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应用地貌图及其地貌概要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二江苏课件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

地理必修二江苏课件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

地理必修二与电子地图的结合
地理必修二的教学目标
掌握地理必修二的基础知识,如地图、气候、地形等 学会使用电子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地图在地理必修二中的应用
电子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 直观地了解地理概念和现

电子地图可以提供实时的 地理信息,帮助学生了解
确保地图来源的可靠性,选 择权威机构发布的地图
学会识别地图上的符号和标 注,避免误解地图信息
注意使用电子地图的合法性
尊重隐私权:不泄露他人隐 私信息,保护个人隐私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不传播违法信息
遵守版权法:使用正版电子 地图,避免侵权行为
确保地图准确性:使用最新 版本的电子地图,保证地图
地理必修二江苏课件单元活 动学用电子地图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电子地图的概述 3 江苏地区电子地图的介绍 4 地理必修二与电子地图的结合
5 如何使用电子地图进行学习
6 学用电子地图的注意事项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电子地图的概述
更新及时:地图数据会定期更 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 性
江苏地区电子地图的更新和维护
更新频率:定期 更新,确保地图 信息的准确性
更新内容:包括 行政区划、道路、 建筑物等
维护方式:通过 用户反馈、官方 渠道等方式进行 地图信息的更新 和维护
技术支持:利用 先进的地图制作 技术,提高地图 的质量和更新效 率
学习中的操作
打开电子标地点
使用缩放、平移等功能, 查看地图细节

江苏地理学习要点概述

江苏地理学习要点概述

江苏地理学习要点概述
本文旨在概述江苏地理研究的要点,提供研究指导和参考。

1. 江苏省的位置和边界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界杭州湾,西接安徽、山东,北濒长江。

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
经济发达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江苏省的地貌特征
江苏省的地貌主要分为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主要由
长江、淮河和大运河的河流冲积形成,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丘
陵地区则由长江三角洲、苏南平原和苏中丘陵组成,有着丰富的矿
产资源。

3.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4. 江苏省的人文地理
江苏省的人口众多,且经济发达。

人文地理上,江苏省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苏州园林、扬州八怪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和文化爱好者。

5. 江苏省的典型景点
江苏省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苏州园林、周庄古镇、南京
夫子庙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上所述仅为江苏地理学习的要点概述,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
材和课程要求进行深入学习。

江苏省应用地貌图及其地貌概要

江苏省应用地貌图及其地貌概要

江苏省应用地貌图及其地貌概要陈志明郑长苏宫春生邓世杰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的淮河下游。

平原占总面积的85%,岗地占10%,低山丘陵仅占5%o。

平原区半数以上的地面高程在5米以下,江湖水域十分广闹,占总面积的17.36%1)。

约在5—6千年前,海水侵达省区中西部山前地带,今日大江南北当时尚在海中,长江口、淮河口分别在镇江、淮阴一带〔1,4〕。

由于江水带来了大量泥沙,使长江口外侧的沙洲不断向外伸展,并与沿海沙堤相连而逐步包围两侧海湾,形成南北两个较大的古泻湖,并先后成为陆地,即今太湖平原和里下河洼地。

淮北平原主要由黄河多次南迁泛滥堆积而成。

由于省区地图集编制和农业区划工作的需要,江苏省地貌图已编辑出版过三次2,3,4)。

这些任务的特点确定它属于普通应用地貌图的性质。

最近的一幅图(1:1,700,000)是江苏省地图集的图幅之一(见附图)。

图的设计,强调农业和有关学科的应用。

本地貌图的主要设计思想如下:1.强调平原地形的表现由于本省属平原省分,因此必须重视平原地形的分类与制图表现。

其主要依据如下:(1) 成因与形成过程:不同成因的地形有着不同的堆积类型。

北部平原(Ⅰ区)的堆积物主要来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剥蚀物质,故形成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及远山区的低洼地的组合;西北部(Ⅱ区)堆积物主要由黄河泛滥、形成河流泛滥堆积;东部沿海平原(Ⅳ区)起源于海流与潮汐作用,形成海滩堆积;长江河口平原(Ⅴ区)起因于冲积—河口潮汐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堆积;而其南北(Ⅲ与Ⅵ区)平原起源古海湾—泻湖,形成以湖沼为主的堆积类型;西南部(Ⅶ区)的平原物质来源于山间剥蚀物质,形成冲积—洪积—坡积的组合类型。

