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处置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公共危机的定义、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或特定范围内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形式多样,对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有效地应对和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原因、影响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公共危机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共危机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如地震、火灾、洪涝、暴雨、风暴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2. 事故灾难类公共危机: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危机: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社会安全类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抗议活动等,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5. 其他类公共危机:如网络安全事件、天灾人祸事件等,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以上各类公共危机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引言公共危机是指不可控制的事件或事态,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传染病暴发等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和组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和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原则、要素及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整套预防、监测、应对、处置、恢复和评估机制和方法,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资源等,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现实情况,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种危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和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2.规范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保障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效果。
3.权威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权威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构建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危机管理体系,为公众提供一种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服务。
4.综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融合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及我国的危机管理体制 (1)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如何?公共危机是指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它不同于误解性危机、事故性危机、假冒性危机和灾害性危机。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危机?一、建立危机预警制度危机预警制度的出发点是要求树立危机意识,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以便捕捉危机征兆。
重点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防疫、气象、地震、洪涝等信息预报系统,在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和企业(如旅游、航空、金融、电力供应、供水、通讯、防污染等)中建立预警信息系统。
二、建立科学的危机处理决策机制强力。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出现时,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决策机构负责指挥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发布权威信息,行使调配资源的权力。
专家委员会咨询机构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做出各种可行性方案供决策者选择。
三、建立调度机构和监督机构要通过建立调度机构和监督机构,尽力把危机治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之中,建立一个统一领导、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危机治理制。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是危机处理的核心,正确的信息发布、有效地信息沟通是避免社会公众恐慌的最好方法,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信息上报和信息发布两方面的工作。
五、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中要充分利用的社会自我调节力量,主要是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
从我国的历次危机处理来看,我国主要靠的是政府行政手段,社会力量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但这次“5.12”汶川大震充分显示出社会的巨大力量。
因此,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着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促使社会各界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度过危机。
与此同时,要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观念,推进我国的危机意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
不确定性高
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往往难 以预测,增加了预防和应对的难度 。
救援难度大
灾害发生后,由于交通、通信等中 断,导致救援物资无法及时到达, 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紧迫性。
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的对策建议
加强预警机制
提高抗灾能力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科学预测,提前 采取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
2023
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
目 录
•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自然灾害的公共危机管理 •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 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的案例分析 • 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的挑战与对策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公共危机的定义
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 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 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 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制,提高应对能力。
创新发展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提高自然灾害预警和应对的
准确性和效率。
培训与演练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专业技能
和实践能力。
04
公共危机管理自然灾害的案例分析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事件概述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 洋地区发生9.0级地震,引发的海 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 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完善
面对自然灾害引起的公共危机事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至关重要的,包括灾害预防、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环节。
加强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
