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PPT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 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 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 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 的53%。20世纪全球两次死亡20万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53页)
2021年8月19日星期四
• 地震是一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性极 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 失的直接原因是建筑物的剧烈震动、破坏倒塌。
• 目前预测工作没有发展到准确预报的程度。随 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向城市高度 集中,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地震造成的后果将 日益严重。
因此,破坏性地震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目前,科学技术上还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 每次地震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二、全世界地震带 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2)欧亚地震 带
这两个地震带 释放的能量,欧亚地震带 约占全球所有 地震释放能量 的3、地核:地球最 里面的一层,半径 约 为 3500km , 是 地球的核心部分。 可分为外核(厚 2100km ) 和 内 核 ( 厚 1400Km ) , 其主要构成物质是 镍和铁。根据推测,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 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 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 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 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
3、按地震序列分类:
地震时弹性应变能,以波的形式释放扩散 射、折射形成持续过程,加之断裂错位不是 故在一定时间内(几十天或数月)相继发生 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8级).pptx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 1、2、4 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 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 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 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 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 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的要求采 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 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 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 定: 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 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 影 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 防 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 果 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抗震分类设防标准
抗震分类设防标准:
抗震分类设防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将其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措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
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
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
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
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烟台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校
主讲人: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注意 建筑设计时,应结合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 调整拟建建筑的设防标准(设防烈度),确定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1.甲类(特殊设防类)
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 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例如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设防标准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3.丙类(标准设防类)
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例如居住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 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4.丁类(适度设防类)
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 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例如不致产生次生灾害的仓库。设防标准是允许比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 应降低。
谢谢聆听!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2.乙类(重点设防类)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 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 类。例如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人流密集的大型多层商场、 中小学教学用房等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b. 9度地区,可采用下沉式天窗;
c. 突出屋面的钢筋砼天窗,侧板与柱宜采用螺栓连接。
(5) 支撑系统
(6) 柱 单层砖柱房屋:
6、7度地区可采用十字形无筋砖柱; 8度地区Ⅰ、Ⅱ类场地采用竖向配筋组合砖柱; 8度地区(Ⅲ、Ⅳ类场地)和9度地区的中柱采用钢 筋砼柱。 单层钢筋砼柱厂房:
厂房中的各种柱采用钢筋砼柱。 a. 截面形式和尺寸:矩形、工字形、双肢形、管柱形等。
排架的侧向柔度d11按下式计算:
11
F
a 11
11
F
(1
-
x1
)
a 11
11
F=1
x1
11
11
F=1
x1
11
x2
11
a11
F=1
⑵ 两跨不等高厂房
采用能量法计算并考虑KT影响,计算自振周期:
T1 2kT
Gi ui2
K i ui2
式中
u1、u2-将结构简图转动900,将G1、G2视为垂直于 杆件的荷载,在G1、G2处产生的水
e. 在满足有关抗震构造措施时,规范规定下列建筑 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a) .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4.5m且 两端均有
均有 2.
(b).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10m且两端
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钢筋砼柱厂房。 设计计算内容 自振周期的计算; 内力计算; 强度计算。
3. 厂房质量集中系数的确定
平位u移1 。 11G1 12G2 u2 21G1 22G2
⑶ 三跨不对称带升高中跨的厂房结构:
T1 2KT
G1u12 G2u22 G3u32 G1u1 G2u2 G3u3
建筑结构抗震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烈度表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中国地震烈度表
分项: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其他现象, 加速度(水平向)厘米/秒² ,速度(水平向)厘米/秒
I度:为无感觉,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VI (6)度:惊慌失措,仓惶逃出;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加 速度63厘米/秒² 。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多遇烈度)
.55度
(设防烈度)
度左右
(罕遇烈度)
第一章 绪论
设计地震分组
6度近震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 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 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6度远震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 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 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 情况严重的多。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板块说:
大陆漂移假说:它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 (1880~1930年)在讲课中提出来的。
这一假说在约10年时间内没有受到地质界的重视。在 1922年2月16日有一篇评述魏格纳的书的一无人署名的短文, 发表于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说“该书直接应用了物 理学原理,但遭到许多地质学家的强烈反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震级是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现国际上的通用震级表示为
里氏震级。(Richter)
查尔斯·里 克特(1900~
用标准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19处85年记) 录 最大水平位移A(以µm=10-6 m计)。
震级M=logA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引言建筑抗震设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增加建筑物对地震作用的抵抗能力,减少地震引起的破坏和损失。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类别,并制定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一、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用途是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可以将建筑物划分为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等不同类别。
2.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是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对地震的响应和破坏程度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结构等。
3.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也是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建筑物抗震要求和性能需求,可以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根据该规范的要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防护类别防护类别是对地震影响较小、结构强度相对较低的建筑物所采取的最低抗震设防要求。
这类建筑物主要包括农业建筑、临时建筑、防护性建筑等。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主要目标是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2. 常规类别常规类别是对普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
常规类别可进一步细分为一般性建筑、功能性建筑、经济型住宅建筑等不同类别。
常规类别的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能够在中强地震中保持基本完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3. 加强类别加强类别是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
这类建筑物主要包括重要公共建筑、救援工程、抗震设备等。
加强类别的建筑物应具备较高的抗震能力,能够在较强地震中保持一定的功能完好性和可修复性。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等不同特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标准。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抗震设防分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不同类型。