因此,本地貌图据成因及形成过程,首先把平原分为七大成因类型,并作为七大地貌区的划分基础。

(2) 年代:不同成因过程的平原,其形成的年代不同。

上述I区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1)据江苏省水利厅1964年调查资料(江苏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980年。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形地貌总结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形地貌总结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形地貌总结地形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作为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的一部分,地形地貌的总结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结合江苏省的具体地理特点,对地形地貌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江苏省的总体地形特点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的总体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平原、湖泊和河流构成的复合地貌。

1. 平原地貌江苏省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整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南部主要是松江平原和苏南平原,地势低平,多河流水网,适宜农业发展。

北部则是淮河平原和苏北平原,地势相对较高,农田分布较多。

2. 湖泊地貌江苏省境内分布着众多湖泊,如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等。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被誉为“江南明珠”,同时也是世界遗产。

这些湖泊对江苏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河流地貌江苏省境内的两大主要河流是长江和淮河。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江苏段主要流经南京、扬州、镇江等地,其水量雄浑,负责江苏省的排水功能。

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中、南部干流河流,对江苏省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江苏省的典型地貌类型江苏省的地形地貌类型以平原地貌为主,同时辅以丘陵和沿海地貌。

1. 平原地貌江苏省的平原地貌分布广泛,以长江三角洲为典型。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由长江和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平原组成。

这里河网密布,水网交错,水文条件优越,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发展带。

2. 丘陵地貌江苏省的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些丘陵和山丘。

如连云港市的赣榆山、淮安市的兴化山等。

这些丘陵地貌起伏不大,海拔较低,同时也是江苏省的旅游胜地。

3. 沿海地貌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貌类型丰富,包括滩涂、沙洲、河口盐田等。

苏北和苏中沿海地区呈现出一条条弯曲的沙洲、沙嘴等,是天然的海岸防护带。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地理知识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本文将围绕江苏的地理知识点展开,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江苏东临黄海,南界杭州湾,西接安徽,北毗山东,与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接壤。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对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势平坦,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地形区。

南部为江、河河口平原,多由长江、杭州湾的冲积沉积形成;北部为淮河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江苏还有最高峰茅山,海岸线长,沿海地区有滨海湿地、沙滩等。

三、气候特点江苏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全省年均降雨量约为800-1200毫米,全年平均气温在14-17摄氏度之间。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四、自然资源江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农业资源,江苏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稻谷、小麦、棉花、油菜、水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其次是水资源,江苏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包括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还有太湖、洞庭湖等淡水湖泊。

此外,江苏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硅石等。

五、经济发展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江苏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

同时,江苏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渔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六、生态环境保护江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江苏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努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江苏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绿色发展的省份。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区域地理 第三章 江苏乡土地理 第40讲 江苏省自然和人文概况 .doc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区域地理 第三章 江苏乡土地理 第40讲 江苏省自然和人文概况 .doc

第40讲江苏省自然和人文概况一、自然地理环境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东临黄海。

陆地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共26个海岛。

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共辖13个地级市。

江苏省政区图2.地形(1)地势:地势最低的省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

地面高程在45米以下的平原低地占总面积85%, 其中半数以上在5米以下。

(2)地形: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

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最高峰,海拔625米。

3.气候(1)类型: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特征: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气象灾害多发。

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补充点拨 1月份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4.河流、湖泊江苏跨江滨海,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陆地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占15.7%。

主要河流有长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主要湖泊有太湖、洪泽湖。

5.自然资源耕地和海域面积广阔。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7%,人均占有耕地0.99亩。

湿地资源丰富,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沼泽等类型众多,沿海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4。

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长江口、大沙四大渔场。

江苏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徐州的煤、连云港的磷、沿海淮北盐区的盐、宜兴的陶瓷土等全国闻名。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2016年末,常住人口7998.6万人,比2015年末增长0.3%。