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是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和减少损失的重要途径。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领域和深度需拓展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随着全球化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如突发自然灾害、企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已经成为各大组织和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介绍公共危机处理的策略和措施,以便有关方面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处理的策略1.及时响应:在公共危机事件出现之后,组织和政府应快速做出响应,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并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以便让公众了解事态发展情况,避免造成公众恐慌和误解。
2.精准定位:组织和政府应该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精准定位,即了解事态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可以采用调查和分析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掌握事情发展的全貌,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综合处置: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组织和政府应该采取综合的处理方式,包括预案制定、应急措施、舆情监管、风险防范等方面,从而全面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损失。
公共危机处理的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首先要建立应急预案,即规定处理流程和职责分工,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出动制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事态能快速控制和稳定。
2.加强协调:公共危机处理需要各部门之间更紧密地协作和沟通,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机制,制定联合行动方案,整合信息,形成一体化应急指挥系统,做到情况共享和信息联通。
3.加强宣传: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需要向公众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迅速公布事件的最新情况和处理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有效控制声响和舆情,避免恐慌和谣言的扩散。
4.做好风险防范:公共危机事件的防范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预测和识别潜在危机,及时开展预警和监测,加强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
5.加强危机管理的培训:要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培训,建立专业应急队伍,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业务能力,做到人岗匹配,确保应对危机时能够高效顺畅地处理。
总结公共危机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防范、制定应急预案和严密组织调度来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和人们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了有效应对各类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1.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山体滑坡等;2. 事故灾难: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3.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4.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各类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对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职责:(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和实施本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指导各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应急工作。
(3)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防控、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等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应急工作。
(4)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应急工作。
(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交通畅通,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应急工作。
(6)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管理等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应急工作。
(7)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预警:根据预警信息,启动预警响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风险。
2. 应急响应:危机事件发生后,根据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救援力量:迅速调动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2)疏散转移:根据情况,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至安全地带。
(3)医疗救护:组织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4)现场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事件发展,防止事态扩大。
(5)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危机事件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
五、后期处置1. 事件调查:对危机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说白了就是我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时,如何迅速、有效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避免损失、减轻伤害。
好比咱们日常生活中的保险,买了你就能多一份心安,没买的话,你就得自己拿着脑袋上阵。
想想看,每次新闻里看到大规模的灾难事故,大家总是心有余悸,尤其是那些一开始完全没预兆的突发事件,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心里慌得一匹。
对啊,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让全世界都“躺平”?谁能想到一场大地震会让一个城市瞬间变成废墟?这些灾难来得没有任何预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公共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甚至普通人共同面对危机的过程。
你想啊,遇到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局势的发展。
说到这,大家肯定都记得那个“隔离”的话题,疫情初期,相关部门可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弄得大家都是“宅家”一族。
可是,不光是疫情,还有自然灾害,比如地震、台风,甚至是人造灾难,哪怕是恐怖袭击,也都属于这类“公共危机”。
说白了,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有条不紊地面对灾难,降低灾难带来的冲击。
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等到灾难来了才开始忙活,这就像是你在夏天提前备好防蚊液,到了夏天蚊子飞舞时,你就能轻松应对,不会被咬得满身包。
说到应急管理,你肯定听说过一个词——应急预案。
你可别小看这个预案啊,它就是咱们的“救命稻草”,相当于是事先做好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
你看,前几天,某个城市因为暴雨导致了严重的洪水,结果,民众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相关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整个救援过程迅速而有序,老百姓得到了及时的帮助。
咱们平常也能从这儿学到不少东西,不管是大灾难还是小意外,提前做好准备总能让我们在关键时刻站稳脚跟。
再说了,那个什么“事后诸葛亮”咱们都懂,事后说谁错了谁对了,没什么用。
真正能在危机时刻保命的,还是那些事前做了准备的组织和个人。
公共危机管理印尼海啸事件MPA案例分析(重庆大学)
公共危机管理管理案例分析——7·17印度尼西亚海啸事件引言2006年7月17日,发生了7·17印度尼西亚海啸事件。
此次事件属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典型自然灾害危机案例,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但表现不够成熟。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危机过程中政府的表现,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应用到中国的危机管理上来。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印尼海啸事件政府案例正文一、危机简介名称:7·17印度尼西亚海啸事件地点:印尼印度洋海域沿岸部分地区时间:2006年7月17日结果:嫌犯被击毙伤亡情况: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74100人无家可归印尼海啸是指2006年7月17日印尼当地时间3时24分(北京时间16时24分)在印尼爪哇地区(南纬9.4,东经107.4)发生7.3级地震。
