可得。
由动能定理dE k =Fdx =F ·vdt =vd220/1c v v m - =m 0v [22/1c v dv- +2/32222)1(c v dv c v -)]=2/3220)/1(c v vdv m -. 如果质量的速度由0增加到v ,获得的总动能E k =∫v 02/3220)/1(c v vdv m -=20m ∫v 02/322222)1(c v c v d c -=m 0c 2·22/11c v -|v 0=m 0c 2(22/11c v --1)= 2220/1c v c m -—m 0c 2=mc 2—m 0c 2.爱因斯坦认识到物体的惯性大小,即质量大小是与能量有关的,只相差一个常量因子c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反应和核能》教案设计
核反响核能教课设计●教课目一、知目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及核反的观点和律.2.理解核能的观点,知道核反中的量.3.知道因斯坦的能方程,理解量与能量的关系.二、能力目.会依据能方程和量的观点算核反中放的核能三、德育目开和利用核能解决人能源危机的重要意.●教课要点核能的观点 .因斯坦的能方程.●教课点量及因斯坦的能方程的理解.●教课方法本以教授主,之以学生堂.先从原子核的天然衰引出原子核的人工,而引入核反的观点,出核反遵照的律;从核反中的γ 射引入核能的观点,再从核反中的量引出因斯坦能关系,最后明在核反中放能量与2量亲密有关,出公式E= mc再通学生的堂加以稳固.无特别教具● 安排1●教课程一、引入新[教提]放射性的本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子核的天然衰 .[教提]那可否利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生化呢?[学生思虑]⋯本就来研究原子核人工所生的核反以及所惹起的能量化——核能.二、新教课(一)核反[教提]假如要人工原子核,那用什么法呢?[学生猜想]用似于炮的西去它,看可否把它敲开.[教点]原子核那么小,用什么作“炮”呢?[学生回答]只好用天然放射中的微粒子.[教点]那α 、β 、γ 粒子都能够作“炮” ?[学生思虑]⋯[教点]只管β、γ 粒子的速度很大,但它的量很小,能量也小,它与原子核作用一般不可以惹起原子核的,而α 粒子因为量和能量大,它与原子核作用很简单使原子核生,所以往常用α 粒子作“炮” 原子核就能够使原子核人工 .个程就是一种核反 .1.定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余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响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响(1919 年)144 7 N+1712He→8 O+ 1H(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响(1932 年)94Be+42He→126C+10n(中子)[教师点拨]在上边两个核反响中,反响前后反响物与生成物的核电荷数及质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反响物与生成物的核电荷数及质量数总和不变,即守恒.3.核反响按照的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教师点拨]在核反响中固然质量数守恒,但反响前后原子核的总质量其实不守恒.科学家研究证明,氘核固然由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构成,但氘核的质量其实不等于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精准计算表示:氘核的质量比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要小一些,这类现象叫做质量损失,只有在核反响中才能显然的表现出来.4.核反响的特色:存在质量损失核反响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做质量损失(用m 表示)[教师点拨]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常常要陪伴吸热或放热,这惹起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发生变化,这类能量就是我们往常所说的化学能.在核反响中也陪伴能量的变化,这类能量就是核能,它要比化学能巨大的多.比如: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联合成氘核时,要放出 2.2 MeV 的能量,这个能量以γ 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而两个氢原子联合成氢分子开释的化学能只可是几个电子伏.(二)核能1.什么是核能?与核反响相联系的一种能量.2.核能的特色:( 1)与原子核的变化相联系,只有在核反响中才能表现出来.( 2)核能是特别巨大的 .属于特别规能源 .[教师点拨]在核反响中既陪伴巨大能量的开释,又陪伴必定的质量损失,这说明质量与能量之间有某种联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答了这个问题.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 m)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即E=mc2式中 c 为真空中的光速对于质能方程的理解:这个方程中 c 是真空中的光速, m 是物体的质量, E 是物体的能量 .该方程表示: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因为 c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此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拥有的能量为 9× 1016J,这一能量相当于一个100 万 kW 的发电厂三年的发电量 .对此,爱因斯坦曾说过:“把任何惯性质量理解为能量的一种储藏,看来要自然得多 .”物体储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不可置疑的,可是怎样使这样巨大的能量开释出来?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相同能够得出,物体的能量变化 E 与物体的质量变化m 的关系: E= mc2.m c24.核反响中因为质量损失而开释的能量:E=[例题]计算 2 个质子和 2 其中子联合成氦核时开释的能量已知: 1 个质子的质量 m p=1.007277 u ,1 其中子的质量m n=1.008665 u. 构成氦核的这四个核子的总质量为 4.031884 u,但氦核的质量为 4.001509 u.这里 u 表示原子质量单位, 1 u=1.660566 × 10-27 kg.由上述数值,能够求出氦核的质量损失m=4.031884 u-4.001509 u=0.030375 u.在原子核物理学中,核子与核的质量往常都是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而核能往常用兆电子伏表示 .按质能方程能够求出 1 u 的质量损失所开释的能量为931.5 MeV ,所以, 2 个质子和 2 其中子联合成氦核时开释的能量为:E= m c2=0.030375 ×931.5 MeV =28.3 MeV .[练习] (由学生自己达成 ):氘核的质量为 2.013553 u,由此计算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联合成氘核时开释的核能 .解: m n=1.008665 u , m p=1.007277 u.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和: 2.015941 u.质量损失 m=2.015941 u-2.013553 u=0.002388 u.开释核能 E= mc2=0.002388 × 931.5 MeV =2.22 MeV .注意:核能的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原子质量单位和千克的关系,焦耳和电子伏的关系 .三、小结原子核既能够天然衰变,也能够人工转变,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叫核反响.在核反应中存在质量损失同时陪伴巨大能量的开释.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物体的质量和能量间存在着必定关系: E=mc2,可见物质世界储藏着巨大能量.问题是,怎样使储藏的能量开释出来.人类从前利用的是燃料焚烧时开释的化学能.在发生化学反响时,是原子外层电子的得失.这类状况下,人类获取的能量能够说属于原子的“皮能”.在核反响时,能够产生较大一些的质量损失,进而令人类获取了大得多的能量.这里的变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相应的能量称作原子核能 .由前述二例能够看出,核反响中的质量损失仍旧是十分有限的.换句话说,即物体储藏的能量是巨大的 .迄今为止,人类所利用的能量还不过很小的一部分.假如,人类在探索中,能掌握新的方式,以产生更大的质量损失,也就必定能够获取更加可观的能量.四、部署作业练习三 2、 3、 4五、板书设计(一)核反响1.定义:原子核在其余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响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 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响(1919 年).144 7 N+1712He→8 O+ 1H(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响(1932 年)94Be+42He→126C+10n(中子)3.核反响按照的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4.核反响的特色:质量损失——核反响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用m 表示)(二)核能1.什么是核能?与核反响相联系的一种能量.2.核能的特色:( 1)与原子核的变化相联系,只有在核反响中才能表现出来.( 2)核能是特别巨大的,属于特别规能源.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式中 c 为真空中的光速4.核反响中因为质量损失而开释的能量:E=m c2。