2010年末常住人口7 866.09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0.56%。

江苏地形

江苏地形

视频欣赏
一、江苏地质 (一)地质构造 1、北区 (1)苏鲁地盾区 (2)徐淮坳褶带 (3)鲁西断块 (4)郯庐断裂带 2、南区 (1)苏北坳陷带 (2)下扬子台褶带 (3)太湖—钱塘褶皱带
以盱 眙- 响水 为界
北区
形成 时间
地壳运动
地层垂 直分布
地表岩层水平分布
太古 代
比较稳定, 古生代、 苏鲁地盾区-主要为太古代岩层,南部有50-350米新生 代沉积物。 以隆升为 中生代 主 岩层多 徐淮坳褶带-古生代早期与晚期地层。古生代中期地层缺 缺失 失。(古生代晚期地层为含煤层)。 鲁西断块--地表被新生代地层覆盖。地下有古生代晚期 含煤层。 郯庐断裂带—表现为地垒构造,即新沂、宿迁、泗洪境 内的丘陵。太古代已有活动,达万米之深。有地幔物质 存在,产金刚石。 不稳定, 以沉降为 主 元古代 以来各 个地质 时代的 岩层发 育完整 苏北坳陷带-深厚新生代沉积层。 下扬子台褶带-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地层几乎都能找到。包 括岩浆岩。 太湖—钱塘褶皱带-山地为古生代岩层以及岩浆岩。其余 为新生代沉积物。

2、江苏低山丘陵和岗地 (1)东北低山丘陵—包括两列,一列位于东海和赣榆县境内; 一列位于连云港市郊的云台山组成。 其成因为褶皱-断块山。 云台山最高峰海拔625米,为江苏省最高峰。 云台山区于1711年—1855先后由于黄河泥沙淤积成为陆地。 (2)西南低山丘陵---北起盱眙,南达宜溧山地,东接江淮平原 和长江三角洲,西和南与浙江、安徽山地相连。 其成因褶皱、断裂以及岩浆活动。 1)仪六盱丘陵—主要由岩浆活动形成。比如六合的灵岩山、 金牛山、桂子山、江山等。 2)宁镇—茅山低山丘陵----主要由褶皱作用形成。 3)老山山脉—主要由褶皱作用形成。 4)宜溧低山丘陵--主要由褶皱、断裂作用形成。 介于上述山地之间为河谷平原和湖盆平原。比如镇江-扬州以 西的沿江平原、秦淮河谷地、滁河谷地石臼—固城湖盆地等。 (3)长江三角洲平原上的残丘 (4)黄淮平原上的残丘

江苏省地图矢量PPT模板(可编辑)

江苏省地图矢量PPT模板(可编辑)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江苏拥有江淮、 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文 化的特色。
南京市 无锡市
玄武区 秦淮区 建邺区 鼓楼区 浦口区 栖霞区 雨花台区 江宁区 六合区 溧水区 高淳区
行政区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苏省地图矢量 PPT模板
矢量素材 ︱框架完整︱精美大气︱可以编辑
可拆分世界地图
MAP OF THE WORLD
欧洲 非洲
亚洲
中国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选中地图】-【右键】-【组合】-【取消组合】,可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拆分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辽宁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河北
宁 夏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重庆
湖北
安徽
上海
浙江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钓鱼岛
台 湾
海南
香港 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中国地图PPT
MAP OF THE CHINA
【选中地图】-【右键】-【组合】-【取消组合】,可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拆分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下面将介绍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沿海线长约1,209 公里;南接浙江,西邻安徽,北毗山东,总面积约 102,600 平方公里。

江苏地处于中国的华东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侧,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部多湖泊和河流,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两个地带:苏南平原和苏北丘陵。

苏南平原由长江、淮河和沿海泥河构成,平均海拔在3至5米之间,地势较为平坦。

苏北丘陵地貌较为起伏,主要由苏北平原和淮北平原组成,境内有众多山丘和丘陵,海拔较高,地势相对较高。

三、水系江苏境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长江是江苏的主要河流,它由西南流经江苏北部,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

淮河是江苏的南部边界,它发源于安徽并流经江苏,注入黄海。

此外,江苏还有一些大小湖泊,如太湖、洞庭湖、麻溪湖等。

四、气候江苏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到17℃之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到1,200毫米之间。

五、资源江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盐矿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此外,江苏盛产稻谷、小麦、棉花、油料等农作物,也有发达的渔业和水产品资源。

六、主要城市江苏是中国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重要城市。

其中,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华东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苏州、扬州、无锡、常州等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

