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微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阮笑笑

来源:《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21期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特殊教育学校是相对特殊的存在,它面向的学生都是残疾儿童。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紧紧围绕着儿童自身的特点开展相关工作,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残疾儿童的各项能力。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提升残疾儿童的信息素养。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其他学校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将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如微课。通过运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微课;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

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学校一样,也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以确保残疾儿童能够接受更多的知识和内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残疾儿童能够快速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将节省下的课堂时间用于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的信息素养水平。

二、微课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最先出现于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开始引入了这种教学模式[1]。在应用过程中,微课依托现代信息传播平台和先进的电子产品,制作出短小的视频,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课堂内容。微课实际上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设计的内容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并形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通过有趣的小视频记录讲解相关知识。此外,微课还包括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课件、反馈等。

(二)运用微课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学习阶段通常会比普通学生更困难。当涉及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时,学生很可能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敌对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而通过运用微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2.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微课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短,通常在5到10分钟之间。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核心内容,还能够及时反馈和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改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发展[2]。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重要性

微课的发展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通过使用现代信息传播平台,以短时间的视频形式向学生传授课本和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在推行微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不会消耗学生过多的精力,并且微课在教育领域和教育人员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和感兴趣的知识,拓宽学习面,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多元化知识。此外,微课还涉及其他课外知识点,在教授电子信息技术知识时,通过微课的运用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知识进行有益地补充。

四、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发现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中内容并没有达到统一的要求。教材内容的不统一会导致教学阶段各学校之间的沟通困难,使得各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存在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也影响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力度不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教学,导致学生欠缺实践能力,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限制了残疾儿童信息素养的提高。

第三,强制管理措施降低了儿童学习中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计算机设备,且该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同时,对于残疾儿童而言,缺乏操作能力可能导致操作不当而损坏设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往往采取强制管理措施,禁止学生在操作中脱离教材内容,如长期处于强制性管理中,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建议

(一)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微课教学时,需要从残疾儿童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以保证微课视频内容的质量和教学效果[3]。

第一,应当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阐述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步骤。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为聋哑儿童,他们难以通过声音学习。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知识点,并特别关注操作步骤,通过图片和文字的配合来展示实际的操作顺序。

第二,需要控制好视频的时间。微课视频的特点是时间较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将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这样既符合微课的特点,又与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有很大的关联。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过多的知识内容。如果视频时间过长、内容过多,将很难达到实际教学的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只专注于一种知识点,能够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快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在使用语言时应更加直白。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他们在理解文字上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应使用直白、简单的语言,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同时,语言的运用在微课视频制作中也非常重要。

(二)实行微课预习模式

在各个学校和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会被要求进行预习。同样,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可以采用预习的方式,从而节省课堂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残疾儿童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授“几何图形的绘制”这一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提前绘制好几何图形,并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并在展示时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该视频给残疾儿童观看,同时观察每个残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以分析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在残疾儿童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根据微课中的内容来绘制几何图形,通过绘画的方式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不理解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指导,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绘制几何图形,以培养残疾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考虑到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为了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每一名残疾儿童快速成长[4]。在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时,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从中挖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