震中距海岸线约180公里。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称,这次的地震触发了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澳大利亚圣诞岛和可可岛区域海啸预警。
这次海啸,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74100人无家可归。
截至7月17日傍晚,已造成当地至少80人死亡。
截至7月18日,印尼地震引发海啸已造成357人死亡,其中包括来自沙特、巴基斯坦、荷兰、日本和瑞士等国的7名外国人,另有数百人受伤,5400多人无家可归,3万余人被撤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
此时记者证实,暂无中国公民伤亡。
截至7月19日,印尼政府部门称,海啸中本国遇难者人数升至531人,另有270多人失踪。
印尼缺乏预警系统导致悲剧重演,海啸死伤惨重。
印度尼西亚副总统优素福·卡拉18日晚间说,国家救灾统筹机构18日已向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西爪哇南部地区提供了约110万美元的紧急救济经费,以帮助地方政府迅速展开救灾工作。
海啸过后一片狼藉。
截至7月22日,据印尼官方报道,海啸中印尼本国的死亡人数已达659人,另有330人失踪。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危机管理案例,探讨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案例背景: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里氏7.0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了超过22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是海地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该国的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
危机预防阶段在危机发生之前,海地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工作做得并不充分。
海地位于地震活跃带,地震风险较高,但该国的建筑标准和抗震设计普遍不达标,许多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此外,海地的预警系统和应急准备也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地震预警和疏散演练。
危机应对阶段地震发生后,海地政府立即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但由于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救援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
国际社会迅速响应,派出救援队伍和物资援助。
联合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医疗救助、食品和帐篷等。
然而,由于救援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协调不力,救援效率受到了影响。
危机恢复阶段地震过后,海地面临着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
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重建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海地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海地政府也加强了对地震风险的管理,提高了建筑标准和抗震设计要求,以减少未来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案例分析1.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海地地震案例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这包括提高建筑标准、加强预警系统和进行应急演练等。
2. 应对策略的及时性:在危机发生后,迅速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这需要政府和国际社会迅速响应,提供必要的救援资源和技术支持。
3. 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在危机管理中,各方的协调合作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愈发频繁地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和应对机制,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局面,保障公众利益。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全面、协调、可控的策略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1. 预防策略在危机尚未发生时,应该采取预防策略,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和风险评估、提高工作素质和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等。
2. 应对策略当危机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公共利益。
在应对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快速反应在危机发生后,必须要快速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紧急程度,组织力量实施应急措施。
这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应急预案,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2) 公开透明危机管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公开透明的态度,把事件的处理过程及信息向公众公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官方声明,消除不实传言,减少愈发不当的社会影响。
(3) 合理管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管理危机资源,如警力、医护人员、专业救援队伍等。
此外,学会灵活应对危机变化,尽可能降低事件对公众的损失。
(4) 德行领导在危机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要处理好事件和问题,还要展现出德行的领导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让公众相信管理者的能力和决心,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及时为公众宣传正确的信息。
3. 后续策略危机处理完之后,还需继续采取后续策略,以保持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具体措施包括:整理汲取危机事件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改进体制和机制,挖掘问题使各有关部门加以改进。
二、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对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应急资源的掌握和能力的体现。
应急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指挥机制、应急调度机制、信息灵通机制、支援保障机制、社会组织协调机制等。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李永清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
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
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
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
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
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
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
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
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
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负责协调和组织危机应对工作。
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确保各部门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协同作战。
03
公共部门危机应对与控制
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机制
危机预警
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 潜在危机,采取预防措施。
快速响应
一旦危机发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资 源进行处置。
实时监测
对危机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应对策 略。
VS
详细描述
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公共部门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和安全。同时,公共部门还需要加强情报 信息工作,提高反恐预警和应对能力。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详细描述
在社会动荡时期,公共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局势,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同时,公共部门还需 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案例三: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科学应对、信息公开
详细描述