七、旅游资源江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访。

太湖、苏州园林、周庄等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胜都是江苏的重要旅游景点。

此外,南京的中山陵、紫金山、苏州的拙政园、虎丘等也是备受游客喜爱的景点。

综上所述,江苏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份,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水系资源,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江苏的发展也使得其主要城市成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访。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下面将介绍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临黄海,南接浙江,西连安徽,北接山东。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丘陵和沿海沙滩等。

江苏的主要地势特征是长江三角洲和苏北平原。

1.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中南部,涵盖了苏州、南通、常州和无锡等地。

这里地势低平,是中国重要的农田和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江苏重要的工业区域。

2. 苏北平原:苏北平原位于江苏北部,包括盐城、徐州等地。

这里地势相对较高,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也是江苏的重要农业区域之一。

三、水系江苏是中国重要的水道交通省份,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

1. 长江:江苏位于长江下游,江苏境内的长江是全国最长的水道之一,对江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对江苏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运河:江苏境内有多条运河,如京杭大运河和苏南运河等。

这些运河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交通的重要遗址,也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四、气候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1. 夏季(6月至8月):夏季江苏炎热多雨,气温高,场均气温约为25-30摄氏度。

2. 冬季(12月至2月):冬季江苏寒冷多雨,但相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冬季温度较为宜人,场均气温约为0-10摄氏度。

五、资源江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农业资源: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苏北地区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广泛。

2. 工业资源: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名胜古迹江苏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 苏州园林: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被誉为中国园林之乡。

最新可编辑3D立体地图-江苏

最新可编辑3D立体地图-江苏

城市
南京市
扬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
常州市 无锡市
南通市
苏州市
可随意拆分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 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公元1667 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 首字。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 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
江苏地图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 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公元1667 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 首字。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 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
徐州市
连云港市
宿迁市 淮安市
盐城市
南京市
扬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
常州市 无锡市
南通市
苏州市
文字、块状均可编辑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 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公元1667 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 首字。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 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

下面将介绍江苏省的地理知识点。

一、位置和边界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北与山东、安徽接壤,西与浙江相连。

全省总面积102,600平方千米,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势平坦,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北部以丘陵为主。

主要地貌包括长江三角洲和苏北平原,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

三、水系江苏是长江、淮河两大重要水系交汇的地区。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经江苏全境,并在南京形成长江三角洲。

淮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流经江苏西部。

四、气候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省年平均气温约15-18摄氏度,降水量充沛。

五、资源江苏省地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主要矿产有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

此外,江苏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棉花等。

六、经济发展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轻工业、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

此外,江苏还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

七、名胜古迹江苏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云集的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

如南京明城墙、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

这些名胜古迹展示了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八、重要城市江苏省拥有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重要城市。

其中苏州素有"Garden City"之称,以其古典园林著名;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总结: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势平坦,拥有丰富的水系和自然资源。

其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势。

江苏的名胜古迹和重要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作为一个多样化和繁荣的省份,江苏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的地理地貌

江苏省的地理地貌

江苏省的地理地貌江苏地形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组成。

其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国居首位,成为江苏一大地理优势。

江淮平原:江苏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南及长江下游一带的平原。

江苏省淮河古道以南地区,是淮河、长江冲积成的平原,海拔高度为5—10米,地势四周略高,中部较低,海拔高度只有2—4米,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江淮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黄淮平原: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北。

是华北平原的南部。

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

地形平坦,仅徐州地区略见小丘。

西部和南部山麓平原,海拔大多在80米左右;中部平原,海拔多在35~80米之间;东部滨海一带,海拔仅2~3米。

平原中多低洼区,湖泊众多,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带。

山东丘陵的西部和南部边缘,有著名的京杭运河将这些湖泊沟通,成为中国南北水路交通要道。

历史上黄河在平原上多次泛滥改道,从兰考经商丘、徐州到淮阴的黄河故道两侧多沙地、沙丘,面积6000平方千米。

1949年后,在淮河上游已建成大中小水库近5000座;在中游利用湖洼地修建蓄洪滞洪工程;下游开辟入海入江通道。

现平原上河渠纵横,涵闸密布,稻麦两熟。

产小麦、杂粮、棉花,为中国重要农业区。

江苏山脉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云台山脉。

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江苏第二高山:大洞山。

位于徐州市区东北40公里贾汪区境内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顶莲花山,属淮阴山脉,周围大小100余山头,几乎峰峰有名,连成一气,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绿涛汹涌,被徐州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通关江苏省考研地理学重点地貌与自然灾害

