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下海华育中学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
2020-2021下海中国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

2020-2021下海中国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有一块直角边AB=3cm ,BC=4cm 的Rt △ABC 的铁片,现要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加工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A .67B .3037C .127D .60372.如图,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 3.在反比例函数y =1k x -的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值可以是( )A .-1B .1C .2D .3 4.若37a b =,则b a a -等于( ) A .34 B .43 C .73 D .375.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 ,若△ABD 的面积为a ,则△ACD 的面积为( )A .aB .aC .aD .a6.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 4:9,则周长的比为 ( )A .2:3B .4:9C .3:2D 237.如图,正方形ABCD 中,M 为BC 上一点,ME ⊥AM ,ME 交CD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B =4,BM =2,则△DEF 的面积为( )A.9B.8C.15D.14.58.《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即: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A.五丈B.四丈五尺C.一丈D.五尺9.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A.33B.5C.233D.2510.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边DF=50cm,EF=3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20m,则树高AB为()A.12m B.13.5m C.15m D.16.5m11.下列变形中:①由方程125x=2去分母,得x﹣12=10;②由方程29x=92两边同除以29,得x=1;③由方程6x﹣4=x+4移项,得7x=0;④由方程2﹣5362x x-+=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错误变形的个数是()个.A.4B.3C.2D.112.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3)两点,则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A.﹣3<x<2B.x<﹣3或x>2C.﹣3<x<0或x>2D.0<x<2二、填空题13.《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思就是: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如图所示),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_____.14.如图,矩形ABOC的面积为3,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点A,则k=_____.15.一个4米高的电线杆的影长是6米,它临近的一个建筑物的影长是36米.则这个建筑的高度是_____m.16.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分别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是_______个.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BEFG 是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3,点A ,B ,E 在x 轴上,若正方形BEFG 的边长为6,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18.如图,直立在点B 处的标杆AB =2.5m ,站立在点F 处的观测者从点E 看到标杆顶A ,树顶C 在同一直线上(点F ,B ,D 也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D =10m,FB =3m,人的高度EF =1.7 m,则树高DC 是________.(精确到0.1 m)19.如图,Rt ABC V 中,90ACB ∠=︒,直线EF BD P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G ,交AD 于点F ,若13AEG EBCG S S V 四边形,=则CF AD= .20.已知线段a =2厘米,c =8厘米,则线段a 和c 的比例中项b 是______厘米.三、解答题21.如图,直线y=12x+2与双曲线y=k x相交于点A (m ,3),与x 轴交于点C .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点P 在x 轴上,如果△ACP 的面积为3,求点P 的坐标.22.如图,在△ABC中,∠B=90°,AB=4,BC=2,以AC为边作△ACE,∠ACE=90°,AC=CE,延长BC至点D,使CD=5,连接DE.求证:△ABC∽△CED.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b与双曲线y=kx相交于A,B两点,已知A(2,5).求:(1)b和k的值;(2)△OAB的面积.24.如图,△ABC中,AD⊥BC,垂足是D,若BC=14,AD=12,tan∠BAD=,求sinC 的值.25.如图,已知点D是的边AC上的一点,连接,,.求证:∽;求线段CD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过点B作BP⊥AC,垂足为P,BP交DE于Q.∵S△ABC=12AB•BC=12AC•BP,∴BP=·341255 AB BCAC⨯==.∵DE∥AC,∴∠BDE=∠A,∠BED=∠C,∴△BDE∽△BAC,∴DE BQ AC BP=.设DE=x,则有:1251255xx-=,解得x=60 37,故选D.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找出题中存在的相似三角形即可.【详解】∵∠1=∠2,∠C=∠C,∴△ACE∽△ECD,∵∠2=∠3,∴DE∥AB,∴△BCA∽△ECD,∵△ACE∽△ECD,△BCA∽△ECD,∴△ACE∽△BCA,∵DE∥AB,∴∠AED=∠BAE,∵∠1=∠2,∴△AED∽△BAE,∴共有4对,故此选D 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断依据的理解掌握,也考察学生的看图分辨能力.3.A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求解不等式1-k>0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y=1−kx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1−k>0,解得k<1.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其性质求出k的值.4.B解析:B【解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37b,因此b aa-=347337b bb-=.故选B.5.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DAC=∠B,∠C=∠C,∴△ACD∽△BCA,∵AB=4,AD=2,∴△ACD的面积:△ABC的面积为1:4,∴△ACD的面积:△ABD的面积=1:3,∵△ABD的面积为a,∴△ACD的面积为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6.A解析:A【解析】【分析】由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已知了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即可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即可得解.【详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4:9,∴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为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7.A解析:A【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AM的长,通过证明△ABM∽△EMA,可求AE=10,可得DE=6,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求DF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AB=4,BM=2,∴22AM AB BM16425=+=+=,∵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B=∠C=90°,∴∠EAM=∠AMB,且∠B=∠AME=90°,∴△ABM∽△EMA,∴BM AM AM AE=25AE 25=∴AE=10,∴DE=AE﹣AD=6,∵AD ∥BC ,即DE ∥MC ,∴△DEF ∽△CMF , ∴DE DF MC CF =, ∴642DF CF =-=3, ∵DF+CF =4,∴DF =3,∴S △DEF =12DE×DF =9,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 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 ∴ 1.5150.5x =, 解得x=45(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过B 点作BD ⊥AC ,如图,由勾股定理得,==,cosA=ADAB , 故选D .10.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DEF和直角三角形BCD相似求得BC的长后加上小明同学的身高即可求得树高AB.【详解】∵∠DEF=∠BCD=90°,∠D=∠D,∴△DEF∽△DCB,∴BC DC EF DE=,∵DF=50cm=0.5m,EF=30cm=0.3m,AC=1.5m,CD=20m,∴由勾股定理求得DE=40cm,∴20 0.30.4 BC=,∴BC=15米,∴AB=AC+BC=1.5+15=16.5(米).故答案为16.5m.【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从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方法应用是否得当等方面加以分析.【详解】①方程125x-=2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5,得x﹣12=10,故①正确.②方程29x=92,两边同除以29,得x=814;要注意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故②错误.③方程6x﹣4=x+4移项,得5x=8;要注意移项要变号,故③错误.④方程2﹣5362x x-+=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要注意去分母后,要把是多项式的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故④错误.故②③④变形错误.故选B.【点睛】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同时要把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2)移项时要变号.12.C解析:C【解析】【分析】一次函数y1=kx+b落在与反比例函数y2=cx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详解】∵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3)两点,∴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3<x<0或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四丈五尺【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解得x=45(尺)故答案为:四丈解析:四丈五尺【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x15=1.50.5,解得x=45(尺).故答案为:四丈五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3【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系数k的几何含义: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即可解题【详解】解:∵矩形ABOC的面积为3∴|k|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系数k的几何含义: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即可解题.【详解】解:∵矩形ABOC的面积为3,∴|k|=3.∴k=±3.又∵点A在第二象限,∴k<0,∴k=−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属于简单题,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解题关键.15.24米【解析】【分析】先设建筑物的高为h米再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出关系式求出h的值即可【详解】设建筑物的高为h米由题意可得:则4:6=h:36解得:h=24(米)故答案为24米【点睛】本题解析:24米.【解析】【分析】先设建筑物的高为h米,再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出关系式求出h的值即可.【详解】设建筑物的高为h米,由题意可得:则4:6=h:36,解得:h=24(米).故答案为24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熟知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7【解析】【分析】首先利用从上面看而得出的俯视图得出该几何体的第一层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其从正面看得出的主视图得知其第二层最多可以放几个小正方体然后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俯解析:7【解析】【分析】首先利用从上面看而得出的俯视图得出该几何体的第一层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其从正面看得出的主视图得知其第二层最多可以放几个小正方体,然后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俯视图可得出第一层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再结合主视图,该正方体第二层最多可放2个小正方体,∴527+=,∴最多是7个,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运用,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特性是解题关键.17.【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相似比得出AB 的长进而得出△OAD ∽△OBG 进而得出AO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正方形BEFG 的边长是6∴∵两个正方形的相似比为∴∴∵AD ∥BG ∴△OAD解析:(3,2)【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相似比得出AB 的长,进而得出△OAD ∽△OBG ,进而得出AO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正方形BEFG 的边长是6,∴6BE EF ==. ∵两个正方形的相似比为13, ∴163CB CB EF ==. ∴2AB BC ==,.∵AD ∥BG ,∴△OAD ∽△OBG , ∴13OA OB =,即213OB OB -=. ∴3OB =.∴点C 的坐标为(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AO 的长是解题关键. 18.2m 【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 交AB 与点N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解析:2m【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交AB 与点N.∴,EN AN EAN ECM EM CMV V ~∴= 30.82.5, 1.7,0.8,10,313AB m EF m AN m BD m FB m CM ==∴===∴=Q Q ,()3.47CM m ∴≈ ()1.7 3.47 5.2.CD m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19.【解析】【分析】先证△AEG∽△ABC△AGF∽△ACD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解【详解】解:∵EF∥BD∴∠AEG=∠ABC∠AGE=∠ACB∴△AEG∽△ABC 且S△AEG=S 四边形EB解析:12【解析】【分析】先证△AEG ∽△ABC ,△AGF ∽△ACD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解.【详解】解:∵EF ∥BD∴∠AEG=∠ABC ,∠AGE=∠ACB ,∴△AEG ∽△ABC ,且S △AEG=13S 四边形EBCG ∴S △AEG :S △ABC =1:4,∴AG :AC=1:2,又EF ∥BD∴∠AGF=∠ACD ,∠AFG=∠ADC ,∴△AGF ∽△ACD ,且相似比为1:2,∴S △AFG :S △ACD =1:4,∴S △AFG 1=3S 四边形FDCGS △AFG 1=4S △ADC ∵AF :AD=GF :CD=AG :AC=1:2∵∠ACD=90°∴AF=CF=DF∴CF :AD=1:2.20.4【解析】∵线段b 是ac 的比例中项∴解得b =±4又∵线段是正数∴b=4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中项的概念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的时候负数应舍去解析:4【解析】∵线段b 是a 、c 的比例中项,∴216b ac ==,解得b =±4,又∵线段是正数,∴b =4.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中项的概念,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的时候,负数应舍去.三、解答题21.(1)6y x =(2)(-6,0)或(-2,0). 【解析】分析:(1)把A 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得m 的值,则可求得A 点坐标,再把A 点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可求得k 的值,可求得双曲线解析式;(2)设P (t ,0),则可表示出PC 的长,进一步表示出△ACP 的面积,可得到关于t 的方程,则可求得P 点坐标.详解:(1)把A 点坐标代入y =12x +2,可得:3=12m +2,解得:m =2,∴A (2,3).∵A 点也在双曲线上,∴k =2×3=6,∴双曲线解析式为y =6x ; (2)在y =12x +2中,令y =0可求得:x =﹣4,∴C (﹣4,0).∵点P 在x 轴上,∴可设P 点坐标为(t ,0),∴CP =|t +4|,且A (2,3),∴S △ACP =12×3|t +4|.∵△ACP 的面积为3,∴12×3|t +4|=3,解得:t =﹣6或t =﹣2,∴P 点坐标为(﹣6,0)或(﹣2,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交点,掌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每个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2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已知易证∠BAC=∠ECD ,在Rt △ABC 中由已知可得=, 结合AB=4,CD=5,可证得AB CE AC CD=,由此即可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到△ABC ∽△CED .【详解】∵ ∠B=90°,AB=4,BC=2,∴ AC ==∵ CE=AC ,∴ CE =∵ CD=5, ∴ AB AC CE CD=. ∵ ∠B=90°,∠ACE=90°,∴ ∠BAC+∠BCA=90°,∠BCA+∠DCE=90°. ∴ ∠BAC=∠DCE.∴ △ABC ∽△CED.23.(1)b=3,k=10;(2)S △AOB =212. 【解析】(1)由直线y=x+b 与双曲线y=k x相交于A 、B 两点,A (2,5),即可得到结论; (2)过A 作AD⊥x 轴于D ,BE⊥x 轴于E ,根据y=x+3,y=10x ,得到(-5,-2),C (-3,0).求出OC=3,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1)把()2,5A 代入y x b =+.∴52b =+∴3b =.把()2,5A 代入k y x =,∴52k =, ∴10k =.(2)∵10y x =,3y x =+. ∴103x x=+时,2103x x =+, ∴12x =,25x =-.∴()5,2B --.又∵()3,0C -,∴AOB AOC BOC S S S =+V V V 353222⨯⨯=+ 10.5=.24..【解析】【分析】首先根据Rt△ABD的三角函数求出BD的长度,然后得出CD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从而得出∠C的正弦值.【详解】∵在直角△ABD中,tan∠BAD=,∴BD=AD•tan∠BAD=12×=9,∴CD=BC-BD=14-9=5,∴AC==13,∴sinC=.【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好边角之间的关系.25.(1)参见解析;(2)5.【解析】【分析】(1)利用两角法证得两个三角形相似;(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得CD长.【详解】(1)∵∠ABD=∠C,∠A=∠A(公共角),∴△ABD∽△ACB;(2)由(1)知:△ABD∽△ACB,∵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解得:CD=5.。
2020-2021下海下海中学东校九年级数学下期中一模试卷(带答案)

2020-2021下海下海中学东校九年级数学下期中一模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 2.如图,在△ABC 中,DE ∥BC ,12AD DB =,DE=4,则BC 的长是( )A .8B .10C .11D .12 3.在△ABC 中,若=0,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60° C .75° D .105°4.如图,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一点A 作AB ⊥轴于点B ,连接AO ,若S △AOB =2,则的值为( )A .2B .3C .4D .55.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8米,一棵树树高13米,另一棵树高7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A .8米B .9米C .10米D .11米6.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 =5米,迎水坡AB 的坡比1:3,则AC 的长是( )A .10米B .53米C .15米D .1037.《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即: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A.五丈B.四丈五尺C.一丈D.五尺8.已知线段a、b、c、d满足ab=cd,把它改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A.a:d=c:b B.a:b=c:d C.c:a=d:b D.b:c=a:d9.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A.12a-B.1(1)2a-+C.1(1)2a--D.1(3)2a-+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l)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A.(0,5)B.(5,1)C.(2,4)D.(4,2)11.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DEF来测量操场旗杆AB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使斜边DF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与旗杆顶点A在同一直线上,已知DE=0.5m,EF=0.25m,目测点D到地面的距离DG=1.5m,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C=20m,则旗杆的高度为( )A.5B.(105 1.5) mC.11.5m D.10m12.给出下列函数:①y=﹣3x+2;②y=3x;③y=2x2;④y=3x,上述函数中符合条作“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的是()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二、填空题1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2,0)A ,点(0,1)B ,过点A 的直线l 垂直于线段AB ,点P 是直线l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过点P 作PC x ⊥轴,垂足为C ,把ACP △沿AP 翻折180︒,使点C 落在点D 处,若以A ,D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 相似,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14.将三角形纸片(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记为点'B ,折痕为EF ,已知3AB AC ==,4BC =,若以点'B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BF 的长度是______.15.如图,菱形ABCD 的边AD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反比例函数y =3x 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则菱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16.如图,点A 在双曲线1y=x 上,点B 在双曲线3y=x上,且AB ∥x 轴,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17.如图,直立在点B 处的标杆AB =2.5m ,站立在点F 处的观测者从点E 看到标杆顶A ,树顶C 在同一直线上(点F ,B ,D 也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D =10m,FB =3m,人的高度EF=1.7 m,则树高DC是________.(精确到0.1 m)18.如图,小军、小珠之间的距离为2.7 m,他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长分别为1.8 m,1.5 m,已知小军、小珠的身高分别为1.8 m,1.5 m,则路灯的高为____m.19.如图,当太阳光与地面成角时,直立于地面的玲玲测得自己的影长为1.25m,则玲玲的身高约为________m.(精确到0. 01m)(参考数据:sin55°≈0.8192,cos55°≈0.5736,tan55°≈1.428).20.已知反比例函数y=2mx,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方向的环海路A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上,在A的正东200米的B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上.问:灯塔P到环海路的距离PC约等于多少米?(取1.732,结果精确到1米)2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且AC⊥BD,作BF⊥CD,垂足为点F,BF与AC交于点C,∠BGE=∠ADE.(1)如图1,求证:AD=CD;(2)如图2,BH是△ABE的中线,若AE=2DE,DE=EG,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三角形,使写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ADE面积的2倍.23.周末,小华和小亮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家门前小河的宽.测量时,他们选择了河对岸边的一棵大树,将其底部作为点A,在他们所在的岸边选择了点B,使得AB与河岸垂直,并在B点竖起标杆BC,再在AB的延长线上选择点D竖起标杆DE,使得点E与点C、A共线.已知:CB⊥AD,ED⊥AD,测得BC=1m,DE=1.5m,BD=8.5m.测量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测量信息,求河宽AB.24.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内接于⊙O(AB>AC),AD⊥BC于点D,BE⊥AC于点E,AD、AE交于点F.(1)如图1,若⊙O直径为10,AC=8,求BF的长;(2)如图2,连接OA,若OA=F A,AC=BF,求∠OAD的大小.25.