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共部门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 工作。同时,公共部门还需要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和公众宣传教育,提高
特点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公共部门快速响应、科学决策、有效应 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危机扩 散和升级。
提高公共部门应急能力
05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案例研究
案例一: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
总结词
迅速响应、多方协作、恢复重建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群体中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纵火等事件。
这些事件将对群众、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
因此,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指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以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危机管理通常包括:1. 危机预警:及时监测事件发展动态,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危机的迹象,形成预警机制。
2. 危机评估:对危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危机的性质、程度、可能扩大的范围等信息,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3. 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针对每种可能的危机事件,应提前制定好应对方案,并预案与内部联系人和协作者,以保证危机发生时能立即执行。
4. 危机处理:应急响应团队根据危机应对方案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二、应对方案在制定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时,应该将风险评估和预测纳入考虑。
下面分别就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相应的应对方案介绍。
1. 自然灾害针对自然灾害,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制定灾害危险区域和疏散路线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当地民众撤离。
(2) 建立救援队伍,组织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援。
(3) 建立应急医疗救援机制,为灾民提供救治。
(4) 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保证能够恢复生产与生活秩序。
2. 恐怖袭击针对恐怖袭击,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介入,缩短袭击所造成的影响。
(2) 加强安保力量,做好袭击现场封锁与现场疏散工作。
(3) 强化危机沟通,向公众发布有关袭击事件的信息,以防止恐慌情况的发生。
3. 公共卫生事件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制定隔离治疗方案。
(2)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3) 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公众自我防范和干预能力。
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有何经验
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有何经验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危机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提高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基础。
这包括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权威的应急指挥中心。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统一调配资源,指挥各方力量协同作战。
这个指挥中心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及时掌握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每个部门都有其专业领域和职责范围。
在应急处置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文件,应该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要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修订,使其不断完善,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危机事件。
二、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先兆和规律,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对可能引发危机事件的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另一方面,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危害范围,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应该定期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三、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主力军,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的效果。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公共危机是指突发性和紧急性事件对公众利益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公共危机的发生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焦虑,严重者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瓦解和公信力的丧失,因此公共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概述,包括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公众安全:公共危机直接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危害和风险,保障公众的安全。
2. 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危机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蔓延的恶性循环,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 保护公共利益:公共危机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危及公共利益,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少损失,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1.预防和减少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隐患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2. 应对和处置危机:当危机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组织紧急救援、疏散人员、提供紧急救助、提供信息沟通等。
3. 恢复和重建:危机发生后,需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包括对受损设施的修复、受伤人员的救治、受灾群众的安置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恢复等工作,帮助公众重新适应正常生活。
4. 教训总结和经验积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积累经验和知识,为未来的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1. 制定危机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
规划和预案要详细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危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 建立危机管理组织和机制: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提高危机管理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公共危机应急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为提高我国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公共危机事件:1.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干旱、森林火灾等;2.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3. 公共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4.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
三、应急响应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 安全第一、保护生命;5. 信息共享、公开透明。