通关江苏省考研地理学重点地貌与自然灾害

通关江苏省考研地理学重点地貌与自然灾害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各景观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学科,对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在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中,地貌与自然灾害是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江苏省考研地理学中的地貌与自然灾害相关知识,以帮助考生顺利通关。

一、江苏省地貌概况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平原地带,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

在江苏省的地貌系统中,冲积平原、河流湖泊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江苏省的地貌特色,也让其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

二、江苏省地质构造与地震灾害尽管江苏省地质构造相对较稳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地震灾害的发生。

江苏周边的地震活动区域包括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江苏省发生了多次中等强度地震,因此应该重视地震对地区的潜在影响。

三、江苏的洪涝灾害由于江苏省地势低平,加上频繁的降雨和丰富的水资源,常常发生洪水灾害。

特别是在夏季和汛期,江苏各河道常常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大面积的洪水灾害。

洪涝灾害对农田、城市生活和交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深入了解江苏省的洪涝灾害和应对措施是地理学考研的重点。

四、台风灾害对江苏的影响位于中国东海沿岸的江苏省也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每年夏季和秋季,台风穿过东海,带来巨大的风雨和海浪,给江苏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

台风灾害对江苏省的农业、渔业和城市建设都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了解台风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应对措施也是地理学考研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五、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除了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外,江苏省还存在着地质灾害的问题,如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江苏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加大地质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监测预警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江苏省的地貌与自然灾害是地理学考研中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全面了解江苏省地貌的特点以及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江苏南部5市,高清3D地势图: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江苏南部5市,高清3D地势图: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江苏南部5市,高清3D地势图:南京、镇江、常州、无锡、
苏州
【南京市】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整体地势非常平坦,仅有1.2%的地方有山,而且这些山大多都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区域。

目前,江苏省一共有13个地级市,其中有5个处于长江以南,从西向东分别是: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图为南京市。

【南京市】古称“金陵”、“建康”,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水运十分发达,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定都,号称六朝古都。

除此之外,其实南唐、明朝初期、太平天国等也都曾在此定过都。

【镇江市】江苏省长江南部五市之一,古称“润州”,曾做过江苏省省会。

根据考证,镇江地区在6000年前是长江入海口。

【常州市】江苏省长江南部五市之一,古称“毗陵”,市区北部是长江,南部是太湖和滆湖,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就从常州市区经过。

【无锡市】太湖北岸城市,北部距离长江约30公里,属太湖水网平原区,经济发达,自古便是鱼米之乡。

【苏州市】太湖东岸城市,古称“姑苏”,吴文化核心区,自古以来,这里的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商贾云集,清朝时期曾与北京、佛山、汉口并列为“天下四聚”名噪一时。

目前,苏州市从人口和经济方面来说,仍是江苏省第一大城市。

看完了苏州,江苏省位于长江南部的五个地级市就已经介绍完毕了,不知道看完这些城市的高清3D地势图,大家更喜欢哪个呢?。

基于ASTER GDEM的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

基于ASTER GDEM的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

第43卷第2期2020年3月现 代 测 绘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43,March,2020 第一作者简介:卢其垡,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地形分析与GIS应用。

基于ASTER GDEM的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卢其垡1,葛荣存2,高亦远2(1.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江苏南京211102;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 要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全面地、科学地分析江苏省的地貌形态特征,对江苏省的城市发展、农业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的决策支持意义。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在ArcGIS 10.5软件平台上,基于ASTER GDEM V3数据集,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21像元×21像元为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依据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探索制定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体系,将江苏省分为低海拔平原、低海拔台地、低海拔丘陵、小起伏山地4种地貌类型。

结果表明:江苏省地形以低海拔平原和低海拔台地为主,面积占比之和超过95%;低海拔丘陵和小起伏山地面积占比之和仅2.09%;低海拔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连云港、西南部的南京、镇江、盱眙以及南部的太湖附近。