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找出题中存在的相似三角形即可.【详解】∵∠1=∠2,∠C=∠C,∴△ACE∽△ECD,∵∠2=∠3,∴DE∥AB,∴△BCA∽△ECD,∵△ACE∽△ECD,△BCA∽△ECD,∴△ACE∽△BCA,∵DE∥AB,∴∠AED=∠BAE,∵∠1=∠2,∴△AED∽△BAE,∴共有4对,故此选D 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断依据的理解掌握,也考察学生的看图分辨能力.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ADDB=12,可得ADAB=13,再根据DE∥BC,可得DEBC=ADAB;接下来根据DE=4,结合上步分析即可求出BC的长.【详解】∵ADDB=12,∴ADAB=13,∵在△ABC中,DE∥BC,∴DEBC=ADAB=13.∵DE=4,∴BC=3DE=12.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C解析:C【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出cosA及tanB的值,继而可得出A和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出∠C的度数.【详解】由题意,得 cosA=,tanB=1,∴∠A=60°,∠B=45°,∴∠C=180°-∠A-∠B=180°-60°-45°=75°.故选C.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象可得,k>0,已知S△AOB=2,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k=4,故答案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5.C解析:C【解析】如图所示,AB,CD为树,且AB=13,CD=8,BD为两树距离12米,过C作CE⊥AB于E,则CE=BD=8,AE=AB-CD=6,在直角三角形AEC中,AC=10米,答:小鸟至少要飞10米.故选C.6.B解析:B【解析】【分析】Rt△ABC中,已知了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水平宽度AC的长.Rt△ABC中,BC=5米,tanA=1;∴AC=BC÷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坡度坡角的掌握及三角函数的运用能力.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1.5 150.5x,解得x=45(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a:d=c:b⇒ab=cd,故正确;B、a:b=c:d⇒ad=bc,故错误;C、d:a=b:c⇒dc=ab,故正确;D、a:c=d:b⇒ab=cd,故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实现比例式和等积式的互相转换.9.D解析:D【解析】【分析】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概念列式计算.设点B 的横坐标为x ,则B 、C 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 ,B′、C 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ABC 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 ,∴2(﹣1﹣x )=a+1,解得x =﹣12(a+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l )向右平移时,横坐标增加,纵坐标不变.【详解】将点(2,l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5,1).故选:B.【点睛】本题运用了点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关键是把握好规律.11.C解析:C【解析】【分析】确定出△DEF 和△DA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C ,再根据旗杆的高度=AC+BC 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FDE=∠ADC ,∠DEF=∠DCA=90°,∴△DEF ∽△DAC , ∴CDE CD EF A = , 即:0.50.2520AC = , 解得AC=10,∵DF 与地面保持平行,目测点D 到地面的距离DG=1.5米,∴BC=DG=1.5米,∴旗杆的高度=AC+BC=10+1.5=11.5米.【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准确确定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解析】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①y =﹣3x +2,当x >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②y =3x,当x >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③y =2x 2,当x >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④y =3x ,当x >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或【解析】【分析】求出直线l 的解析式证出△AOB∽△PCA 得出设AC=m (m >0)则PC=2m 根据△PCA≌△PDA 得出当△PAD∽△PBA 时根据得出m=2从而求出P 点的坐标为(44)(0-4)若△ 解析:5,12⎛⎫ ⎪⎝⎭或(4,4) 【解析】【分析】求出直线l 的解析式,证出△AOB ∽△PCA ,得出12BO AC AO PC ==,设AC=m (m >0),则PC=2m ,根据△PCA ≌△PDA ,得出 12AD AC PD PC ==,当△PAD ∽△PBA 时,根据12AD BA PD PA ==,222(2)AP m m =+=,得出m=2,从而求出P 点的坐标为(4,4)、(0,-4),若△PAD ∽△BPA ,得出12PA AD BA PD ==,求出2PA =,从而得出222(2)m m +=⎝⎭,求出12m =,即可得出P 点的坐标为5,12⎛⎫ ⎪⎝⎭. 【详解】∵点A (2,0),点B (0,1),∴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12x+1 ∵直线l 过点A (4,0),且l ⊥AB ,∴直线l 的解析式为;y=2x-4,∠BAO+∠PAC=90°,∵PC ⊥x 轴,∴∠PAC+∠APC=90°, ∴∠BAO=∠APC ,∵∠AOB=∠ACP ,∴△AOB ∽△PCA ,∴BO AO CA PC =, ∴12BO AC AO PC ==, 设AC=m (m >0),则PC=2m ,∵△PCA ≌△PDA ,∴AC=AD ,PC=PD ,∴12AD AC PD PC ==, 如图1:当△PAD ∽△PBA 时,则AD PD BA PA =, 则12AD BA PD PA ==, ∵22152=+∴5∴222(2)(25)m m +=,∴m=±2,(负失去) ∴m=2,当m=2时,PC=4,OC=4,P 点的坐标为(4,4),如图2,若△PAD ∽△BPA ,则12 PA ADBA PD==,∴152PA AB==,则2 225(2)2m m⎛+=⎝⎭,∴m=±12,(负舍去)∴m=12,当m=12时,PC=1,OC=52,∴P点的坐标为(52,1),故答案为:P(4,4),P(52,1).【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等,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点P在第一象限有两个点.14.或2【解析】【分析】由折叠性质可知BF=BF△BFC与△ABC相似有两种情况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设出BF=BF=x列出比例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详解】由折叠性质可知BF=BF设BF=BF=x故解析:127或2【解析】【分析】由折叠性质可知B’F=BF,△B’FC与△ABC相似,有两种情况,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设出B’F=BF=x,列出比例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详解】由折叠性质可知B’F=BF,设B’F=BF=x,故CF=4-x当△B’FC∽△ABC,有'B F CFAB BC=,得到方程434x x-=,解得x=127,故BF=127;当△FB’C∽△ABC,有'B F FCAB AC=,得到方程433x x-=,解得x=2,故BF=2;综上BF的长度可以为127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解题关键在于能够对两个相似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 15.【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解析:42【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经过A、B两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和1,即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3,1),∴AH=3﹣1=2,BH=3﹣1=2,由勾股定理得,AB2222+=2,∵四边形ABCD是菱形,∴BC=AB=2,∴菱形ABCD的面积=BC×AH=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菱形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6.2【解析】【分析】【详解】如图过A 点作AE⊥y 轴垂足为E∵点A 在双曲线上∴四边形AEOD 的面积为1∵点B 在双曲线上且AB∥x 轴∴四边形BEOC 的面积为3∴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3-1=2解析:2【解析】【分析】【详解】如图,过A 点作AE ⊥y 轴,垂足为E ,∵点A 在双曲线1y=x 上,∴四边形AEOD 的面积为1 ∵点B 在双曲线3y=x上,且AB ∥x 轴,∴四边形BEOC 的面积为3 ∴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3-1=217.2m 【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 交AB 与点N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解析:2m【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交AB 与点N.∴,EN AN EAN ECM EM CMV V ~∴= 30.82.5, 1.7,0.8,10,313AB m EF m AN m BD m FB m CM ==∴===∴=Q Q ,()3.47CM m ∴≈ ()1.7 3.47 5.2.CD m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18.3【解析】试题分析:如图∵CD∥AB∥MN∴△ABE∽△CDE△ABF∽△MNF∴即解得:AB=3m 答:路灯的高为3m 考点:中心投影解析:3【解析】试题分析:如图,∵CD ∥AB ∥MN ,∴△ABE ∽△CDE ,△ABF ∽△MNF , ∴,CD DE FN MN AB BE FB AB ==, 即1.8 1.8 1.5 1.5,1.8 1.5 2.7AB BD AB BD==++-, 解得:AB=3m ,答:路灯的高为3m .考点:中心投影.19.79【解析】【分析】身高影长和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tan55°=身高:影长即可解答【详解】解:玲玲的身高=影长×tan55°=125×1428≈179(m )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解析:79【解析】【分析】身高、影长和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tan55°=身高:影长即可解答. 【详解】解:玲玲的身高=影长×tan55°=1.25×1.428≈1.79(m ).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切的概念、计算器的使用.20.m >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可得出m ﹣2>0解之即可得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反比例函数y=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m﹣2>0解得:m >2故答案为m >2点睛:本解析:m >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 =2m x-,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可得出m ﹣2>0,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详解:∵反比例函数y=2mx-,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m﹣2>0,解得:m>2.故答案为m>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找出m﹣2>0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73米【解析】【分析】由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PAC=∠APB,从而有PB=AB=200,在Rt△PBC中,由三角函数定义可以求出PC的长.【详解】解:由题意,可得∠PAC=30°,∠PBC=60°.∴∠APB=∠PBC=∠PBC-∠PAC=30°.∴∠PAC=∠APB.∴PB=AB=200.在Rt△PBC中,∠PCB=90°,∠PBC=60°,PB=200,∴PC=PBsin∠PBC=400346.42⨯==≈173(米).答:灯塔P到环海路的距离PC约等于173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22.(1)证明见解析;(2)△ACD、△ABE、△BCE、△BHG.【解析】分析:(1)由AC⊥BD、BF⊥CD知∠ADE+∠DAE=∠CGF+∠GCF,根据∠BGE=∠ADE=∠CGF得出∠DAE=∠GCF即可得;(2)设DE=a,先得出AE=2DE=2a、EG=DE=a、AH=HE=a、CE=AE=2a,据此知S△ADC=2a2=2S△ADE,证△ADE≌△BGE得BE=AE=2a,再分别求出S△ABE、S△ACE、S△BHG,从而得出答案.详解:(1)∵∠BGE=∠ADE,∠BGE=∠CGF,∴∠ADE=∠CGF,∵AC⊥BD、BF⊥CD,∴∠ADE+∠DAE=∠CGF+∠GCF,∴∠DAE=∠GCF,∴AD=CD;(2)设DE=a,则AE=2DE=2a,EG=DE=a,∴S△ADE=12AE×DE=12×2a×a=a2,∵BH是△ABE的中线,∴AH=HE=a,∵AD=CD、AC⊥BD,∴CE=AE=2a,则S△ADC=12AC•DE=12•(2a+2a)•a=2a2=2S△ADE;在△ADE和△BGE中,∵AED BEG DE GEADE BGE ∠∠⎧⎪⎨⎪∠∠⎩===,∴△ADE≌△BGE(ASA),∴BE=AE=2a,∴S△ABE=12AE•BE=12•(2a)•2a=2a2,S△ACE=12CE•BE=12•(2a)•2a=2a2,S△BHG=12HG•BE=12•(a+a)•2a=2a2,综上,面积等于△ADE面积的2倍的三角形有△ACD、△ABE、△BCE、△BH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3.河宽为17米.【解析】【分析】由题意先证明∆ABC∽∆ADE,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AB的长.【详解】∵CB⊥AD,ED⊥AD,∴∠CBA=∠EDA=90°,∵∠CAB=∠EAD,∴∆ABC∽∆ADE,∴AD DE AB BC=,又∵AD=AB+BD,BD=8.5,BC=1,DE=1.5,∴8.5 1.51 ABAB+=,∴AB=17,即河宽为17米.【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熟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1)BF=6;(2)∠OAD=30°.【解析】【分析】(1)如图1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M ,证明四边形AMBF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设AD 交CM 于J .证明AO ⊥CM .推出∠OAD =∠BCM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M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CM 是直径,∴∠CAM =∠CBM =90°,∵CM =10,AC =8,∴AM =22CM AC -=22108-=6,∵AD ⊥CB ,BE ⊥AC ,∴∠ADC =∠MBC =90°,∠BEC =∠MAC =90°,∴AD ∥BM ,AM ∥BE ,∴四边形AMBF 是平行四边形,∴BF =AM =6.(2)如图2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设AD 交CM 于J .由(1)可知四边形AMBF 是平行四边形,∴AM =BF ,AF =BM∵AC =BF ,∴AC =AM ,∵∠MAC =90°,MO =OC ,∴AO ⊥CM ,∵AD ⊥BC ,∴∠AOJ =∠CDJ =90°,∵∠AJO =∠CJD ,∴∠DCJ =∠JAO ,∵AF =OA ,AF =BM ,∴OA=BM,∴CM=2BM,∵∠CBM=90°,∴sin∠BCM=BMCM=12,∴∠BCM=30°,∴∠OAD=∠BCM=30°.【点睛】本题属于圆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面构造特殊四边形解决问题.25.1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的性质可得:1:1.2=x:9.6,则x=8,则旗杆的高度为8+2=10米.考点:相似的应用。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含答案)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3,AD=4.已知A(﹣32,﹣1),则点C的坐标是()A.(﹣3,32)B.(32,﹣3)C.(3,32)D.(32,3)2.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m,9.9m B.9.7m,9.8m C.9.8m,9.7m D.9.8m,9.9m 3.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处折断,树尖B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m,则树高为()米A5B3C5D.34.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暑期在家的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某一天的阅读小时数,具体情况统计如下:阅读时间(小时)2 2.53 3.54学生人数(名)12863则关于这20名学生阅读小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众数是8B.中位数是3C.平均数是3D.方差是0.345.若正比例函数y=mx(m是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A(m,4),且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m等于()A.2B.﹣2C.4D.﹣46.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A.5B.7C.5D.5或77.如图,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且直线AC是否对称轴,AB∥CD,则下列结论:①AC⊥BD;②AD∥BC;③四边形ABCD是菱形;④△ABD≌△CDB.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的高为2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A.42dm B.22dm C.25dm D.45dm9.星期天晚饭后,小丽的爸爸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她爸爸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km)与散步所用的时间(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丽爸爸散步情景的是()A.从家出发,休息一会,就回家B.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C.从家出发,休息一会,返回用时20分钟D.从家出发,休息一会,继续行走一段,然后回家10.如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齐齐哈尔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下列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 .0点时气温达到最低B .最低气温是零下4℃C .0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D .最高气温是8℃1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问题,其意思是:现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着绳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请问绳索有多长?若设绳索长度为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82﹢x 2 = (x ﹣3)2B .82﹢(x +3)2= x 2C .82﹢(x ﹣3)2= x 2D .x 2﹢(x ﹣3)2= 8212.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3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 ) A .4cmB .43 cmC .6cmD .63 cm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 =AC =3,在△ABC 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DEFG ;然后取GF 的中点P ,连接PD 、PE ,在△PDE 内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HIKJ ;再取线段KJ 的中点Q ,在△QHI 内作第3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第2019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14.如图,直线510y x =+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则AOB V 的面积为___.15.比较大小:21316.一次函数y =(m +2)x +3-m ,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1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4,BC =3,D 为斜边AB 上一点,以CD 、C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DEB ,当AD =_____,平行四边形CDEB 为菱形.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BC上,且CE=1,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为______.19.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和16,则这个菱形ABCD的面积S=_____.20.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P是AB的中点,PO=2,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甲、乙两座仓库分别有农用车12辆和6辆.现在需要调往A县10辆,需要调往B县8辆,已知从甲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40元和80元;从乙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30元和50元.(1)设乙仓库调往A县农用车x辆,求总运费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试列举出来.(3)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元?22.“龟兔赛跑”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图中的线段OD和折线OABC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折线OABC 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 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赛跑的全程是 米. (2)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 米,乌龟每分钟爬 米. (3)乌龟用了 分钟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4)兔子醒来,以48千米/时的速度跑向终点,结果还是比乌龟晚到了0.5分钟,请你算算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多少分钟?23.D E 、分别是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O 是ABC V 所在平面上的动点,连接OB OC 、,点G F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顺次连接点.D G F E 、、、(1)如图,当点O 在ABC V 的内部时,求证:四边形DGFE 是平行四边形; (2)若四边形DGFE 是菱形,则OA 与BC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若四边形DGFE 是矩形,则OA 与BC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说明理由) 24.如图,直线L :y =﹣12x+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在y 轴上有一点C(0,4),动点M 从A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移动.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COM 的面积S 与M 的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t 为何值时△COM ≌△AOB ,请直接写出此时t 值和M 点的坐标.25.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知CD=AB= 3,BC=AD= 4,结合A点坐标即可求得C点坐标.【详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CD=AB= 3,BC=AD= 4,∵点A(﹣32,﹣1),∴点C的坐标为(﹣32+3,﹣1+4),即点C的坐标为(32,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坐标的平移,根据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B解析: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m,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3.C解析:C【解析】由题意可知,AC=1,AB=2,∠CAB=90°据勾股定理则=;∴AC+BC=(m.答:树高为(故选C.4.B解析:B【解析】【分析】A、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B、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求出最中间的2个数的平均数,即可得出中位数;C、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代入计算可得;D、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 A、由统计表得:众数为3,不是8,所以此选项不正确;B、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所以中位数是第10个和第11个学生的阅读小时数,都是3,故中位数是3,所以此选项正确;C、平均数=122 2.5386 3.5433.3520⨯+⨯+⨯+⨯+⨯=,所以此选项不正确;D、S2=120×[(2﹣3.35)2+2(2.5﹣3.35)2+8(3﹣3.35)2+6(3.5﹣3.35)2+3(4﹣3.35)2]=5.6520=0.2825,所以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再结合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y=mx(m是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A(m,4),∴m2=4,∴m=±2,∵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m<0,∴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D解析:D【解析】【分析】分4是直角边、4是斜边,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当4是直角边时,斜边,当4是斜边时,另一条直角边=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结合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因为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AB∥CD,则AD=AB,∠1=∠2,∠1=∠4,则∠2=∠4,∴AD=DC,同理可得:AB=AD=BC=DC,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以①AC⊥BD,正确;②AD∥BC,正确;③四边形ABCD是菱形,正确;④在△ABD和△CDB中∵AB BC AD DC BD BD=⎧⎪=⎨⎪=⎩,∴△ABD≌△CDB(SSS),正确.