高中物理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新人教版高二第三册物理教案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了解核聚变的特点及其条件。
4.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1.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核聚变的特点和条件。
【教学难点】核聚变的特点和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
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播放视频,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及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惨景的片段。
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并形成裂变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初步认识。
点评: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教学(一)核裂变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粒子轰击铝片首次制造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费米得知后,想到用中子作为入射粒子比??粒子有效得多。
费米与其合作者使用中子按照周期表的顺序依次轰击各种元素,辐照了有68种元素,其中47种产生新的放射性产物。
高中物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14章 第3讲 核反应和核能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第14章第3讲核反应和核能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1.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2.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使核子结合在一起的力是核力.核力的特点: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是在1.5×10-15m之内;③核力存在于核子之间,每个核子只与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的作用.二、核能1.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核能.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作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稳定.2.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做质量亏损.理解要点:质量数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即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Δm,其能量也要相应地减少,即ΔE=Δmc2.一、比结合能比结合能反映了原子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表示要打破这种原子核,使其分解成核子,平均所需能量越大.而结合生成这种原子核,所放出的核能平均也越大.若从质量亏损的角度出发则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也越多,亏损的质量也越大.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凡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为E=mc2,这个方程告诉我们:1.物体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质量增加,能量也增加.2.质量和能量是物体两种属性,质能方程揭示质量和能量不可分割性,建立了两个属性在数值上的关系,但决不可以认为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或者错误地认为质量就是能量.三、获得核能的途径有哪些?1.核反应方程解析:B选项的核反应方程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B错误.选项D核反应方程是β衰变,D错误.答案:ACAB图14312.核反应与磁场的结合例2:如图1431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衰变后,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答案:B。
高中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22-5 核反应 核能》
高中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22-5 核反应核能》高中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22-5 核反应核能》
高中频道收集和整理了高中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22-5 核反应核能》,以便考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更好的梳理知识,轻松备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于学生课堂练习。
教学课件用以辅助教学、辅助学生学习之用。
让学生理解智能方程,练习书写反应方程式。
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核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2.理解核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3.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教案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一、知识点梳理1、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N+ He O+ H 质子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Be+ He C+ n 中子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2、核能(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3、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典型的裂变反应是:U+ n Sr+ Xe+10 n4.轻核的聚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H+ H He+ n5.链式反应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二、典型例题例 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
)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νe+3717Cl→3718Ar十0-1e已知37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18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0-1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A)0.82 Me V (B)0.31 MeV (C)1.33 MeV (D)0.51 MeV[解析]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 E =mc2-(mAr+me-mCl)?931.5MeV=(36.95691+0.00055-36.95658)×931.5MeV=0.82MeV则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Emin=0.82MeV[点评] 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时,注意单位的使用。
