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电影现状及前景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电影现状及前景调查报告

每每提及一个地区的电影的现状与前景,我们都不得不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市场与创作主体。基于这样一个开展调查的逻辑,我所要实现的目的是通过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附于文尾)总结时下人们对中国大陆地区电影行业的看法,深入分析在这样的大众回馈背后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市场方面:毫无疑问,电影产业的存活依赖于强大的资金支持,而资金来源绝大多数依赖于市场的供给。针对此次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我国大陆地区的电影市场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对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投入比重日益上升,这就使得大陆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优势得以开发,在强大的人口基数为依托的前提下,电影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看电影已经从过去的奢侈消费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大众消费行为,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影必然会从一种大众消费行为成长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这便是我国大陆地区强大的市场潜力之所在。不难发现,近几年港台地区的电影人都注意到了大陆地区的电影市场,并纷纷确立了自身在大陆市场的发展方向并有所斩获。2008年贺岁档,在电影《投名状》与《集结号》各分账两亿的情况下,电影《长江七号》与《大灌篮》与贺岁档的末尾又各进账一亿,连《大灌篮》的导演朱延平自己都连连感叹:“大陆市场太可怕”。

2、市场混乱,分工不明。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美国好莱坞与欧洲艺术院线的概念,在好莱坞,电影产业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高度工业化的时代,这种工业化不单单是体现在它的制作技术上,正为突出的是反应在他的商业运作环节上,从前期的筹备到编、导、演、摄、录、美人员的到位,再到后期的发行推广都分工明确条理清晰,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同时达到了人员的最大化利用;在欧洲,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采用的是正常院线和艺术院线并行的路线,这样的分工既保证了票房收益同时使得难有票房保障的作者电影得以生存。反观我国,大陆地区的电影市场总是处在一锅粥的状态,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许多整体运作没有一个完整可行的方案,在一部电影从无到有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资源浪费,同时在目前影院建设情况下往往会滋生垄断与抵制的恶果从而大大的打击了一些个性化创作的导演们的积极性。

3、观众审美需求各异,传统观念与市场体制的矛盾。纵观电影史我们可以知道,在卢米艾尔、格里菲斯、梅里埃等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电影早已成为了一门艺术。在我国人们的一直保留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然而在电影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市场的电影模式,换句话说这种模式能够创造出高的票房收益但却与我们这一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很多的电影工作者秉承这一原则一直在艺术的洪流中挣扎探索,然而这种个人化的创作绝大多数很难创造高的收益最终面临难以自处的饥荒,相反那些努力迎合市场的作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票房业绩但却承受着前仆后继的骂声。艺术的尴尬与

商业的讽刺,如今大陆地区正面临着一个观念与现实严重失衡的囧境。

4、盗版猖獗,市场监管不力。之所以将这个问题放在市场现状的最后,其一是因为盗版问题已经渗透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各行各业,其普遍性已经远远地的超出了单电影行业一方面所能探讨的范围,其次个人认为盗版问题与我国的国家权力介入也有些许的关系。盗版严重的制约了电影市场所能创造的实际收益,打击了许多创作者的积极性,从大的方面讲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在相关行业方面的国际公信力,在对外开放日益加深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已是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盗版猖獗的又一成因恐怕是因为我国电检制度的不合理与政治手段对文化产业过多干涉。我国的电检制度首先欠缺一些明确合理的分级审查,同时又过分强调了政治、正面形象、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电影因为不合理的或事实上的非重要原因而遭到禁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活着》导演:张艺谋1993年)。此外,我国文化产业往往受到过多的政治干涉,在影片进出口以及院线档期的安排上往往都承受着有关部门的强大压力,这就使得我国大陆地区的片源严重萎缩。综上两点,人民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与政府控制下的片源总量之间的矛盾更为盗版的滋生提供了甜美的温床。当然,抛开以上问题,主要原因还包括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经济实力的相对滞后,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民对于正版产品的消费能力,进一步的为盗版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契机。

二、创作主体方面:创作主体即电影工作者,他们是电影行业的

核心人群,据此次问卷调查的信息加以总结可知,我国大陆地区的电影工作者普遍存在或面临如下几点问题:

1、行业风气差,创作者面临限制众多。反观创作核心人群以及相关的一系列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群体中制约其发现的首要问题便是我国大陆地区的行业风气的问题,潜规则已经是每个人心中早已公开的秘密,同时在关系网、人际圈、裙带利益关系的左右下使得一部分有能力却不谙此道的人被提前扼杀在了摇篮中;然而,在于这些左右影视行业命脉的问题上加以妥协又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行业中的不良风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大陆地区电影产业的关键问题。

2、大牌垄断,新锐力量创作动力不足。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后来的发展,我国的电影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我国,我们通常习惯于以代来划分电影的创作核心--------导演。目前为止,第五代导演成为了我国影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代,他们早期的作品(张艺谋《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陈凯歌《霸王别姬》;田壮壮《盗马贼》等)得到了国内国外的一致认可,已不可阻挡之势成为了我国电影行业风口浪尖上的人物,然而不可否认,近几年来这一代人的创作能量世风日下,远不比当年,个中缘由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事如今他们的名气与可创造的收益远大于影片本身的质量,然而在早期的积累下,他们现已在中国影坛形成了独霸之势,这就使得一些后起的电影人时刻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境地中,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2006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同时上映,后者在国内

票房几乎颗粒无收但却获得了当年的威尼斯金狮奖。

3、相关院校招生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泛滥,专业素质低下。翻开每年的高校名单及招生专业,不难发现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了影视类专业,然而又有几所院校具备影视类人才的培养能力呢?众所周知,如今的电影载体胶片仍是主流,国外甚至有这么一句话叫:“不用胶片还学什么电影”,然而在我国仅有北京电影学院给学生提供胶片拍摄、洗印、后期剪辑的机会,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这是否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抛开技术锻炼不谈,在我国一些高校招生过程中的一些暗箱操作以及考试制度方法的影响下,总是使得一些真正的人才被埋没,同时,我国应试教育在方法、观念上的陈旧(大陆地区仍保持这电影综合论的论调)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难以得到保障,加之每年成批量上涨的招生人数与行业接近饱和的事实之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这就又为我国的电影产业增加了一道风险。

综上所述,问卷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未必是真相但必然是客观,我们从中应该看见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