故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以及菱形的判断与菱形的性质,注意: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8.A解析:A【解析】【分析】要求丝线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如图,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矩形,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2AC的长度,Q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BC BC dmAB dm2\=,2222\=+=+=,22448AC\=,22AC dm∴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242AC d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9.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函数图象,得出各段的时间以及离家的距离变化,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图象可得出:小丽的爸爸从家里出去散步10分钟,休息20分钟,再向前走10分钟,然后利用20分钟回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要看懂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再进行解答.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图像直接可解答此题.【详解】A.根据图像4时气温最低,故A错误;B.最低气温为零下3℃,故B错误;C.0点到14点之间气温先下降后上升,故C错误;D描述正确.本题考查了学生看图像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看图像得到有用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C解析:C【解析】【分析】设绳索长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绳索长为x尺,可列方程为(x-3)2+82=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2.C解析:C【解析】如图,∵∠C=90°,∠B=30°,AC=23cm,∴AB=2AC=43cm,由勾股定理得:BC=22=6cm,AB AC故选C.二、填空题13.3×122018【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进而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得出EIKI=PFEF=12即可得出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出答案即可【解析:【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进而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得出,即可得出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出答案即可.∵在Rt △ABC 中,AB =AC =3, ∴∠B =∠C =45°,BC =AB =6, ∵在△ABC 内作第一个内接正方形DEFG ;∴EF =EC =DG =BD ,∴DE =BC =2,∵取GF 的中点P ,连接PD 、PE ,在△PDE 内作第二个内接正方形HIKJ ;再取线段KJ 的中点Q ,在△QHI 内作第三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 ∴, ∴EI =KI =HI ,∵DH =EI ,∴HI =DE =()2﹣1×3, 则第n 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3×()n ﹣1. 故第2019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3×()2018.故答案是:3×()2018.【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数字变化规律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正方形边长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4.10【解析】【分析】分别令x=0y=0可得AB 坐标即可求出OAOB 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答案【详解】∵直线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令则;令则;∴∴∴的面积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解析:10【解析】【分析】分别令x=0,y=0,可得A 、B 坐标,即可求出OA 、OB 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答案.【详解】∵直线510y x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令0y =,则2x =-;令0x =,则10y =;∴()2,0A -,()0,10B ,∴2OA =,10OB =,∴AOB V 的面积1210102=⨯⨯=.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分别令x=0,y=0即可求出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 15.>【解析】【分析】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即可【详解】解:∵5=∴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掌握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题关键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大小的比较,熟练掌握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题关键16.-2<m <3【解析】【分析】【详解】解:由已知得:解得:-2<m <3故答案为:-2<m <3解析:-2<m <3【解析】【分析】【详解】解:由已知得:2030m m >>+⎧⎨-⎩, 解得:-2<m <3.故答案为:-2<m <3.17.【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然后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邻边相等推知OD=OBCD=CB ;最后Rt△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 的值则【详解】解:如图连接CE 交AB 于点O∵Rt△ 解析:75【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5;然后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邻边相等推知OD =OB ,CD =CB ;最后Rt △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 的值,则2AD AB OB =-.【详解】解:如图,连接CE 交AB 于点O .∵Rt △ABC 中,90ACB ∠=︒,AC =4,BC =3 ∴225AB AC BC =+= (勾股定理)若平行四边形CDEB 为菱形时,CE ⊥BD ,且OD =OB ,CD =CB . ∵1122AB OC AC BC ⋅=⋅, ∴12.5OC = ∴在Rt △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129355OB BC OC ⎛⎫=-=-= ⎪⎝⎭, ∴725AD AB OB =-=故答案是:75.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菱形的判定方法.18.【解析】【分析】已知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PB+PE 求出DE 长即是PB+PE 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连接DE 交AC 于点P 10【解析】【分析】已知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PB+PE ,求出DE 长即是PB+PE 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P,连接PB,则PB+PE=DE的值最小∵CE=1,CD=3,∠ECD=90°∴22221310=++=DE CE CD∴PB+PE1010【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作对称点,再连接,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得结论.19.【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详解】解:菱形的面积是: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菱形面积解题关键点:记住根据对角线求菱形面积的公式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详解】解:菱形的面积是:1121696 2⨯⨯=.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菱形面积.解题关键点:记住根据对角线求菱形面积的公式.20.16【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B=BC=CD=A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OP进而得到AB长然后可算出菱形ABCD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解析:16【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B=BC=CD=A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OP,进而得到AB长,然后可算出菱形ABCD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BC=CD=AD,∵点P是AB的中点,∴AB=2OP,∵PO=2,∴AB=4,∴菱形ABCD 的周长是:4×4=16, 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四边相等,此题难度不大.三、解答题21.(1)20860y x =+(06)x ≤≤;(2)3种;方案一:甲调往A :10辆;乙往A :0辆;甲调往B :2辆;乙调往B :6辆; 方案二:甲调往A :9辆;乙往A :1辆;甲调往B :3辆;乙调往B :5辆;方案三:甲调往A :8辆;乙往A :2辆;甲调往B :4辆;乙调往B :4辆;(3)方案一的总运费最少为860元.【解析】【分析】(1)若乙仓库调往A 县农用车x 辆,那么乙仓库调往B 县农用车、甲给A 县调农用车、以及甲县给B 县调车数量都可表示出来,然后依据各自运费,把总运费表示即可; (2)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元,则可根据(1)列不等式确定x 的取值,从而求解; (3)在(2)的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低运费即可.【详解】解:(1)乙仓库调往A 县农用车x 辆,则调往B 县农用车()6x -辆.(6)x ≤ A 县需10辆车,故甲给A 县调10x -辆,给B 县调车(2)x +辆∴40(10)80(2)3050(6)y x x x x =-++++-化简得20860y x =+(06)x ≤≤(2)总运费不超过900,即900y ≤代入(1)结果得20860900x +≤解得2x ≤又因为x 为非负整数∴012x =,,即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甲调往A :10辆;乙往A :0辆;甲调往B :2辆;乙调往B :6辆. 方案二:甲调往A :9辆;乙往A :1辆;甲调往B :3辆;乙调往B :5辆. 方案三:甲调往A :8辆;乙往A :2辆;甲调往B :4辆;乙调往B :4辆. (3)总运费20860y x =+,其中06x ≤≤∵200k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最小时,运费y 最小代入0x =得200860860y =⨯+=∴方案为(2)中方案1:甲往A :10辆;乙往A :0辆;甲往B :2辆;乙往B :6辆.总运费最少为860元.【点睛】本题是贴近社会生活的应用题,赋予了生活气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有用性”.这样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数学学习模式.22.(1)兔子、乌龟、1500;(2)700,50;(3)14;(4)28.5【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数形结合,根据兔子与乌龟的奔跑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来求解. 试题解析:(1)∵乌龟是一直跑的而兔子中间有休息的时刻;∴折线OABC 表示赛跑过程中兔子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 表示赛跑过程中乌龟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由图象可知:赛跑的路程为1500米;(2)结合图象得出: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700米.1500÷30=50(米)乌龟每分钟爬50米.(3)700÷50=14(分钟)乌龟用了14分钟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4)∵48千米=48000米∴48000÷60=800(米/分)(1500-700)÷800=1(分钟)30+0.5-1×2=28.5(分钟)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28.5分钟.考点:函数的图象.23.(1)见解析;(2)OA=OB,OA BC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DE ∥BC 且DE =12BC ,GF ∥BC 且GF =12BC ,从而得到DE ∥GF ,DE =GF ,再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即可;(2)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详解】()1,D E Q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2DE BC DE BC ∴= ,G F Q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1//,2GF BC GF BC ∴= //,DE GF DE GF ∴=∴四边形DGFE 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DGFE 是菱形,则DG=GF ,由(1)中位线可知GF 平行且等于12BC,DG 平行且等于12AO ∴OA BC =若四边形DGFE 是矩形,则DG ⊥GF ,∵DG ∥AO,GF ∥BC∴OA B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关系,熟记的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A(4,0)、B(0,2);(2)0≤t≤4时,S △OCM =8﹣2t ;t >4时,S △OCM =2t ﹣8;(3)当t =2或6时,△COM ≌△AOB ,此时M(2,0)或(﹣2,0)【解析】【分析】(1)由直线L 的函数解析式,令y =0求A 点坐标,x =0求B 点坐标;(2)由面积公式S =12OM•OC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若△COM ≌△AOB ,OM =OB ,则t 时间内移动了AM ,可算出t 值,并得到M 点坐标.【详解】(1)对于直线AB :y =﹣12x+2, 当x =0时,y =2;当y =0时,x =4,则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4,0)、B (0,2);(2)∵C (0,4),A (4,0)∴OC =OA =4,当0≤t≤4时,OM =OA ﹣AM =4﹣t ,S △OCM =12×4×(4﹣t )=8﹣2t ; 当t >4时,OM =AM ﹣OA =t ﹣4,S △OCM =12×4×(t ﹣4)=2t ﹣8; (3)∵OC =OA ,∠AOB =∠COM =90°,∴只需OB =OM ,则△COM ≌△AOB ,即OM =2,此时,若M 在x 轴的正半轴时,t =2,M 在x 轴的负半轴,则t =6.故当t=2或6时,△COM≌△AOB,此时M(2,0)或(﹣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关键.25.(1)水库原蓄水量为1 000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蓄水量为800万立方米;(2)当v=400时,t=30,∴持续干旱30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持续干旱50天后水库将干涸.【解析】【分析】(1)原蓄水量即t=0时v的值,t=50时,v=0,得v与t的函数关系,持续干旱10天后的蓄水量即t=10时v的值;(2)即找到v=400时,相对应的t的值;(3)从第10天到第30天,水库下降了800−400=400万立方米,一天下降=20万立方米,第30天的400万立方米还能用=20天,即50天时干涸.【详解】解:(1)当t=0时,v=1000∴水库原蓄水量为1000万米3,干涸的速度为1000÷50=20,所以v=1000-20t,当t=10时,v=800,∴水库原蓄水量为1 000万立方米,持续干旱10天后,蓄水量为800万立方米.(2)当v=400时,t=30,∴持续干旱30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3)从第10天到第30天,水库下降了(800﹣400)万立方米,一天下降=20万立方米,故根据此规律可求出:30+=50天,那么持续干旱50天后水库将干涸.【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得到相应的点的意义.。
2020-2021下海市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0-2021下海市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用放大镜看△ABC ,若边BC 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边AB 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B .∠BAC 的度数也变为原来的2倍; C .△ABC 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D .△ABC 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 2.如图,已知直线a ∥b ∥c ,直线m 、n 与直线a 、b 、c 分别交于点A 、C 、E 、B 、D 、F ,AC=4,CE=6,BD=3,则BF=( )A .7B .7.5C .8D .8.5 3.若37a b =,则b a a -等于( ) A .34 B .43 C .73 D .374.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且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2=AC •BC B .BC 2=AC •BC C .AC =51-BCD .BC =51-AC 5.如图▱ABCD ,F 为BC 中点,延长AD 至E ,使:1:3DE AD =,连结EF 交DC 于点G ,则:DEG CFG S S ∆V =( )A .2:3B .3:2C .9:4D .4:96.如图,正方形ABCD 中,M 为BC 上一点,ME ⊥AM ,ME 交CD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B =4,BM =2,则△DEF 的面积为( )A .9B .8C .15D .14.5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k y x =和y=kx ﹣3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D .8.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PB ),AB=4,那么AP 的长是( ) A .252- B .25- C .251- D .52-9.图(1)所示矩形ABCD 中,BC x =,CD y =,y 与x 满足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 的斜边EF 过点C ,M 为EF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当3x =时,EC EM <B .当9y =时,EC EM <C .当x 增大时,EC CF ⋅的值增大D .当x 增大时,BE DF ⋅的值不变10.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11.如图,是我们数学课本上采用的科学计算器面板,利用该型号计算器计算cos55°,按键顺序正确的是()A.B.C.D.12.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3)两点,则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A.﹣3<x<2B.x<﹣3或x>2C.﹣3<x<0或x>2D.0<x<2二、填空题13.在△ABC中,∠ABC=90°,已知AB=3,BC=4,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P,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AP的长为____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y=3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的最小值为________.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AD=8,∠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CG ⊥BE ,垂足为G ,若EF =2,则线段CG 的长为_____.16.如图是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由图中数据计算此圆柱体的侧面积为________.(结果保留π)17.学校校园内有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以美化环境,预计花园每平方米造价为30元,学校建这个花园至少需要投资________元.18.若a b =34,则a b b+=__________.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BC 上,2EC BE =,联结AE 交BD 于点F ,若BFE ∆的面积为2,则AFD ∆的面积为______.20.小华为了求出一个圆盘的半径,他用所学的知识,将一宽度为2cm 的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盘相切,另一边与圆盘边缘两个交点处的读数分别是“4”和“16”(单位:cm ),请你帮小华算出圆盘的半径是_____cm .三、解答题2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ADC=∠ACB=90°,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C 2=AB•AD ;(2)求证:CE ∥AD ;(3)若AD=4,AB=6,求的值.22.如图,AB ∥CD ,AC 与BD 的交点为E ,∠ABE =∠ACB .(1)求证:△ABE ∽△ACB ;(2)如果AB =6,AE =4,求AC ,CD 的长.23.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垂足为D ,E .(1)证明:ACD ABE V V ∽.(2)若将D ,E 连接起来,则AED V 与ABC V 能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24.如图,△ABC 中,AD ⊥BC ,垂足是D ,若BC=14,AD=12,tan ∠BAD=,求sinC 的值.2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2AC AB AD =⋅;90ADC ∠=o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DC ACB△∽△;(2)CE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详解】解:∵用放大镜看△ABC,若边BC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放大镜内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2∴边AB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故A正确;∴∠BAC的度数与原来的角相等,故B错误;∴△ABC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故C正确;∴△ABC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B解析:B【解析】【分析】由直线a∥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AC BDCE DF=,又由AC=4,CE=6,BD=3,即可求得DF的长,则可求得答案.【详解】解:∵a ∥b ∥c , ∴AC BD CE DF=, ∵AC=4,CE=6,BD=3, ∴436DF=, 解得:DF=92, ∴937.52BF BD DF =+=+=. 故选B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B解析:B【解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37b ,因此b a a -=347337b b b -=. 故选B.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得出BC AC AC AB ==,从而判断各选项. 【详解】∵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BC AC AC AB ==,即AC 2=BC•AB,故A 、B 错误;∴AC=12AB ,故C 错误;AC ,故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解析】【分析】先设出DE x =,进而得出3AD x =,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3BC x =,进而求出CF ,最后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DE x =,∵:1:3DE AD =,∴3AD x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BC AD 3x ==,∵点F 是BC 的中点, ∴1322CF BC x ==, ∵//AD BC , ∴DEG CFG ∆∆∽, ∴224392DEGCFG S DE x S CF x ⎛⎫ ⎪⎛⎫=== ⎪ ⎪⎝⎭ ⎪⎝⎭V V ,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点的定义,表示出CF 是解本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AM 的长,通过证明△ABM ∽△EMA ,可求AE=10,可得DE=6,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求DF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AB =4,BM =2,∴A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BC ,∠B =∠C =90°,∴∠EAM =∠AMB ,且∠B =∠AME =90°,∴△ABM ∽△EMA , ∴BM AM AM AE==∴AE =10,∴DE =AE ﹣AD =6,∵AD ∥BC ,即DE ∥MC ,∴△DEF ∽△CMF , ∴DE DF MC CF =, ∴642DF CF =-=3, ∵DF+CF =4,∴DF =3,∴S △DEF =12DE×DF =9,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特点,k ≠0,所以分k >0和k <0两种情况讨论.当两函数系数k 取相同符号值,两函数图象共存于同一坐标系内的即为正确答案.【详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k >0时,y =kx ﹣3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没有图像符合要求;②当k <0时,y =kx ﹣3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过二、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A 符合要求.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关键是由k 的取值确定函数所在的象限.8.A解析:A【解析】根据黄金比的定义得:12AP AB = ,得42AP == .