对于住宅建筑,通常采用轻型结构和柔性连接等抗震措施,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而对于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由于其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需要采用更为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包括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其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可以将抗震设防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类型。
不同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施。
例如,对于框架结构建筑,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抗震连接件、设置剪力墙等方式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对于剪力墙结构建筑,可以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和设置加固筋等方式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再次,根据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可以将抗震设防分为不同的等别。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破坏性的程度,通常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和Ⅴ度,地震动参数是指地震波在地面上的振动参数,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不同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对建筑物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例如,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建筑物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不仅仅是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考虑,更重要的是在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阶段进行落实。
只有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各个阶段都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建筑设防标准和设防分类图文
高度
框架结构
框架
大跨度框架
框架-抗震 墙结构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抗震墙结 高度(m)
构
抗震墙
高度(m)
一般部
部分框支
位
抗震墙结 抗震墙
构
加强部
位
框支层框架
框架-核心
框架
筒结构
核心筒
筒中筒结
外筒构内筒高度(m)板柱-抗震 框架、板柱的
墙结构
柱
抗震墙
(丙类)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6
≤24
>24
四
三
三
≤60
>60
四
三
三
≤80
>80
四
三
≤80
>80
≤24 三
≤24 四 三
≤24 四
≤24
设防烈度
7
>24
≤24
二
二
二
25~60 >60
≤24
三
二
三
二
二
25~80 >80
≤24
三
二
三
25~80 >80
≤24
8
>24
一
一
25~60
>60
二
一
一
25~80
>80
二
一
25~80
四
三
四
三
二
三
二
三
二
二 三
二
三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 “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 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 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 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 高大的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正门面 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门迎面有十二 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正门柱直径2 米,高25米。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 岗岩台阶。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 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 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 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 内部设施齐全,有声、光、温控制和 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关于框架填充墙的布置要求,新增强制性 条文 3.7.4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 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 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抗震 有明显的不利因素。汶川地震表明,即使 是低层的单跨结构也明显比同类的多跨结 构破坏严重。
(五)限用独立砖柱。独立砖柱对于抗震十分不 利,结合一些学校带悬挑的楼面大梁支承于独立 砖柱的严重震害,本次局部修订,将 7.3.6 条提 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加强楼屋盖大梁与墙体的 连接,特别规定:“ 7~9 度时不得采用独立砖
(六)配合中小学教学用房按乙类的要求提高设 防标准的规“乙类的 多层砌体房屋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 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 3m ”。
要求山区建筑的地基基础,应注意设置符合 抗震要求的边坡工程,并避开土质和强风化岩石 边坡的边缘(具体内容详见讲义)。
二、关于抗震建筑结构体系的改进
(一)本次修订进一步强调建筑方案符合抗震概 念设计对于结构抗震安全的重要性。强制性条文 3.4.1 条的文字做适当调整,规定:“建筑设计应 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 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 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 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框架结构中,围护墙和隔墙不合理布置,可 能使结构形成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的薄弱部位而引 起倒塌,这是历次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教训。 为此将3.7.4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注册建筑 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严格执行,不要重蹈覆辙。
(四)关于单跨框架结构,规范 6.1.5 条作 出补充规定:当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 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大于柱宽的1/4 时,应计入偏心的影响。高层的框架结构 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 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一、关于山区建筑抗震设计的专门要求
强制性条文 3.3.1 条的文字适当调整,强调: “对于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 应建造丙类建筑”。有关危险地段的划分,见规 范 4.1.1 条,即“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 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 表错位的部位”。
将 4.1.8 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建造于 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 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的 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 ”。
同时,条文13.3.2条规定:墙体与主体结构应 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 间位移。条文 13.3.3 条规定:填充墙在平面和竖 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当填充墙体形成短柱时,应 对柱全高加密箍筋。
(背景材料)
围护墙和隔墙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 1、上下楼层的墙体数量相差很大,导致上刚下柔, 采用普通砖、空心砖的砌体填充墙尤其明显;2、 填充墙不到顶,形成短柱剪切破坏;3、填充墙在 平面内偏心布置,造成结构抗扭刚度布置失衡。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PPT课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局部修订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PPT课件
修订依据
原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各地各单位反馈的意 见及建议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第1号
修改单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报告
(增大系数的计算参见条文说明)
新增 3.3.5 条:山区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应 符合下列要求:
1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 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 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
2 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 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 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规则与不规则的划分,条文 3.4.2 条规定了 一些定量的界限,但实际引起建筑不规则的因素 还有很多,特别是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有简化 的定量指标一一区分并规定限制范围。设计人员 要根据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对所设计的建 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计,避免采用抗震性能差的 不规则设计方案。
(二)关于结构构件的选型,第 3.5.4 条强调优 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面,增加了对预制装配 式楼盖的要求:“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 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 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 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汶川地震中, 有很多预制装配楼盖由于构造措施不当,掉落导 致人员伤亡。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从楼盖体系和 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性。
柱。跨度不小于 6m 的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 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这里 的“组合砌体”意味着,在支承部位仅仅设置构 造柱是不够的,而且需要进行沿楼面大梁平面内、 平面外的静力和抗震承载力验算。
加强混凝土楼屋盖大梁等与墙体的连接,对
于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十分重要。鉴于独立砖柱的 抗震能力较差,特别规定7~9度时不得采用独立 砖柱,尤其是支承大跨度楼面梁的构件应采用组 合砌体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 08局部修订)主要修订内容
条文修改共 29 条。 设防烈度变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共 3 条。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共 2 条(含强制性条文 1
条)。 原有非强条改为强条:15 条,其中:
6 条:文字调整,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 1 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 8 条: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 非结构构件、楼梯间、施工专门要求。 其他 9 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预制板应用、土木石民 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