高中物理核能课程设计
高中物理核能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的利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核能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核能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核能利用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核能的基本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的利用。
首先,介绍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
其次,讲解核反应的类型,包括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最后,介绍核能的利用,如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能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核能知识。
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针对核能利用的利弊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此外,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核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最后,结合实验法,进行核能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系统的核能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展示核能实验和核事故案例,实验设备用于进行核能实验演示。
这些教学资源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发言,作业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核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试则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评估标准客观、公正,确保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共安排4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核能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讲解核反应的类型,第三课时介绍核能的利用,第四课时进行核能实验演示和讨论。
教学进度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教学教案:核反应和核能利用
核能利用的环境保护
核能利用产生的放射性固体 废物的处理
核能利用产生的放射性废液 处理
核能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气体 的处理
核能利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评估和监测
核能利用的未来发展
核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核聚变技术: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 核能安全:不断提高核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核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实现能源多元化和互补性 核能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核能供热
核能供热原理:利用核反应产生 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 递给水或蒸汽,再通过供热系统 将热量供给用户。
核能供热应用场景:城市集中供 热、工业用热、居民采暖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能供热优势:安全、环保、高 效、稳定。
核能供热发展前景:随着核能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核能供热的优势 逐渐显现,核能供热在未来的能 源结构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减 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 放
核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国 际核能合作、核安全监管、人才 培养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核能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核能发电成本低廉,能够降低能源成本和碳排放 核能发电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核能发电技术不断进步,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核能发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核能利用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核能利用的国际合作:各国共同研发核能技术,推动全球核能利用的发展
核反应和核能利用
高三物理新课 第四节 核反应、核能第五节 裂变 人教版
高三物理新课 第四节 核反应、核能第五节 裂变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第四节 核反应、核能第五节 裂变二. 知识要点: (一)核反应、核能1. 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2)质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氮,获得氧和质子,核反应方程为H O He N 1117842147+→+3. 中子的发现(1)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得到中子射线,核反应方程为:n C He Be 101264294+→+(2)中子:质量跟质子几乎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4. 核能:由于核子间有强大的核力,核子结合成核(或核分解成核子)时,要放出(吸收)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结合能)。
5. 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核的质量亏损。
6. 质能方程 (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注意:一定质量m 总是跟一定的能量2mc 相对应,m 增大,E 也增大,m 减小,E 也减小。
(2)核能的计算:先求出质量亏损,再由质能方程2mc E ∆=∆计算出对应放出(或吸收)的能。
(二)裂变、聚变1. 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2. 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即为核子的平均质量。
3. 铀核的裂变:铀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称为核裂变。
核裂变伴随释放大量的核能。
(1)链式反应:铀核裂变时放出几个中子,再引起其它铀核裂变而使裂变反应不断进行称为链式反应。
(2)临界体积:能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铀块体积。
(3)注意: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是利用纯铀235,且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4.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其核心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包括: (1)核燃料:浓缩铀制成的铀棒。
(2)减速剂: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易被铀235俘获引起裂变。
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
⑵试计算这个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kW的核聚变电站,假设聚变所产生的能量
有一半变成了电能,每年要消耗多少氘的质量?