故选A.9.D解析:D【解析】【分析】由于等腰直角三角形AEF 的斜边EF 过C 点,则△BEC 和△DCF 都是直角三角形;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像得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9x;当x =3时,y =3,即BC=CD=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CF=3,则C 点与M 点重合;当y =9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x =1,即BC=1,CD=9,所以,而;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BE•DF=BC•CD=xy ,然后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BE•DF=9,其值为定值;由于x =2xy ,其值为定值.【详解】解: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 的斜边EF 过C 点,M 为EF 的中点,所以△BEC 和△DCF 都是直角三角形;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像得x =3,y =3,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9x.A 、当x =3时,y =3,即BC=CD=3,所以,,C 点与M 点重合,则EC=EM ,所以A 选项错误;B 、当y =9时,x =1,即BC=1,CD=9,所以,,,所以B 选项错误;C 、因为x y =2×xy =18,所以,EC•CF 为定值,所以C 选项错误;D 、因为BE•DF=BC•CD=xy =9,即BE•DF 的值不变,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先根据几何性质得到与动点有关的两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函数解析式和函数性质画出其函数图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 DB EC =,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详解】∵//DE BC , ∴AD AE DB EC =,即932AE =, ∴6AE =,∴628AC AE EC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 1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利用如图所示的计算器计算2cos55°,按键顺序正确的是.故答案选C.12.C解析:C【解析】【分析】一次函数y1=kx+b落在与反比例函数y2=cx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详解】∵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3)两点,∴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3<x<0或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或6【解析】【分析】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所示由三角形相似(△AQP∽△ABC)关系计算AP的长;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利用角解析:53或6.【解析】【分析】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所示.由三角形相似(△AQP∽△ABC)关系计算AP的长;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证明点B为线段AP 的中点,从而可以求出AP.【详解】解:在Rt △ABC 中,AB =3,BC =4,由勾股定理得:AC =5.∵∠QPB 为钝角,∴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如题图1所示:∵∠QPB 为钝角,∴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是PB =PQ ,由(1)可知,△AQP ∽△ABC , ∴,PA PQ AC BC = 即3,54PB PB -= 解得:43PB =, ∴45333AP AB PB =-=-=; 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2所示:∵∠QBP 为钝角,∴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是PB =BQ .∵BP =BQ ,∴∠BQP =∠P ,∵90,90BQP AQB A P o o ,∠+∠=∠+∠= ∴∠AQB =∠A ,∴BQ =AB ,∴AB =BP ,点B 为线段AP 中点,∴AP =2AB =2×3=6. 综上所述,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53或6. 故答案为53或6.【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解析】【分析】认真审题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M⊥AB 时线段PM 最短分别求出PBOBOAAB 的长度利用△PBM∽△ABO 即可求出本题的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P 作PM⊥AB 则:∠PMB=90°当PM⊥解析:28 5【解析】【分析】认真审题,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M⊥AB时线段PM最短,分别求出PB、OB、OA、AB 的长度,利用△PBM∽△ABO,即可求出本题的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P作PM⊥AB,则:∠PMB=90°,当PM⊥AB时,PM最短,因为直线y=3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可得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3),在Rt△AOB中,AO=4,BO=3,22345+=,∵∠BMP=∠AOB=90°,∠B=∠B,PB=OP+OB=7,∴△PBM∽△ABO,∴PB PM AB AO=,即:754PM =,所以可得:PM=285.15.2【解析】【分析】首先证明CF=BC=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12AE∥BCAB∥CD∴∠CFB=∠FBA∵B解析:15【解析】【分析】首先证明CF=BC=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12,AE∥BC,AB∥CD,∴∠CFB=∠FBA,∵BE平分∠ABC,∴∠ABF=∠CBF,∴∠CFB=∠CBF,∴CB=CF=8,∴DF=12﹣8=4,∵DE∥CB,∴△DEF∽△CBF,∴EFBF=DFCF,∴2BF=48,∴BF=4,∵CF=CB,CG⊥BF,∴BG=FG=2,在Rt△BCG中,CG=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24π【解析】解:由图可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所以侧面积=4π×6=24π故答案为24π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根据主视图判断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与解析:24π【解析】解:由图可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所以,侧面积=4π×6=24π.故答案为24π.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根据主视图判断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与高是解题的关键.17.【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出BD 然后求出△ABC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详解】如图所示AB=10AC=30∠BAC=120°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解析:6750【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出BD,然后求出△ABC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如图所示,AB=103,AC=30,∠BAC=120°,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BAD=60°,∴BD=ABsin60°=15,∴△ABC面积=12×AC×BD=225.又因为每平方米造价为30元,∴总造价为30×225=675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直角三角形,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抽象到解直角三角形中解题.18.【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a=b∴=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7 4【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34ab=,∴a=34 b,∴a bb+=3744b b bb b+=,故答案为7 4【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18【解析】【分析】根据求得BC=3BE再由平行四边形得到AD∥BC判定△AD F∽△EB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结果【详解】∵∴BC=3B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解析:18【分析】根据2EC BE =求得BC=3BE,再由平行四边形ABCD 得到AD ∥BC,判定△ADF ∽△EB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结果.【详解】∵2EC BE =,∴BC=3B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D=BC,∴△ADF ∽△EBF,∴AD=3B E,∴AFD ∆的面积=9S △EBF =18,【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平行四边形ABCD 得到AD ∥BC,判定△ADF ∽△EBF 是解题的关键,再求得对应边的关系AD=3BE,即可求得AFD ∆的面积. 20.10【解析】【分析】如图先利用垂径定理得BD=6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记圆的圆心为O 连接OBOC 交AB 于D ∴OC ⊥ABBD =AB 由图知AB=16﹣4=12cmCD=2cm解析:10【解析】【分析】如图,先利用垂径定理得,BD=6,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记圆的圆心为O ,连接OB ,OC 交AB 于D ,∴OC ⊥AB ,BD=12AB , 由图知,AB=16﹣4=12cm ,CD=2cm ,∴BD=6,设圆的半径为r ,则OD=r ﹣2,OB=r ,在Rt △BO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 2=AD 2+OD 2,∴r 2=36+(r ﹣2)2,∴r=10cm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3)AC7 AF4=.【解析】【分析】(1)由AC平分∠DAB,∠ADC=∠ACB=90°,可证得△ADC∽△ACB,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AC2=AB•AD.(2)由E为AB的中点,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CE=12AB=AE,从而可证得∠DAC=∠ECA,得到CE∥AD.(3)易证得△AFD∽△CF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AFCF的值,从而得到ACAF的值.【详解】解:(1)证明:∵AC平分∠DAB ∴∠DAC=∠CAB.∵∠ADC=∠ACB=90°∴△ADC∽△ACB.∴AD AC AC AB=即AC2=AB•AD.(2)证明:∵E为AB的中点∴CE=12AB=AE∴∠EAC=∠ECA.∵∠DAC=∠CAB ∴∠DAC=∠ECA ∴CE∥AD.(3)∵CE∥AD∴△AFD∽△CFE∴AD AF CE CF=.∵CE=12AB∴CE=12×6=3.∵AD=4∴4AF 3CF =∴AC7 AF4=.22.(1)详见解析;(2)AC=9,CD=15 2.【解析】【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证明:(1)∵∠ABE=∠ACB,∠A=∠A,∴△ABE∽△ACB;(2)∵△ABE∽△ACB,∴AB AE AC AB=,∴AB2=AC•AE,∵AB=6,AE=4,∴AC=29 ABAE=,∵AB∥CD,∴△CDE∽△ABE,∴CD CE AB AE=,∴()••651542AB AC AEAB CECDAE AE-⨯====.【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BE∽△ACB.23.(1)见解析;(2)能,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利用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判定即可;(2)根据第一问可得到AD:AE=AC:AB,有一组公共角∠A,则可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判定.()1证明:ACD ABE V V ∽.证明:∵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90ADC AEB ∠=∠=o .∵A A ∠=∠,∴ACD ABE V V ∽.()2若将D ,E 连接起来,则AED V 与ABC V 能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ACD ABE V V ∽,∴::AD AE AC AB =.∴AD:AC=AE:AB∵A A ∠=∠,∴AED ABC V V ∽.【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解析】【分析】首先根据Rt △ABD 的三角函数求出BD 的长度,然后得出CD 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从而得出∠C 的正弦值.【详解】∵在直角△ABD 中,tan ∠BAD=,∴BD=AD•tan ∠BAD=12×=9,∴CD=BC-BD=14-9=5,∴AC==13, ∴sin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好边角之间的关系.25.(1)详见解析;(2)CE ∥AD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DAC=∠CAB ,∠ADC=∠ACB=90°,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与AE 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C=∠ECA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D=∠C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答案.证明:()1∵AC 平分DAB ∠, ∴DAC CAB ∠=∠,∵90ADC ACB ∠=∠=o , ∴ADC ACB △∽△. (2)//CE AD ;∵E 是AB 的中点, ∴12CE AB AE ==, ∴EAC ECA ∠=∠. ∵AC 平分DAB ∠, ∴CAD CAB ∠=∠, ∴CAD ECA =∠,∴//CE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020-2021下海华育中学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

2020-2021下海华育中学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矩形、三角形、正五边形、菱形的外边加一个宽度一样的外框,保证外框的边界与原图形对应边平行,则外框与原图不一定相似的是( )A .B .C .D .2.已知4A 纸的宽度为21cm ,如图对折后所得的两个矩形都和原来的矩形相似,则4A 纸的高度约为( )A .29.7cmB .26.7cmC .24.8cmD .无法确定3.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A(1,2)、B(2,2)、C(2,1).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扩大得到△A 1B 1C 1,且△ABC 与△A 1B 1C 1的位似比为1 :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C ∽△A 1B 1C 1 B .△A 1B 1C 1的周长为6+32C .△A 1B 1C 1的面积为3D .点B 1的坐标可能是(6,6)4.在Rt △ABC 中,∠ACB =90°,AB 5tan ∠B =2,则AC 的长为 ( ) A .1B .2C 5D .55.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 之比),坝高3m BC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A .9mB .6mC .63mD .33m6.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 AC 的长为( )A .43B .42C .6D .4 7.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 )A .1:3B .1:4C .1:6D .1:98.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 =5米,迎水坡AB 的坡比1:3,则AC 的长是( )A .10米B .53米C .15米D .103米9.《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即: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 )A .五丈B .四丈五尺C .一丈D .五尺10.如图,BC 是半圆O 的直径,D ,E 是»BC上两点,连接BD ,CE 并延长交于点A ,连接OD ,OE ,如果70A ∠︒=,那么DOE ∠的度数为( )A .35︒B .38︒C .40︒D .42︒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在边上,与相交于点,且,则与的周长之比为( )A .1 : 2B .1 : 3C .2 : 3D .4 : 912.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二、填空题13.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m ,3),则m 的值是_____. 14.如图,已知点A ,C 在反比例函数(0)ay a x=>的图象上,点B ,D 在反比例函(0)by b x=<的图象上,AB ∥CD ∥x 轴,AB ,CD 在x 轴的两侧,AB=5,CD=4,AB 与CD 的距离为6,则a −b 的值是_______.15.已知点(,)P m n 在直线2y x =-+上,也在双曲线1y x=-上,则m 2+n 2的值为______.16.已知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O.若BO OC =23,AD =10,则AO =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函数ky x=(x <0)图象上的点,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点B ,点C 在x 轴上,若△ABC 的面积为1,则k 的值为 ______ .18.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6x(x >0)上,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点C 在线段AB 上且BC :CA =1:2,双曲线y =kx(x >0)经过点C ,则k =_____.19.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P 到射线OA 的距离为m ,点P 到射线OB 的距离为n ,则m __________ n .(填“>”,“=”或“<”)20.如图,已知AD A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 AEB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AD CDCD BD=.(1)求证:△ACD ∽△CBD ; (2)求∠ACB 的大小.2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折断倒下,未折断树杆AB 与地面仍保持垂直的关系,而折断部分AC 与未折断树杆AB 形成53︒的夹角.树杆AB 旁有一座与地面垂直的铁塔DE ,测得6BE =米,塔高9DE =米.在某一时刻的太阳照射下,未折断树杆AB 落在地面的影子FB 长为4米,且点F 、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F 、A 、D 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530.7986︒≈,cos530.6018︒≈,tan53 1.3270︒≈).23.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4.如图,直线123l //l //l ,直线AC 依次交1l 、2l 、3l 于A 、B 、C 三点,直线DF 依次交1l 、2l 、3l 于D 、E 、F 三点,若AB 4AC 7=,DE 2=,求EF 的长.25.自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喜欢户外步行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为方便群众步行健身,某地政府决定对一段如图1所示的坡路进行改造.如图2所示,改造前的斜坡200AB =米,坡度为1:3;将斜坡AB 的高度AE 降低20AC =米后,斜坡AB 改造为斜坡CD ,其坡度为1:4.求斜坡C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定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答案. 【详解】正五边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都对应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 不符合题意;锐角三角形、菱形的原图与外框相似,因为其对应角均相等,对应边均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件,故B 、D 不符合题意;矩形不相似,因为其对应角的度数一定相同,但对应边的比值不一定相等,不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 符合题意;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图形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边数相同、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2.A解析:A 【解析】 【分析】设A4纸的高度为xcm ,对折后的矩形高度为2xcm ,然后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详解】设A4纸的高度为xcm ,则对折后的矩形高度为2xcm , ∵对折后所得的两个矩形都和原来的矩形相似,∴21=21 2x x解得29.7=≈x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熟记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找到对应边列出方程是关键. 3.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位似图的性质可知,位似图形也是相似图形,周长比等于位似比,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对应边之比等于位似比,据此判断即可.【详解】A. △ABC∽△A1B1C1,故A正确;B. 由图可知,AB=2-1=1,BC=2-1=1,,所以△ABC的周长为,由周长比等于位似比可得△A1B1C1的周长为△ABC周长的3倍,即6+B正确;C. S△ABC=1111=22⨯⨯,由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可得△A1B1C1的面积为△ABC周长的9倍,即19=4.52⨯,故C错误;D. 在第一象限内作△A1B1C1时,B1点的横纵坐标均为B的3倍,此时B1的坐标为(6,6),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位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位似的定义,以及位似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BC=12AC,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详解】在Rt△ABC中,∠ACB=90°,tan∠B=2,∴ACBC=2,∴BC=12 AC,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2+(12AC )2, 解得,AC=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掌握锐角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 的正切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解析】由图可知,:BC AC =tan BAC ∠=, ∴30BAC ∠=︒,∴36m1sin 302BC AB ===︒. 故选B . 6.B解析:B 【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ABC DAC ~V V ,可得出AC BCDC AC=,可求出AC 的长. 【详解】解:由题意得:∠B =∠DAC ,∠ACB =∠ACD,所以ABC DAC ~V V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AC BCDC AC=,又AD 是中线,BC =8,得DC=4,代入可得AC=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相似的性质可得出解答.7.A解析:A 【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 ∴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3. 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周长,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运用它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分析】Rt△ABC中,已知了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水平宽度AC的长.【详解】Rt△ABC中,BC=5米,tanA=1:3;∴AC=BC÷tanA=53米;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坡度坡角的掌握及三角函数的运用能力.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1.5 150.5x,解得x=45(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CD,由圆周角定理得出∠BDC=90°,求出∠ACD=90°-∠A=20°,再由圆周角定理得出∠DOE=2∠ACD=40°即可,【详解】连接CD,如图所示:∵BC是半圆O的直径,∴∠BDC=90°,∴∠ADC=90°, ∴∠ACD=90°-∠A=20°, ∴∠DOE=2∠ACD=40°,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可得到相似三角形,从而可得到其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就可得到答案. 【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C ∥AB ,CD=AB . ∴△DFE ∽△BFA , ∵DE :EC=1:2, ∴EC :DC=CE :AB=2:3, ∴C △CEF :C △ABF =2:3. 故选C .12.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DB EC=,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 【详解】 ∵//DE BC , ∴AD AE DB EC =,即932AE=, ∴6AE =,∴628AC AE EC =+=+=.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二、填空题13.﹣2【解析】∵反比例函数y=-6x 的图象过点A (m3)∴3=-6m 解得=-2解析:﹣2【解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m ,3), ∴,解得.14.【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a-b=4•OEa -b=5•OF 求出=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由题意知:a-b=4•OE a-b=5•OF ∴OE=OF=又∵OE+OF=6∴=6∴a- 解析:403 【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a-b=4•OE ,a-b=5•OF ,求出45a b a b --+=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如图,∵由题意知:a-b=4•OE ,a-b=5•OF ,∴OE=4a b -,OF=5a b -, 又∵OE+OF=6,∴45a b a b --+=6, ∴a-b=403, 故答案为:40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求出方程45a b a b --+=6是解此题的关键.15.