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筛
实验二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复筛与保藏
实验三酶活测定与传代保藏
实验四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紫外诱变育种
实验五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产酶条件优化
实验六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产酶条件优化的结果分析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
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这些生物与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碳循环。在发酵堆肥中,存在着大量的,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菌株,但多半都为混合分解,菌种需要:
1.内切型葡萄糖苷酶(endo-1,4-β-D-glucanase,EC3.3.1.4,简称EBG),也称Cx酶、CMC
酶、EG。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
2.外切型葡萄糖苷酶(exo-1,4-β-D-glucanase,EC
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CBH),这类酶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纤维二糖分子;
3.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21,简称BG)又称纤维二糖酶,它能水解纤维二
糖以及短链的纤维寡糖生产葡萄糖,对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的水解很快。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水解速度下降,这种酶的专一性比较差。
只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较好的分解纤维素。就单菌落而言,霉菌如木霉、曲霉和青霉的总体酶活性较高,产量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本实验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只有能够水解纤维素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微生物分解利用CMC-Na,分离出能产纤维素酶的菌种;
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材料土样取自学校校门口小树林5—20cm深处;
2.仪器试管、烧杯、移液管、平板、锥形瓶、玻璃珠、电磁炉、电子称、量筒、培养皿、酒精灯、移液枪、接种环、高压灭菌锅等;
3.培养基(1)筛选培养基(500ml)
CMC-Na 10g、(NH4)2SO4 1.4 g、MgSO4 0.3g
KH2PO4 2g、MnSO4 1.6mg、FeSO4 5mg
ZnSO4 2.5mg、CoCl2 2.0mg
琼脂20g PH7.0
(2)保藏培养基(500ml)
CMC-Na 15g、MgSO4 0.5g、K2HPO4 1.5g、酵母粉10g NaCl 5g、蛋白胨15g、琼脂20g、刚果红 PH7.0
四、实验步骤
1.土样采集取自学校校门口小树林5—20cm深处;
2.实验器材灭菌:平板、移液管的包扎及灭菌;
3.无菌水的制备:
量取99ml自来水于250ml锥形瓶中,并放入适量颗玻璃窗珠,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包扎,于121?C条件下灭菌20min备用。
量取9ml自来水于试管中,用试管塞塞好,用牛皮纸包扎,于121?C条件下灭菌20min 备用。
4.筛选培养基配制及倒平板:
准确按筛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物质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7.0。在高压来菌锅中于121?C高温灭菌20min,取出于无菌环境旧倒平板备用。
5.保藏培养基配制及摆斜面:
准确按筛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物质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7.0。分装试管中,在高压来菌锅中于121?C高温灭菌20min,取出摆斜面备用。
6.土样预处理及梯度稀释
(1)样品菌悬液的制备
先取1g样品,加入到99ml含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中,震荡几分钟形成悬液。
(2)梯度稀释:
在无菌条件下,用灭好菌的移液管取1ml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
10 -3、10-4、 10-5、 10-6的梯度备用
7.倒平板涂布
分别取10-4、 10-5、 10-6三个浓度的菌悬液接种到倒好了的平板中,并涂布均匀8.培养、观察、记录
实验二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保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板接斜面的操作;
2.掌握筛选原则与选择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刚果红能和纤维素结合,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从而使刚果红在产纤维素酶菌株周围结合到纤维素而形成透明圈,从而选择目标菌落。
微生物繁衍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同时微生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分、氧气及环境温度等,在营养缺乏、干燥、隔绝空气、温度低等条件下均可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便于保存微生物的特性。
利用微生物的纯培养以确定分离所得的最佳产酶微生物,并进行保存与进一步研究。
通过酶活测定确定初筛菌株的产酶性能;通过培养条件的控制而菌种休眠实现保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菌种借用实验室的菌种;
2.仪器试管、烧杯、电磁炉、电子称、量筒、培养皿、酒精灯、移液枪、接种环、旋转式摇床等;
3.培养基摇瓶培养基
CMC-Na10g、(NH4)2SO44.0g、MgSO47H2O 0.5g、K2HPO4 1.5g、牛肉膏2g、蛋白胨4g(PH自然定容到1L)
四、实验步骤
1.在分离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平板上,选择透明圈明显、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分离效果最好的单菌落,并做好标记;
2.左手拿平板,右手拿接种环,先将金属环烧灼灭菌,再将接种环在空白培养基处冷却,挑取菌落,在火焰旁稍等片刻。
3.左手将平板放下,拿起斜面培养基。在火焰旁用右手小指和手掌边缘拔下棉塞并夹紧,迅速将接种环伸入空白斜面,在斜面培养基上轻轻划线,将菌体接于其上。划线时由底部向上划一直线,一直划到斜面的顶部。
4.灼烧试管口,在火焰旁将棉塞塞上,接种完毕,接种环上的余菌必须灼烧灭菌后才能放下。
5.培养:倒置于28至30oC恒温箱中,培养3-7d观察结果。