四、应急响应措施1. 预警与预防(1)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2)制定针对各类公共危机的预防措施,降低危机发生概率;(3)开展公共危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危机类型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2)成立应急指挥部:由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3)应急物资和人员调配:根据危机需要,调配应急物资和人员;(4)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危机情况;(5)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蔓延,减轻损失。
3. 救援与恢复(1)救援行动:开展紧急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灾后重建: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3)心理疏导: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4. 应急保障(1)资金保障:确保应急资金充足,支持应急工作;(2)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3)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4)技术保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五、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监测到公共危机事件后,立即启动预警机制;2. 报告: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危机情况;3.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危机类型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4. 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蔓延,减轻损失;5. 救援与恢复:开展救援行动,进行灾后重建;6. 应急总结: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如水、电、气、交通、通信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公共事业可能会面临各种危机,如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破坏等。
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机制对于公共事业的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首先,危机应对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可能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事业中断,给公众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经验。
他们应该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预案,包括灾害防范、应急救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他们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调应对。
其次,应急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急管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后,对危机进行全面、快速、有效的应对和处理。
它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资源调配,协调救援行动等方面的工作。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应急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公众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确保公共事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的应急管理人才,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
此外,他们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危机。
除了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中还需要注重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预防是最好的治理,通过提前预防危机的发生,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公共事业的影响。
例如,公共事业管理者可以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和破坏的发生;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危机的动态。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有效地应对危机。
公共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公共危机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小组。
四、应急处置原则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公共危机发生的风险。
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
4. 科学决策,依法处置,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合法、合规。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发现公共危机事件后,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2. 应急响应:指挥部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救援力量调度: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调动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
4. 人员疏散与安置: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受影响人员疏散和安置。
5. 现场处置: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现场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6. 恢复重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自然灾害事件:做好防洪、防涝、防旱、防震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事故灾难事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及时救治伤员,控制事故扩散。
3. 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 社会安全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3. 资金保障:设立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自然灾害中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处置机制
短 时问减少 自然 灾害 的破坏 性 ; 与此 同时 , 中央 各个 主决 策 、民主管理 和 民主监 督诉 求 的体现 。在 S R A S 部 门之 间 、 中央和地方之 问 、 政府 与非政府之 间 、 以及 事件 、 ・2汶川 大地震 中 , 国政 府都建 立定期 常规 51 我
固
的方案 。 ( ) 然 灾害 中的政 府危 机 管理 具有 高度政 治 二 自
的价值诉求 , 逐渐 内化 为政 府 自然灾 害性危机管理 的 内在价值认 同 。 这种 内在的价值认 同外 在主要表现 为 和谐 社会指 导下 的“ 以人为本 ” 政府 公共 危机 管理行 动。 它直 接体现 为“ 人命 大于 天”一 切 以救人为核心 , , 政府 运用掌握 的一 切 人 、 、 来挽 救和保 障人 们 的 财 物 生命 和财产 的安 全。 “ ・2 汶 川大 地震 中 , 一 理 在 5 l” 这 念得到前所 未有 的升华 。 “ 将 以人为 本 , 尊重人 的生命
21 年第 4 01 期
行政 与管理
自 寄卿 嬲 视管理的 我国 置
。 马 健
我 国是 世界上 自然灾害最 为严 重的 国家之 一 , 政 府在 自然灾 害 中的危机管理策 略 日趋成熟 , 形成 了一 套具有 中国特色 的 自然灾 害政府危 机管理方 略 , 最大 限度上维护 了广 大人 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 安全 。
二 、 国政 府在 自然 灾 害 中的 危 机 管 理 理 念 我
( ) 本 理 念 一 人
、
自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中政府危机管理 的特征
( ) 自然 灾 害 中 的政 府 危 机 管理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一
非程序化 决策管理 我 国政 府在 自然灾 害中 的危机 管理 , 一 在既 是 种 有法律框架 和经验积 累基 础上的非程 序化管理 , 是一 种应对高度 不确定性 的决 策模式和行 动模式 。 由于 自 然灾 害 的突发性 和紧 急性 , 府必 须在 “ 政 第一 时 问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的管理手段上也从传统的工作手段,转 到高科技装备的应用 缺陷: 工作程序的指导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以人为本的体制建设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 缺乏统一强大的实体性救灾机构 我们的预案过于原则,很多预案缺乏工作规 程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汶川大地震 1、强度非常大,面积非常广 2、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 3、灾区内部的地形非常复杂 4、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 5、余震频次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6、紧急转移人口特别多,需要安置的任务非常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汶川大地震 1、强度非常大,面积非常广 2、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 3、灾区内部的地形非常复杂 4、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 5、余震频次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6、紧急转移人口特别多,需要安置的任务非常重