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得出n+m 以及mn 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点P (mn )在直线y=-x+2上∴n+m=2∵点P (m解析: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得出n+m 以及mn 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点P (m ,n )在直线y=-x+2上,∴n+m=2,∵点P (m ,n )在双曲线y=-1x上, ∴mn=-1,∴m 2+n 2=(n+m )2-2mn=4+2=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正确得出m ,n 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6.【解析】∵AB∥CD 解得AO=4故答案是:4【点睛】运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解析】∵AB ∥CD ,223103AO BO AO OD OC AO ∴===-,即, 解得,AO=4,故答案是:4.【点睛】运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2【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C 的面积=得到|k|=2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y 轴∴AB∥CO∴∴∵∴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明确是解题的关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C 的面积=1•=12AB OB ,得到|k|=2,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AB ⊥y 轴,∴AB ∥CO , ∴111•1222ABC S AB OB x y k ====g 三角形 , ∴2k =,∴2k=-,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明确1•=12ABCS AB OB=V是解题的关键.18.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OC∵点A在双曲线y=(x>0)上过点A作AB⊥x轴于点B∴S△OAB=×6=3∵BC:CA=1:2∴S△OBC=3×=1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OC,∵点A在双曲线y=6x(x>0)上,过点A作AB⊥x轴于点B,∴S△OAB=12×6=3,∵BC:CA=1:2,∴S△OBC=3×13=1,∵双曲线y=kx(x>0)经过点C,∴S△OBC=12|k|=1,∴|k|=2,∵双曲线y=kx(x>0)在第一象限,∴k=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上有一个特殊点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于是可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判断出【详解】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如图所示:设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由图可知【点睛】本 解析:>【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OP 上有一个特殊点Q ,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2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1QC =,于是可知AOP BOP ∠>∠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sin sin AOP BOP ∠>∠ ,即可判断出m n >【详解】 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Q ,如图所示:设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QC由图可知2QD =1QC =∴ 2sin QD AOP OP ∠==1sin QC BOP OP OP ∠== ∴sin sin AOP BOP ∠>∠,∴m n OP OP>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线的距离,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来解角和边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0.或或【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可以添加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AS 故解析: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 AEB V V ≌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 、SAS 、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A A ∠∠= ,AD AE =,∴可以添加AB AC = ,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ADC AEB ∠∠= ,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ABE ACD ∠∠=,此时满足AAS ,故答案为: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 ∽△CBD ;(2)由(1)知△ACD ∽△CBD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 ,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试题解析:(1)∵CD 是边AB 上的高,∴∠ADC=∠CDB=90°, ∵AD CD CD BD=. ∴△ACD ∽△CBD ;(2)∵△ACD ∽△CBD ,∴∠A=∠BCD ,在△ACD 中,∠ADC=90°,∴∠A+∠ACD=90°,∴∠BCD+∠ACD=90°,即∠ACB=9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9.6米.【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只要求出AB 和AC 的长度即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求得AB 和AC 的长度,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解:∵AB ⊥EF ,DE ⊥EF ,∴∠ABC =90°,AB ∥DE ,∴△F AB ∽△FDE ,∴AB FB DE FE = ,∵FB =4米,BE =6米,DE =9米,∴4946AB =+,得AB =3.6米,∵∠ABC=90°,∠BAC=53°,cos∠BAC=ABAC,∴AC=cosABBAC∠=3.60.6=6米,∴AB+AC=3.6+6=9.6米,即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是9.6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解答.23.CE的长为(4+)米【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先过点A作AH⊥CD于H.在Rt△ACH中,可求出CH,进而CD=CH+HD=CH+AB,再在Rt△CED中,求出CE的长.【详解】过点A作AH⊥CD,垂足为H,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H为矩形,∠CAH=30°,∴AB=DH=1.5,BD=AH=6,在Rt△ACH中,tan∠CAH=CH AH,∴CH=AH•tan∠CAH,∴CH=AH•tan∠CAH=6tan30°=6×3=23(米),∵DH=1.5,∴CD=23+1.5,在Rt△CDE中,∵∠CED=60°,sin∠CED=CD CE,∴CE=23 1.53+=(4+3)(米),答:拉线CE的长为(4+)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4.5【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AB DE AC DF=,然后把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123l //l //l Q ,直线AC 依次交1l 、2l 、3l 于A 、B 、C 三点,直线DF 依次交1l 、2l 、3l 于D 、E 、F 三点,AB DE AC DF ∴=, AB 4AC 7=Q ,DE 2=, 427DF∴=, 解得:DF 3.5=,EF DF DE 3.52 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5.斜坡CD 的长是【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锐角三角函数可以求得AE 的长,进而得到CE 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可以得到ED 的长,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D 的长.【详解】∵90AEB =︒∠,200AB =,坡度为∴tan3ABE ∠==, ∴30ABE ∠=︒, ∴11002AE AB ==, ∵20AC =,∴80CE =,∵90CED ∠=︒,斜坡CD 的坡度为1:4, ∴14CE DE =, 即8014ED =, 解得,320ED =,∴CD =米,答:斜坡CD 的长是【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020-2021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7)

2020-2021初三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7)一、选择题1.如图,八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网格,连结小长方形的顶点所得的四个三角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和④ 2.如果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经过点(﹣3,2),则它一定还经过( ) A .(﹣12,8) B .(﹣3,﹣2) C .(12,12) D .(1,﹣6) 3.已知线段a 、b ,求作线段x ,使22b x a=,正确的作法是( ) A .B .C .D .4.在反比例函数y =1k x-的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值可以是( ) A .-1B .1C .2D .3 5.若37a b =,则b a a-等于( )A .34B .43C .73D .376.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 ,若△ABD 的面积为a ,则△ACD 的面积为( )A .aB .aC .aD .a7.如图,BC 是半圆O 的直径,D ,E 是»BC上两点,连接BD ,CE 并延长交于点A ,连接OD ,OE ,如果70A ∠︒=,那么DOE ∠的度数为( )A .35︒B .38︒C .40︒D .42︒8.若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都在一次函数y =-x +m 的图象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m >B .-22m <C .22-22m m >或<D .-2222m <<9.如图,是我们数学课本上采用的科学计算器面板,利用该型号计算器计算cos55°,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10.如图所示,在△ABC 中,AB=6,AC=4,P 是AC 的中点,过 P 点的直线交AB 于点Q,若以 A、P、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AQ 的长为 ( )A.3B.3或43C.3或34D.43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E(﹣4,2),点F(﹣1,﹣1),以点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A.(2,﹣1)或(﹣2,1)B.(8,﹣4)或(﹣8,4)C.(2,﹣1)D.(8,﹣4)12.制作一块3m×2m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120元,在每平方米制作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若将此广告牌的四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A.360元B.720元C.1080元D.2160元二、填空题13.一天,小青想利用影子测量校园内一根旗杆的高度,在同一时刻内,小青的影长为2米,旗杆的影长为20米,若小青的身高为1.60米,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14.已知A(﹣4,y1),B(﹣1,y2)是反比例函数y=﹣4x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AD=8,∠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CG⊥BE,垂足为G,若EF=2,则线段CG的长为_____.16.如图,l1∥l2∥l3,直线a、b与l1、l2、l3分别相交于点A、B、C和点D、E、F.若AB=3,DE=2,BC=6,则EF=______.17.如果a c e b d f ===k (b+d+f≠0),且a+c+e=3(b+d+f ),那么k=_____. 18.如图,菱形OABC 的顶点O 是原点,顶点B 在y 轴上,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反比例函数()y x 0xk =<的图象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 .19.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3122x 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_____. 20.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镜片焦距(x 米)呈反比例,其函数关系式为120.y x =如果近似眼镜镜片的焦距0.3x =米,那么近视眼镜的度数y 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2),B (4,0),C (4,﹣4).(1)将△ABC 各顶点的横纵坐标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A 1B 1C 1,请在图中画出△A 1B 1C 1;(2)求A 1C 1的长.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1,4),C(-3,2).(1)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在y 轴的左侧,画出△ABC 放大后的图形△A 1B 1C 1,并直接写出C 1点的坐标;(2)如果点D(a ,b)在线段AB 上,请直接写出经过(1)的变化后点D 的对应点D 1的坐标.23.已知锐角三角形ABC 内接于⊙O (AB >AC ),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AD 、AE 交于点F .(1)如图1,若⊙O 直径为10,AC =8,求BF 的长;(2)如图2,连接OA ,若OA =F A ,AC =BF ,求∠OAD 的大小.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AC 2=AB•AD ,∠ADC=90°,点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DC ∽△ACB .(2)若AD=2,AB=3,求的值.2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2AC AB AD =⋅;90ADC ∠=o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DC ACB △∽△;(2)CE 与A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设小长方形的长为2a ,宽为a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可知:小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设小长方形的宽为a ,则长为2a ,∴图①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a 2222(2)(2)22(2)(4)25a a a a a a +=+=; 图②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222(2)(3)13(3)(4)5a a a a a a +=+=; 图③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222(2)(4)25(4)(4)42a a a a a a +=+=; 2222(2)()5()(3)10a a a a a a +=+=、22(3)(4)5a a a +=,∴①和②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21322542a a a a a≠≠ ∴②和③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2222522542a a a a a a≠≠ ∴①和③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222525510a a a a ===∴①和④图中三角形相似.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基本知识.2.D解析:D【解析】【分析】分别计算各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详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3,2),∴k=−3×2=−6,∵−12×8=−4≠−6,−3×(−2)=6≠−6,12×12=6≠−6,1×(−6)=−6,则它一定还经过(1,−6).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3.C解析:C【解析】【分析】对题中给出的等式进行变形,先作出已知线段a、b和2b,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出平行线,被截得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x.【详解】解:由题意,22b xa =∴2a bb x =,∵线段x没法先作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只有C符合.故选C.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求解不等式1-k>0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y=1−kx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1−k>0,解得k<1.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其性质求出k的值.5.B解析:B【解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a=37b,因此b aa-=347337b bb-=.故选B.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DAC=∠B,∠C=∠C,∴△ACD∽△BCA,∵AB=4,AD=2,∴△ACD的面积:△ABC的面积为1:4,∴△ACD的面积:△ABD的面积=1:3,∵△ABD的面积为a,∴△ACD的面积为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7.C解析:C【解析】连接CD ,由圆周角定理得出∠BDC=90°,求出∠ACD=90°-∠A=20°,再由圆周角定理得出∠DOE=2∠ACD=40°即可,【详解】连接CD ,如图所示:∵BC 是半圆O 的直径,∴∠BDC=90°,∴∠ADC=90°,∴∠ACD=90°-∠A=20°,∴∠DOE=2∠ACD=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上的点关于y 轴的对称的点在函数2y x =上,由此可知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m 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继而可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根的判别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反比例函数2y x =-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一次函数y =-x +m 图象上, ∴反比例函数2y x=与一次函数y =-x +m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联立得2y x y x m⎧=⎪⎨⎪=-+⎩,消去y 得:2x m x =-+, 整理得:220x m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2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m 2-8>0, ∴22m >或-22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练掌握相关内容、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利用如图所示的计算器计算2cos55°,按键顺序正确的是.故答案选C . 10.B解析:B【解析】AP AQ AB AC =,264AQ =,AQ=43,AP AQ AC AB =,246AQ =,AQ =3.故选B.点睛:相似常见图形(1)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如图,有“A 型”与“X 型”图)(2)如图:其中∠1=∠2,则△ADE∽△ABC称为“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有“反A共角型”、“反A共角共边型”、“蝶型”,如下图:11.A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位似比为1:2,可求得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2,-1)或(-2,1),注意分两种情况计算.【详解】∵E(-4,2),位似比为1:2,∴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2,-1)或(-2,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的相关知识,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注意位似的两种位置关系.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出长方形广告牌每平方米的成本,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求出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面积,计算即可.【详解】3m×2m=6m2,∴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120÷6=20元/m2,将此广告牌的四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面积=9×6=54m2,∴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54×20=108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掌握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6【解析】【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DACE⊥DA∴∠CED=∠OAB=90°∵CD∥OE∴∠CDA=∠OBA∴△AOB∽△E解析:16【解析】【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DA,CE⊥DA,∴∠CED=∠OAB=90°,∵CD∥OE,∴∠CDA=∠OBA,∴△AOB∽△ECD,∴CE OA16OA,DE AB220==,解得OA=16.故答案为16.14.y1<y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y1与y2的大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反比例函数y=--4<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A(-4y1)B(-1y2)解析:y1<y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y1与y2的大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反比例函数y=-4x,-4<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A(-4,y1),B(-1,y2)是反比例函数y=-4x图象上的两个点,-4<-1,∴y1<y2,故答案为:y1<y2.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的思想解答.15.2【解析】【分析】首先证明CF=BC=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12AE∥BCAB∥CD∴∠CFB=∠FBA∵B解析:【解析】【分析】首先证明CF=BC=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12,AE∥BC,AB∥CD,∴∠CFB=∠FBA,∵BE平分∠ABC,∴∠ABF=∠CBF,∴∠CFB=∠CBF,∴CB=CF=8,∴DF=12﹣8=4,∵DE∥CB,∴△DEF∽△CBF,∴EFBF=DFCF,∴2BF=48,∴BF=4,∵CF=CB,CG⊥BF,∴BG=FG=2,在Rt△BCG中,CG=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4【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求出EF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详解】∵∥∥∴又DE=2∴EF=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解析:4【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求出EF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详解】∵1l ∥2l ∥3l , ∴36DE AB EF BC == 又DE=2,∴EF=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7.3【解析】∵=k∴a=bkc=dke=fk∴a+c+e=bk+dk+fk=k(a+b+c)∵a+c+e=3(b+d+f)∴k=3故答案为:3解析:3【解析】 ∵a c e b d f===k ,∴a=bk,c=dk ,e=fk ,∴a+c+e=bk+dk+fk=k(a+b+c), ∵a+c+e=3(b+d+f),∴k=3,故答案为:3.18.-6【解析】【分析】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A (﹣32)∵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得k=-6【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解析:-6【解析】【分析】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A (﹣3,2).∵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x 0xk =<的图象上,∴23k =-,解得k=-6.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19.3【解析】【分析】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进而把可能的增根代入可得m 的值【详解】去分母得3x-(x-2)=m+3当增根为x=2时6=m+3∴m=3故答案为3【点睛】考查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增根问题可按解析:3【解析】【分析】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进而把可能的增根代入,可得m 的值.【详解】去分母得3x-(x-2)=m+3,当增根为x=2时,6=m+3∴m=3.故答案为3.【点睛】考查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20.400【解析】分析:把代入即可算出y 的值详解:把代入故答案为4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本题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比较简单解析:400【解析】分析:把0.3x =代入120y x =,即可算出y 的值. 详解:把0.3x =代入120x, 400y =,故答案为4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本题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比较简单.三、解答题21.(1)作图见解析;(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求解即可;(2)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A1B1C1,△A2B2C2,都是符合题意的图形;(2)A1C1的长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及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正确得出对应点的位置. 