(一年按3.2乘以107s计算,光速c=3.00乘以108m/s,结果取二位有效数
字)
[解析](1)(3)
(2)ΔE=Δmc2=(2.0141+3.0160-4.0026-1.0087)乘以1.66乘以10-
hυ=Δmc2据此便可求出光子的频率。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H+nH+γ这个核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Δm=m1+m2-m3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
此核反应放出的能量ΔE=(m1+m2-m)c2
以γ射线形式放出,由E=hυ
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在此高三物理
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希望能给您的学习和
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
反应.
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27乘以32乘以1016J=2.8乘以10-12J
(3)M=
==23kg
例5.众所周知,地球围绕着太阳做椭圆运动,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生长.根
据学过的知识试论述说明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公转的周期,日、地的平均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核反应 核能1
word1 / 1 核反应 核能〖教学目标〗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知道核能;了解爱因斯坦的质量方程,知道质量亏损;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质能能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计算。
〖主要教学过程〗引入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那么,能不能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呢?如果可以,发生什么现象?遵循怎样的规律?新课教学一、核反应1、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核反应方程 H O He N 1117842147+→+〔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核反应方程 n C He Be 101264294+→+3、核反应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小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nP He Al 103015422713+→+e Si P 0130143015+→ 二、质能方程1.核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放出2.2Mev 能量2.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或者参加核反应的原子核总质量与生成新原子核的总质量之差)叫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mc E =质量亏损放出能量 2mc E ∆=∆H 11和n 10结合成D 21核放出能量2.22Mev 4.原子质量单位u1u =1.6606×10-27kg 相当于931.5Mev 的能量小结1、运用质能方程△E=△m ·c 2计算释放的核能时,应抓住质量亏损的计算.2、原子核的变化,无论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还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都遵循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的有关规律.3、写核反应方程时应注意:写核反应方程要有实验依据,箭头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
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反应核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核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2)理解核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3)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德育目标:
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核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三、教学难点
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本节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课堂练习.先从原子核的天然衰变引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进而引入核反应的概念,总结出核反应遵从的规律;从核反应中的γ辐射引入核能的概念,再从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引出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最后说明在核反应中释放能量与质量亏损密切相关,给出公式ΔE=mc2 再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五、教学用具
无特殊教具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放射性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核的天然衰变.
[教师提问]那能否利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呢?
[学生思考]…
本节课就来研究原子核人工转变所产生的核反应以及所引起的能量变化——核能. (二)进行新课
1.核反应
[教师提问]如果要人工转变原子核,那用什么办法呢?
[学生猜想]用类似于炮弹的东西去轰击它,看能否把它敲开.
[教师点拨]原子核那么小,用什么作“炮弹”呢?
[学生回答]只能用天然放射线中的微观粒子.
[教师点拨]那α、β、γ粒子都可以作“炮弹”吗?
[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尽管β、γ粒子的速度很大,但它们的质量很小,能量也较小,它们与原子核作用时一般不能引起原子核的转变,而α粒子由于质量和能量较大,它与原子核作用时很容易使原子核发生转变,因此通常用α粒子作为“炮弹”轰击原子核就可以使原子核实现人工转变.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核反应.