关键词 地貌类型;地形起伏度;ASTER GDEM;均值变点分析法中图分类号:P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20)02-0054-040 引 言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如何科学、系统地描述与分析一个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一直是地貌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也是专题地图制图研究的热点[1]。

全面地、科学地分析各种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有助于合理地评价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生产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

传统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常以定性为主,主要是通过纸质地形图或者野外调查资料进行。

这种方法数据庞大、计算繁琐、成果精度低,使得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发展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应用地貌图及其地貌概要陈志明郑长苏宫春生邓世杰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的淮河下游。

平原占总面积的85%,岗地占10%,低山丘陵仅占5%o。

平原区半数以上的地面高程在5米以下,江湖水域十分广闹,占总面积的17.36%1)。

约在5—6千年前,海水侵达省区中西部山前地带,今日大江南北当时尚在海中,长江口、淮河口分别在镇江、淮阴一带〔1,4〕。

由于江水带来了大量泥沙,使长江口外侧的沙洲不断向外伸展,并与沿海沙堤相连而逐步包围两侧海湾,形成南北两个较大的古泻湖,并先后成为陆地,即今太湖平原和里下河洼地。

淮北平原主要由黄河多次南迁泛滥堆积而成。

由于省区地图集编制和农业区划工作的需要,江苏省地貌图已编辑出版过三次2,3,4)。

这些任务的特点确定它属于普通应用地貌图的性质。

最近的一幅图(1:1,700,000)是江苏省地图集的图幅之一(见附图)。

图的设计,强调农业和有关学科的应用。

本地貌图的主要设计思想如下:1.强调平原地形的表现由于本省属平原省分,因此必须重视平原地形的分类与制图表现。

其主要依据如下:(1) 成因与形成过程:不同成因的地形有着不同的堆积类型。

北部平原(Ⅰ区)的堆积物主要来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剥蚀物质,故形成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及远山区的低洼地的组合;西北部(Ⅱ区)堆积物主要由黄河泛滥、形成河流泛滥堆积;东部沿海平原(Ⅳ区)起源于海流与潮汐作用,形成海滩堆积;长江河口平原(Ⅴ区)起因于冲积—河口潮汐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堆积;而其南北(Ⅲ与Ⅵ区)平原起源古海湾—泻湖,形成以湖沼为主的堆积类型;西南部(Ⅶ区)的平原物质来源于山间剥蚀物质,形成冲积—洪积—坡积的组合类型。

因此,本地貌图据成因及形成过程,首先把平原分为七大成因类型,并作为七大地貌区的划分基础。

(2) 年代:不同成因过程的平原,其形成的年代不同。

上述I区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1)据江苏省水利厅1964年调查资料(江苏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980年。

2)陈志明,江苏省地貌图(1:170万),江苏省地图集图幅,中华印刷厂,1959年。

3)陈志明,郑长苏,宫春生,江苏农业地貌田(1:100万),江苏省农业地图集图幅,中华印刷厂,1964年。

4)陈志明、郑长苏、宫春生,江苏地貌图(1:170万)及其简要说明,江苏省地图集图幅,中华印刷厂,1979年。

原,分别为更新世-全新世的产物。

Ⅱ区的黄泛平原是在过去淮河下游平原的基础上,由黄河1194年开始的南迁期间泛滥堆积而成的。

Ⅲ、Ⅵ区的古泻湖平原及V区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主要是近六千年内形成的。

Ⅳ区的滨海平原为近二千年内形成的。

(3) 地形部位和(或)地面物质:在一定的动力方向下,不同地形部位常常有着不同的地表形态和地面物质,甚至不同的水文条件。

例如,黄泛平原中的近堤、远堤、决口扇形地的上、中、下不同地段,古泻湖碟形洼地从周围-中部等都有不同的地面高度(上高下低),物质组成(上砂下粘)和水文条件(上干下渍)。

滨海平原离海的距离反映成陆的新老,随着成陆年代的不同,地面高度和脱盐程度均有差异。

因此,它们是平原地貌细分的主要依据。

2.重视人为活动的作用由于悠久的开发利用历业,人为活动对平原地形的近代形成过程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除了中小型人为地形外,较大型的人为地形按人类活动目的可分两大类:(1)防止泛滥而引起的地形:由于黄河的大量泥砂和频繁的泛滥,人类为防止泛滥而筑堤,因此产生一些间接的人为地形。