22.(1)图见解析,C1(-6,4);(2)D1(2a,2b).【解析】【分析】(1)连接OB并延长,使BB1=OB,连接OA并延长,使AA1=OA,连接OC并延长,使CC1=OC,确定出△A1B1C1,并求出C1点坐标即可;(2)根据A与A1坐标,B与B1坐标,以及C与C1坐标的关系,确定出变化后点D的对应点D1坐标即可.【详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则点C1的坐标为(-6,4);(2)变化后D的对应点D1的坐标为:(2a,2b).【点睛】运用了作图-位似变换,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23.(1)BF =6;(2)∠OAD =30°.【解析】【分析】(1)如图1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M ,证明四边形AMBF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设AD 交CM 于J .证明AO ⊥CM .推出∠OAD =∠BCM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M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CM 是直径,∴∠CAM =∠CBM =90°,∵CM =10,AC =8,∴AM =22CM AC -=22108-=6,∵AD ⊥CB ,BE ⊥AC ,∴∠ADC =∠MBC =90°,∠BEC =∠MAC =90°,∴AD ∥BM ,AM ∥BE ,∴四边形AMBF 是平行四边形,∴BF =AM =6.(2)如图2中,作⊙O 的直径CM ,连接AM ,BM ,设AD 交CM 于J .由(1)可知四边形AMBF 是平行四边形,∴AM =BF ,AF =BM∵AC =BF ,∴AC =AM ,∵∠MAC =90°,MO =OC ,∴AO ⊥CM ,∵AD ⊥BC ,∴∠AOJ =∠CDJ =90°,∵∠AJO=∠CJD,∴∠DCJ=∠JAO,∵AF=OA,AF=BM,∴OA=BM,∴CM=2BM,∵∠CBM=90°,∴sin∠BCM=BMCM=12,∴∠BCM=30°,∴∠OAD=∠BCM=30°.【点睛】本题属于圆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面构造特殊四边形解决问题.24.(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AC=∠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DC=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CE=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详解】(1)证明:∵AC 平分∠DAB,∴∠DAC=∠CAB,∵AC2=AB•AD,∴=,∴△ADC∽△ACB;(2)∵△ADC∽△ACB,∴∠ACB=∠ADC=90°,∵点 E 为 AB 的中点,∴CE=AE= AB= ,∴∠EAC=∠ECA,∴∠DAC=∠EAC,∴∠DAC=∠ECA,∴CE ∥AD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1)详见解析;(2)CE ∥AD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DAC=∠CAB ,∠ADC=∠ACB=90°,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与AE 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C=∠ECA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D=∠C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答案.【详解】证明:()1∵AC 平分DAB ∠,∴DAC CAB ∠=∠,∵90ADC ACB ∠=∠=o ,∴ADC ACB △∽△.(2)//CE AD ;∵E 是AB 的中点, ∴12CE AB AE ==, ∴EAC ECA ∠=∠.∵AC 平分DAB ∠,∴CAD CAB ∠=∠,∴CAD ECA =∠,∴//CE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初中数学九年级下期中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0分)[ID:11132]有一块直角边AB=3cm,BC=4cm的Rt△ABC的铁片,现要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加工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则正方形的边长为()A.67B.3037C.127D.60372.(0分)[ID:11130]如图,在矩形、三角形、正五边形、菱形的外边加一个宽度一样的外框,保证外框的边界与原图形对应边平行,则外框与原图不一定相似的是()A.B.C.D.3.(0分)[ID:11120]已知反比例函数y=﹣6x,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函数图象经过点(﹣3,2)B.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C.若x<﹣2,则0<y<3D.y随x的增大而增大4.(0分)[ID:11117]如图,线段CD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1,2)、D(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若点B坐标为(5,0),则点A的坐标为()A.(2,5)B.(2.5,5)C.(3,5)D.(3,6)5.(0分)[ID:11113]如图,用放大镜看△ABC,若边BC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边AB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B.∠BAC的度数也变为原来的2倍;C.△ABC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D.△ABC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6.(0分)[ID :11109]用放大镜观察一个五边形时,不变的量是( )A .各边的长度B .各内角的度数C .五边形的周长D .五边形的面积7.(0分)[ID :11106]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 之比),坝高3m BC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A .9mB .6mC .63mD .33m8.(0分)[ID :11099]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且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2=AC •BC B .BC 2=AC •BCC .AC =512-BCD .BC =512-AC 9.(0分)[ID :11092]在△ABC 中,若|cosA −12|+(1−tanB)2=0,则∠C 的度数是( )A .45°B .60°C .75°D .105°10.(0分)[ID :11055]若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都在一次函数y =-x +m 的图象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m >B .-22m <C .22-22m m >或<D .-2222m <<11.(0分)[ID :11052]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 的值为( )A .3B .5C .23D .25 12.(0分)[ID :11049]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13.(0分)[ID :1104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6,AC =4,P 是AC 的中点,过 P 点的直线交AB 于点Q ,若以 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AQ 的长为 ( )A .3B .3或43C .3或34D .4314.(0分)[ID :11039]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等于4的是( ) A . B . C . D .15.(0分)[ID :11081]如图,ABC △与ADE 相似,且ADE B ∠=∠,则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A .AE AD BE DC =B .AE AB AB AC = C .AD AB AC AE = D .AE DE AC BC= 二、填空题16.(0分)[ID :11199]已知反比例函数21k y x +=的图像经过点(2,1)-,那么k 的值是__.17.(0分)[ID :11160]如图,菱形ABCD 的边AD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则菱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18.(0分)[ID:11147]如图,点D、E、F分别位于△ABC的三边上,满足DE∥BC,EF∥AB,如果AD:DB=3:2,那么BF:FC=_____.19.(0分)[ID:11145]如图,矩形ABCD中,AD=2,AB=5,P为CD边上的动点,当△ADP与△BCP相似时,DP=__.20.(0分)[ID:11225]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a、b),其中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k x+4=0的两根,那么点P的坐标是________.21.(0分)[ID:112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B在x轴上,四边形OACB为平行四边形,且∠AOB=60°,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内过点A,且与BC交于点F.当F为BC的中点,且S△AOF=123时,OA的长为__________.22.(0分)[ID:112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下列问题:“今有勾五步,股十二步,问勾中容方几何?”其意思为:“今有直角三角形,勾(短直角边)长为5步,股(长直角边)长为12步,问该直角三角形能容纳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步?”该问题的答案是______步.23.(0分)[ID:11197]若ab=34,则a bb=__________.24.(0分)[ID:11176]已知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且AB=10,若BC=8,则cos∠ACD= ______.25.(0分)[ID:11188]小刚身高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0.85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长为1.1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________m.三、解答题26.(0分)[ID:11303]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D边上的一点,过C点作CF⊥CE 交AB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CDE∽△CBF;(2)若B为AF的中点,CB=3,DE=1,求CD的长.27.(0分)[ID:11280]实验数据显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1.5小时内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与时间x(时)成正比例;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 成反比例.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相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2)按国家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1: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28.(0分)[ID :1127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b 与双曲线y =k x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2,5).求:(1)b 和k 的值;(2)△OAB 的面积.29.(0分)[ID :1124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2AC AB AD =⋅;90ADC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DC ACB △∽△;(2)CE 与A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30.(0分)[ID :11237]如图,G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作GE ⊥AD ,GF ⊥AB ,垂足分别为点E 、F.求证:四边形AFGE 与四边形ABCD 相似.【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2.C3.D4.B5.B6.B7.B8.D9.C10.C11.D12.C13.B14.B15.D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将点的坐标代入可以得到-1=然后解方程便可以得到k的值【详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1)∴-1=∴k=−;故答案为k=−【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其解析式可以17.【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18.3:2【解析】因为DE∥BC所以因为EF∥AB所以所以故答案为:3:219.1或4或25【解析】【分析】需要分类讨论:△APD∽△PBC和△PAD∽△PBC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P的长度【详解】设DP=x则CP=5-x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AD20.(-2-2)【解析】【分析】先根据点P(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点把点P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abk的等式ab=k;又因为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4=0的两根得到a+b=-kab=421.8【解析】分析:过点A作AH⊥OB于点H过点F作FM⊥OB于点M设OA=x在由已知易得:AH=OH=由此可得S△AOH=由点F是平行四边形AOBC的BC边上的中点可得BF=BM=FM=由此可得S△B22.【解析】【分析】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E∥BC则△ADE∽△ACB列比例式可得结论【详解】如图∵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CD=EDDE∥CF设ED=x则CD=xAD=12-x∵DE∥CF∴∠AD23.【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a=b∴=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CD=∠B利用同角的余弦得结论解:∵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CD⊥AB∴∠A+∠ACD=90°∵∠ACB=90°∴∠B+∠A=90°∴∠ACD=∠25.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身长和影长成比例求出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与身高做差即可解题【详解】解:设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为x由题可得:17:085=x:11解得x=22则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过点B作BP⊥AC,垂足为P,BP交DE于Q.∵S△ABC=12AB•BC=12AC•BP,∴BP=·341255 AB BCAC⨯==.∵DE∥AC,∴∠BDE=∠A,∠BED=∠C,∴△BDE∽△BAC,∴DE BQ AC BP=.设DE=x,则有:1251255xx-=,解得x=60 37,故选D.2.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定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答案.【详解】正五边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都对应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锐角三角形、菱形的原图与外框相似,因为其对应角均相等,对应边均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件,故B、D不符合题意;矩形不相似,因为其对应角的度数一定相同,但对应边的比值不一定相等,不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图形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边数相同、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当x=﹣3时,y=2,∴此函数图象过点(﹣3,2),故本选项正确;B、∵k=﹣6<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当x=﹣2时,y=3,∴当x<﹣2时,0<y<3,故本选项正确;D、∵k=﹣6<0,∴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B点与D点是对应点,则位似比为5:2,∵C(1,2),∴点A的坐标为:(2.5,5)故选B.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详解】解:∵用放大镜看△ABC,若边BC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放大镜内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2∴边AB 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故A 正确;∴∠BAC 的度数与原来的角相等,故B 错误;∴△ABC 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故C 正确;∴△ABC 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故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B解析:B【解析】解:∵用一个放大镜去观察一个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各边长都变大,故此选项错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角大小不变,故选项B 正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C 选项错误;∵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得比等于相似比,∴D 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得比等于相似比.7.B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BC AC =tan BAC ∠=, ∴30BAC ∠=︒, ∴36m 1sin 302BC AB ===︒. 故选B . 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得出BC AC AC AB ==,从而判断各选项. 【详解】∵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BC AC AC AB ==,即AC 2=BC•AB,故A 、B 错误;∴AC=12AB ,故C 错误;AC ,故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出cosA 及tanB 的值,继而可得出A 和B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出∠C 的度数.【详解】由题意,得 cosA=12,tanB=1, ∴∠A=60°,∠B=45°,∴∠C=180°-∠A-∠B=180°-60°-45°=75°.故选C .10.C解析: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上的点关于y 轴的对称的点在函数2y x =上,由此可知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m 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继而可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根的判别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反比例函数2y x =-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一次函数y =-x +m 图象上, ∴反比例函数2y x=与一次函数y =-x +m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联立得2y x y x m⎧=⎪⎨⎪=-+⎩,消去y 得:2x m x =-+, 整理得:220x m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2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m 2-8>0, ∴22m >或-22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练掌握相关内容、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过B 点作BD ⊥AC ,如图, 由勾股定理得,AB=221310+=,AD=222222+=,cosA=AD AB =2210=25, 故选D .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 DB EC =,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详解】∵//DE BC ,∴AD AE DB EC =,即932AE =, ∴6AE =,∴628AC AE EC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13.B解析:B【解析】 AP AQ AB AC =,264AQ =,AQ=43,AP AQ AC AB =,246AQ =,AQ =3.故选B.点睛:相似常见图形(1)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如图,有“A 型”与“X 型”图)(2)如图:其中∠1=∠2,则△ADE ∽△ABC 称为“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有“反A 共角型”、“反A 共角共边型”、 “蝶型”,如下图:1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 y x=中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解答即可.【详解】解:A 、图形面积为|k|=4;B 、阴影是梯形,面积为6;C 、D 面积均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2×(12|k|)=4. 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 y x=中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 的几何意义.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的关系即S=12|k|. 15.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结论.【详解】由题意可得,A ABC DE ∽△△,所以AE DE AC BC=, 故选D .【点睛】在书写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注意顶点的位置要对应,即若ABC A B C '''∽△△,则说明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点B 的对应点B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将点的坐标代入可以得到-1=然后解方程便可以得到k 的值【详解】∵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2-1)∴-1=∴k=−;故答案为k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其解析式可以 解析:32k =- 【解析】【分析】将点的坐标代入,可以得到-1=212k +,然后解方程,便可以得到k 的值.∵反比例函数y=21kx+的图象经过点(2,-1),∴-1=21 2 k+∴k=− 32;故答案为k=−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其解析式,可以结合代入法进行解答17.【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解析:42【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经过A、B两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和1,即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3,1),∴AH=3﹣1=2,BH=3﹣1=2,由勾股定理得,AB2222+=2,∵四边形ABCD是菱形,∴BC=AB=2,∴菱形ABCD的面积=BC×AH=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菱形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8.3:2【解析】因为DE∥BC所以因为EF∥AB所以所以故答案为:3:2解析:3:2【解析】因为DE∥BC,所以32AD AEDB EC==,因为EF∥AB,所以23CE CFEA BF==,所以32BFFC=,故答案为: 3:2.19.1或4或25【解析】【分析】需要分类讨论:△APD∽△PBC和△PAD∽△PBC 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P的长度【详解】设DP=x则CP=5-x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AD解析:1或4或2.5.【解析】【分析】需要分类讨论:△APD∽△PBC和△PAD∽△PBC,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P的长度.【详解】设DP=x,则CP=5-x,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AD∽△PBC时,AD BC = DP CP∴225xx=-,解得:x=2.5;②、当△APD∽△PBC时,ADCP=DPBC,即25x-=2x,解得:x=1或x=4,综上所述DP=1或4或2.5【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三角形相似的问题和动点问题,首先将各线段用含x的代数式进行表示,然后看是否有相同的角,根据对应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将线段写成比例式的形式,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在解答这种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出现漏解的现象,每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20.(-2-2)【解析】【分析】先根据点P(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点把点P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abk的等式ab=k;又因为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4=0的两根得到a+b=-kab=4解析:(-2,-2).【解析】【分析】先根据点P (a ,b )是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上的点,把点P 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a 、b 、k 的等式ab=k ;又因为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kx+4=0的两根,得到a+b=-k ,ab=4,根据以上关系式求出a 、b 的值即可.【详解】把点P (a ,b )代入y=k x得,ab=k , 因为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kx+4=0的两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k ,ab=4, 于是有:a b 4{ab 4+=-=, 解得a 2 {b 2=-=-, ∴点P 的坐标是(-2,-2).21.8【解析】分析:过点A 作AH⊥OB 于点H 过点F 作FM⊥OB 于点M 设OA=x 在由已知易得:AH=OH=由此可得S△AOH=由点F 是平行四边形AOBC 的BC 边上的中点可得BF=BM=FM=由此可得S△B解析:8【解析】分析:过点A 作AH ⊥OB 于点H ,过点F 作FM ⊥OB 于点M ,设OA=x ,在由已知易得:,OH=12x ,由此可得S △AOH 2x 由点F 是平行四边形AOBC 的BC 边上的中点,可得BF=12x ,BM=14x ,FM=x ,由此可得S △BMF 2x ,由S △OAF =可得S △OBF =S △OMF =2x +,由点A 、F 都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可得S △AOH =S △BMF ,由此即可列出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OA 的值. 