1.1 定义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1.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1919年)
147N+42He→178O+11H(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1932年)
94Be+42He→126C+10n(中子)
[教师点拨]在上面两个核反应中,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核电荷数及质量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核电荷数及质量数总和不变,即守恒.
1.3 核反应遵循的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教师点拨]在核反应中虽然质量数守恒,但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总质量并不守恒. 科学家研究证明,氘核虽然由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组成,但氘核的质量并不等于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精确计算表明:氘核的质量比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要小一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只有在核反应中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
1.4 核反应的特点:存在质量亏损
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做质量亏损(用Δm表示)
[教师点拨]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要伴随吸热或放热,这引起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发生变化,这种能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化学能.在核反应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就是核能,它要比化学能巨大的多.
例如: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要放出2.2 MeV的能量,这个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而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释放的化学能只不过几个电子伏.
2.核能
2.1 什么是核能?与核反应相联系的一种能量.
2.2 核能的特点:
(1)与原子核的变化相联系,只有在核反应中才能体现出来.
(2)核能是非常巨大的.属于非常规能源.
[教师点拨]在核反应中既伴随巨大能量的释放,又伴随一定的质量亏损,这说明
质量与能量之间有某种联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2.3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
E=mc2式中 c为真空中的光速
关于质能方程的理解:
这个方程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m是物体的质量,E是物体的能量.该方程表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由于c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而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为9×1016 J,这一能量相当于一个100万kW的发电厂三年的发电量.对此,爱因斯坦曾说过:“把任何惯性质量理解为能量的一种贮藏,看来要自然得多.”物体贮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使这样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同样可以得出,物体的能量变化ΔE与物体的质量变化Δm的关系:ΔE=Δmc2.
2.4 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ΔE=Δm c2
[例题]计算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
已知:1个质子的质量mp=1.007277 u,1个中子的质量mn=1.008665 u.组成氦核的这四个核子的总质量为4.031884 u,但氦核的质量为4.001509 u.
这里u表示原子质量单位,1 u=1.660566×10-27 kg.
由上述数值,可以求出氦核的质量亏损Δm=4.031884 u-4.001509 u=0.030375 u. 在原子核物理学中,核子与核的质量通常都是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而核能通常用兆电子伏表示.按质能方程可以求出1 u的质量亏损所释放的能量为931.5 MeV,所以,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为:
ΔE=Δm c2=0.030375×931.5 MeV =28.3 MeV.
[练习](由学生自己完成):氘核的质量为 2.013553 u,由此计算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核能.
解:mn=1.008665 u,mp=1.007277 u.
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和:2.015941 u.
质量亏损Δm=2.015941 u-2.013553 u=0.002388 u.
释放核能ΔE=Δmc2=0.002388×931.5 MeV =2.22 MeV.
注意:核能的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原子质量单位和千克的关系,焦耳和电子伏的关系.
(三)小结
原子核既可以天然衰变,也可以人工转变,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叫核反应.在核反应中存在质量亏损同时伴随巨大能量的释放.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物体的质量和能量间存在着一定关系:E=mc2,可见物质世界贮藏着巨大能量.问题是,如何使贮藏的能量释放出来.人类以前利用的是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化学能.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是原子外层电子的得失.这种情况下,人类获取的能量可以说属于原子的“皮能”.在核反应时,可以产生较大一些的质量亏损,从而使人类获得了大得多的能
量.这里的变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相应的能量称作原子核能.由前述二例可以看出,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换句话说,即物体贮藏的能量是巨大的.迄今为止,人类所利用的能量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人类在探索中,能掌握新的方式,以产生更大的质量亏损,也就必然能够获得更为可观的能量.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核反应
1.1 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1.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
(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1919年)
147N+42He→178O+11H(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1932年)
94Be+42He→126C+10n(中子)
1.3 核反应遵循的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1.4 核反应的特点:质量亏损——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用Δm表示)2.核能
2.1 什么是核能?与核反应相联系的一种能量.
2.2 核能的特点:
(1)与原子核的变化相联系,只有在核反应中才能体现出来.
(2)核能是非常巨大的,属于非常规能源.
2.3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式中 c为真空中的光速
2.4 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ΔE=Δm c2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