汶川地震
建立新的最高领导指挥体制 建立军队与所有紧急救援力量全面投入应急 救援的机制 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一体性紧急安置灾 区群众生活的机制 启动了国际竞争救援的参与机制 紧急启动建设临时住所的机制 制订了三个月的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确定一体处理政策,建立抚慰金制度 制订了医疗卫生救助政策和孤儿、孤老、孤 残人员的救助政策 农户恢复重建标准 建立一个一省支援一个重灾县的体制 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系统 规范灾后重建工作 建立科技力量系统投入的机制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汶川大地震 1、强度非常大,面积非常广 2、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 3、灾区内部的地形非常复杂 4、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 5、余震频次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6、紧急转移人口特别多,需要安置的任务非常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汶川大地震 1、强度非常大,面积非常广 2、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 3、灾区内部的地形非常复杂 4、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 5、余震频次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6、紧急转移人口特别多,需要安置的任务非常重
8.31 青海海西5.9级地震 8.28 青海海西6.4级地震 7.24 西藏尼玛5.6级地震 7.16 台湾花莲海域5.2级地 震 7.14 台湾花莲海域6.7级地 震 7.10 云南姚安、祥云交界 5.2级地震 7.09 云南姚安6.0级地震 6.30 四川什邡、绵竹交界 5.0级地震 6.30 四川绵竹5.6级地震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汶川大地震 1、强度非常大,面积非常广 2、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 3、灾区内部的地形非常复杂 4、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 5、余震频次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6、紧急转移人口特别多,需要安置的任务非常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汶川大地震 1、强度非常大,面积非常广 2、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 3、灾区内部的地形非常复杂 4、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 5、余震频次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6、紧急转移人口特别多,需要安置的任务非常重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 吐鲁番地区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 强风袭击。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 特强沙尘暴。 4月25日, 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 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 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 红的云层笼罩,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截止4月26日,湖南省4月连续发生较大降雨过程,湘江水位持续上涨。湘 江干流洪水致28.7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2.8万人。 4月29日08时48分19秒,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北 纬:31.07°、东经:110.3°)发生M1.8级地震。 4月29日9时30分,湖北省巴东县发生2.5级地震(北纬31.10度,东经 110.28度)。 4月29日22时22分37秒,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阿坝藏族羌族自 治州茂县交界地带发生3.3级地震。 4月30日2时36分,邢台市宁晋县、新河县交界(北纬37.5,东经115.1)发 生3.3级地震。属1966年邢台大地震老震区的余震。 5月6日,重庆梁平县遭特大暴风雨袭击。 5月5日-6日罕见暴风雨强势来袭,南方部分省市连连告急,受灾人数之多触 目惊心:湖南169万,重庆137万,广东87万余,江西赣南26万。
冬春困难群众救助管理系统 国家减灾的组织指导系统 救灾与减灾的科技应用推广系统
自然灾害管理的基本工作机制
民政系统的灾情报送工作机制 2小时报告制 灾情监测工作机制 24小时不间断灾情监测 应急联络机制 核心联络电话:83559999 自然灾害应急相应的启动机制 应急救助资金的拨付体制 恢复重建工作机制 冬春救助的这样一套工作指导机制 减灾、备灾的指导工作机制
2008年:
1月10日,雪灾殃及中国19个 省份 2月17日, 中四川特大沙尘暴 3月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 3月21日, 新疆自治区和田地 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5月12日, 四川汶川8.0级特 大地震 5月30日, 青岛市暴发浒苔水 污染事件 6月11日,南方洪灾(贵州、湖 南、江西、广西、广东、浙 江、福建、上海等12个省/区 /市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 7月18日, 今年最严重的台风 “海鸥”重创台中市 7月23日,新疆遭遇自1974年 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7月28日, 台风“凤凰”袭击 台北 8月30日,四川攀枝花6.1级 地震 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 震 10月6日,西藏当雄县6.6级 地震 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县受 到泥石流和洪水侵袭 11月10日 青海海西6.3级地 震
基本管理的工作系统
国家减灾委员会 组织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并且协调开展减灾重 大活动 . 国家灾情会商机制与预警系统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预案系统 1、以工作来划分等级 2、第二个指标是转移人口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响应系统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响应系统 1、24小时到达灾区 2、救灾物资24小时内要救助灾民到位 3、中央应急救助资金72小时内下到灾区 救灾物资储备与救灾装备系统 灾害救助的动员系统 全国恢复重建工作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发展趋势
极端性气候现象增多 地震到了一个活跃期 灾害损失是日益加重的趋势 灾害和国家的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 全紧密联系
《后天》
本片描绘了温室效应造成气 候异变,地球陷入第二次冰 河世纪的故事。丹尼斯· 奎德 扮演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 霍尔教授,他根据观察和研 究史前气候的规律,提出严 重的温室效应将造成气温剧 降,地球将再次进入冰河时 候的假设。结果,这个预言 变成了现实,龙卷风、海啸 和暴风雪接踵而至,人类陷 入了一场空前的末日浩劫。
调整和充实了灾害动员机制 鼓励志愿者开展服务,支持社会的互助 全面开放舆论报道救灾体系 建立全国哀悼日制度
我国自然灾害管理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灾害管理的目标从强调减少经济损失转向以 人为本 管理内容从事后救济转向全方位救助与减灾 和备灾 从单一职能部门转向系统预案与综合协调 灾害的管理过程上从封闭性转向全方位透明 管理标准上也从经营型转向数据化、程序化、 项目化
2009年:
12.19 台湾花莲海域6.7级 地震 12.14 新疆哈密5.1级地震 11.28 四川什邡、彭州交 界5.0级地震 11.08 西藏昂仁5.6级地震 11.05 台湾南投5.9级地震 11.05 青海海西5.1级地震 11.02 云南宾川5.0级地震 9.19 陕西宁强5.1级地震
公共危机管理
自然灾害事件应对处置
提纲:
我们国家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 我们国家自然灾害管理 应急救助系统 应急救助工作机制 (汶川地震) 自然灾害管理面临的重大转型
2010年: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出现降雪天气,这是该地 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 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 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 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 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 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 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9日 北京 天津 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 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 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 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