详解:如下图,点A 作AH ⊥OB 于点H ,过点F 作FM ⊥OB 于点M ,设OA=x ,∵四边形AOBC 是平行四边形,∠AOB=60°,点F 是BC 的中点,S △OAF =∴,OH=12x ,BF=12x ,∠FBM=60°,S △OBF =∴S △AOH =28x ,BM=14x ,FM=4x ,∴S △BMF =232x ,∴S △OMF =236332x +, ∵由点A 、F 都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 ∴S △AOH =S △BMF ,∴238x =2363x +, 化简得:23192x =,解得:1288x x ==-,(不合题意,舍去),∴OA=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是一道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题,熟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解析】【分析】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E ∥BC 则△ADE ∽△ACB 列比例式可得结论【详解】如图∵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CD=EDDE ∥CF 设ED=x 则CD =xAD=12-x ∵DE ∥CF ∴∠AD解析:6017. 【解析】【分析】 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E ∥BC ,则△ADE ∽△ACB ,列比例式可得结论.【详解】如图,∵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CD=ED ,DE ∥CF ,设ED=x ,则CD=x ,AD=12-x ,∵DE ∥CF ,∴∠ADE=∠C ,∠AED=∠B ,∴△ADE ∽△ACB ,∴DE BC =AD AC,∴x 5=12-x12,∴x=6017,故答案为6017.【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设未知数,构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3.【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a=b∴=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74【解析】【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此题.【详解】∵34ab=,∴a=34b,∴a bb+=3744b b bb b+=,故答案为74【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这个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CD=∠B利用同角的余弦得结论解:∵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CD⊥AB∴∠A+∠ACD=90°∵∠ACB=9 0°∴∠B+∠A=90°∴∠ACD=∠解析:4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CD=∠B,利用同角的余弦得结论.解:∵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CD⊥AB,∴∠A+∠ACD=90°,∵∠ACB=90°,∴∠B+∠A=90°,∴∠ACD=∠B,∴cos∠ACD=cos∠B=BCAB=810=45,故答案为:4 5 .25.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身长和影长成比例求出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与身高做差即可解题【详解】解:设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为x由题可得:17:0 85=x:11解得x=22则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身长和影长成比例,求出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与身高做差即可解题.【详解】解:设举起手臂之后的身高为x由题可得:1.7:0.85=x:1.1,解得x=2.2,则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高度为2.2-1.7=0.5m【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明确同一时刻的升高和影长是成比例的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如图,通过证明∠D=∠1,∠2=∠4即可得;(2)由△CDE∽△CBF,可得CD:CB=DE:BF,根据B为AF中点,可得CD=BF,再根据CB=3,DE=1即可求得.【详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D=∠1=∠2+∠3=90°,∵CF⊥CE,∴∠4+∠3=90°,∴∠2=∠4,∴△CDE∽△CBF;(2)∵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B为AF的中点,∴BF=AB,∴设CD=BF=x,∵△CDE∽△CBF,∴CD DE CB BF=,∴13xx =,∵x>0,∴3即:3【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27.(1)100(0 1.5)225( 1.5)x xyxx⎧⎪=⎨⎪⎩;(2)第二天早上7:00不能驾车去上班,见解析.【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出答案;(2)根据题意得出x=10时y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由题意可得:当0≤x≤1.5时,设函数关系式为:y=kx,则150=1.5k,解得:k=100,故y=100x,当1.5≤x时,设函数关系式为:yax=,则a=150×1.5=225,解得:a =225,故y 225x=(x ≥1.5). 综上所述:y 与x 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 ()()1000 1.5225 1.5x x x x ⎧≤≤⎪=⎨≥⎪⎩; (2)第二天早上7:00不能驾车去上班.理由如下:∵晚上21:00到第二天早上7:00,有10小时,∴x =10时,y 22510==22.5>20,∴第二天早上7:00不能驾车去上班.【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掌握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学会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8.(1)b=3,k=10;(2)S △AOB =212. 【解析】(1)由直线y=x+b 与双曲线y=k x相交于A 、B 两点,A (2,5),即可得到结论; (2)过A 作AD⊥x 轴于D ,BE⊥x 轴于E ,根据y=x+3,y=10x ,得到(-5,-2),C (-3,0).求出OC=3,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1)把()2,5A 代入y x b =+.∴52b =+∴3b =.把()2,5A 代入k y x =,∴52k =, ∴10k =.(2)∵10y x =,3y x =+. ∴103x x=+时,2103x x =+, ∴12x =,25x =-.∴()5,2B --.又∵()3,0C -,∴AOB AOC BOC S S S =+ 353222⨯⨯=+ 10.5=. 29.(1)详见解析;(2)CE ∥AD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DAC=∠CAB ,∠ADC=∠ACB=90°,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与AE 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C=∠ECA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D=∠C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答案.【详解】证明:()1∵AC 平分DAB ∠,∴DAC CAB ∠=∠,∵90ADC ACB ∠=∠=,∴ADC ACB △∽△.(2)//CE AD ;∵E 是AB 的中点, ∴12CE AB AE ==, ∴EAC ECA ∠=∠.∵AC 平分DAB ∠,∴CAD CAB ∠=∠,∴CAD ECA =∠,∴//CE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0.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C 平分∠DAB ,然后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GE=GF ,从而可证明四边形EGFA 为正方形,故此四边形AFGE 与四边形ABCD 相似;【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是对角线,∴∠DAC =∠BAC =45°. 又∵GE ⊥AD ,GF ⊥AB ,∴EG =FG ,且AE =EG ,AF =FG .∴AE =EG =FG =AF ,∴四边形AFGE 为正方形. ∴AF AB =FG BC =GE CD =AE AD, 且∠EAF =∠DAB ,∠AFG =∠ABC ,∠FGE =∠BCD ,∠AEG =∠ADC.∴四边形AFGE 与四边形ABCD 相似.。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含答案)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 =﹣6x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函数图象经过点(﹣3,2) B .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C .若x <﹣2,则0<y <3D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在反比例函数y =1k x -的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值可以是( )A .-1B .1C .2D .3 3.若35x x y =+,则x y 等于 ( ) A .32 B .38 C .23 D .854.如图,河堤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3,堤高BC =12m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A .15mB .203mC .24mD .103m5.在ABC V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1:2AD BD =,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够判断//DE BC 的是( )A .12DE BC =B .31DE BC = C .12AE AC =D .31AE AC = 6.如图,在△ABC 中,cos B =22,sin C =35,AC =5,则△ABC 的面积是( )A . 212B .12C .14D .2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l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 )A .(0,5)B .(5,1)C .(2,4)D .(4,2)8.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A.6B.7C.8D.9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过点A作AB⊥x轴于点B.将△AOB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缩小为原图形的12,得到△COD,则CD的长度是()A.2 B.1 C.4 D.2510.在反比例函数4yx=的图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等于4的是()A.B. C.D.11.下列变形中:①由方程125x-=2去分母,得x﹣12=10;②由方程29x=92两边同除以29,得x=1;③由方程6x﹣4=x+4移项,得7x=0;④由方程2﹣5362x x-+=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错误变形的个数是()个.A.4B.3C.2D.1 12.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的几何体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5,12P ,那么OP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α的余弦值为______.14.已知点P 在线段AB 上,且AP :BP=2:3,那么AB :PB=_____.1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 ﹣3(k≠0)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12x(x >0)交于C 点,且AB=AC ,则k 的值为_____.16.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cm ,底面周长为24cm ,在杯内壁离杯底4cm 的点B 处有乙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从外币A 处到达内壁B 处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17.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BC=1,AC=4,把边长分别为1x ,2x ,3x ,…,n x 的n ()1n ≥个正方形依次放入△ABC 中,则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n x =_______________(用含n 的式子表示).18.如图,当太阳光与地面成角时,直立于地面的玲玲测得自己的影长为1.25m ,则玲玲的身高约为________m .(精确到0. 01m )(参考数据:sin55°≈0.8192,cos55°≈0.5736,tan55°≈1.428).19.把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20.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P到射线OA的距离为m,点P到射线OB的距离为n,则m __________ n.(填“>”,“=”或“<”)三、解答题21.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方向的环海路A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上,在A的正东200米的B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上.问:灯塔P到环海路的距离PC约等于多少米?(取1.732,结果精确到1米)22.由一些大小相同,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数字表示该位置的正方体个数.(1)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2)给这个几何体喷上颜色(底面不喷色),需要喷色的面积为;(3)在不改变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情况下,最多可添加块小正方体.23.如图,在Rt△ABC中,CD,CE分别是斜边AB上的高,中线,BC=a,AC=b.(1)若a=3,b=4,求DE的长;(2)直接写出:CD=(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3)若b=3,tan∠DCE=13,求a的值.24.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D边上的一点,过C点作CF⊥C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CDE∽△CBF;(2)若B为AF的中点,CB=3,DE=1,求CD的长.25.如图,在△ABC中,DE∥BC,23ADAB,M为BC上一点,AM交DE于N.(1)若AE=4,求EC的长;(2)若M为BC的中点,S△ABC=36,求S△ADN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当x=﹣3时,y=2,∴此函数图象过点(﹣3,2),故本选项正确;B、∵k=﹣6<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当x=﹣2时,y=3,∴当x<﹣2时,0<y<3,故本选项正确;D、∵k=﹣6<0,∴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求解不等式1-k>0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y=1−kx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1−k>0,解得k<1.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其性质求出k的值.3.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得到2x=3y,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比例式即可得.【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5x=3(x+y),即2x=3y,即得32x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4.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坡比的定义得出AC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详解】解:Rt△ABC中,BC=12cm,tanA=1∴AC=BC÷tanA=cm,∴AB24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掌握坡比的定义是解题关键.5.D解析:D【解析】【分析】可先假设DE∥BC,由平行得出其对应线段成比例,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可假设DE∥BC,则可得12AD AEDB EC==,13AD AEAB AC==,但若只有13DE ADBC AB==,并不能得出线段DE∥BC.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6.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作出三角形的高线AD,进而得出AD,BD,CD,的长,即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过点A作AD⊥BC,∵△ABC中,2,sinC=35,AC=5,∴2=BDAB,∴∠B=45°,∵sinC=35=AD AC =5AD , ∴AD=3,∴,∴BD=3,则△ABC 的面积是:12×AD ×BC=12×3×(3+4)=212.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作出AD ⊥BC ,进而得出相关线段的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B解析:B【解析】【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l )向右平移时,横坐标增加,纵坐标不变.【详解】将点(2,l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的点的坐标是(5,1).故选:B.【点睛】本题运用了点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关键是把握好规律.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 DB EC =,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详解】∵//DE BC , ∴AD AE DB EC =,即932AE =, ∴6AE =,∴628AC AE EC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9.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A点坐标可直接得出点C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点A(2,4),过点A作AB⊥x轴于点B,将△AOB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缩小为原图形的12,得到△COD,∴C(1,2),则CD的长度是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把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yx=中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解答即可.【详解】解:A、图形面积为|k|=4;B、阴影是梯形,面积为6;C、D面积均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2×(12|k|)=4.故选B.【点睛】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yx=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12|k|.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从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方法应用是否得当等方面加以分析.【详解】①方程125x-=2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5,得x﹣12=10,故①正确.②方程29x=92,两边同除以29,得x=814;要注意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故③方程6x﹣4=x+4移项,得5x=8;要注意移项要变号,故③错误.④方程2﹣5362x x-+=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要注意去分母后,要把是多项式的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故④错误.故②③④变形错误.故选B.【点睛】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同时要把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2)移项时要变号.12.D解析:D【解析】解:①正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正方形;②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圆;③圆锥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三角形;④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故选D.二、填空题13.【解析】【详解】如图过点P作PA⊥x轴于点A∵P(512)∴OA=5PA=12由勾股定理得OP=∴故填:【点睛】此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构建直角三角形确定边长即可得到所求的三角函数值解析:5 13【解析】【详解】如图,过点P作PA⊥x轴于点A,∵P(5,12),∴OA=5,PA=12,由勾股定理得13=,∴5 cos13OAOPα==,故填:5 13.【点睛】此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构建直角三角形,确定边长即可得到所求的三角函数值. 14.5:3【解析】【详解】试题解析:由题意AP:BP=2:3AB:PB=(AP+PB):PB=(2+3):3=5:3故答案为5:3解析:5:3【解析】【详解】试题解析:由题意AP:BP=2:3,AB:PB=(AP+PB):PB=(2+3):3=5:3.故答案为5:3.15.k=【解析】试题分析:如图:作CD⊥x轴于D则OB∥CD∴△AOB∽△ADC∴∵AB=AC∴OB=CD由直线y=kx﹣3(k≠0)可知B(0﹣3)∴OB=3∴CD=3把y=3代入y=(x>0)解得x解析:k=3 2【解析】试题分析:如图:作CD⊥x轴于D,则OB∥CD,∴△AOB∽△ADC,∴,∵AB=AC,∴OB=CD,由直线y=kx﹣3(k≠0)可知B(0,﹣3),∴OB=3,∴CD=3,把y=3代入y=(x>0)解得,x=4,∴C(4,3),代入y=kx﹣3(k≠0)得,3=4k﹣3,解得k=,故答案为.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16.cm【解析】【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解:如答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 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根据勾股解析:cm.【解析】【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解:如答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根据勾股定理,得(cm).故答案为:20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7.【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边平行证明△BDF∽△BCA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第1个正方形的边长同理利用前两个小正方形上方的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解析:4 () 5n【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边平行证明△BDF∽△BCA,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第1个正方形的边长,同理利用前两个小正方形上方的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前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以此类推,找出规律便可求出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详解】解:如下图所示,∵四边形DCEF 是正方形,∴DF ∥CE ,∴△BDF ∽△BCA ,∴DF :AC=BD :BC ,即x 1:4=(1-x 1):1解得x 1= 45, 同理,前两个小正方形上方的三角形相似,112121-=-x x x x x 解得x 2=x 12 同理可得,113231,-=-x x x x x 解得:33121==x x x x以此类推,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1n 45=⎛⎫= ⎪⎝⎭n n x x . 故答案为:4()5n【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找出后面正方形的边长与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 18.79【解析】【分析】身高影长和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tan55°=身高:影长即可解答【详解】解:玲玲的身高=影长×tan55°=125×1428≈179(m )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解析:79【解析】【分析】身高、影长和光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tan55°=身高:影长即可解答. 【详解】解:玲玲的身高=影长×tan55°=1.25×1.428≈1.79(m ).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切的概念、计算器的使用.19.【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易证△ABC∽△FEC 可设BC=x 只需求出BC 即可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如图所示:设BC =x 则CE =1﹣x∵AB∥EF∴△ABC∽△FEC∴=∴=解得x =∴阴影 解析:16【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易证△ABC ∽△FEC ,可设BC=x ,只需求出BC 即可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如图所示:设BC =x ,则CE =1﹣x ,∵AB ∥EF ,∴△ABC ∽△FEC ∴AB EF =BC CE, ∴12=x 1x - 解得x =13, ∴阴影部分面积为:S △ABC =12×13×1=16, 故答案为:1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相似,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利用比例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即可解答.20.