例如,人类围堤作堰使堤坝内侧地面抬高,而抬高地面又有利于下一次的漫溢、泛滥。

因此,再度筑堤,再次抬高地面,最后形成“地上河”的异常现象,即河床形成分水地带。

这种异常现象导致一系列间接的人为地形。

如堤内滩地,堤测微斜平原,决口扇形平原,堤侧和扇形地前缘的低洼平原等形态。

此外,历史悠久的大运河以及大型的江、海堤,对于近代地形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响。

它阻隔地表泥砂在洪水泛滥期间的运动,使两侧地形产生巨大差异,因而大型古老的堤坝常构成此明显的地形界线。

(2)与江、湖、海争地产生的地形:本省水域极为广阔,各种滩地土地肥沃。

因而“围垦”是重要的利用方式,形成分布广泛的圩田平原及其亚类。

水网平原在多数情况下,也是人类利用低洼地形开挖出纵横交错的排灌渠道而造成的,其中‘槽河”平原为较典型的人为地形之一。

它指地面互不连通的河道(槽河),是由于蓄水灌溉的需要而拦断天然河道或开挖槽状水塘所形成。

垛田(见图例)也是一种特殊的人为地形,是人类在低洼地中堆筑起来的“船形”旱地,高1.5-2.0米,长15—20米,宽2—3米。

此外,滨海平原已脱盐的和半脱盐的平原,条田化平原,以及海滩与盐场也是面积广泛的间接人为地形。

这些类型的表现都为平原的地貌制图增加了内容。

本地貌图采用两个或三个分类级别:即大类-类型-亚类(部分)。

第一级按照成因及形成过程分成七大类;第二级按中小形态、地面物质划分29个基本类型;第三级仅对面积较大的和内部差异明显的进行划分,以显示不同的地形部位。

3.类型与区域的重叠众所周知,地貌类型与区域的概念是不同的。

地貌类型是成因、形态和发育过程基本一致的地貌基本单元。

它强调反映地貌的客观实体,并依照实际情况可在不同区域内重复山现;而地貌区域则强调特定自然地理区有关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

其空间分布是连片的,并通常包括不问成因、形态的地貌类型。

可以认为,类型界线的标定一般较区划界线的标定来得客观,类型对于实际应用更为直接而具体,但类型的分布住往较为分散。

区划界线则是经综合与概括而标定的类型组合的界线,它有时容易带有主观性。

但是,科学的区划可给人们提供完整的区域概念。

简言之,类型较有现实意义,并且是区划的基础。

而区划则是类型的概括,其重要意义在于区域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因此,地貌区划是农业区划不可缺少的基础,如本省农业区划的界线与地貌区非常接近。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采类型与区域叠合的表示方法。

即第一个层次表现七个地貌区,并用较突出的区界和区域代号表示〔8,10〕。

第二、第三个层次表示地貌类型与亚类。

以便在一幅图上,尽可能给人们提供既有分析(类型)而又有综合(区域)的地貌概念。

4.设色力求鲜明和协调专业地图的设色是表示方法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

如果不用颜色表示,一幅好的地貌图就只能作为编辑原图,因而读者难以使用。

同时,设色不好也会影响地图的易读性和美感。

一幅好的专业地图不仅是一种科学成果,而且还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本地貌图的主要成因、形态类型以不同的色相表示,而亚类则以色调的浓淡区分。

由于我们当时没有看到国际地理学会地貌调查与制图委员会对主要地貌成因类型的初步设色标准,所以本图仍然采用一般的愈高愈暗的表示方法,但力求设色柔和鲜明。

即使是国际设色标准,制图者仍然需要就所提供的颜色基础,通过调色或浓淡的处理,以求设色柔和。

在设色过程中,我们避免使用浓重和耀眼的颜色(如大红、黑、暗棕、浓绿等),并避免山地过浓,平原过淡的弊端。

即使是区界和符号,也要避免使用耀眼的颜色。

例如,第一次彩色图的区界及其代号是用大红表示的,但在最近的彩色图上则改为棕色。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第三级(亚类)中还用平色与符号叠合的方法。