>【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上有一个特殊点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于是可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判断出【详解】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如图所示:设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由图可知【点睛】本 解析:>【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OP 上有一个特殊点Q ,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2QD =Q 到射线OB 的距离1QC =,于是可知AOP BOP ∠>∠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sin sin AOP BOP ∠>∠ ,即可判断出m n >【详解】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Q ,如图所示:设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QC 由图可知2QD =1QC =∴ 2sin QD AOP OP OP∠== ,1sin QC BOP OP OP ∠== ∴sin sin AOP BOP ∠>∠, ∴m n OP OP>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线的距离,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来解角和边的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73米【解析】【分析】由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PAC=∠APB ,从而有PB=AB=200,在Rt △PBC 中,由三角函数定义可以求出PC 的长.【详解】解:由题意,可得∠PAC=30°,∠PBC=60°.∴∠APB=∠PBC=∠PBC -∠PAC=30°.∴∠PAC=∠APB .∴PB=AB=200.在Rt △PBC 中,∠PCB=90°,∠PBC=60°,PB=200,∴PC=PBsin ∠PBC=34002003346.4==≈173(米). 答:灯塔P 到环海路的距离PC 约等于173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22.(1)见解析;(2)32.(3)1.【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3、1、3,左视图有两列,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3、2,据此即可画出;(2)根据三视图画出几何体,根据几何体即可得;(3)要不改变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情况下,根据题意画出添加小正方体后的图形(如图2)即可.试题解析:(1)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2)如图1,给这个几何体喷上颜色(底面不喷色),根据图形可知需要喷色的面有32个,所以喷色的面积为32;(3)如图2,在不改变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情况下,最多可添加1个小正方体,23.(1)710;(2)22ab a b +;(3)101-. 【解析】【分析】(1)求出BE ,BD 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勾股定理,面积法求高CD 即可.(3)根据CD =3DE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在Rt △ABC 中,∵∠ACB =90°,a =3,b =4,∴2235,cos 5BC AB a b B AC ∴=+===. ∵CD ,CE 是斜边AB 上的高,中线,∴∠BDC =90°,15BE AB 22==. ∴在Rt △BCD 中, 39cos 355BD BC B =⋅=⨯= 5972510DE BE BD ∴=-=-=(2)在Rt △ABC 中,∵∠ACB =90°,BC =a ,AC =b , 2222AB BC AC a b ∴=+=+ ABC 11S AB CD AC BC 22=⋅=⋅V Q 222222AC BC ab a b CD AB a b a b⋅+∴===++故答案为:2222ab a b a b ++. (3)在Rt △BCD 中,22222cos BD BC B a a b a b =⋅=⋅=++,∴222222222122DE BE BD a b a b a b=-=+-=++, 又1tan 3DE DCE CD ∠==, ∴CD =3DE ,即22222232a b a b =⨯++.∵b =3, ∴2a =9﹣a 2,即a 2+2a ﹣9=0.由求根公式得110a =-±(负值舍去),即所求a 的值是101-.【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证明见解析;(2)CD=3【解析】【分析】(1)如图,通过证明∠D=∠1,∠2=∠4即可得;(2)由△CDE ∽△CBF ,可得CD :CB=DE :BF ,根据B 为AF 中点,可得CD=BF ,再根据CB=3,DE=1即可求得.【详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D=∠1=∠2+∠3=90°, ∵CF ⊥CE ,∴∠4+∠3=90°,∴∠2=∠4,∴△CDE ∽△CBF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AB ,∵B 为AF 的中点,∴BF=AB ,∴设CD=BF=x ,∵△CDE ∽△CBF , ∴CD DE CB BF =, ∴13x x= , ∵x>0,∴即:【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25.(1)2(2)8【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DE ∥BC 得到△ADE 和△ABC 相似,求出AC 的长度,然后根据CE=AC -AE 求出长度;(2)根据△ABC 的面积求出△ABM 的面积,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ADN 的面积.【详解】解:(1)∵DE ∥BC∴△ADE ∽△ABC ∴23AE AD AC AB == ∵AE=4∴AC=6 ∴EC=AC -AE=6-4=2(2)∵△ABC 的面积为36,点M 为BC 的中点∴△ABM 的面积为:36÷2=18 ∵△ADN 和△ABM 的相似比为23 ∴:4:9ADN ABM S S ∆∆=∴ADN S V =8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下海华育中学初三数学下期中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矩形、三角形、正五边形、菱形的外边加一个宽度一样的外框,保证外框的边界与原图形对应边平行,则外框与原图不一定相似的是( )A .B .C .D .2.已知4A 纸的宽度为21cm ,如图对折后所得的两个矩形都和原来的矩形相似,则4A 纸的高度约为( )A .29.7cmB .26.7cmC .24.8cmD .无法确定3.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A(1,2)、B(2,2)、C(2,1).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扩大得到△A 1B 1C 1,且△ABC 与△A 1B 1C 1的位似比为1 :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C ∽△A 1B 1C 1 B .△A 1B 1C 1的周长为6+32C .△A 1B 1C 1的面积为3D .点B 1的坐标可能是(6,6)4.在Rt △ABC 中,∠ACB =90°,AB 5tan ∠B =2,则AC 的长为 ( ) A .1B .2C 5D .55.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 之比),坝高3m BC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A .9mB .6mC .63mD .33m6.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 AC 的长为( )A .43B .42C .6D .4 7.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 )A .1:3B .1:4C .1:6D .1:98.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 =5米,迎水坡AB 的坡比1:3,则AC 的长是( )A .10米B .53米C .15米D .103米9.《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即: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 )A .五丈B .四丈五尺C .一丈D .五尺10.如图,BC 是半圆O 的直径,D ,E 是»BC上两点,连接BD ,CE 并延长交于点A ,连接OD ,OE ,如果70A ∠︒=,那么DOE ∠的度数为( )A .35︒B .38︒C .40︒D .42︒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在边上,与相交于点,且,则与的周长之比为( )A .1 : 2B .1 : 3C .2 : 3D .4 : 912.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二、填空题13.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m ,3),则m 的值是_____. 14.如图,已知点A ,C 在反比例函数(0)ay a x=>的图象上,点B ,D 在反比例函(0)by b x=<的图象上,AB ∥CD ∥x 轴,AB ,CD 在x 轴的两侧,AB=5,CD=4,AB 与CD 的距离为6,则a −b 的值是_______.15.已知点(,)P m n 在直线2y x =-+上,也在双曲线1y x=-上,则m 2+n 2的值为______.16.已知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O.若BO OC =23,AD =10,则AO =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函数ky x=(x <0)图象上的点,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点B ,点C 在x 轴上,若△ABC 的面积为1,则k 的值为 ______ .18.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6x(x >0)上,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点C 在线段AB 上且BC :CA =1:2,双曲线y =kx(x >0)经过点C ,则k =_____.19.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P 到射线OA 的距离为m ,点P 到射线OB 的距离为n ,则m __________ n .(填“>”,“=”或“<”)20.如图,已知AD A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 AEB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AD CDCD BD=.(1)求证:△ACD ∽△CBD ; (2)求∠ACB 的大小.2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折断倒下,未折断树杆AB 与地面仍保持垂直的关系,而折断部分AC 与未折断树杆AB 形成53︒的夹角.树杆AB 旁有一座与地面垂直的铁塔DE ,测得6BE =米,塔高9DE =米.在某一时刻的太阳照射下,未折断树杆AB 落在地面的影子FB 长为4米,且点F 、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F 、A 、D 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530.7986︒≈,cos530.6018︒≈,tan53 1.3270︒≈).23.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4.如图,直线123l //l //l ,直线AC 依次交1l 、2l 、3l 于A 、B 、C 三点,直线DF 依次交1l 、2l 、3l 于D 、E 、F 三点,若AB 4AC 7=,DE 2=,求EF 的长.25.自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喜欢户外步行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为方便群众步行健身,某地政府决定对一段如图1所示的坡路进行改造.如图2所示,改造前的斜坡200AB =米,坡度为1:3;将斜坡AB 的高度AE 降低20AC =米后,斜坡AB 改造为斜坡CD ,其坡度为1:4.求斜坡C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定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答案. 【详解】正五边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都对应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 不符合题意;锐角三角形、菱形的原图与外框相似,因为其对应角均相等,对应边均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件,故B 、D 不符合题意;矩形不相似,因为其对应角的度数一定相同,但对应边的比值不一定相等,不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 符合题意;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图形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边数相同、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2.A解析:A 【解析】 【分析】设A4纸的高度为xcm ,对折后的矩形高度为2xcm ,然后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详解】设A4纸的高度为xcm ,则对折后的矩形高度为2xcm , ∵对折后所得的两个矩形都和原来的矩形相似,∴21=21 2x x解得29.7=≈x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熟记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找到对应边列出方程是关键. 3.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位似图的性质可知,位似图形也是相似图形,周长比等于位似比,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对应边之比等于位似比,据此判断即可.【详解】A. △ABC∽△A1B1C1,故A正确;B. 由图可知,AB=2-1=1,BC=2-1=1,,所以△ABC的周长为,由周长比等于位似比可得△A1B1C1的周长为△ABC周长的3倍,即6+B正确;C. S△ABC=1111=22⨯⨯,由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可得△A1B1C1的面积为△ABC周长的9倍,即19=4.52⨯,故C错误;D. 在第一象限内作△A1B1C1时,B1点的横纵坐标均为B的3倍,此时B1的坐标为(6,6),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位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位似的定义,以及位似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BC=12AC,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详解】在Rt△ABC中,∠ACB=90°,tan∠B=2,∴ACBC=2,∴BC=12 AC,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2+(12AC )2, 解得,AC=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掌握锐角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 的正切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解析】由图可知,:BC AC =tan BAC ∠=, ∴30BAC ∠=︒,∴36m1sin 302BC AB ===︒. 故选B . 6.B解析:B 【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ABC DAC ~V V ,可得出AC BCDC AC=,可求出AC 的长. 【详解】解:由题意得:∠B =∠DAC ,∠ACB =∠ACD,所以ABC DAC ~V V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AC BCDC AC=,又AD 是中线,BC =8,得DC=4,代入可得AC=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相似的性质可得出解答.7.A解析:A 【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 ∴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3. 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周长,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运用它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分析】Rt△ABC中,已知了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水平宽度AC的长.【详解】Rt△ABC中,BC=5米,tanA=1:3;∴AC=BC÷tanA=53米;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坡度坡角的掌握及三角函数的运用能力.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1.5 150.5x,解得x=45(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CD,由圆周角定理得出∠BDC=90°,求出∠ACD=90°-∠A=20°,再由圆周角定理得出∠DOE=2∠ACD=40°即可,【详解】连接CD,如图所示:∵BC是半圆O的直径,∴∠BDC=90°,∴∠ADC=90°, ∴∠ACD=90°-∠A=20°, ∴∠DOE=2∠ACD=40°,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可得到相似三角形,从而可得到其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就可得到答案. 【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C ∥AB ,CD=AB . ∴△DFE ∽△BFA , ∵DE :EC=1:2, ∴EC :DC=CE :AB=2:3, ∴C △CEF :C △ABF =2:3. 故选C .12.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由DE ∥BC 得AD AEDB EC=,然后利用比例性质求EC 和AE 的值即可 【详解】 ∵//DE BC , ∴AD AE DB EC =,即932AE=, ∴6AE =,∴628AC AE EC =+=+=.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E二、填空题13.﹣2【解析】∵反比例函数y=-6x 的图象过点A (m3)∴3=-6m 解得=-2解析:﹣2【解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m ,3), ∴,解得.14.【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a-b=4•OEa -b=5•OF 求出=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由题意知:a-b=4•OE a-b=5•OF ∴OE=OF=又∵OE+OF=6∴=6∴a- 解析:403 【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a-b=4•OE ,a-b=5•OF ,求出45a b a b --+=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如图,∵由题意知:a-b=4•OE ,a-b=5•OF ,∴OE=4a b -,OF=5a b -, 又∵OE+OF=6,∴45a b a b --+=6, ∴a-b=403, 故答案为:40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求出方程45a b a b --+=6是解此题的关键.15.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得出n+m 以及mn 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点P (mn )在直线y=-x+2上∴n+m=2∵点P (m解析: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得出n+m 以及mn 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变形得出答案.详解:∵点P (m ,n )在直线y=-x+2上,∴n+m=2,∵点P (m ,n )在双曲线y=-1x上, ∴mn=-1,∴m 2+n 2=(n+m )2-2mn=4+2=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正确得出m ,n 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6.【解析】∵AB∥CD 解得AO=4故答案是:4【点睛】运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解析】∵AB ∥CD ,223103AO BO AO OD OC AO ∴===-,即, 解得,AO=4,故答案是:4.【点睛】运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2【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C 的面积=得到|k|=2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y 轴∴AB∥CO∴∴∵∴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明确是解题的关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三角形ABC 的面积=1•=12AB OB ,得到|k|=2,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AB ⊥y 轴,∴AB ∥CO , ∴111•1222ABC S AB OB x y k ====g 三角形 , ∴2k =,∴2k=-,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明确1•=12ABCS AB OB=V是解题的关键.18.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OC∵点A在双曲线y=(x>0)上过点A作AB⊥x轴于点B∴S△OAB=×6=3∵BC:CA=1:2∴S△OBC=3×=1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OC,∵点A在双曲线y=6x(x>0)上,过点A作AB⊥x轴于点B,∴S△OAB=12×6=3,∵BC:CA=1:2,∴S△OBC=3×13=1,∵双曲线y=kx(x>0)经过点C,∴S△OBC=12|k|=1,∴|k|=2,∵双曲线y=kx(x>0)在第一象限,∴k=2,故答案为2.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上有一个特殊点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于是可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判断出【详解】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如图所示:设点到射线的距离点到射线的距离由图可知【点睛】本 解析:>【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在射线OP 上有一个特殊点Q ,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2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1QC =,于是可知AOP BOP ∠>∠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sin sin AOP BOP ∠>∠ ,即可判断出m n >【详解】 由题意可知:找到特殊点Q ,如图所示:设点Q 到射线OA 的距离QD ,点Q 到射线OB 的距离QC由图可知2QD =1QC =∴ 2sin QD AOP OP ∠==1sin QC BOP OP OP ∠== ∴sin sin AOP BOP ∠>∠,∴m n OP OP>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线的距离,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来解角和边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0.或或【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可以添加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AS 故解析: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 AEB V V ≌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 、SAS 、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A A ∠∠= ,AD AE =,∴可以添加AB AC = ,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ADC AEB ∠∠= ,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ABE ACD ∠∠=,此时满足AAS ,故答案为: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 ∽△CBD ;(2)由(1)知△ACD ∽△CBD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 ,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试题解析:(1)∵CD 是边AB 上的高,∴∠ADC=∠CDB=90°, ∵AD CD CD BD=. ∴△ACD ∽△CBD ;(2)∵△ACD ∽△CBD ,∴∠A=∠BCD ,在△ACD 中,∠ADC=90°,∴∠A+∠ACD=90°,∴∠BCD+∠ACD=90°,即∠ACB=9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9.6米.【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只要求出AB 和AC 的长度即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求得AB 和AC 的长度,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解:∵AB ⊥EF ,DE ⊥EF ,∴∠ABC =90°,AB ∥DE ,∴△F AB ∽△FDE ,∴AB FB DE FE = ,∵FB =4米,BE =6米,DE =9米,∴4946AB =+,得AB =3.6米,∵∠ABC=90°,∠BAC=53°,cos∠BAC=ABAC,∴AC=cosABBAC∠=3.60.6=6米,∴AB+AC=3.6+6=9.6米,即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是9.6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解答.23.CE的长为(4+)米【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先过点A作AH⊥CD于H.在Rt△ACH中,可求出CH,进而CD=CH+HD=CH+AB,再在Rt△CED中,求出CE的长.【详解】过点A作AH⊥CD,垂足为H,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H为矩形,∠CAH=30°,∴AB=DH=1.5,BD=AH=6,在Rt△ACH中,tan∠CAH=CH AH,∴CH=AH•tan∠CAH,∴CH=AH•tan∠CAH=6tan30°=6×3=23(米),∵DH=1.5,∴CD=23+1.5,在Rt△CDE中,∵∠CED=60°,sin∠CED=CD CE,∴CE=23 1.53+=(4+3)(米),答:拉线CE的长为(4+)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4.5【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AB DE AC DF=,然后把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123l //l //l Q ,直线AC 依次交1l 、2l 、3l 于A 、B 、C 三点,直线DF 依次交1l 、2l 、3l 于D 、E 、F 三点,AB DE AC DF ∴=, AB 4AC 7=Q ,DE 2=, 427DF∴=, 解得:DF 3.5=,EF DF DE 3.52 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5.斜坡CD 的长是【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锐角三角函数可以求得AE 的长,进而得到CE 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可以得到ED 的长,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D 的长.【详解】∵90AEB =︒∠,200AB =,坡度为∴tan3ABE ∠==, ∴30ABE ∠=︒, ∴11002AE AB ==, ∵20AC =,∴80CE =,∵90CED ∠=︒,斜坡CD 的坡度为1:4, ∴14CE DE =, 即8014ED =, 解得,320ED =,∴CD =米,答:斜坡CD 的长是【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