该地貌图的一些亚类符号的设汁足尚待改进的。

如一些土质细粘的低洼地所采用的细点符号应改为虚线组成的网线符号。

此外,本地貌图因主要强调农业和其他非专业人员的应用,故对平原深部的构造表现给予省略,并且地貌命名力求简明易懂,避免难懂术语和冗长名称。

如以前的“古泻湖沉积的浅洼平原”改为“古泻湖平原”,“海—河相古河口堆积平原”改为“三角洲平原”,“构造—剥蚀丘陵”改为“石质丘陵”等。

对于制图单元的确定,采用复合单元(综合式图例)的表现方法,而非采用分解式。

因此,地面物质(岩性)未能用网线符号直接表现在图上,这也是本图的不足之处。

根据上述没计思想,全省地貌可分为七大区29个类型。

各区特征及其主要类型简述如下。

I.沂沭丘陵平原区位于本省北部,属山东沂蒙山的南缘,其中丘陵岗地大多由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经受长期侵蚀而成为低缓的丘陵。

高程625.3米的云台山为本省最高山峰,其他大多在200—300米间。

山地东南侧为起伏微缓的石质岗地,似为早期的夷平地形或海蚀平原(见图例的倾斜平原);山岗外围为洪积—冲积的山前平原及其前缘的海湾低平原。

区内,丘陵-岗地-倾斜平原-低平原由高向低,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

Ⅱ.徐淮黄泛平原位于西北部,平原地势高亢起伏,从西北部的45米降至东南部的3米左右,纵向坡度为一万分之一。

中部黄河故道为淮河南北之分水地带,地面向两侧微倾,横向坡度为五千分之一左右。

本区原为淮河下游冲积平原,经黄河九次南迁(尤其1194—1855年间)夺淮入海,大量泥沙不断使河床淤积抬高,以致围堤多次溃决并冲淤两侧地面。

黄泛过程的“急沙漫淤”制约着地形与土壤上的“高砂低粘”的分布规律。

按地形部位,可分堤内滩地、堤侧微斜平原、决口扇形平原及各种低洼平原等类型〔3〕。

在徐州、铜山一带还有灰岩丘陵分布。

Ⅲ.里下河浅洼平原区位于苏北中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和西北高东南低。

若以里运河为界,运西地面较高(6—11米),远东地面较低(2—6米)。

六千多年前本区为浅海,后由于长江北岸沙洲的发展,与滨海浅滩汇合封闭而形成古泻湖1)。

其后又经多次堆积,尤其黄泛夺淮侵运,带来大量泥沙,高宝诸湖壅塞〔5〕,致使运西地面比运东高出3—4米。

区内主要类型有水网平原、圩田平原、湖荡平原及湖滩地等2)。

Ⅳ.苏北滨海平原区即苏北东部沿海地区,是近两千年来滨海不断淤涨而成的海滩地。

区内地势极为平坦,地面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微缓倾斜,坡度为2—4万分之一。

其地面物质以粉砂粘土为主。

根据成因形态及脱盐情况,可分脱盐的、半脱盐的平原,条田化平原、海湾低平原及海滩与盐场4)。

此外,在堤外为现代潮汐作用的范围。

本省浅海以蒋家沙为界,其北受来自东北向西南(逆时针旋转)潮流的作用;其南受来自东南向西北(顺时针旋转)潮流的作用,两侧潮流于琼港一带汇合。

按它们在涨落潮时出露水面的情况分潮上带、潮间带与潮下带等类型。

其中潮上带为较理想的海涂开发地区4)。

Ⅴ.长江冲积平原区它是长江三角洲主要组成部份。

地面自西向东微倾(8—4米),且两侧向江面倾斜。

其中沿江为沙洲和难地,地势较为低下(6—3米),两侧为泛滥的天然堤,物质较粗(细砂、粉砂),地势稍高(5—9米),是大江南北地面之分野。

北岸天然堤特征保存较好。

由于江水携带泥砂不断淤积,沙洲向东增长,长江河口从过去的镇江、扬州一带也逐步向东推进,加之长江的河床摆动而构成今日三角洲的地貌形态〔1〕。

类型可分属于天然堤的高沙平原、高亢平原和新三角洲平原等。

Ⅵ.太湖水网平原区位于东南部,是长江南岸沿岸沙洲与长江口南沿海沙滩围封而成的古泻湖平原。

区内地势平坦,湖荡水网稠密,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